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58

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 Grand Canal (2018)

SSAPID:101-8562-6693-90
ISBN:978-7-5201-2243-6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国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社会文化的集合体。本书从水利航运、旅游开发、学术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带建设、运河城镇等几个方面,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中国大运河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大运河蓝皮书
作 者: 吴欣
编 辑:韩莹莹;马续辉;孙以年;刘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9 地理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传承、保护与利用: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一 中国大运河概况

   二 主要进展和基本成效

    (一)规划战略相继出台,任务目标相对明确

     1.遗产保护规划、法规

     2.大运河旅游规划

     3.河道管理类规范

     4.交通运输类法规

    (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

    (三)大运河旅游事业迅速发展

     1.战略性原则

     2.区域整合特点

     3.特色品牌原则

     4.文化性原则

    (四)航道升级,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跨学科研究日渐深入,“运河学”研究引发讨论

    (六)大运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明显

   三 主要问题和关键症结

    (一)对大运河文化遗产内涵认识不清,导致保护与利用缺乏规范和目标

    (二)以经济发展为先导,导致环境、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差,存在过度开发问题

    (三)大运河管理条块分割,导致保护及利用矛盾不断

    (四)大运河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五)运河航道“梗阻”,货物运输能力有待加强

   四 基本路径与对策建议

    (一)建立大运河文化、经济带的制度性框架体系

    (二)建立良好的协调发展机制,共建大运河文化带

    (三)加强大运河学术研究、宣传,讲好运河故事

    (四)解决关键症结,提升、发挥大运河水运和水利功能

    (五)保护与利用并举,打造中国旅游新品牌

    (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Ⅱ 水利航运篇

  B.2 通惠河、北运河水利工程年度发展报告

   一 河道管理机构

   二 工程规划与建设

   三 问题及解决举措、发展前景

  B.3 漳卫南运河水利工程年度发展报告

   一 河道管理机构

   二 工程规划与建设

   三 问题及解决举措、发展前景

  B.4 会通河水利工程年度发展报告

   一 河道管理机构

   二 工程规划与建设

   三 问题及解决举措、发展前景

  B.5 苏北运河水利工程年度发展报告

   一 河道管理机构

    (一)中运河水利(堤防)管理机构

     1.骆马湖水利管理局

     2.宿迁市宿豫区中运河管理所、宿城区中运河管理所

     3.泗阳县中运河管理所

     4.淮安市中里运河管理处

     5.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

     6.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管理处

    (二)里运河水利(堤防)管理机构

     1.宝应县京杭运河管理处

     2.高邮市京杭运河管理处

     3.扬州市里运河工程管理处

     4.扬州市江都区运河管理处、广陵区运河管理所、邗江区运河管理所

    (三)不牢河管理机构

    (四)港航管理机构

   二 工程规划与实施

   三 总结与展望

  B.6 江南运河、浙东运河水利工程年度发展报告

   一 河道管理机构

   二 工程规划与实施

   三 总结与展望

  B.7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港航情况发展报告

   一 京杭运河山东段港航建设基本情况

    (一)2016年山东港航内河建设基本情况

     1.港航生产稳中有升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3.法规科技工作方面

     4.船检海事工作扎实有效

     5.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济宁港航建设基本情况

     1.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2.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3.安全生产工作开创新格局

     4.行业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三)枣庄港航建设与发展情况

     1.项目建设

     2.行业管理注重质量

   二 济宁与枣庄港航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济宁港航面临的形势

    (二)枣庄港航面临的形势

   三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港航建设展望

    (一)济宁港航发展展望

    (二)枣庄港航发展展望

  B.8 苏北运河航运发展报告(2016.1~2017.6)

   一 苏北运河航运现状分析

    (一)苏北运河全线正常通行,已成为全世界运输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

    (二)积极应对新情况,统筹兼顾,科学管控,确保苏北运河安全畅通

    (三)建养并举,优化管理,为航闸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支撑

    (四)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科技含量,解决疑难问题

    (五)主动作为,立足长效,积极开展运河环境整治工作

   二 制约苏北运河航运发展的“瓶颈”

   三 苏北运河航运发展的对策

  B.9 苏南运河航运发展报告(2016~2017)

   一 苏南运河航运现状分析

    (一)行业管理取得新成果

    (二)水路运输取得新进展

    (三)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二 苏南运河航运存在的问题

   三 苏南运河航运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航道、港口建设的资金投入

    (二)深化航运管理体制改革

    (三)调整内河运力结构

  B.10 浙江省内河航运发展报告(2016~2017)

   一 浙江省内河航运的现状分析

    (一)2016年航道概况

    (二)航道、港口建设

    (三)水路运输

    (四)行业管理

   二 浙江省内河航运存在的问题

   三 浙江省内河航运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高等级航道

    (二)加快结构调整,推广标准化船型

    (三)强化行业管理,构建协调机制

 Ⅲ 旅游开发篇

  B.11 新态势下的北京运河旅游的发展思考与对策

   一 2016~2017年度北京市运河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二 2016~2017年度北京市运河旅游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

    (一)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项目

    (二)通州区运河重点建设项目

   三 2016~2017年度北京市运河旅游业评价与发展趋势

  B.12 天津市运河旅游发展报告

   一 2016~2017年度天津市运河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二 2016~2017年度天津市运河旅游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

   三 2016~2017年度天津市运河旅游业评价与发展趋势

  B.13 河北省运河旅游发展报告

   一 2016~2017年度河北省运河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二 2016~2017年度河北省运河旅游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

    (一)河北省“旅游云建设”规划项目

    (二)沧州市运河重点建设项目

    (三)廊坊市运河重点建设项目

    (四)邯郸市运河重点建设项目

   三 2016~2017年度河北省运河旅游业评价与发展趋势

  B.14 河南省运河旅游发展报告

   一 2016~2017年度河南省运河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二 2016~2017年度河南省运河旅游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

    (一)河南省“大运河文化带”规划项目

    (二)郑州市运河重点建设项目

    (三)洛阳市运河重点建设项目

    (四)商丘市运河重点建设项目

   三 2016~2017年度河南省运河旅游业评价与发展趋势

  B.15 安徽省运河旅游发展报告

   一 2016~2017年度安徽省运河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二 2016~2017年度安徽省运河旅游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

   三 2016~2017年度安徽省运河旅游业评价与发展趋势

  B.16 山东省运河旅游发展报告

   一 2016~2017年度山东省运河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二 2016~2017年度山东省运河旅游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

    (一)山东省“儒风运河”规划项目

     1.突出战略性

     2.突出品牌性

     3.突出文化性

     4.突出特色性

    (二)枣庄市运河重点建设项目

    (三)聊城市涉运旅游规划项目

   三 2016~2017年度山东省运河旅游业评价与发展趋势

  B.17 江苏省运河旅游发展报告

   一 2016~2017年度江苏省运河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二 2016~2017年度江苏省运河旅游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

   三 2016~2017年度江苏省运河旅游业评价与发展趋势

  B.18 浙江省运河旅游发展报告

   一 2016~2017年度浙江省运河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二 2016~2017年度浙江省运河旅游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

   三 2016~2017年度浙江省运河旅游业评价与发展趋势

 Ⅳ 学术文化篇

  B.19 2016~2017运河相关论著研究状况分析

   一 运河相关著作研究状况

   二 运河相关论文研究状况

  B.20 2016~2017运河相关会议活动、科研分析

   一 运河相关会议活动开展情况

   二 运河考古与研究立项情况

 Ⅴ 运河遗产篇

  B.21 运河部分遗产点保护现状调查

   一 澄清上闸(含万宁桥)

   二 澄清中闸(含东不压桥)

   三 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

   四 华家口夯土坝

   五 连镇谢家坝

   六 临清运河钞关

   七 南旺分水龙王庙

   八 戴村坝

   九 通济渠郑州段

   十 通济渠商丘南关段

   十一 淮北柳孜运河遗址

   十二 清口枢纽

   十三 龙王庙行宫

   十四 盂城驿

  B.22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报告

   一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背景

   二 大运河文化带的主要内涵

   三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发展战略的首创性

    (二)规模形制上的大尺度

    (三)展示利用的多元化

   四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大运河线性遗产廊道建设的内在需要

    (二)运河城镇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

   五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二)制约因素

   六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先导

    (二)加强领导,分类指导,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前提

    (三)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龙头

  B.23 大运河(浙江段)遗产保护利用报告

   一 遗产概况

    (一)大运河(浙江段)概况

    (二)大运河(浙江段)价值特征

   二 遗产构成

    (一)运河水工遗产

     1.遗产河段

     2.水工遗产

    (二)运河附属遗产

     1.物质遗产

     2.聚落遗产

    (三)运河相关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生态景观

   三 遗产保护

    (一)组织机构

     1.省级层面

     2.地方层面

    (二)法规制度

     1.省级层面

     2.地方层面

    (三)保护规划

     1.省级层面

     2.地方层面

    (四)遗产点保护现状

     1.省级层面

     2.地方层面

    (五)存在问题分析

     1.管理机构不全

     2.法规制度制定滞后

     3.保护规划执行不力

     4.保护措施不足

    (六)工作建议

     1.强化管理

     2.加强落实

   四 遗产利用

    (一)利用现状总体分析

     1.遗产河道

     2.水工设施

    (二)展示利用

     1.省级层面

     2.地方层面

    (三)活化利用

     1.省级层面

     2.地方层面

    (四)综合利用

     1.河道及设施的沿用

     2.文物保护与利用

     3.文化传承与利用

     4.旅游开放利用

     5.景观生态美化利用

    (五)存在问题分析

     1.利用思路模糊

     2.总体利用不足

     3.存在不当利用

    (六)工作建议

     1.深化文化遗产认识

     2.明确保护利用思路

     3.提供保护利用范例

     4.加大保护利用力度

 Ⅵ 运河城镇篇

  B.24 聊城运河发展报告

   一 概况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价值特色

    (四)运河关联与定位

   二 城镇现状

   三 运河遗产

    (一)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东昌木版年画

     2.聊城杂技

     3.临清贡砖制作技艺

   四 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

    (一)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二)依法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

   五 运河旅游

   六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问题

     1.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2.社会经济功能退化

     3.文化遗产损失较大

     4.旅游开发利用不足

    (二)对策

  B.25 江苏省扬州市邵伯镇发展报告

   一 概况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1.起源(春秋-东晋)

     2.兴起(隋-元)

     3.繁盛(明-清)

     4.转型发展(1912-1975年)

    (三)价值特色

    (四)运河关联与定位

     1.邵伯水利工程发展历史

     2.邵伯埭演变史

   二 城镇现状

   三 运河遗产

    (一)遗产概况

     1.水工文化

     2.码头文化

     3.漕运文化

     4.宗教文化

     5.民俗文化

     6.美食文化

    (二)运河工程

     1.大运河淮扬主线江都段

     2.邵伯明清运河故道

     3.邵伯古堤

     4.邵伯码头

    (三)运河交通

     1.邵伯民国船闸(小船闸)

     2.邵伯三线船闸

    (四)运河文化

     1.物质文化遗产

     2.非物质文化遗产

     3.生态环境

    (五)运河旅游

     1.旅游发展定位

     2.旅游发展举措

    (六)保护传承

     1.传承措施

   四 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建议

  B.26 无锡城市发展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报告

   一 概况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价值特色

    (四)运河关联与定位

   二 城镇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

    (二)文化事业发展

   三 运河文化遗产构成

    (一)物质文化遗产

     1.运河河道

     2.桥梁码头

     3.仓储堆栈

     4.明清砖窑

     5.民族工业遗产

     6.街巷建筑

     7.寺庙宅第

     8.民居店铺

     9.园林建筑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1.饮食文化

     2.民间传统手工技艺

     3.民间音乐舞蹈艺术

   四 航运交通与运河旅游开发现状

    (一)运河航运交通

    (二)运河旅游开发

     1.旅游发展定位

     2.旅游开发举措

   五 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一)申遗成功之前的工作

    (二)申遗成功之后的工作

   六 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

     2.开展学术研究,协调保护利用

     3.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

     4.加强非遗保护,加大宣传展示

     5.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服务建设

  B.27 杭州城市与大运河杭州段发展报告*

   一 概况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价值特色

    (四)与运河的关联与定位

   二 现状

    (一)人口经济等规模延展

    (二)社会文化等内涵发展

   三 运河遗产

    (一)遗产概况

     1.富义仓

     2.桥西历史街区

     3.凤山水城门遗址

     4.拱宸桥

     5.西兴过塘行码头

     6.广济桥

    (二)运河工程

     1.河道遗产

     2.相关工程

    (三)运河交通

     1.疏浚、航运

     2.改造、利用

    (四)运河文化

     1.物质遗产

     2.非遗项目

     3.生态环境

    (五)运河旅游

     1.旅游发展定位

     2.旅游发展举措

    (六)保护传承

     1.保护工作

     2.传承措施

   四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城镇、运河、遗产关系分析

     1.城镇与运河

     2.运河与遗产

    (二)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对策

     1.问题归纳

     2.对策指引

  B.28 浙江省绍兴市运河发展报告

   一 概况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价值特色

    (四)运河关联与定位

   二 城镇现状

    (一)人口经济等规模延展

    (二)社会文化等内涵发展

   三 运河遗产

    (一)遗产概况

    (二)运河工程

     1.河道遗产

     2.相关工程

    (三)运河交通

     1.疏浚、航运

     2.改造、利用

    (四)运河文化

     1.物质遗产

     2.非遗项目

     3.生态环境

    (五)运河旅游

     1.旅游发展定位

     2.旅游发展举措

    (六)保护传承

     1.保护工作

     2.传承措施

   四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城镇、运河、遗产关系分析

     1.城镇与运河

     2.运河与遗产

    (二)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对策

     1.问题归纳

     2.对策指引

 编撰机构简介

 Abstract

 摘要

本书是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的第一本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由总报告、水利航运篇、旅游开发篇、学术文化篇、运河遗产篇、运河城镇篇六部分组成,共28篇研究报告。总报告认为,中国大运河是人工开挖的工程化的水道,是南北走向与众多自然河道交叉汇通的河道。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大运河具有更强的人文意义和文化、经济战略价值。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国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社会文化的集合体。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出台各类大运河规划、规范、法规,内容涉及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河道管理、交通运输等四大类,在制度层面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框架。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各项相关事业迅速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总报告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水利航运篇聚焦中国大运河水利工程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考察了各河段的建设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旅游开发篇对中国大运河沿线八省市运河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运河旅游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学术文化篇对最近两年来大运河相关论著研究状况以及相关会议、科研活动做了总结与分析。运河遗产篇涉及大运河部分河段遗产点保护现状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分析。运河城镇篇分别探讨了大运河沿线的聊城市、扬州市邵伯镇、无锡市、杭州市和绍兴市的运河发展状况。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中国水利》2016年第23期。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年11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中国文物报》2012年9月12日。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http://www.law-lib.com。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16年12月30日。

《山东省京杭运河航运污染防治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15年12月31日。

李云鹏、吕娟等:《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策略探讨》,《水利学报》2016年第9期。

陈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写在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中国水利》2017年第6期。

胡红文、邓铭庭等:《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对策思考》,《中国文物报》2017年7月21日。

吴欣:《从“制度”到“生活”:运河研究的新维度》,《光明日报》2016年8月10日。

姜师立:《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构想与路径》,《中国名城》2017年第10期。

韦建桦:《大运河保护需要更鲜明的忧患意识》,《人民政协报》2014年8月28日。

戚晓旭、何皛彦等:《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及相关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9期。

姚迪、朱光亚等:《申遗背景下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反思》,《建筑与文化》2014年第6期。

《大运河保护分“十种模式”,旅游将主打文化牌》,http://sd.sina.com.cn。

《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获批总投资117.12亿》,http://finance.eastm。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 三地将共建旅游资源交易平台》,http://heb.hebei.com。

杜伏华:《江苏省内河航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水运》2007年第11期。

李辉、翟剑峰:《江苏省内河港口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港口》2009年第2期。

席燕:《江苏水运发展态势研究》,《水运工程》2006年第12期。

孔祥东:《江苏水运发展战略研究》,《水运管理》1989年第4期

任强:《江苏水运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测算研究》,《交通科技》2013年第5期。

武德春、武骁:《江苏省农村水运发展研究》,《广西轻工业》2007年第8期。

顾建明:《江苏内河航运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年第3期。

封学军、严以新:《内河航运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研究》,《水运工程》2004年第12期。

孙建设:《加快发展江苏内河航运对策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第4期。

陈建斌:《江苏水运行业管理问题与对策》,《江苏交通》2001年第11期。

张凌、黄晓敏、翟剑锋:《为江苏内河航运“把脉”》,《中国水运》2004年第1期。

杨文仲:《江苏内河运输船舶发展战略》,《江苏船舶》2003年第6期。

李洪君、王杰:《我国水运管理体制改革简论》,《中国水运》2003年第8期。

吴凤平:《江苏省水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期。

史兹国:《江苏水运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12期。

王攀:《当前时期下我国内河水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水运》2015年第7期。

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长三角内河水运发展报告2016》,《交通与港航》2016年第5期。

王建涛、夏存霞:《江苏省港口发展策略研究》,《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黄琬莹、卞华、肖慎、陈媛:《论江苏内河港口存在问题及发展举措》,《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第2期。

张家华:《江苏省内河港口功能提升发展思路研究》,《科技传播》2010年第14期。

张小东:《江苏内河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状况及发展策略》,《中国水运》2016年第12期。

韩磊:《浅谈江苏内河港口经营现状及发展策略》,《经济视野》2013年第3期。

刘小敏、李振连:《WTO与中国文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王永波:《运河文化的规律及其启示》,《东南文化》2002年第3期。

曹兵武:《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7年8月7日《学习时报》。

刘怀玉、李新:《后申遗时代淮扬运河遗产可持续利用研究》,《江苏商论》2017年第5期。

姜师立、张益:《基于普遍价值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国名城》2014年第5期。

刘怀玉:《“加减乘除”:综合开发后申遗时代的大运河》2015年6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翼、周洪双:《“运河文化经济带”啥模样:贯通“一带”“一路”》,《光明日报》2017年3月25日,第5版。

李韵:《大运河保护“卡”在哪儿》,《光明日报》2014年9月29日,第5版。

陈怀平、李天姿、苑惠琼:《“一带一路”文化带政府跨域文化管理研究》,《理论导刊》2016年第10期。

杭州运河(河道)研究院:《关于大运河杭州段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若干思考》(内部资料),2017年6月。

王晓:《后申遗时代大运河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对策建议》,《城市学研究信息(城市治理研究成果要报)》2016年5月5日。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6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http://www.zjepb.gov.cn/hbtmhwz/sylm/tzgg/201706/t20170602_460584.htm,2017年6月2日。

丘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性旅游发展研究》,博士后出站报告,浙江大学,2017。

奚雪松、陈琳:《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及其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第4期。

王元:《活态世界遗产英国运河管理规划解析——兼论对中国大运河的启示》,《城市规划》2015年第6期。

唐剑波:《中国大运河与加拿大里多运河对比研究》,《中国名城》2011年第10期。

杭州运河(河道)研究院:《中国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的“杭州模式”》(内部资料),2017年7月。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17/7/30/art_1256297_8824795.html。

杨阳腾:《开发“京杭大运河经济带”》,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jsxw/201703/t 20170307_9234350.htm,2017年3月7日。

简 介:本书是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的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书中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文化保护、研究,水利、航运、环境,经济发展,运河城镇等几个方面,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中国大运河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

作者: 吴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