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0

小企业产业分布与空间拓展图书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nd Scope Expansion of Small Businesses――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ng Rules and Cluster Development of Small Businesses

SSAPID:101-8517-0830-62
ISBN:7-80230-162-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理论基础:内部规律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第三章: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分析;第四章:产业集群的基本属性及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意义;第五章:促进小企业合理分布及集群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青年文库
作 者: 张继彤
编 辑:赵慧芝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序

 后记

 基金项目

 图表索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极高的小企业失败率

   二 中国的“五小”现象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小企业的定义

    (一)小企业定义概述

     1.数量定义(quantitative definition)

     2.质量定义(qualitative definition)

    (二)本书所研究的“小企业”

   二 “产业”概念辨析及分类

    (一)产业概念辨析

    (二)产业分类

     1.霍夫曼(W.G.Hoffman)分类法

     2.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法”(1971)

     3.中国统计分类法

     4.克拉克产业分类(Clark’s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法

     5.库茨涅兹(S. S. Kuznets)产业分类

     6.增长率产业分类(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by Growth Rate)

     7.生产要素集约程度产业分类法

     8.功能分类法

   三 产业集群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主要研究方法

    (一)历史方法

    (二)实证分析方法

    (三)比较研究方法

    (四)归纳法和演绎方法

    (五)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第一节 规模经济的概念、类型与原因

   一 规模经济的定义

    (一)规模经济概念只反映企业生产的技术特征

    (二)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三)范围经济是规模经济特例

    (四)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二 规模经济的类型

   三 规模经济的原因

  第二节 企业规模约束因素

   一 外部经济理论的创设

   二 企业家能力的影响

   三 运输成本的影响

  第三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聚

   一 外部规模经济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聚

 第三章 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分析*

  第一节 影响小企业产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 规模经济对小企业产业分布的影响

    (一)总体影响

    (二)MES对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的影响

    (三)市场规模对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的影响

    (四)市场剩余容量对小企业产业分布的影响

   二 进入壁垒与产业集散程度对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的影响

    (一)进入壁垒的影响

    (二)资金壁垒,兼论资源密集度的影响

     1.某些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量特别大

     2.沉淀成本的影响

    (三)“零散型产业”与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

     1.使用大型成套设备、需要巨大投资的产业

     2.生产大型产品及成套设备的产业

     3.产品适宜均匀而大量生产的产业

  第二节 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实证分析

   一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小企业产业分布情况

    (一)美国小企业产业分布情况

    (二)加拿大小企业分布概况

    (三)法国小企业分布概况

    (四)意大利小企业分布概况

   二 小企业产业分布的生存技术检验

    (一)从产业发展轨迹看“适者生存”法则

    (二)从就业比重角度考察的适宜小企业生存的产业

    (三)从增长速度看适合小企业生存的产业

    (四)从产出角度看小企业的优势领域

   三 小企业产业分布的技术效率分析——以江苏为例*

    (一)江苏省小企业产业分布概况

     1.行业分布情况

     2.区域分布情况

    (二)江苏私营企业产业分布的技术效率分析

     1.技术效率及测量方法

     2.样本企业的选择及技术效率的测量

  第三节 基本结论及对理论与实际间存在差异的解释

   一 从不同角度考察的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基本结论

    (一)从三次产业的生产方式看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

     1.农业适合小企业进入

     2.通常认为,小企业不宜进入工业领域,*然而不宜一概而论

     3.服务业是小企业产业定位的重要方向

    (二)从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差异看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

    (三)从产业交易的技术特点看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

     1.产业交易技术性特征考察的三个维度

     2.从产业交易技术特征角度考察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的基本结论

    (四)从市场结构看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

    (五)从小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看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

     1.原料来源分散产业

     2.地区性产品市场

     3.服务性产业

     4.可分割的制造过程

     5.手工制品

     6.简单装配、混合及装饰工艺过程

     7.特异性产品

     8.产品市场天然狭小的产业

    (六)从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和进入壁垒看小企业产业分布

   二 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与实际分布之间差异解释

    (一)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与小企业实际分布间存在差异

    (二)“产业”一词庞杂的含义及“小企业”口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三)技术创新、分工、专业化及产业组织形式创新的影响

     1.技术创新的影响

     2.分工、专业化的影响

     3.细分市场及向市场提供特殊产品对小企业生存空间的影响

    (四)我国小企业产业分布的特殊影响因素

     1.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对小企业产业分布的影响

     2.长期短缺经济和落后的产业基础的影响

     3.政策导致的小企业错误定位

  第四节 小企业与主要产业的兼容性的判断

 第四章 产业集群的基本属性及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意义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基本属性

   一 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集中性

     1.规模经济

     2.区位经济

     3.城市化经济

    (二)存在明确的专业化分工

    (三)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竞争合作机制

   二 产业集群的结构与主要类型

    (一)产业集群的基本结构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

     1.从产业集群的竞争性分

     2.从产业集群的性质分

     3.按集群中成员企业地位分

  第二节 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一 集群产生的决定因素:企业的组织成本和市场的交易费用*

    (一)企业组织分工的成本

    (二)市场组织分工的交易费用

   二 市场分工模式和企业分工模式的产品定价

   三 几点启示

    (一)不能简单地在整体竞争力与企业平均规模之间建立确定的对应关系

    (二)市场需求的大小决定分工模式

    (三)区域经济是否集群化发展,与该区域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关,同时也与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情况有关

  第三节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一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一)成本优势或生产率优势

    (二)创新优势

     1.产业集群中存在着清晰的区域创新网络

     2.产业集群释放科技创新能力

    (三)促进企业成长

    (四)强化竞争

    (五)区域品牌优势

   二 产业集群的主要经济效应: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

    (一)组合型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二)集聚经济效应

    (三)成本节约效应

    (四)市场扩大效应或区域品牌效应

  第四节 集群化发展是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 小企业的劣势

   二 产业集群及其对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灵活专业化分工是产业集群保持高效率的基石

    (二)产业集群拥有独特的竞争合作机制,起到提升集群生产率和刺激创新的作用

    (三)集聚经济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产业集群的成本节约优势及区域品牌优势

  第五节 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基本策略——以江苏为例

   一 政府培育产业集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集群目标不宜好高骛远,应当依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及竞争优势来确立发展目标

    (二)发展产业集群要将产业合理布局、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三)处理好市场自发形成与政府培育间的本末关系

   二 江苏产业群现状分析

    (一)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过程

    (二)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特点

     1.初具规模

     2.行业分布广

     3.地区分布广泛

     4.形成了一批集群名牌

     5.地区差异较大

    (三)江苏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隐含问题

     1.中介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

     2.缺乏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

     3.缺乏良好的专业分工和协作

     4.存在过度投资和无良好的竞争机制

    (四)近年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三 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一)立足比较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强化科技创新

    (二)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1.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

     2.变大企业规模拉动为产业带动

    (三)经济发达地区以建设专业化开发园区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1.制定总体规划

     2.开拓国际化经营

     3.提升技术水平

    (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以发展“一地一品”特色产业为突破口,这是欠发达地区在现阶段发展产业集群的现实途径

     1.培育特色产业

     2.建设专业市场

     3.完善发展环境

   四 江苏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与重要产业带的形成

    (一)四大产业带基本构想

     1.沪宁线信息产业带

     2.沿江基础产业带

     3.东陇海线加工产业带

     4.沿海海洋经济产业带,由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沿海县市组成

    (二)沪宁线产业集群

     1.电子信息产业群

     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

     3.纺织服装产业群

     4.医药产业集群

     5.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沿江产业集群

     1.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化工产业集群

     3.冶金产业集群

     4.物流产业集群

    (四)东陇海产业集群

     1.东陇海产业带的优势条件

     2.东陇海产业带适宜发展的产业群

    (五)沿海产业集群

     1.沿海区域的优势条件

     2.沿海产业群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 促进小企业合理分布及集群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促进小企业合理分布的产业政策

   一 政府参与调节小企业产业分布的必要性

    (一)市场失灵是首要原因

     1.垄断

     2.过度竞争

     3.外部效应的存在

    (二)市场定位往往无法实现政府的特定目标

    (三)弥补市场缺陷之需要

   二 政府调节小企业产业分布的政策工具

    (一)财政、税收政策

     1.惩罚性税收政策

     2.扶持性税收政策

    (二)金融政策

    (三)产业发展计划

    (四)法律措施

    (五)行政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

   三 促进我国小企业产业合理分布的政策建议

    (一)有利于促进小企业合理分布的政策

     1.设置进入障碍

     2.鼓励创新

     3.引导投资方向

     4.运用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小企业产业分布合理定位

    (二)政策措施建议

     1.金融支持

     2.技术扶持

     3.信息扶持

     4.政府采购扶持

  第二节 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产业政策

   一 我国当前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政府对产业集群属性与功能认识不足造成的政策障碍

    (二)市场机制不完善、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备、交易费用高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三)市场规则不完备及部分市场主体自我约束意识不强等因素也阻碍产业集群形成

   二 促进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根据地方经济的比较优势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1.产业要合理布局

     2.对产业集群进行合理定位

    (二)创新项目生成和产业成长机制

    (三)政府应强化有关公共需求的投入

    (四)促进与引导企业间专业化分工,避免“小而全”经营模式

    (五)以“核心企业—产业链”为主脉来发展小企业集群

    (六)建立与完善企业服务体系,降低交易费用

    (七)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政策

1.安纳利·萨克森宁:《硅谷优势》,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2.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商务印书馆,1997。

3.安德鲁·坎贝尔等编《核心能力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6.C·巴罗著《小型企业》,中信出版社,1998。

7.迪特尔·格罗赛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政策及实践》,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2。

8.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著《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9.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1999。

10.费尔南·布罗德尔:《法国经济与社会史(50年代至今)》,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1.海·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2.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3.科林·巴露、罗伯特·布朗:《小企业三步曲:创立、生存与发展》,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4.卡洛·奇波拉:《欧洲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89。

1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

16.曼昆:《经济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17.曼赛·G·布来克福德:《美国小企业成长与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19.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0.迈克尔·波特:《未来的战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1.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2.太田一郎:《现代中小企业的活力与新生》,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23.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4.Walter Isard:《区域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5.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

26.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7.西蒙·库茨涅兹:《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28.《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9.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商务印书馆,1972。

30.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编(日)《战后日本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1.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1.白岭:《浙江为100万家中小企业聘请创业导师》,《今日信息报》2004年8月4日。

2.陈永杰:《西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管理世界》1997年第2期。

3.陈锡文:《中国农村改革:回顾与展望》,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4.狄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企业管理》2002年1期。

5.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人民出版社,1965。

6.方甲主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7.符贵兴:《产业集群:经济功效、形成路径与政府培育》,中国科技信息网,2004年08月11日。

8.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顾江:《规模经济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1.郭万达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辞典》,中信出版社,1991。

12.黄益平,宋立刚:《应用数量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3.洪银兴等著:《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4.蒋伏心:《小企业问题:定义、借鉴与对策》,《江海学刊》1999年第6期。

15.剧锦文:《国有企业产业分布与产业重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6.景芝英,徐雪梅:《试论聚集经济的本质》,《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11期。

17.江苏省中小企业局:《江苏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信息》2004年6、11、14期。

18.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19.李庚寅等:《中国发展小企业支持系统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0.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21.刘东、杜占元著:《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2.刘志彪著《产业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3.罗红波:《中小企业直面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4.罗国勋:《21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5.林金忠:《中小企业也能实现规模经济》,《经济学家》2001年第2期。

26.李文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政府政策》,《中国经济评论》2003年第12期。

27.乔梁:《规模经济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8.丘史:《美国小型高科技公司及其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载《全球经济瞭望》1997年1期。

29.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0.戎殿新:《小企业王国:意大利》,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

31.沈玉良、浦再明、黄辉著《中小企业产业选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2.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3.盛洪:《分工与交易》,上海三联书店,1994。

34.孙洛平:《竞争力与企业规模无关的形成机制》,《经济研究》2004年3期。

35.孙英隽: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36.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7.宋绍英著《日本崛起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0。

38.童锦治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税收政策评介及借鉴,《企业管理》2000年5期。

39.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6期。

40.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3期。

41.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43.魏守华,赵雅沁:《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5期。

44.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期。

45.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46.杨霞:《借鉴国际经验构筑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8期。

47.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48.苑新丽:《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及借鉴》,《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9期。

49.袁礼斌:《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1期。

50.杨小凯等著《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出版社,1999。

51.张继彤:《论小企业产业定位方向》,《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6月。

52.张继彤:《我国小企业产业分布问题及调整方略》,《企业活力》2002年2期。

53.张继彤:《小企业与制造业适应性分析》,《软科学》2002年4期。

54.《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2004年3月20日,打印稿。

55.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个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2003年12月16日,打印稿。

56.张延:《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的联系》,《经济科学》1998年第4期。

57.赵彭生,侯波等:《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中经网2004年8月23日。

58.资树荣:《美日中小企业政策比较研究与启示》,《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0年3期。

1.A.Saxenian,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1994.

2.Acs,Z. J.,Carlsson,B. and Thurik,R.,Small Business in the Modern Economy,Edited by,Admiraal P.H. Blackwell Publishers,1996.

3.B. Harrison,Industrial districts:old wine in new bottles? Regional Studies 26 (1991),pp.469~483.

4.C. Lawson,Towards a competence theory of the region,Cambridge Journal Economics 23 (1999),pp.151~166.

5.C. Lawson and E. Lorenz,Collective learning,tacit knowledge and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Regional Studies 33 (1999),pp.305~317.

6.C. Pietrobelli,The socio-economic foundations of competitiveness: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Ita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Industry and Innovation 5(1998),pp.139~155.

7.David J. Storey,The Small Firm,ST. Martin’s Press,1992.

8.Encyclopedia Americana,Grolier Incorporated,1990 —Industry.

9.Editorial,Industrial districts of Italy: Local network economies in a global-market web,Human System Management,18 (1999),pp.65~68.

10.F. M. Scherer,A. Beckenstein,E. Kaufer,R. D. Murphy,The Economics of Multiplant Operation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p.80,p.94.

11.F. Pyke,G. Becattini,and W. Sengenberger,eds. 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Inter-firm Cooperation in Italy. Genev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r Studies,1992.

12.G. Dei Ottati,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ial district as an organizational model,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1994),pp.463~485.

13.G. Lorenzoni and O. Ornati,Constellations of firms and new venture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1988),pp.41~57.

14.Giancarlo Coro,Ronerto Grandinetti,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Ita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18 (1999),p.117.

15.Harvey S. Rosen,Public Finance,IRWIN,1992,p.66.

16.Hollis Chenery and Moises Syrquin: Patterns of development,(1950~1970),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17.I. Nonaka,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Organization Science 5(1994),pp.14~37.

18.James H. Soltow,Origins of Small Business,Transactions of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55(December 1965),p.11.

19.Jong-Ⅱ You,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Toward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Districts,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6.3(1994),pp. 259~278.

20.Josh Whitford,The decline of a model? Challenge and response in the Ita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Economy and Society,volume 30,No. 1,2001.

21.J.B. Barney,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991),pp.99~120.

22.James H. Soltow,Origins of Small Business,Transactions of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55(December 1965)

23.M. Lazerson and G. Lorenzoni,The firms that feed industrial districts:A return to the Italian source,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8(1999),pp.235~266.

24.M. Mistri,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local governance in the Italian experience,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18(1999),pp.131~139.

25.M. Storper and B. Harrison,Flexibility,hierarch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systems and their forms of governance in 1990’s,Research Policy 20(1991),pp.407~221.

26.N.J. Foss,Higher-order industrial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Industry Studies 3(1996),pp.1~20.

27.Neck,P.,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Programs,Geneva,ILO,1974.

28.Ron Tepper,Fail-safe Small Business,How They Work,Why They Succeed,JOHN WILEY & SONS,INC. 1994.

29.Richard D. Steade,James R. Lowry,Raymond E. Glos,Business,it’s nature and environment,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1984,p.655.

30.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mall Business Size Standards by NAICS Industry,13 CFR Ch. I (1—1—03 Edition),§121、201,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 2003,p.280.

31.Sergio Albertini,Networking and division of labor-the case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in the North-East of Italy,Human System Management,18(1999),pp.107~115.

32.S. Pinch and N. Henry,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industrial clustering and the British motor sport industry,Regional Studies 33(1999),pp.815~827.

33.Staley. E and R. Morse,Modern Small Industr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McGraw-Hill,1965.

34.Stephen Martin(1988):Industrial Economics:Economic 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pp.23~24.

35.Thomas Navin,The 500 Largest American Industry in 1917,Business History Review 44,pp.360~384.

36.The State of Small Business,A Report of the president,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 D. C. 1982~2002.

37.The small business Economy,a report to the president,2004,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2004,p.181.

38.U. 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mall business economic indicators for 2002,p.2.

39.Udo Staber,the structure of networks in Industrial distri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Volume 25.3,2001.

40.Vincent P. Carosso and Stuart Brucheyed,The Survival of Small Business,New York:Arno Press,1979.

41.W. Arnold Hosmer,Smal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5 (November-December 1957),p.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