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2

西藏特色经济发展研究(全2卷)图书

SSAPID:101-8217-6533-68
ISBN:978-7-5097-8223-1
DOI:
ISSN:

[内容简介] 农牧业是西藏社会经济的基础;西藏的矿业资源丰富,潜力雄厚,是国家矿业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可支持农牧民脱贫致富;旅游业作为西藏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现在农牧业、矿采选业和旅游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彼此间形成了相互关联、支持的商业性共赢。本书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搜集、组织国际会议等途径,对西藏地区农牧业、旅游业和矿产业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
作 者: 王天津 王天兰
编 辑:孙以年;周志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前言

 第一章 西藏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第一节 历史进程中的新起点

   一 开局之年态势喜人

   二 新世纪气象万千

   三 现代工业的探索

  第二节 大步迈向小康生活

   一 激励奋进的小康社会

   二 含义深刻的历史启示

  第三节 生态屏障维护国土安全

   一 认清青藏高原生态地位

   二 实施自治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节 现代矿业引领社会前进

   一 推开沉重的经济生产历史之门

   二 金属采选再现工业化曙光

  第五节 自治区跨越式发展理念的诞生

   一 跨越式发展理念显现召唤伟力

   二 源头涌流的清澈活水

  第六节 实施“三步走”战略

   一 战略性的“三步走”

   二 完成“第一步”任务

   三 接近“第二步”目标

 第二章 六年时间内需要做什么

  第一节 第一要务是改善民生

  第二节 迈出的“第三步”

   一 重要的起步之年

    1.社会生产增长明显 增长势头越来越猛

    2.第一产业稳步增长 社会发展基础稳定

    3.第二产业大幅度增长 财富积累速度加快

    4.第三产业产值规模最大 改善了民众生活条件

   二 稳健快速来自何方

    1.适宜政策具有明显的指引效益

    2.农牧区经济置于突出地位

    3.产业构成日趋合理

    4.现代工业发展显示潜力

  第三节 未来经济发展预测

   一 预测2015年经济发展趋势

   二 预测2020年经济发展趋势

  第四节 障碍因素分析

   一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追赶任务艰巨

   二 生产效率低下且存在剩余劳动力增多压力

   三 工业企业发展存在弱项

   四 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制造动乱干扰生产

  第五节 开拓进取的新途径

   一 高质量地完成顶层设计

   二 确保高原社会和谐稳定

   三 保持速度与调整结构相一致

   四 加大投入发展农牧区特色产业

   五 适当加快发展矿业采选业

   六 开拓思路创新发展产业

 第三章 农牧业特色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高原农业新成就

   一 耕地面积扩大

   二 灌溉农田增加

   三 农业机械化率提高

  第二节 草地牧业新业绩

   一 建设了面积大牧草好的草场

   二 开辟了新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第三节 山区林业新成果

   一 保持并不断建设起全国第一的浩瀚森林

   二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业绩明显

    1.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与天然林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

   三 补偿机制显示威力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2.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第四节 勇于面对新挑战

   一 农牧业机械化程度低

   二 农业产业园建设滞后

   三 农户家庭工业性生产资料少

   四 农村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迟滞

   五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1.草原鼠兔危害草场

    2.草地毒草形成危害

    3.草原毛虫灾害

   六 全球增温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章 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第一节 不断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一 为农牧民务工获利提供条件

    1.引导更多农牧民进入市场

    2.增加特色农牧产品开发深度

    3.扩大财政收入流通渠道

    4.逐步增加转移支付数量

   二 不断寻找获得工资性收入的途径

    1.拓宽农牧民经商务工渠道

    2.提高集体劳动项目的市场吸引力

    3.规定企业招收当地劳动力的比例

   三 为农牧民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

   四 多方面增加家庭经营收入

    1.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

    2.提高牧业产品加工层次

    3.试验生产林业碳汇产品

    4.建立与规范运输业合作组织

    5.扶持与激励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与服务业

  第二节 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一 全面贯彻“一产上水平”战略部署

   二 不断强化产业集约化程度

    1.科学提高土壤肥力

    2.协调农机耕播作业

  第三节 提升农村电气化经营效益

   一 加强乡村办水电站的维护

   二 提高水电站服务效益

    1.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2.合理调配电能供求关系

  第四节 增加特色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一 发挥小麦单产高的优势

   二 进一步扩大油菜籽生产面积

   三 继续拓展和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五节 探索创新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

   一 均衡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

    1.创新畜牧业生产方式

    2.全力遏制草原退化

    3.增加对牧民群众储备饲料补贴

   二、引导牧民群众改变滞后观念与鼓励探索革新

    1.为牧民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铺路

    2.破除“惜杀惜售”陈腐思想

    3.严格预防牲畜疾病

    4.积极探索可持续草场经营方式

   三 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从事农牧业增产研究

    1.继续扩大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2.加大农业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的比重

  第六节 加快乡村人口转移速度

   一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1.稳步扩大首府拉萨城市规模

    2.加快建设日喀则市和林芝市与山南地区重点建制镇

   二 科学规划强力推进

    1.顺应民众快速发展愿望

    2.避免盲目冒进并规避风险

 第五章 创建西藏区域碳汇功能区

  第一节 掌握“清新空气换取真金白银”的理念

   一 领会具有国际法律强制力的联合国文献

   二 高度重视国际商品交易新市场的动向

  第二节 认清高原森林草地强大的碳汇势能

   一 继续增强高原有机碳库储藏能力

    1.认清青藏高原、西藏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2.西藏的任何经济建设项目都不能破坏环境

    3.坚决制止滥垦草地、超载畜牧等

   二 制造能够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森林碳汇商品

  第三节 重视实现造林目标行动中的迟滞缺陷

   一 对森林生态价值量的认知模糊

    1.涵养水源功能

    2.固碳释氧功能

   二 植树造林存在迟滞的缺陷

   三 自然保护区建设经验管理力度偏弱

    1.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执行力度不强

    2.偏颇的“投资饥渴症”没有消除

    3.追求不切实际景观效果

   四 疏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增扩旱涝保收田失利

  第四节 高原碳汇功能区域建设主要方案

   一 碳汇功能区开发顶层设计理念

    1.深刻认识建立吸引碳汇交易项目的意义

    2.抓住碳交易活跃的历史机遇

    3.清楚辨析碳汇产品及其交易理念

    4.统筹规划建设西藏碳汇功能区

   二 碳汇功能区主要框架搭建方案

    1.编制区域碳汇功能区规划

    2.编制碳汇林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3.完善和制定一个碳汇交易标准

    4.建立适宜的碳汇交易市场

   三 分阶段建设1万公顷碳汇林

    1.明确万公顷碳汇林建设任务

    2.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强碳汇功能

    3.碳汇林建设能够有利于保护灌溉农田

   四 以农牧民增收推动环境保护建设

   五 流转土地产权培育大林场长期管理者

    1.组建大型非公有制林场

    2.培养一批大林牧场经营人

   六 全面认识高原草地碳汇的重要作用

    1.确立发展草原碳汇的战略方针

    2.加强草原碳汇基础研究工作

 第六章 高原矿业的发展现状及差距

  第一节 高原矿业肩负重任

   一 矿藏采选业合计产值跃居工业之首

   二 持续加快速度发展的矿藏采选产业

    1.1990~2000年

    2.2001~2011年

   三 矿业生产链条变化呈现新颖形态

   四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显示支柱特色

    1.总资产贡献率提升

    2.产品销售率上升

  第二节 发展矿业潜力雄厚

   一 矿藏采选业历史的启迪作用

   二 蕴藏丰富的地下矿石储量

  第三节 清晰判断存在弱项

   一 企业规模效益较差

   二 企业设备折旧率低

   三 技术力量投入欠缺

   四 随意采矿破坏环境

   五 工业废物废气排放量控制不力

    1.工业粉尘排放量总体下降但局部上升

    2.废气排放量大幅增加

    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体下降局部少量增加

   六 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亟待强化

 第七章 加快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

  第一节 提升重要矿产品接续基地建设速度

   一 支援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祖国经济建设急需大量矿产品

    2.发挥西藏矿产资源优势

   二 加快基地建设与完善重点开发布局

  第二节 发展矿采选业利于农牧民增加收入

   一 加强矿业反哺第一产业力度

   二 严格执行矿山修复及其补偿机制

   三 引导乡村农牧户建设新生活

  第三节 多方加快体制改革扭亏增盈

   一 降低重工业亏损企业比例

   二 减少亏损金额数量

   三 学习海内外先进经验整顿涣散管理

   四 强化设备管理与培训员工知识技能

  第四节 加强采矿业企业生产执法督查

   一 执法督查需要多方面强化

   二 科学处理涉重金属污染企业比例高的难题

   三 加快处置矿业排出的矿渣

    1.严厉制止随意倾倒工业废物

    2.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贮存处置固体废物

  第五节 选准原矿山公司转型继续发展目标

   一 有序进退换取人与自然和谐

   二 化噪声为和谐乐音

   三 改建采石场为生态景区

   四 采石村转型为奶牛养殖基地

  第六节 制止开矿中的无序行为

   1.政府资金支持企业修复采矿迹地生态

   2.转变思想观念保护民众生存的环境

  第七节 增强矿山环境修复力度

   一 推广罗布莎铬铁矿区治理环境经验

    1.依法收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2.有效使用与管理资金

   二 加速完成更多的矿山环境恢复项目

   三 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第一的原则

 第八章 绘出“无与伦比的历史”画卷

  第一节 现代矿采选业进入藏族山乡

   一 “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建设巡礼

   二 国有央企矿业公司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

   三 民营企业公司为西藏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节 5300米高寒山峰飘扬的红旗

   一 华泰龙公司:党旗在世界屋脊高高飘扬

   二 华钰公司: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展新篇

    1.切实做好党组织建设工作与实施创先争优活动

    2.引导要求党员在企业发展创新活动中做表率

  第三节 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一 藏汉姻缘延续千百年不中断

   二 真心实意支援农牧民脱贫致富

  第四节 商业证券交易中的智者与谋略

   一 利润总额上升

   二 矿山采掘业效益增加

   三 资产总额增加负债总额下降

   四 每股收益小幅度增加

   五 股票净资产增加与资产负债率

  第五节 大投入建设高原生态屏障

 总序

 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编委会

 后记

 索引

西藏社会经济基础是农牧业,因而全力发展农牧业经济是西藏社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西藏雪山耸立、草原无垠、林海茫茫、风光绮丽,民族文化风情丰富多彩,乃是世界各国人士仰望的观光胜地,因而,西藏旅游业近些年来异军突起,引人注目。地质史上的始新世和渐新世之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是目前地球上最大和最积极的造山运动,不仅使珠穆朗玛峰成为地球陆地之巅,而且在今西藏境内形成了非常多的金属与非金属矿藏区,现代化的西藏矿采选业成为社会经济贡献突出的支柱产业就得益于此。农牧业、矿采选业和旅游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彼此间形成了相互关联、支持的商业性共赢。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篇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致莱昂·菲力浦斯(1864年6月25日)》,第662页;《致恩格斯(1864年7月4日)》,第409-41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7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79,第81页;《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第9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127页。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同藏族人士的谈话(1956年2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

邓小平:《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1987年6月29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9月5日,9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习近平:《始终与人民心相印共甘苦——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新华社,2012年11月15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9]446号),2009年3月2日。

国土资源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西藏片区)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9]198号),2009年12月30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2003年3月10日。

国家统计局编《20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2月。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西藏自治区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协调管理办法的通知》(藏政办发[2008]147号),2008年12月17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通知〉的意见》(藏政办发[2008]4号),《西藏政报》2008年第6期。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通知〉的意见》(藏政办发[2008]4号),《西藏政报》2008年第6期。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藏政办发[2008]106号),2008年8月29日。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编《西藏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4月。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编《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林业资源管理》2010年第1期。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西藏国土资源厅编《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2010)》,2004年6月。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谭冠三与老西藏精神》,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洛桑江村:《2014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10日。

王曼怡、马妍娇:《低碳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策略探讨》,《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4期。

姜威:《肉牛养殖循环经济项目环境风险和清洁生产分析》,《价值工程》2014年第5期。

李创:《河南省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第4期。

张秀泉:《对采煤区潜在泥石流治理的探讨》,《华北国土资源》2014年第2期。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编《西藏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

周万舟:《选矿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冶金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2期。

白玛赤林:《2013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西藏日报》2013年2月19日。

《西藏罗布莎发现新的铬矿体》,《中国矿山工程》2013年第5期。

杨韦华:《跨越式发展背景下西藏战略性支撑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李廷栋、潘桂棠、肖序常等:《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记录及机制》,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

沈宏益:《新时期西藏农牧民持续增收的财政政策设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杨西平等:《西藏农牧特色产业发展:事实与战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严洲:《西藏发现2012年来全球最重要铜矿资源》,《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10月31日。

陈默、旦增伦珠、周炜:《空间与西藏农村社会变迁——一个藏族村落的人类学考察/西藏跨越式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丛书》,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

李亚编《中国民营企业十大管理案例报告2012》,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雷海清、泊明娥编著《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与发展》,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杨西平等:《西藏农牧特色产业发展:事实与战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张彩峡:《西藏天然草原鼠害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草原与畜牧》2012年第7期。

国家统计局编《2012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白玲、孟凡栋、贾书刚、郭红宝、汪诗平:《西藏那曲地区草地畜牧业现状调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2期。

冯亮明、刘伟平:《森林碳排放交易机制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编《西藏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王天津:《西藏草原碳汇发展的研究与对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李伟锋:《地质找矿:走进春天里——党的十六大以来地质找矿工作综述》,《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8月14日。

吕诺:《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已经降至百分之十九》,《共产党员》2011年第23期。

格桑、艾俊峰、尼玛次仁、马鹏飞:《初步采用CI指标分析西藏近50年干旱气候变化特征》,《西藏科技》2011年第5期。

张培:《蓝铜矿与孔雀石》,《化学教学》2011年第4期。

王天津:《西藏可试点碳汇功能区——建立碳汇功能区,西部地区有多种优势》,《中国经济导报》(节能减排周刊),2011年7月9日。

焦小平主译《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规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张洪瑞、候增谦等:《特提斯成矿域主要金属矿床类型与成矿过程》,《矿床地质》2010年第1期。

巴卧·祖拉陈瓦著《贤者喜宴——吐蕃史译注》,黄颢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崔成多吉:《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新增55万吨资源量》,《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6月23日。

艾俊涛主编《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耿雷华等编著《水源涵养与保护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马正炳、苏呈文:《高寒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综合治理途径研究》,《草原与草坪》2010年第3期。

巴卧·祖拉陈瓦著《贤者喜宴:吐蕃史译注》,黄颢、周润年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刘宝康:《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策略》,《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5期。

李林、朱西德、王振宇、唐红玉:《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于暖湿化的若干事实》,《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2009。

王天津:《推动碳汇功能区建设 提高农牧民权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麻志周:《我国矿产资源保障问题的思考》,《国土资源情报》2009年第3期。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魏学红、臧建成、马少军等:《西藏那曲地区草原毛虫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中国植保导刊》2009年第11期。

贾治邦:《深入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绿色中国》2009年第17期。

王保海、次仁多吉、王敬龙、赵宝玉、扎罗、秀花:《西藏疯草研究进展》,《草原与草坪》2009年第4期。

扎西:《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纪念建国6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罗绒战堆:《藏族地区“惜杀惜售”问题的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11期。

李文亮:《线性回归模型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商业时代》2009年第24期。

才让:《藏文历史名著〈贤者喜宴〉史料价值探析》,《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1期。

周安华:《高寒地区工程机械使用要点》,《工程机械与维修》2008年第11期。

王天津:《建立西藏碳汇功能区的若干设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编委会:《达赖集团的滔天罪行:记拉萨3·14事件真相》,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

王树华、张平:《西藏产业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西藏研究》2008年第4期。

王玲主编《党旗高高飘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艾新全:《邓小平与西藏“和平解放,暂维原状”的主张》,《红岩春秋》2007年第1期。

范丽萍:《中国碳交易前景》,《绿叶》2007年第7期。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2007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等编《西藏农牧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空间变化分析》,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

范宇、刘世全、张世熔、邓良基:《西藏地区土壤表层和全剖面背景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生态学报》2006年第9期。

葛肖虹、任收麦、马立祥、吴光大、刘永江、袁四化:《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地学前缘》2006年第6期。

解同信:《最小二乘法求作拟合直线》,《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赵珂经:《长江水量在世界大河中的排位问题探讨》,《水文》2006年第1期。

万运帆、高清竹、林而达等:《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状况调查》,《草业科学》2006年第5期。

姚檀栋、朱立平:《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第5期。

闫巍、张宪洲、石培礼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特征》,《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第5期。

罗绒战堆:《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研究》,《中国藏学》2005年第1期。

王亚军、魏兴琥、杨萍:《超载放牧对那曲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植被退化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多杰才旦主编《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吴国雄、刘屹岷、刘新、段安民、梁潇云:《青藏高原加热如何影响亚洲夏季的气候格局》,《大气科学》2005年第1期。

郑亚玲:《论西藏跨越式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刘志扬:《民族旅游与文化传统的选择性重构——西藏拉萨市娘热乡民间艺术团个案分析》,《开放时代》2005年第2期。

钟华平、樊江文、于贵瑞、韩彬:《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展》,《草业科学》2005年第1期。

王成善、李祥辉、胡修棉等:《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地质与大陆古海洋学》,地质出版社,2005。

王小彬:《论新世纪初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进程看“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历史由来》,《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齐联:《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中国林业》2004年第24期。

莫申国、张百平、程维明、谭娅、肖飞、武红智:《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效应》,《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第2期。

郑度、姚檀栋等:《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科学出版社,2004。

卓爱平:《邓小平与西藏“和平解放”》,《党史纵览》2004年第4期。

李克让、王绍强、曹明奎:《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年第1期。

陈筠:《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形态转变之困难与对策——马克思“W—G的惊险跳跃”理论的启示》,《发展研究》2003年第4期。

魏兴琥、杨萍、谢忠奎、王亚军:《西藏那曲地区高山嵩草草地的分布与利用》,《草地学报》2003年第1期。

张文贤、陈青生、杨永红、晋美次仁:《西藏藏北地区的人工草场灌溉分析》,《节水灌溉》2002年第1期。

王根绪、程国栋、沈永平:《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全球意义》,《冰川冻土》2002年第6期。

王文长、拉灿:《现代经济建设的华彩乐章——43项工程》,《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经济》,五洲出版社,2002。

王建新:《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竣工62项援藏工程全部交付使用》,《人民日报》2001年8月20日。

陈雷:《在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典礼上的讲话》,《中国水利报》2001年8月2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编著《拉萨曲贡》(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五十四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阴法唐:《解放西藏:祖国大陆统一的最后一页》,《纵横》1999年第1期。

胡坚:《趋势外推法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数据》1998年第3期。

(编纂委员会)王宗亚、吴成斌、刘肇模、魏定宇:《中国煤炭志·西藏卷》,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史志诚:《中国草地重要毒草》,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成崇德、张世明:《清代西藏开发研究》(第二章),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潘保田、李吉均、陈发虎:《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多杰才旦、江村罗布编《西藏经济简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

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

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奎因著,吴奇、王松宝等译,陶文达、徐宽等校《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罗中舒:《青藏高原的煤田成因类型》,《煤田地质与勘探》1983年第6期。

(后晋)刘昫等编纂《旧唐书》卷196上,列传146上《吐蕃上》,中华书局,1975。

(北宋)欧阳修、宋祁、范夏卿等编纂《新唐书》卷216上,列传141上《吐蕃上》,中华书局,1975。

廖鲁言:“关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说明”,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1956年1月25日。

Allen,Jennifer H.Beaution,Fletcher. Lloya-Pool,Elizabeth. and Sheman,Jacob. 2014. “Pathways to Sustainability Careers:Building Capacity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Sustainability:the Journal of Record 7(1):47-48;doi:10.1089/sus.2014.9817.

Landmann,Mirko. Palzer,Ulrich. and Leydolph,Barbara. 2014. “Efficiency of Processing Methods for the Recovery of Unmixed Material Fractions from Masonry-Part 1.” Mineral Processing 3:62-63.

Bradford1,Angela B.,Adler-Baeder,Francesca. Ketring,Scott A. Bub,Kristen L.Pittman,Joe F. and Smith,Thomas A. 2014.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Depressed Affect Among a Diverse Sample of Relationally Unstable RelationshipEducation Participants.” Family Relations 63 (2):222.

O’Sullivan,Dónal. and Newman,Alexandra. 2013. “Extraction and Backfill Scheduling in a Complex Underground Mine.” Interfaces 44(2):204,219.

Harris,Paul G. and Symons,Jonathan. 2013. “Norm Conflict in Climate Governance:Greehouse Gas Accounting and the Problem of Consumption.”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USA/Canada,13(1):16-17.

Falco,Salvatore Di. and Veronesi,Marcella. 2013. “How can African Agriculture Adapt to Climate Change?A Counterfactual Analysis from Ethiopia.” Land Economics 89 (4):745.

Allen,Melissa.Erickson,David.Fu,Wesley Kendall Joshua.Ott,Lesley. and Pawson,Steven. 2012.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Model Variability in Geos-5 on Interhemispheric CO2 Exchang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ch 117(D10107):1-20;dia:10.1029/2011 Jd017059.

Freeman,K. and Spenner,P. 2012. To Keep Your Customers,Keep it Simple,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Wang,James S.Seidel,Dian J. and Free,Melissa. 2012. “How Well Do We Know Recent Climate Trends at the Tropical Tropopause?” Journal of Geophysial Research,117(Do9118,8 of 10);doi:10.1029/2012Jd01744.

Davis,L. & Dyer,B. 2012. “Consumers’ Value Perception Across Retail Outlets-Shopping in Mass Merchandisers and Department Stor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earch 22 (2):115-142.

Hunt,S.D. and Madhavaram,S. 2012. “Managerial Action and Resource-Advantage Theory:Conceptual Frameworks Emanating from a Positive Theory of Competi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27(7):582-591.

Herbst,U. and Merz,M.A.,2011. “The Industrial Brand Personality Scale:Building Strong Business-to-Business Brand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40(7):1072-1081.

Walle,Alf. 2010. “Indigenous Peopl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1(1):95-114.

Solomon,S.Rosenlof,K.H.,Portmann,R.W.,Daniel,J.S.Davis,S.M.Sanford,T.J. and Plattner,G.K. 2010. “Contritutions of Stratospheric Water Vapor to Decadal Changes in the Rate of GLOBAL Warming,” Science,327(5970):1219-1223;doi:10.1126/Science.1182488.

Committee on Critical Mineral Impacts of the U.S. Economy,2008. Minerals,Critical Minerals,and the U.S. Economy 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Lustgarten,Abrah. 2008. China’s Great Train:Beijing’s Drive West and the Campaign to Remake Tibet London:Times Books Press.

Carlson,Allen. 2004. Beijing’s Tibet Policy:Securing Sovereignty and Legitimacy Washington:East-West Center.

Grunfeld,A.Tom. 1996. The Making of Modern Tibet rev. ed New York:Armonk and London:East Gate Book.

Ciais,P.Tans,P.Trolier,M.et al. 1995. “A large Northern Hemisphere Terrestrial CO2 Sink Indicated by 13C/12C of Atmospheric CO2,” Science 1995b,269:1098-1102.

Rodhe,H. 1990. “A Comparis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Gases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 Science 248 (4960):1217-1219.

Stuart,George. and Gelder,Roma. 1965. The Timely Rain:Travels in New Tibet(German),1st US edition. 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