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3

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法律保护图书

Legal Protection of Victims of Environmental Crime

SSAPID:101-8191-6207-20
ISBN:978-7-5201-1743-2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诉内和诉外两个角度构造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体系,使环境犯罪被害人能够依法享有并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获得应有的补偿。立足于构建广义的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必要阐述,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相关调研结果,设计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通过挖掘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和救济措施,弥补保护环境犯罪被害人过程中的不足。书中还探讨了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对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救济立法进行了探索。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作 者: 郑志
编 辑:陈颖;周爱民 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后记

 序

 Abstract

 文后辅文

 索引

 第七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名单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动态

    1.环境犯罪被害人的相关理论

    2.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救济制度

   二、国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比较研究方法

    3.实证研究方法

    4.案例研究方法

   二、基本框架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概述

  第一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1.环境犯罪的概念

    2.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二、环境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1.环境犯罪被害人难以证明自身受到的损害

    2.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原因较为复杂

    3.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结果具有累积性

    4.环境犯罪被害人具有群体性

    5.环境犯罪被害人面临诸多挑战

  第二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意义

   一、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权保障

   二、避免二次犯罪的发生

   三、完善中国环境法治建设

  第三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之理论基础

    1.程序正义理念

    2.报应理念

    3.平等权

   二、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之理论基础

    1.国家责任说

    2.社会福利说

    3.利益恢复理论

    4.社会保险理论

    5.刑事政策理论

    6.政治利益说

 第三章 中国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现状及不足

  第一节 中国环境犯罪被害人面对的环境危机

   一、环境危机原因的综合化

   二、环境危机的高技术化

   三、环境危机的极限化

   四、环境危机的全球化

  第二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现状分析

   一、环境犯罪案件受案率较低

   二、污染环境型环境犯罪数量较少

   三、环境犯罪被害人受偿率较低

  第三节 中国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不足

   一、环境犯罪被害人诉内法律保护之不足

    1.环境犯罪刑事司法存在的不足

     (1)环境犯罪取证较难

     (2)环境犯罪因果关系难以证明

     (3)司法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2.环境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不足

     (1)环境犯罪被害人自诉权的取舍

     (2)环境犯罪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

     (3)环境犯罪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不对等

     (4)立案侦查阶段诉讼权利实现之不足

     (5)审理执行阶段诉讼权利实现之不足

   二、环境犯罪被害人诉外法律保护之不足

    1.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存在的不足

     (1)严格责任的缺失

     (2)危险犯的缺失

     (3)行政从属色彩严重

     (4)相关环境犯罪法定刑较低

     (5)环境犯罪被害人自诉权存在争议

     (6)环境污染案件鉴定存在困难

    2.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的缺陷

     (1)环境犯罪被害人公力救济的不足

     (2)环境犯罪被害人私力救济现状及不足

 第四章 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域外考察

  第一节 美国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现状

  第二节 德国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现状

  第三节 日本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现状

  第四节 韩国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现状

  第五节 域外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启示

   一、完善环境犯罪被害人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环境污染补偿制度

 第五章 中国环境犯罪被害人诉内法律保护之完善

  第一节 环境犯罪刑事司法之完善

   一、综合运用多种因果关系

   二、健全环境污损司法鉴定机构

   三、提高司法人员专业素养

  第二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之完善

   一、环境犯罪被害人的立案监督权

   二、环境犯罪被害人的起诉权

    1.环境犯罪被害人的自诉权难以实现

     (1)环境犯罪被害人举证困难

     (2)环境犯罪侵犯环境权的复合性

     (3)自诉案件的解决思路难以应对环境犯罪对于环境公益的危害

    2.完善对不起诉权的制约机制

   三、环境犯罪被害人的量刑参与权

   四、环境犯罪被害人的上诉权

 第六章 中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之完善

  第一节 完善环境犯罪类型

   一、把生态环境纳入刑法保护

   二、设立环境犯罪危险犯

   三、提升环境犯罪的法定刑

  第二节 引入严格责任制度

  第三节 完善遏制环境违法的制度

   一、污染举报制度和环境项目立项听证程序

   二、完善因果关系的证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

  第一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条件

   一、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法律保障的现状

    1.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现状

    2.地方层面的法律保障现状

   二、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的现实基础

    1.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的必要性

    2.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的可行性

  第二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设计

   一、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的宏观架构

    1.立法模式

    2.立法宗旨

    3.立法原则

   二、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的微观建构

  第三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之路径探索

   一、国家补偿的几种模式

   二、可行路径:由“救助”过渡至“补偿”

   三、中国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定位

  第四节 中国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中国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原则

    1.补偿法定原则

    2.程序正当原则

    3.补偿必要原则

    4.补偿及时原则

   二、中国的环境污染损害补偿基金的资金来源

   三、环境污染损害补偿基金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1.环境污染损害补偿基金适用的具体情形

    2.环境污染损害补偿基金的范围

    3.环境污染损害补偿基金使用的评估机构、评估人员及补偿的时间效力范围

   四、基金补偿的监督体系

 第八章 中国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设计

  第一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的价值

   一、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的正义价值

   二、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的公平价值

   三、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的效率价值

  第二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的原则

   一、理念与社会相适应

   二、救济与损害相平衡

   三、合法性与合理性相兼顾

  第三节 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的构建

   一、环境犯罪被害人事前救济制度的形成

   二、环境犯罪被害人事中救济制度的确立

   三、环境犯罪被害人事后救济制度的建立

 结语

 序言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既不能手软,更不能下不为例。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入风险社会之后,环境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案要案,给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自然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法律上保护环境免遭破坏成为各国立法者的共识。然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从未停止,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环境犯罪由此而生。环境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不断完善环境相关民事、行政、刑事立法,对环境犯罪制定严格、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严厉打击环境犯罪是当前立法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但是,立法在保护环境免遭破坏的同时,对于环境犯罪中的被害人却关注不够,存在理论及实务上的争议。作为打击犯罪最有力的武器,环境犯罪刑事立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可以说,在《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之后,环境犯罪刑事立法日趋完善,对打击环境犯罪行为人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理论界、实务界尤其是法学界并没有给予环境犯罪行为人的相对人——环境犯罪被害人过多的关注。当前,在环境犯罪领域,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于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环节,建议增设新的环境犯罪罪名,提出环境犯罪刑罚适用原则,以及完善环境犯罪刑罚适用种类,等等。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是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前提。没有完善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环境犯罪行为人就不能被绳之以法,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因此,构建完善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是保护被害人权利的首要任务。自《刑法修正案(八)》修订以来,我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已经不再是污染环境罪的入罪条件。这不仅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入罪标准,也更有利于保护环境犯罪被害人。但是,现有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危险犯的设立、严格责任的引入以及环境犯罪类型和环境刑罚制度的完善。诚然,完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确是保护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必须指出的是,仅仅依靠加强打击环境犯罪,还不能够给予环境犯罪被害人以更全面的保护。在犯罪被害人研究领域,学者们的焦点始终集中在暴力犯罪、金融犯罪等犯罪类型上。环境犯罪被害人一直扮演着“门外人”的角色,在很长时间都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随着环境犯罪问题的日益严重,更好地保护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权利开始引起学者们更深刻的关注。但是由于环境犯罪本身的独特性,在被害人权利逐渐被承认的今天,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之所以有这种挑战,主要是因为环境犯罪自身的特殊性。环境犯罪带来的危害后果具有持续性,环境犯罪行为本身具有隐蔽性,相比起传统的犯罪类型,环境犯罪被害人更难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随着被害人权利逐渐被认可,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也应该得到承认和保护。目前,我国对如何加强环境犯罪打击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了刑事立法方面,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但是仅仅完善刑事立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积极帮助环境犯罪被害人走出困境,包括给予环境犯罪被害人经济上的援助,积极帮助其恢复到受害之前的生活状态。在诉讼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保障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为被害人补偿和救济提供应有的保障。因此,本书围绕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这个核心概念,从诉内和诉外两个角度来构造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体系,使环境犯罪被害人能够依法享有并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获得应有的补偿。首先,针对诉内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不足,以保障环境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和完善环境犯罪刑事司法为目标,构建环境犯罪被害人诉内保护体系。环境犯罪刑事司法是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基础,审判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犯罪被害人的诉求是否能够实现。环保法庭的设立,翻开了环境犯罪刑事司法的新篇章。但是由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并不是设立环保法庭后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环境犯罪取证难、因果关系证明难、专业知识不够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司法人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健全环境污损司法鉴定机构、综合运用多种因果关系并进一步提高司法人员专业素养。同时,在审判过程中,要充分保障环境犯罪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使环境犯罪被害人能够依法享有立案监督权、起诉权,并赋予环境犯罪被害人量刑参与权和附条件的上诉权。另外,针对诉外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不足,从完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和构建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出发,构建环境犯罪被害人诉外法律保护体系。立足于构建广义的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必要阐述,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相关调研结果,设计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挖掘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和救济措施,弥补保护环境犯罪被害人过程中的不足,体现人文关怀。本文还探讨了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对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救济立法进行了探索。希望通过完善环境刑法、环境民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促使环境犯罪被害人拿起法律武器,从实体上、程序上、制度上,全面维护自己应有的合法权益。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陈泽宪:《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以人保障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第8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环境保护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2017年1月25日。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图解案例手册》,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年版。

李希慧,董文辉,李冠煜:《环境犯罪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吴大华等:《反贫困:社会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吴大华主编《2015-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吴献萍:《环境犯罪与环境刑法》,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杨兴培:《反思与批评: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易延友:《证据法学:原则、规则案例》,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赵红艳:《环境犯罪-定罪分析与思考》,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修订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年12月26日第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周峨春:《环境犯罪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邹川宁:《刑事受害人救助制度的构建与探索》,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