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2

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图书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System

SSAPID:101-8395-0817-75
ISBN:978-7-5097-1164-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农业技术的层次性特征以及农业推广服务的公益性和营利性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构建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并以社区主导型农业推广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例,分析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运行的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探讨现代农业与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方向。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系列丛书
作 者: 简小鹰
编 辑: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S3 农学(农艺学)

 前言

 第一部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构建

  现代农业和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目标体系

   一 农业效益的目标体系

    1.经济效益

    2.生态效益

    3.社会效益

   二 农业中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导向及实现途径

    1.农业生产者——生计安全(Livelihood Insurance)

    2.农产品消费者——食品安全(Food Safety)

    3.政府——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

   三 现代农业的整体目标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

   一 市场经济中农业技术概念的不适应性

   二 市场经济中农业技术的价值

   三 市场经济中农业技术的体系特征

   四 市场经济下农业技术进步的战略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的整体性特质

   一 农业技术的整体特征

   二 农业技术与农业劳动者的关联

   三 农业技术应用环境的整体性

   四 农业技术体系的整体性运行框架

  农业推广服务的利益机制探源

   一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推广服务

   二 农业推广服务的公益性与营利性

   三 农业推广服务的运行模式

   四 农业推广服务的利益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运行的动力机制

   一 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中的研究系统、推广系统与农户系统

   二 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运行是三个系统互动的结果

   三 农户系统的效率是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核心

   四 利益整合中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框架

   一 农业推广者角色的转变

   二 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

   三 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运行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部分 需求导向与社区主导型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贫困地区农民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分析

   一 农民学习新技术的途径及困难

   二 农民对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的需求状况分析

   三 农民对有偿技术服务的支付意愿分析

  宁夏西吉县和盐池县农业推广体系运行现状与改革对策

   一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利益机制促进推广部门间的合作

   二 建立推广人员参与市场的机制,促进以用户为导向的能力建设

   三 创建政府推广体系与社区推广体系合作的机制,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

  农村社区中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一 技术在社区整体运行中的功能定位

   二 技术进步的梯度扩散规律

   三 农村社区中技术的创新规律

  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推广途径

   一 市场经济与农业推广途径的转变

   二 农业技术资源的分配途径

   三 农户需求与农业推广服务的市场机制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与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一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的理念

   二 农村社区获得技术的渠道及缺陷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政府行为

    2.农村社区专业户的个体创新行为

    3.农业企业的商业行为

   三 建立农村社区推广体系的障碍

   四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的意义

   五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的功能和机制

  社区主导型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机制

   一 农户对农业技术需求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二 农业推广的组织结构和推广资源的分配途径

   三 社区主导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机制

  我国农业技术商品化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 农业技术商品化中的问题

   二 农业技术商品化的战略选择

 第三部分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运行环境

  农业科技人才市场运行的主体构成

   一 现有农业技术体系中的科技人员

   二 农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三 农民技术员

   四 农业科技人才市场的管理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业技术服务市场的发育

   一 农业技术服务资源在农村的配置

   二 农业技术服务的定价机制

   三 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业技术服务价值实现的贡献

    1.无偿技术服务

    2.创办技术性实体

    3.技术承包

    4.有偿技术服务

    5.技术入股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村科技体制改革

   一 我国农村科研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 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村科技体制改革的贡献

   三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科技人才市场的发育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 农业产业化的资源整合途径和运行模式

   二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三 科技特派员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四 科技特派员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形式

  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的环境条件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农业技术市场的发育

   二 吐鲁番地区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践概况

   三 吐鲁番地区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践中的创新点

    1.本地科技人员与外地科技人员

    2.科技特派员的数量与质量

    3.科技特派员的自然人与法人地位

    4.科技后备力量的培育

   四 环境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1.政策环境

    2.社会环境

    3.市场环境

  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试点与推广

   一 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动因和基本特征

   二 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层次性

   三 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与推广

 第四部分 现代农业与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方向

  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动力机制

   一 农业的社会化与农业发展

   二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

   三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动力机制

  论农业的社会环境

   一 农业的社会学属性

   二 农业社会环境的维度

   三 农业社会环境的空间观和时间观

   四 农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

  现代农业的决策系统与农业信息服务

   一 农业“增产不增收”现象与成因

   二 政府农业政策决策系统

   三 农户经营决策系统

   四 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决策系统

建立以农民对农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形成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与农民间以利益为纽带的运行机制,促进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应用三个体系的有机整合,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书从农业技术的层次性特征以及农业推广服务的公益性和营利性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构建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并以社区主导型农业推广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例,分析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运行的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探讨现代农业与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方向。

[1]Dongier,P.J.Domelen,et al.Community-Driven Development [M],pp.301-330 in A Sourcebook for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edited by Jeni Klugman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 D.C.2002.

[2]Wallace,L.T.Agriculture’s Futures:America’s Food System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1987.

[3]翁翘:《关于下派科技特派员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1年第5期,第52~54页。

[4]柴剑峰:《新农村建设下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模式的选择分析》[J],《科学性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1期,第128~132页。

[5]陈奇榕:《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第1期,第20~23页。

[6]范秀荣、曹建武、王雅鹏:《农业技术商品化问题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1期,第455~458页。

[7]付少平:《农业技术传播中的知识沟现象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12期,第13~16页。

[8]高韧、吴春梅:《我国农业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政府作用》[J],《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第57~59页。

[9]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8期,第27~33页。

[10]顾焕章、张超超主编《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11]郭红东:《“农户+农户合作中介组织+市场”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组织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第8~12期。

[12]何丽萍、孙文军:《试析农业科技推广难的原因与对策》[J],《农业经济》1998年第2期,第15~17页。

[13]胡虹文、杨艳萍:《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探索》[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5期,第76~78页。

[14]黄炳线:《广西边远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2年第2期,第22~25页。

[15]黄季焜、胡瑞法等:《农业技术从产生到采用:政府、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行为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中文版)1999年第1期,第55~60页。

[16]简小鹰:《试论农业现代化中的社会文化特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年第5期,第249~252页。

[17]简小鹰:《中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年第5期,第257~261页。

[18]简小鹰:《农业发展的整体观》[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第1~25期。

[19]简小鹰、李小云等:《选择:农村的推广战略》[J],《科技发展与改革》1990年第6期,第13~15页。

[20] 黎东升:《论农业技术类无形资产的特征及定价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11期,第113~114页。

[21]赖涪林:《农业产业化与利益平衡机制》[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第6期,第85~88页。

[22]李传忠:《政府责任的强化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创新》[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03~106页。

[23]李桂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6~26期。

[24]李艳军、康国光:《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市场性及市场机制的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第1期,第51~53页。

[25]李玉刚、白人朴、杨晓东:《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变革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年第6期,第391~394页。

[26]《联邦德国政府农业报告》1996(27),1986(37,38)。

[27]林国先:《农业技术进步中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安排》[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第6~14期。

[28]凌远云、郭犹焕:《农业科研优先序:技术采用角度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8~9期。

[29]刘会同:《农户的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进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第19~21页。

[30]刘青泉:《论发展农业技术市场的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5~34期。

[31]刘永忠、王根全、李万星等:《从农民对科技接受的心理特点谈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第1期,第73~75页。

[32]吕洪霞、丁文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6期,第47~52页。

[33]马述忠:《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模式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第1期,第73~76页。

[34]米晓、张保军、杨改河:《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0期,第28~31页。

[35]潘劲:《试论中国农村专业协会的产生与发展条件》[J],《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11~16期。

[36]缪建平:《关于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观察》1997年第6期,第16~20页。

[37]“农技推广:成本、效益与农民决策”课题组:《农技推广:成本、效益与农民决策》[J],《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8期,第64~68页。

[38]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2期,第46~54页。

[39]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考察团:《欧洲农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组织——法、德、荷三国的考察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4期,第76~80页。

[40]阮文彪:《技术进步、科技体制、农村技术市场建设》[J],《当代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第32~36页。

[41]沈贵银、顾焕章:《农业推广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2期,第30~34页。

[42]孙联辉:《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多元化的分析与探索》[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第2期,第147~150页。

[43]谭洪江、韦林珍:《论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中的政府行为》[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第5期,第16~19页。

[44]檀学文:《宁夏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机制与效果》[J],《中国农村经济》 2007年第4期,第60~68页。

[45]田静:《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04~107页。

[46]田秀山:《浅谈农业技术的本质》[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第82~84页。

[47]王朝全、郑建华:《论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J],《农村经济》2005年第6期,第6~9页。

[48]王文灿、谢志忠:《论我国农业技术市场交易配置的运行机制》[J],《云南财经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年第3期,第54~56页。

[49]王云才:《试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农村社区行为体系》[J],《地方论坛》2000年第1期,第24~28页。

[50]温卡华:《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J],《农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3期,第19~22页。

[51]吴春梅:《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中的政府与市场作用》[J],《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第43~45页。

[52]吴景明:《食品恐慌的法制缺失》[J],《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12期,第40~41页。

[53]夏恩君等:《构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J],《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11~42期。

[54]叶凯、任红松、黄娟等:《新疆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模式分析与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7年第5期,第75~77页。

[55]尹丽辉、谢国和、杨桂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与农业产业化》[J],《农业科技管理》2003年第1期,第49~51页。

[56]薛亚梅:《坑农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4年第11期,第30页。

[57]余海鹏等:《农户科技应用的障碍分析与对策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第10~23期。

[58]岳珍、赖茂生:《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3期,第114~117页。

[59]曾维忠、何训坤:《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5期,第14~17页。

[60]张健、张剑仲:《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择业倾向调查及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第1期,第41~43页。

[61]张克云、王德海、刘燕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对河北省国欣农研会的案例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5期,第55~59页。

[62]张利痒、纪海燕:《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财政投入》[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2期,第55~62页。

[63]张峭:《农业共性技术及其推广主体》[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年第4期,第68~71页。

[64]张小兰:《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的解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5期,第56~58页。

[65]张雨、高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农村科技》2007年第10期,第27~28页。

[66]张玉平、乔文祥等:《市场经济与农业技术服务》[J],《农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4期,第16~19页。

[6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68]赵海东:《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运行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年第2期,第93~97页。

[69]朱朝枝、范水生:《从农业推广学的角度解读南平机制》[J],《科技和产业》2007年第9期,第89~93页。

[70]朱礼龙:《农业产业化主体的价值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5~7页。

[71]朱方长:《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技术结构制约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第5期,第126~129页。

[72]周洁红、黄祖辉:《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J],《农业经济》2002年第11期,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