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1-2012)图书
REPORT ON THE COOPERATION AND DENELOPMENT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2011-2012)
[内容简介] 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倡议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简称GMS)经济合作机制,以加强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GMS合作是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次区域合作,也是我国参与的第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国家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我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周边外交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重点对象。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系统介绍和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追踪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进展和趋势,并对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推进次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和相关读者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
摘要
皮书数据库
BⅠ 总报告
B.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展与趋势(2011~2012)
一 GMS合作的新进展及中国的参与
(一)交通、电力与通信
(二)农业与环境
(三)旅游与人力资源开发
(四)贸易与投资
(五)禁毒与替代种植
(六)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
二 GMS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相关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基本平稳
(二)域外大国竞相加大对次区域的战略关注与投入
(三)次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五)资金缺乏与合作机制滞后的制约
三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新态势及中国的参与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意愿将进一步增强
(二)次区域的互联互通将大大提速
(三)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促进次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四)环境合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五)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等多个主体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合作
(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互动进一步深化
(七)促进次区域合作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八)加强各国、各合作机制之间的协调
BⅡ 专题篇
B.2 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发展*
一 中国政府与东盟互联互通合作的机制、项目及其进展
二 云南发展与东盟互联互通的历程和主要项目的进展
三 广西发展与东盟互联互通的战略、主要项目及其进展
四 推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必须进一步明确互联互通的内涵与推动的重点
2.尽快制定中国发展与东盟互联互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3.协调好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沿边省区之间的关系
4.加强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衔接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5.在高铁项目上应做好对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的解惑释疑工作
6.尽快改变口岸通关便利化严重滞后的状况
B.3 “10·5”惨案与湄公河航道国际安全合作
一 “10·5”湄公河劫船惨案经过
二 劫船惨案发生后的国际协调和处理
三 湄公河国际航道安全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四 湄公河国际安全合作的发展方向
1.继续推进湄公河惨案的侦破工作,尽快查明真相
2.要妥善应对复航后的风险
3.将安全合作由河流向岸上扩展,由治安向综合治理深入
4.扩展功能性合作,推进GMS合作的务实发展
5.做好充足准备,应对其他可能的风险
B.4 中越南海争端及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影响
一 2009年以来的中越南海博弈
(一)2009年以来越南侵犯南中国海权益的主要方式
1.政治上以多种方式宣示主权
2.强化对已占海域的控制和资源开发
3.借“提交外大陆划界案”之机从法理上侵占中国南海海域
4.助推南海问题国际化
(二)中国在南海的正当维权行为
1.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南海主权
2.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增加执法频次
3.实施禁渔令
二 中越南海争端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影响
(一)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地区性”
(二)使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尽管南海问题对GMS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影响有限
三 关于消弭南海问题对GMS合作影响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发展中越关系,缓和南海局势
(二)正视并积极应对域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
B.5 区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合作的进展及影响
一 区域外大国开展的与湄公河地区的合作
(一)美国:构建“美湄合作”新机制
(二)日本:“日湄合作”机制常态化
(三)印度:东向政策取得新进展
(四)澳大利亚:从摇摆不定到主动接近
(五)俄罗斯:湄公河地区的最大军火商
(六)欧盟:以东盟为平台积极参与合作
二 区域外大国在湄公河地区的博弈
(一)美国在参与湄公河地区合作中面临与相关大国的关系问题
(二)日本的经援外交和价值观外交成果有限
(三)美日印、美澳印、美日澳等三边合作可能引发相互矛盾
(四)澳大利亚发展与湄公河地区关系引发战略碰撞
(五)俄越合作制衡大国战略的考量
三 区域外大国博弈对湄公河地区合作的影响
(一)对湄公河地区政治安全局势的影响
(二)对地区经济合作的影响
四 区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合作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
(二)安全方面
(三)经济方面
五 新形势下中国参与GMS合作的路径思考
(一)以政治互信促安全合作
(二)发挥自身优势占据GMS合作制高点
(三)进一步促进次区域合作持续有效开展
(四)发挥云南省的独特优势
结论
B.6 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问题及思考
一 公共外交的缘起与内涵
(一)公共外交的缘起
(二)公共外交的内涵
二 中国在GMS实施公共外交的背景、进展与问题
(一)中国在GMS实施公共外交的背景
(二)中国在GMS公共外交的发展与现状
1.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开始在GMS探索公共外交之路
2.改革开放至冷战结束时期,中国在GMS的公共外交实践更加注重实效,方式也显得更为成熟
3.驻地大使与当地领导人的关系发展是这个时期中国在GMS公共外交发展的新亮点
4.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GMS的公共外交发展显得更为多元化,从传统的对外宣传逐渐转向建构中国的公共外交体系
(三)中国在GMS实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
1.实施公共外交的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2.对GMS公共外交的对外宣传思维习惯过于片面、低调
3.对GMS公共外交的对象针对性不强
4.中国在GMS存在“被公共外交”的现象
三 关于中国在GMS实施公共外交的一些思考
(一)确立GMS公共外交的基本原则
(二)设立专门负责GMS公共外交事务的决策机构
(三)推行GMS公共外交的文化营销与教育交流
(四)梳理整合国内外GMS公共外交资源
B.7 云南省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 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概念与国内外发展经验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跨境经济合作区
(二)跨境经济合作区与边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
(三)国内外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经验
1.国内外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实践案例
2.国内外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四)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意义和作用
1.提升对外贸易水平,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2.为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支撑
3.为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新的模式
4.为更紧密的区域一体化建设积累经验
二 云南省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现状
(一)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现状
(二)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现状
(三)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现状
三 云南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方案尚未获国家批准立项
(二)缺乏优惠政策支持
(三)产业支撑能力较弱
(四)建设规划不协调,功能定位不对接
(五)管理模式面临挑战
四 加快建设云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对策建议
(一)争取国家尽快批准设立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
(二)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构建合作区发展的产业基础
(三)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稳定有效的协调机制
(四)大力推进边境地区的城市化
(五)以经济合作为纽带,实现全面合作
(六)积极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发挥它们与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互补作用
B.8 大湄公河次区域水资源合作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 GMS水资源开发现状
(一)水资源的储量
(二)开发重点
二 当前GMS水资源开发合作的方式和成效
(一)合作的方式
(二)合作的成效
三 GMS各国水资源合作开发面临的挑战
四 GMS水资源合作开发的走向及中国参与的策略
(一)水资源开发可能的走势
(二)中国参与次区域水资源开发的对策思考
B.9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的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
一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的背景与意义
(一)“金三角”毒源地的长期存在与现实危害是开展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的基本前提
(二)铲除境外毒源是解决我国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
(三)国际合作消除毒品危害是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保障
(四)云南在帮助境外毒源地开展境外罂粟替代种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的禁毒合作
(一)次区域禁毒合作机制的建立
(二)中国与次区域各国禁毒合作框架的建立
三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与替代发展合作的成效
(一)禁毒效益突出
1.缅北罂粟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并且基本保持了稳定
2.有效减少了境外海洛因的产量,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禁毒经费
3.从缅甸、老挝进入云南的海洛因持续下降
(二)经济效益明显
(三)其他效益兼顾
1.社会效益明显
2.国际形象的树立
3.生态效益逐渐显现
四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展禁毒与替代发展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缅北、老北罂粟复种问题
(二)复杂动荡的政局
(三)新型毒品异军突起,加大了禁毒合作难度
五 进一步加强次区域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次区域国家政府间合作,签订双边禁止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的协议
(二)区域禁毒合作应不断向务实方向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联合打击毒品跨国犯罪力度,全面开展与次区域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B.10 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的进展、问题及中国的参与
一 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的背景与基础
(一)东南亚金融合作的缘起
(二)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呼唤次区域金融合作
二 中国与东盟和次区域的金融合作
三 中国与次区域各国的双边金融合作
四 当前次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主导力量的推动和相应的制度保障
(二)次区域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目前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对次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次区域内尚未形成一个引领和辐射整个区域的国际金融中心
五 中国(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的重点
(一)构建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提升金融竞争力
(二)加强与GMS各国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三)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促进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
BⅢ 区域篇
B.11 2011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
一 2011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一)2011:“十二五”开局之年
(二)云南桥头堡(Gateway)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经济形势开局良好
1.全省GDP创新高,财政收入增速快
2.固定资产投资和外来投资均保持快速增长
3.工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4.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稳步发展
5.能源建设取得新突破
6.旅游业保持强劲势头
(四)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1.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2.民族地区发展面临新机遇
3.民生不断改善,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完善
4.体育事业稳步前进
二 2011年云南对GMS合作的参与
(一)桥头堡战略为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二)2011年云南参与GMS合作的主要成效
1.云南与GMS国家边境地区合作关系不断深化
2.通道建设不断推进
3.双边贸易、投资合作稳步发展
4.电力合作继续推进
5.周边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新进展
6.农业合作不断深化
7.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
三 云南参与GMS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B.12 2011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
一 2011年的广西:迈入跨越式发展轨道
(一)“十二五”开局良好
(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迅速
(三)经济形势总体持续向好
1.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2.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
3.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4.“两区一带”发展格局深化拓展
(四)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展示广西新形象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化软实力实现新提升
二 2011年广西与次区域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广西对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二)广西参与GMS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三)广西参与GMS教育合作为人文交流架起了桥梁
(四)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促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
(五)优先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六)积极推进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
三 总结与展望
B.13 2011年柬埔寨形势及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
一 政局保持稳定,推进反腐与法制建设
(一)反对党力量日益削弱
1.桑兰西党力量削弱
2.奉辛比克党拒绝与拉那烈党合作
(二)反腐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法制建设全面展开
二 经济全面复苏迹象明显
(一)农业继续保持增产,大米出口稳定增长
(二)证券交易所成立,金融业发展进入新时期
(三)制衣和制鞋业发展强劲
(四)建筑业全面复苏
(五)旅游业回暖,带动服务业增长
(六)保险业增速迅猛
(七)外出劳工及其侨汇对发展经济的作用显著
三 对外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推进
(一)不断完善并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1.扩大和深化柬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柬泰关系在曲折中前行
3.继续巩固和发展柬越、柬老关系
(二)与区域外国家关系发展迅速
1.柬美关系快速升温
2.柬韩关系取得新进展
(三)积极参与东盟及国际事务
四 2011年柬埔寨对GMS合作的参与
(一)组织和参与次区域各种会议
1.第三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
2.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七次部长级会议
3.大湄公河次区域南部经济走廊论坛
4.第四次大湄公河次区域峰会
(二)与次区域其他国家的合作发展迅速
(三)积极研究湄公河地区发展规划
(四)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B.14 2011年老挝形势及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
一 社会政治形势
(一)老党九大顺利召开
(二)组建新一届中央政府
(三)努力加强党的建设
二 经济发展形势
(一)经济运行平稳
(二)出口形势良好
(三)通货膨胀率加剧
(四)证券业开始起步
(五)电信业快速发展
(六)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经济管理
(七)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 对外交往
(一)与中国的关系
1.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
2.双方经贸领域合作成果斐然
(二)与次区域国家的关系
1.与越南的关系
2.与泰国的关系
3.与柬埔寨的关系
(三)其他外交关系
四 积极参与GMS合作
(一)老挝参与GMS合作新进展
1.经贸领域
2.能源领域
3.交通领域
4.旅游领域
5.环境领域
6.信息领域
7.安全领域
8.多边领域
(二)老挝参与GMS合作前景展望
B.15 2011年缅甸形势及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
一 2011年的缅甸政治:改革不断深化
(一)新联邦议会和政府顺利组建
(二)新政府大力推行政治改革
(三)各级议会按照民主法制规定正常运转
(四)新政府与昂山素季建立合作关系
(五)与多数民族地方武装实现停火,与克钦独立军冲突加剧
1.与多数民族地方武装实现停火
2.克钦邦局势紧张
二 2011年的缅甸经济:发展中仍有隐忧
(一)缅甸新政府的经济政策
1.设定新的经济发展目标
2.重视民生问题
3.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法律
4.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5.重视民营经济,推行私有化
(二)宏观经济形势
(三)产业经济形势
三 2011年的缅甸外交:巩固周边国家
(一)与中国的关系
1.两国继续保持了频繁的高层互访
2.中缅油气管道进展顺利
3.密松水电站被搁置
(二)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
(三)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
(四)与印度及其他南亚国家的关系
(五)与联合国的关系
四 2011年缅甸参与GMS合作情况
(一)缅甸参加GMS会议情况
(二)缅甸参与GMS的新进展
1.外贸投资领域
2.能源领域合作
3.交通和基础设施
4.金融合作
5.禁毒合作
B.16 2011年泰国形势及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
一 2011年泰国政治:政局基本稳定,大选顺利举行
(一)大选顺利举行
(二)政局基本稳定
二 2011年的泰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洪灾是主因
(一)国内经济形势
1.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增长压力
2.洪灾重创泰国经济
(二)对外经贸关系
三 2011年的泰国外交:总体平稳,湄公河惨案成焦点
(一)泰美关系
(二)泰中关系
(三)泰柬关系
四 泰国参与GMS合作取得的新进展
(一)泰国参加GMS会议情况
(二)泰国参与GMS合作的新进展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投资及贸易便利化
3.旅游合作
4.能源合作
5.医疗卫生合作
B.17 2011年越南形势及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
一 2011年的越南政治:党和国家领导班子顺利换届
(一)越共十一大顺利召开,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十年战略
(二)第十三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选出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三)重视反腐倡廉
二 2011年的越南经济:“遏通胀、保民生”的
(一)宏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表现良好
(三)重视医保、住房、人力资源的发展
(四)推进农业、农民、农村“三农”政策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三 2011年的越南外交:全方位推进
(一)以大国外交为主线,与各大国关系全面发展
(二)大力推进周边外交和多边外交
(三)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支持
四 越南参与GMS合作取得新进展
(一)越中关系持续发展
(二)继续加强越老特殊关系
(三)重视发展与柬埔寨的全面合作关系
(四)促进越泰合作关系发展
(五)促进越缅经济合作关系
(六)务实推动GMS经济合作
(七)“两廊一圈”建设取得新进展
(八)继续推动越、老、柬“发展三角”合作
(九)积极推动MRC框架下的地区合作
B.18 附件一 《超越2012:面向新十年的战略发展伙伴关系》
挑战中的不断进步
应对新十年的挑战
结语
B.19 附件二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2011)
一 综述
二 中国与GMS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
(一)与柬埔寨的双边贸易和投资
(二)与老挝的双边贸易和投资
(三)与缅甸的双边贸易和投资
(四)与泰国的双边贸易与投资
(五)与越南的双边贸易与投资
三 中国参与GMS合作的新进展
(一)交通
(二)电力
(三)信息通信
(四)农业
(五)环境
(六)卫生
(七)旅游
(八)人力资源开发
(九)贸易与投资
(十)禁毒与替代种植
(十一)科技
四 中国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参与GMS合作情况
五 中国参与下一阶段GMS合作的设想
(一)交通
(二)电力
(三)信息通信
(四)农业
(五)环境
(六)人力资源开发
(七)卫生
(八)旅游
(九)贸易和投资
(十)禁毒与替代种植
(十一)科技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