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9

中国“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研究报告(2016~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Investment Security of China’s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2016-2017)

SSAPID:101-8282-9660-32
ISBN:978-7-5201-0695-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总报告》为引领,分为综合篇、保障篇、金融篇、安全篇四大部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历史与现实相映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国别与地区相兼顾,集中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和自然等投资安全风险情况,在保护海外投资利益,促进区域、双边、军品和化石能源贸易,加强金融创新、保险保障、并购估值、产业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防范恐怖威胁等风险方面提供丰富的指导性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一带一路”投资安全蓝皮书
作 者: 邹统钎 梁昊光
编 辑:仇扬;王蓓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协调内外、统筹陆海、兼顾东西的重大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开放、互鉴、共赢为指引;以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为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强化发展战略互动、发展优势互补、发展区位对接,实现共筑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目标。“一带一路”紧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和平发展理念,丰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把中国的发展同沿线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为全球跨区域合作树立良好典范。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多元立体格局。作为倡议实施主体,中国企业“走出去”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临一定的投资安全风险。风险意识是“走出去”企业必需强化的首要意识,加强风险管防是企业扬帆远航的必备技能。这种风险既有传统的商业竞争,也包括难解的地缘纷争,还有复杂的部族、宗派和意识形态纠葛,突发性、多变性和联动性兼具,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具体应对中,既要考虑国家和一国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也要顾及地区和国际的不同博弈对象;既要从综合性视角和全局性意识出发,做出系统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判断;也要从精准实施和一国一策的角度出发,把脉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政治法律等诸多要素,力求实现“一带一路”落地要生根,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走下去,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好。本书云集国际政治、贸易投资、金融保险、法律、反恐、军贸等方面的专家,针对“一带一路”面临的多样投资安全风险,通过构建投资安全分析模型,以投资安全指数为标准,比较分析和定量评估沿线国家投资安全风险态势,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一带一路”投资安全的形势和走向,为“走出去”企业规避风险提供实用性强、实操性佳的战略性准备。全书以《总报告》为引领,分为综合篇、保障篇、金融篇、安全篇四大部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历史与现实相映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国别与地区相兼顾,集中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和自然等投资安全风险情况,在保护海外投资利益,促进区域、双边、军品和化石能源贸易,加强金融创新、保险保障、并购估值、产业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防范恐怖威胁等风险方面提供丰富的指导性建议。对接战略耦合点。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政策沟通和顶层规划,建立多层次宏观政策交流机制,增强战略的柔韧性,满足多元化的国家战略诉求,创新全球治理体系。在兼顾各方利益关切,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的前提下,积极促进沿线各国政治互尊互信,经济互惠互利,文明互学互鉴,共担投资安全风险,共克合作交流难题,共享和平发展红利。加强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局势、基础设施、税收体系、产业政策、外贸投融资和汇率制度等营商环境的精细量化分析,并从中、微观层面为企业提供权威、有效、可信且具体的决策信息,化解或减少因信息不足或渠道不畅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导致的投资风险,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做强利益交融点。以设施联通促进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资金融通助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利用企业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各国间产能、工程的合作协助,使沿线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的有效转移和分工明确的生产网络的构建,在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也吸引东道国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绑紧利益共同体纽带。加强金融创新,鼓励“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使用人民币结算;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动建立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型金融合作机制,创新跨境金融服务,建立金融监管机制;探讨修订境外投资管理法,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和商业保险制度等,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双、多边全面务实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扩大情感共通点。“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积极对沿线国家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往,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增进沟通了解,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化解“中国威胁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掠夺资源论”等疑虑猜忌。发挥丝路商会作用,加快“一带一路”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对“一带一路”地区重点市场相关的法律、准入政策、技术标准等信息的收集发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强调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助推驻在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与当地居民共享“一带一路”的共建成果,通过让利予人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深化合作增长点。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项目建设的主体作用,使“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彰显中国企业优势,推动中国从拼劳力、资源、资本、技术,向占据产业标准、国际规则和话语权、发展模式创新等高点迈进。积极同沿线国家共建自由贸易区、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经济走廊等区域协同体,加强双边、多边投资保护协定,加快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建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一带一路”的开放平台,东连潜力巨大的亚太经济圈,西接成熟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在各国良性互动中开拓进取,必将实现合作共赢。防范风险滋生点。随着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孤立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冲突风险加剧,国际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赤字”日益凸显。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工作涉及面广、不可预测性强,应对难度大,企业“走出去”之前应深度调研对象国国情,尤其在加大合作投资规划,强化法律、政策和语言培训等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遵守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法规,强化规则意识,自觉遵行国际通行规则、作法和惯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反应迅速、多方联动的安全风险应对机制,妥善处理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的难题,为建设守规则、有秩序,既竞争又合作的“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格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嵎生:《2016年国际形势三大特点:“乱”“变”“治”》,《解放日报》2016年12月20日。

Neil Buckley and Roman Olearchyk,“Ukraine Ceasefire Exposes Division in Kiev Leadership”,Financial Times,September 16,2014.

葛玉御、樊丽明:《印度税制结构嬗变分析》,《国际税收》2015年第4期。

孔庆峰、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12期。

钟飞腾、朴珠华、刘潇萌、滕卓攸:《对外投资新空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第138~139页。

付伯颖、苑新丽:《外国税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第45~53页。

George Reji,Reddy Y.V.,“Corporate Tax in Emerging Countries:Some Aspects of In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 Management 5(2015):357-366.

Harvey Jr.,J. Richard.,“Corporate Tax Aggressiveness-Recent History and Policy Option,” National Tax Journal 4 (2014):831-850.

Wilson J S,Mann C L,Otsuki T,“Trade 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New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the Impact,”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7(2003):367-389.

Wilson J S,Mann C L,Otsuki T,“Assessing the Benefits of Trade Facilitation:A Global Perspective,” World Economy 28(2005):841-871.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理论月刊》2014年第11期。

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0期。

吴婷婷:《“一带一路”对军贸市场发展的影响》,《中国市场》2015年第22期。

何奇松:《“天基丝路”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军事安全保障视角》,《国际安全研究》2016年第34期。

张厚明:《“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研究》,《工业经济论坛》2015年第6期。

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2期。

付晓东:《从区域经济学视角看“一带一路”方略——兼论五大支撑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29期。

汪亚青、张明之:《国际军火贸易博弈格局》,《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5年第2期。

闫作剑:《世界军品贸易模式及贸易策略的分析》,《国防技术基础》2005年第11期。

任海平、徐长春:《全球军品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球化》2014年第8期。

李洋、陈金涛:《我国军火贸易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8期。

吴沁:《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潜力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6。

Jeffrey A. Cohen,Intangible Assets:Valu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John Wiley & Sons,2005).

Fishman,J.E.,S. P. Pratt,and W.J.Morrison.,Standards of Value:Theory and Applications,Standards of Value:Theory and Applications,2nd ed,(John Wiley & Sons,2013).

Michael J. Mard,James R. Hitchner,Steven D. Hyden.,Valuation For Financial Reporting:Fair Value,Business Combinations,Intangible Assets,Goodwill And Impairment Analysis,(John Wiley & Sons,2010).

Shannon. P.,Roger Grabowski.,Cost of Capital:Applications and Examples,Fifth Edition,(John Wiley & Sons,2014).

Aswath D,Investment Valuation: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the Value of Any Asset,(Hoboken,NJ:John Wiley & Sons,2012):pp.162–163.

Robert D. Arnott and Peter L. Bernstein,“What Risk Premium Is Normal?”.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March,April,2002):64–85.

陈元、钱颖一主编《“一带一路”金融大战略》,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3月第1版。

李永全主编《“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张明:《直面“一带一路”的五大风险》,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

张军:《“一带一路”其实更像升级版的对外援助》,凤凰国际智库,2016年5月17日。

胡鞍钢:《“一带一路”——一场经济地理革命》,《财经界》2015年第7期。

王海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能源外交运筹》,《中国石油经济》2013年第12期。

李建民:《“丝路精神”下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战略构想、国际比较和具体落实途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12期。

李朴民:《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共享繁荣发展新机遇》,《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8期。

蔡继明:《“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福建理论学习》2016年第1期。

史育龙:《发挥城市重要节点功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21期。

吴志成、李金潼:《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中国视角与实践》,《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5期。

普拉比尔德、毕斯瓦:《重修丝绸之路:迈向亚洲一体化》,《当代亚太》2009年第3期。

李前:《贸易和投资机会沿“路”播撒》,《进出口经理人》2014年第6期。

程伟晶、冯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基于三阶段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第2期。

杜秀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货物贸易结构分析:2002~2014年》,《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

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

桑百川、杨立卓:《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关系-基于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经济问题》2015年第8期。

孙致陆、李先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基于互补性、竞争性和增长潜力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12期。

魏民:《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问题与方向》,《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2期。

于立新、裘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思考》,《国际贸易》2016年第1期。

周方冶:《“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合作的机遇、瓶颈与路径-兼论中泰战略合作探路者作用》,《南洋问题研究》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