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2

中国东北地区人口发展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SSAPID:101-8615-1929-17
ISBN:978-7-5201-3323-4
DOI:
ISSN:

[内容简介] 在数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本书将东北三省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区域内人口的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内人口生育水平、人口死亡水平、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等基本人口学特征;探讨区域内两个特殊的人口现象,一是东北地区老年人口的“候鸟式”异地养老现象,二是东北地区离婚率长期全国居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程度。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东北亚研究丛书
作 者: 李雨潼
编 辑:田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第一章 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基本现状

  第一节 人口总量现状

   一 人口数量现状

   二 家庭规模现状

  第二节 人口素质与结构现状

   一 人口文化素质现状

   二 人口分性别年龄结构

   三 人口的民族结构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东北地区人口生育水平

  第一节 人口生育水平现状

   一 人口出生率现状

   二 总和生育率现状

  第二节 低生育水平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 低生育水平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经济比重大,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力度大

    (二)城市化水平高

    (三)生育成本过高

    (四)传统生育文化在区域内影响力低

    (五)育龄夫妇受教育水平高

    (六)育龄人口流动性大

   二 低生育水平的影响分析

    (一)全国最低的自然增长率

    (二)少年儿童人口比例逐年降低,人口结构迅速老化

    (三)学校减少,部分学生入学半径加大

    (三)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问题和离婚率逐年攀升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东北地区人口死亡水平

  第一节 人口死亡水平变化历程及现状

   一 死亡率的纵向与横向差异

   二 死亡率的城乡差异

   三 死亡人口的月份分布

  第二节 人口结构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一 分年龄别、分性别人口死亡率分析

   二 去除人口结构影响后的人口死亡率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与流动

  第一节 人口迁移现状

   一 人口对内迁入现状

   二 人口对外迁出现状

   三 人口净迁移现状

  第二节 人口迁移流动特征与原因分析

   一 人口迁移特征分析

    (一)迁入人口男性较多,迁出人口女性较多

    (二)东北三省迁入人口来源、迁出人口流向相似性极高

    (三)从北向南梯次迁移特征明显,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

   二 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分析

    (一)区域内的总体经济发展原因

    (二)收入差距产生的迁移流动动力

    (三)资源型城市问题在区域内比较突出*

    (四)气候与环境原因

    (五)地缘条件与民族构成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东北地区人口性别结构

  第一节 人口性别结构变化的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

   一 东北地区人口性别结构变化历程

   二 东北地区人口性别结构与其他地区对比

  第二节 人口性别结构特征

   一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二 不同年龄组人口性别比差异明显

   三 性别结构城乡差异明显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历程及现状

   一 东北地区整体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历程及现状

   二 东北三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历程及现状

  第二节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征

   一 抚养比存在被低估现象

   二 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三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四 处于红利较高的人口红利期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东北地区新型养老方式

  第一节 东北地区候鸟老人基本现状及迁居后生活改变

   一 东北地区候鸟老人基本现状

    (一)东北地区候鸟老人年龄、文化、婚姻、子女数等现状

    (二)东北地区候鸟老人的收入、消费现状

   二 东北地区候鸟老人迁居原因及迁居后生活的改变

    (一)原居住地与迁居地的空气质量对比

    (二)东北地区候鸟老人迁居前后身体状况对比

    (三)社区亲友互助式家庭养老模式分析

    (四)全新的心理状态,新增的日常活动与爱好

  第二节 东北地区候鸟老人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 医疗保险跨省异地报销问题、养老保险待遇认证问题

   二 迁入地社会融入问题

   三 医疗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管理等供需失衡问题

   四 进入高龄后仍需返回东北地区定居养老的问题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东北地区的较高离婚率

  第一节 离婚率变化历程及现状

   一 离婚率纵向变化特征

   二 离婚率与其他地区的横向比较

    (一)1995~2015年,东北三省粗离婚率在全国排序

    (二)2006~2015年,东北三省“离结比”在全国排序

  第二节 较高离婚率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 离婚率的提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二 低生育率导致区域内婚龄人口中独生子女比例更高

   三 东北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

   四 区域内的移民文化使离婚的外界阻力较小

   五 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人口流动性较大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东北地区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性评价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模型解析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 模型解析

  第二节 协调度模型运算及结果分析

   一 主成分分析

   二 模糊隶属度函数协调发展模型

   三 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

  第三节 小结

 附表

在多年研究工作中,笔者从不同角度对东北地区区域内的人口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人口的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如生育水平低、人口净迁出、人口负增长、人口金字塔形状变化明显、高离婚率、区域人口候鸟式流动等。这些人口特征之间相互关联,且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文化互相影响,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区域人口经济发展现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数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本书将东北三省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区域内人口的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内人口生育水平、人口死亡水平、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等基本人口学特征;探讨区域内两个特殊的人口现象,一是东北地区老年人口的“候鸟式”异地养老现象,二是东北地区离婚率长期全国居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程度。旨在能够对东北地区人口发展水平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

[1]温勇,尹勤.人口统计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孙东虎.清代以来东北地区民族构成及地名的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1998(5).

[3]朴婷姬,李瑛.东北跨境民族的文化变迁与传承保护[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

[4]刘智文.中国东北朝鲜族地方自治民族和睦的成因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2).

[5]陈海玲.促进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研究[J].满族研究,2015(4).

[6]查瑞传.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总和生育率指标[J].人口与经济,1983(5).

[7]高文力,梁颖.试论时期总和生育率、终身生育率与政策生育率的关系[J].人口学刊,2012(1).

[8]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0(6).

[9]张青.总和生育率的测算及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4).

[10]杨菊华,陈卫.中国离极低生育率还有多远?[J].人口研究,2008(3).

[11]刘传辉.何兴邦.体制内身份、生育选择和全面二孩政策优化——来自中国的证据[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12]吴志能,冯家斌.基于主观生育率决定模型看城市化对生育率的影响[J].时代经贸,2007(10).

[13]尹文耀,于秀媛.论城市化与边际妇女总和生育率[J].人口学刊,1990(4).

[14]景跃军.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

[15]李辉.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J].人口学刊,2008(2).

[16]邴正.振兴东北与振兴东北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4(5).

[17]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

[18]王军,王广州.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13(4).

[19]郭志刚.流动人口对当前生育水平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0(1).

[20]廖静如.城市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3(6).

[21]陈友华,徐燕南.持续超低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后果——以苏州为例[J].学海,2005(6).

[22]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问题[J].学海,2010(1).

[23]李建新.低生育率的社会学后果研究[J].社会科学,2001(2).

[24]郭志刚,邓国胜.婚姻市场理论研究——兼论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婚姻市场[J].中国人口科学,1995(3).

[25]潘金洪.出生性别比失调对中国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7(2).

[26]李雨潼.基于出生队列的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特征分析[J].人口学刊,2017(4).

[27]王国臣.近代东北人口增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6(2).

[28]段成荣,吕利丹,秦敏.东北振兴与破解人口困局[J].改革纵横,2015(7).

[29]于潇.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J].人口学刊,2006(3).

[30]于立,孟韬,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1]杨雪,马肖曼.延边朝鲜族地区人口迁移家庭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5(5).

[32]杨雪,王化波等.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跨境流出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3(5).

[33]田雪原,翟振武,李竞能.人口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4]陈卫,宋健.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J].人口研究,2006(2).

[35]原新.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规模的判断[J].人口研究,2007(6).

[36]曾毅,张震等.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7]韦艳,董硕.中国初婚模式变迁——基于婚姻表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2).

[38]李雨潼,张剑宇.从抚养比变化看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J].人口学刊,2010(6).

[39]景跃军,王福江.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性别差异及成因探析[J].人口学刊,1994(3).

[40]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6).

[41]李雨潼.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分析[J].人口学,2013(6).

[42]刘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一种国际视角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9(1).

[43]陈卓蕾,陈兴宝.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应对措施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1).

[44]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1).

[45]杨菊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基于社会融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2).

[46]翟羽,庄雪球,曹卫洁.三亚“候鸟型”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5).

[47]雷丽华.基于供给的社区养老服务现状研究——以海南为例[J].社会调查,2016(11).

[48]王晓峰,刘帆,马云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分析——以长春市的调查为例[J].人口学刊,2012(6).

[49]齐良书.婚姻经济学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8(9).

[50]马忆南.婚姻家庭法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1]谭向北.离婚率研究[J].现代法学,1982(1).

[52]曾毅,吴德清.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离婚水平与年龄分布的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1995(6).

[53]方敏.关于离婚率的几种含义[J].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1999(1).

[54]徐安琪,叶文振.中国婚姻研究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

[56]巫昌祯、夏吟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婚姻立法之嬗变[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1).

[57]孟秋丽.中国的离婚率与社会结构变化分析[J].人口学刊,2000(4).

[58]汪国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透视[J].新疆社会科学,2006(5).

[59]李辉.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J].人口学刊,2008(2).

[60]王晓峰.东北地区城市化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8(7).

[61]刘蕾.从女性的角度分析离婚率升高的原因和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01(4).

[62]景跃军,王福江.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性别差异及成因探析[J].人口学刊,1994(3).

[63]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

[64]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

[65]任若恩,王惠文.多元统计数据分析——理论、方法、案例[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66]汪传雷,王静娟等.基于模糊隶属度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7(7).

[67]童玉芬,刘长安.北京市人口、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协调度评价[J].人口与发展,2013(1).

[68]王晓峰,李雨潼.从“五普”数据看吉林省人口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J].人口学刊,2002(5).

[69]李雨潼,杨竹.东北地区离婚率特征分析及原因思考[J].人口学刊,2011(3).

[70]李雨潼.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M].长春出版社,2009.

[71]李雨潼,王海红.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探析[J].人口学刊,2008(8).

[72]李雨潼.基于3E协调度分析的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求是学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