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2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of China

SSAPID:101-8170-6929-89
ISBN:978-7-5097-219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共设七个版块,分别为特别关注、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政策与治理三个常规版块,以及宜居城市、可持续消费、垃圾管理、环境视野中的中国与世界四个年度版块。通过多视角、多思维的观察,呈现2010年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全局态势,分析2010年的热点事件。附录中收录了来自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国际社会的多份文件和报告,力求信息更加开放、多元。另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城市规划和运营过程中的种种环境问题,过度地引导公众非理性消费情境下的环境和社会矛盾,以及各种大型开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及对动植物种生存空间的挤压,进一步加剧了我们今日面对的环境问题。环境绿皮书重视用民间的视角纪录、审视和思考中国环境状况,主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强调实证性、真实性,从而建立权威性。第四卷英文版环境绿皮书China Environment Yearbook Vol.4,已由荷兰Brill出版社在2010年面向全球出版发行,第五卷英文版环境绿皮书也即将出版。

相关信息

丛书名:环境绿皮书
作 者: 杨东平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X2 社会与环境

 中国皮书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中文摘要

 环境绿皮书调查意见反馈表

 GⅠ 总报告

  G.1 面对灾害与污染: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他*

   一 生态、气候与灾害*

    1.灾害与“异常”

    2.低温冷冻和雪灾及冻雨

    3.旱灾

    4.洪涝

    5.风雹、大风、沙尘暴及地震

    6.中国之外的灾害

    7.人类生存与生态的关系:生态的承载力

   二 面对污染:企业、政府与公民

    (一)持续的污染*

     1.水污染

     2.大气污染与酸雨

     3.土壤污染与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4.固体废弃物污染

     5.噪声污染和光污染

     6.辐射及其他污染

     7.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二)年度重大污染事件

     1.紫金矿业污水泄漏

     2.吉林化工原料桶漂入松花江

     3.南京丙烯泄漏爆炸

     4.大连石油泄漏造成海域污染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

     1.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2.不遵从法律规定公开与污染相关信息的,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和中国的大企业

     3.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在中国与重金属污染相联系

     4.关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社会责任履行

     5.促成企业认同“企业公民身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四)政府、公民与企业在预防和治理污染问题上的互动

     1.党政系统

     2.非政府组织

   三 超越政治的“环境政治”

    (一)面对环境难题的政治

    (二)环境政治——以“以人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理念的政治

    (三)中国:转向“以人为本”、“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四)突破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系统性思考,谨慎地推进政策调整

 GⅡ 特别关注

  G.2 对2010年雨季中国重大地质灾害的解读

   一 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影响

   二 迁移新址,还是原地重建?

   三 地震预报与滑坡泥石流预警,孰重孰轻?

   四 灾后重建,需要什么样的模式?

  G.3 从西南大旱看中国水生态危机和解决之路*

   一 西南大旱背后的中国水生态危机

   二 西南旱灾启示录:反思城市化模式和生态理念

   三 解决中国水生态危机的认知之路和发展心态调整

  G.4 城市:如何摆脱“内涝”隐忧

   一 内涝频发困扰城市

    1. 269座县级以上城市一度进水

    2.城市内涝久治不绝

   二 城市内涝频发的原因

    1.管网陈旧,标准过低,多头管理造成维护调度不力

    2.城市用地迅速扩张,地面“硬化”,加重排涝负担

    3.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城市建设长期重地上轻地下

   三 城市内涝防治将是长期任务

    1.加快改造排水管网,盘活城市水文系统

    2.注重蓄水利用,就地消化降雨

    3.加强土地规划,评估暴雨积水风险

    4.增强防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G.5 灾害是大自然给人类纠错的手段

   一 舟曲泥石流灾害与经济开发的关系

   二 旱涝灾害与原生林破坏的关系

    1.原生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机制

    2.原生林破坏的历史回顾

    3.人工林的问题

   三 水利水电工程为何未能有效遏制旱涝

   四 反思水利和生态建设的理念

    1.水的单项发电功能不能凌驾于水资源综合功能之上

    2.洪水也是一种资源

    3.不是所有的造林都是生态友好

    4.尊重自然的选择和发展规律与灾难共存

 GⅢ 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

  G.6 黄河的生态退化触目惊心

   一 黄河源区面临的选择

   二 黄河中下游湿地的命运

   三 水利工程造成的水生态危机

  G.7 小南海:新一轮江河大开发中的自然保护区之殇

   一 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如火如荼

   二 近年来水电开发一再压迫长江特有鱼类的生存空间

    1.葛洲坝工程:直接导致中华鲟灭绝

    2.三峡工程:妥协下成立的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

    3.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遭“掐头”

   三 小南海水电站:危及长江鱼类最后的避难所

   四 野生鱼类自然保护区调整之争:公众参与的保护与开发博弈

    1.众多专家发表公开信,警告小南海工程开发

    2.多家环保组织致函环保部,聚焦保护区专家评审会议信息公开

    3.环保部回应环保组织,争议问题暂时搁置

    4.保护区调整几成定局,长江鱼类恐失最后庇护所

    5.环保组织集中发力,公众保护呼声渐起

   五 展望:不仅仅是小南海

  G.8 中国重金属健康风险亟待寻找解决方案

   一 2010重金属污染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扩展

   二 两个矿区的重金属风险和健康关系对比

    1.矿山污染和健康关联

    2.解决重金属暴露风险程度的差异问题

   三 日本重金属治理对中国的启示

   四 中国治理重金属健康风险的未来

 GⅣ 政策与治理

  G.9 2010年节能减排重大事件评述

   关键词:“拉闸限电”

   关键词:“深化电力改革”

   关键词:“阶梯电价”

  G.10 进退之间的污染源环境信息公开

   一 环境信息公开水平总体上有所提升

   二 环境信息公开的进展并不均衡,呈现出分化趋势

    1.进步最快的10个城市

    2.退步最大的10个城市

    3.横向比较

   三 对照组分析显示部分中心城市的表现差强人意

   四 一些地区的进展未能常态化

   五 企业级排放数据的公开依然明显缺失

   六 一些地区开始就环境信息公开与NGO展开互动

   七 日常监管信息公布依然不足,依申请公开有所进展

   八 部分非重点城市开始常规公布污染源监管记录

   九 “全明星”得分的提升印证信息公开的现实可行性

  G.11 上海“富国皮革”污染事件中环保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 富国皮革留下连续六年的污染记录

   二 环保NGO开始行动

    1.行动之一:FON上海小组进入现场

    2.行动之二:环保NGO组织联合向富国皮革发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提示信

    3.行动之三:启动富国皮革的供应链追溯

    4.行动之四:媒体行动震动富国皮革

   三 环保NGO介入带来良性互动

    1.富国皮革举行“公众开放日”

    2.富国的公开检测活动和居民投诉

    3.富国皮革第三方审核的进行

   四 不是结局的结局

  G.12 环保部没有起诉紫金矿业发人深省

   一 福建省环保厅开出天价罚单处罚紫金矿业

   二 法学专家建议环保部起诉紫金矿业

   三 重庆绿联再向环保部提出起诉紫金矿业的建议

   四 环保部驳回重庆绿联复议申请

   五 美国司法部可以起诉BP,环保部为何不能起诉紫金矿业

    1.美国司法部起诉BP,法学专家估计BP可能面临高达54亿美元的赔偿

    2.环保部不敢起诉紫金矿业,最高法院《意见》成皮球

    3.专家分析环保部不敢起诉紫金矿业的原因

   六 重庆绿联准备请求国务院责成环保部依法裁决

 GⅤ 宜居城市

  G.13 宜居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应对环境和社会挑战的新思路

   一 宜居是城市发展的底线

   二 关于宜居城市的定义和指标

   三 中国宜居城市的挑战和机会

    1.垃圾围城

    2.交通拥堵

    3.低碳与节能

   四 民间环保组织应该关注宜居城市

  G.14 上海的世博记忆及绿色遗产

   绿色世博总动员

   城市格局再定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民意之变,成就城市之变

 GⅥ 可持续消费

  G.15 日益纠结的矛盾与推动改善的艰难

   一 不可持续消费与环境社会矛盾的重合日趋明显

    1.奢侈型水消费变本加厉

    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产品包装与城市垃圾危机

    3.欲速则不达:汽车消费的公地悲剧

    4.穷奢极欲:奢侈品和奢侈性消费愈演愈烈

   二 推动可持续消费面临多重困难

    1.政府对过度消费“半推半就”,政策“指标不治本”

    2.主流消费文化与环保精神背道而驰

    3.广告的力量不可低估

    4.信用卡的普及与网上购物的主流化

   三 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日益扩大

   四 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展望与建议

    1.加强示范和引导,提升可持续消费意识

    2.鼓励绿色消费活动

    3.完善相应的政策及法规,运用经济手段调节消费行为

    4.构建绿色物流渠道

    5.抵制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提高可持续消费的积极性

  G.16 可持续消费:是什么和为什么

   一 “消费”概念的多层含义

    1.通俗意义上的和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

    2.需要和欲望的根本区别及其意义

   二 “可持续消费”持续什么?如何持续?

    1.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

    2.奢侈与浪费

   三 可持续消费——再建(或重建)的使命

  G.17 奢侈性水消费高潮再起

   一 干渴之都遭遇无雪之冬

   二 滑雪娱乐业:建立在完全依靠人工造“雪”基础上的空前繁荣

   三 滑“雪”是可持续的休闲娱乐项目吗?

   四 耗水数据之争

   五 人工造雪娱乐活动是不是一种奢侈型消费?

   六 警惕滑雪场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生态破坏

   七 对加强人工造雪娱乐场所管理的几点建议

 GⅦ 垃圾管理

  G.18 垃圾危机

   一 垃圾分类进退维谷事出有因

   二 以烧为主,专家开道政府定调

   三 饕餮盛宴,强力推进大干快上

   四 垃圾污染导致群体事件居高不下

   五 垃圾处理没有真相哪有未来

  G.19 公众参与推动电子废弃物产业的绿色革命

   一 中国成为电子垃圾“双重产生”的超级大国

   二 亟待叫停的“电子垃圾中国模式”

   三 正规回收处理企业与非正规回收处理大军的共存与冲突

    1.上门回收

    2.商场以旧换新

    3.旧家电市场直接收购

    4.售后服务或维修站回收

    5.市政垃圾回收、拾荒回收

   四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回收管理条例

   五 “完美”法规中的缺陷,公众参与和民间力量不容忽视

   六 解决电子垃圾问题的出路与政策建议

  G.20 2010:包装物环境政策的涌动之年

   一 艰难前行的“限塑令”

   二 发泡餐盒解禁风波

   三 “过度包装”开始立法管理

  G.21 农村“垃圾围村”之困

   一 农村垃圾之问

   二 农村垃圾之害

    (一)农村生活生产方式产生的污染

     1.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2.农业生产垃圾污染

    (二)乡镇企业污染及城市污染的转嫁

     1.乡镇企业污染

     2.城市污染转嫁

   三 农村垃圾之因

   四 解决农村垃圾问题之策

 GⅧ环境视野中的中国与世界

  G.22 我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策

   一 中国海外投资大幅增长

   二 我国对外投资的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1.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2.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森林培育指南

    3.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环境行为指南

   三 总结和建议

  G.23 穿越全球和本地:关注中国的海外援助与投资的社会环境影响

   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崛起

   二 全面和客观地审视海外投资

    (一)谁受到影响?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二)中国海外援助与投资促进还是干扰了受援国的发展平衡?

    (三)援助与投资项目的实施是否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来平衡各方利益?

    (四)援助与投资的参与方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三 新的国际主义:穿越全球与本地

 GⅨ 大事记

  G.24 2010年中国环境保护大事记

 GⅩ 附录

  G.25 2010环境绿皮书年度指标

   第一主题 大气

   第二主题 水

    废水

    水系

    湖泊

    近海海域

   第三主题 固体废弃物

   第四主题 城市环境

    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

  G.26 2010年度全国省会及直辖市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部分城市报道与评论(节选)

    广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力保亚运期间“天更蓝”(排名第4)

    西宁空气质量连续5月达优良 环境得到改善(排名第18)

    山东济南取缔300余台低空排烟设施改善空气质量(排名第23)

    南京出现空气重度污染(排名第26)

    北京今年蓝天目标提前近1月完成(排名第29)

    兰州:空气污染亮“红牌”(排名第31)

  G.27 2010年度国家新颁布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列表

  G.28 34家环保组织呼吁:关注IT产品制造的重金属污染

  G.29 环保组织呼吁沪港两交易所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G.30 别再装了:民间环保组织向过度包装说“不”

  G.31 中国公民社会发布UNFCCC坎昆会议立场书

  G.32 美国河流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G.33 城市梦想*

  G.34 2010 年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

   调研发现1:大量IT产品生产企业排放超标违规,造成严重污染

   调研发现2:许多超标违规企业系全球主要IT品牌供应链的组成部分

   29家IT品牌的不同回应

   2011年展望:坚冰仍待融化,期待绿色选择

  G.35 自行车在北京低碳出行策略中的现状分析*

   1 自行车出行的路面权益和安全问题

    1.1 机动车是道路的绝对优势者

    1.2 自行车停车设施缺乏

    1.3 自行车容易被盗

    1.4 自行车被部分城市新区排斥在外

   2 自行车与地铁接驳的程度和服务状况

    2.1 地铁沿线停车点安排的问题

    2.2 地铁沿线租车点安排的问题

   3 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1 恶性循环不减 自行车租赁成死水

    3.2 明确扶持政策

  G.36 2008、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结果

  G.37 2009绿色银行创新奖与环境信息披露奖

  G.38 致力推动环境保护三中国人获菲律宾麦赛赛奖

  G.39 2010斯巴鲁生态保护奖

  G.40 搜狐中国绿金奖

  G.41 福特汽车环保奖

   节能减排环保奖

   自然环境保护项目

   低碳生活文明项目

  G.42 后记

 Abstract

 编委会与撰稿人名单

 特别鸣谢

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是由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的中国环境年度报告。本书共设七个板块,分别为特别关注、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政策与治理、宜居城市、可持续消费、垃圾管理以及环境视野中的中国与世界。通过多视角、多思维的观察,呈现2010年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全局态势;用深刻的思考、科学的数据分析2010年的环境热点事件。附录中收录了来自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国际社会的多份文件和报告,力求信息更加开放、多元。2010年,使中国人感到与自然、生态及气候变化相关联的灾害正迫近自己的生活,无法回避。全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旱灾、冻灾、雪灾及冻雨、洪涝、风雹、大风和沙尘暴、泥石流及地震等各种灾害不断发生。由此引发的在救灾备灾、城乡规划、生态保护、政策法规等诸多层面的反思,都极具现实意义和对今后社会发展的参考价值。紫金矿业污水泄漏致福建汀江流域大面积污染、吉林7000个化工原料桶漂入松花江、南京丙烯泄漏爆炸以及中石油大连石油泄漏造成海域污染等,都是在2010年出现的恶性环境损害事件。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识和行为均存在很大问题。同时,中国的环境、环境法治和环境正义,在企业污染行为面前,正接受着考验。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运营中的种种环境问题暴露无遗,对公众过度消费的误导,各种大型开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及对动植物物种生存空间的挤压,进一步加剧了我们今日面对的环境问题。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任必然要落在城市身上。不论是超大城市还是一般县级市都面临城市病的严重挑战。城市是资源消耗的主力军、低碳经济的桥头堡、环境决策中公平正义议题的主战场,宜居城市应该成为重要的评价和检验工具。面对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政治理念,需要一种在这一目标下能够统筹协调各种不同利益、各项发展战略、规划、行动计划、项目的整体思考的政策。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突破“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全面改革”,以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政治思维理念和应对方法,改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国民改变消费模式,治理污染,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修复生态,走出困局。环境绿皮书重视以公共利益的视角记录、审视和思考中国环境状况,主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强调实证性、真实性、专业性,从而建立权威性。第四卷和第五卷英文版环境绿皮书The China Environment Yearbook,Volume 4 & The China Environment Yearbook,Volume 5,已由荷兰Brill出版社在2010年面向全球出版发行。

简 介:本书在中国古代哲学五行论、中医五行论基础上,结合现代系统科学成就,将社会(国家)视为由政治、经济、文化、百姓、环境五个分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将复杂社会系统与哲学五行以及中医五行比类,从而形成社会五行:水-环境,木-百姓,火-政治,土-经济,金-文化。学理与现实相结合,学理与实际相印证,阐述社会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

作者: 申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