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0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Urban Development of China No.12

SSAPID:101-8562-7731-63
ISBN:978-7-5201-5730-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国治业之城市经济转型”为主题,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代背景,分专题深入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就及问题,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和经验,系统评价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状况,从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风险防范以及城市经济制度环境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推动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市蓝皮书
编 辑:薛铭洁;陈颖;桂芳;陈晴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高力:《健康城市的中国方案》,《环球》2019年5月1日。

刘娟娟:《中国引领全球健康治理》,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7-12/09/c_136804801.htm。

《中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民日报》2018年9月4日。

傅华等:《以健康共治实现全民健康管理》,《上海预防医学》2016年第28期。

彭永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7/t20190716_1676521.html,2019年7月16日。

任腾飞:《国企“混改”的新趋势——专访知本咨询董事长刘斌》,《国资报告》2019年第2期。

包兴安:《2万亿元减税降费目标已实现近六成 1.15亿人免缴工薪个税》,《证券日报》2019年7月24日。

刘尚希:《减税降费,更大的效应在于稳预期》,http://www.inewsweek.cn/finance/2019-03-07/5177.shtml,2019年3月7日。

皮埃罗·斯加鲁菲:《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64个大问题》,任莉、张建宇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

万赟:《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人工智能60年》,《科技导报》2016年第7期。

James Lighthill,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Paper Symposium. London:Science Research Council,1973.

Brooks F.P.,“No Silver Bullet Essence and Acciden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Computer,1987,Vol(4).

蔡自兴:《中国人工智能40年》,《科技导报》2016年第15期。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2019。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白皮书(2018)》,2018。

张康之、姜宁宁:《社会治理变革中的公共管理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2期。

程承坪、彭欢:《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机理及中国对策》,《中国软科学》2018年第10期。

王君、张于喆、张义博、洪群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理与对策》,《宏观经济究》2017年第10期。

崔梦雪:《人工智能时代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第17期。

陈全思、张浩、栾群:《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与归责机制》,《互联网经济》2019年第4期。

张国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全球化》2018年第7期。

范霄文、冯中发:《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载陶一桃主编《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吕颖:《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对外贸易区为例》,《工业经济论坛》2018年第5期。

王晓辉:《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价格月刊》2017年第2期。

谢守红、蔡海亚:《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经验及启示》,《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陆颖:《全球自由贸易港(区)发展态势》,《竞争情报》2019年第3期。

王胜、康拜英、韩佳、林庚、张东东、陈晓:《新加坡自贸港发展策略探析》,《今日海南》2018年第5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2024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航空运输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谈2018年全年对外投资合作情况》,2019年1月16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sjjd/201901/20190102827466.shtml。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2019。

丛晓男、宫同瑶:《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加拿大FTA经济影响评估及谈判前瞻》,《经济问题探索》2018年第12期。

丛晓男:《以“一带一路”建设破解发展这一时代命题》,《红旗文稿》2018年第19期。

王业强、赵奉军:《城市体系极化与房地产风险》,《中国金融》2018年第12期。

王业强、董昕:《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新一轮调整》,《经济参考报》2019年6月25日。

王业强、赵奉军:《防控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经济参考报》2018年5月30日。

王业强:《应对“城市收缩”,不是杞人忧天》,《半月谈》2019年6月17日。

Wang Yeqiang,Realty Sector to Remain Relatively Stable,China Daily,2019.08.05.

董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中国经济学年鉴2014~20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董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时报》2019年4月14日。

戈登:《美国增长的起落》,中信出版社,2018。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人民出版社,2018。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人民出版社,2019。

李扬、张晓晶:《论新常态》,人民出版社,2015。

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刘鹤:《推动高质量发展 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稳定》,在第48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主旨演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24/c1001-29785064.html。

魏伟等:《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防范路径与潜在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18年第3期。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廖晓明、刘晓锋:《当今世界逆全球化倾向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长白学刊》2018年第2期。

孙伊然:《逆全球化的根源与中国的应对选择》,《浙江学刊》2017年第5期。

张斌、齐鹰飞:《去全球化冲击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第8期。

徐坚:《逆全球化风潮与全球化的转型发展》,《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8期。

李丹:《“去全球化”:表现、原因与中国应对之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31卷。

袁佳:《当前“去全球化”现象、原因及未来趋势》,《华北金融》2018年第1期。

佟家栋、谢丹阳等:《“逆全球化”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笔谈》,《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6期。

郭旭红、李玄煜:《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1期。

赵东麒、桑百川:《“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10期。

李坤:《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湖北大学,2016。

江小涓:《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方毅、崔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路径研究》,《理论学刊》2019年第3期。

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5期。

魏杰:《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问题》,《经济经纬》2006年第2期。

柳美芝:《当前我国减税降费的现状、难点及对策建议》,《财经界》2018年第19期。

姜竹、王润华、岳晓蕾:《“营改增”后“五五分成”的税收分成效应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19年第2期。

安体富:《论结构性减税的几个问题》,《税务研究》2012年第5期。

赵惠敏、蔺大勇:《结构性减税与小微企业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

石坚:《完善我国民营经济税收政策的研究》,《税务研究》2012年第3期。

潘文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着力点与路径选择》,《税务与经济》2012年第4期。

王国林:《如何源头遏止虚开增值税专票》,《税收征纳》2018年第11期。

冯俏彬:《2019年减税降费的新特点》,《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6期。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的说明》,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9-03/15/content_2083626.htm,2019年3月8日。

郭亮、单菁菁:《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No.3(2016~2017)——推动CBD创新智慧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黄琳琳:《上海自贸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定的法律问题》,《国际商务研究》2018年第1期。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http://www.shio.gov.cn/sh/xwb/n790/n792/n1038/n1062/u1ai18946.html,2019年10月9日。

石静霞:《WTO服务贸易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6。

单文华:《外资国民待遇及其实施条件》,《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余劲松:《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外资准入阶段国民待遇问题》,《法学家》2004年第6期。

臧公庆:《我国外商投资立法修订的整体思路——兼评商务部〈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经济法学评论》2015年第15期。

张光南、黎叶子、伍俐斌:《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负面清单”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港澳研究》2016年第2期。

Marie-France Houde,Akshay Kolse-Patil and Sébastien Miroudo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vestment And Services Chapters In Selected Reglonal Trade Agreements”,O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No. 55,2007,6-22.

Shen Wei:Evolution of Non-discriminatory Standards in China’s BITs in the Context of EU-China BIT Negotiations,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18)17(3):799-840.

UNCTAD: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greement:Flexibility for Development,UNCTAD/ITE/IIT/18,2000.

WTO:“Services Sectoral Classification List Note by the Secretariat”,MTN.GNS/W/120,July 10,1991.

满姗、吴相利:《国内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解读与启示》,《统计与咨询》2018年第3期。

《发改委公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大成果》,2018年9月6日,http://www.mnw.cn/news/cj/2056324.html。

国家发改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成效显著》,信用中国网站,2019年1月23日。

《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公布》,信用中国网站,2018年1月9日。

张辉:《土地市场化改革城乡一体化突破》,《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年3月26日。

黄晓艳:《让技术交易更加市场化——访中国技术交易所总经理郭书贵》,《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年第1期。

彭向刚、马冉:《政务营商环境优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学术研究》2018年第11期。

宋林霖、何成祥:《优化营商环境视阈下放管服改革的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4期。

单菁菁:《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经济新引擎》,《环境经济》2017年第7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

彭澎:《以“湾区”思维提升大珠三角的发展》,《羊城晚报》http://views.ce.cn/view/ent/201612/16/t20161216_18754754.shtml,2016年12月16日。

陈恩、刘熙龄、于倩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优势、瓶颈与路径研究》,《城市观察》2019年第1期。

阮晓波:《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推进广州第二机场建设》,《广东经济》2019年第6期。

迟福林:《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加快服务贸易一体化》,《经济参考报》2018年9月10日。

Nachuan Lu,Hejie Wei,Weiguo Fan,et al,“Multiple influences of land transfer in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China”,Ecological Indicators,(90)2018:pp.101-111.

石林:《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第5期。

吴爱芝、李国平、张杰斐:《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合作机理与模式研究》,《人口与发展》2015年第6期。

李惠茹、杨丽慧:《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进展、效果与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冯海波、王伟、万宝春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5期。

王兴举、范胜楠、周杨等:《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年第11期。

孙明正、余柳、郭继孚等:《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城市交通》2016年第3期。

薄文广、殷广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与展望》,《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武义青、田学斌、张云:《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回顾与展望》,《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2期。

宋迎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城市》2016年第2期。

孟祥林:《京津冀一体化“四步走”》,《中国经济报告》2016年第4期。

张可云、蔡之兵:《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制约因素及未来方向》,《河北学刊》2014年第6期。

周晗:《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中国市场》2016年第42期。

李子祥:《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3期。

李卓、孙然好、张继超等:《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时空分析》,《生态学报》2017年第11期。

陆大道:《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3期。

肖金成、李娟、马燕坤:《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与合作》,《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2期。

马树强、金浩、张贵等:《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10期。

张贵、王树强、刘沙等:《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4期。

杨雨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年第20期。

于化龙、臧学英:《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产业对接研究》,《理论学刊》2015年第12期。

李晓欣:《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统计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周毕文、陈庆平:《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3期。

冯红英、赵金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河北产业承接问题研究》,《中国商论》2016年第3期。

安岩、王梅、陈胜开等:《河北省在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中需厘清的几个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2期。

左惠、王慧:《京津冀文化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6期。

周伟、马碧云:《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3期。

王得新:《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李子彪、李少帅:《产业链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发展》,《技术经济》2017年第10期。

杨维凤:《京津冀产业链构建研究》,《时代经贸》2016年第9期。

李云燕、王立华、马靖宇等:《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机制研究》,《环境保护》2017年第17期。

牛桂敏、郭珉嫒、杨志:《建立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促进京津冀水环境协同治理》,《环境保护》2019年第2期。

陆小成:《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研究: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周潮洪、张凯:《京津冀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探讨》,《海河水利》2019年第1期。

杜纯布:《雾霾协同治理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中州学刊》2018年第12期。

徐晓航、马文杉:《河北省张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浅析》,《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孔伟、任亮、治丹丹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基于生态资产的视角》,《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年第1期。

韩兆柱、董震:《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杨永平、赵东、边颜东等:《加强协同发展,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铁道经济研究》2018年第5期。

Cityof Seattle Comprehensive Plan:APlanningformanaging Growth(2015-2035). City of SeattleDepartment of Planning & Development.2005.

邓一凌、过秀成、叶茂等:《西雅图步行交通规划经验及启示》,《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第9期。

顾朝林:《转型发展与未来城市的思考》,《城市规划》2011年第11期。

张雨:《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国际贸易》2016年第4期。

《西雅图,不想成为下一个被科技公司扎堆害了的旧金山》:http://www.qdaily.com/articles/15968.html。

Brown-May A. The highway of civilisation and common sense:Street regul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pace in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Melbourne. Canberra,ACT:Urban Research Program. Research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1995.

Collier P A,Mitchell D J,Leahy F J. Development of a GDA94 Transformation Grid for Melbourne and Environs. Consultant’s Report to Land Victoria,1998.

Howe R. New residents—new city. The role of urban activis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ner-city Melbourne. 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3)2009:243-251.

O’Hanlon S,Hamnett C. Deindustrialisation,Gentrification and the Re-invention of the Inner City:London and Melbourne,c.1960-2008. 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3)2009:211-216.

安怡然、丁晓婷、戴国雯:《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政策研究——以墨尔本为例》,《建设科技》2018年第6期。

陈柳钦:《知识城市发展研究》,《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顾朝林、辛章平、贺鼎:《服务经济下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城市问题》2011年第9期。

韩笋生、凯文·奥康纳、焦怡雪:《城市集约化政策与住宅价格——1991~2004年墨尔本案例研究》,《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第5期。

钱维:《美国城市转型经验及其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5期。

石崧:《世界城市转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与借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2。

施雪华、邓集文:《社会转型与城市转型: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第3期。

石忆邵:《城市转型研究:回眸与评析》,《城乡规划》2016年第1期。

郑国、秦波:《论城市转型与城市规划转型——以深圳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

郑泽爽:《“墨尔本2050”发展计划及启示:规划师》2015年第8期。

《“知识墨尔本”成就“宜居墨尔本”——专访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市长罗伯特·道尔》,《深圳特区报》,2013年5月14日,https://news.sina.com.cn/o/2013-05-14/073027113565.shtml。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6月。

徐圆、张林玲:《中国城市的经济韧性及由来:产业结构多样化视角》,《财贸经济》2019年第7期。

《澳大利亚金融服务业行业优势报告》,http://www.ccpit.org/Contents/Channel_4095/2016/0711/670180/content_670180.htm。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Australia’s Cities and Regions 2017-2018,SGS Economics and Planning,2018.

City of Melbourne Clue 2017 Report,https://www.melbourne.vic.gov.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