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2018)

SSAPID:101-8391-0528-85
ISBN:978-7-5201-3638-9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传播”作为国际传播新秩序的重要一元,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体系重构过程中不断创新,传播创新蓝皮书正是新时代中国传播创新孕育的研究集锦。本书聚焦如何基于互联网传播形态的变化建构中国传播创新体系,提升中国传播能力,围绕社会传播、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经济传播、媒体传播五个维度,通过一手经验材料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2017年中国传播创新,为政府传媒政策的制定、中国媒体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资源和实践依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传播创新蓝皮书
作 者: 单波 肖珺 吴世文
编 辑:张苏琴;张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Abstract

 Contents

 摘要

 卷首语

 传播创新蓝皮书专家委员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2017年中国传播创新总报告

   一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二 社会传播创新

    (一)对农传播创新:“农+乐”浙中县级广播联盟

    (二)公益传播创新:“小朋友画廊”

    (三)微信辟谣助手:纠正伪信息

    (四)电影《嘉年华》:性别问题传播

    (五)农村青年刘金银直播:来自农村的声音

    (六)西部儿童阅读联盟:有关西部、儿童与教育的命题

   三 政治传播创新

    (一)党代表通道:开启与民众对话的尝试

    (二)“中国梦365个故事”:自下而上的创新视角

    (三)深圳市罗湖社区家园网:基层政治传播创新

   四 文化传播创新

    (一)国产文化类“慢综艺”的成功:文化传播“错位”创新

    (二)网络青年文化的媒介表达:青年文化传播创新

    (三)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四)农村文化传播的创新:建设乡村剧场

    (五)“博物馆文化”的品牌化传播:高雅文化传播创新

    (六)德文版《三国演义》译本和俄文版《中国通史》(十卷本)出版

    (七)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深入终南山寻访隐士文化

   五 对外传播创新

    (一)“一带一路”·艾瑞克睡前故事:转换视角的传播创新

    (二)“体验中国”系列活动:“体验式”传播创新

    (三)温州“海外传播官”:融合的对外传播

    (四)“WuxiaWorld”:中国网文的海外传播

   六 媒介传播创新

    (一)传统媒体的产品创新与转型:《华西都市报》与封面新闻

    (二)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打造新闻生产的新平台

    (三)梨视频:众包化生产与资讯短视频

    (四)自动化新闻热潮与新闻机器人再升级:智能化创新

   七 2017年中国传播创新:困惑与反思

 Ⅱ 社会传播篇

  B.2 2017年中国媒介与居民生活形态变迁

   一 2017年各类媒体发展态势

    (一)网络媒体持续增长,成为第一信息媒体

     1.互联网媒体持续稳定增长

     2.中老年城市居民是互联网普及性的增长亮点

     3.依托技术,互联网媒体不断创新,深植生活

     4.互联网广告形式多样,吸引力不断提升

     5.手机成为互联网行为的主要端口

     6.互联网技术带动传统媒体发展

    (二)电视引领传统媒体内容转型

     1.电视媒体日到达率下滑趋势有所放缓

     2.电视仍是最受信任的媒体

     3.精品电视综艺节目推动社会文化传播

    (三)广播媒体趋势稳定

     1.广播媒体趋势稳定,下滑趋势减缓

     2.与多种收听场景逐渐融合

     3.音乐类、新闻类和交通类节目继续受到大众喜爱

     4.移动端广播势头强劲

    (四)场景优势与技术优势合力打造新户外媒体

     1.户外媒体市场相对稳定,低线城市更具潜力

     2.交通出行类户外媒体受到青睐

     3.户外媒体科技升级

    (五)平面媒体借力互联网加快转型

     1.平面媒体日到达率持续下降,高线城市更加明显

     2.优质内容是关键,杂志媒体阅读时长稳定提高

     3.适应网络传播是平面媒体的重要课题

   二 居民生活形态与消费的变迁

    (一)居民生活形态的变迁

     1.网络构建新的生活方式

     2.网络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3.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形态

    (二)2017年消费升级的几大特点

     1.追求品质与服务体验的消费升级

     2.追求绿色健康生活的消费升级

     3.以家庭为重的消费升级

     4.线上与线下渠道的融合,打造新零售

   三 结语

  B.3 2017年中国公益传播创新研究报告

   一 导言

   二 公益传播的新媒体事件

    (一)互联网公益节日:娱乐化、社交化与低门槛

    (二)公益活动的线上直播与数字鸿沟

   三 公益明星与明星公益

    (一)明星公益与贫富分化

    (二)公益明星

   四 公益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一)公益项目与国际传播

    (二)公益理念引导国际议程

   五 结论

  B.4 城市文化空间的女书传播

   一 女书跨文化传播:艰难进城

    (一)20世纪50年代被忽视,60年代被否定

    (二)20世纪80年代初重见天日:女书受到媒体、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三)21世纪初女书开始走出江永,走进联合国,亮相国内外重要场合,展示其独特魅力

    (四)入驻城市,生根发芽:女书传播、传承有了新主体、新场所

   二 城市女书文化空间:女书文化活动的新战场

    (一)传播女书文化,普及女书习俗知识,成为连接女书爱好者的中介

    (二)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融入现代元素,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三)女书价值的新发现:创造美好女性生活空间,修身养性,提升自我

   三 城市女书文化空间与发源地女书文化空间相互支持

    (一)城市文化空间传承女书的局限性

     1.女书传承活动形式单一,以女书书写为主

     2.城市中的女书传播、传承活动最大的缺陷在于重表演、轻生活

     3.重形式、轻内涵

    (二)充分发挥女书发源地的优势

     1.传承女书是本土女书传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2.继续重视女书习俗的恢复

 Ⅲ 政治传播篇

  B.5 2017年传播制度创新报告

   一 引言

   二 传播制度新规评述

    (一)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制度新规

    (二)新闻出版广电领域的制度新规

   三 传播制度创新总结

    (一)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领域实现制度突破

    (二)国家出台制度新规惩治互联网新闻乱象

    (三)主要央媒试行新闻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四)互联网法院主动适应网络传播发展大势

    (五)版权制度的持续创新利好版权产业与秩序

   四 传播制度创新评价

    (一)“适应性”vs“僵硬性”

    (二)“复杂性”vs“简单性”

    (三)“凝聚力”vs“离散性”

   五 结论

  B.6 2017年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

   一 概况与特点:2017年教育政务新媒体新进展

    (一)2017年教育政务新媒体概况

     1.受众情况

     2.运营情况

     3.联动情况

    (二)2017年教育政务新媒体呈现的新特点

     1.价值引领:越来越成为舆论场上的重要力量

     2.工作机制:新媒体与舆情密切相连

     3.传播创新:新技术、新平台促进多元交流对话

   二 案例分析:教育政务新媒体的平台连接与圈层效应

    (一)党的十九大新媒体传播:高层影响力深植教育舆论场

    (二)校庆活动传播:品牌内容“IP”化,导流效果明显

    (三)“魏祥致信清华”:热点事件中的快速响应与互动

    (四)高考服务创新:刚性需求锁定后的情感输出

    (五)短视频解读:以实用迎合受众的“标签心理”

    (六)新技术成为“吸粉利器”:校园美景与全新平台的“跨界应用”

   三 问题与展望:从生态的变化到平台的重建

    (一)存在的问题

    (二)需要坚持的路径

     1.导向:坚守传播伦理

     2.内容:深加工核心信息

     3.技术:创新应用多样化

    (三)未来发展的平台创新

     1.融合平台:致力于资源整合

     2.智能平台:致力于提升体验

     3.共建平台:致力于多维合作

     4.垂直平台:致力于矩阵联动

  B.7 《人民日报》“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特点、问题及调适*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

    2.研究角度

    3.主要指标

   三 数据分析

    (一)整体分析

     1.报道总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与“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有关

     2.报道版面多为重要位置

     3.以消息、通讯为主,篇幅以中篇居多

     4.党报属性决定了“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以主旋律为主,侧重于经济领域

     5.报道方式比较单一

    (二)内容分析

     1.标题与关键词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2.主要涉及亚欧国家,对境外企业和周边国家关注度不高

   四 结论与讨论

 Ⅳ 跨文化传播篇

  B.8 2017年中国跨文化传播创新实践研究

   一 观念创新:坚定跨文化自信

    1.《这里是中国》:国际视角下全纪实的中国

    2.《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积极回应世界关切,生动展现真实中国

    3.《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平民话语,全方位展示中国形象

   二 内容创新:跨文化的符号叙事

    (一)重大主题作为跨文化符号

     1.英国小哥侃“两会”:中外元素交融,热词解读中国

     2.《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把握对外传播解释权和定义权

    (二)流行文化作为跨文化符号的反向叙事

     1.中国网络小说:掌握跨文化传播主动权,让世界看到“中国创造”

     2.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出海”:自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与解读

     3.《战狼2》中美反响差异:跨文化“民族主义”的冷思考

     4.海外春节热:中国传统文化的仪式共享

   三 平台创新:掌握跨文化自主

    1.CGTN:多屏共振讲好中国故事

    2.澎湃“第六声”(Sixth Tone):基于西方用户习惯讲述中国故事

  B.9 德国媒体中的“一带一路”倡议(2013~2017)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一)德国媒体对中国的刻画

    (二)关于西方与德国媒体生态的研究

   三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分析文本选取

    (三)文本内容分析

     1.词频统计

     2.以高频词语为线索的逻辑主题建构

   四 基于节点文本分析的结果

    (一)关于“一带一路”的态度类文字报道

     1.对中国方面的批评(“批评中国”和“批评‘一带一路’”,共111个自由节点)

     2.对中国方面的肯定与支持(23个自由节点)

     3.对欧洲方面的批评(9个自由节点)

     4.对中国的建议(5个自由节点)

    (二)关于“一带一路”的描述类文字报道

     1.“一带一路”的作用、目的和性质及过剩产能(68个自由节点)

     2.中国的目的和行为(32个自由节点)

     3.亚投行(7个自由节点)

    (三)关于“一带一路”的地缘类文字报道

     1.沿线国家和地区(28个自由节点)

     2.欧洲(22个自由节点)

     3.俄罗斯(18个自由节点)

     4.德国(18个自由节点)

     5.美国(12个自由节点)

    (四)节点文本分析结果

     1.态度类文字报道的分析结果汇总

     2.描述类文字报道的分析结果汇总

     3.地缘类文字报道的分析结果汇总

   五 结论与讨论

  B.10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场域再建:裕固族的个案

   一 活态传承的主体与场域

    (一)活态传承的主体

    (二)活态传承的场域

    (三)裕固族及其非遗保护现状

   二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1.线上民族志

    2.线下民族志

   三 多元、立体的裕固族非遗传承场域再建

    (一)网络社区:传统社区的网络化再建

     1.在网络社区里传承语言

     2.在网络社区里讨论公共事务

    (二)仪式场域:民族记忆的仪式化再现

    (三)学术场域:创建学术阵地,树立意见领袖

    (四)教育培训场域:在学校和家庭之外,再建多重传习场域

     1.挖掘和记录文化遗产

     2.展示和传承文化遗产

     3.手把手传习文化遗产

    (五)舞台场域:从传统舞台延伸到新媒体舞台

    (六)产业场域:以产业传承技艺文化

   四 讨论与结论

 Ⅴ 经济传播篇

  B.11 区块链技术与广告的跨屏程序化购买优化策略调查

   一 广告跨屏程序化购买

    1.广告程序化购买技术

    2.当前程序化购买的问题

   二 区块链技术与广告程序化购买

    1.区块链技术

    2.区块链与代币

    3.区块链的特点

   三 Adx Chain广告生态区块链优化策略

    1.Adx Chain概况

    2.Adx Chain架构与Adx Share的发行流通

    3.应用范畴

    4.Adx Chain的优势

  B.12 知识付费用户购买意愿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1.修正后的技术接受度模型(TAM2,2000)

     2.计划行为理论

     3.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4.创新扩散理论

     5.感知风险理论

     6.模型构建

    (二)研究假设

     1.感知价值

     2.感知有用性

     3.感知易用性

     4.主观规范

     5.知觉行为控制

     6.个人创新意识

     7.消费者感知风险

   四 研究设计

    (一)数据采集与样本结构

    (二)量表设计

   五 数据分析

    (一)问卷数据信效度分析

    (二)模型信效度分析

    (三)PLS结构模型验证分析

    (四)模型适配度检验

   六 研究发现与启示

    (一)有关直接影响因素的探讨

     1.感知有用性

     2.知觉行为控制

     3.感知价值

     4.个人创新意识

     5.感知易用性

    (二)有关间接影响因素的探讨

     1.主观规范

     2.感知易用性

    (三)有关感知风险的探讨

   七 研究局限与展望

 Ⅵ 媒体传播篇

  B.13 2017年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绩效报告

   一 传媒上市公司概况

    (一)2017年传媒上市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二)2017年传媒上市公司发展特征

     1.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2.马太效应趋势明显

     3.传媒管理机构调整

     4.行业边界持续延伸

     5.影视类IPO遭遇寒冬

     6.突发舆情风险升级

    (三)2017年传媒上市公司整体绩效情况

     1.传媒上市公司营收及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超高增速公司稀缺,步入新常态

     2.传媒上市公司各类别营收、扣非净利润及资产情况

     3.传媒上市公司各类别总营收、总扣非净利润及总资产占比情况

   二 传媒上市公司各绩效指标排行榜

    (一)综合绩效TOP30:分众传媒问鼎

    (二)资产能力TOP30:东方明珠排名第一

    (三)现金能力TOP30:盛天网络位于榜首

    (四)盈利能力TOP30:吉比特拔得头筹

    (五)运营能力TOP30:引力传媒位列榜首

    (六)偿债能力TOP30:慈文传媒排名第一

    (七)成长能力TOP30:迅游科技遥遥领先

   三 传媒上市公司各类别各种绩效指标排行榜

    (一)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中文传媒斩获第一

     1.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头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2.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尾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3.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六大能力绩效No.1变动:三家公司蝉联冠军

    (二)动漫游戏类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昆仑万维排名第一

     1.动漫游戏类上市公司头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2.动漫游戏类上市公司尾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3.动漫游戏类上市公司六大能力绩效No.1变动:两家公司蝉联冠军

    (三)影视传媒类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万达电影占据榜首

     1.影视传媒类上市公司头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2.影视传媒类上市公司尾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3.影视传媒类上市公司六大能力绩效NO.1变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四)营销传媒类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分众传媒位于第一

     1.营销传媒类上市公司头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2.营销传媒类上市公司尾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3.营销传媒类上市公司六大能力绩效No.1变动:分众传媒优势明显

    (五)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东方明珠问鼎

     1.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头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2.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尾部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变动分析

     3.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六大能力绩效No.1变动:贵广网络占据两项冠军

   四 细分类别上市公司能力对比

    (一)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能力表现

    (二)动漫游戏类上市公司能力表现

    (三)影视传媒类上市公司能力表现

    (四)营销传媒类上市公司能力表现

    (五)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能力表现

   五 各类别龙头公司绩效分析

    (一)中文传媒六大能力评估:除成长能力外其余均超新闻出版平均水平

    (二)昆仑万维六大能力评估:除现金能力外其余均超动漫游戏平均水平

    (三)万达电影六大能力评估:六大能力均超行业平均水平

    (四)分众传媒六大能力评估:除运营能力外其余均超营销传媒平均水平

    (五)东方明珠六大能力评估:资产能力指标远超广播电视平均水平

   六 总结

  B.14 2017年中国智能传播技术创新及启示

   一 智能传播技术及其创新

    1.智能传播技术

    2.智能传播技术创新

   二 智能传播技术基础层的创新

   三 智能传播技术架构层的创新

   四 智能传播技术应用层的创新

   五 结论与启示

  B.15 短视频中的雾霾景象:基于内容分析的考察

   一 引言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

    (二)编码类目

     1.画面内容

     2.视频呈现雾霾的方式

     3.视频中雾霾的特征

     4.网友对雾霾的认识

    (三)编码员信度

   三 数据分析结果

    1.网友在视频中呈现的主体内容

    2.网友在视频中如何呈现和描绘雾霾

    3.视频中的“雾霾景象”

    4.视频中网友对雾霾的认知

   四 结论与讨论

 Ⅶ 资料篇

  B.16 中国传播创新大事记(2017)

   (一)传播制度创新

    1.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制度新规

    2.主要央媒试行新闻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3.互联网法院主动适应网络传播发展大势

    4.版权制度的持续创新利好版权产业与秩序

   (二)媒介传播形态创新

    1.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

    2.《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的移动直播平台

    3.人工智能加入新闻行业

    4.新闻类微信小程序

    5.众包化生产与资讯短视频的生产者——梨视频

   (三)政治传播形态创新

    1.党的十九大开通“党代表通道”

    2.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线

    3.政府工作报告二维码

    4.深圳市罗湖社区家园网的基层政治传播创新

   (四)跨文化传播形态创新

    1.中国网文的海外传播者WuxiaWorld

    2.温州“海外传播官”

    3.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出海”

    4.“体验中国”系列活动

    5.复兴路上工作室之《“一带一路”之歌》

    6.多屏共振讲好中国故事的CGTN

   (五)社会传播形态创新

    1.对农传播创新的浙中县级广播联盟“农+乐”模式

    2.农村青年刘金银的生活直播

    3.纠正伪信息的微信“辟谣助手”

    4.公益传播创新:“小朋友画廊”

    5.融消费化、娱乐化、社交化于一体的互联网公益节日

    6.教育政务涌入互联网应用平台

   (六)文化传播形态创新

    1.国产文化类“慢综艺”霸屏

    2.网易新闻《可以说这很青年了》的网络青年文化表达

    3.农村文化传播的创新:建设乡村剧场

    4.“博物馆文化”的品牌化传播:高雅文化传播创新

 传播创新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本报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撰,以“中国传播创新”为主题,分为总报告、社会传播篇、政治传播篇、跨文化传播篇、经济传播篇、媒体传播篇、资料篇七个部分,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讨2017年社会传播、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经济传播、媒体传播等领域传播创新的智慧、思维与方式方法,评估代表性案例,剖析与反思问题,提供因应之策,为中国传播创新实践提供新思维与新方法。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信息需求的扩大以及媒介系统的发达,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呈现越来越活跃的状态。中国传播在社会传播、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经济传播、媒体传播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创新需求,亦拥有创新活力。评估中国传播创新,反思和导引中国传播创新,发掘中国的传播智慧,是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总报告从文化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新秩序的维度界定“中国传播”的概念,指出当下中国传播创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形态的传播体系,表现为社会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对外传播、媒体传播的融合结构。基于对2017年社会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对外传播、媒体传播等领域代表性案例的分析,报告提出评估中国传播创新的向度:宏观层面的评价指向是否降低了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否拓展了公共的交流空间,是否促进了可沟通世界的建构;中观层面的评价指向传播组织或传播主体向度、内容生产向度、传播方式向度、社会连接向度;在微观层面,需要考察具体的案例及其创新价值。同时,总报告对中国传播创新进行了反思,指出某些具有商业诉求的传播创新在特定时间内“占领”了公共话语空间,新闻传播制度创新乏力,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不少社会问题,事件性的传播创新突出但日常性的传播创新不足,等等。因此,传播创新需要不断回归创新的本义,不断拓展公共交往空间和重建社会连接,不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社会传播篇、政治传播篇、跨文化传播篇、经济传播篇、媒体传播篇等专题关注公益传播创新、传播制度创新、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创新、特定群体文化(女书)传播创新、新媒体传播创新等重要命题,剖析了传播创新的社会条件、实践基础与社会效应,基于案例分析探究了传播创新的多种可能,反思了中国传播创新的可能路径与方法。例如,研究发现,2017年,传播制度供给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较强的“凝聚力”,但“适应性”不强,亦有一定的“僵硬性”。2017年,我国跨文化传播创新实践体现在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平台创新三个层面,但仍需要牢固树立起跨文化传播创新意识,抓住重点推进跨文化传播全方位创新,在实践和学习中拓展跨文化传播创新路径。再如,运用民族志法研究裕固族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场域,作者发现,裕固族已建立一个包括网络社区、仪式场域、学术场域、教育培训场域、演出场域、产业场域等多元而又立体的活态传承场域系统,网络社区是这个系统的重要节点,年轻人是文化传承的主要争取对象,知识精英是文化传承的意见领袖,他们共同为裕固族文化的传播建立了新的连接。基于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女书传播的研究,作者发现,城市文化空间为女书开辟新的传播空间与建立新的社会连接提供了可能,但需要警惕重书写、轻吟唱,重形式、轻内涵的危险,并注重发挥女书发源地传承人的作用。本皮书关注中国传播创新的实践与前沿话题,致力于基于在场的观察和第一手材料发掘中国传播智慧,为聚合的中国传播创新提供导引。例如,在技术创新层面,2017年中国智能传播技术体自身进入了创新爆发的“加速带”,正在推进互联网的演进,并将重构“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其本身需要接受这样的拷问:这是真的创新吗,能够打破何种旧的现状?有些做法是否“为了创新而创新”?这些问题涉及如何评估中国传播创新。基于对中国传播创新的考察,我们期待在实践层面思考组合不同的传播创新因素,从而推动中国传播实践的“融合创新”;在理论层面探索如何发掘中国传播的原创性思想,从而推动建立中国传播创新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