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56

经济转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图书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t the time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SSAPID:101-8682-7606-87
ISBN:978-7-5097-2207-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政府与市场关系作为研究的逻辑主线,把政府职能转变置于我国渐进性的经济转型大背景之下,在通过梳理政府职能基础理论与进行政府职能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深入考察了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府职能所发生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展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路径。研究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推动经济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理性归位,同时进一步拓展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各级政府在新的经济竞争环境下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互动、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上的借鉴和启示。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淮扬文化研究文库
作 者: 刘华
编 辑:李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0 政治理论

 总序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主题的界定与说明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选题的缘由

    2.选题的意义

   (二)本研究的主题

   (三)相关概念说明

    1.经济转型

    2.政府职能转变

    3.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

    1.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范式和实践经验为分析框架,解释和评析中国政府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2.在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实践经验进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转型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积极评价,在他们的研究中尽管没有直接涉及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但是间接隐含地肯定了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后的积极作用

    3.从经济转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以及前计划经济国家实行市场化改革的艰巨性出发,考察与评析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的不同阶段为建立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国家基本制度所作出的尝试和实践

   (二)国内的研究

    1.从研究的基本方法来看

    2.从研究的基本内容来看

    3.从研究的基本趋势来看

  三 研究方法及逻辑框架

   (一)研究方法

    1.唯物辩证的方法

    2.比较研究的方法

    3.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4.抽象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二)本研究逻辑框架

   (三)可能的创新及研究的局限

    1.本研究可能的创新

    2.本研究的局限

 第二章 政府职能理论综述

  一 政府职能的基础理论及历史变迁

   (一)政府职能的基础理论

    1.政府职能的内涵

    2.政府职能的特点

    3.政府职能的构成

   (二)政府职能的历史演进

    1.奴隶社会的政府职能

    2.封建社会的政府职能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的政府职能

    4.当代国家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

  二 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化及评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府职能的论述及启示

    1.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及其价值取向问题的认识

    2.关于国家职能构成的论述

    3.强调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应突出经济与社会职能

    4.关于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理论

   (二)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关于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化

    1.重商主义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与评析

    2.古典经济学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与评析

    3.凯恩斯主义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与评析

    4.新古典综合派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与评析

    5.新自由主义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与评析

  三 政府职能理论演化的总结性评述

   (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推动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政府职能理论的核心内容

   (三)客观认识政府干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政府职能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一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其他国家政府职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一)传统先行工业化国家的政府职能与经济社会发展

    1.在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初期,政府作用的着力点在于培育市场体系与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本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市场机制逐渐成为工业化演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后,政府的作用逐步让位于市场价格体系

    2.政府作用的范围主要在于市场失败领域

    3.重视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投资价值

   (二)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职能与经济社会发展

    1.依据市场规律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

    2.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

    3.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与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是东亚国家和地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

    4.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十分重视人才培养

   (三)拉美国家的政府职能与经济社会发展

    1.从政府的政策取向来看,20世纪3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采取的是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模式

    2.在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将吸引外资与举借外债作为推动工业进程的重要引擎

    3.拉美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发展中的重要失误

  二 国际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一)政府职能模式国际比较的理论启示

    1.政府职能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政府干预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3.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应该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创新与变革

    4.政府自身的改革是一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理性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型与优化

    1.理性借鉴世界各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促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型与优化

    2.加快政府转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面对改革以来我国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努力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4.准确研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策目标的适时变迁,着力推进行政能力的现代化

 第四章 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回顾与反思

  一 改革前我国政府职能特征与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后全能型政府职能的形成原因分析

    1.意识形态的影响

    2.国际环境的影响

    3.国内因素的影响

   (二)我国全能型政府职能的特征

    1.经济管理的计划化

    2.经济社会管理的高度集权化

    3.收入分配关系的利益平均化

   (三)全能型政府职能的客观评析

    1.全能型政府职能模式的作用评析

    2.全能型政府职能模式在改革前的转型努力及对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二 改革以来我国政府职能与经济发展

   (一)改革以来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历程

    1.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的提出

    2.改革以来政府职能转变的历程与主要内容*

   (二)改革以来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成效

    1.政府职能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成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2.政府职能结构逐步朝着符合市场化改革要求的方向发展

    3.政府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三)改革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职能的转变滞后于经济职能的转变

    2.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亟须重新构建

    3.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需要进一步厘清

  三 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现象探析

   (一)地方政府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的成因

   (二)影响地方政府职能取向的关键因素是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

   (三)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评析

   (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

    1.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决策的取向

    2.树立科学政绩观的取向

    3.树立发展能力的积累比发展本身更重要的取向

 第五章 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思考和路径探析

  一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认识前提

   (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点

   (二)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

   (三)经济转型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职能转变将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

  二 新发展环境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紧迫性

   (一)政府职能转变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

   (二)政府职能转变是实现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三)政府职能转变是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四)政府职能转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三 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路径探析

   (一)推进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化

    1.确立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的原则

    2.努力实现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之间的合理平衡

    3.加快培育非政府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设有限与有效政府

    1.建设“有限”政府

    2.建设“有效”政府

   (三)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促进地方政府职能优化

    1.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调整与改革

    2.地方与地方利益关系的调整与改革

   (四)深化与农村发展有关的制度变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创设体制保障

    2.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理性归位

 第六章 实例剖析:经济转型以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地方政府职能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 长三角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政府职能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长三角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1.政府职能与“苏南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2.政府职能与“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3.政府职能与上海的发展和创新

   (二)适度发挥政府职能,促进长三角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长三角区域内各级地方政府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合理定位自己的职能,政府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应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

    2.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实现区域内市场一体化是区域发展“共赢”的重要举措

    3.建设有限和有效的服务型政府是实现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4.区域内各地方政府要在未来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上大有作为

  二 珠三角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政府职能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珠三角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1.积极利用区域内外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与外部环境

    2.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制度条件

    3.合理地把握了区域经济转型的切入点

    4.根据区域内外发展环境的变迁,适时调整区域发展模式

   (二)珠三角地区地方政府职能创新的趋向探讨

    1.继续深化地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调整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保持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3.继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提高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与竞争力

  三 长三角与珠三角地方政府职能分析的进一步理论思考

   (一)理性的地方政府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辩证对待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之间的发展竞争

   (三)评价地方政府绩效的标准主要应是生产力标准

   (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

  一 研究结论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

    1.西方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脉络基本上是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此消彼长,各个学派理论观点的发展看似相互排斥,实质是相互充实

    2.对于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或地区来说,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缺一不可,都是经济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

    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政府职能及其转变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我国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政府主导特征的存在将是一个逐步淡化的过程

    2.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与压力之源

    3.多年来政府改革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为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4.政府职能及其转变的效果仍然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5.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未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

   (三)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是影响地方政府职能取向的关键因素

   (四)关于地方政府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现象的认识

    1.改革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扮演了积极的市场主体角色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我国“渐进性”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独特现象

    2.相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地方政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在对地方政府的作用进行积极评价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由于职能行使的“越位”与“缺位”所引致的行为偏差

    4.在规范地方政府职能的过程中,仍要注意保护地方政府在其辖区内的合理自主权益,使其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始终得到充分发挥

  二 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一)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替代”问题

   (二)政府转型与民间组织发展问题

   (三)公共服务市场化问题

 后记

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

2.〔日〕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李周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美〕詹姆斯·A.道、史迪夫·H.汉科等:《发展经济学的革命》,黄祖辉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5.〔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萧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高登第、李明轩译,中信出版社,2003。

7.〔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1。

8.〔英〕乔治·伯恩等:《公共管理改革评价:理论与实践》,张强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英〕彼德·桑德斯:《资本主义——一项社会审视》,张浩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10.〔美〕W.W.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郭保熙、王松茂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

12.〔美〕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于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3.〔美〕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中信出版社,2003。

14.〔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周师铭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15.〔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1989。

16.〔英〕洛克:《政府论》,刘晓根编译,北京出版社,2007。

17.〔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

18.〔英〕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陈刚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9.〔美〕默里·L.韦登鲍姆:《全球市场中的企业与政府》(第6版),张兆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0.〔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2.〔美〕杰弗里·萨克斯:《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邹光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3.〔美〕塞缪尔·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24.〔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5.〔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沙希德·尤素福:《东亚奇迹的反思》,王玉清、朱文晖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6.〔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7.〔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8.〔比〕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张帆、潘佐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9.〔丹麦〕埃里克等:《北欧地方政府:战后发展趋势与改革》,常志霄、张志强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0.〔法〕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何竟、周晓幸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

32.《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

3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

3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35.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6。

3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7.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65。

38.晏智杰:《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商务印书馆,1999。

39.王雪梅、谢实:《西方经济学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40.吴敬琏:《吴敬琏自选集(1980~2003)》,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41.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4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43.蒋伏心、左用章:《中国现代化曲折三十年》,南京出版社,1998。

44.刘世锦等:《传统与现代之间——增长模式转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5.金立群、〔英〕Nicholas Stern:《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

47.林毅夫:《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8.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9.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没有现成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0.刘伟、蔡志洲:《走下神坛的GDP》,中信出版社,2006。

51.张军:《读懂中国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52.张雷声:《经济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3.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

54.金太军等:《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55.王阳:《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定位》,人民出版社,2005。

56.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57.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8.毛寿龙:《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

59.李庆余、周桂银:《美国现代化道路》,人民出版社,1994。

60.陈建军:《亚洲经济发展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1.陈建军:《中国高速增长地域的经济发展——关于江浙模式的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2.昆山“三有工程”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编委会:《昆山“三有工程”: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古吴轩出版社,2007。

63.孙执中:《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史(1945~2004)》,人民出版社,2006。

64.赵一红:《东亚模式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5.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66.胡书东:《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7.江流:《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青岛出版社,2001。

68.胡鞍钢、胡联合等:《转型与稳定:中国如何长治久安》,人民出版社,2005。

69.周建明、胡鞍钢、王绍光:《和谐社会构建:欧洲的经验与中国的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0.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1.张占斌:《和谐增长:中国经济的未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72.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波动》,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73.李义平:《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74.刘锡田:《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基础与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75.杨冠琼:《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模式沿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6.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77.赵立波:《政府行政改革》,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78.陈晓云等:《2006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报告》,上海三联书店,2007。

79.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2005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80.朱文晖:《走向竞合——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1.乐正:《2006年:中国深圳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2.李罗力:《透视深港发展与大珠江三角洲融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83.李江涛等:《2006年: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4.赵鸣歧:《印度之路——印度工业化道路探析》,学林出版社,2005。

85.蒋伏心:《工业化中的政府与市场》,《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5期。

86.魏成元:《萨缪尔森对市场失灵的分析及其借鉴》,《郑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87.赵学增:《强政府和政府基本职能:从斯密的国家建制模式谈起》,《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88.刘绛华:《西方最新政府改革理论对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启示》,《求实》2004年第12期。

89.张力炜:《西方经济学派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的论述》,《环球经济》1997年第2期。

90.高慧军:《当代行政职能理论和实践变迁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7期。

91.张合金、徐子尧:《市场经济演进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商业时代》2006年第30期。

92.张卓元:《深化政府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经济纵横》2006年第9期。

93.张爱军、吕亚男:《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理论借鉴及其定位》,《学术交流》2006年9月总第150期,第9期。

94.侯保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考察与反思》,《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

95.徐江虹:《浅析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改革与战略》2002年第12期。

96.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比较优势和策略选择》,《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第10期。

97.王崇举:《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和谐——西部大开发中政府作用的新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6期。

98.李德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关于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学术研究》2005年第4期。

99.樊纲、张泓俊:《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学术研究》2005年第4期。

100.樊纲:《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市场化改革不够深入》,《西部财会》2006年第5期。

101.林修果、赵熠:《国家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02.林承亮:《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与比较》,《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03.唐文进、田蓓:《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模式比较——兼谈西部地区走向市场经济的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04.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105.洪银兴、陈宝敏:《苏南模式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106.洪银兴:《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和地方政府的转型》,《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72期。

107.张斌:《新苏南模式藏隐患》,《上海经济》2005年第1期。

108.夏永祥:《强市场与弱政府:“苏南模式”的制度创新》,《苏南科技开发》2004年第17期。

109.朱文晖:《地区竞争优势与政府的作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比较》,《开放导报》2003年第9期。

110.李成亮、黄嘉年:《“温州模式”中政府的作用》,《领导科学》2002年第23期。

111.宗永建:《苏州、温州经济增长模式中政府作用的对比与反思》,《特区经济》2005年第9期。

112.王华兵:《温州模式演化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05年第2期。

113.张向前:《和谐社会的政府责任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2期。

114.张楠:《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界》2005年第12期。

115.江海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政府职能转变——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学术研究》2006年第11期。

116.张立承、朱钢:《县乡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世界》2006年第11期

117.周志忍:《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42卷第3期。

118.苏威:《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规律初探》,《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1月第16卷第6期。

119.陈晓端、闫福田:《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月第36卷第6期。

120.李文:《东亚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形成及转换》,《当代亚太》1999年第7期。

121.郑皓瑜:《经济发展理论与国家经济角色的转变——以90年代巴西为例浅析结构主义与新结构主义》,《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12月第28卷第6期。

122.张凡:《东亚危机与拉美的调整》,《拉丁美洲研究》2001年第2期。

123.孙鸿志:《应吸取拉美国家城市化的教训》,《经济纵横》2007年第8期。

124.吴国平:《拉丁美洲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3期。

125.辛向阳:《政府职能的国际比较》,《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126.栗玉香:《改革政府:降低运行成本》,《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127.高尚全:《政府转型应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128.高尚全:《深化政府改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中国改革》2004年第10期。

129.钱振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轨迹及其理论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130.张丽曼:《论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型》,《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6期。

131.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求是》2006年第21期。

132.吴敬琏:《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与政府自身改革》,《理论参考》2006年第4期。

133.柳俊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及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第5卷第3期。

134.贾根良、于占东:《自主创新与国家体系:对拉美教训的理论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135.武士国、陈新年:《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利弊得失分析》,《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第5期。

136.〔美〕刘遵义:《东亚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展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10期。

1.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5(No.3,1977),pp.473-492.

2.David N. Hyman Holt,the economic of govermnet activity,New York:Rinehart Winston,Inc.,1973.

3.Albert Breton,Competitive. 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 fin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4.The New Comparative Economic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No.12,2003.

5.Perry Anderson,The History and Lessons of the Neoliberalism.

6.Panzar,John C. and Robert D.Willig,1981. Economics of Scop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1,No.2.

7.United Nations Report,Privatization and reg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economics intransiton,Uited Nations,New York,1999.

8.Wilson,G.Interst Groups,Basil,Blackwell,Oxford,1990.

9.Society for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 Asia. Voluntar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in India:a Study of History,Roles and Future Challenges,PRIA,Newdelhi.1965.

10.Ruttan,V.W.,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rurual areas. in A.O.Krueger,C.Michalopoulos,and V.W.Ruttan(eds.),Aid and Development,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1989.

11.Office of the Vice President,Reinvent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Accompanying Report of the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September 1993.

12.Yingyi Qian and Barry R. Weingast,Transition to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Chinese Style,Journal of Policy Reform,1996.

13.Navinchandra Mafatlal Sadguru Water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The Rural Development Progamme in panchmahal-gujarat:A brier progressive report 31-3-1990,Dahod,Gujarat,India.1990.

14.From Red Tape to Results: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September 1993.

15.Qian Yingyi and Gerard Roland,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8(5),1998.

16.Jia and linzhim(ed.),Changing Central-Local realations in China:Reform and State Capacity,Boulder Westview Press,1994.

17.Terry L. Cooper. Handbook of Administrative Ethic,New York:Marcel Decker,Inc.,1994.

18.Denhardt and Hammond,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Action,CA;Wadsworth,1993.

19.Sidney Verba,Key Lehman Schlozman,and Henry E.Brady,Voice and Equality:Civic Voluntary in American Politics,Cambridge,MA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0.Segall,Human Behavior and Public Policy:A Political Psy-chology,New York:Wiley,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