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1

2010年率先转型中的长三角图书

THE FIRST TRANSI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2010)

SSAPID:101-8602-9600-96
ISBN:978-7-5097-1489-8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10年《长三角蓝皮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负责主编。其作者基本是江浙沪两省一市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及两省一市的大学、科研单位及社会管理部门的研究人员。本报告由江、浙、沪两省一市社会科学院《长三角蓝皮书》编撰委员会负责,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具体承担编撰与出版。全书由上海社科院权衡研究员、宗传宏副研究员负责统稿,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负责审稿和定稿。由江浙沪两省一市社会科学院组成的“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及三地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处为研究报告承担了大量行政和编撰上的事务。

相关信息

丛书名:长三角蓝皮书
编 辑:田玉荣;安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长三角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Abstract

 法律声明

 中文摘要

 总报告

  率先转型中的长三角

   一 全球金融危机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冲击与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格局发展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影响

   二 国内外反危机的措施与经济复苏

    (一)国外反危机措施与经济复苏

     1.美国

      (1)美国反危机措施特点

      (2)反危机措施效果与经济复苏

     2.俄罗斯

      (1)俄罗斯反危机措施特点

      (2)反危机措施效果与经济复苏

    (二)我国反危机措施及经济复苏

     1.我国反危机措施特点

     2.反危机措施效果与经济复苏

    (三)长三角反危机措施与经济复苏

     1.长三角反危机措施

      (1)上海反危机措施

      (2)浙江反危机措施

      (3)江苏反危机措施

      (4)长三角联手反危机措施

     2.长三角经济复苏

   三 长三角面临的新问题

    (一)经济结构急需转型

    (二)金融合作尚需深化

    (三)国际航运中心联动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

    (四)外资外贸壁垒日益严峻

    (五)就业结构有待优化

    (六)基础设施一体化亟待推进

    (七)制度合作有待进一步突破

    (八)“安全世博”面临新挑战

   四 长三角的率先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一)长三角率先转型的背景

     1.世界经济面临重新洗牌

     2.中国经济亟待转型

     3.世博催化区域转型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转型瓶颈

     1.现状特点

      (1)发展模式各有特色*

      (2)同城效应日益显著

      (3)网络状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2.转型瓶颈复杂多变

      (1)转型周期长

      (2)转型缺乏突破点

      (3)转型缺乏技术依托

    (三)长三角率先转型的思路

     1.产业结构转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产业发展实现三个转变

      (2)加强产业融合,优化提升农业经济

      (3)强化产业集群与品牌建设,实现从长三角制造到长三角创造转变

      (4)借世博之风,以两个中心为平台,协调发展现代服务业

     2.空间优化转型:彰显同城效应

 四个中心建设与长三角

  上海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影响

   一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区域金融一体化:文献回顾

    1.金融中心问题研究

    2.区域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

   二 长三角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与特点分析

    (一)区域一体化探索时期(1979~1991年)

    (二)区域一体化推进时期(1992~2002年)

    (三)区域一体化加速时期(2003年以来)

   三 当前长三角区域推进金融一体化的优势条件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

    (二)良好的经济与产业基础

    (三)国家战略的支持

    (四)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

    (五)行政藩篱“破墙”

   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长三角金融业发展是把“双刃剑”

     1.主要的负面影响

     2.四大积极因素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新阶段

    (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

     1.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效应的机理

     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五 当前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区域壁垒的存在导致城市间合作渠道仍不畅通

    (二)“长三角”尚未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

    (三)区域内的金融产业链还不尽完善

    (四)仍缺乏统一的功能性金融监管体系

   六 促进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政策思考

    (一)以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打破区域壁垒

    (二)合理定位,以“错位发展”战略推动区域金融产业链的构建

    (三)以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推动“二元金融”共同发展,并逐步消除城乡金融差距和城乡金融“稀疏带”

    (四)针对国际金融风险和区域风险传导问题,加强区域金融监管合作

    (五)适应现代金融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

    (六)以有序分工与合作推动长三角区域金融业务流程外包市场的形成

  上海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影响

   一 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二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长三角影响的基础和条件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历史沿革和积累

     1.第一阶段:1995~2000年,为规划及启动阶段

     2.第二阶段:2000~2004年,为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3.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为服务功能提升阶段

    (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定位

     1.“四个中心”的相互关系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应突出前瞻性

     2.从功能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要突出综合性

     3.从与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关系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应突出区域联动性

     4.从体制环境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应突出渐进性

   三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主要问题

    (一)长三角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仍然比较激烈

    (二)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

    (三)航运服务业亟待发展

    (四)软环境建设有待深化

   四 国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分析

    (一)国外国际航运中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案例

     1.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带动伦敦城市群发展

     2.纽约国际航运中心带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发展

     3.东京国际航运中心带动东京城市群发展

    (二)国外国际航运中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经验借鉴

   五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长三角的影响

    (一)对长三角航运体系的影响

     1.对港口物流体系的影响

     2.对集疏运体系的影响

     3.对航运服务业体系的影响

    (二)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影响

     1.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理念

     2.推进产业发展与布局

     3.影响城镇体系的布局

     4.推进长三角区域制度创新

   六 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联动性政策体系

     1.制定长三角航运联动机制,为长三角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支撑

     2.制定市内航运联动机制,明确洋山港、外高桥保税区、北外滩的分工

    (二)突破性政策体系

     1.构建多元化经营主体

     2.加大航运服务业开放力度

    (三)支持性政策体系

     1.加大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的力度

     2.加大税收向知名企业倾斜的力度

     3.构建航运人才高地

    (四)优化性政策体系

     1.完善“低走高驻”的产业转移政策

     2.对航运总部企业实施政策优惠

     3.支持和鼓励航运企业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产业发展

  长三角服务业发展研究

   一 长三角两省一市服务业发展特点

    (一)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二)商品市场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

    (三)物流业、旅游业等行业保持快速增长

    (四)金融市场运行趋好

   二 长三角主要16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情况比较

   三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面临传统体制环境的约束,部分行业“制度性垄断”效应显著,导致创新不足,效率与服务质量水平低

     2.服务业发展的内部结构不平衡、不合理

     3.长三角区域内,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上海与江苏、浙江的现代服务业分工不合理

    (二)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1.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行分类指导,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服务业的发展制度化、规范化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专业化服务企业的分工优势,鼓励制造企业服务外部化

     4.围绕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

     5.加强与周边城市协作,错位发展现代服务业

  长三角金融业形势分析

   一 长三角金融运行特点

    (一)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

    (二)保险业空间得到提升

    (三)证券市场表现良好

    (四)长三角金融合作新进展

   二 长三角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环境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二)长三角金融合作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 长三角金融业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2010年长三角金融运行趋势分析

    (二)长三角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1.深化“扩大内需”的金融对策

     2.深化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对策

  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 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二 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新兴文化业态崭露头角

    (二)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不断扩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

    (四)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发展

    (五)长三角文化产业联动不断加强

  长三角房地产业发展

   一 长三角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二)土地购置与开发面积、新开工面积出现下降

    (三)商品房施工与竣工面积增长缓慢

    (四)商品房销售快速回暖

   二 长三角房地产运行风险评价与分析

    (一)居民购房能力评估

    (二)房地产开发资金风险评估

    (三)房地产泡沫风险分析

   三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平缓释放房地产风险

    (一)房地产供给市场的稳定

     1.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稳定增长

     2.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建设比重

     3.扩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规模

    (二)房地产需求市场的稳定

     1.形成以自住型、改善型购房需求占主导的房地产需求市场

     2.将投机炒房比重控制在较低水平

     3.发展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

  金融危机下的长三角外资外贸新动向

   一 金融危机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其发展趋势预测

    (一)全球经济格局和投资贸易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1.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2.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哈谈判步履维艰

     3.FDI流量减少,跨国公司投资战略转变

    (二)中国经济转型和投资贸易增长方式受到影响

     1.外部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出口滑落明显

     2.全国FDI缩减,跨国公司投资出现新动向

     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低碳经济助推中国经济转型

   二 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外资外贸影响的现状分析及趋势预测

    (一)现状分析

     1.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外资外贸的总体影响

     2.上海外资外贸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研判

      (1)2009年1~9月上海出口整体下滑

      (2)合同外资额大幅下降,实际外资额逆市增长

     3.调研案例分析:昆山一枝独秀的主要原因

    (二)趋势预测

     1.全国

     2.长三角

     3.上海

      (1)外部市场需求减弱,今后3~6个月上海出口将继续下降

      (2)美国金融危机蔓延,今后3~6个月上海吸收外资增速减缓

   三 长三角转变投资贸易增长方式应对危机变化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环境竞争力下降

     2.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3.体制性障碍大量存在

    (二)对策建议

     1.优化投资环境

     2.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3.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投资、消费与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长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

   一 长三角基础设施财政投入状况

    (一)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财政投入状况

    (二)浙江省基础设施财政投入状况

    (三)江苏省基础设施财政投入状况

   二 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一)打通“断头路”

    (二)加速实现同城效应

    (三)推进重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

   三 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进“一卡通”工程建设

    (二)加快公路配套信息工程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四 长三角区域能源安全体系建设

    (一)优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油气输送管道网络,加强油气战略储备

    (三)开发与利用新能源

   五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继续推进太湖治理工作

    (二)加强水利工程与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

  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

   一 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现状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二)一、三产业投资比重略有增加

    (三)投资重点领域平稳增长

    (四)国有经济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五)投资进展情况良好

   二 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与效益

    (一)投资规模

    (二)投资结构

     1.从投资产业结构看,大力倾向于二三产,一产投资则微乎其微

     2.从投资行业分布看,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3.从投资经济类型看,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4.从投资资金来源看,以自筹资金为主,资金来源呈多渠道化

     5.从区域结构看,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三)投资效益

     1.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趋于下降,且低于全国水平

     2.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趋于下降,但高于全国水平

     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趋于下降,但高于全国水平

   三 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样本数据与变量

    (二)单位根检验

    (三)协整分析

    (四)误差修正模型

   四 结论与建议

  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与消费

   一 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特点

    (一)江苏收入水平最低,但增幅最高

    (二)长三角16城市排名发生新变化,苏中地区增幅明显

    (三)从收入构成看,三地变化一致

   二 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特征

    (一)江苏地区消费水平低于沪浙地区

    (二)江苏地区消费增速领先沪浙

    (三)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差距显著

    (四)从支出构成看,三地消费构成类似

   三 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和消费影响因素

    (一)工资性收入由于政策性增收因素呈刚性增长

    (二)转移性收入受政策影响保持稳定增长

    (三)国家和区域政策性措施对消费需求拉动明显

    (四)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有力支撑消费品市场

    (五)CPI价格指数前三季度连续走低,翘尾因素对物价影响不可忽视

   四 未来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和消费前景

    (一)宏观环境有利于收入稳定增加

    (二)长三角农村市场消费将呈现迅速增长

    (三)汽车等大件耐用消费品消费将进一步提高

    (四)CPI价格指数止跌,未来将迅速回升

 人口与土地

  长三角人口发展功能区

   一 长三角人口发展现状

    (一)人口自然变动保持低增长

    (二)人口总量增长快速

    (三)人口密度较大

    (四)人口聚集度逐渐提升

    (五)流动人口本地化的比例不高

    (六)人口城市化进程加速

    (七)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

    (八)人口素质普遍提高

    (九)就业结构升级尚落后于产业结构调整

   二 长三角人口功能区的定位与划分

    (一)长三角人口功能区的总体定位

     1.长三角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长三角是我国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区域

     3.长三角是人口聚集区与人口稳定区

     4.长三角应率先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二)长三角人口发展功能基础分区

   三 促进人口发展功能区形成的政策措施

    (一)优化人口空间布局,促进人口适度集聚

     1.构筑便捷的交通体系,促进人口流动

     2.协调产业分工,促进人口合理布局

    (二)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人口结构

     1.优化长三角产业结构,提升人口素质

     2.建设创新型区域,集聚高层次人才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人力资源需求

    (三)推进土地制度创新,促进人口集聚区建设

     1.完善土地承包权流转机制

     2.完善建设用地与耕地跨地区占补平衡制度

    (四)以人口流向为依据,创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向人口输入地区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2.建立人口限制区、疏散区生态补偿机制

    (五)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转移就业能力

     1.发展多元化多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2.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3.加强管理与服务,规范职业教育市场

    (六)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促进人口城市化

     1.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2.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3.健全农村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七)建立人口发展功能区多元协调机制

     1.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政府间协调机制

     2.设立长三角人口发展论坛,加强决策咨询服务

     3.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人口自由迁移

     4.促进长三角人口计生政策法规一体化

  金融危机下的长三角人口就业变化及动向

   一 近年长三角地区人口就业的特点

    (一)长三角就业人口的总体构成情况

    (二)长三角现有产业结构下的人口就业特点

    (三)长三角外来流动人口就业的特点

    (四)长三角人口就业结构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时的脆弱性

   二 危机冲击期:就业矛盾凸显

    (一)危机冲击期总体情况

     1.城镇单位就业人口绝对数量在近年首现下降

     2.外向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危机时期就业形势最严峻

     3.危机影响下外来人口就业变化特征

    (二)危机冲击就业情况的分省市比较

     1.江苏

     2.浙江

     3.上海

    (三)稳定就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1.提出了多方位的“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

     2.启动了危机下的失业应急政策措施,开始建立长效的失业预警机制

     3.首次启动了创业促就业,成为应对危机的一个新支撑点

     4.改革外来人口就业管理制度

    (四)结论:形势严峻矛盾凸显仍处平稳空间

   三 调控“复苏”期:就业形势的局部性逆转

    (一)总体:V型回暖乍现“用工荒”

    (二)长三角人口就业复苏的行业特征

    (三)长三角就业“复苏”的可持续性与就业缺口问题

     1.长三角就业复苏受到总体经济复苏基本面的支持

     2.“用工荒”: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

   四 危机冲击后长三角人口就业变化的新动向

    (一)长三角产业转型带来人口就业的新变化

    (二)人口就业的新特点倒逼长三角经济转型

    (三)危机推动人口就业的新途径:创业-返乡就业-城乡统筹

     1.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2.农民工返乡就业

     3.城乡统筹促进就业

    (四)危机推动外来人口就业政策的完善:外来就业人口的居民化待遇

  长三角土地利用与开发

   一 长三角土地要素基本现状

    (一)上海市

     1.中央商务区

     2.中心商业区

     3.内环线以内三产为主的综合功能区

     4.内环线以外、外环线以内,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综合功能区

     5.外环线以外,以一、二产业为主的综合功能区

    (二)江苏省

    (三)浙江省

   二 长三角土地利用与开发基本情况

    (一)土地利用与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二)土地利用与开发主要经验和举措

     1.积极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2.完善行政审批

     3.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4.全力守好资源保护阵地

     5.全面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专题

  金融危机下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发展与应对比较

   一 金融危机下的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一)长三角经济发展状况与问题分析

     1.长三角应对危机的举措与经济发展状况

     2.长三角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尚未显现

      (2)外贸出口普遍面临严峻形势

      (3)企业经营困难仍在延续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状况与问题分析

     1.珠三角应对危机的举措与经济发展状况

     2.珠三角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回升基础不牢固

      (2)产业区际转移缺乏明确规划

      (3)产业升级转型的基础薄弱

    (三)环渤海经济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环渤海应对危机的举措与经济发展现状

     2.环渤海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低

      (2)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市场机制有待加强

   二 三大区域应对危机的效果评价与改进的方向

    (一)三大区域应对危机的效果比较

    (二)三大区域结构调整需要改进的方向

     1.大力引导社会投资

     2.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3.提升产业竞争力

     4.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5.改善就业

   三 国家政策支持三大区域调整结构的领域分析

    (一)进行金融创新

    (二)合理确定产业政策边界,减少对市场机制的破坏

    (三)调整收入差距

    (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就业

    (五)改善制度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长三角中小企业品牌建设

   一 品牌经济与长三角中小企业品牌建设

   二 长三角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

    (一)政策支持与构筑专门平台

    (二)以区域合作,共推中小企业品牌建设

    (三)居民的消费能力为中小企业品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消费基础

    (四)企业自身具有打造品牌的积极性

   三 长三角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二)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下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制度改革创新

   一 国内外城市群制度合作经验借鉴

    (一)国外区域制度合作

     1.美国区域协调机制

     2.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

     3.欧盟模式研究

     4.东亚区域合作模式

     5.WTO模式研究

    (二)国内区域制度合作

     1.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2.环渤海区域合作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

    (三)经验总结

   二 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基本态势

    (一)长三角区域合作基本态势

     1.在合作定位上,从要素空间配置向要素配置平台构建转变

     2.在合作层次上,从要素层面为核心向以制度层面为核心的区域合作转变

     3.在合作主体上,从政府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变

     4.在合作内容上,从有形产品输出为主向无形资源溢出为主转变

     5.在合作方式上,从单纯的产品流动向资本流动转变

    (二)长三角区域制度合作现状

     1.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发展

     2.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议的基本内容

    (三)长三角区域制度合作存在问题

   三 长三角区域制度合作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原则

    (三)基本思路

   四 长三角区域制度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区域合作体制机制

    (二)公共性、协调性制度

   五 长三角区域制度合作的政策建议

  创建“安全世博”与长三角城市安全合作机制

   一 重大国际活动安保工作原理与程序

    (一)安保工作原理

     1.重大活动的前期安全防范计划

     2.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计划

     3.事发后的处置计划

     4.长期性的社会动员与教育计划

    (二)重大国际活动安保工作组织程序

     1.情报与信息收集,包括公开的情报来源信息(OSINT)

     2.风险与威胁的分析和评估

     3.整体安全规划

     4.安全政策的制定

   二 长三角城市在上海世博会期面临的安全形势

    (一)世博会安保工作的特点

     1.上海世博会会议规格高,与会贵宾众多,因此贵宾保护工作重、难度大

     2.会议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繁杂,安保工作时间长,程序复杂

     3.世博会期间游客众多,来源庞杂,流动性极强,监管困难

    (二)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城市面临的安全风险类型

     1.恐怖活动

     2.食品安全事故

     3.生产安全事故

     4.自然灾害

     5.敌对政治势力的活动

     6.信息安全事故

     7.重大外交事件,主要是针对来访贵宾领导人和贵宾的攻击事件

    (三)世博会期间常见的几种破坏与攻击手段

     1.制造爆炸

     2.投毒和散布谣言

     3.纵火、持刀行凶和劫持人质

     4.破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制造重大伤亡事故

     5.制造核、生、化手段恐怖事件

     6.发动网络袭击,制造网络安全事故

    (四)长三角其他城市参与世博“安保合作”的意义

     1.有助于安全风险关口前移,确保世博会的安全、顺利召开

     2.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安全防护领域的社会资源

     3.有助于长三角城市在社会管理、信息共享方面的一体化进程

   三 长三角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与合作的成就和面临问题

    (一)上海市近年来的公共安全建设成就

     1.城市公共安全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安全应急和保障机制

     2.安全应急队伍建设初见规模,特别是组建了一批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反恐应急武装力量

     3.装备与紧急救援技术得到更新,通过新购置一批先进的高技术装备,在侦测、防护、打击、救援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4.一些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防护工作得到加强,减少了城市安全方面的“软肋”

     5.加强了各方面的协调和演练,积累了安全应急等方面的实战经验

    (二)长三角城市安全一体化方面做出的努力

     1.临时性和应急性的短期举措

     2.安全问题推动下的安全合作

     3.市场规则调剂下的长期安全合作

    (三)长三角主要城市在世博安保问题上面临的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开展安全合作与对敌斗争的需要

     2.广大民众对社会安全问题认识不足,这可能是目前去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3.安全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城市功能体系安全程序不够完善

     4.区域内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 长三角城市构建“安全世博”和推进安全合作的建议

    (一)关于“安全世博”与“区域安全合作”的内涵

    (二)关于世博会“安全合作”的短期政策目标与建议

     1.政策目标

     2.政策建议

    (三)关于长三角城市“安全合作”的中长期政策目标与建议

     1.政策目标

     2.政策建议

  附表

 前言

本书为年度长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0年的主题为“率先转型中的长三角”。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生产形成较大的冲击与影响,长三角受其影响,形势相当严峻。同时,长三角地区经济多年高速增长,地区的先发及政策优势效应正在减弱,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约束,发展瓶颈约束逐渐变刚性,传统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增加值增速变得缓慢。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长三角率先开始进行结构转型。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在全球经济复苏迹象的鼓励与国家巨额投资效应之下,长三角经济出现较为明显的回暖现象。同时,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为长三角率先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本书以率先转型为主线,对金融危机下如何建成长三角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进行了研究,对长三角在基础设施、外资外贸、人口与就业、区域合作的制度改革与创新、世博安全与长三角合作办博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金融、房地产、文化、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开发利用等热点主题进行了讨论。

雷曜:《次贷危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王松奇、高广春:《美国反危机政策评析》,《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

张健荣:《俄罗斯政府反危机举措及其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4期。

Kindleberger,C.P.: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Princeton,1974.

Porter M.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Dec 1998.

Fujita M,Krugman P,Venables J.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Cambridge,Mass:M IT Press.1999.

Baptista R:Geographical Clusters and Innovation Diffusion.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1.

Panditetal,N.R.,Gary A.S.Cook and G.M.Peter Swann.The Dynamic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 British Financial Services.The Service Industrial Journal,2001,21(4).

Zhao X B,Zhang,L.,and Wang,T.Determin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the Case of China.Geoforum,2004,35(4).

藤田昌久、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瑞斯托·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

郑长德:《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何德旭、张军洲:《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韩汉君、闫彦明:《上海金融业发展与金融中心建设——改革开放30年回顾总结与展望》,2008。

闫彦明:《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机理与模式分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2006年9月。

国务院:《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8月7日第1版《人民日报海外版》。

俞立中、郁鸿胜主编《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郁鸿胜、宗传宏、李娜:《长三角区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左学金主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学林出版社,2006。

莫建备等主编《大整合·大突破——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谢京辉:《长三角完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的思路和对策》,《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年4月29日。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若干举措的实施意见》,2009年7月2日。

孙光圻:《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总体发展战略》,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

吕靖等:《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

罗萍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及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18期。

徐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优势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南京河海大学,2003。

杨健勇:《现代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海事大学,2005。

肯尼思、巴顿:《运输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1。

藤田昌久:《空间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聚焦综合试验区突破》,2009年5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将公布建设国际金融及航运中心配套细则》,新浪网,http://www.sina.com. cn,2009年4月4日。

《长三角金融·2008长三角年鉴》,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银监局、中国证监局、中国保监局网站。

De Long,J.Bradford.and Lawrence H.Summers.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How Strong Is the Nexus?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2,Vol.2.

Kwan,Andy C.C.,Yangru Wu and Junxi Zhang.Fixed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Economics of Planning,1999,Vol.32.

雷辉:《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孙国锋、王家新:《消费、投资、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8年第12期。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姜鸿:《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与应对策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4月。

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季报》200906,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hannel.Web/ec_ref/index.aspx?version=Integrated。

毛蕴诗、姜岳新、莫伟杰:《制度环境、企业能力与OEM企业升级战略》,《管理世界》,2009年5月。

罗芳、王洪波:《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影响的地域性差别研究》,《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

任兴洲:《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寻求新突破》,《管理世界》,2009年7月。

刘世锦:《我国经济“低成本竞争”模式形成的背景和特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Yasheng Huang,Yi Qian.Is Entrepreneurship Missing in Shanghai?,MIT Sloan School Working Paper 2008,No.4707.http://web.mit.edu/polisci/research/cpol/Huang%202_14_08.pdf.

刘力:《区域产业结构协同的“双转移”战略:广东省证据》,《改革》,2009年8月。

孙克强:《长三角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江苏纺织》2009年第2期。

陈元:《后经济危机阶段:加速发展路径的强制性变迁》,《管理世界》,2009年9月。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域下珠三角产业升级研究》,《商业研究》,2009年7月。

王震、李宜良:《环渤海区域经济促进政策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第26(4)期。

郭先登:《关于环渤海经济圈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年12月。

张平:《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8年5月。

王成荣:《品牌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艾丰:《泛泛而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11月第1版。

金三林:《我国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变动趋势》,2009年7月9日第1版《社会科学报》。

姜岩:《跨行业品牌延伸的一个综合模型》,《企业管理研究》,2009年4月。

温艺晗:《中小企业生存之路频亮红灯》,《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8年6月。

《福布斯最具潜力中小企业》,《品牌与标准化》2009年第9期。

《福布斯发布顶级奢侈品》,《品牌与标准化》2009年第7期。

梅璎迪:《浙商掀动收购国际品牌潮》,2009年7月14日《新民晚报》长三角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