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SYSTEM (2012)

SSAPID:101-8669-8096-30
ISBN:978-7-5097-3571-8
DOI:
ISSN:

[内容简介] 这本文化遗产蓝皮书仍由主题报告、技术报告和评估报告组成,延续了“主题报告给出政策建议”、“技术报告解释主题报告”、“技术报告和评估报告共同为主题报告提供支持”的体例。课题组发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研究见长的特点,结合文物系统以及风景名胜区系统的最新调查统计数据,辅以案例分析和量化分析说明书,系统、具体并深入浅出地描述了文化遗产事业的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并提出了对策。考虑到文化遗产事业与国计民生日益紧密的关系,这本文化遗产蓝皮书还关注了社会热点并希望窥斑见豹,用两个特别关注(生态补偿政策不能“没文化”,从故宫、国博的管理问题看文化遗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变革)试图发现国家政策、媒体焦点与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力求这一事业能在更好整合国家之力、社会之情的状态中与时俱进。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文化遗产蓝皮书
编 辑:于占杰;王晓鹏;周志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皮书数据库

 前言 文化遗产和美好生活

 摘要

 中国文化遗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Abstract

 BⅠ 主题报告

  B.1 第一章 展望“十二五”

   1 美好生活里的文化遗产

    1.1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日益贴近民生

    1.2 多方面看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1.2.1 遗产事业全面改善民生

     1.2.2 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惠及大范围民生

    1.3 “十二五”期间民生为向的文化遗产发展愿景

   2 从“十一五”指标和“十二五”目标看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差距

    2.1 从《通知》要求看事业发展差距

    2.2 从相关“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看事业发展差距

     2.2.1 对照相关文件和规划的工作完成情况总结

     2.2.2 全部完成“十二五”各项指标难度较大

    2.3 小结

   3 基于愿景和差距的“十二五”发展重点

  B.2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及相关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 文化遗产事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定性描述

   2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1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测算的技术路线

     2.1.1 直接贡献

     2.1.2 间接贡献

     2.1.3 全部贡献

     2.1.4 投入产出分析

    2.2 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2.2.1 直接贡献

     2.2.2 间接贡献

     2.2.3 全部贡献

     2.2.4 投入产出分析

   3 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与相关发展目标的差距分析

   4 文物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4.1 文物旅游的概念及其产业特点

     4.1.1 文物旅游的概念

     4.1.2 文物旅游的产业特点

    4.2 文物旅游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4.2.1 文物旅游的发展观

     4.2.2 文物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 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案例说明

     4.3.1 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4.3.2 从经济学角度促进文物旅游发展的对策

     4.3.3 各地的经验总结

   5 大遗址保护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分析

    5.1 大遗址保护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总体分析

     5.1.1 大遗址保护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个性

     5.1.2 既有的大遗址保护项目的分类及其经济社会效益的差别

     5.1.3 大遗址保护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技术路线

    5.2 案例点定量分析

     5.2.1 选择案例的依据

     5.2.2 大明宫案例分析结果

     5.2.3 大遗址保护项目充分全面体现经济社会效益的经验教训

   6 展望“十二五”

  B.3 第三章 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机制及其“十二五”期间的发展

   1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发展背景和方向

    1.1 “十二五”期间的宏观背景和既定方向

    1.2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的现状与愿景

    1.3 体制机制概念界定及描述框架

   2 文物行政管理机构的概况和问题

    2.1 省级文物行政管理机构的基本概况

    2.2 基层文物行政管理机构的基本概况

     2.2.1 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现状

     2.2.2 案例说明

    2.3 各级文物行政管理机构的通病和体制改革突破方向

   3 基于调查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机制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分析

    3.1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基本情况

     3.1.1 总体情况

     3.1.2 各方面差距

    3.2 大遗址管理体制机制概况*

     3.2.1 总体状况

      3.2.1.1 管理成员

      3.2.1.2 管理规则

      3.2.1.3 管理机制

      3.2.1.4 大遗址管理单位体制机制的问题总结及对策

   4 博物馆管理体制机制概况

    4.1 管理成员

    4.2 管理规则

    4.3 管理机制

    4.4 小结

   5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B.4 第四章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评价

   1 从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

    1.1 可移动文物管理工作概况

    1.2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工作概况

     1.2.1 文物保护单位

     1.2.2 大遗址保护项目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概况

   2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的GAP分析

    2.1 GAP分析指标的改进与调整

    2.2 GAP分析的主要结果

     2.2.1 不可移动文物的人员管理空缺

     2.2.2 不可移动文物的资金管理空缺

     2.2.3 不可移动文物教育、科研功能发挥方面的空缺

     2.2.4 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空缺

    2.3 GAP分析与相关“十二五”规划的衔接

 BⅡ 技术报告

  B.5 第一章 从系统外看“十二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难点

   1 文化遗产事业的基础工作评价

    1.1 文化遗产事业只有打好基础才可能全面服务国计民生

    1.2 文化遗产事业基础工作的评价

     1.2.1 依法评价的结果是基础不牢,欠账不少

     1.2.2 对比评价

    1.3 以长城为例看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

   2 工作重点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2.1 工作重点与社会热点的对比

    2.2 以大遗址保护项目为例看如何处理工作重点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3 “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的难点与方向

    3.1 “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的难点

    3.2 “十二五”期间事业的发展方向

     3.2.1 文化遗产的精细化管理

     3.2.2 推动文化遗产事业更好地惠及民生

  B.6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算

   1 基本测算方法说明

   2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测算

    2.1 直接经济贡献

    2.2 间接经济贡献

    2.3 全部贡献

    2.4 投入产出分析

   3 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3.1 直接贡献

    3.2 间接贡献

    3.3 全部贡献

    3.4 投入产出分析

   4 测算的误差分析

  B.7 第三章 各级各类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体制机制详情

   1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基于调查

    1.1 管理成员

     1.1.1 行政管理机构的情况

     1.1.2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情况

     1.1.3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分类的案例说明

    1.2 管理规则

     1.2.1 宏观政策与上位改革

     1.2.2 文物及相关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

     1.2.3 技术标准体系

     1.2.4 小结

    1.3 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制分析

     1.3.1 资金机制

     1.3.2 经营机制

     1.3.3 监督机制

     1.3.4 协调机制

     1.3.5 小结

   2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面上问题

    2.1 单位权限与管理要求不相称

    2.2 财政投入难以满足依法保护需要

    2.3 人员编制和队伍素质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2.4 开放程度不高

    2.5 延伸服务与配套服务不足

    2.6 小结

   3 大遗址管理概况、问题和案例说明

    3.1 大遗址保护项目管理概况和问题

    3.2 管理单位体制及其问题的案例说明

   4 发达国家大遗址管理体制机制及其对中国体制机制建设的借鉴

    4.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及其对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

     4.1.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概况

     4.1.2 管理成员

     4.1.3 管理规则

     4.1.4 管理机制

    4.2 日本奈良平城京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4.2.1 “成员—规则—机制”角度的比较分析

     4.2.2 日本奈良平城京遗址保护利用的经验借鉴

   5 本章总结

  B.8 第三章附录 法律法规角度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制机制异同

   1 应然角度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情况

    1.1 研究对象

    1.2 管理主体

    1.3 管理措施

     1.3.1 保护措施

     1.3.2 保护规范性评价

     1.3.3 资金机制和经营机制

    1.4 全面发展考虑

    1.5 小结

   2 文化遗产地与管理体系的对应情况和实际管理状况

    2.1 文化遗产地与文物保护单位

    2.2 文化遗产地实际管理情况

    2.3 小结

  B.9 第四章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定量评价

   1 从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

    1.1 可移动文物管理工作与发展概况

     1.1.1 国有(文物系统)博物馆发展概况

     1.1.2 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后的博物馆发展

    1.2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工作与发展概况

     1.2.1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概况

     1.2.2 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2 文化遗产事业的管理水平评价——基于GAP分析

    2.1 对照相关文件和规划的工作完成情况分析

     2.1.1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及保护要求研究

     2.1.2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2.1.3 文物保护项目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

     2.1.4 文物保护工程资质体系建设

     2.1.5 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的管理

     2.1.6 博物馆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建设及出入境文物展览的审批、管理工作

     2.1.7 文物拍卖资质认定管理

     2.1.8 文物系统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队伍建设

    2.2 构建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决定》和相关“十二五”规划为据

     2.2.1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评价的内容

     2.2.2 相关文件和规划对“十二五”末期的展望

     2.2.3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2.3 2010年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水平的GAP分析

     2.3.1 确定不可移动文物GAP分析的评价指标

     2.3.2 不可移动文物相对重要性等级

     2.3.3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水平相对等级评价

     2.3.4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水平的GAP分析

    2.4 从管理水平角度看大遗址的建设和管理

     2.4.1 大遗址保护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情况

     2.4.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情况

     2.4.3 如何系统提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水平

   3 展望“十二五”——GAP分析与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规划的衔接

    3.1 相关“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3.2 目前事业发展水平和既定目标的差距总结

     3.2.1 文物法规体系建设及文物保护理念

     3.2.2 摸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家底

     3.2.3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效保护

     3.2.4 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建设

     3.2.5 文物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3.3 GAP分析与《文物“十二五”规划》的衔接

     3.3.1 《文物“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

     3.3.2 完成“十二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约束性发展指标的对策建议

 BⅢ 评估报告

  B.10 第一章 评估报告评什么、怎么评、怎么用

   1 评估报告评什么、怎么评

    1.1 评中央要求的事业管理水平和“四个好”的实现程度

    1.2 评估报告的依据何在

   2 评估报告怎么用

    2.1 静态效率评估结果的应用示例

     2.1.1 自由偏好下的事业发展效率分析

     2.1.2 专家偏好下的事业发展效率分析

     2.1.3 功能偏好下的事业发展效率分析

    2.2 动态效率评估结果的应用示例

    2.3 主要结论

  B.11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物系统投入状况的对比分析

   1 投入状况对比分析

   2 各地区2010年文物系统的投入状况

    2.1 以文物系统机构数为基准的财力投入状况

    2.2 以文物系统机构数为基准的平均从业人员情况

  B.12 第三章 2010年度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评估

   1 效率评估的工作基础

    1.1 效率评估的技术路线

    1.2 效率评估的基本方法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1.3 效率评估的指标体系

    1.4 效率评估的偏好改进

    1.5 效率评估的步骤安排

   2 2010年文物系统发展静态效率

    2.1 2010年自由偏好下各省文物系统发展静态效率

    2.2 2010年专家偏好下各省份文物系统发展静态效率

    2.3 社会各类偏好下2010年各省份文物系统静态效率

     2.3.1 经济强偏好下分省份效率状况

     2.3.2 教育强偏好下分省份效率状况

     2.3.3 科研强偏好下分省份效率状况

     2.3.4 保护强偏好下分省份效率状况

   3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投入状况分析

    3.1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人员情况

    3.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资金投入情况

    3.3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行情况

   4 2006~2010年我国文物系统发展效率的对比分析

   5 各省份文物系统发展的动态效率(2009~2010年)

   6 各省份文物系统发展效率排名情况

  B.13 第四章 评估报告结论

   1 对“十一五”期间文物系统投入状况的总体评价

   2 对“十一五”期间文物系统发展效率变化的总体评价

   3 “十二五”期间提高文物系统发展效率的建议

    3.1 将文物系统绩效定量考核制度化

    3.2 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物系统在服务民生和科学研究上作出更大贡献

  B.14 特别关注一 生态补偿政策不能“没文化”

   1 前言

   2 文化遗产事业的美好“钱景”

   3 客观看补偿政策的不足

   4 主观看基础不牢、意识不足及政治地位不高

   5 发展建议

  B.15 特别关注二 从博物馆相关事件看文化遗产管理单位体制机制变革

   1 博物馆的管理问题是高速发展中的问题,但也是共性问题

   2 体制机制成因

   3 体制机制层面的对策

   4 问题昭示的发展方向:博物馆的经营应在规范的前提下多样化且更贴近民生

 法律声明

 中国皮书网

2012年文化遗产蓝皮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课题组编撰的第四本文化遗产蓝皮书。2012年对文化遗产事业来说具有五方面时间节点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建立30周年、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30周年、国家初次提出文物工作方针20周年。在这个时间点上推出的作为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参谋的文化遗产蓝皮书,以展望“十二五”为主题,旨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明了这个领域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也为文物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管理等具体工作提供近中期有理有据的建议。这本文化遗产蓝皮书仍由主题报告、技术报告和评估报告组成,延续了“主题报告给出政策建议”、“技术报告解释主题报告”、“技术报告和评估报告共同为主题报告提供支持”的体例。课题组发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研究见长的特点,结合文物系统以及风景名胜区系统的最新调查统计数据,辅以案例分析和量化分析说明书,系统、具体、深入浅出地描述了文化遗产事业的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并提出了对策。考虑到文化遗产事业与国计民生日益紧密的关系,这本文化遗产蓝皮书还关注了社会热点并希望窥斑见豹,用两个特别关注(“生态补偿政策不能‘没文化’”,“从故宫、国博的管理问题看文化遗产管理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变革”)试图发现国家政策、媒体焦点与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力求这一事业能在更好整合国家之力、社会之情的状态中与时俱进。具体来说,这本蓝皮书在全书线索设置和内容安排中紧扣“民生”、“科学发展”。在主题报告第一章和第二章中,以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的关系发端,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寻找事业发展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人民群众需求满足的角度来定性寻找文化遗产事业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尝试性地将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终极标准“四个好”(文物本体保护好、周边环境整治好、经济社会发展好、人民生活改善好)转化为评估指标体系,以定量寻找事业发展差距。以这些差距为依据,系统整理了当前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基础不牢、欠账不少、借力不够等方面,然后第三章从管理制度、第四章从管理水平方面分析了问题成因:大多数问题可以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解决,而完善的方向是事业的归事业、产业的归产业,体制要健全、机制要规范、机构要加强。尤其要依据“机构编制情况与事权对称”原则加强队伍建设,并在文物有效保护、文物执法督察和安全监管、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着力,才能提升管理水平。今年的问题成因量化分析中,还不乏与业内外人士感觉不符的重要结论,如文物大省不一定管理水平高、相关功能发挥好。这是因为这些省文物资源较多,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任务较重、保护需求迫切,相应的就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否则就会呈现文物大省反而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又如,故宫的管理水平,在全国博物馆乃至所有事业单位中都是较高的,其“十重门”中显现的问题及其制度成因,在全国绝大多数类似单位中也存在,只是故宫身处聚光灯下而已。这些结论,都体现了作为相关工作技术支撑的必备特性:科学性。也因此,对即将发布的文化遗产白皮书、风景名胜区白皮书以及文物系统相关工作(如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和相关研究(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关于大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研究)中的内容有兴趣或有质疑的读者,可以到文化遗产蓝皮书中来探赜索隐。另外,对日益红火的文物旅游,蓝皮书第二章中也创新地给出了定义和特征,总结了当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使这个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焦点领域能在理论指导下规范发展,使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能在符合文物工作规律的情况下理性实现。除了这些总结和分析,因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课题组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申报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保护跟踪研究”成功,2012年文化遗产蓝皮书主题报告第二章还专门增加了大遗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理论分析,使这本蓝皮书也成为这个重大项目的中间成果发布阵地。今后的文化遗产蓝皮书还将陆续把这个重大项目的成果发布出来,使其能服务于更多更广的读者,也使文化遗产蓝皮书自身的品位得以提高。未来,文化遗产蓝皮书在基本延续目前体例的情况下,从研究团队开放化、研究方式多元化、研究内容具体化、写作文风行业化四个方面继续完善,力争使蓝皮书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文化遗产事业促进并受益于这个过程的见证者,以书为证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