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国际安全评论(第二辑)图书

International Security Review (No.2)

SSAPID:101-8577-5698-80
ISBN:978-7-5097-9547-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新战略空间与国际安全、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安全四个专题,集中对国家安全、特别是军事安全和军事科技领域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在地缘政治方面和安全领域的实际探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马建光 徐能武
编 辑:王晓卿;王丽影;李秀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8 外交、国际关系

 世界视野 时代使命(总序)

 《国际安全评论》编委会

 第一专题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地缘之争与国际安全*

   一 大国战略空间之争是地区危机的主要根源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困难重重

    (二)中东乱局风云再起

    (三)亚太安全风险与日俱增

   二 军事力量对比失衡引发地区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

    (一)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二)军备竞赛初露端倪

   三 文明冲突和制度之争为国际安全埋下祸根

    (一)西式文明的野蛮扩张

    (二)文明冲突滋生恐怖主义

  制脑权:全球媒体时代的战争法则与国家安全战略*

   一 制脑权战争的崛起

    (一)对信息战的反思

    (二)认知空间攻防对抗的武器是精神信息

     1.内涵表现的丰富性或歧义性

     2.发生机制的复杂性

     3.筛选加工的倾向性

     4.传播扩散的多变性

     5.作用对象的广泛性

     6.影响效果的渐进性

    (三)认知空间攻防对抗的实质是夺取制脑权

     1.瓦解信仰系统

     2.篡改历史记忆

     3.改变思维范式

     4.攻击民族象征

   二 制脑权战争的作战法则

    (一)战略传播:美军认知空间作战的新动向

    (二)话语权:夺取制脑权的关键

     1.话语的定义

     2.话语的传播

     3.话语的运用

    (三)科技:夺取制脑权的支柱

   三 全球媒体时代维护国家认知空间安全的几点思考

    (一)以更宽广的视野推动我军信息战建设

    (二)建立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

    (三)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增强文化自信、自觉、自强

    (四)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夯实认知空间对抗的物质技术基础

  俄罗斯远东方向军事安全建设探析*

   一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

    (一)战略地位举足轻重的海权与陆权相交汇的边缘地带

    (二)俄罗斯对远东地区地缘政治价值认知的变化

   二 远东方向军事安全环境新变化

    (一)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强化军力部署

    (二)地区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安全矛盾激化风险上升

    (三)地区“军备竞赛”趋势日益明显

   三 俄罗斯强化远东地区军事安全建设的战略考量

    (一)切实发挥远东地区地缘优势,扩大俄罗斯战略纵深,维护俄罗斯国家安全

    (二)借力亚太地区经济“东风”发展远东,军事建设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秩序重构,推动国际秩序向多极化发展

   四 俄罗斯强化远东地区军事安全的具体举措

    (一)持续推动军事改革,催生远东军事力量质变

    (二)突出空天、海军力量优先发展地位,着力推进“非对称”战略威慑能力建设

    (三)有序开展多种形式军事演习,扩大军事技术合作范围,发挥其独有的军事外交优势

   五 结语

  试论美国“和平行动”的理论框架及性质*

   一 美国“和平行动”的理论框架

    (一)冲突及冲突管理理论

     1.冲突理论

     2.“内部冲突”理论

     3.冲突管理理论

    (二)博弈论

    (三)干涉主义理论

    (四)“失败国家”与国际治理理论

     1.“失败国家”理论

     2.国际治理理论

    (五)心理对抗的和平行动理论

   二 美国“和平行动”的性质

    (一)作为冲突管理措施的“维持和平行动”

    (二)作为军事干预行为的“强制和平行动”

    (三)作为国际治理手段的“稳定与重建行动”

   三 结束语

  山田吉彦谈如何处理久悬未决的日俄北方四岛问题*

   问题1 北方四岛问题关乎日本国家荣誉

   问题2 安倍政权如何推进北方四岛问题的解决

   问题3 日俄经济合作的策略

   问题4 日俄和平条约缔结对中国的影响

   结论

  领土争端解决机制的新发展对我国解决南海争端的启示*

   一 领土争端解决机制的新发展

    (一)判断争议领土归属的法律制度逐步明确

    (二)领土争端解决程序呈现复合化的趋势

    (三)领土争端解决方法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 对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启示

    (一)综合使用多种手段分阶段、分步骤解决南海争端

    (二)在谈判过程中注重法律应对

     1.依据国际海洋法明确中国的权利主张

     2.依据国际海洋法构建公平且可行的临时安排

    (三)加强对南海地区的有效控制

     1.建立一支统一、高效、多能的海上执法队伍

     2.加强对争议海域的有效控制

   三 结语

  从攻防不对称律审视甲午战争*

   一 中日历史上的攻防对弈

   二 军事技术进步与攻防不对称的逆转

   三 攻防思想的差异与甲午战前的军备竞赛

   四 攻易防难格局下的甲午战争

   五 甲午战败的战略反思

  信息化战争视域下武器演进的伦理悖论*

   悖论一 作战环境存在现实与虚拟的两难困境

    1.现实环境下区分性原则的弱化

    2.虚拟环境下选择性杀伤的回归

    3.物理距离的缩小与心理距离的拉大

   悖论二 作战手段的运用存在致命与致伤的两难困境

    1.致命手段的持续强化对比例原则的挑战

    2.致伤手段实现毁伤的可控性

    3.显性的人道与隐性的非人道

   悖论三 作战结果的预测存在未知与已知的两难困境

    1.未知情况下的非理性抉择

    2.已知情况下战争的理性设计

    3.均衡性的缺失与战争门槛的降低

 第二专题 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

  濒海战斗舰

   一 概述

   二 LCS缘何一跃成为当今世界武器的新宠

   三 美军LCS特点与技战术指标

    (一)舰艇总体性能

    (二)可重构任务模块

    (三)火力配置特点

   四 美军LCS新近动态

    (一)功能设计偏离

    (二)任务模块变更费时

    (三)火力配置未达

    (四)预算超支

   五 结语

  日本调整武器出口原则研析

   一 “新三原则”的主要变化

   二 主要背景

    (一)国际背景: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转变和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

    (二)国内背景:日本经济形势的长期不景气和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

   三 战略考量

    (一)着眼未来作战需求,提升日本军备实力

    (二)着眼抢夺国际军贸市场,攫取丰厚军贸利润

    (三)着眼军工科技发展趋势,通过联合开发获得尖端军工科技

    (四)着眼恢复“正常国家”,架空日本“和平宪法”的基础

    (五)着眼在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动,通过军售增加国际话语权

    (六)着眼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换取政治上的回报

   四 潜在影响

    (一)国防预算的利用效率将大幅提高,日本进攻性军力将得到提升

    (二)加剧地区安全紧张局势,增大我国军事压力

    (三)向东南亚出售军备,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

  俄罗斯国家现代化背景下的国防工业综合体振兴*

   一 国防工业综合体的衰败与俄罗斯的“荷兰病”

   二 国防工业综合体的振兴与俄罗斯的现代化

   三 现状和问题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巴军事技术合作*

   一 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

    1.印巴、中印冲突的直接产物

    2.地缘政治格局的必然结果

    3.中巴两国各自国际政治困境下的必然选择

   二 中巴关系中的军事技术合作

   三 中巴军事技术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由“共同对手”转向“共同安全”

    2.由“高政治”转向“低政治”

    3.由单纯军事技术合作转向以军事技术合作为牵引,全方位的经济合作和防务一体化

   四 结语

  中国军事文化对外传播路径与策略研究*

   一 树立战略传播理念

    (一)军事文化影响力有效目标人群的分众传播策略

    (二)军事文化影响力核心内容传播的选择策略

    (三)军事文化影响力辐射区域的设定策略

   二 选择军事文化最适合的对外传播渠道

    (一)文化外交的途径

     1.教育交流与培训项目

     2.国际性军事研讨会与学术交流

     3.文化与艺术交流

     4.军舰外访活动

     5.图书展览与信息交流

    (二)重视译介的作用

    (三)凸显传媒的优势

   三 巧妙借用跨国公关公司的力量

   四 注意传播技巧的恰当运用

    (一)选择合适传播模式以淡化政治色彩

    (二)传播过程中灵活运用“劝服”技巧

    (三)坚持共性传播下的文化特性

 第三专题 新战略空间与国际安全

  漫谈俄罗斯信息安全机制建设*

   一 现实威胁 无处不在

   二 推动管控 不遗余力

   三 精确预警 有效反制

  中美网络空间的博弈与竞争*

   一 中美网络空间治理权之争

    (一)美国独霸网络资源的分配权力

    (二)美国享有网络控制的主导权

    (三)美国有意主导网络规则的制定

    (四)中国逐步争取网络空间治理权

   二 中美网络安全战略博弈

   三 中美网络技术优势竞争

  网络主权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

   一 法制化与网络自由主义的式微

   二 安全化与网络现实主义的扩散

   三 “再主权化”下国际网络治理的前景

  外层空间军控核查与普遍履约的效费比分析*

   一 外层空间军控的核查达成共识和授权的政治成本较高

   二 外层空间军控确定核查方式和标准的技术成本明显偏高

   三 外层空间军控核查经费和资源保障的收益成本较大

   四 结语

  太空威慑:美国战略威慑体系调整与全球战略稳定性*

   一 美国威慑战略重心调整与太空威慑体系建设

    (一)加快组建新的“三位一体”国家战略威慑体系

    (二)不断强化太空信息支援的威慑功效

    (三)逐步推进从太空控制地球的打击威慑

   二 美国发展反卫星武器降低首攻稳定性

    (一)反卫星武器的进攻性:因“超临界”导致“威慑失败”

    (二)反卫星武器的挑衅性:因“误判”导致“威慑失败”

    (三)反卫星武器的隐蔽性:因“事先干预”导致“威慑失败”

   三 美国发展反导防御系统降低军备竞赛稳定性

    (一)美国反导防御系统引发对手或潜在对手发展进攻性核武器

    (二)美国反导防御系统引发对手或潜在对手发展天基防御系统

    (三)美国反导防御系统引发对手或潜在对手发展太空进攻力量

   四 美国发展全球快速打击系统降低危机稳定性

    (一)全球快速打击系统与太空竞技格局的变化

    (二)全球快速打击系统与“核误判”

    (三)全球快速打击系统与非对称性反制战略

   五 结语

    (一)维护战略威慑中太空、反导和核武系统的互动稳定

    (二)促进太空军备控制中的安全战略沟通

    (三)加强太空复合相互依存中的多元领导与有效协调

  文化安全与冲突:从现实世界到赛博空间

   一 引言

   二 赛博空间及其特点

    (一)规模大

    (二)方式多

    (三)参与广

    (四)响应快

    (五)影响大

   三 赛博空间的文化安全与冲突形态

    (一)隐式的和隐形的

    (二)无边界和难以控制

    (三)快速和涌现性

   三 美国对赛博空间的控制和利用

   四 挑战与思考

  中美网络安全战略博弈:现状与展望*

   一 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一)网络自由与网络主权

    (二)网络黑客

    (三)互联网国际治理权

    (四)网络军备控制与国际行为准则

   二 中美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对话与合作现状

    (一)民间层面的网络安全对话

    (二)政府层面的网络安全对话与合作

    (三)中美网络安全对话与合作的局限

   三 影响中美网络安全合作的障碍

   四 推进对美国网络安全务实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增强中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话语权

    (二)共同推动国际信息安全行为准则的制定

    (三)敦促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企业开放市场

    (四)继续保持双边多层次对话与合作

  无人化战争的伦理困境及社会调适*

   一 无人化战争的兴起及根源

    (一)战争成本的限制

    (二)战争目的的规约

    (三)战争道义的掣肘

   二 战争“无人化”的三大伦理困境

    (一)战争权利伦理:开战正义的困境

    (二)战争行为伦理:交战正义的困境

    (三)战争责任伦理:战后权利的困境

   三 无人化战争伦理困境的社会调适机制

    (一)完善监督机制

    (二)强化制裁措施

    (三)促进国际合作

 第四专题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安全

  五十年来美国军事语言研究的发展与启示

   一 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处理

    (三)数据分析

   二 研究结果

    (一)语音识别研究(聚类0和聚类9)

    (二)语言、文化与区域知识研究(聚类1)

    (三)个体因素研究(聚类2)

    (四)机器翻译研究(聚类3)

    (五)形式语法研究(聚类4)

    (六)区域研究(聚类5)

    (七)信息提取研究(聚类6)

    (八)人机对话研究(聚类7)

    (九)认知语义研究(聚类10)

    (十)信息检索研究(聚类11)

   三 美国国防语言研究的特点与启示

    (一)紧跟学术前沿

    (二)军民融合发展

    (三)注重语言与技术结合

   四 结语

  论美军在非常规作战中的文化情报工作

   一 非常规作战中的文化情报需求

   二 美军的认识误区

   三 “人文地形”:服务战术行动的文化情报

   四 美军人文地形系统的建设

    (一)人文地形系统的组织结构

    (二)人文地形系统的使命任务

    (三)效果与评价

   五 启示

    (一)增强非常规军事行动中的文化情报意识

    (二)探索军民融合式的文化情报专业人员培养模式

    (三)推进文化情报处理的信息化进程

   六 总结

  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一 国家形象概述

   二 国家形象的特点、建构与跨文化传播

    (一)国家形象的特点

    (二)国家形象的建构

    (三)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三 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一)中国国家形象海外建构与传播必须认清的现状

    (二)中国形象跨文化建构与传播的主要应对措施

     1.构建良好整体战略

     2.研究中外文化差异

     3.拓展多重跨文化传播

     4.创建特色话语体系

     5.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6.打造文化传播品牌

    (三)中国形象建构与传播应注意的问题

     1.整体定位虚幻化

     2.形象传播形式化

     3.认知框架传统化

     4.交流输出意识形态化

     5.话语表述他者化

     6.形象打造浮躁化

   四 结论

  语言文化:信息化战争中的新质战斗力

   一

   二

   三

  钓鱼岛事件冲突性网评中情感立场的语用分析*

   一 导言

   二 冲突性话语与情感立场

   三 理论背景

    (一)冲突性话语与情感立场理论

     1.冲突性网评交际参与模式

     2.情感立场展现、冲突与人/群际意义

    (二)人际和谐管理模式与情感立场

   四 解释框架

   五 实例分析

    (一)钓鱼岛事件冲突性网评中情感立场的表达策略

    (二)钓鱼岛事件冲突性网评中的交际参与模式

    (三)冲突性网评情感立场与人/群际关系

     (1)Laughingcat

     (2)Response:SFSS

     (3)Response:Laughingcat

     (4)Moebius22

     (5)Response:Philip Wong

     (6)Response:Moebius22

     (7)Response:AgentDuke

     (8)新闻标题:《日称钓鱼岛“国有化土地登记手续”办理完毕》

     (9)新闻标题:《日政府签“买卖”合同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

   六 结论

  美军网络社交媒体的运用分析*

   一 概况

   二 目的

   三 措施

    1.战略谋划

    2.领导重视

    3.机构设置

    4.教育培训

    5.协作合作

    6.法规政策

    7.技术支撑

    8.科学研究

   四 挑战

   五 结论

  美军职业军事教育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目标与方法*

   一 跨文化能力培养背景

   二 跨文化能力培养目标与方法

   三 结语

  跨文化心理学视域下中西军事文化差异与启示*

   一 引言

   二 跨文化心理学视域下中西军事文化差异

    (一)“聚合”与“单一”的注意差异

    (二)“联系”与“分离”的知觉差异

    (三)“辩证”和“分析”的推理差异

   三 中西军事文化差异对我军心理战建设的启示

    (一)构建跨文化心理数据库,为心理战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二)开展跨文化军事教育,为心理战提供人才保障

    (三)关注中西军事文化发展趋势,为心理战指明方向

   四 结语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政治作战及启示*

   一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政治作战概况

   二 美军政治作战的主要特点

    (一)超全程全时空实施,影响范围广

    (二)大量运用高新技术,信息传播速度快

    (三)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从而产生力量“倍增”效应

    (四)高层统一谋划,充分发挥联合行动的威力

   三 启示

    (一)发挥政治作战的功效

    (二)努力构建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的有效机制

    (三)必须大力开发实施政治作战的有效装备和载体

    (四)必须高度重视政治作战知识的普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