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44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图书

A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Income

SSAPID:101-8162-5686-21
ISBN:978-7-5201-2961-9
DOI:
ISSN:
关键词:

#N/A

[内容简介]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政治问题,选择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书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统计与计量经济学等模型,对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分析,试图为改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状提供理论和经验上的参考依据。

相关信息

丛书名: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作 者: 张晓芳
编 辑:宋淑洁;王红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总序

 Foreword

 第一章 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度量指标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

   一 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

   二 初次收入分配和再次收入分配

   三 宏观收入分配和微观收入分配

  第二节 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回顾

   一 基于市场调节的收入分配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二 基于政府调节的收入分配理论

    (一)凯恩斯的收入分配理论

    (二)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三)福利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四)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三 基于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理论

    (一)库兹涅茨的倒“U”形经济理论

    (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三)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

   一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原则

   二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指标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居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人力资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二 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三 其他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一)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对外贸易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三)多种因素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二节 税收与收入分配

   一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二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

   一 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 公共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结构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模型简介

   一 收入分配模型

   二 收入再分配模型

  第二节 模型的数据来源

   一 宏观社会核算矩阵的建立

   二 微观社会核算矩阵的建立

  第三节 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结构分析

   一 生产活动部门对居民部门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结构

    (一)生产活动部门对居民部门的收入分配结构

    (二)生产活动部门对居民部门的收入再分配结构

    (三)生产活动部门的收入再分配的波及总效应

   二 居民部门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结构分析

    (一)居民部门的收入分配结构

    (二)居民部门的收入再分配结构

   三 政府部门对居民部门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结构

    (一)政府部门对居民部门的收入分配结构

    (二)政府部门对居民部门的收入再分配结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特征及其影响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指数(EGR)模型

   一 EGR 模型

  第二节 我国收入的两极分化及其国际比较

   一 数据来源说明

   二 全国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

   三 城镇和农村内部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

   四 我国EGR指数和基尼系数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一 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深

   二 收入的流动性现状与中等阶层的减少

  第四节 两极分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 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与经济周期波动

   二 两极分化与社会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间接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 CGE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 模型的数据来源与参数的确定

   一 CGE模型的数据来源

   二 参数的校准和设定

  第三节 间接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 转移性收入的概念、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 转移性收入的概念

   二 研究方法

    (一)GE指数计算

    (二)区域分解方法

    (三)分项收入不平等分解方法

   三 数据来源

  第二节 转移性收入对区域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三节 分项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公共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 公共财政支出的相关概念

   一 公共财政支出的内涵

   二 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按经济性质分类

    (二)按政府职能分类

    (三)按经济类型分类

    (四)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五)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三 公共财政支出的特征

  第二节 公共财政支出的公平与效率以及收入分配

   一 公共财政支出中公平与效率的理解

   二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公平、效率与收入分配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分析

   一 公共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分配的相关性分析

   二 公共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方法介绍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与基尼系数的实证检验

   三 城乡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差距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

    (二)城乡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差距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收入不确定的测度及其对消费的影响

  第一节 不确定的概念及测度方法

  第二节 不确定的测度方法与结果分析

   一 收入不确定的测度方法

  第三节 不确定与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一 收入不确定与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二 贷款和资产价格的不确定与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 不确定对消费的实证分析

   一 消费行为函数的分析

   二 收入的不确定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三 不确定对消费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前言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政治问题,选择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书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统计与计量经济学等模型,对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分析,试图为改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状提供理论和经验上的参考依据。

[1]陈宗胜、周云波:《再论经济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丛树海:《公共支出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樊纲、王小鲁:《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高铁梅、王金明、吴桂珍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高铁梅主编《经济计量分析方法与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1。

[9]〔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

[10]林毅夫:《中国的地区不平等与劳动力转移》,载蔡昉等主编《中国转型时期劳动力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

[13]〔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3。

[14]〔美〕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

[15]〔美〕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

[16]漆光瑛、蔡中兴:《外国经济学说史新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7]钱晟:《必须建立税收综合调节体系缓和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8]〔英〕威廉·配第:《赋税论》,商务印书馆,1978。

[19]〔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3。

[20]阎坤、王进杰:《公共支出理论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杨天宇:《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2]曾伏秋:《收入分配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3]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4]赵人伟、李实、〔美〕卡尔·李思勤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5]郑玉歆、樊明太:《中国CGE模型及政策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6]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27]《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

[28]安体富、任强:《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税务研究》2007年第10期。

[29]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6期。

[30]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财税调节政策》,《税务研究》2003年第10期。

[31]蔡昉:《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分析——解释流动与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期。

[32]蔡昉、王美艳:《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33]蔡红英、朱延松、魏涛:《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控问题研究》,《税务研究》2009年第12期。

[34]蔡跃洲:《财政再分配失灵与财政制度安排——基于不同分配环节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10年第1期。

[35]陈静敏、陆铭、陈钊:《劳动力短缺时代有没有到来》,《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4期。

[36]陈伟国、樊士德:《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效应”研究》,《经济经纬》2009年第1期。

[37]陈志刚、师文明:《金融发展、人力资本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8]陈志刚、王皖君:《金融发展与中国的收入分配:1986—2005》,《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39]成邦文:《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40]戴枫:《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41]杜鹏:《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以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为例》,《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0期。

[42]冯虹、王晶:《人口流动与迁移对城市收入分配的影响》,《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3]谷成:《基于收入分配的税收政策选择》,《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1期。

[44]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收敛》,《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45]何翠香、晏冰、方行明:《住房及房价波动对家庭消费影响的再估计——基于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46]何璋、覃东海:《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47]贺秋硕:《劳动力流动与收入收敛——一个改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对中国的启示》,《财经研究》2005年第10期。

[48]贺蕊莉:《财政分配调节贫富差距的局限性分析》,《财政研究》2005年第7期。

[49]洪兴建、李金昌:《两极分化测度方法述评与中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经济研究》 2007年第11期。

[50]胡鞍钢:《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调节居民贫富收入分配差距》,《财政研究》2002年第10期。

[51]胡超:《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基于我国的经验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3期。

[52]胡汉军、刘穷志:《我国财政政策对于城乡居民收入不公平的再分配效应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9期。

[53]胡浩志:《城镇各阶层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基于PLS的分析》,《当代财经》2008年第8期。

[54]胡日东、王卓:《收入分配差距、消费需求与转移支付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

[55]胡昭玲:《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经济学家》2004年第4期。

[56]黄祖辉、王敏、万广华:《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3期。

[57]霍军:《收入分配差别与税收分配调节》,《税务研究》2002年第6期。

[58]贾康:《论居民收入分配——基于政策理性的分类分层调节》,《财政研究》2008年第2期。

[59]贾小玫、周瑛:《对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财经科学》2006年第4期。

[60]姜玮:《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特点及原因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61]蒋晓蕙、张京萍:《论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调节的效应》,《税务研究》2006年第9期。

[62]金艳明、雷明:《居民收入和部门产出变化的研究——基于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乘数分析应用》,《南方经济》2006年第6期。

[63]寇铁军、金双华:《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12期。

[64]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65]郎永清:《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66]李慧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探析》,《农业经济》2007 年第9期。

[67]李吉雄:《我国财政对居民收入再分配的绩效分析——基于贫困度和基尼系数的测度》,《经济问题》2010年第12期。

[68]李克强、刘海龙、周亚、李杨映雪:《税率对收入分配差异的影响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3期。

[69]李绍荣、耿莹:《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70]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期。

[71]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72]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

[73]李伟、王少国:《我国城镇居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分配差距的来源及贡献比较》,《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74]刘晨、刘晓璐:《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对改善收入分配效果探析》,《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第4期。

[75]刘纯彬、桑铁柱:《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理论与证据》,《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第12期。

[76]刘丁、谭琳:《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劳动者收入分层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4期。

[77]刘丽坚:《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职能及下一步改革设想》,《税务研究》2006年第8期。

[78]刘丽坚、姚元:《论税收队个人收入的调节》,《税务研究》2008年第9期。

[79]刘敏楼:《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中国地区截面数据的分析》,《上海金融》2006年第1期。

[80]刘敏楼、宗颖:《从人力资本投资看我国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81]刘尚希、应亚珍:《个人所得税:如何发挥调节功能》,《税务研究》2004年第3期。

[82]刘社建、徐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财经研究》2004年第5期。

[83]刘小川、汪冲:《个人所得税公平功能的实证分析》,《税务研究》2008年第1期。

[84]刘小勇:《中国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及极化研究》,《财经论丛》2009年第1期。

[85]刘怡、聂海峰:《间接税负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86]刘用明、杨小玲:《基于乡镇企业融资视角——探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软科学》2010年第11期。

[87]刘忠群、黄金、梁鹏勇:《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面板数据的再检视》,《财贸研究》2008年第6期。

[88]龙莹:《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动态变迁与收入两极分化:统计描述预测算》,《财贸研究》2012年第2期。

[89]鲁晓东:《收入分配、有效要素禀赋与贸易开放度——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90]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化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91]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92]马国强、王椿元:《收入再分配与税收调节》,《税务研究》2002年第3期。

[93]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地区经济收敛》,《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94]马晓河:《对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

[95]马忠东、张为民、梁在、崔红艳:《劳动力流动:中国农村收入增长的新因素》,《人口研究》2004年第5期。

[96]蒲艳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西部289个自然村的调查》,《财经科学》2010年第12期。

[97]钱晟:《我国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累退倾向及其对策》,《税务研究》2001年第8期。

[98]冉光和、李敬、万丽娟、温涛:《经济转轨时期财政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8期。

[99]冉光和、唐文:《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 2007年第4期。

[100]任寿根:《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核心的税制结构》,《税务研究》2005年第6期。

[101]阮宜胜:《从税收视角看我国收入分配》,《税务研究》2008年第7期。

[102]阮宜胜:《从税收视角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税务研究》2008年第7期。

[103]沈坤荣、方文全:《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国第五届经济学会会议论文,2005。

[104]石文典、原献学、马进瑜:《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心理预期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3期。

[105]石柱鲜、张晓芳、黄红梅:《间接税对我国行业产出和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06]苏基溶、廖进中:《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贫困关系的经验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研究》,《财经科学》2009年第12期。

[107]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统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108]孙保营、钱津津:《当前中国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109]孙文祥、张志超:《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影响》,《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

[110]孙玉栋:《论我国税收政策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基于主题税制的税收政策视角》,《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111]汤贡亮、周仕雅:《从税基的视角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税务研究》2007年第6期。

[112]汪建新、黄鹏:《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中国29个省区面板数据检验》,《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113]王德、朱玮、叶晖:《1985~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均衡作用研究》,《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6期。

[114]王德文、蔡昉:《收入转移对中国城市贫困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开放导报》2005年第6期。

[115]王弟海、吴菲:《持续性不平等产生和加剧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116]王虎、范从来:《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的研究——来自中国1980~2004年的经验证据》,《经济科学》2006年第6期。

[117]王剑锋:《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结构有效性的一个验证——以对我国职工工薪所得数据的模拟为基础》,《当代财经》2004a年第3期。

[118]王剑锋:《流转税影响个人收入分配调节的分析研究——以我国城镇居民支出结构为考察基础》,《财经研究》2004b年第7期。

[119]王克稳、徐会奇、李敬强:《基于居民心理感知的不确定测量研究》,《统计研究》2012年第9期。

[120]王少瑾:《对外开放与我国的收入不平等》,《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121]王生升:《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市场经济秩序》,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2。

[122]王世杰:《公共财政支出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相关研究》,《山东经济》2010年第5期。

[123]王卫、张宗益、徐开龙:《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人口研究》2007年第6期。

[124]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中国税务》2007年第10期。

[125]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126]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127]王亚芬、肖晓飞、高铁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7年第4期。

[128]王云多:《教育分布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年第5期。

[129]王中华、梁俊伟:《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分配差距效应》,《经济评论》2008年第4期。

[130]魏巍贤、曾建武、原鹏飞:《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厦门市产出与居民收入乘数分析》,《统计研究》2008年第2期。

[131]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

[132]肖六亿:《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3期。

[133]谢勇:《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的代际间传递》,《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34]邢春冰:《迁移、自选择与收入分配——来自中国成像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0年第2期。

[135]徐会奇、王克稳、李辉:《影响居民消费的不确定因素测量及其作用研究——基于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经济科学》2013年第2期。

[136]徐进:《论商品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137]徐水安:《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收入分配的演变》,《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第4期。

[138]徐水安、翟桔红:《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评论》2003年第6期。

[139]徐现祥、王海港:《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140]杨俊、黄潇、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第1期。

[141]杨俊、李晓羽、张宗益:《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6年第2期。

[142]杨圣明、郝梅瑞:《论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两极分化问题》,《财经经济》2005年第12期。

[143]杨天宇:《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问题研究》,《统计研究》2009年第4期。

[144]杨云彦:《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转移与区域政策》,《人口研究》1999年第5期。

[145]姚上海:《新农村视野下中国农村劳动力城镇转移流动行为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46]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经验研究》,《财经研究》2005年第2期。

[147]姚枝仲、周素芳:《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世界经济》2003年第4期。

[148]尹继东、王秀芝:《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西的实证》,《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49]尹希果、陈刚、程世骑:《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再检验》,《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第1期。

[150]于德弘、陆根书:《论我国高等教育扩展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教育与经济》2001年第1期。

[151]于洪:《消费课税的收入分配机制及其影响分析》,《税务研究》2008年第7期。

[152]俞彤晖:《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经济经纬》2016年第1期。

[153]曾令华、赵晓英:《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分析——基于1978—2004年的数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54]翟立宏、徐志高:《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基于1978—200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2期。

[155]翟银燕、孙卫:《技术和国际贸易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1期。

[156]张斌:《税收制度与收入再分配》,《税务研究》2006年第8期。

[157]张富饶、马斌:《农村劳动力迁移为什么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广东为例》,《乡镇经济》2007年第2期。

[158]张海峰:《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基于省级混合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59]张立军、湛泳:《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三大效应分析及其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a年第12期。

[160]张立军、湛泳:《金融发展与降低贫困——基于中国1994~2004年小额信贷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6b年第11期。

[161]张立军、湛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基于1978—2004年数据的检验》,《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c年第5期。

[162]张立军、湛泳:《我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财经论纵》2005年第3期。

[163]张明喜:《转移支付与我国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收敛分析》,《财经论丛》2006年第5期。

[164]张世伟、赵亮、樊立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吉林省农户数据的经验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65]张陶新:《我国推进城市化改革以来城乡两极分化的演化——基于居民收入的实证分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66]张文春:《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再分配》,《税务研究》2005年第11期。

[167]张晓芳、石柱鲜:《中国经济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结构分析——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视角》,《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168]张志、许善达、吴敬琏、樊纲、易纲:《收入分配差距为何越拉越大?》,《小康》2006年第8期。

[169]张卓妮、吴晓刚:《农村劳动力迁移与中国工资收入不平等的地区差异:来自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证据》,《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1期。

[170]章奇、刘明兴、陶然、Vincent、Yiu PorChen:《中国的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工作论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2003。

[171]赵桂芝、马树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测度分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72]赵红霞:《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评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2期。

[173]赵丽秋:《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不平等—教育质量不平等的影响》,《南方经济》2006年第4期。

[174]赵伟、李芬:《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分配差距: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扩展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1期。

[175]赵莹:《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收入分配差距》,《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第2期。

[176]赵震宇、白重恩:《政府税收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177]中国税务学会课题组:《税收如何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税务研究》2003年第10期。

[178]钟笑寒:《城乡移民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基尼系数的理论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

[179]钟笑寒:《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差异》,《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80]周华东、高玲玲:《房价变化与居民消费——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81]周绍东:《生育率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逆向关系——中国城乡差距的一个解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82]周亚、刘海龙、谢文昕、李克强:《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效应的模型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83]朱长存、王俊祥、马敬芝:《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溢出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84]朱国才:《转移支付缩小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

[185]朱玲:《转移支付的效率与公平》,《管理世界》1997年第3期。

[186]朱信凯:《中国农户位置消费行为研究》,《统计研究》2001年第12期。

[187]朱云章:《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影响——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11期。

[188]Anthony,F.Shorrocks,“Inequality Decomposition by Pop-ulation Subgroups,” ,1984,52(6).

[186]Anthony,F.Shorrocks,“The Class of Additively Decomposable Inequality Measures,” ,1980,48(3).

[190]Barro,R.J.,“Govemment Spending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2002,(98).

[191]Becker,S.Gary,“Crime and Punishment:An Economic Approach,” ,1968,(76).

[192]Caballero,R.J.,“Consumption Puzzles and Precaulionary Saving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es,1990,25(1).

[193]Clarke,R.G.George,Xu Lixin Colin,and Zou Heng-Fu,“Finance and Income Inequality:What Do the Data Tell Us?,” ,2006,72(3).

[194]Cohen,S.I.,and Tully,J.M.C.,“Growth and Equity Effects of Changing Structures in the Netherlands Simulations within a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1991,8(1).

[195]Corman,Hope,Theodore Joyce,Norman Lovitch,“Crime,Deterrence,and the Business Cycle in New York City:A VAR,Approach,” ,1987,(69).

[196]Defourny,J.,Thorbecke,E.,“Structural Path Analysis and Multiplier Decomposition within a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Framework,” ,1984,94(373).

[197]Dervis,K.,De Melo,J.,Robinson,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2).

[198]Devarajan,Shantayanan,Shaikh I.Hossain,“The Combined Incidence of Taxes and Public Expenditures in the Philippines,”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1543,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Washington D.C.,1995.

[199]Dilip,Mookherjee,Anthony Shorrocks,“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Trend in UK Income Inequality,” ,1982,92(368).

[200]Duclos,J.Y.,Esteban,J.,Ray,D.,“Polarization:Concepts,Measurement,Estimation,” ,2004,72(6).

[201]Esteban,J.M.,Gradin,C.,and Ray,D.,(Mimeo,Instituto de Analisis Economico.1999).

[202]Esteban,J.M.,Ray,D.,“On the Measurement of Polarization,” ,1994,62(4).

[203]Esteban,J.,Gradín,C.,Ray,D.,“An Extension of a Measure of Polarization,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Five OECD Countries,” ,2007,5(1).

[204]Foster,J.E.,Wolfson,M.C.,“Polariz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the Middle Class:Canada and the U.S.,”Mimeo,Vanderbilt University,1992.

[205]Garcia-Milà,T.,Therese J.McGuire,“Do Interregional Transfers Improved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Poor Regions? The Case of Spain,”Revised Draft:December,27,1996.

[206]Granger,C.W.J.,Engle,R.F.,“Econometric Forecasting:A Brief Survey of Current and Future Techniques,”Climatic Change,1987,11(1-2).

[207]Gustafsson,Bjorn,Li Shi,“Income Inequality within and across Countiesin Rural China 1988 and 1995,” ,2002,69(1).

[208]Gustafsson,B.,Li,S.,-(Conference Paper,1993).

[209]Hahm,Joon-Ho,Steigerwald,D.G.,“Consumption Adjustment under Time-varying Income Uncertainty,” ,1999,81(1).

[210]Hussain,Athar,Peter Lanjouw,Nicholas Stern,“Income Inequalities in China:Evidence from Household Survey Data,” ,1994,22(12).

[211]Jeremy,Greenwood,Boyan Jovanovic,“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1990,98(5).

[212]Justin,Y.Lin,Gewei Wang,Yaohui Zhao,“Regional Inequality and Labor Transfers in China,” ,2004,(3).

[213]Kanbur,R.,Zhang,X.,“ Which Regional Inequality:Rural-urban or Coast-inland? An Application to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9,27(4).

[214]Knight,J.,Song,L.,(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15]Kuznet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1955,45(1).

[216]Lee,Y.,Shin,D.,“Income Polarization and Crime:A Generalized Index and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2011,20.

[217]Liang,Zhicheng,“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A System GMM Panel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 to Urban China,” ,2006,31(2).

[218]Llop,M.,Manresa,A.,“Income Distribution in a Regional Economy:A SAM Model,” ,2004,26(6).

[219]Meagher,G.,“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Fiscal Incidence in Austrialia,”Working Paper Prepared for Waterloo CGE Conference,1990.

[220]Miguel,F.,Perez-Mayo,J.,“Linear SAM Models for Inequality Changes Analysis:An Application to the Extremadurian Economy,” ,2006,38(20).

[221]Okun,A.M.,Summers,L.H.,“ Equality and Efficiency:The Big Trade off,”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1975,13(3).

[222]Pyatt,G.,Round,J.I.,“Accounting and Fixed Price Multipliers in a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Framework,” ,1979,89(356).

[223]Pyle,J.David,Derek F.Deanman,“Crime and the Business Cycle in Post-War Britain,” ,1994,(34).

[224]Raiser,Martin,“Subsidising Inequality:Economic Reforms,Fiscal Transfers and Convergence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 ,1998,34(3).

[225]Recker,S.Gary,“Crime and Punishment:An Economic Approach,” ,1968,(76).

[226]Roland-Holst,D.W.,“Relative Income Determ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Social Accounting Perspective,” ,1992,38(3).

[227]Rutherford,T.,Paltsev,S.,“From an Input-output Table to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Aassessing the Excess Burden of Indirect Taxes in Russina,”Colordo:Working Paper of University of Colorado,1999.

[228]Samuelson,P.,“The Pure Theoy of Public Expenditure,” ,2000,(8).

[229]Scarth,W.,“The Limits to Rational Expectations by M.Hashem Pesaran,” ,1990(1).

[230]Shin,Donggyun,“Bipolarization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fter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Trends,Causes,and Policy Implications,” ,2007,55(4).

[231]Shoven,J.B.,Whalley,J.,“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of Tax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An Introduction and Survey,” ,1984,22(3).

[232]Skinner,J.,“Risky Income Life Cycle Consumption,and Precautionary Savings,” ,1988,22.

[233]Stone,R.,“The Disaggregating of the Household Sector in the National Accounts,”in (Cambridge:United Kingdom.1978).

[234]Sylvie,Demurger,Martin Fournier,Shi Li,“Urban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Revisited(1988-2002),” ,2006,93.

[235]Taylor,A.M.,and Williamson,J.G.,“ Convergence in the Age of Mass Migration,”NBER Working Paper 4711,1994,(4).

[236]Wan,Guanghua,Zhou,Zhangyue,“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Regression-based Decomposition Using Household Data,” ,2005,9,(1).

[237]Wang,Chen,Wan,Guanghua,“Income Polarization in China:Trends and Changes,” ,2015,(36).

[238]Wei,Shang-Jin,Yi Wu,“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NBER Working Paper,2001,11.

[239]Whalley,J.,Zhang,S.,“A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Labour Mobility(Hukou)Restrictions in China,”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83(2).

[240]Whalley,J.,Zhang,S.,“Inequality Change in China and(Hukou)Labour Mobility Restrictions,”NBER Working Paper No.10683,2004.

[241]Wolfson,M.C.,“Divergent Inequalities:Theory and Empirical Results,” ,1997,43(4).

[242]Wolfson,M.C.,“When Inequalities Diverge,” ,Papers and Proceedings,1994,(84).

[243]Yao,S.J.,Zhu,L.W.,“Understand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Amuti-Angle Perspective,” ,1998,3(2-3).

[244]Zhuang,Juzhong,“Estimating Distortions in the Chinese Economy: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1996,6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