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论纲图书

outline of rural democrat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SSAPID:101-8259-2069-88
ISBN:978-7-5097-381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在诸多发展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现存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在少数,农村发展就是备受中央重视和人民关注的问题之一。综合我国特殊国情来看,发展农村民主政治无疑是解决农民治理、推动农村发展建设的有效路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论纲》一书沿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梳理了农村民主政治发端发展的历史原因、政策演绎路径及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变迁的特点,解读了当下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真实面貌,揭示了村民自治制度的价值以及制约村民自治制度深层次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设计了农村民主政治未来发展的整体性推进路径。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淮扬文化研究文库
作 者:戴玉琴
编 辑:赵慧英;关晶焱;国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后记

 总序

 导论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研究群体

    2.研究路径

    3.研究结论

  三 “农村民主政治”概念的解读

  四 全书的分析框架

  五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资料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与演绎路径

  一 农村民主政治发端发展的历史原因

   (一)乡村社会变迁是农村民主政治崛起的终极力量

   (二)基层创新实践为农村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现实经验

   (三)上层政治体系的政策性引导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持续性动力

  二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演绎的政策路径

   (一)1980~1987年,村民自治初创阶段

   (二)1987~1998年,村民自治逐步规范阶段

   (三)1998~2010年,村民自治日益深化阶段

   (四)2010~2012年,村民自治继续发展阶段

  三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变化的特征凝炼

   (一)国家与农村社会治理边界的日趋明确化

   (二)农民作为政治权利主体身份的渐趋明朗化

   (三)政治权威合法性来源的逐步法理化

   (四)国家主导与社会主体对接的逐渐良性化

 第二章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现状的多维解读

  一 村民自治制度的价值预设与实际发展趋向的张力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价值预设

   (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际发展趋向

    1.国家设立村民自治制度时的制度预期到农村出现了水土不服

    2.村干部政治合法性危机本身也预示着村民自治实践对民主价值的偏离

    3.中央政策在基层具体执行中产生的偏差带来的村民自治预期目标的偏离

  二 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四个民主之间发展的非均衡性

   (一)四个民主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四个民主发展存在的不足

  三 村级会议组织体系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

   (一)村民会议

   (二)村民代表会议

   (三)村民委员会会议

  四 村庄权力配置不顺导致的村庄民主政治运行的不畅性

   (一)村级自治权力与乡镇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二)村委会权力与党支部权力之间的关系

   (三)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权力与村民的权利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农村民主政治场域中的多极政治主体

  一 “中心化”的村庄精英

   (一)体制内精英

   (二)体制外精英

  二 “边缘化”的流动村民

  三 “弱意识化”的女性村民

   (一)农村女性主体政治参与的现实图景

   (二)农村女性主体政治参与发展困境的原因

  四 “异质化”的大学生村官

   (一)大学生村官融入村庄民主政治运作的现状

   (二)大学生村官融入村庄民主政治运作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和限度

  一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宏观和微观价值分析

   (一)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宏观价值分析

    1.为上层民主的推进筑稳治理基础

    2.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式

   (二)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微观价值分析

    1.为村庄一级的地方经济自主发展提供了保障

    2.直接民主的实现为农村政治有序、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3.有利于地方民主规则和文化的形成

  二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的现实境遇和全新挑战

   (一)现实困境期求着原有制度的创新

   (二)违规行为的存在企盼着制度执行力的提升

   (三)政治主体民主素质的有限性呼唤着民主型政治文化的出场

 第五章 农村民主政治持续性发展的政治学路径

  一 三维权力运行的科学性规制

   (一)乡镇行政权力的科学规制

   (二)村党支部政治权力的科学规制

   (三)村委会自治权力的科学规制

  二 四个民主协调发展的整体性设计

   (一)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为村庄民主政治建设夯实基础

   (二)推进民主决策优化,为村庄民主政治建设抓好中心环节

   (三)加强民主管理建设,确保村民民主管理权利的落实到位

   (四)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确保村委会行使权力的规范化

  三 不同政治主体作用的针对性培育

   (一)创新村民自治制度,为流动村民搭建新的政治参与平台

   (二)女性主体参政渠道的拓展

   (三)大学生村官作用的科学性发挥

  四 民主政治文化的及时性构建

   (一)整合当下政治文化资源,培植民主型政治文化

   (二)多路径提升农民政治素质,塑造现代民主政治人格

   (三)规范民主政治安排,增强民主体验中的政治信任

  五 制度执行力的保障性提升

   (一)科学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1.科学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科学制度体系构建的方法

   (二)执行文化的培育和塑造

    1.培养村民的制度意识

    2.培养制度执行主体的执行意识

   (三)执行能力的锻造与提升

    1.执行制度的自信性和从容性

    2.执行制度的计划性、周密性和果断性

    3.执行制度的随机应变性

 附录 关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调研

  附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情况”的系列调研总体说明

   一 调研目的

   二 调研区域的选定

    1.表率性

    2.典型性

    3.条件许可性

    4.区域可比性

   三 调研内容的确定

   四 调研方式

   五 具体要求

  附录2 调查问卷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状况”

   前言

   填表说明

   一 总体情况

   二 法律法规知晓情况

   三 民主选举情况

   四 民主决策情况

   五 村务公开情况

   六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情况

   七 主观认知和评价情况

  附录3 调查问卷二“扬泰地区农民工政治参与”

   前言

   一 基本情况

   二 工作情况

   三 生活情况

   四 政治参与状况

  附录4 调查问卷三“苏中地区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两委会工作情况”

   前言

   填表说明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附录5 调查问卷四“农村女性参政现状”

   填表说明

   第一部分 男性村民对于农村女性参政态度的调研

   第二部分 农村女性参政现状

    (一)农村女性生活基本情况

    (二)农村女性参政状况

   第三部分 农村女性干部参政现状

    (一)农村女干部调查问卷:

本书沿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梳理了农村民主政治发端发展的历史原因、政策演绎路径及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变迁的特点,解读了当下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真实面貌,揭示了村民自治制度的价值以及制约村民自治制度深层次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设计了农村民主政治未来发展的整体性推进路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

[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

[7]《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

[8]《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

[9]《彭真文选(一九四一—一九九○)年》,人民出版社,1991。

[10]《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12]《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1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5]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26]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3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27]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5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

[2]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高洪涛:《政治文化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4]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5]陈吉元等:《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

[6]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落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8]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徐勇:《徐勇自选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10]陈荷夫:《论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11]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北京三联书店,1998。

[12]程同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13]沙莲香等:《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14]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5]王仲田、詹成付主编《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6]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7]毛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关于尖山下村的单位化的观察与阐释》,学林出版社,2000。

[18]赵渭荣:《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9]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

[20]肖唐镖:《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1]徐勇、吴毅:《乡土中国的民主选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2]吴绍田:《解读村民自治——关于牛溪埠镇村民自治的观察与阐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23]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学林出版社,2002。

[24]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南街、向高和方家泉村村治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5]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2。

[26]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7]范瑜、贺雪峰:《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28]潘一禾:《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

[29]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0]肖唐镖、史天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跨学科的研究与对话》,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31]邓正来:《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2]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对农民流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3]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4]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5]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6]杨念群、黄兴涛、毛丹:《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7]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4。

[38]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9]仝志辉:《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0]景跃进:《当代中国农村“两委关系”的微观解析与宏观透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1]宁骚:《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2]潘嘉玮、周贤日:《村民自治与行政权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3]王禹:《我国村民自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4]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5]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6]黄为平、汪永成:《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IV》,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7]罗沛霖:《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8]袁洪亮:《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国民性思想改造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49]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0]于毓蓝:《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52]张静:《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3]黄卫平、汪永成:《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4]房宁:《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5]詹成付:《选举权利与司法救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56]刘诚:《1989~2002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7]戴玉琴:《村民自治的政治文化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8]肖唐镖《当代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9]朱力:《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0]黄涌群:《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61]张铭、王迅:《基层治理模式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2]应小丽:《草根政治:农民自主行为与制度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3]王圣诵:《中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64]肖立辉:《村民委员会选举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65]冯兴元、【瑞典】柯睿思、李人庆:《中国的村级组织与村庄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6]史卫民等:《中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历史发展与比较研究》(上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7]贺雪峰:《乡村社会关键词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乡村素描》,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68]黄卫平等:《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8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

[2]〔美〕帕金森:《官场病:帕金森定律》,北京三联书店,1982。

[3]〔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英〕柏特兰·罗素:《社会改造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

[7]〔日〕蒲岛郁夫:《政治参与》,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8]〔日〕山口定:《政治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9]〔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

[11]〔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

[12]〔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

[13]〔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

[14]〔美〕马克·E.沃伦:《民主与信任》,华夏出版社,2004。

[1]贺雪峰:《村委会选举为何会出现倒退——湖北袁杨、姚周两村调查》,《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4期。

[2]陈锡文:《牢牢把握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全局意义》,《瞭望》1998年第42期。

[3]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6期。

[4]卢福营:《农民流动:嵌入村民自治的新变量——浙江省奉化市庄家村调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5]党国英:《村民自治是乡村民主政治的起点吗?》,《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1期。

[6]徐勇:《草根民主的崛起:价值与限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年夏季卷。

[7]丛日云:《民主制度的公民教育功能》,《政治学》2001年第3期。

[8]崔智友:《中国村民自治的法学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9]毛军吉、陈远章:《农村“两委”关系现状及对策——对湖南省500个村的调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第1期。

[10]徐勇:《村民自治、政府任务及税费改革——对村民自治外部行政环境的总体性思考》,《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11期。

[11]金太军:《村庄治理中三重权力互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2期。

[12]吴理财:《村民自治与国家重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4期。

[13]吴毅:《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11期。

[14]冯耀明:《村民自治实践中两委关系及冲突解决模式探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5]吴素雄、陈洪江:《从精英治理到民主治理——村民自治制度演进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6]党国英:《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兼论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改革》,《开放导报》2004年第6期。

[17]应星:《评村民自治研究的新取向——以〈选举实践与村庄政治〉为例》,《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8]仝志辉:《乡村政治研究诸问题——对应星批评的回应和进一步思考》,《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9]文小勇、石颖:《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0]程为敏:《关于村民自治主体性的若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1]龚自伟:《乡村经济贫困与村民自治:问题与对策》,《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2]吴毅、贺雪峰、罗兴佐、董磊明、吴理财:《村治研究的路径与主体——兼答应星先生的批评》,《开放时代》2005年第4期。

[23]徐增阳、甘霖:《农民流动与村民自治——流出村和流入村的分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24]徐勇:《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解释》,《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25]宋相义:《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前沿》2007年第2期。

[26]刘涛、王震:《中国乡村治理中“国家—社会”的研究路径》,《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5期。

[27]蔺雪春:《当代中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第3期。

[28]黄辉祥:《“民主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再整合——村民自治生成的历史与制度背景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29]武汉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当前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市江夏区实证研究为例》,《武汉学刊》2007年第2期。

[30]白益华:《八亿农民的民主训练班》,《公民导刊》2008年第5期。

[31]陈肖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乡村精英与村民自治研究的文献综述》,《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2期。

[32]黄其松:《“圭叶”基层民主新实践与启示》,《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33]徐勇:《“政策下乡”及对乡土社会的政策整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1期。

[34]卢福营:《村民自治的发展走向》,《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35]李景峰、鲁秀娥:《村民自治价值论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6]李宏昌、郑玉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民自治价值问题探讨》,《农业经济》2008年第4期。

[37]戴玉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源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38]张晓山:《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

[39]顾杰:《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深层影响因素》,《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1期。

[40]蔡定剑:《见证村民自治制度的曲折诞生》,《乡镇论坛》2008年第3期。

[41]雷振文:《政治人的现代化与政治秩序调适》,《晋阳学刊》2008年第3期。

[42]戴桂斌:《从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看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晋阳学刊》2008年第2期。

[43]胡序杭:《村务民主决策的实践——来自杭州市余杭区的调研报告》,《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44]顾强:《基层民主的困境——以广西富川县铁耕村为视角》,《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5]汤晋苏:《村民自治30年: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国报道》2008年第11期。

[46]吴理财:《以民众参与破解选择性治理》,《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4期。

[47]胡象明、孙楚明:《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48]钟庆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分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9]陈健:《从村民委员会到村民代表会议——试论村民自治的制度再设计》,《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

[50]于建嵘:《村民自治:价值和困境——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4期。

[51]石佑启、张显伟:《村民自治: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52]郝炜:《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问题》,《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53]翟昌民:《“一肩挑”模式效果迥异背后的体制根源——党组织对村民自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体制探索》,《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54]申端锋:《村民自治是如何搞偏的》,《人民论坛》2010年第12期(上)。

[55]李海红:《村民自治视角下“民主管理”的探索——河南省邓州市推行的“4+2”工作法分析》,《农业考古》2010年第6期。

[56]夏添、唐鸣:《村民自治中民主合作的缺失及解决路径——以全国“海选第一村”北老壕村的治理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57]田承春:《城乡一体化中村民自治问题探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58]张星炜:《村民自治摆脱困境的关键在理顺两个关系》,《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2期。

[59]任中平:《村民自治究竟应当向何处去?》,《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3期。

[60]莫勇波、张定安:《制度执行力:概念辨析及构建要素》,《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11期。

[61]刘桂兰:《制度执行力:政党制度权威强化的有效载体》,《领导科学》2011年2月(中)。

[62]周文翠:《当前党内制度运作障碍与执行力的提升》,《长白学刊》2012年第1期。

[1]《关于蕉岭模式、温岭模式及青县模式的讨论》,http://www.lcvlcv.com/stuVillage.do?method=queryNewsInfo&id=7628&count=0。

[2]《民政部关于切实加强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指导的意见》(2010年8月31日),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fvfg/jczqhsqjs/201009/20100900104651.shtml。

[3]李坤东、邓玉娟:《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琼山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完成》,http://news.qq.com/a/20071108/002378.htm。

[4]《积极发挥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http://xuanchuan.kaiping.gov.cn/readme.asp?id=1087。

[5]任旭东、舒军:《村民自治背景下村“两委”班子矛盾问题的研究》,http://www.people.com.cn/GB/14576/28320/29243/29246/2025233.html。

[6]党国英:《曹国英等在“青县村治模式”——农村防腐倡廉机制研讨会上的发言》,http://www.chinareform.net/2010/0116/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