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变迁(1978~2018)图书

China's Fiscal System Reform (1978-2018)

SSAPID:101-8168-8062-05
ISBN:978-7-5201-4000-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回顾1978年以来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探究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逻辑,展望中国财政体制的未来。财政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定位于国有经济的合理布局并形成相应的财政体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从“分灶吃饭”开始,定位于分税制;预算改革从恢复国家预算制度开始,定位于现代预算制度;税制改革从极简税制开始,定位于建立现代税收制度,重点阐述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改革。本书还分析了宏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的国际化历程,并梳理了40年财政变革背后的观念因素。

相关信息

丛书名:改革开放研究丛书
作 者: 杨志勇
编 辑:恽薇;王红平;杜若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出版者前言

 文前辅文

 后记

 推荐阅读书目

 前言

 第一章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

  第一节 1978~1993年:放权让利式的财政体制改革

   一 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

   二 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放权

  第二节 1994~2013年: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一 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

   二 公共财政观念的确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

    (一)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

    (二)对城乡和不同区域的居民一视同仁

    (三)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

  第三节 2013年至今:探索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一 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现代财政制度是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制度

    (二)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必须有相应的专门的财政管理机构

    (三)现代财政制度下的财政是民主财政

    (四)现代财政制度下的财政是法治化财政

    (五)现代财政制度以专门的治理技术为依托

    (六)现代财政制度是适应财政动态治理需要的制度

   二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原则

    (一)现代财政制度与公共财政

    (二)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原则

     1.放眼世界与立足国情相结合

     2.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

     5.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从财政包揽一切到建立规范的财政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

  第一节 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和“拨改贷”

   一 企业基金制度

   二 利润留成制度

   三 “拨改贷”

  第二节 利改税和承包制

   一 利改税

   二 承包制

    (一)企业承包制改革的提出

    (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

    (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发布实施

  第三节 税利分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

   一 税利分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

  第四节 建立规范的财政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

   一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式的演变

   二 建立规范的财政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

    (一)国企税后利润提取比例的确定

    (二)国企分红的去向

    (三)国有企业变现收入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

 第三章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从“分灶吃饭”到建立规范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1980~1993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一 1980~1984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一)1980年的改革

    (二)1982年的后续改革

   二 1985~1993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一)1985年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1988年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1992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试点

  第二节 1994~2013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一 中央和地方事权及支出的划分

   二 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划分

   三 转移支付体系

  第三节 2013年之后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一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

    (一)《意见》发布的意义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三)对《意见》的简要评论

    (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进一步深化

   二 财政收入的划分

    (一)基本原则

    (二)主要内容

    (三)实施时间和过渡期限

   三 转移支付的调整

   四 国地税合并

  第四节 重新认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一 重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要注重财政制度的稳定性

    (一)财政集权与分权的循环亟待跳出

    (二)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明确划分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

   二 重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需要关注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

    (一)市场化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二)信息化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三)全球化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三 重新认识地方税

    (一)税收征管的效率要求与地方税的界定

    (二)税法对纳税地的规定影响地方税收入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第五节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未来

   一 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形成真正的分级财政

   二 取消税收返还,规范转移支付

    (一)取消税收返还

    (二)构建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

    (三)尽可能压缩转移支付规模

    (四)重构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

    (五)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六)建立规范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三 地方各级政府均应拥有发债权

    (一)地方债限额不够可能引发地方“违规”融资问题

    (二)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与举债机制

 第四章 预算改革:从国家预算的恢复到现代预算制度

  第一节 国家预算制度的恢复:1978~1993年

   一 预算报告与批准制度的恢复

   二 预算管理制度的更新:《国家预算管理条例》的发布

   三 预算平衡管理:更加注重综合平衡

   四 预算外资金管理:从总量调节到制度规范

  第二节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初步形成:1994~1999年

   一 应对国家财力困境,注重预算收入管理

   二 适应不同资金管理需要,初步形成复式预算体系

   三 规范财政行为,完成预算立法

   四 注意预算平衡,加强赤字和债务规模控制

   五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促进财政秩序的规范化

  第三节 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的阶段:2000~2013年

   一 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促进预算制度的现代化

   二 适应财政管理需要,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三 进一步完善复式预算体系,规范公共资金管理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

   四 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需要,推行预决算公开

   五 预算管理的新要求:从合规管理走向绩效管理

   六 债务管理: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地方债管理的探索

    (一)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确立

    (二)地方债管理的探索

   七 预算监督:审计监督与人大审查监督

    (一)审计监督

    (二)人大审查监督

  第四节 建立现代预算制度:2013年至今的改革及未来方向

   一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方向: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二 确立跨年度平衡机制,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推行绩效预算

   三 按照公共资金性质,进一步改革预算体系

   四 进一步推动预算公开与监督,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五 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第五章 税制改革:从极简税制到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制演变概述

   一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税制

   二 1984~1993年的中国税制

   三 1994~2012年的中国税制

   四 2013年至今的中国税制

  第二节 规范政府与企业分配关系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

   一 税制改革的起步:建立涉外税制

   二 两步利改税:规范政府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探索

    (一)第一步利改税

    (二)第二步利改税

  第三节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税制改革:1994~2012年

   一 1994年的税制改革

    (一)目标

    (二)所得税制改革

     1.企业所得税

     2.个人所得税

    (三)流转税制改革

     1.增值税

     2.消费税

     3.营业税

    (四)其他税制改革

   二 1994~2012年的中国税制改革

    (一)所得税制改革

     1.企业所得税制改革

     2.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二)流转税制改革

     1.增值税转型:从生产型到消费型

     2.消费税改革

     3.出口退税

  第四节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税制改革:2013年至今

   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二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三 企业所得税制改革

    (一)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

    (二)小微企业的所得税政策

    (三)亏损结转年限政策

    (四)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

    (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四 资源税制改革

    (一)资源税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基本原则

     2.主要目标

    (二)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水资源税试点的扩大

   五 环境保护税的开征

    (一)环境保护税的主要内容

    (二)环境保护税需要环保部门的支持

   六 国地税机构合并

  第五节 税制改革的基本逻辑:因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一 合理的税负

   二 税制结构的优化

   三 税收法治化

   四 税制改革的专业性与作为公共政策的税收政策

    (一)税制改革的专业性

    (二)公共政策视角的税制改革

 第六章 税制改革:增值税和消费税

  第一节 增值税制的确立与改革

   一 增值税的引进与最初税制的确立

    (一)增值税知识的引进与传播

    (二)增值税制的最初确立

   二 1994年及后续的增值税制改革

    (一)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三)税率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一 1994年的营业税

    (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三)税率

    (四)计算方法

   二 “营改增”:减少重复征税的必由之路

   三 “营改增”试点的启动和推广

   四 “营改增”全面试点:为增值税立法创造条件

    (一)增值税的税收负担

    (二)增值税税率简并和降低税率

    (三)金融业增值税

    (四)增值税收入的归属

  第三节 消费税制改革

   一 1994年以来的消费税改革

   二 中国的消费税只能是特别消费税

   三 消费税的功能定位与改革走向

    (一)消费税必须保留的功能

    (二)消费税功能的实现机制

     1.“寓禁于征”的消费税与消费引导

     2.调节消费与扩大内需

     3.消费税征收范围的选择

 第七章 税制改革:个人所得税与房地产税

  第一节 现代税收制度建设:40年个人所得税发展的思考

   一 个人所得税内外两套税制并行的起步发展阶段:1978~1993年

    (一)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初步建立个人所得税制

    (二)形成内外两套个人所得税制

    (三)成效及评价

   二 个人所得税制统一的初步发展阶段:1994~2004年

    (一)实现个人所得税制的统一

    (二)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三)国地税分设后,地方税务局在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中发挥了作用

    (四)效果及评价

   三 个人所得税税收法治化增强阶段:2005年至今

    (一)开门修法体现税收决策的民主化

    (二)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征税与暂时减免

    (三)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与自行纳税申报

    (四)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适用个人所得税

    (五)效果及评价

   四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发展的展望

    (一)个人所得税应在税制现代化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应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需要对不同政策目标进行权衡取舍

    (四)对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先行综合征税

    (五)降低税负以进一步提升税制的国际竞争力

    (六)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设计要考虑可操作性,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七)基本扣除标准的选择应能覆盖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费用

  第二节 房地产税立法与房地产税制改革

   一 房产税的开征

   二 房产税及房地产领域的税收收入

   三 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

    (一)上海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

    (二)重庆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

   四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一)以立法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

    (二)房地产税要成为地方主要税种就只能以评估价为基础普遍征收

    (三)开征房地产税的依据不是国际惯例

    (四)房地产税调节房价不是不可能,但这么做很可能会超越社会公众预期

    (五)房地产所能承载的新税负空间太小

    (六)短期内地方政府很难靠房地产税大幅度提高可支配财力

    (七)房地产税不需要进一步的试点,因为可能的结果很明确

    (八)房地产税开征可能带来的国家治理风险:征管不容易到位

    (九)房地产税支付能力的大考验

    (十)房地产税的恰当设计

 第八章 宏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财政赤字与债务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 财政赤字主要靠透支弥补:1978~1993年

    (一)财政赤字靠向银行透支和动用结余弥补:1978~1986年

    (二)赤字弥补方式的更新与反复

   二 财政赤字靠公债弥补及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确立:1994~2012年

    (一)财政赤字靠公债弥补制度的真正确立

    (二)财政赤字口径的进一步变化

    (三)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确立

   三 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财政赤字和公债管理

  第二节 从重视财政平衡到重视宏观经济稳定

   一 计划经济时代的宏观财政管理体制

   二 改革初期的宏观财政管理体制

   三 宏观经济管理新观念的形成与财政政策的选择

    (一)“巴山轮会议”

    (二)宏观经济管理新观念与现实

  第三节 积极的财政政策及财政与金融的协调合作

   一 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持续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有效

   二 财政与金融的协调合作

    (一)财政面对挑战,金融能好吗?

    (二)金融手段倘若滥用,财政能承受吗?

    (三)财政金融齐努力,各司其职,方能防范化解风险

 第九章 财政的国际化:财政与全球治理秩序

  第一节 中国在国际财政关系中的地位

   一 中国与全球治理

   二 中国在国际财政关系中的角色

  第二节 国际财政支出

   一 中国对外援助支出

    (一)基本事实

    (二)主要做法

   二 对国际组织的支出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缴款

     1.联合国会费

     2.世界银行股金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股金

     4.世界卫生组织会费及捐赠

    (二)地区性组织缴款

     1.亚洲开发银行股金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股金

     3.新开发银行出资

  第三节 国际税收协调

   一 国际税收问题的成因

    (一)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加

    (二)国家间税收主权之争

    (三)各国税制的差异

   二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制度的完善

    (一)中国国际税收事业的发展

    (二)国际税收制度运行中的新问题

    (三)建立一个全球公平和现代化的国际税收体系

   三 中国税收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一)跨境税源管理的挑战

    (二)高水平专业管理的挑战

 第十章 中国财政40年:观念与变革

  一 国家理财观的转变:从财政平衡到宏观经济稳定

   (一)财政平衡观念受到冲击

   (二)宏观经济稳定观念的确立

  二 财政活动范围观念的转变:从缩小到重新界定

   (一)财政与财务关系的变化

   (二)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变化

   (三)财政活动范围的重新界定

  三 财政支出观念的转变:从为国有企业服务到对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更加注重效率

   (一)财政支出转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二)财政支出效率观念的确立

  四 税收观念的转变:从“非税论”到全面强调税收作用

   (一)“非税论”的影响

   (二)赋予重任的税收及作用的调整

   (三)税收在国家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五 政府预算观念的转变:从内部事务到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一)预算从机密走向透明

   (二)现代预算观念的确立

   (三)预算观念的转变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六 政府间财政关系观念的转变:从财政集权、分权之争到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规范化观念的逐步树立

   (二)分税制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

  七 财政观念竞争性的转变:从非此即彼到相互包容

   (一)财政观念转变与对外开放

   (二)新财政理论的引进

   (三)财政学理论体系侧重点的变化

   (四)财政学不能只是财政经济学,还应关注资金管理问题

  八 推动财政观念变化与财政改革的重要方法:比较与借鉴

   (一)比较与借鉴的途径

   (二)比较与借鉴加快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九 未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展望

 作者简介

 索引

本书系统回顾1978年以来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探究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逻辑,展望中国财政体制的未来。财政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定位于国有经济的合理布局并形成相应的财政体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从“分灶吃饭”开始,定位于分税制;预算改革从恢复国家预算制度开始,定位于现代预算制度;税制改革从极简税制开始,定位于建立现代税收制度,重点阐述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改革。本书还分析了宏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的国际化历程,并梳理了40年财政变革背后的观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