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公益发展报告(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IVIC PHILANTHROPY DEVELOPMENT (2011)

SSAPID:101-8517-8630-56
ISBN:978-7-5097-3347-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和总结2011年度全民公益重大活动,展望中国公益事业的未来发展。2011年中国公益进入了媒体称为“狂飙突进”的时代,全民公益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接受,各地的公益活动蓬勃发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展开了问卷调查以及个案研究,希望对2011年普通人公益、公信力、创新性以及公益转型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公益蓝皮书
作 者: 朱健刚
编 辑:曹长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Abstract

 公益蓝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BⅠ 总报告

  B.1 公益事业的公信力、创新与转型

   一 走向普通人的公益

   二 公信力:危机与重建

   三 创新激发活力

   四 公益转型带动社会转型

 BⅡ 公益组织

  B.2 问责,让行动更有力量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讨论

    1.组织内部治理

    2.组织的合法性

    3.组织的透明度

    4.组织工作绩效

   四 结论与建议

  B.3 2011年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

   一 基金会的历史演进*

    (一)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通过是基金会发展的转折点

    (二)不同年份注册的基金会发展模式不同

     1.注册越早的基金会平均年收入与平均年支出越高

     2.越早注册的基金会原始资金透明度越低

     3.越早注册的基金会平均项目的额度越多,项目数量越少

   二 基金会发展呈现区域间的不平衡

    (一)东部的基金会数量多且增长迅速

    (二)东部的基金会拥有更多的原始资金以及净资产

    (三)东部的基金会项目呈多样性趋势,并有更多的收入与支出

     1.东部的基金会拥有的项目数量较多

     2.东部的基金会项目年度收入与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四)东部的基金会专职人员总量较多,但平均量没有明显优势

   三 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特征

    (一)公募基金会资源丰富

     1.人力资源

     2.资金资源

    (二)公募基金会依赖政府补贴,非公募基金会注重市场投资

    (三)公募与非公募基金会的支出比例相当

    (四)公募基金会关注传统领域,非公募基金会注重新生议题

   四 总结及建议

  B.4 国际资助方评估报告

   一 简介

    (一)背景

    (二)调研方法和步骤

   二 调研发现

    第一部分:整体概况

     1.国际资助方对NGO的重要性

     2.被评估资助方的得分

    第二部分:伙伴关系的艺术

     原则1:资助方和NGO的合作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对方价值观、目标和自主权的基础上

      1.问题与事件

      2.良好实践和建议

     原则2:在原则1基础上一起确定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1.问题和事件

      2.良好实践和建议

     原则3:国际资助方和受资助方对合作过程和合作成果共同承担责任,共享所有权

      1.问题与事件

      2.良好实践和建议

     原则4:双方互负责任、透明化

      1.问题与事件

      2.良好实践和建议

    第三部分:良好资助关系的技巧

     原则5:资助政策、策略、标准透明,始终如一地为与NGO的合作提供充分机会

      1.问题与事件

      2.良好实践和建议

     原则6:信息透明化、方便获得,双方的沟通和沟通渠道是开放的和双向互动的

      1.问题与事件

      2.良好实践和建议

     原则7:资助应当包括对受助方机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支持,资助方的支持不应仅限于提供资金,更应包括各种非资金的支持

      1.非项目资金支持

      2.非资金方面的支持

     原则8:合作是可预见和稳定的,允许进行规划并有时间调配资源,以此方便组织和调动分配必要的资源

      1.问题与事件

      2.良好实践和建议

     原则9:管理流程清晰、合理,在必要的时候灵活化

      1.问题与事件

      2.良好实践和建议

   三 总结

    (一)调研发现总结

    (二)反思发现

     1.真正的伙伴关系

     2.项目资助

     3.援助链中的等级

 BⅢ 公益行为

  B.5 普通人的公益与政策改变

   一 背景

   二 普通人的公益:特征与作用

    (一)普通人——产生改变的主体

    (二)公民意识的觉醒——改变的初始动力

    (三)积极公民——改变的持久动力

   三 中国政策过程以及公民参与的可能性

    (一)中国政策制定的生命周期与“内输入”特征

    (二)公民参与的可能

   四 普通人以公益影响政策*

    (一)通过微博的解决问题模式

    (二)行为艺术:公民的柔性表达

    (三)较真战略

    (四)特征分析

   五 社会政策的制定应更多向普通人开放

   六 结语

   附录 2012年3月19日谷歌搜索关键词的结果

 BⅣ 公益政策

  B.6 公益慈善领域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一 《公益事业捐赠法》

    (一)立法背景

    (二)法律内容与意义

    (三)法律的局限性与展望

   二 《基金会管理条例》

    (一)立法背景

    (二)法律内容及其意义

     1.明确基金会的公益性质,确保实现公益目的

     2.实施分类管理,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公益事业

     3.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将涉外基金会纳入管理范围

     4.对基金会资产的保值增值作原则性规定,对基金保值增值的方式作了开放性规定

     5.鼓励基金会多筹集资金,多做公益项目,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6.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7.确立公开、透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监督管理机制

     8.明确税收优惠原则,加大了税收监管力度

    (三)法律的局限性与展望

   三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法律法规

    (一)立法背景

    (二)法律内容及其意义

     1.《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2.配套的部门规章和政策

    (三)法律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四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一)法律内容及其意义

    (二)法律的局限性与展望

   五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一)《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二)《彩票管理条例》、《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B.7 中国的慈善法律与公益组织的法律实践

   一 慈善公益法律政策回顾与进展

    (一)专门的慈善公益法律政策

     1.公益慈善立法启动阶段(1988~1993)

     2.第一次大转折之年(1998~1999)

     3.第二次大转折之年(2004)

     4.多事之秋(2008~2011)

    (二)综合性法律中与慈善公益有关的专门条款规定

     1.综合性法律对慈善公益不同程度的介入(1999~2007)

     2.经济法与社会法对慈善公益活动的深度干预(2008)

    (三)专门针对特定弱势群体的综合性法律规定

    (四)慈善公益相关地方性规定

     1.地方慈善事业立法

     2.地方志愿服务立法

   二 NGO参与公益诉讼的法律实践对法律政策的影响和推动

    (一)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模式

    (二)中华环保联合会模式

    (三)自然之友模式

   三 展望:中国未来的慈善公益立法之路

    (一)公益诉讼立法

    (二)《社会救助法》

    (三)慈善法

    (四)志愿服务法

   结语 任重道远

  B.8 从广东公益政策法律改革看地方政府创新路径选择

   一 广东地方公益政策法律的改革进程

   二 广东地方公益政策法律改革的特点

    (一)改革的顺序:政策引领法律变化

    (二)改革的效应:公益政策法律环境从阻碍变为动力

    (三)改革的方式:向社会组织放权

   三 地方政府的“公益创新”模式描述

   四 地方政府公益政策法律创新的困难所在

    (一)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政策的认识不到位所带来的“政策陷阱”

    (二)由于政策与法律不配套所带来的“法律滞后陷阱”

    (三)由于中央地方关系错位所引发的“部门利益陷阱”

   五 社会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创新的未来路径和长期动力

 BⅤ 公益文化

  B.9 2011年中国微公益传播报告

   一 中国微公益现状

   二 微公益典型案例剖析

    (一)微博打拐

     1.事件回顾

     2.亮点分析(见图1)

    (二)大爱清尘

     1.事件回顾

     2.亮点分析

    (三)宝贝回家

     1.案例回顾

     2.亮点分析(见图3)

    (四)爱心衣橱

     1.案例回顾

     2.亮点分析

    (五)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

     1.案例回顾

     2.亮点分析

    (六)免费午餐

     1.案例回顾

     2.亮点分析

   三 公益组织传播策略建议

    1.巧用名人效应

    2.借力电商合作

    3.整合线下与线上传播渠道

    4.搭建与传统公益组织的合作平台

    5.策划事件营销

    6.善用政府关系

   结语

  B.10 NGO公益传播中的数字鸿沟现象研究

   一 新媒体、公益传播与NGO发展

    (一)传统媒体格局下NGO的公益传播困境

    (二)新媒体环境下NGO公益传播的机遇

   二 发展中的数字鸿沟研究

    (一)从个体间的数字鸿沟到组织间的数字鸿沟

    (二)从“数字硬件鸿沟”到“数字应用鸿沟”

   三 中国NGO组织的新媒体应用现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发现

     1.数字硬件鸿沟不显著

     2.数字应用鸿沟之表现

     3.组织间数字应用的差异分析

     4.新媒体认知与弥合数字应用鸿沟

   四 结语与讨论

    互联网时代公益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附录

  B.11 当前我国公益教育的基本格局及其发展战略

   一 概念界定与基本框架

   二 职业教育:通往公益组织及公益从业者的能力建设之路

    1.公益职业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2.国内主要的NGO能力建设机构

   三 专业教育:公益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四 公众教育:构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五 发展战略:我们需要怎样的公益教育

  B.12 中国公益研究十年:知识生产的停滞与转型

   一 研究领域的界定:公益包容慈善

   二 知识生产的机构

   三 知识体系:研究主题和相关论述

    (一)公益行为研究

    (二)公益组织研究

    (三)公益法律与政策研究

    (四)公益文化研究

   四 公益研究的兴起、停滞与呼唤转型

   五 公益研究的战略建议

    (一)以社会转型为研究对象,探索公益事业在其中的转变路径

    (二)以实践过程作为知识生产的起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三)公益研究既要为政府服务,也要为民间服务,寻求政府和民间的共识

    (四)公益研究应推动中西方对话,联合实务界,共同打造公益学

  B.13 附录1 2011年全民公益思想峰会会议综述

   一 中国公益慈善内涵的变迁

   二 中国公益慈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 民间公益组织的公信力

   四 民间公益组织的创新性

   五 全民公益的公益支持

   六 全民公益的制度环境

   七 全民公益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八 全民公益的公益传播

   总结

  B.14 附录2 中国公益组织互联网使用情况分析*

   一 受调查公益组织的基本状况

    1.受调查公益组织所处地区分布情况

    2.受调查公益组织的主要工作领域分布情况

    3.受调查公益组织主要服务对象分布区域情况

    4.受调查公益组织上一年度经费筹集情况

    5.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有固定办公场所

    6.受调查公益组织注册认证情况

    7.受调查公益组织工作人员总数情况

    8.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有参加Web2.0培训班的意向

   二 互联网使用分析

    (一)互联网使用情况分析

     1.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拥有自己专用的办公计算机

     2.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使用互联网

     3.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已经申请了域名

     4.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拥有专职计算机管理人员(含硬件维护或是网站维护与建设的人员)

     5.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使用宽带上网

     6.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拥有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

     7.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拥有自己的博客(Blog)

     8.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拥有自己的论坛

     9.受调查组织是否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作为内部、外部交流的联系方式

     10.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使用过QQ、MSN、Skype等工具组织网络会议(音频会议或视频会议)

     11.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自己利用软件工具或数码相机制作过图像

     12.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自己制作过音频(包含语音、音乐)资料

     13.受调查公益组织是否向任何网站上传过图像或音频、视频资料

     14.受调查公益组织互联网使用是否受到限制

     15.受调查组织访问互联网的方式

     16.对于受调查公益组织来说,互联网及计算机使用的重要程度

     17.受调查公益组织认为浏览网页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程度

     18.受调查公益组织认为建立与维护组织网站的重要程度

     19.受调查公益组织认为收发邮件的重要程度

     20.受调查公益组织认为建立或维护组织博客的重要程度

     21.受调查公益组织认为更新维护本组织论坛的重要程度

     22.受调查公益组织认为上传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的重要程度

     23.受调查公益组织认为使用QQ、MSN、雅虎通等即时通讯工具的重要程度

     24.受调查公益组织对互联网和计算机使用的最大需求

     25.受调查公益组织在互联网使用情况方面的总体状况

    (二)互联网综合情况的差异(地区、领域、资金)分析

     1.不同地区的互联网使用综合情况

     2.不同工作领域组织互联网使用综合情况

   三 组织传播能力

    1.受调查公益组织最主要的目标服务对象

    2.受调查公益组织用于宣传的资金占总经费的比例

    3.各种新媒体形式对宣传的重要性和实际使用效果

    4.传统媒体形式实际使用效果与宣传重要性

    5.受调查公益组织的传播需求

    6.受调查公益组织获取在线信息时主要使用工具情况

    7.受调查公益组织通过何种方式发布组织的在线内容

    8.受调查公益组织使用文档处理工具情况

    9.受调查公益组织使用图片编辑工具情况

    10.受调查公益组织传播综合能力统计结果

  B.15 附录3 2011年十大公益事件

   1.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

   2.邓飞“免费午餐”计划

   3.壹基金深圳注册

   4.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敛财

   5.公民独立参选基层人大选举

   6.中华慈善总会1500万假发票事件

   7.小悦悦事件

   8.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

   9.公益人薪资讨论

   10.苹果产业链污染

  B.16 代跋 中国期待社会转型

 序一 迎接全面建设现代慈善的时代

 序二

 皮书数据库

2011年中国公益进入了媒体称为“狂飙突进”的时代,全民公益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接受,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全民公益又称人人公益、微公益,是指普通人的捐款、捐物以及志愿服务行动。本报告指出,当代全民公益的核心是“公民公益”,并提出“公民公益理论框架”。报告按照社区、社会、政府、文化这四个层面对2011年公益领域发生的事件进行总结与分析,发布了民间公益组织公信力报告、基金会调查报告、国际资助方评估报告以及公益法规政策研究报告等。本书特别回顾了2011年“微公益”的发展,介绍公益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民间实践,并对过去十年的公益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本书一方面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资料,另一方面也力图向实务界提供一个理论视野。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对公益感兴趣者学习现代公益理念、培养公民意识的一般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