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1卷·村庄类第10卷·长江区域第3卷)图书

SSAPID:101-8678-3896-92
ISBN:978-7-5201-245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的第10卷,调查对象为长江区域村庄。书中收录了安徽省来安县储茂村和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七鸭子村两个典型的自然村庄,分别从村庄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村庄治理形态与实态对各调查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长江区域村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画卷。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徐勇 邓大才
编 辑:赵慧英;马甜甜;杨鑫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村庄类分序

 文前辅文

 总序

 七鸭子村调查日记(节选)

 凡例

 七鸭子村调查小记

 后记

 稻作社会:散落型村落的小农治理

  第一章 村落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村落的由来

    一 内推外拉促成“板桥章”

    二 开枝散叶形成“板桥章”

    三 置庄招佃腯成“板桥章”

     (一)量身定“租”

     (二)“挡风遮雨”

     (三)“管庄”管庄

   第二节 村落的形成

    一 村民记忆中的村落

     (一)辉煌:“皇城旧址”

     (二)和谐:主佃一家

     (三)张力:两极分化

    二 国家建制中的村落

   第三节 储茂村当下概况

  第二章 储茂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水网环境与稻作农业

    一 网状性的水利环境

     (一)季风性气候显著

      1.星星稀,晒死鸡;星星稠,热死牛

      2.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3.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二)水资源相对丰富

      1.隶属长江水系

      2.自有圩塘水网

     (三)土壤类型较为多样

    二 小块农田与稻作农业

     (一)农作物种植

     (二)土壤耕作

     (三)农作物施肥

     (四)小块农田

   第二节 “资源禀赋”与生存空间

    一 天赋资源与生存空间竞争

     (一)保证基本生活

     (二)极致利用土地

     (三)拼命抢水救稻

    二 人塑资源与生存空间流动

     (一)以育人扩大空间

     (二)以立户重建空间

     (三)以搬迁另觅空间

   第三节 “因田而居”与空间格局

    一 “因田而居”的散居村落

     (一)因田而居

     (二)风水定居

     (三)逐水散居

    二 交通网络中的村落空间

     (一)村落贸易空间

     (二)村落信仰空间

     (三)村落治理空间

  第三章 储茂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人与地及其生产关系

    一 人与地的关系

     (一)土地占有不均

     (二)人地关系失衡

     (三)生产规模不一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一)劳动力

     (二)劳动工具

      1.必备生产工具

      2.耕牛及其租借

     (三)劳动力分配

      1.劳动分工

      2.劳动时间

      3.冬闲安排

   第二节 产权及产权关系

    一 土地性质与土地所有类型

     (一)土地性质

      1.产权所属

      2.产权边界与认定

     (二)土地买卖与土地租佃

    二 土地买卖与土地租佃

     (一)土地买卖关系

      1.土地买卖主体

      2.土地买卖客体

      3.土地买卖流程

     (二)土地租佃关系

      1.土地租佃

      2.租佃关系

     (三)典地关系

   第三节 经营及经营关系

    一 经营主体

     (一)经营单位

     (二)经营分工

    二 经营关系

     (一)生产合作

      1.互帮

      2.换工

      3.合作

      4.组织

     (二)市场雇佣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交换活动

     (一)集市分布

     (二)集市交易

     (三)流动商贩

     (四)村落借贷

      1.实物借贷

      2.货币借贷

    二 交换关系

     (一)柴草销售

     (二)粮食买卖

      1.客大欺行(粮店选择)

      2.销售团队

      3.行有行规

      4.搭便车

     (三)牛市交易

      1.牛市时间

      2.销售模式

      3.价格谈判

      4.付款方式

      5.“糊人”

      6.销售团队

      7.照顾佃户

      8.集市消费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产品分配

     (一)家庭内部分配

      1.实物分配

      2.现金分配

     (二)社会产品分配

      1.地租

      2.国税

      3.捐税

    二 分配关系

     1.分配次序

     2.分配结果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活动

    二 消费关系

     (一)家庭内部消费关系

      1.家庭生活消费

      2.家庭生产消费

      3.家户养老

      4.子女婚育

      5.老人丧葬

      6.家庭债务

     (二)家庭户外关系

      1.人情消费

      2.节日宴请

      3.共同消费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财产继承

     (一)继承权

     (二)继承物

     (三)继承形式

     (四)继承后果

    二 继承关系

     (一)家户内部继承关系

      1.分家过程

      2.分家饭

      3.分家纠纷

     (二)家户外部继承关系

      1.外嫁女

      2.未嫁女

      3.孤儿

   第八节 储茂村经济变迁

    一 1949年前传统经济形态状况

     (一)小农经济的整体状况

      1.地主社会

      2.家户经营

      3.两极分化

     (二)小农经济的结果(马太效应)

    二 1949年后传统经济形态变迁

     (一)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运动中小农经济状况

     (二)一大二公:集体化时期村落经济状况

     (三)“各显神通”:家庭承包到户之后小农经济状况

   第九节 储茂村经济实态

    一 产权

    二 经营

    三 消费

    四 分配

    五 市场交换

  第四章 储茂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血缘主体

     (一)家庭(直系血亲)

     (二)亲属(旁系血亲)

     (三)姻亲

     (四)近亲

     (五)远亲

     (六)拟血缘

    二 血缘关系

     (一)过节

      1.直系血缘间的关系

      2.其他亲属间的关系

     (二)办酒

      1.结婚

      2.生子

      3.祝寿

      4.丧葬

     (三)祭祀

      1.家族祭祀

      2.家庭祭祀

     (四)帮忙

     (五)纠纷

     (六)借钱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地缘主体

     (一)邻居

      1.共同生活

      2.数量有限

      3.居住相近

      4.职业相同

      5.家境相似(“老板”除外)

      6.界限清晰

     (二)熟人

      1.界定模糊

      2.数量较多

      3.距离不定

      4.职业多样

      5.家境相近

      6.界限清晰

     (三)乡亲

      1.地域概念(相对概念)

      2.数量众多、距离固定

      3.职业多样、家境不一

      4.界限清晰

    二 地缘关系

     (一)借钱

      1.顺序:由近及远

      2.手续:由简到繁

      3.利息:从无到有

     (二)借物

     (三)帮工

      1.对象

      2.待遇

      3.工资

     (四)办酒

      1.邀请形式

      2.工作安排

      3.事后酬谢

     (五)串门

     (六)生产合作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业缘主体

     (一)圩长:水利组织

      1.组织概况

      2.组织功能

     (二)商会:市场组织

      1.组织概况

      2.组织功能

      3.组织运转

    二 业缘关系

     (一)固堤

      1.公平分配

      2.制度激励

      3.赏罚分明

     (二)救圩

      1.男工齐上阵

      2.“迟到”挨打

      3.救圩如救火

      4.路人相助

      5.加倍偿还

     (三)缴费与购买“花姑娘”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信缘主体

     (一)甲域:土地庙

      1.为何建

      2.谁来建

      3.建在哪

      4.谁来拜

      5.如何拜

     (二)保域:牛王庙

      1.为何建

      2.谁来建

      3.谁来拜

     (三)邻保:庵与寺

     (四)乡域:三城寺

    二 信缘关系

     (一)日常生活中的信缘关系

      1.同一信缘主体

      2.不同信缘主体

      3.信缘主体冲突

     (二)信仰圈

   第五节 组织与组织关系

    一 组织主体

     (一)村内组织

     (二)村外组织

    二 组织关系

     (一)组织组建

     (二)组织发展

     (三)组织维持

   第六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交往活动

     (一)交往对象

      1.血缘对象

      2.地缘对象

      3.业缘对象

      4.信缘对象

     (二)交往原因

      1.因亲交往

      2.因事交往

      3.因情交往

      4.因俗交往

     (三)交往内容

      1.生产类

      2.生活类

      3.情感类

     (四)交往空间

      1.家庭

      2.田地与圩区

      3.市场

      4.寺庙

    二 交往关系

     (一)交往方式

      1.交往规模

      2.交往途径

      3.交往时间

     (二)交往原则

      1.对等原则

      2.面子原则

      3.有序原则

      4.“情、处”原则(良心原则)

     (三)交往维持

      1.礼尚往来

      2.等价原则

      3.身份原则

   第七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 社会流动

     (一)流动主体

     (二)流动类型

      1.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2.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3.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

     (三)流动原因

      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

     (四)流动空间

      1.地域拓展

      2.职业转换

      3.地位升降

    二 流动关系

     (一)个体流动关系

     (二)家庭流动关系

     (三)群体流动关系

   第八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 分化主体

     (一)利益群体

     (二)职业群体

      1.务农

      2.务工

      3.经商

      4.做官

      5.匠人

      6.乞丐

     (三)血缘群体

     (四)阶级群体

    二 群体关系

     (一)群体关系认识

     (二)群体关系选择

     (三)群体关系建立

     (四)群体关系维持

   第九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 冲突类型

     (一)个体与群体:以冲突的主体分

     (二)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以冲突的的对抗程度分

     (三)经济与社会文化(习俗)冲突:以冲突的发生领域分

     (四)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以冲突的目的分

    二 冲突关系

     (一)解决方式

      1.调解

      2.对抗

      3.告官

     (二)解决结果

   第十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 保护主体

     (一)自家保护

     (二)邻居保护

     (三)亲人保护

     (四)宗族保护

     (五)村落保护

    二 保护关系

     (一)家人保护关系

     (二)邻居保护关系

     (三)亲人保护关系

     (四)宗族保护关系

     (五)村落保护关系

   第十一节 储茂村社会变迁

    一 1949年前传统社会形态状况

     (一)分散

     (二)孤立

     (三)封闭

     (四)家族主导

    二 1949年后传统社会形态变迁

     (一)打乱整合:政权主导下的社会巨变

     (二)蜂窝结构:国家建构的农村社会

     (三)开放多元: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社会

   第十二节 储茂村社会实态

    一 开放

     (一)外部世界的吸引

     (二)通信工具的桥梁

     (三)交通时间的缩短

     (四)海纳百川的理念

    二 流动

     (一)务工流动

     (二)读书流动

     (三)陪伴流动

    三 多元

     (一)交往关系多元

     (二)交往内容多元

     (三)社会阶层多元

  第五章 储茂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先人崇拜

     (一)祠堂

      1.修建

      2.管理与维护

      3.祠堂观念

      4.祖先观念

     (二)祖屋与家

      1.祖屋

      2.祖先神龛

     (三)祖坟

     (四)族谱

     (五)孝道

    二 崇拜关系

     (一)集体祭拜

     (二)家祭

      1.日常家祭

      2.春节家祭

     (三)墓祭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信仰内容

     (一)神灵

      1.村神

      2.家神

     (二)鬼怪

      1.鬼怪信仰

      2.觋巫

      3.大刀会

     (三)算命占卜

      1.算命

      2.占卜

      3.相面

    二 信仰关系

     (一)信仰次序

     (二)信仰的虔诚程度

     (三)灾害与信仰的合作关系

     (四)信仰和谐关系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思维活动

     (一)经验思维

      1.生产经验

      2.生活经验

      3.气象经验

     (二)务实思维

      1.务实表现

      2.长远利益

      3.其他表现

     (三)循环思维

      1.季节循环与生产生活

      2.其他方面的循环思维

     (四)中庸思维

      1.生产生活中的中庸思维

      2.权力与中庸思维

      3.日常行为与中庸思维

     (五)平均思维

      1.生产生活与平均思维

      2.平均的次序与认知

    二 思维关系

     (一)经验思维关系

      1.经验思维在生活中的排斥性

      2.经验思维在生产中的守旧性

      3.经验思维中的权威性

     (二)务实思维关系

      1.利益的次序

      2.利益次序与创新

     (三)循环思维关系

      1.对自然的依赖性

      2.交往中的循环思维

     (四)中庸思维关系

      1.生产生活中的自我中庸态度

      2.生产生活中的中庸评判

     (五)平均思维关系

      1.村落平均关系

      2.家庭平均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

     (一)生育观念

      1.生育概况

      2.生育倾向

      3.男女的生育差异

      4.生育数量倾向

      5.其他生育表现

     (二)生育关系

      1.生育与生产

      2.生育态度与评判

      3.过继

      4.抱养

      5.生育仪式

    二 生产态度

     (一)生产态度

      1.生产的个体性

      2.生产的自主性

      3.生产的自给自足性

     (二)生产态度关系

      1.勤劳的认知

      2.勤劳的评判

    三 生活态度

     1.消费的量入为出

     2.开销的谨慎性

     3.勤俭的生活

     4.浪费的生活

     5.勤俭生活的认知与评判

    四 社会态度

     1.社会活动的随意性、个体性

     2.社会活动中的小农私性

    五 政治态度

     1.政治权力的认知

     2.政治权力的渴望

    六 人生态度

     1.翻身:小农的理想人生

     2.认命:小农的理想人生观念

     3.拼命:人生的自我认知与评判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丧习俗及关系

     (一)婚姻习俗与关系

      1.婚姻概况

      2.结婚条件

      3.婚前仪式

      4.婚庆仪式

      5.婚后仪式

      6.其他婚姻形式

     (二)丧葬习俗与关系

      1.报丧

      2.筹备

      3.吊丧

      4.戴孝

      5.丧期

      6.程序与次序

      7.不舍与纪念

      8.致谢

    二 节庆习俗与关系

     1.传统型

     2.时令型

     3.祭祀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家庭教化与规训

    二 学校教化与规训

   第七节 娱乐与娱乐关系

    一 秧歌灯

     二 七姑娘

    三 唱麒麟

    四 庙会

    五 赌博

   第八节 储茂村文化变迁

    一 1949年前传统文化形态状况

     (一)民俗信仰

     (二)祖先崇拜

     (三)重男轻女

     (四)伦理至上

    二 1949年后传统文化形态变迁

     (一)观念转变

     (二)行为变化

     (三)关系变迁

   第九节 储茂村文化实态

    一 祖先崇拜意识弱化

     (一)岁时习俗减少

     (二)集体祭祖消失

     (三)家庭祭祖简化

    二 神灵信仰形式化

     (一)天体崇拜消失

     (二)人造物崇拜对象减少

     (三)民俗信仰形式化

    三 婚丧习俗攀比化

     (一)面子之争

     (二)“刚性”内需:

     (三)从众心理(集体他律)

    四 子女教育功利化

     (一)家庭教育不足

     (二)学校教育“功利”

     (三)村落(家族)教育缺失

    五 文化娱乐个体化

     (一)个体化

     (二)开放性

     (三)差异性

  第六章 储茂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政权治理

     (一)治理单元

     (二)治理主体

     (三)治理内容

     (四)治理方式

    二 政权治理关系

   第二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家户治理

     (一)治理单元

     (二)治理主体

     (三)治理内容

      1.财产处理

      2.家庭公共事务

      3.人口管理

      4.家庭外部事务

     (四)治理原则

    二 家户治理关系

     (一)家户治理与家户成员

      1.家内成员相互之间关系

      2.家与成员之间关系

      3.当家人权威

     (二)家户治理与国家治理

      1.家法与国法

      2.家户与国家治理

   第三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村落治理

     (一)治理主体

     (二)治理内容

      1.县乡行政工作

      2.教育工作

      3.村内公共事务

      4.与外村交往事务

     (三)治理方式

    二 村落治理关系

     (一)庄头权威

     (二)治理村民对村落决策的参与

     (三)村长与村民关系行为

     (四)国家治理与村落治理关系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亲族治理

     (一)治理单元

      1.亲族关系单元

      2.亲族政治责任单元

     (二)治理主体

      1.宗族治理主体

      2.族类组织

      3.亲戚治理主体

     (三)治理内容

      1.内部事务

      2.对外事务

     (四)治理规则

     (五)治理过程

    二 亲族治理关系

     (一)治理亲族成员之间

     (二)亲族与成员

      1.治理主体权威体现

      2.治理认同

     (三)亲族与国家

      1.主体间日常交往

      2.事务上的联系

      3.对族亲活动的态度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信缘治理

     (一)信缘治理单元

     (二)信缘治理主体

     (三)信缘治理内容

      1.活动开展

      2.社会救济

      3.公物管理

      4.纠纷调解

     (四)信缘治理方式

     (五)信缘治理过程

    二 信缘治理关系

     (一)信缘组织与信众

      1.权威和认同

      2.福利和优待

     (二)信缘治理与国家治理

      1.国家对组织的管理

      2.国家治理与组织的治理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业缘治理

     (一)治理单元

      1.农业生产性组织

      3.工商业组织

     (二)业缘治理主体

     (三)业缘治理内容

      1.经营合作

      2.安全保护

      3.纠纷调解

     (四)业缘治理方式

     (五)业缘治理过程

    二 业缘治理关系

     (一)业缘组织与成员

      1.作用评价

      2.权力认同

     (二)业缘治理与国家治理

      1.国家对组织的管理

      2.业缘治理与国家治理

   第七节 储茂村治理变迁

    一 1949年前传统治理形态状况

     (一)“皇权”已下县

     (二)保甲为基础

     (三)家族是中心

    二 1949年后村落治理形态变迁

     (一)农会

     (二)人民公社

     (三)村民委员会

   第八节 储茂村治理实态

    一 党的领导

     (一)加强领导

     (二)顺利换届

     (三)党员教育

    二 村民自治

     (一)注重服务

     (二)公众参与

     (三)接受监督

    三 政策落实

     (一)促生产

     (二)惠民生

     (三)保稳定

  附录

   一 颜公3~18世迁居情况

   二 来安县历代历史沿革

   三 安徽来安“板桥章氏”现代名人榜

   四 太傅仔钧家训二十九篇论

   五 储茂村被访老人一览

  储茂村调查日记(节选)

 相依相争:湖区型村落的关系与治理

  第一章 村落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村落的由来

    一 赣地填湘

    二 七姓入村

    三 因地散居

    四 传说得名

   第二节 村落的形成

    一 聚落雏形

    二 他姓迁入

    三 建制沿革

   第三节 村落的当下

  第二章 七鸭子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作物生产

    一 气候条件与稻作生产

     (一)气温情况

     (二)日照情况

     (三)稻作生产

    二 地形条件与作物分布

     (一)地形条件

     (二)作物分布

    三 水系条件与稻作灌溉

     (一)天然湖塘

     (二)自然降水

     (三)稻作灌溉

    四 土壤条件与作物类别

    五 自然灾害

   第二节 空间分布格局

    一 村落分布

     (一)大散小聚

     (二)依田而居

    二 住房格局

     (一)院子格局

     (二)单屋格局

    三 道路分布

     (一)村外道路

     (二)村内道路

     (三)资水分河水路

   第三节 七鸭子村自然实态

    一 村落布局及道路改善

     (一)开荒辟野

     (二)沿路分布

    二 水利设施的完善

  第三章 七鸭子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一)人口数量与结构关系

     (二)人与土地关系

    二 生产能力关系

     (一)劳动力与生产能力

      1.劳动力的观念及分类

      2.村落的劳动力概况

     (二)生产工具与生产能力

      1.一般性生产工具

      2.牲畜类生产工具——耕牛

     (三)劳动分配与生产能力

      1.劳动的分配关系

      2.劳动的时间安排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 产权性质与土地所有类型

     (一)产权所属

      1.家户所有

      2.家族共有

      3.村落共有

      4.组织共有

     (二)产权认定

     (三)产权边界

      1.村落边界

      2.田地边界

      3.山地边界

      4.房屋边界

      5.水塘、湖泊及河流边界

     (四)产权纠纷

      1.水塘和湖泊的纠纷

      2.土地纠纷

      3.房屋纠纷

     (五)土地所有类型

    二 土地买卖关系

     (一)土地买卖缘起及对象

     (二)土地买卖的一般程序

      1.确定土地出卖权利

      2.寻找买卖土地对象

      3.土地查看

      4.土地价格的协商

      5.请中人见证及协议签订

      6.请客吃饭

      7.土地买卖后的税收安排

     (三)土地买卖的其他情况

      1.祖业田买卖

      2.强买强卖

      3.合伙买田

    三 土地租佃关系

     (一)土地租佃的一般程序

      1.确定租佃对象

      2.查看田地

      3.租金协商

      4.协议签订与租谷确定

      5.收租

     (二)土地租佃关系

      1.土地租佃对象的选择

      2.请中人与租佃比例的确定

      3.租金的减免与缓交

      4.租佃关系衍生的其他关系

      5.租约的终止

    四 土地典当关系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 经营主体

     (一)经营单位

     (二)经营分工

     (三)经营投入

    二 生产合作关系

     (一)灌溉合作

     (二)打坝合作

     (三)换工与帮工

    三 市场雇佣关系

     (一)请工

     (二)雇工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交换活动

     (一)村内交易

     (二)村外交易

    二 买卖与价格关系

     (一)买卖关系

     (二)价格关系

    三 借贷与赊欠关系

     (一)一般性借贷

     (二)高利贷与赊欠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分配单元

    二 分配内容

     (一)实物产品分配

     (二)家庭消费分配

     (三)村庄内公共用品分配

    三 分配决策关系

     (一)家庭内部的家长决策

     (二)家庭内部的长子决策

     (三)族长与其他决策

    四 分配主体关系

     (一)家户分配与家庭关系

     (二)租佃分配与地主关系

     (三)赋税分配与国家关系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单元与内容

     (一)消费单元

     (二)消费内容

    二 家户内部消费关系

     (一)生产与生活消费

     (二)养老与婚丧消费

     (三)家庭债务消费

    三 家户外部消费关系

     (一)人情消费与节日消费

     (二)共同消费与市场消费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继承权与继承物

    二 继承方式与后果

    三 家庭内外的继承关系

     (一)家庭内部的继承关系

     (二)家庭外部的继承关系

   第八节 七鸭子村经济变迁

    一 1949年前传统经济形态状况

    二 1949年后传统经济形态变迁

     (一)土地改革运动中小农经济状况

     (二)集体化时期村落经济状况

     (三)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小农经济状况

   第九节 七鸭子村经济实态

    一 产权状况

    二 生产经营

    三 家庭分配

    四 市场交换

    五 家庭继承

  第四章 七鸭子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血缘主体

     (一)家庭

     (二)家庭外的亲属

    二 生活中的血缘关系

    三 生产中的血缘关系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地缘主体

     (一)邻居

     (二)熟人

     (三)乡亲

    二 生活中的地缘关系

    三 生产中的地缘关系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业缘组织

     (一)水利组织

     (二)市场组织

    二 水利圈与市场圈

     (一)水利圈

     (二)市场圈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信缘主体

     (一)村内神灵

     (二)村外神灵

    二 信缘关系

     (一)信缘交往关系

     (二)信缘圈层关系

   第五节 组织与组织关系

    一 村内组织

    二 跨村组织

    三 组织关系

     (一)利益型组织关系

     (二)娱乐型组织关系

     (三)其他类型的组织关系

   第六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交往活动

     (一)交往类型与范围

     (二)交往缘由与内容

    二 交往方式

    三 交往关系的维持

   第七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 流动主体与方式

     (一)流动主体

     (二)流动方式

    二 流动中的关系

     (一)永久性流动中的关系

     (二)短期流动中的关系

   第八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 职业分化

    二 血缘分化

    三 群体关系

     (一)群体关系的认识与选择

     (二)群体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第九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 冲突类型

     (一)家族冲突

     (二)村落和家户冲突

    二 冲突关系

     (一)族间冲突关系

     (二)户间冲突关系

   第十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 保护主体

     (一)亲缘保护

     (二)地缘及其他保护

    二 亲缘保护关系

    三 地缘保护关系

   第十一节 七鸭子村的社会变迁

    一 1949年前传统社会形态状况

    二 1949年后传统社会形态变迁

     (一)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村落社会

     (二)集体化时期的村落社会

     (三)土地承包到户后的村落社会

   第十二节 七鸭子村的社会实态

    一 血缘与地缘关系

    二 业缘与信缘关系

    三 社会流动与交往

    四 社会冲突与保障

  第五章 七鸭子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祠堂与祖坟

    二 族谱与孝道

    三 家族祭拜关系

    四 家户祭拜关系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神灵信仰

    二 鬼怪信仰

    三 信仰关系

     (一)信仰次序与依赖

     (二)信仰交往与合作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经验思维与经验关系

    二 务实思维与务实关系

    三 理性思维与理性关系

    四 平均思维与平均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与关系

    二 生产生活态度与关系

    三 其他态度与关系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丧习俗与关系

     (一)婚姻习俗与关系

      1.婚事的一般程序

      2.续弦、纳妾、入赘与童养媳

     (二)丧葬习俗与关系

      1.丧葬的一般程序

      2.祭拜及丧葬费用的分配

    二 节庆习俗与关系

     (一)春节的习俗与关系

     (二)端午节的习俗与关系

     (三)其他节庆

    三 日常习俗与关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规训主体

     (一)家庭与家族规训

     (二)学校教化与规训

    二 规训方式与结果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 文娱活动

     (一)打牌

     (二)唱戏与赛龙舟

    二 文娱交往关系

     (一)闲聊交往关系

     (二)饮酒交往关系

   第八节 七鸭子村的文化变迁

    一 1949年前传统文化形态状况

    二 1949年后传统文化形态变迁

     (一)土地改革运动中小农文化状况

     (二)集体化时期村落文化状况

     (三)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小农文化状况

   第九节 七鸭子村的文化实态

    一 祖先崇拜与信仰

    二 生育观念与教育

    三 文化习俗与娱乐

  第六章 七鸭子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政权治理主体

    二 政权治理内容

    三 政权治理关系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村落治理的多元主体

    二 村落治理的内外事务

    三 村落治理关系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家户治理主体

     (一)一般家庭的治理主体

     (二)地主家庭的治理主体

    二 家户治理与族的介入

    三 家户治理关系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亲族治理单元与主体

    二 亲族治理内容、规则与过程

     (一)亲族治理内容

     (二)治理规则与过程

    三 亲族治理关系

     (一)亲族内部关系

     (二)亲族对外关系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信缘治理单元、主体与内容

     (一)信缘与家户治理

     (二)信缘与村落治理

    二 信缘治理的规则与过程

    三 信缘治理关系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业缘治理

     (一)治理主体

     (二)治理内容

    二 业缘治理关系

   第七节 七鸭子村治理变迁

    一 1949年前传统治理形态状况

    二 1949年后传统治理形态变迁

     (一)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村落治理

     (二)集体化时期的村落治理

     (三)土地承包到户之后的村落治理

   第八节 七鸭子村的治理实态

    一 村庄的选举与治理

    二 村庄的党员与治理

    三 村庄的公共服务与治理

    四 村庄的治理模式创新

 《中国农村调查》编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