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1

解析财政风险图书

Analysis of Financial Risk

SSAPID:101-8677-0712-59
ISBN:978-7-5201-3646-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我国转轨时期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制度进行研究,这对于完善财政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和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均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按照“财政风险的衡量标准→形成机制→形成原因→制度控制”的基本思路,以转轨性和特殊性财政风险为主要对象,分析我国转轨时期财政风险主要来源、形成机制以及防范政策。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胡锋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插图目录

 序

 表目录

 后记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转轨时期

   1.3.2 风险

   1.3.3 财政风险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财政风险形成及控制的一般理论

   2.1.1 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2.1.2 货币融资及其风险

   2.1.3 举债融资及其风险

   2.1.4 赤字率和债务率

  2.2 国外财政风险研究综述

   2.2.1 财政政策、政府担保与财政风险

   2.2.2 或有债务与财政风险

   2.2.3 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与财政风险

   2.2.4 经济、政治、预算制度与财政风险

   2.2.5 收入分配、老龄化与财政风险

   2.2.6 财政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2.3 国内财政风险研究综述

   2.3.1 从政府性质的角度研究财政风险

   2.3.2 从财政政策角度研究财政风险

   2.3.3 从债务负担率角度研究财政风险

   2.3.4 从或有负债角度研究财政风险

   2.3.5 从地方政府角度研究财政风险

   2.3.6 财政风险形成机制和控制

  2.4 简要评述

 3 财政风险的衡量:政府收支赤字和隐性债务赤字

  3.1 财政赤字定义的争论

   3.1.1 财政赤字和基本赤字

   3.1.2 硬赤字和软赤字

   3.1.3 把政府净增贷款列入财政赤字

   3.1.4 公共部门借款要求、业务赤字和无利息赤字

   3.1.5 隐性赤字

  3.2 关于政府收支赤字构成的理论分析

  3.3 财政赤字、隐性赤字与政府收支赤字

   (1)财政预算赤字(Bb)

   (2)社会保障隐性债务赤字(BP)

   (3)国有经济隐性债务赤字(Be)

   (4)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赤字(Bm)

   (5)隐性债务赤字(Bh)

   (6)透支收入赤字(Bo)

   (7)政府收支赤字(Bg)

  3.4 政府实际债务与国债规模

  3.5 政府收支赤字和隐性赤字的估算方法

   3.5.1 用债务率变化推算隐性赤字

   3.5.2 隐性赤字的直接估算

  3.6 三种赤字的规模和结构的实证分析

   3.6.1 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率

   3.6.2 隐性赤字和隐性赤字率

   3.6.3 政府收支赤字和政府收支赤字率

  3.7 政府债务种类及其规模测算

 4 地方政府债务累积与财政风险

  4.1 问题的提出

  4.2 模型的基本假设

   4.2.1 政府行为及其财政行为

   4.2.2 官员激励机制与政府效用函数

   4.2.3 资源禀赋与财政税收体制

   4.2.4 地方政府举债方式

   4.2.5 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函数

   4.2.6 地方政府举债的挤出函数

  4.3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效用

   4.3.1 地方政府i和j均不举债

   4.3.2 地方政府i举债和j不举债

   4.3.3 地方政府i和j均举债

  4.4 地方政府的博弈与均衡

   4.4.1 地方政府博弈战略式

   4.4.2 地方政府博弈的均衡

   4.4.3 地方政府博弈与均衡的小结

  4.5 地方债务的无限膨胀和最优债务比例

   4.5.1 地方债务的膨胀机制

   4.5.2 地方政府最优债务比例的影响因素

  4.6 中央政府的财政机会主义及其对地方债务膨胀的容忍度

   4.6.1 中央政府的财政机会主义

    (1)U2c和U1c的比较

    (2)U3c和U2c的比较

    (3)U3c和U1c的比较

   4.6.2 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务规模的容忍度及其影响因素

  4.7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5 政府债务规模与结构

  5.1 国有经济债务及其年度化

   5.1.1 国有银行债务及财政责任

   5.1.2 国有企业债务及财政责任

   5.1.3 关于国有经济赤字的基本结论

   5.1.4 金融风险及其来源

  5.2 地方政府债务及其年度化

   5.2.1 地方债务的规模与结构

   5.2.2 地方债务规模及其每年新增数量

   5.2.3 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

  5.3 养老保险债务及其年度化

   5.3.1 国家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债务

    (1)国家干部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历程

    (2)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的债务

   5.3.2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债务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制度及其改革

    (2)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债务

   5.3.3 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债务

    (1)农民身份的界定

    (2)农民养老保障的实际财政支出

    (3)普惠津贴制所需财政支出

    (4)未来农村农民养老保障所需资金

   5.3.4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债务

   5.3.5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总体债务规模

 6 政府收入支出与财政风险

  6.1 政府收入规模和结构及其风险

   6.1.1 政府收入规模

   6.1.2 政府收入结构

    (1)一般性收入

    (2)转轨性收入

    (3)特殊性收入

   6.1.3 政府收入风险

    (1)宏观税负结构不合理的风险

    (2)政府收入不可持续性的风险

  6.2 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及其风险

   6.2.1 政府支出含义及分类

   6.2.2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6.2.3 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

   6.2.4 财政支出与政府支出结构的比较分析

   6.2.5 政府支出结构的固化及其表现

   6.2.6 政府支出结构固化的风险

 7 财政风险形成原因的实证研究

  7.1 问题的提出

  7.2 财政风险成因的理论分析

   7.2.1 政府官员经济竞赛机制与财政风险

   7.2.2 财税体制与财政风险

   7.2.3 财政预算制度与财政风险

   7.2.4 机构人员膨胀控制机制与财政风险

   7.2.5 社会和谐建设与财政风险

  7.3 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和基本思路

   7.3.1 研究数据说明

   7.3.2 实证模型的一般表达式

   7.3.3 实证分析的两种技术路线

  7.4 主成分回归分析及其结果

   7.4.1 解释变量的合成和精选

   7.4.2 财政赤字率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

   7.4.3 政府收支赤字率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

   7.4.4 隐性赤字率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

  7.5 直接回归分析及其结果

   7.5.1 财政赤字率直接回归模型及其结果

   7.5.2 政府收支赤字率直接回归模型及其结果

   7.5.3 政府隐性赤字率直接回归模型及其结果

  7.6 两种方法比较分析

   7.6.1 模型构成的比较和最优赤字率指标的选择

   7.6.2 两种方法回归结果比较分析

   7.6.3 模型回溯

  7.7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8 财政风险制度控制研究

  8.1 财政风险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8.2 财政风险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8.3 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的路线图

  8.4 建立真实的赤字率和债务率监测制度

  8.5 建立政府债务的约束制度

  8.6 建立以民生就业为导向的政府官员考核激励制度

  8.7 建立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的财税体制

  8.8 改革和完善公共预算制度

  8.9 建立国有经济部门风险的防范化解机制

  8.10 建立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隔离制度

 结论

 Abstract

 摘要

本书主要对我国转轨时期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制度进行研究,这对于完善财政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和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财政风险来源看,我国财政风险具有明显的转轨性特点,它可分为一般性财政风险、转轨性财政风险和特殊性财政风险。本书按照“财政风险的衡量标准→形成机制→形成原因→制度控制”的基本思路,以转轨性和特殊性财政风险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以下五个问题。一是从赤字融资方式的角度,构建了财政赤字率、隐性赤字率和政府收支赤字率三种口径的赤字率指标,试图建立一个既能与国际通用口径可比,又能反映我国真实财政风险的赤字率衡量指标。政府收支赤字率是财政赤字率和隐性债务赤字率之和。二是采用隐性债务赤字的直接估算方法,得出1980~2017年我国三种口径的赤字率水平。其中,在2008年前,我国财政赤字率在3%以内,隐性债务赤字率在6%~10%波动,政府收支赤字率围绕10%波动。2008年之后,三种赤字率均有较大幅度的跳升,政府收支赤字率围绕15%波动。政府收支赤字率1980~2008年间平均值8.8%,2009~2017年间平均值15.2%。三是应用经济学、博弈论理论,构建了财政风险形成机制模型,证明地方政府都举债是地方政府博弈的纳什均衡,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无限膨胀的内生机制,中央政府对地方举债往往采取财政机会主义。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最大容忍度主要受举债的挤出效应的影响,偿还税率高低对其没有实质性影响。四是对影响财政风险的5个定性方面的因素进行了量化,构建了一组分析财政风险原因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认为,政府收支赤字率是最能反映真实赤字水平的指标;地方经济竞赛对财政风险的影响非常复杂,一方面会导致地方政府以债务积累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赤字率的过快上升。财税体制不合理和预算制度不完善也是财政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五是从建立赤字率和债务的警戒线、改革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改进政府激励约束机制等7个方面提出了控制财政风险的政策建议。

[1]张馨.比较财政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本报记者.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1.42万亿美元[J].经济参考报,2009-10-15.

[3]陈琴.希腊债务危机未散[J].新世纪,2010(4)。

[4]Hana Polackova Brixi、马骏.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佚名.学界探讨人口老龄化与退休行为[J].光明日报,2009-3-25.

[6]陈共.财政学(修订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7]Allan H.Willett.风险及保险经济理论[J].1991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

[8]普雷切特(S. T.Pritchett).风险管理与保险(第7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9]哈林顿(Scott E.Harrington)、尼豪斯(Gregory R.Niehaus).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卓志.风险管理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1]从树海.财政扩张风险与控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2]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3]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译本[M].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4]Lloyd-Ellis H,Zhu X. Fiscal shocks and fiscal risk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1,48(2):309-338.

[15]Forni M,Reichlin L. Risk and potential insurance in Europe[J]. Ulb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1999,43(7):1237-1256.

[16]P Sanguinetti,M Tommasi.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and Fiscal Behavior:Insurance versus Aggregate Disciplin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62(1):149-170.

[17]Craig Burnside,Martin Eichenbaum,Sergio Rebelo. Government guarantees and self-fulfilling speculative attacks [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4,119(1):31-63.

[18]Lewis B D. Local Government Borrowing and Repayment in Indonesia:Does Fiscal Capacity Matter?[J]. World Development,2003,31(6):1047-1063.

[19]Polackova H. Contingent Government Liabilities:A Hidden Risk for Fiscal Stability[J].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8.

[20]Polackova H,Papp A,Schick A. Fiscal Risks and the Quality of Fiscal Adjustment in Hungary[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

[21]Polackova H,Shatalov S,Zlaoui L. Managing Fiscal Risk in Bulgaria[J].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0.

[22]Islam R,Ghanem H,Polackova H. Fiscal Adjustment and Contingent Government Liabilities:Case Studies of the Czech Republic and Macedonia[J].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6.

[23]Brixi H P,Schick A. Government at risk:contingent liabilities,and fiscal risk[J]. 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2,9(7):533.

[24]Kharas Mishra. Hidden Deficits and Currency CRISE [J].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1999.

[25]Barro S M. European Union accession:the challenges,for public liability management in Central Europe[J]. World Bank Pubn,1998.

[26]Hemming R,Petrie M.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Fiscal Vulnerability[J]. Imf Working Papers,2006,00(52).

[27]Irwin T,Klein M,Perry G E,et al. Managing Government Exposure to Private Infrastructure Risks[J].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1999,14(2):229-245.

[28]Schneider F. Political Cycles and the Macroeconomy by A.Alesina;N.Roubini;G.D.Cohen[J].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223-225.

[29]Woo J. Economic,Political,and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Public Deficits[M]//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iscal Policy.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6:387-426.

[30]Easterly W.,Rodriguez C.,Schmidt-Hebbel,K.. Public Sector Deficits an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1994.

[31]Easterly W. When is fiscal adjustment an illusion?[J]. Economic Policy,2010,14(28):55-86.

[32]Schneider F. Political Cycles and the Macroeconomy by A.Alesina;N.Roubini;G.D.Cohen[J].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223-225.

[33]Alesina A,Perotti R. Income distribution,political instability,and investment[J]. Nber Working Papers,1993,40(6):1203-1228.

[34]Craig,J.D.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operations[M].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8.

[35]Shi M,Svensson J. Conditional Political Budget Cycles[J]. Cepr Discussion Papers,2002.

[36]Alesina A.,Tabellini G. A positive theory of budget deficits and government debt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0. Vol.57:403-414.

[37]Persson,Torsten,Svensson,Lars E.O. Why a Stubborn Conservative would Run a Deficit:Policy with Time-Inconsistent Preference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104(2):325-345.

[38]Alt J E,Lassen D D. Fiscal transparency,political parties,and debt in OECD countrie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6,50(6):1403-1439.

[39]Alesina A,Rodrik D. 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J]. Cepr Discussion Papers,1991,109(2):465-490.

[40]Persson T,Tabellini G. Is Inequality Harmful for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1,84(3599):págs.600-621.

[41]Woo J. Social polarization,industrialization,and fiscal instability: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2(1):223-252.

[42]Hana Polackova. Population aging Financing of government Liabilities in New Zealand [J].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The World Bank. February 1997.

[43]Allen Schick. A Cotemporary Aprroach to Public Expenditure Manage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J].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1998.

[44]Polackova H,Shatalov S,Zlaoui L. Managing Fiscal Risk in Bulgaria[J].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0.

[45]Miguel Almeyda,Sergio Hinojosa. Revision of State of the art contingent Liability Management [J].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Washington DC,May 2001.

[46]Ter-Minassian,Teresa,Jon Craig. Control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Borrowing,in Teresa Ter-Minassian ed. Fiscal Federal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 Washington: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7.

[47]Jr R E L,Stokey N L. Optimal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in an economy without capital[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6,12(1):55-93.

[48]Bohn H. Tax Smoothing with Financial Instrument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5):1217-1230.

[49]Lloyd-Ellis H,Zhu X. Fiscal shocks and fiscal risk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1,48(2):309-338.

[50]刘尚希,赵全厚.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初步分析[J].管理世界(月刊),2002(5).

[51]刘尚希.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5).

[52]刘尚希.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J].管理世界(月刊),2006(6).

[53]刘尚希.财政风险:从经济总量角度的分析[J].管理世界(月刊),2005(7).

[54]刘志强.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政策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55]樊纲.论“国家综合负债”——论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J].经济研究,1999(5).

[56]贾康,赵全厚.国债适度规模与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J].经济研究,2000(10).

[57]余永定.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世界经济,2000(6).

[58]马拴友,于红霞,陈启清.国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2006(4).

[59]王金龙.或有债务及其造成的财政风险[J].经济研究参考2005(9).

[60]张海星.政府或有债务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1]刘星,刘谊.中国地方财政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62]冯静.地方政府债务控制:经验借鉴与模式选择[J].财贸经济,2008(2).

[63]马骏,刘亚平.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研究——“逆向软预算约束”理论的视角[J].学术研究,2005(11).

[64]刘溶沧,赵志耘.中国财政理论前沿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5]吴垠.包含制度因子的财政风险分析框架、模型及实证分析[J].硕士论文,西南大学,2006-4.

[66]刘溶沧,赵志耘.中国财政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7]世界银行.1988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68]Ronald.Fisher.州和地方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9]Homi Kharas、Deepak K.Mishra.隐性赤字与货币危机,载Hana Pola kova Bri i、马俊.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70]Homi Kharas,Deepak K.Mishra. Look beyond the budget defi it[J].载Hana Pola kova Bri i,Allen S hi k.政府风险:或有债务和财政风险[M].世界银行报告英文版2002年[EB/OL],世界银行网站,2002.

[71]张健华,张怀清.人民银行铸币税的测算和运用:1986~2008[J].经济研究,2009(7).

[72]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6).

[73]刘剑雄.中国的政治锦标赛竞争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8(3).

[74]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年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75]李朝鲜,陈志楣,李友元.财政或有负债与财政风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6]唐福勇.量化分析国企改制[EB/OL].河南省国资委网站,2009-6-11.

[77]赵迎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发达地区政府债务的样本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

[78]曹信邦,裴育,欧阳华生.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10).

[79]贾康.地方债务的规模可能达4万亿[EB/OL].21世纪经济报道,2009-3-16.

[80]范柏乃,张建筑.地方政府债务与治理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48~56页.

[81]洪源,李礼.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6(4).

[82]周静雅.银行不惧:地方平台贷5.8万亿风险可控[EB/OL].第一财经日报,2010-3-30.

[83]冯哲.银监会和财政部正分头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EB/OL],新世纪,财新网,2010-3-15.

[84]史进峰,范红叶.地方融资平台坏账率或升4%~6%[J].21世纪经济报道,2010-5-18.

[85]田林.央行副行长朱民:即使房价下跌也不会出现金融危机[J].21世纪经济报道,2010-3-26.

[86]卢先展.地方融资平台还款“无风险假设”[J].21世纪经济报道,2010-3-26.

[87]庄序莹,范琦,刘磊.转轨时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运行模式研究——基于上海市事业单位的方案设计和选择[J].财经研究,2008(8).

[88]人保部昨回应:改革一如既往没有改变[EB/OL].http://insuran e.he un.om/2009-03-12/115552554.html,2009-3-12.

[89]杨良初.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养老办法存在的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6(87):35~36.

[90]2002年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的从业人数.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M].国家统计局网站.

[9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很急很低调[EB/OL].中宏数据库,2008-8-4.

[92]贾康,张晓云,王敏,等.关于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研究[J].财贸经济,2007(9).

[93]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01(5).

[94]汪朝霞.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显性化部分的测算与分析[J].财贸研究,2009(1).

[95]中国财政年鉴编辑部.中国财政年鉴(2008)[M].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9.

[96]李君如,吴焰.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133~134.

[97]佚名.改革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EB/OL].中宏数据库,2008-7-18.

[98]杜宇.人保部详解《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EB/OL].新华社,2009-2-6.

[99]财政部.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国际比较[EB/OL].财政部网站。

[100]叶檀.审计署土地出让金调查显示土地财政没有根本性改进[J].上海国资,2008(6).

[101]夏杰长.转轨时期中国政府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与完善对策[J].财贸经济,2001(6).

[102]席斯.推算每年规模827亿小金库清理第12次[J].经济观察报,2009-5-8.

[103]周天勇.中美财政支出结构和公共服务程度比较——中美财政税收体制比较之二[J].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网站,2005.

[104]陈志勇.财政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05]许建国,刘源.关于宏观税负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J].财贸经济,2009(1).

[106]刘秋生.关于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几个问题兼与黄宇光、白明本同志的“比重提高论”商榷[J].经济研究,1991(10).

[107]樊丽明,李文.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评价[J].税务纵横,1998(5).

[108]安体富,林鲁宁.宏观税负实证分析与税收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4).

[109]林赟,李大明,邱世峰.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1994~2007年——基于OED的概念界定[J].学习与实践,2009(1).

[110]高培勇.税收的宏观视野——关于当前若干重大税收问题的分析(上)[J].税务研究,2002(2).

[111]陈小平.我国政府财政合理规模研究[J].福建税务,2001(12).

[112]吴凯,储敏伟.政府最优收入平滑分析——对中国1953~2005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8).

[113]滕发才.科学预算编制视角下中国最优预算收入规模的测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2).

[114]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J].经济研究参考,2004(2).

[115]胡锋.政府支出结构的固化和风险[J].中国经济时报,2010-1-6.

[116]周天勇,胡锋.政府与投资行为及经济增长模式相关问题研究.2007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委托课题研究报告,2007.

[117]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J].财贸经济,2006(2).

[118]中国基层政府财政改革课题组.推进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J].财贸经济,2006(8).

[119]林颖.地方税收入现状的经济分析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6(1).

[120]许建国.地方税收入规模衡量标准及其国际比较[J].扬州大学税务学报,1997(1).

[121]赵迎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发达地区政府债务的样本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

[122]杨华.县乡财政:困境与出路[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

[123]任宝玉.财源政治——“财政下乡”视角下的财政合法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24]周天勇,胡锋.政府与投资行为及经济增长模式相关问题研究报告[J].课题研究报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托,2007.

[125]贾康,蔡定剑.公共财政预算改革[J].领导者,2008(12).

[126]佚名.改革开放30年:政府体制改革6大调整与未来走向[J].中宏数据库,2008-11-16.

[127]〔美〕诺思科特·帕金森,罗伯特·奥斯本.帕金森.法规职场潜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8]胡锋.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J].中国经济时报,2009-11-24.

[129]胡锋.宏观税负水平与财政政策工具的选择[J].中国经济时报,2009-12-11.

[130]方红生,张军.中国地方政府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观察与解释[J].经济学(季刊),2009(3).

[131]巴曙松,高文宁,王建茹.城商行:艰难寻求突围[J].资本市场,2005(12).

[132]罗云毅.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马约》标准与国际安全线[J].经济研究参考,2003(3).

[133]许涤龙,何达之.财政风险指数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分析[J].财政研究,2007(11).

[134]周天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35]平新乔.改进地方政府绩效[J].改革内参,2007(8).

[136]席斯,汪雷.财政部半年收支账非税收入难保财政增收目标[J].经济观察报,2009-8-3.

[137]周天勇.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M].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

[138]《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国家财政预算十年改革的框架性安排[J].课题主持人:韩永文、周天勇,纲要执笔人:周天勇,2007.

[139]佚名.深化中央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对策(一)[EB/OL].中宏数据库,2008-8-20.

[140]佚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重大进展、基本经验和攻坚展望[EB/OL].中宏数据库,2008-8-22.

[141]佚名.宏观经济管理需要防范金融风险[EB/OL].中宏数据库,20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