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SSAPID:101-8285-6825-58
ISBN:978-7-5097-1495-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上承担着探路者的使命。尤其在全球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焦点的背景下,全面实施推进绿色经济,进绿色促进计划,建设绿色城市圈,对武汉城市圈引导“两型”社会的创新实践、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书融合国内外众多权威专家和专业研究机构、城市运营决策者的权威数据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其他城市圈发展案例,在全面、深入分析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对武汉城市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武汉城市圈蓝皮书
编 辑:陈帅;安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中文摘要

 序言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意义与前瞻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总报告

  2009年武汉城市圈发展总报告

   一 2009年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

    (一)概况

    (二)经济形势逐步向好

     1.圈域总体经济回升

     2.9市经济反转趋势明显

    (三)社保和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

     1.统筹城乡就业有序推进

     2.建立和完善覆盖武汉城市圈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

     3.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4.社会保险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启动

    (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城市规模结构有待优化

     1.单中心城市结构明显

     2.一城独大依旧

     3.8市与武汉差距逐渐缩小

   二 武汉城市圈区域融合加速推进

    (一)产业双向转移加快

    (二)圈域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农业产业化对接加快

    (四)商业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五)社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快

   三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稳步推进

    (一)制订、完善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改革创新试验工作全面实施

    (三)先行区、示范区、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四 当前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的几个问题

    (一)改革试验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

    (二)改革试验工作任务重手段软

    (三)改革缺乏全面协作和配套

    (四)一体化建设滞后,产业趋同比较普遍

     1.圈域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突破较难

     2.产业趋同比较普遍

   五 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营造“两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武汉城市圈改革和建设的推进工作机制

     1.大力加强机构建设

     2.加快完善工作制度

     3.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究

     4.建立湘鄂联合共同探索改革试验的机制

    (三)加强指导,协调政策,各市突出特色改革示范

    (四)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步伐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健全武汉城市圈政府间高效协调机制

     2.探索和完善“省直管县”体制

     3.探索和完善城市综合执法监管体制

     4.深化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六)积极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1.继续推进现有改革

     2.进一步加大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力度

     3.探索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

     4.深化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

    (七)加快制订“绿色城市圈”行动计划

  2009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报告

   一 2009年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出台系列政策,完善实施框架

    (二)抓住关键领域,推进改革试验

    (三)突出五个重点,推进一体化建设

    (四)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五)推进部省共建,争取中央支持

   二 当前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改革试验的推进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2.体制机制改革缺乏同步配套

     3.市厅合作需要进一步强化

     4.行政区划体制带来的区域本位

    (二)建议和意见

     1.建立健全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体制机制

     2.省里加强指导,各市突出特色改革示范

     3.建立武汉城市圈新闻发言人制度

     4.加强重大事项的研究

     5.建议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步伐

     6.建议在专项规划基础上重新修编《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

   三 对2010年改革试验主要工作的思考

    (一)实施重点领域改革突破

    (二)突出抓好示范区建设

    (三)大力推进“五个一体化”重点工作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五)完善推进工作机制

  2009年武汉城市圈区域一体化建设发展报告

   一 武汉城市圈区域一体化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融合加速

    (一)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

     1.发挥规划指导作用,省市合力加快武汉城市圈交通建设

     2.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

     3.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相继投产和开工

    (二)以产业双向转移和集群发展为重点,圈域产业逐步得到优化整合

     1.出台政策支持城市圈产业发展

     2.着力培养重点产业集群

     3.建立圈内产业交流合作平台

    (三)以实施商业集团连锁经营为重点,圈域城乡市场一体化加快建设

     1.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突破口,完善圈内农村市场网络

     2.以家电下乡为契机,发展圈内农村家电连锁网点

     3.以农超对接活动为着力点,促进圈内名优农产品开拓市场

     4.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双进”工程,完善便民服务设施

     5.以大型流通企业重点项目为支撑,壮大圈内连锁经营规模

    (四)以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农业产业一体化水平大幅提高

     1.大力开展农产品基地建设

     2.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3.搭建平台,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

    (五)以社会事业资源联动共享为重点,圈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

     1.科技方面

     2.教育方面

     3.文化方面

     4.卫生方面

     5.社会保障方面

     6.体育方面

     7.旅游方面

     8.信息方面

     9.宣传方面

    (六)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1.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试点开始启动

     2.武汉城市圈“碧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二 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利用不够,效率不高

     1.资源整合不够

     2.利用效率不高

     3.体制机制改革滞后

    (二)五个重点工作推进不协调,一体化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圈域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突破较难

     2.产业趋同比较普遍

   三 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步伐的建议

  2009年绿色城市圈建设发展报告

   一 全面构建绿色城市圈

    (一)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二)循环经济加快推进

    (三)积极创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四)培育和推广绿色消费模式

    (五)稳步推进资源环境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二 推进绿色城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以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工程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三)加快发展绿色产业

    (四)建立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专题篇

  发展绿色经济,建设“两型”社会

   一 “两型”社会的内涵

   二 建设“两型”社会的重点

    (一)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二)从规划和标准入手建设节约型城市

    (三)规划建设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

    (四)形成节约型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

   三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四 建设“两型”社会的制度保障

    (一)建立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规划和宏观引导

    (三)利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技术水平

    (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形成资源节约的社会氛围

  武汉城市圈实施“绿色促进计划”研究

   一 “绿色促进计划”提出的背景

   二 “绿色促进计划”的内涵及意义

    (一)“绿色促进计划”的内涵

    (二)“绿色促进计划”的意义

     1.实施“绿色促进计划”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实施“绿色促进计划”是克服当前金融危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有效途径

     3.实施“绿色促进计划”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实施“绿色促进计划”,积极发展绿色贸易,是应对绿色壁垒和提升环保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 武汉城市圈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以项目建设带动绿色发展

    (二)初步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

    (三)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四)区域性废物(废电池)回收网络启动运行

   四 武汉城市圈推进“绿色促进计划”的目标

    (一)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发展化“危”为“机”

    (三)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五)降低碳依赖程度和减缓生态退化

   五 武汉城市圈推进“绿色促进计划”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立法保障“绿色促进计划”试点的实施

    (二)设立武汉城市圈绿色经济发展推进办公室

    (三)试点绿色GDP核算

    (四)实施滨江滨湖生态环境保护

    (五)创新发展绿色能源

    (六)积极发展绿色交通

    (七)壮大绿色产业

    (八)试点建设生态城、生态工业园区

    (九)构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把武汉城市圈建成生态文明试验田

   一 “两型”社会的提出及其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一)“两型”社会的提出

    (二)“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二 武汉城市圈争创全国生态城市群

    (一)编制相关规划

    (二)制定“两型”政策

    (三)发展循环经济

    (四)发展生态农业

    (五)发展生态服务业

     1.生态旅游业

     2.生态商贸物流业

     3.生态宜居产业

    (六)倡导绿色交通

     1.新能源客车产业化

     2.自行车免费租用由点到面全面铺开

    (七)创新环境经济政策

     1.探索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

     2.深入开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改革

     3.积极争取发行环保彩票

   三 武汉城市圈主体功能分区

    (一)主体功能区划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载体

    (二)武汉城市圈的三大空间布局

     1.城镇空间布局

     2.农村空间布局

     3.生态空间布局

    (三)武汉城市圈的生态补偿尝试

   四 “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意义

    (一)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

    (四)完成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武汉城市圈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

   一 武汉城市圈资源枯竭型城市现状

    (一)武汉城市圈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概况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境内资源濒临枯竭,支柱产业面临严重危机

     2.开采业逐年衰退,从业工人骤减

     3.经济结构失衡,地方财政依赖资源产业

     4.民生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养老压力与日俱增

     5.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灾害存在隐患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与实践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概述

    (二)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

     1.煤炭型城市转型的典型案例

     2.油气型城市转型的典型案例

     3.有色金属型城市转型的典型案例

    (三)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政策措施

     1.建立相应机构,协调组织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

     2.建立多种形式的资源型城市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3.实施企业援助和人员安置政策

     4.用法律保障手段促进资源型城市的振兴

   三 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和建议

    (一)转变思维,倡导生态节约观念

    (二)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机制

    (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预防资源型城市出现危机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五)大力推动城市和园区建设

    (六)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七)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基于人口分布的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 武汉城市圈城乡人口分布基本格局

    (一)从常住人口的视角看武汉城市圈的人口分布

    (二)从户籍人口的视角看武汉城市圈人口分布

    (三)从迁移人口的视角看武汉城市圈人口分布

   二 武汉城市圈城乡人口分布变动趋势

    (一)基础数据与相关参数的确定

     1.基础数据介绍

     2.分城乡的武汉市和8城市整体预测参数

    (二)武汉城市圈动态人口预测

     1.城市圈人口总规模与人口城乡分布

     2.分城乡人口增长变动

     3.人口红利的城乡转移

     4.城乡人口老龄化差异和变化趋势

     5.育龄妇女规模与生育潜力

   三 统筹城乡人口政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加快制度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武汉城市圈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三)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武汉城市圈区域资源共享机制

  “两型”试验区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战略新选择

   一 武汉城市圈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的转化分析

    (一)武汉市的城市快速扩张与农用地非农化

     1.农用地转出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2.农用地大幅减少

     3.水域的被占或破坏造成环境的损失

     4.土地快速占用的效率增幅较小

    (二)武汉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的土地转化

     1.汉口片区延伸的土地转化状况

     2.汉阳片区延伸的土地状况

     3.武昌片区延伸的土地状况

   二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的可持续分析

    (一)基于建设用地利用率的效率评价

    (二)基于土地使用性质转化的效率评价

   三 结论:选择新的战略与机制

    (一)各城市应选择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

    (二)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在“两型试验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不断创新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机制

  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一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提出背景

    (一)“两型”社会理念的提出

    (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模式的提出

    (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

   二 政策驱动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两大领域: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二)两条道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

    (三)三个着力点: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

    (四)一个试验区模式:以政策推动为主导

   三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一)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政策体系

     1.建立全新的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机制

     2.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改革

     3.建立促进“两型”产业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

     4.建立引领和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5.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财税金融体系改革

    (二)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社会政策体系

     1.推进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所有制改革

     2.创新区域人才引进与开发利用机制

     3.破除二元结构、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

     4.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改革

     5.破除行政区划束缚,建立共享基础设施平台

    (三)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政府政策体系

     1.规范政府行为机制

     2.创新生态环保管理机制

     3.创新市场主体准入机制

     4.大力开展法制建设

  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

   一 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二)武汉城市圈面临的环境压力

   二 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一 武汉城市圈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

    (一)区域产业布局的空间发展模式

     1.增长极模式

     2.点轴开发模式

     3.网络开发模式

    (二)武汉城市圈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空间发展模式

     1.增长极模式

     2.点轴系统发展模式

     3.“圈域”发展模式

     4.武汉城市圈三种产业布局模式协调发展

   二 构建武汉城市圈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的对策

    (一)“1+8”各城市主导产业的定位

    (二)实施产业梯度分工和配套发展

     1.按产业层级实行武汉和周边8市的产业分工

     2.按产业上下游分工,发展产业链

     3.按产业功能分工,采用“前店后厂”模式

    (三)努力培养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

     1.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产业集群良好的发展环境

     2.抓好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培育工作

     3.大力组建大型跨区企业集团

     4.推动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5.重点建设优势产业集群

   三 目标:实现从竞合博弈到产业一体化

  武汉城市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 武汉城市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1.优化产业结构,最主要的是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

     2.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实现地区之间产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

     1.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市场与制度

     2.建立资源补偿的财税体制

     3.积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四)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建立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

     2.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五)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1.治理水污染

     2.治理大气污染

     3.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

     4.加强污染控制能力

    (六)全面推行循环经济

     1.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七)加快生态工业建设

     1.推广清洁生产

     2.做好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3.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武汉城市圈农村土地流转创新研究

   一 目标:建立农村中的三种土地产权市场

   二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动态

    (一)土地流转的权利主体

    (二)土地流转的后果

    (三)土地流转的具体方式

   三 三种土地市场的流转政策(机制)设计

    (一)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耕地)流转市场

     1.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耕地)流转市场的原则

     2.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耕地)流转市场的政策设计

    (二)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的土地流转市场

     1.探索建立相对完整的农村宅基地法规体系

     2.明晰产权,强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权能

     3.探索建立并完善农村房地产一级、二级市场体系

     4.建立合理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三)建立健全非农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市场

     模式一:“市场主导+农民自愿参与”

     模式二:“政府留地+农民自主开发”

   四 农村三种土地市场流转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

    (二)改善土地流转条件,促进土地规模流转

    (三)可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试点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市场

    (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土地流转方式

  武汉城市圈构建低碳社会亟须环境法制保障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低碳社会理念与国家任务的变迁

    (一)国家任务和类型的变迁

    (二)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确立

     1.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内涵

     2.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功能

     3.怠于履行环保义务的法律责任

   三 低碳社会理念的环境法制建构

    (一)强化有关低碳社会的立法和执法

    (二)推进政府与公民间的合作

    (三)采用多样化、弹性化的环境管制方式

    (四)制定合理的碳排放标准

    (五)引入环境公民诉讼制度

   四 结语

 市、区篇

  总部经济助推武昌实现发展新跨越

   一 武昌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拥有独特的省会功能优势

    (二)拥有强大的科技、教育优势

    (三)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

    (四)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 武昌总部经济发展的实践轨迹

    (一)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

    (二)整合资源,实现空间再造

    (三)错位发展,培育优势产业

    (四)整体构建,优化城区功能

     1.总部经济规模效应明显

     2.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形成

     3.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4.城区魅力日益凸显

   三 武昌总部经济的发展展望

    (一)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武昌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2.武昌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二)总部经济未来发展思路

     1.明确“对接、竞合、升级”的基本思路

     2.推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三)总部经济未来发展的举措

     1.提倡高端化服务,优化总部企业经营环境

     2.打造大产业集群,强化总部经济的规模效应

     3.加强城市间合作,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

     4.整合武昌现有人力资源,建立总部人才资源储备和交流体系

  加快实施三大战略,推进资源城市转型

   一 黄石市资源城市转型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突出“两型”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1.发展大产业

     2.构建大园区

     3.建设大城市

    (二)突出示范带动,重点建设三个改革试验先行区

     1.黄金山“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建设

     2.大冶资源城市转型先行区建设

     3.下陆区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

    (三)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六大领域的改革创新

     1.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领域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领域

     3.土地节约集约领域

     4.科技创新领域

     5.金融体制创新领域

     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域

   二 下一步推进资源城市转型的工作思路

    (一)突出一根主线

     1.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大产业体系

     2.推进“三园一带”开发建设,加快发展大园区

     3.推进城市功能转型,努力建设大城市

     4.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转型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两大创建活动

     1.争创低碳经济试点市

     2.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三)加快三个先行区建设

     1.建设黄金山低碳经济先行示范区

     2.建设大冶资源城市转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先行示范区

     3.建设下陆(长乐山)循环经济先行示范区

    (四)发展四个融资平台

     1.城市建设融资平台

     2.交通融资平台

     3.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4.科技融资平台

    (五)深化六大国家级改革试点

     1.推进资源城市转型贷款试点

     2.推进全国3G(TD-SCDMA)电子政务应用试点

     3.开展全国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房试点

     4.开展知识产权、科技进步试点

     5.推进垃圾及污水处理收费方式改革试点

     6.开展创业促就业型城市试点

  以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一 2009年鄂州市“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推进情况

    (一)统筹规划,对接产业,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全面加快

    (二)创新模式,先行先试,城乡一体化试点初显成效

    (三)更新理念,创新体制,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

   二 2010年鄂州市“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工作重点

    (一)加强一个城乡一体化长港示范带建设

    (二)推进两个省级示范区建设

    (三)加大三大区域的融合

    (四)深化四项改革

    (五)编制五个专项规划

    (六)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建设临港经济区,推动黄冈大发展

   一 建设黄冈临港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黄冈临港经济区是由黄冈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二)建设黄冈临港经济区是充分发挥黄冈资源优势的需要

    (三)建设黄冈临港经济区符合中央、湖北省委的发展战略,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二 建设黄冈临港经济区的基本构想

   三 建设黄冈临港经济区的主要方式

    (一)必须坚持依港兴城、港园城互动发展

    (二)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

    (三)积极探索黄冈临港经济区管理模式

  “两型”建设与“两转”发展之机理融合研究

   一 “两型”与“两转”考验中部化工强市的建设发展路线

    (一)科学决策,决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路

    (二)剖析优势,奠定区域经济差异化竞争的战略远景

   二 “两型”建设与“两转”发展在实践中实现机理的有效融合

    (一)“四维循环”,构建“两型”社会特色示范框架

    (二)“四大战略”共推“两转”发展

   三 “两型”建设促“两转”发展的启示

 附录

  附录1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

  附录2 关于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展“绿色促进计划”试点的建议

   一 “绿色促进计划”提出的背景

   二 实施“绿色促进计划”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绿色促进计划”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实施“绿色促进计划”是克服当前金融危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有效途径

    (三)在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开展“绿色促进计划”试点具有现实基础

   三 “绿色促进计划”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初步构想

    (一)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附录3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六项配套支持政策

   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金融创新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意见

    一 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

     (一)促进城市圈信贷市场一体化

     (二)促进城市圈票据市场一体化

     (三)促进城市圈支付结算一体化

     (四)促进城市圈金融信息服务一体化

    二 不断增强金融市场融资服务功能

     (五)增强货币市场融资服务功能

     (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七)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八)加快保险市场服务创新

     (九)改善外汇服务和管理方式

     (十)完善金融市场中介体系

     (十一)加快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十二)促进期货市场稳步发展

    三 加快推进金融主体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十三)引进区域性金融服务与管理中心

     (十四)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

     (十五)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

     (十六)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

     (十七)完善圈内金融机构管理体制

    四 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十八)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十九)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服务

     (二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保险市场

    五 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二十一)不断提高公众金融素质

     (二十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十三)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二十四)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六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五)形成金融支持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合力

     (二十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十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财税政策

    一 创新财政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城市圈内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一)圈内转移

     (二)圈内合作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 建立和完善财政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城市圈内各地区建设“两型”社会的积极性

    三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明确投入重点,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一)支持改善基础设施

     (二)支持加大环保投入

     (三)支持高新产业发展

     (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

     (五)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四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税收征管协调机制,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二)严格执行统一的税收政策

     (三)积极建立有效的税收征管查协调机制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人才政策的意见

    一 加大武汉城市圈领导人才培养力度

    二 实施武汉城市圈重点专项人才培养支持计划

    三 引进适应武汉城市圈产业需求高层次紧缺人才

    四 促进武汉城市圈人才在圈域内合理流动

    五 完善武汉城市圈人才评价激励保障体系

    六 启动武汉城市圈“人才特区”建设

    七 推进武汉城市圈人才资源与产业项目对接

    八 建立武汉城市圈人才支持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武汉城市圈投资增长的若干意见

    一 更新投资工作理念

    二 转变投资增长方式

    三 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四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

    五 加强先进制造业建设

    六 加强现代服务业建设

    七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八 加大城乡民生领域投入

    九 拓宽投融资渠道

    十 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

    十一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标准

    十二 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

    十三 改革投资行政服务体制机制

    十四 实施扶持和激励政策

    十五 建立投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土地管理改革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意见

    一 创新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探索计划管理新机制

     (一)试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机制

     (二)探索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相协调的宏观调控机制

     (三)实行差别化的计划管理政策

     (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储备交易制度

     (五)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二 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土地开发整理

     (六)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七)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

     (八)探索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机制

     (九)加强土地复垦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三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十)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

     (十一)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十二)优先开发利用未利用地

     (十三)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四 健全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十四)建立建设用地出让预申请制度

     (十五)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十六)实行建设用地“净地”出让

     (十七)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五 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十八)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十九)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六 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加强批后核查监管机制

     (二十)完善被征地农民补偿制度

     (二十一)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批后核查监管机制

    七 加强组织领导,共同推进城市圈土地管理改革

     (二十二)加强领导,共同推进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一 培育和壮大武汉城市圈生态经济

     1.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2.严格建设项目准入要求

     3.加快推行清洁生产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积极推行资源综合利用

     6.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二 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一体化

     7.统一建立环境法制保障机制

     8.统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9.统一城市圈环保管理要求

     10.统一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

    三 制定实施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经济政策

     11.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

     12.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13.完善环境价格政策

     14.完善绿色电力调度制度

     15.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

     16.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四 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17.加大财政资金对环保的投入

     18.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

     19.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扶持政策

     20.完善绿色金融政策

     21.发行水环境专项治理债券

    五 完善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保障体系

     22.完善区域环境保护综合协调和决策机制

     23.健全环境保护社会监督机制

     24.健全环境科技创新机制

  附录4 武汉城市圈五个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武汉城市圈产业双向转移优化发展实施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二 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

     (二)坚持促进产业升级和促进产业梯度布局相结合

     (三)坚持传统产业向八市开发区转移和市县企业集团总部向武汉集中相结合

     (四)坚持经济利益分享和产业政策推动相结合

    三 主要任务

     (一)明确合理的产业转移方向

     (二)打造配套条件比较完备的产业承接地

     (三)完善区域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四 政策措施

     (一)制定出台《武汉城市圈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和合理转移指导目录》

     (二)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

     (三)实施配套产业政策

     (四)完善产业转移配套服务条件

     (五)健全推进产业转移工作机制

    五 2009年主要工作

     (一)细化年度产业转移工作方案

     (二)选取重点领域实施突破

     (三)着力改善产业承接园区的配套条件

     (四)搭建产业转移服务平台

   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实施工作方案

    一 主要目标

    二 主要任务

     (一)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二)加快港口及场站建设,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

     (三)抓紧城市快速通道建设,打造1小时经济圈

    三 2009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三)城市快速通道建设

     (四)体制机制建设

    四 保障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二)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三)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协调机制

   武汉城市圈农业产业一体化实施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

     (三)主要任务

    二 农业布局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七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与加工业发展规划

     (二)十二大特色农产品基地与加工业发展规划

    三 2009年工作重点

     (一)抓好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二)抓好农村能源建设,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一体化

     (三)抓好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工作,建立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

     (四)抓好农业行政执法,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五)抓好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抓好农机推广事业,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七)抓好农科教结合,推进农业科技示范

     (八)抓好招商引资,扩大对外贸易

     (九)抓好疫情联防联控,确保防灾减灾夺丰收

    四 保障措施

     (一)建立促进一体化发展的组织体系

     (二)培育参与一体化发展的多元主体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四)依法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进程

     (五)积极营造促进一体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武汉城市圈商业连锁经营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二 主要目标

     (一)着力壮大连锁经营规模

     (二)着力构建连锁经营市场体系

     (三)着力培育连锁经营市场主体

    三 保障措施

     (一)抓重点项目

     (二)抓龙头企业

     (三)抓规划实施

     (四)抓“三项工程”

     (五)抓工作机制

   推动武汉城市圈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

    一 资源优势及整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优势

     (二)资源整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二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 具体安排

     (一)科技方面

     (二)教育方面

     (三)医疗卫生方面

     (四)社会保障方面

     (五)文化(含广电)方面

     (六)体育方面

     (七)旅游方面

     (八)信息方面

    四 保障措施

     (一)明确实施主体,落实相关责任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好统筹协调

     (三)加大政府投入,扩大社会参与力量

     (四)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

  附录5 武汉城市圈主要统计指标(2007~2009)*

  附录6 武汉城市圈2009年大事记

 武汉城市圈蓝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皮书网

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正在催生。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以低碳经济、绿色产业、绿色能源为主要导向的“绿色经济”将赋予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新的内涵。推行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主要国家的基本国策。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上承担着探路者的使命。两年来,武汉城市圈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点,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要任务,不断完善“56531”实施框架,全力推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体制创新,积极推动“两型”社会建设。2009年,武汉城市圈为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绿色促进计划”,在武汉城市圈生产、流通、消费、环境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绿色经济,大力建设绿色城市圈,全面实施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和环境治理。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又节约了物质资源,绿色产业也逐步成为武汉城市圈迈向“十二五”时期的新经济增长点。

赵凌云:《充分认识两型社会综改区的战略担当与全局使命》,《改革研究》2008年第2期。

梁湖清:《循环经济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学术研究》2004年第7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改革》2006年第2期。

曾永昌:《城乡统筹改革试验的土地制度选择》,2007年11月22日《光明网-光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