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四川城镇化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Sichuan (2017)

SSAPID:101-8620-3221-17
ISBN:978-7-5201-0608-5
DOI:
ISSN: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群 四川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回顾和总结了四川省“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发展总体情况和基本特征,描述了四川进入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的现状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1个市(州)2015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各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主题报告篇是基于四川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形成的关于人口特征及变化的系列报告;专题调查篇针对四川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焦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描述、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四川蓝皮书
编 辑:王展;郑庆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摘要

 《四川城镇化发展报告(2017)》编委会

 以人为本,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皮书数据库

 Contents

 Ⅰ 总报告

  B.1 四川城镇化发展测度和前景展望

   一 四川城镇化发展及测评

    (一)“十二五”时期四川城镇化发展总体情况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2.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包容性得到提高

     3.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成效明显,新型城乡关系加速形成

     4.城市空间扩展迅速,城镇体系日趋完善

     5.小城镇加快崛起,特色城镇建设亮点纷呈

    (二)2015年四川21个市(州)城镇化水平测评

     1.2015年综合评价

     2.与2013年、2014年比较

     3.各指标分解情况

      3.1 人口规模指标分析

      3.2 产业支撑指标分析

      3.3 基础设施指标分析

      3.4 公共服务指标分析

      3.5 资源环境指标分析

      3.6 协调发展指标分析

   二 五大发展理念下四川城镇化发展前景展望

    (一)四川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1.创新是四川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2.协调是四川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四川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4.开放是四川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5.共享是四川城镇化发展的落脚点

    (二)四川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的新挑战

     2.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日趋增大的新挑战

     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难度增大的新挑战

     4.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阶段的新挑战

     5.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文化缺失的新挑战

    (三)四川城镇化发展前景展望

     1.发展理念上由“以环境换增长”向“以环境促增长”加速转变

     2.空间格局上由“城市圈”向“城市群”加速转变

     3.城镇功能上由“低层次集聚”向“高层次宜居”加速转变

     4.城市形态上由“千城一面”向“凸显个性”加速转变

     5.城乡关系上由“二元分隔”向“城乡一体”加速转变

   附表:

 Ⅱ 主题报告篇

  B.2 四川未来人口发展展望

   一 未来人口预测

    (一)预测模型的确定

    (二)生育参数的确定

    (三)死亡参数的确定

    (四)迁移、流动参数的确定

     1.人口迁移参数的确定

     2.人口流动参数的确定

   二 未来人口发展变化

    (一)未来户籍人口总量变化

    (二)未来常住人口变化

     1.未来人口总量变化

     2.未来出生人口变化

     3.未来死亡人口变化

   三 未来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人口总量呈小幅波动递减态势

    (二)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望得到缓解

    (三)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趋势逐步趋缓

    (四)劳动年龄人口呈减少趋势发展

    (五)人口负担程度减缓

    (六)学龄人数减少

    (七)劳动年龄人口老化现象显现

   四 主要结论

  B.3 四川人口变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一 四川城镇基本概况

    1.城镇人口快速增加

    2.城市发展呈现两极化态势

    3.城市人口密度偏低且增长趋缓

    4.镇成为人口吸纳的重要载体

   二 “人户分离”情况

    1.“人户分离”总量和占比扩大

    2.“人户分离”呈现出显著区域性特征

    3.人口流动是“人户分离”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 城镇常住人口农村土地承包情况

    1.七成有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城镇常住人口居住在镇

    2.35%有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城镇常住人口为一年内由农村进入城镇

    3.镇是常住外省农民回川的重要载体

   四 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

    1.四川人口老龄化提速

    2.城区老龄化水平相对较低

    3.劳动力向中心城区流动趋缓

   五 城镇人口性别比水平

    1.全省城镇人口性别比偏低

    2.常住城镇人口性别比大幅低于户籍性别比

    3.丘陵地区城镇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六 城镇人口空间分布情况

    1.98%的城镇人口集中在川东和川南

    2.成都平原城市群占全省常住人口四成以上

    3.城镇常住人口密度趋于分散

   七 城镇居民住房情况

    1.租赁住房需求显著提升

    2.住房质量相对较差

   八 基本结论和对策建议

    1.部分地区人口过密导致“城市病”,应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增加城市数量

    2.小城镇已经成为城镇人口重要载体,应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3.部分人口密度过低型城市存在巨大节地潜力,应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人户分离”存在负面影响,应加快居住证制度建设

    5.丘陵地区性别比严重失衡,应加大第二产业投资力度

    6.城镇居民住房呈现四大特征,应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更新力度

  B.4 四川婚姻与家庭状况

   一 婚姻和家庭整体分析

    (一)婚姻现状与特征

     1.婚姻的表现形态

     2.婚姻的特征形态

    (二)家庭现状与特征

     1.家庭的表现形态

     2.家庭的特征

   二 不同人群的婚姻与家庭特征

    (一)不同群体婚姻的表现形态

     1.不同年龄群体的婚姻表现形态

     2.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婚姻的表现形态

     3.不同职业群体婚姻的表现形态

     4.不同民族婚姻的表现形态

    (二)不同人群家庭的表现形态

     1.不同年龄群体家庭代际的表现形态

     2.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家庭代际的表现形态

     3.不同职业群体家庭代际的表现形态

     4.不同民族家庭代际的表现形态

     5.不同健康水平群体家庭代际的表现形态

   三 不同经济状况下的婚姻与家庭代际特征

    (一)不同经济状况下的婚姻

    (二)不同经济状况下的家庭代际

   四 不同地域空间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状况

    (一)婚姻状况的地区差异

     1.市(州)之间的差异

     2.经济区之间的差异

    (二)家庭规模的地区分布

     1.成都家庭户数比重居全省首位

     2.川南和川西北经济区的家庭户数比重在下降

     3.家庭户规模市(州)分布差异较大

     4.成都经济区家庭户规模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家庭结构的地区差异

     1.三州地区家庭类型以四人及以上户为主

     2.各市(州)有老年人的家庭户比重均有所提高

     3.五个经济区的二人户比重均超过一人户

    (四)家庭状况的城乡差异

     1.城镇平均家庭户规模仍小于农村,但二者间差距在缩小

     2.城镇居民家庭三人户及以下的比重高于农村

     3.农村有老年人的家庭户比重高于城镇

     4.农村老年人以家庭成员供养和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五 主要结论

    (一)晚婚趋势明显,婚姻稳定性下降

    (二)婚姻同质性趋势明显,婚姻挤压形势严峻

    (三)家庭呈现核心化、多元化趋势

    (四)婚姻家庭受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六 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健全婚姻政策,避免冲动离婚、杜绝“假离婚”

    (二)推动人口性别比平衡、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缓解婚姻挤压

    (三)建立符合家庭核心化趋势的外部支持体系

  B.5 四川少数民族人口变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一 四川少数民族人口规模

   二 四川少数民族的空间分布

   三 四川少数民族的人口聚集

   四 四川少数民族的城镇化趋势

   五 讨论与政策建议

   附表1

  B.6 四川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

   一 研究思路与数据预处理

    (一)基本思路与方法选择

    (二)相关性分析及区域聚类处理

     1.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2.县级行政区按经济发展水平聚类的结果

   二 四川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区域特征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1.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2.老年人口抚养比大幅提高,少子老龄化显著

     3.高龄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高龄化趋势明显

     4.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越来越明显

    (二)分区域人口老龄化发展比较分析

     1.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区域类型特征

     2.分区域老龄化水平比较

     3.分区域城乡老龄化水平比较

    (三)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分解的主要结论

     1.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2.人口迁移是目前导致区域人口老龄化差异的首要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

   三 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产生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下的经济负担风险

     1.经济落后地区未富先老更严重,经济负担能力非常弱

     2.部分地区财政保障能力较弱

    (二)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下的社会保障风险

     1.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养老保障水平越低,老年贫困风险越高

     2.人口回流将进一步加大主要劳务输出县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下的家庭负担风险

     1.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家庭养老负担越重

     2.农村老人健康状况更差,贫困地区家庭不堪重负

   四 对策建议

    (一)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化发展

    (二)继续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三)对贫困地区老年人口实施精准扶贫

    (四)提升家庭养老功能

   附表

 Ⅲ 专题调研篇

  B.7 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一 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 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特征

     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尺度性差异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评价要素

     1.人与城市的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评价模型

    (四)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测评指数

     1.测评指数

      (1)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

      (2)城市功能指数(UFI,Urban Function Index)

      (3)生态改善指数(EII,Ecological Improvement Index)

     2.运行模式

    (五)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目标

     2.指标选取原则

     3.评价指标体系

     4.指标说明及测度方法

      (1)人类发展指数(HDI)

      (2)城市功能指数

      (3)生态改善指数(EII)

      (4)城市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协调度(UCI1)

      (5)城市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协调度(UCI2)

   三 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评测评分析

    (一)总体特征

     1.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城际差异显著

     2.各城市之间人类发展水平相对均衡

     3.城市功能与人类发展呈现三类关系

    (二)人类发展指数评价

     1.四川城市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2.四川城市人类发展指数评价

    (三)城市功能指数评价

     1.四川城市功能指数排名

     2.四川城市功能指数评价

    (四)生态改善指数评价

     1.四川城市生态改善指数排名

     2.四川城市生态改善指数评价

   四 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一)四川城市二分类协调度(UCH2)排名

    (二)四川城市二分类协调度(UCH2)下发展模式

  B.8 四川城市群发展报告

   一 四大城市群发展基本情况

    1.全省人口进一步向城市群集聚

    2.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3.城市群整体功能初步显现

   二 “十三五”时期四大城市群对四川发展的作用

    1.城市群建设是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城市群建设是四川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手段

    3.城市群建设是四川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点

   三 四大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1.成都平原城市群

     (1)区域和城乡差距大

     (2)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趋紧

     (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

    2.川东北城市群

     (1)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2)城市基础设施薄弱

     (3)公共服务发展欠缺

     (4)生态环境脆弱

    3.川南城市群

     (1)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明显

     (2)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3)社会发展历史欠账较多

    4.攀西城市群

     (1)资源开发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2)资源开发和城市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3)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四 “十三五”时期加快城市群发展的建议

    1.加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强公共事务合作

    4.建立城市群合作治理体系

  B.9 四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报告

   一 2015年四川省城市概况

   二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举措

    1.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2.分层次分领域推进城市道路建设

    3.有序推进市政管网设施建设

    4.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5.加快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稳步推进

    2.市政地下管网建设有序推进

    3.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明显提高

    4.园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四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B.10 四川流动人口现状与特征

   一 四川省人口总体状况

   二 四川省流动人口现状

    1.流动人口总体结构

    2.流动人口成因分析

    3.流动人口的流向特点

    4.流动人口的婚姻特征

    5.流动人口的就业流向

    6.流动人口的居留与社会保障

  B.11 四川家庭形态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一 空巢老人家庭

    (一)空巢老人家庭年龄构成

    (二)空巢老人家庭的性别构成

    (三)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情况

    (四)空巢老人家庭的地区构成

   二 单亲家庭

    (一)单亲母亲家庭的年龄构成

    (二)单亲母亲家庭的发展状况

    (三)单亲母亲家庭的地区构成

   三 农村留守家庭

    (一)留守家庭类型与现状

    (二)留守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 流动家庭

    (一)流动家庭现状

    (二)流动家庭趋势

    (三)流动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 独生子女家庭

    (一)独生子女家庭现状

    (二)独生子女母亲的婚姻状况

    (三)独生子女母亲上周的就业状况

    (四)独生子女母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状况

    (五)独生子女家庭的居住状况

   六 简要建议

  B.12 对成都地区建成中国最大户外旅游集结中心的调查

   一 成都在中国户外旅游中的独特地位

   二 成都地区户外旅游集结效应态势凸显

   三 成都地区户外旅游集结中心建设的机遇

    1.催生中国最大规模的户外旅游集结市场与户外旅游产业集群,成为中国自助旅游最大的聚宝盆与吸金地

    2.催生中国最大规模的房车自驾车营地集群,形成黄金户外旅游产业环带

    3.催生具有全球唯一性的新文化地标,成为中国户外旅游文化高地

   四 加快推进成都建成中国最大户外旅游集结中心的建议

    1.在成都设立“中国胡氏线户外旅游经济城市联盟”和“318国道黄金自驾游产业带城市联盟”总部,成立中国户外旅游研究中心,打造“聚成都 游天下”品牌

    2.科学规划成都中远郊环城(第二、第三绕城高速之间)黄金户外旅游经济带

    3.完善落地租车自驾服务体系与私家车专列运输终端服务体系

    4.建立中国西部自驾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B.13 基于南充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态体系规划研究

   一 城市文化空间价值

   二 城市文态规划内涵

   三 南充历史文化名城文态体系规划

    1.南充中心城区文化留存

    2.南充城市中心区文态体系构建

    3.南充城市文态规划代表个案

     (1)川北科技馆+城市文化公园

     (2)城市历史地标+中心商业街区

     (3)历史建筑群+文化教育及展示区

     (4)工业遗产+创意文化产业区

 四川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为总报告,分为发展测度和前景展望两个部分。报告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四川省“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征,描述了四川进入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的现状和主要特点。四川城镇化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质量呈现较大飞跃。在此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1个市(州)2015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各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各市(州)城镇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四川城镇化发展迎来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在向更高要求迈进的过程中,四川城镇化必然迎接新的挑战。“十三五”时期,四川城镇化发展将在发展理念、空间格局、城镇功能、城市形态和城乡关系上实现“五大转变”。第二篇为主题报告篇,是基于四川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形成的关于人口特征及变化的系列报告。第二篇包括四川未来人口发展展望、人口变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婚姻与家庭状况、少数民族人口变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等5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四川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劳动力和老年人、个体和家庭等不同群体的现状特征,重点阐述了经济条件、社会结构、城乡关系、空间分布等状况,对人口变动的原因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展望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第三篇为专题调查篇,针对四川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焦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立足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新认识,设计了基于四川城市发展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四川18个城市进行了测评,归纳了四川城市发展的四种模式。《四川城市群发展报告》,对成都平原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和资源条件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指出四大城市群在当前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矛盾,认为“十三五”时期应从四个方面加快推动城市群建设。《四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报告》重点总结了四川城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五个方面的举措,认为在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地下管网、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四川流动人口现状与特征》和《四川家庭形态的新变化与新趋势》总结分析了四川流动人口和家庭形态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对相关重要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成都地区建成中国最大户外旅游集结中心的调查》和《基于南充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态体系规划研究》是对城镇化过程中的代表性问题进行的典型实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