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声明
主编简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摘要
BⅠ 总报告
B.1 聚焦宗教现状 建构“中国话语”
一 “话语权”与建构“中国话语”
二 构建话语的“中国能力”和“中国方法”
三 建构“应用性”话语与实践
四 “说话年代”的建构空间与方法
BⅡ 各大宗教报告
B.2 2011年中国佛教的困扰与思考
一 少林寺,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二 中华寺,是举起来,还是放一边?
三 华严寺,是无条件复兴,还是有限度“保护”?
四 对中国佛教总体的归纳分析以及对策建议
B.3 现代社会中的道教及其未来
一 2011年道教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交流
(二)人才培养
(三)社会参与
(四)道士身份的认定
(五)道教宫观问题
(六)道教与医药
二 道教信仰的层次性
(一)道教发展的现代性话题
(二)道教信仰的层次性
三 现代社会信仰的层次性
四 开拓宗教市场,提供多层次的宗教服务
五 面向未来的“大道教”
B.4 中国伊斯兰教的几件大事与民间新思潮涌动
一 2011年中国伊斯兰教的几件大事
(一)解经工作迎来十周年
(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换届选举
(三)朝觐圆满结束
(四)中土宗教界高层互访
(五)《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文集》举行首发式
(六)西亚北非变局引起学界关注
二 当前中国穆斯林民间社会的新思潮
(一)“绿色中华”宣教众说纷纭
(二)中间主义思潮受到重视
(三)“灵知主义”传统方兴未艾
B.5 2011年中国基督教主要事件及城市化对教会的影响
一 2011年中国基督教会主要关注事件
(一)曲阜建堂所引起的争论及基督徒的反应
1.建堂引起的争论
2.基督徒和教会对此事的反应
(二)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第二次赴美展出*
(三)面对城市化,加强中国的神学教育
1.加强神学教育的举措
2.神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第八届世界华人福音会议
二 城市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和教会的应对举措
(一)城市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
1.城市化给中国基督教带来的变化
2.城市化给中国基督教教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教会的应对
1.城市教会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的举措
2.农村教会面临问题和应对举措
结语
B.6 2011年中国天主教的重负与希望
一 2011年度中国天主教宗教实体建设及其现状
(一)中国天主教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1.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的组织建设
2.深入基层调研,协助并指导地方“两会”换届
3.地方天主教“两会”组织建设情况
(二)基层教会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现状
(三)社会服务与慈善公益的发展状况
1.国内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慈善与社会救助行动
2.国际层面的抗震救灾行动
3.常态性的慈善公益事业
4.宗教间慈善公益事业
(四)与普世教会和海内外宗教团体的广泛交流与互动
二 2011年度中国天主教文化主体性的观察与诠释
(一)神职修女队伍建设与圣召培育
1.神职人员祝圣情况
2.圣召培育与修院教育
3.灵修培育和政治思想教育
(二)福传状况与教友的数量及分布
1. 2011年教友福传基本面
2.“教友年”的发起、意义及其特殊视角
(三)“本地化”与中国天主教神学建设的思想之痒
1.自上而下的“本地化”神学思想建构努力
2.教会礼仪与“本地化”结合的新动向
(四)政教关系:中梵关系的新一轮对抗
1.中梵冲突之链上的有机一环:围绕雷世银和黄炳章两位神父被祝圣为主教一事爆发的争执
2.来自邻国的参照和国际社会的共识
三 天主教会建设重大问题举隅
(一)中青年神职人员与修女“过劳死”和“健康透支”现象聚焦
(二)中国天主教会神职人员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试析
1.被遗忘的角落:神职人员与修女团体的社会保障
2.教区神职人员和修女群体缺乏年度例行体检
3.超负荷的教务管理和牧灵工作
4.缺乏开展体育锻炼的普遍条件或重视程度不够
5.神职人员和修女群体营养状况普遍低下
(三)信仰的超越与肉身的沉重
B.7 儒教在民间的存在状态及启示
一 儒教信仰在民间的生存状态
(一)江苏睢宁县朱集村的丧葬礼俗
1.第一阶段:殡前
2.第二阶段:殡时
3.第三阶段:殡后
(二)河南淮阳伏羲太昊陵庙会
二 民间的儒教信仰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
B.8 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现代价值的研究
一 中国民间信仰是一种真实存在
二 从寻求文化的合理性到政策管理方面的放开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
四 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与研究
1.研究民间宗教信仰的目的性
2.如何认识中国民间信仰
3.中国民间信仰研究促进宗教学理论的思考
五 中国民间信仰的现代价值
六 民间信仰认识之余绪
BⅢ 热点报告
B.9 宗教与中国的对外战略
一 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及地缘宗教
(一)宗教对现行国际关系的挑战
(二)地缘宗教和地缘宗教学
(三)宗教影响国际关系的“五性”
(四)中国对外战略的地缘宗教分析
二 信仰中国: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和两岸关系
(一)“信仰中国”的源起
(二)“信仰中国”的叙事
(三)“信仰中国”的意义
1.中国国家安全的隐性防线
2.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保障
3.中国国际形象的正面塑造
4.中国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三 后传教时代的宗教与中美关系
(一)后传教时代的中美宗教互动
(二)当前中美宗教互动的若干领域
1.宗教出版物
2.宗教研究
3.宗教团体互访
4.宗教非政府组织
5.传教新手段
6.宗教调查
7.宗教反恐
8.“宗教自由”问题
(三)宗教与当前中美关系
BⅣ 地区报告:甘肃宗教报告
B.1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宗教“活性”
一 社会转型与宗教“活性”的激发
二 当代中国宗教“活性”的表现
1.信教人口增加较快,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2.利益矛盾日益成为宗教问题的诱发因素
3.宗教方面矛盾和纠纷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
4.城市宗教工作的压力增大
5.共产党员信教问题日益突出
6.宗教的传播方式更新并日趋多元化
7.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力增强
8.宗教工作中的国际因素凸显
三 宗教渗透与宗教交流
(一)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1.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反动宣传
2.积极恢复和建立非法宗教组织
3.极力发展和培植骨干力量
4.利用经济手段争夺群众
5.直接插手当地的宗教事务
(二)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新动向
1.出国出境人员是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重点人群
2.高校成为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重点目标
3.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仍然是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重点地区
4.大中城市将成为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重要场所
(三)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负面影响
1.影响和削弱了党和政府在信教群众中的威信
2.妨碍国家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干扰破坏正常的宗教秩序
3.影响信教群众对爱国宗教团体的认同
4.制造和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 社会转型时期宗教工作的历史性跨越
1.宗教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
2.宗教学理论研究打破思想禁区,结出累累硕果
3.宗教政策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创新发展
4.宗教工作经历重建和发展,并发生了重大转折
五 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加快观念更新
2.政府行为需要规范,需要推进依法管理和宗教事务社会化管理进程
3.创新思路,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
4.以积极的充满自信的姿态从容应对境外宗教势力渗透
B.11 当前甘肃省伊斯兰教与社会和谐问题
一 当前甘肃省伊斯兰教基本情况和特点
二 当前伊斯兰教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伊斯兰教内部矛盾
1.教派继续分化
2.分门转派现象普遍
3.分坊建寺问题突出
4.教派内部矛盾增多
5.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
6.撒拉教派问题突出
7.其他社会问题反映到宗教方面引发的矛盾
(二)大型跨省区市宗教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三)新闻出版物违反宗教政策问题
(四)关于落实宗教政策的遗留问题
三 宗教部门对伊斯兰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相关政策规定执行不力问题
(二)工作范围扩大问题
(三)关于朝觐问题
(四)关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
四 进一步加强甘肃省伊斯兰教工作的建议
(一)在全社会特别是党政机关、宗教管理领导干部中开展对加强宗教和谐观、国家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
(二)正确判断伊斯兰教方面发生的矛盾的性质,积极稳妥处理矛盾问题
(三)在保持宗教政策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逐步调整和进一步明确部分现行政策
1.关于巩固宗教制度民主改革成果政策
2.关于落实宗教政策的遗留问题
3.关于朝觐政策
(四)高度重视教派、门宦问题
(五)加强对伊斯兰教教职人员、信徒的教育培养工作
1.在伊斯兰教界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政策、法制教育,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2.加强培养教职人员依法管教的力度
(六)建立跨地区协作共管和联动机制,做好跨省区市大型宗教活动的管理
(七)加强对伊斯兰教问题的学术研究
(八)切实加强统战、宗教部门和伊协组织的自身建设
(九)加快穆斯林群众聚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B.12 甘肃的宗教融合与宗教和谐*
一 伊斯兰教和谐工作的显著成就
(一)爱国爱教,知行合一
(二)宗教知识普及,信众较为理性
1.民间穆斯林的伊斯兰学术气氛很浓
2.穆斯林对伊斯兰文化的了解较多,对国家宗教政策比较支持和满意
(三)大多数阿訇品学兼优,积极致力于教派和谐
(四)“卧尔兹”富有时代特色,注重社会和谐
(五)教坊(穆斯林社区)和谐
(六)宗教管理部门的积极引导
二 汉藏佛教高度融合
(一)心道与“法幢宗”
(二)海正与“大般若正宗”
1.智慧为本,方便为用
2.精进不懈,道德立世
三 甘肃基督宗教的宗教和谐情况
(一)兰州、甘南等地的基督教信仰
(二)甘肃基督教的宗教和谐工作
1.基督宗教内部的关系
2.教会与其他宗教负责人的关系
3.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宗教和谐的工作,任重道远
Abstract
徐以骅:《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9期。
徐以骅:《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挑战、影响路径与地缘宗教》、《后传教时代的宗教与中美关系》,载徐以骅、涂怡超、刘骞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与美国对外关系》(第七辑),时事出版社,2012。
徐以骅、邹磊:《信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徐以骅:《宗教与当前中美关系》,《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3期。
马虎成:《关于当前伊斯兰教的几个问题》,刘成有、马虎成主编《甘肃民族宗教工作经验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9,第53~59页。
马虎成:《关于甘肃省伊斯兰教当代变迁和工作经验调研报告》,刘成有、马虎成主编《甘肃民族宗教工作经验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9,第336~370页。
马虎成:《甘肃省处理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刘成有、马虎成主编《甘肃民族宗教工作经验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9,第371~380页。
“甘肃民族宗教的当代变迁和实践经验总结”课题组:《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伊斯兰教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分析》,刘成有、马虎成主编《甘肃民族宗教工作经验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9,第381~394页。
《临夏穆斯林社区建设与社会稳定调研报告》,刘成有、马虎成主编《甘肃民族宗教工作经验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9,第395~404页。
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宗教和谐:宗教工作的新境界》,2010年1月13日《人民日报》。
简 介:本书通过史论结合,对净土宗十三祖印光(1861-1940年)的佛学思想进行了述评。重点依据印光对佛教各宗尤其是禅净的比较、对儒佛并举的抉择,分析了他专注弘扬弥陀净土的各项依据,对佛法如何提升世俗人群的知与行的具体思考及举措。进而紧扣宗教作为终极关怀的主旨,评述了印光思想所蕴涵的终极关怀与世俗关怀意识,并有机地结合现代宗...
作者:
黄家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
简 介:本书参考了国家及安徽省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并进行相关社会调查,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安徽省2017~2018年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预测,围绕“转型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发展、公共服务、专题报告”五大主题,探析安徽社会发展现状、进展和趋势,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作者:
范和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