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4 !

参考文献

135

中俄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图书

Sino-Russia energy cooperation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s

SSAPID:101-8599-7333-10
ISBN:7-80190-907-0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转轨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角度,重点对俄罗斯能源工业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过渡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地缘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提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同时提出了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方案。

相关信息

丛书名:黑龙江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学术文库
作 者:
编 辑:孙振远;屠敏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文前辅文

 前言

 上篇 俄罗斯能源战略篇

  第一章 关于转轨时期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基础

   第一节 俄罗斯的石油资源状况

    一 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分布状况

    二 俄罗斯油田的开发现状

    三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第二节 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状况

    一 俄罗斯的天然气总资源量状况

    二 俄罗斯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分布状况

    三 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勘探成果和问题

    四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状况

   第三节 俄罗斯的煤炭资源状况

    一 俄罗斯的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状况

    二 俄罗斯煤炭在燃料动力资源中的地位

    三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常规能源

   第四节 俄罗斯的核能资源状况

    一 俄罗斯的核能资源状况

    二 俄罗斯的核能装备状况

   第五节 俄罗斯的水电资源状况

    一 俄罗斯水资源开发基本情况

    二 俄罗斯电力工业的基本特点

     1.电力生产结构

     2.装机容量

     3.火电构成

     4.燃料构成

     5.供电、供热情况(1998年)

     6.统一电力系统

     7.调度结构

     8.用电构成与发电能源构成

    三 俄罗斯电力工业的发展

    三 俄罗斯向东北亚国家电力输出潜力

   第六节 对俄罗斯的能源资源状况的评价

    一 俄罗斯权威能源专家的主要观点

     1.谢列波夫的观点

     2.穆斯里莫夫的观点

     3.鞑靼斯坦共和国——老油区实例

    二 俄罗斯在世界能源资源与生产中的地位

    三 关于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潜力问题

    四 俄罗斯老油田仍有一定增产潜力

     1.秋明油田

     2.别尔姆区

     3.克拉斯诺达尔油区

    五 关于俄罗斯天然气储量的预测

  第二章 关于转轨时期俄罗斯能源战略的目标

   第一节 对经济转轨前俄罗斯油气开发的历史回顾

    一 对经济转轨前俄罗斯油气开发的历史回顾

     1.第一阶段: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初)

     2.第二阶段: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

     3.第三阶段:滑坡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2年)

    二 经济转轨前俄罗斯油气开发的主要特点

     1.石油天然气工业在前苏联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

     2.不断增加投资量是前苏联能源工业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3.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式开采是制约前苏联油气开发后劲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经济转轨后俄罗斯的能源危机与原因

    一 经济转轨后俄罗斯的能源危机

     1.俄罗斯油气工业进入全面危机的表现

    二 经济转轨后俄罗斯油气危机的原因

     1.政治原因(前苏联解体)

     2.经济原因(激进经济转轨)

     3.自然原因

     4.技术原因

   第三节 俄罗斯挽救能源危机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一 俄罗斯挽救能源危机的主要举措

     1.俄罗斯燃料动力部门反危机的紧急措施

     2.俄罗斯过渡时期(1993~1997年)的能源政策

    二 转轨中俄罗斯的能源工业从危机走向复苏

   第四节 转轨中俄罗斯油气危机的走势与原因

    一 俄罗斯油气部门率先趋于稳定的表现

    二 俄罗斯油气部门率先趋于好转的原因

    三 短暂稳定后俄罗斯油气工业危机依然存在

   第五节 俄罗斯能源工业全面转机的表现与原因

    一 俄罗斯能源工业全面转机的表现

     (一)俄罗斯油气生产全面转机的表现

      1.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

      2.俄罗斯石油产量

      3.俄罗斯钻井进尺

      4.俄罗斯石油公司投资新井

      5.俄罗斯石油开采投资

      6.俄罗斯石油公司投资利润

     (二)俄罗斯煤炭工业全面转机的表现

     (三)俄罗斯电力工业全面转机的表现

    二 俄罗斯能源工业全面转机的原因分析

     1.俄罗斯大石油公司在油气恢复增长中作用显著

     2.俄罗斯天然气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3.俄罗斯开始实施21世纪前50年的核电发展战略

     4.俄罗斯煤炭工业企业改革成果初见成效

    三 俄罗斯能源工业全面转机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石油工业

     2.天然气工业

     3.油气新增储量大大低于采出量

     4.俄罗斯油气工业工作的主要方向

  第三章 关于转轨时期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实际措施

   第一节 转轨中俄罗斯的能源价格政策

    一 俄罗斯价格自由化中的能源价格政策

    二 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构成的变化

    三 俄罗斯政府政策对能源价格的影响

   第二节 转轨中俄罗斯的能源税收政策

    一 俄罗斯的石油税收政策

    二 俄罗斯的煤炭税收政策

     1.勘探和采矿许可证制度

     2.征收资源税

   第三节 转轨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与合作政策

    一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政策的自由化

    二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政策的调整

    三 俄罗斯油气工业引进外资法律框架的初步确立

    四 转轨中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政策的调整

   第四节 转轨中俄罗斯的能源安全政策

    一 俄罗斯能源安全政策的目标与原则

    二 俄罗斯能源安全政策实施的条件

   第五节 转轨中俄罗斯的能源政策评价

    一 关于俄罗斯能源政策的目标与重点

    二 关于转轨中俄罗斯能源政策的实施

    三 关于转轨中的俄罗斯的能源价格政策

     1.关于俄罗斯的能源价格政策问题

     2.应尽快结束俄罗斯天然气廉价局面

    四 关于转轨中的俄罗斯能源工业的税收问题

    五 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利用外资的矛盾心理

  第四章 关于转轨时期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实际措施

   第一节 对前苏联时期的能源管理体制的回顾

    一 前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工业管理体制

    二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工业管理体制

    三 赫鲁晓夫时期的工业改组

    四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1.石油工业组织结构改革的第一阶段

     2.石油工业管理组织结构改革的第二阶段

     3.天然气工业管理组织结构的改革

    五 前苏联解体前的能源体制改革

     (一)颁布和实施“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法令”(1987~1991年)

     (二)撤消石油部和天然气部,组建国家油气公司(1991年9月~1991年12月)

     (三)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及机构

   第二节 转轨时期俄罗斯油气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 俄罗斯能源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1.俄罗斯能源管理的总体结构

     2.俄罗斯石油管理体制

     3.俄罗斯石油机构的组织

     4.俄罗斯的天然气工业机构

     5.燃料动力部的机构调整及其职能

    二 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微观体制改革

     1.俄罗斯石油企业组建股份公司

   第三节 转轨时期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私有化

    一 第一阶段:石油天然气工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1.实行股份制和私有化改造

     2.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保持国家统一控股

     3.一批独立石油公司出现

    二 第二阶段:拍卖阶段,油气工业成为俄罗斯新一阶段私有化的重点部门

    三 第三阶段: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兼并重组阶段

   第四节 转轨时期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私有化评价

    一 俄罗斯油气企业的经营机制没有根本改变

    二 俄罗斯股份制改造中所有权和经营权过于分散

    三 俄罗斯一体化石油公司建立后未形成竞争机制

    四 俄罗斯油气工业财税制度仍不合理

    五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立法仍有待完善

   第五节 作为自然垄断行业的俄罗斯电力行业改革评价

    一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电力工业的改革进程

     1.第一阶段(1992~1994年)

     2.第二阶段(1995~1997年)

     3.第三阶段(2000年6月~2000年12月)

     4.第四阶段(2000年12月至今)

    二 经济转轨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的垄断情况

     1.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生产结构

     2.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的构成

     3.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调度结构

    三 关于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方案问题的激烈争论

     (一)关于电力系统结构改革基本方针的争论

     (二)关于改革电力工业新方案的争论

    四 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俄统一电力公司的由自然垄断实际变为行业垄断

     2.政府对电力工业的宏观调控措施不完善不到位

     3.俄政府对电力改革方案的出台未进行充分论证

     4.俄各级政府对电力工业改革行政干预过多

     5.俄罗斯各方的矛盾阻碍了电力工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 对经济转轨中俄罗斯电力工业进一步改革的前景分析

     1.俄罗斯电力工业作为垄断行业决定了其改革的整体性

     2.俄罗斯统一能源系统公司面临的两难选择

     3.俄罗斯将通过电力批发市场的改革加强行业内部竞争

     4.“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电力系统的设备老化问题加剧了其深化改革的迫切性

    六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电力工业改革的启示

   第六节 经济转轨中俄罗斯煤炭工业改革与评价

    一 经济转轨初期俄罗斯煤炭工业的改革

    二 俄罗斯煤炭工业两种改革思路导致政策上的自相矛盾

    三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煤炭工业改革的成效

     (一)当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煤炭开采的简化和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

     (二)国家调控措施方面,俄罗斯有60%的煤产量来自私人煤炭公司改革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有效地调节市场经济下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

     (三)俄罗斯为了加强国家对煤炭工业的管理力度,从1997年11月开始撤消了俄罗斯煤炭公司,把煤炭工业的管理权全部集中在俄罗斯燃料动力部及其所属的国家机构,以此加快煤炭工业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步伐

    四 俄罗斯煤炭工业私有化的新进展

  第五章 关于经济转轨中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实际措施

   第一节 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能源结构的演进

    一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能源结构的演进

     1.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能源的生产结构的演进

     2.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能源的消费结构的演进

    二 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能源结构演进的特点与问题

     1.石油天然气在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能源生产结构中具有主导地位

     2.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能源行业各部门的生产效率差异较大

     3.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能源利用率很低,能源消费结构失衡

     4.经济转轨以来电力生产在相对稳定中有较小幅增涨

     5.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新能源发展滞后发展速度慢规模小

   第二节 俄罗斯能源生产结构变化的原因

    一 经济转轨初期俄罗斯进一步畸形的经济结构对初级能源的需求增加

    二 经济转轨以来不合理的投资结构使得能源工业优先发展

    三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生产与组织结构保证了转轨中天然气生产的相对稳定

    四 经济转轨之初俄外贸领域实行自由化的消极后果强化了能源在出口中的比重

    五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经济转轨中俄罗斯能源结构的调整方向

    一 21世纪初期俄罗斯能源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

    二 21世纪初期俄罗斯能源的消费结构调整方向

   第四节 经济转轨中俄罗斯能源结构的制约因素

    一 国际影响因素

     1.对能源的外部需求首先取决于世界经济发展

     2.世界能源的消耗总量将稳步增长

     3.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的变化

     4.世界能源市场的价格的变化

    二 国内影响因素

     1.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对能源的需求总量将产生根本性影响

     3.对俄罗斯核电的投资将制约其在能源生产构成中的地位

     4.俄罗斯能源的出口结构将长期影响俄罗斯的能源生产结构

     5.煤炭在燃料动力资源中的地位将有所上升

     6.俄罗斯的电力供应将面临众多严重的束缚

  第六章 关于转轨时期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实施前景

   第一节 21世纪初的俄罗斯能源工业发展规划

    一 规划对俄罗斯石油与天然气产量预测

    二 规划对俄罗斯石油储量前景的预测

    三 规划对俄罗斯探井及地震工作量的预测

    四 俄罗斯能源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1.天然气工业

     2.石油工业

    五 规划对2015年俄罗斯石油产量预测

    六 俄罗斯天然气生产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俄罗斯油气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 俄罗斯油气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储量巨大,勘探开发程度低,特别是其东部地区,俄罗斯具备油气持续开发的物质基础条件

     (二)油气企业主要结构改革的完成,及其股份制改造的完成为经营机制的转换创造条件,从而有利于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三)金融工业集团对大型油气公司取得控股权,将有利于油气企业按市场机制运作,提高经济效益

     (四)俄对油气行业将继续实行投资倾斜政策,并建立了投资启动机制

     (五)从外部因素看,巨大的市场需求是推动俄罗斯天然气开发的强大驱动力

     (六)俄罗斯政府制定了跨世纪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并采取了较为可行的相应措施

    二 俄罗斯油气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俄罗斯与国际市场油气价格接轨尚需较长时间,从而制约着油气企业的自投资金能力

     (二)油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尚需较长时间,私有化中对外资限制过于严格,仍将影响其股份制改造的效果

     (三)俄罗斯金融危机加大了油气公司三角债问题解决的难度

     (四)俄罗斯现有油气管道的输油能力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油气出口需求

     (五)俄罗斯修改地下石油法为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风险

      1.修正草案着重强调俄罗斯联邦的权威

      2.出现限制外资的可能性或可能面临的新风险

      3.俄罗斯新矿藏法将解决的主要问题

      4.新一轮招标将为新的矿藏法指明方向

     (六)从外部因素看,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低迷将长期困扰俄罗斯石油工业,从而不利于其恢复和增产

    三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开发的前景

     (一)从近期(2000~2005年)看,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生产均难以真正摆脱危机

     (二)从中期(2006~2010年)看,石油生产仍难以摆脱危机,天然气生产将保持相对稳定

     (三)对俄罗斯实施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几点看法

      1.2003年俄罗斯石油勘探工作概况

      2.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动用情况将制约能源战略的实现

      3.俄罗斯天然气储量有所下降也将制约能源战略的实现

      4.俄罗斯能源战略的石油产量目标可能落空

      5.俄罗斯勘探工作落后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俄罗斯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 俄罗斯煤炭工业发展的条件

     1.世界煤炭费主要变化趋势

     2.煤炭工业成为俄罗斯经济运作相对成功的部门之一

     3.俄罗斯煤炭行业自身投资能力开始增强

     4.俄罗斯为煤炭工业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5.俄罗斯钢铁公司争夺煤炭资源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二 俄罗斯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

   第四节 俄罗斯电力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 俄罗斯电力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俄罗斯电力工业发展的总任务与原则

     (二)俄罗斯电力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俄罗斯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发展

      2.俄罗斯水电发展纲要将增加水电装机容量

      3.俄罗斯将为水电发展优先安排电站建设工程

     (三)俄罗斯电力工业的发展制约因素

      1.燃料价格因素

      2.制度因素

      3.地区分布问题

    二 俄罗斯核能工业的发展前景

   第五节 俄罗斯油气管道运输的发展前景

    一 俄罗斯油气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

    二 俄罗斯油气管道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俄罗斯油气管道运输系统的发展规划

     1.天然气运输管道

     2.原油运输管道

     3.成品油运输管道

    四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的发展前景

   第六节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能源工业前景

    一 远东地区燃料动力资源的分布情况

     1.煤炭资源

     2.石油天然气资源

     3.电力资源

    二 经济转轨以来远东地区的燃料动力生产

     1.煤炭生产

     2.石油生产

     3.天然气生产

    三 远东地区燃料动力生产下降的原因分析

     1.自然条件差,开采方式落后,成本提高

     2.投资额不断缩减,技术设备更新滞后

     3.支付能力下降和能源消费下滑引起生产企业的财务危机

     4.联邦政府对边区财政补贴的减少使燃料动力生产企业不适应经济转轨

     5.外运原料、设备比重高,加大了生产成本,使产品缺乏竞争力

     6.俄联邦政府继续使用非市场手段管理燃料动力综合体

    四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燃料动力综合体

    五 远东地区燃料动力综合体的生产前景

     (一)燃料动力资源蕴藏潜力

     (二)燃料动力资源生产潜力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煤炭工业

     (四)俄罗斯远东的电力工业

      1.远东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

      2.俄罗斯远东地区燃料与动力的发展规划与措施

      3.远东地区各州和边疆区的电力工业的发展和主要任务

  第七章 关于俄罗斯能源工业与经济转轨互动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能源工业为俄罗斯经济转轨提供了支持

    一 能源工业为俄罗斯经济转轨提供了燃料动力支持,维持了转轨危机中俄罗斯国民经济体系的能耗需求不断增高的需求

    二 能源工业为俄罗斯经济转轨提供了税收和财政支持,为俄罗斯扭转转轨危机和进行结构改革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 能源工业为俄罗斯经济转轨提供了创汇支持,对转轨中俄罗斯的国际收支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 能源工业在俄罗斯吸引外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俄罗斯经济转轨提供了资金支持

    五 能源工业为俄罗斯经济转轨发挥了牵动效应,带动了俄罗斯相关产业的稳定与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增长

   第二节 经济转轨深化对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 经济转轨的深化对俄罗斯能源工业的提出能源战略调整和加快发展的新要求

    二 经济转轨的深化对俄罗斯能源工业的所有制改革提出了国有化的新要求

    三 经济转轨的深化对俄罗斯能源工业本身的增长方式提出了向集约转变的新要求

   第三节 关于俄罗斯能源工业与经济转轨互动关系的辩证分析

    一 在认识能源工业在俄罗斯经济转轨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看到能源工业在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消极作用及其后果

     1.在经济转轨的特定条件下及消极适应政策下,着重发展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工业,导致俄罗斯重重轻轻的产业结构畸型更甚

     2.俄罗斯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出口受国际油价影响深重;反过来,出口收入的减少则进一步消弱了俄罗斯抵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能力

     3.经济转轨中能源工业的优先发展是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必将对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消极作用

    二 必须认识到俄罗斯能源工业与经济转轨存在互动关系的同时,二者也内在地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关系

     1.经济转轨的深化对能源工业的增长方式集约化的要求与俄罗斯能源市场发育滞后的矛盾

     2.经济转轨的深化对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的要求与俄罗斯能源工业增长方式进一步粗放化的矛盾

     3.经济转轨的深化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的要求与俄罗斯能源工业继续优先发展的客观需要的矛盾

     4.经济转轨的深化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的要求与能源工业在外贸出口结构中继续优先发展客观需要的矛盾

     5.经济转轨的深化对加快经济增长的要求与俄罗斯能源工业增长潜力不断减小的矛盾

     6.经济转轨的深化对能源工业的国有化提出了新要求与私有化中俄罗斯既得利益集团的矛盾

   第四节 俄罗斯能源工业与经济转轨互动关系的启示

 下篇 俄罗斯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篇

  第八章 关于21世纪初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合作开发战略研究

   第一节 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合作回顾

    一 20世纪60年代苏日分别提出方案

    二 20世纪70~80年代的4种不同方案

     1.东南路线

     2.东行方案

     3.南下方案

     4.西南方案

    三 20世纪90年代的方案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战略设想

    一 构建能源共同体是东北亚各国加强能源合作的迫切需要

     1.加强能源合作是东北亚各国保证区域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

     2.加强能源合作是新世纪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3.加强能源合作对东北亚各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意义

     4.区域外日益激烈的竞争客观上要求东北亚地区各国在本区域内加强合作

    二 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构想的可行性分析

     (一)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构想的外部环境

      1.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为合作开发油气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生产要素的互补性是国际合作开发的客观基础条件

      3.俄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将为俄与该地区国家合作创造有利的贸易与投资条件

      4.冷战后,经济安全在各国的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经济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能源安全观在东北亚各国均发生转变,是推动合作深层次动因

      5.俄加强同东北亚及亚太地区油气开发国际合作的客观必然性

      6.从市场潜力发展看,东北亚及亚太地区强大的油气需求是推进该项合作的强大驱动力,跨国油气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气产品的消费市场的成熟条件

     (二)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构想的现实基础

      1.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已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2.东北亚地区的巨大能源需求是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基础

      3.建立东北亚地区区域能源合作共同体的综合效益巨大

      4.东北亚铺设油气管道已进行了较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5.东北亚地区是世界能源供求与结构互补性最强的地区

      6.东北亚地区各国已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双边及多边合作

    三 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构想的基本框架

     1.东北亚与亚太能源市场需求的开发

     2.东北亚能源合作资金的筹措机制

     3.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

     4.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研究咨询服务机制

     5.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6.东北亚能源合作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四 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的目标与功能

     (一)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的目标

     (二)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共同体的功能

      1.促进东北亚地区各国间能源政策与战略的协调

      2.促进东北亚能源合作的整体规划与优先领域的确定

      3.促进适应东北亚地区区情的多边能源合作模式的确立

      4.促进东北亚区域内大国间能源发展的协调与合作

    五 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的启动与运作

     1.积极借鉴亚太经合组织能源领域合作成功的方法、步骤

     2.定期召开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国际高峰会议(合作论坛)

     3.以重大合作项目为载体,以合作机制为纽带高效运作

     4.因时因地因领域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专业能源互联网

     5.应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机制加强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

   第三节 东北亚天然气管线连接的初步设想

    一 资源国—俄罗斯

     1.萨哈(雅库特)共和国

     2.伊尔库茨克州

    二 资源过境国——蒙古

    三 资源消费国——中国、日本、韩国

     1.中国

     2.日本

     3.韩国

    四 天然气管线工程合作的新进展

    五 主要输气路线的对比分析

     1.萨哈林—日本

     2.萨哈-韩国-日本

     3.东西伯利亚-蒙-中-韩-日

  第九章 关于21世纪初中俄能源合作开发战略研究

   第一节 中俄加强能源合作开发的迫切性

    一 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二 21世纪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日益严峻

    三 加入WTO后中国能源问题更加严峻

    四 俄罗斯能源系统发展水平较高

     1.俄罗斯是世界常规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2.尽管俄罗斯能源产量大幅度下降,但仍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生产国之一

     1.俄罗斯是世界能源惟一自给有余的工业大国

   第二节 中俄加强能源合作开发的影响因素

    一 俄东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和油气产量及出口量问题

    二 俄罗斯东部地区石油管道等设施滞后问题

    三 俄罗斯国内大石油公司之间的分歧

    四 俄罗斯经济安全战略的影响

    五 俄罗斯对东西伯利亚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分析

     1.东西伯利亚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难点

     2.东西伯利亚天然气资源基础

     3.东西伯利亚天然气产量和需求量预测

     4.两种观点不同的市场方向

     5.不合理的价格逻辑

     6.存在失去中国市场的危险

   第三节 中俄加强能源合作开发的前景分析

    一 中俄加强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

     1.中俄两国的政策导向

     2.中俄地缘条件优越

     3.中俄两国体制改革的进程

     4.发达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及其取向

     5.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变化

     6.中俄能源合作的机制不断充实和完善

    二 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的主要部门

    三 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

     (二)俄罗斯天然气出口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准备

     (四)俄罗斯能源研究机构的设想

      1.俄罗斯向东北亚出口天然气的资源基地

      2.向东北亚出口天然气的几种可能的路线

    三 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天然气出口前景

  第十章 关于中俄油气合作有效模式的研究

   第一节 一体化经营国际合作模式的基本概念

    一 石油天然气工业上游中游下游的划分

    二 跨国油气管道项目一体化经营国际合作模式的基本概念

     1.大一体化经营模式

     2.管道一体化经营模式

   第二节 一体化经营国际合作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 物资过境对跨国油气管道的影响

    二 俄罗斯对外国公司参与上游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的规定及其所持态度

    三 下游油气产品消费市场的培育及开放程度对一体化经营模式的限制

     1.一体化经营合作方式

     2.油气井口买断,管道一体化经营模式

   第三节 一体化经营国际合作模式利弊分析及其适用范围

    一 一体化经营合作方式利弊分析及其适用范围

     1.一体化经营合作方式的优点

     2.大一体经营合作的缺点

    二 油气井口买断、管道一体化经营模式利弊分析及其适用范围

     1.油气井口买断、管道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优点

     2.油气井口买断、管道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缺点

   第四节 一体化经营国际合作模式合作伙伴的选择

    一 大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合作伙伴的选择

    二 油气井口买断、管道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合作伙伴的选择

   第五节 一体化经营国际合作模式合作方式及运营模式

    一 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合作机构资产的所有权分配

    二 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的合作机构运营模式选择

     1.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下,通常采用一体的合资公司形式

     2.在油气井口买断、管道一体化经营模式,较多采用分体式合资公司的形式

   第六节 中方在两种合作模式中的利益分析及原则

候孝国、汤宪达:《转轨中的所有制结构运行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郭元晞:《资本经营,聚变时代权力的获得与利用》,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王代敬:《股份制改造:聚变时代中权力的获得与利用》,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刘涤源、陈恕祥、徐长生:《垄断价格机理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

薛君度、陆南泉主编:《新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海闻主编:《转轨中的俄罗斯经济》,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王郦久:《俄罗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武汉出版社,1994。

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陆南泉主编:《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陆南泉,阎以誉编著:《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转轨的抉择》,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李广和白庆泰主编:《俄罗斯经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徐景学:《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研究》,中洲出版社,1996。

李文阳主编:《石油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王德根、周新城、许新:《苏联经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陆南泉、张础、陈义主编:《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七十年》,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华泽澎主编:《能源经济学》,石油大学出版,1991。

焦方正主编:《中国周边国家油气工业》,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王雪青主编:《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相关法律汇编》,天津大学管理学院,1998。

张寰海主编:《苏联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地理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陈日山:《俄国西伯利亚远东经济开发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张寰海、徐漫、牛燕平编著:《西伯利亚开发战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徐景学主编:《苏联东部地区开发回顾与展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阎长乐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徐癸主编:《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国家年鉴》(1996)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所主编:《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刘中树主编:《东北亚经济开发战略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姜长斌主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变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东北师范大学主编:《苏联经济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宋锦海,远方方:《新权贵——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崛起》,新华出版社,1998。

张弛:《俄罗斯转轨绩效透视》,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王树春:《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腾腾主编:《跻身强国的轨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赵乃斌,姜士林主编:《东欧中亚国家私有化问题》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

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田春生主编:《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

杨振家:《剧变前后的苏联和俄罗斯经济》,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薛君度,陆南泉主编:《中俄经贸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许新主编:《转型经济的产权改革——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的私有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金挥、陆南泉、张康琴主编:《论苏联经济管理体制与主要政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李靖宇:《中国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人民出版社,1999。

张蕴岭、赵江林主编:《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就与前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张蕴岭主编:《亚太经合组织面临的新挑战》,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阎长乐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所主编:《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焦方正主编:《中国周边国家油气工业》,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许新主编:《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发展道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许新主编:《转型经济的产权改革——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的私有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俄〕马斯梅班诺夫:《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

〔俄〕苏斯洛夫:《转轨时期经济与能源的相互关系》,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工业与生产组织研究所。

〔俄〕多博列佐夫:《西伯利亚能源领域的发展》,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工业与生产组织研究所。

〔俄〕巴克拉诺夫:《俄罗斯远东地区稳定发展的问题与条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

〔俄〕伊沙耶夫:《国际经济合作:以区域为视角》,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经济研究所。

〔俄〕库列什:《20世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俄罗斯远东国立经济与管理大学。

〔俄〕阿列克谢耶夫:《资源型复杂地区:西伯利亚与东北欧、乌拉尔地区的一体化》,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工业与生产组织研究所。

〔俄〕特洛滋科夫斯基:《区域社会地缘结构:建立与转换的基本趋势》,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工业与生产组织研究所。

〔日〕环日本海研究所:《东北亚经济白皮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英〕R.贝尔格雷夫、〔美〕C.K.埃伯格尔〔日〕冲野秀明:《2000年的能源安全》,时事出版社,1990。

〔美〕理查德·莱亚德、约翰·帕克:《俄罗斯重振雄风》,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俄〕日里诺夫斯基:《俄罗斯的命运》,新华出版社,1995。

〔美〕马歇尔·戈德曼:《失去的机会——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为什么失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约瑟夫·R.布拉西、玛雅·克罗莫娃、道格拉斯·克鲁斯著,乔宇译:《克里姆林宫的经济私有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巢华庆等编译:《俄罗斯大型特大型油气田地质与开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俄〕先恰戈夫主编:《经济安全——生产·财政·银行》,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

〔俄〕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现代化之路——为何如此曲折》,新华出版社,2002。

《东欧中亚研究》,1992~2004。

《世界经济》,1992~2004。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2~1989。

《国际经济评论》,1992~2004。

《国际金融研究》,1992~2004。

《国际贸易》,1992~2004。

《国际石油经济》,1992~2004。

《世界石油工业》,1992~2004。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6~2004。

《今日东欧中亚》,1992~2004。

《俄罗斯研究》,1992~2004。

《东北亚论坛》,1992~2004。

《东北亚研究》,1992~2004。

《西伯利亚研究》,1980~2004。

《俄罗斯远东动态》,1996~2004。

《中亚信息》,1992~2004。

《国际展望》,1992~2004。

《现代国际关系》,1992~2004。

《国际经济统计》,1992~2004。

《欧洲》,1992~2004。

《Геоглогия нефти и газа》,1992~2004。

《Разведка и охрана недр》,1992~2004。

《Газов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1992~2004。

《Нефтя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1992~2004。

《Экономист》,1992~2004。

《Экномика и жизнь》,1992~2004。

《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1992~2004。

《Рынок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нефти и газа СНГ》,1992~2004。

《Энергетика》,1992~2004。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ое обозрение》,1992~2004。

《Внешняя торговля》,1992~2004。

《ЭКО》,1992~2004。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92~2004。

《Вестник ДВО РАН》,1992~2004。

《Проблемы прогносирования》,1992~2004。

《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энергетика》,1992~2004。

《Известия》,1992~2004。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1992~2004。

《Коммер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1992~2004。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и》,1992~2004。

《Недрые ресурсы России: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е》,1992~200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天然气工业与电力工业:调整与改革的举措》,载〔俄〕《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第40页。

〔俄〕库左夫金:《能源供应的潜力》载《经济学家》,2002年第7期。

〔俄〕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2001年俄罗斯社会经济状况》,2002,第17页。

〔俄〕齐亚科夫:《市场经济条件下燃料动力部门发展的燃料战略与基本趋势》,载《能源:经济、技术与生态》,2001年第1期,第9页。

〔俄〕尼戈马杜林:《21世纪前期俄罗斯核能发展战略与基本方向》,载《能源工业》,2002年第1期。

〔俄〕 瓦西里耶夫·戈列波夫等:《电力工业自己自足发展的前提》,载《俄罗斯科学院通报·能源卷》,2001年第3期,第25页。

〔俄〕库切罗夫·西尼克:《电力发展的战略方向与重点》,载《能源工业》,2002年第2期,第4页。

〔俄〕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西伯利亚长期发展国家构想》,新西伯利亚,2001,第119页。

〔俄〕古尔维奇:《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综合体作用的宏观经济评价》,载〔俄〕《经济问题》,2004年第10期。

〔美〕约瑟夫·R.布拉西玛雅·克罗莫娃、道格拉斯·克鲁斯:《俄罗斯私有化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俄〕科萨尔斯、雷芙金娜:《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美〕大卫·科滋、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波〕格泽戈兹·W.科勒德克:《从休克到治疗—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俄〕Л.И.阿巴尔金院士主编:《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俄〕博戈莫洛夫:《俄罗斯的过渡年代》,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巴克拉诺夫:《俄罗斯远东地区稳定发展的问题与条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

多博列左夫:《西伯利亚能源领域的发展》,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工业与生产组织研究所。

经济合作组织编:《转轨经济中的资本市场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美〕马歇尔·戈德曼:《失去的机会——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为什么失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马斯梅班诺夫:《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莫斯科,当代文献出版社,2001,第49页。

苏斯洛夫:《转轨时期经济与能源的相互关系》,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工业与生产组织研究所。

Нижегородисве Под редокцией Р.М “Техник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намике россии”,Мту Москва №2000.

Нижегородисве Под редокцией Р.М “Россия в цифрех”,Мту Москва №2000.

Тоскомстат России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Росеми”,Москве №2000.

В.Кушлин,А.Н.Фоломьев,А.З.Селезнев,Е.К.Смирницкий “Инновационность 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систем”,Эдиториал Урсс Москва 2000.

Т.Н.Неровня “История экономики в вопросах и ответах” “Феникс”Ростов-на-Дону 1999.

Е.П.Пузаков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Ростов-на-Рону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МарТ” 2000.

М.К.Бункина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экономика”Москва.Дело. 1997.

О.Ю.Мамедов “Современная экономика”Ростов-на-Дону“Феникс” 1999.

А.Пшеворский“Демократия и рынок.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реформы в Восточной Европе и Латинской Америке”Росспэн 1999.

简 介:本书首先对中美能源安全关系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动因进行阐释,并用博弈理论假设存在中美能源安全关系的帕累托最优,然后分析各种因素对中美能源安全关系的影响和干预,特别是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其次,对中美能源安全关系博弈形式和收益进行分析,揭示中美合作性博弈的形式和路径。最后,提出中国应该参与制定的中美能源安全博弈规则,...

作者: 赵庆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简 介:本书试图从博弈视角,运用博弈论模型,分三个阶段对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进行分析,探讨其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博弈。

作者: 杨文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简 介:鉴于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突出地位,俄罗斯在21世纪初期成为国际能源合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国家。本书以俄罗斯的对外能源关系作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世界能源体系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从国际能源安全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资源状况、能源安全政策、能源合作的特点,涵盖主要大国和地区间的能源关系,如俄美、俄欧、中俄、俄罗斯与...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简 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全球化使相关国家受益的同时,也使“经济瘟疫”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全球交叉感染。在全球化浪潮冲刷下,实施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保护本国经济利益,成为不少国家自卫和抵抗全球化弊病的工具。本书通过分析俄欧能源贸易案例,阐述经济民族主义对国际能源贸易的影响,总结国际能源贸易的共同规律,对促进能源冲突管理水...

作者: 程春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