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3

司法评价的基础理论图书

The Basic Theory of Judicial Evaluation

SSAPID:101-8320-5931-58
ISBN:978-7-5201-3068-4
DOI:
ISSN:

[内容简介] 司法评价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与效验性原则,同时应注重从价值创造转向价值评价思维、从法律理论转向法律工程思维,从批判评价转向建设评价思维。良法善治、秩序、正义、公正以及人权等构成司法评价的价值论基础。司法评价应当树立宪法至上观念,司法改革应当遵循人权的限度。在权力自我约束、权利竞争关系以及改革与诉权实现等层面重构司法体制,以缓解人权保障与司法供给之间的矛盾。重构司法权的分配模式,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经验。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蒋银华
编 辑:关晶焱;李从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文前辅文

 导论

 摘要

 第一章 司法评价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司法评价的基本内涵

   一 司法评价的概念范畴

   二 司法评价体系的外延构成

  第二节 司法评价的方法构成

   一 哲学方法

   二 计量学方法

   三 信息管理方法

   四 系统科学方法

   五 比较方法和分类方法

  第三节 司法评价的功能

   一 判断与预测功能

   二 认定与选择功能

   三 导向与促进功能

   四 监督功能

  第四节 司法评价的主要特征

   一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独立性

   二 评价标准的系统化、综合化

   三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四 评价信息的完整性

  第五节 司法评价的对象与内容

   一 评价对象

   二 评价内容

 第二章 司法评价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客观性原则

  第二节 科学性原则

  第三节 系统性原则

  第四节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节 效验性原则

 第三章 司法评价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司法评价的认识论基础

   一 司法评价中的反映论:从表象到本质

   二 司法评价中的评价论:从思辨到现实需求

   三 司法评价中的融贯论:从信念到体系

  第二节 司法评价的方法论基础

   一 司法评价中的系统论

   二 司法评价中的实证论基础

   三 司法评价中的诠释学循环

  第三节 司法评价的价值论基础

   一 良法善治

   二 秩序

   三 正义

 第四章 司法评价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从价值创造思维向价值评价思维的转向

  第二节 从法律理论思维向法律工程思维的转向

  第三节 从批判评价思维向建设评价思维的转向

 第五章 司法评价的宪法基础

  第一节 宪法体制与司法评价

   一 宪法体制与司法改革的空间

   二 司法改革的宪法限度

   三 宪法变迁与司法改革

  第二节 人权保障与司法评价

   一 人权体系与司法改革

   二 司法改革的人权限度

   三 诉讼爆炸与司法改革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与司法评价

   一 政治体制改革与司法改革的目标设定

   二 宪法制度下的司法权配置

   三 政治体制改革模式变迁与司法改革

 第六章 司法评价机制的开展:以用户体验为视角

  第一节 体验评价的兴起及内涵

  第二节 体验评价在司法改革评价学中的应用

   一 核心概念

   二 基本命题

  第三节 用户体验式司法评价中的指标分析

  第四节 体验评价与司法运行逻辑的契合

 第七章 法官选任制度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法官管理模式的现状

   一 法官的遴选制度

   二 法官绩效考评制度

  第二节 审判权视野中的组织管理模式

   一 通常组织人事管理的流程及功能结构

   二 工作特定性与授权、监控的关系理论

   三 审判权视角下的法官选任与管理模式

  第三节 审判权视野下现行法官管理模式弊病分析

   一 中国法官管理模式弊病的成因

   二 事前遴选大众化与事后管理高度行政化的共生并存

   三 授权效率与事后监管的双重失效

  第四节 审判权视野下法官管理体制的建构

 结语

司法评价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与效验性原则,同时应注重从价值创造转向价值评价思维、从法律理论转向法律工程思维,从批判评价转向建设评价思维。良法善治、秩序、正义、公正以及人权等构成司法评价的价值论基础。司法评价应当树立宪法至上观念,司法改革应当遵循人权的限度。在权力自我约束、权利竞争关系以及改革与诉权实现等层面重构司法体制,以缓解人权保障与司法供给之间的矛盾。重构司法权的分配模式,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经验。

1.梁治平等:《新波斯人信札》,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2.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圣诵、王成儒:《中国司法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5.丁国强:《司法人文与法官品格》,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6.邓正来等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7.高其才:《多元司法——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方式及其变革》,法律出版社,2009。

8.何怀宏:《公平的正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9.侯猛:《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

10.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中华书局,2011。

11.吕伯涛主编《司法能力建设的新视角:司法能力建设与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12.娄正前:《诉求与回应:当今中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11。

13.谭世贵主编《中国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

14.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土义》,法律出版社,2002。

15.张永泉:《司法审判民主化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6.卓泽渊:《法政治学》,法律出版社,2005。

17.左卫民:《司法制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18.左卫民、周长军:《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

1.Lung Sheng Tao,“Politics and Law Enforcement in China:1949-1970”,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713,1974.

2.Burawoy Michael,“The Extended Case Method”, Socialogical Theory,Vol. 16, 1998.

3.Glaser Barney,Ansel Strauss,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1967.

4.Martin Shapiro,Alec Stone Sweet, On Law, Politics, Judicialization, 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2.

5.Henry R. G1ick, Courts, Politics and Justice(3rd ed.), US: McGraw-Hill Inc. 1993.

6.Barber Bernard, The Logic and Limits of Trust,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83.

7.Benjamin Kidd,Social Evolution,Nabu Press,2011.

8.Joseph Husslein, Evolution and Social Progress,Kessinger Publishing,2010.

9.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0.P. Devlin,The Enforcement of Mor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11.Xi Lin, “Equity in The Chinese Law: lts Origin and Transformations”, Thesis of PhD,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United Kingdom),2008.

12.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9th ed.),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2014.

13.E. Bodenheim, Jurisprudence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revised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14.Roscoe Pou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w, New Haven ,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2

15.EU Accession Monitoring Program, “Monitoring the EU Accession Process: Judicial Capacity,” Open Society Institute, 2002(12).

1.公丕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概览》,《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万毅:《转折与展望:评中央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法学》2003年第8期。

3.王兆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中国人大》2010年第22期。

4.江国华:《常识与理性(十):司法技术与司法政治之法理及其兼容》,《河北法学》2011年第12期。

5.江国华:《通过审判的社会治理——法院性质再审视》,《中州学刊》2012年第1期。

6.孟建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5日,第6版。

7.胡云腾、袁春湘:《转型中的司法改革与改革中的司法转型》,《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8.王琳:《司法改革的路径选择》 ,张卫平主编《司法改革评论第四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9.江国华:《转型中国的司法价值观》,《法学研究》2014年第1期。

10.于一夫:《“以党治国”面面观》,《炎黄春秋》2010年第7期。

11.邓建民:《从人治到法治——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法治观》,《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5期。

12.李方民:《遵循司法工作规律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山东审判》2010年第5期。

13.庞正、杨晓敏:《社会转型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第三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综述》,《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5期。

14.孙谦:《发挥司法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5.石经海:《量刑规范化解读》,《现代法学》2009年第3期。

16.谢晖:《论民间规则与司法能动》,《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9期。

17.许章润:《法律、法学与法学家的中国语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8.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法律科学》2010年第1期。

19.周国文:《公共性与公民伦理——兼论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公民伦理思想》,《人文杂志》2005年第5期。

20.张吉喜:《能动司法创新社会管理的两种类型》,《法学杂志》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