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宋代文章学图书

Study on Article-ology of Song Dynasty

SSAPID:101-8592-8967-66
ISBN:978-7-5097-7761-9
DOI:
ISSN:
关键词:

文章学 宋代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宋代文章学纵论”,从“范畴、体性、审美、传统、体裁、文体”等角度,专门探讨了宋代文章著作(尤其是“散文”)的性质、功能、构造等;下篇则针对具体的几部宋代文章著作进行案例式的探讨。作者希望通过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的文章学的基本文献,为建立宋代文章学的理论体系做一点贡献。

相关信息

丛书名:羊城学术文库·政法社会教育系列
作 者: 马茂军
编 辑:李兰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文学理论

 羊城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后记

 上篇 宋代文章学纵论

  第一章 范畴论 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发生研究

   一 散文新概念的发生与佛教之关系研究

    1.散文概念首创于佛门

    2.散语与散文

    3.译经体·古文·散文

   二 散文概念的接受史

    1.北宋时期散文概念的接受、推广情况

    2.南宋人的散文观念

    3.金元时代的散文观念

    4.明人的散文观念

    5.清人之散文观念

   三 散文意义的发生

    1.与骈俪文相对的散文概念

    2.与韵语相对的散文概念

    3.散语、散文,从句式到文体的历程

    4.散文与古文

  第二章 体性论 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

   一 自由的思想

   二 抒写自由的心灵

   三 抒写的自由

    1.辞达说

    2.法、无法、活法、心法。——游于法,法之自由

    3.抒写的自由

   结语

  第三章 审美论

   第一节 中国古典散文风神论

    一 风神源流的探讨

     1.“风神”论溯源:从人物批评到艺术批评

     2.茅坤的风神论:风神论与新文统的建立

    二 风神论的内涵探讨

     1.中国古典散文新的审美范式的建立:对情感、生命意识的弘扬

     2.风神的外在艺术风貌探讨:疏逸的抒情艺术

     3.风神之神:对人物主体精神的重视

     4.风神与阳刚、阴柔之美

    三 风神论在清代民国的失落

   第二节 中国古典散文义味说

    一 义味说的佛学溯源

     (一)义味之义论

      1.义味之义

      2.义与味

     (二)义味说之味

      1.甘蔗之喻:由义到味的审美快乐和审美转型

      2.义味的审美与快乐

      3.佛教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在佛教义味说中增添了对于言外之旨的追求

    二 义味审美是从汉代事功与谶纬向魏晋玄学的审美转型

    三 宋明理学语境下的古文义味说

     (一)义味:文外重旨

     (二)宋人义味说的义理审美机制探讨

      1.义味说与内圣之美

      2.义味说与外王之美

     (三)具有东方特色的古文审美:玩味

      1.义味说是儒家经学高度发达的产物,义味说因而也有一套复杂的理论系统

      2.玩味字句,精读文章,一种中国式的阐释美学

   结论

  第四章 传统论

   第一节 论中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强势传统

    一 什么是古典主义

     1.模仿古典作品

     2.重视理性

    二 中国古典主义散文的拟古历程

     1.唐代古文运动的拟古思想

     2.宋代古文运动的拟古思想

     3.明代的拟古主义思想

     4.清代散文的拟古主义

    三 中国古代散文具有古典主义强势传统的原因探讨

     1.从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看散文的古典主义传统

     2.古典主义传统与复古主义运动。

     3.古典散文的主题——原道、宗经、征圣与古典主义传统

     4.天人合一与古典主义传统

   第二节 论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有无浪漫主义传统

    一 现代学术史上的小品文之争与浪漫派

    二 古代散文史上有没有浪漫主义

     1.人类心灵有浪漫(素朴的诗)和回忆浪漫(感伤的诗)的情结

     2.散文中只要有想象、有情感、有自由,即有浪漫

     3.古典和浪漫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我们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同时承认这两种对立的文学类型

     4.文学的地域性与浪漫主义南北方特点

     5.只要有天才,就有想象,有想象就有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

    三 中国散文的浪漫主义传统

     (一)中国散文浪漫主义鼻祖——庄子散文

     (二)魏晋散文,一个浪漫主义的时代

      1.首先是对传统封建纲常束缚和西汉以来谶纬迷信统治的冲决,蔑弃礼法,放浪形骸,成为一代风尚,那是一次人性大觉醒,大解放的运动

      2.魏晋文派对缘情的弘扬

      3.回归自然成为文学主题

     (三)苏轼散文的浪漫气质

     (四)明代是中国古代浪漫派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的高峰

      1.明代早期是古典主义横行的时期

      2.唐宋派

      3.嘉靖隆庆年间的徐渭与李贽是两位浪漫派的狂士

      4.公安派

      5.竟陵派之消极浪漫主义

   第三节 论汉代古文运动

    一 汉代今古文之争与儒学复兴运动的互动

     1.春秋笔法话语的意识形态性

     2.汉人的“文学观”

    二 今古文之争与文学

     1.今文与古文

     2.儒学、古文的局限

     3.五经博士与古文

     4.古文与利禄

    三 古文运动的内部流派

     1.《春秋》家法(春秋派)

     2.《古文尚书》的传承情况

     3.私学传统与散文创作

     4.文风复古数家

   第四节 论魏晋文派

    一 近现代学术史上的魏晋文派

    二 魏晋文派与唐宋文派的现代阐释

    三 魏晋文派的三大特点

     1.魏晋文派的散文体现了魏晋名士追求自由和反叛礼教的精神

     2.魏晋文派是中国散文史上最深情的文派

     3.回归自然成为魏晋文派的重大主题

   第五节 论唐宋文之争

    一 问题的提出

     1.笔者所说的唐文是以韩愈奇崛风格为代表的唐文范式

     2.宋文的范式主要是指欧曾苏文平淡风格的范式

    二 明代的唐宋文之争

    三 清代的唐宋文之争

     1.清人对明人崇宋来了个反动

     2.桐城派遭遇了唐宋文的内在矛盾:古文体制与古文审美的矛盾

     3.阳刚与阴柔之美:桐城派对唐宋文之争的调和与新解读

  第五章 体裁论 论笔记体散文

   一 笔记散文和笔记小说的分野

    1.散文与小说的最终分野是虚构

    2.从笔记的源头看笔记的文体特征

    3.从笔记的分类看笔记的文体特征

    4.六朝笔记散文具有札记的特点

   二 唐人笔记尚纪实

   三 宋代笔记散文的文体创新与散文性探讨

  第六章 文体个案研究

   第一节 太学体研究

    一 被妖魔化的刘辉

    二 刘辉行履、人品考

     1.刘辉写过《礼部韵》,刻苦用功,是有学问的人

     2.刘辉是能吏,爱民,身体力行

     3.作为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刘辉留下很多文化遗产,是一位深受民间爱戴的人物

     4.刘辉是一位道德君子、青年才俊

     5.刘辉奇特独行,又拘于古礼,遭议论受委屈,以至于丢掉性命

    三 关于科举文体妖魔化的问题

     1.文学之士败坏社会风气

     2.即使被驯化的文士也往往被说成蒙蔽长者

     3.以文取士制度性的固有弊端

     4.批评顽固不化的文人发生错位,硬把考场当文坛,不思悔改,自骋才力,夸示该博,刘辉是有异众人的狂才

    四 太学体与唐宋文的转型之关纽

     1.唐文是以韩愈奇崛风格为代表的唐文范式

     2.宋初沿袭唐体文风:柳开与穆修

     3.首开宋文平淡文风的王禹偁:欧文的源头

     4.山东学派·学统·学院派·学者之文·社会中层力量

     5.庆历范仲淹集团文人遗存

     6.太学三先生

     7.欧阳修与道学

     8.欧阳修与古文派、馆阁体、大手笔

     9.欧门的文学立场

     10.欧阳修与胡瑗关系考论

     11.后代对胡瑗的评说

    五 嘉祐二年的欧阳修

     1.宋文的范式主要是指欧曾苏文平淡风格的范式

     2.嘉祐二年前的欧阳修对庆历学风的清理

    六 太学体的体式之争

     1.险怪

     2.关于复古,太学体的复古与欧阳修的复古,是唐宋文转型

     3.难易之争

     4.太学体有西昆体余习

     5.宋初的馆阁体

     6.怪诞诋讪·庆历学风·谏官文化

     7.太学体与学生运动

   第二节 富吴体研究

    一 富吴体人物考

     1.富嘉谟考

     2.吴少微考

    二 北京三杰考

     1.三杰考

     2.尹元凯考

     3.谷倚考

    三 人们对富吴体与唐代古文运动关系的误解

  第七章 考证部分

   第一节 散语考论

    一 作为文体的散语的出现

    二 散语与中印文化交流

    三 散语与散文

    四 与散语相对的一些概念

    五 宋人对散语的文体特性要求

    六 散语消亡的原因探讨

   第二节 《宋文鉴》与江钿的《宋文海》考

    1.科举、籍贯

    2.职官

    3.事迹

    4.《宋文海》与《宋文鉴》的演变

    5.评《宋文海》

   第三节 “韩柳文章”的阐扬者黄大舆考

 下篇 宋代文章著作研究

  第一章 宋代第一部文话《文则》研究

   一 《文则》宗经思想研究

   二 将六经推为文之至美的典范

    1.六经的创新价值

    2.自然和谐之美

    3.简约之美

    4.含蓄之美

    5.曲折之美

    6.浑成之美

    7.平易之美

   三 《文则》乙部分主要讨论语言艺术

    乙二

    乙三

    乙四

    乙五

    乙六

   四 《文则》丙部分超越时代的比喻研究,表明中国修辞学的深化和走向成熟

    丙一

    丙二

   五 《文则》丁部分探讨句式、结构、篇章、句法

   六 《文则》戊部分探讨了语条

    戊一

    戊二

    戊三

    戊四

    戊五

    戊六

    戊七

    戊八

    戊一○

   七 《文则》己部分谈简约之美

    己一

    己二

    己三

    己四

    己五

   八 《文则》庚部分为排比句研究

   九 《文则》辛部分为文体论

   十 《文则》乙一、己六讨论助词

  第二章 《朱子语类·论文》的文章理论研究

   一 南宋古文运动

   二 朱熹的文道观与南宋古文运动的理学化

   三 朱熹的散文史观具有为后代立法的宪法学依据

    1.朱熹是个秦汉派

    2.朱子认为六朝文章是有原罪的

   四 朱子矫正了唐宋八大家的形象和地位

    1.朱子疵议韩愈的道学

    2.朱子刻意贬低柳文

    3.朱子勉强肯定了六一文

    4.朱子着力打压苏门文章

    5.朱子抬高了南丰文

   五 朱子建立了系统的文章理论范畴体系

    1.反对新奇

    2.主张文章要有考实、稳妥的理学文风,反对华采之文

    3.朱子提倡阳刚之美

    4.散文含蓄的问题

   六 鹅湖之会的文学意义

   七 教育家与古文家

    1.朱子的散文教学论,首先是模仿别人的腔子与自我天生的腔子的问题

  第三章 《古文关键》的文章理论研究

   一 《古文关键》的评点之学

   二 评点的形式探讨

   三 《古文关键》的评点价值

  第四章 《习学记言序目·皇朝文鉴》的文章理论研究

   一 南宋古文运动的视野

   二 叶适提出了古文的义味说

    (一)叶适的义味说阐发了一种新的文学本体论

    (二)叶适论味

     1.平淡味

     2.复合味

     3.橄榄味

     4.史味

   三 叶适的古文典雅论

   四 有义味的事功思想与对欧苏一派的肯定

   五 义味说、典雅论是试图对唐宋八大家的总结和超越

  第五章 文体学专著《玉海·辞学指南》研究

   一 《辞学指南》是宋代博学宏词科备考实录

   二 作文法的指南

   三 文体研究的专著

    1.《辞学指南》立制为第一

    2.对诰的历史源流追溯

    3.对诏体源流的考证

    4.表

    5.檄

    6.铭

    7.记体为有文学性质文体,作者用笔最多

  第六章 《文章精义》的文章理论研究

   一 宗经思想

    1.万世文章出于六经

    2.六经文章讲究义利之辨

    3.义理之辩

    4.文章以忠孝为先

    5.文章要持论正

    6.文章等级观

   二 论秦汉文

    1.《文章精义》对先秦文章非常肯定,尤其崇尚儒家文章,是明代秦汉派的前驱

    2.《文章精义》虽然以为西汉文章不及先秦,但是对西汉文章艺术还是基本肯定的

   三 论文,多从章法、句法的文章学入手

    1.立意。认为文章义理为先

    2.结构

    3.作者高明之处在于章法结构之外强调文章的精神魂魄,认为结构问题也是立意问题

    4.情感

    5.学习与继承

    6.风格论

   四 论宋文

    1.《文章精义》主要是对唐宋八大家古文经验的总结,而苏轼和朱熹是其论述的重点

    2.苏文观

    3.论朱熹

   五 开阔的学术视野——散文的佛道境界

  第七章 《文章精义》作者考

   一 《文章精义》作者考

   二 李淦事迹考

   三 《文章精义》版本系统、卷数、条目考

王水照先生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的成熟期,成熟的标志是产生了一大批文话著作。中国古代文章学这几年逐渐热起来,但是理论上还不成熟,还有很多踏踏实实的工作要做。作者希望通过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的文章学的基本文献,为建立宋代文章学的理论体系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