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政治学研究 2013年第4期(总第4期)图书
Military Politics Review
[内容简介] 《军事政治学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政治学研究中心创办,秉承学术本位原则,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学术研究成果,提供学术研究信息,汇聚学术研究力量,以推动军事政治这的不断发展为使命。全书分为特稿、专论、短论、综述、动态、书评、专访、资讯等板块,内容涉及党政关系、军事历史、外军动态及军事政治学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动向等。
相关信息
学者风采
·特稿·
辩证看待恩格斯技术决定战术的著名论断
一 特定的历史背景
二 20世纪的新变化
三 技术与战术的互动
·专论·
军事哲学视域下“人与武器关系”的思维逻辑
一 宏观层次“人力制胜”的战略考察
二 微观层次“武器制胜”的战斗意义
三 中观层次“人与武器”的有效结合
四 小结
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新世纪中国国家安全观
一 “国家角色”:理解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视角
二 从结盟到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角色的重大变化
三 和平发展的大国定位与国家安全观的调整
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武装力量的内敛式发展
一 中国历史传统的深远影响
二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性
三 国家总体战略的科学谋划
四 大国角色身份的责任认同
五 和谐共处的国际观
美军战略领导力培育的文化向度
一 美军组织文化与领导力框架
二 美军战略领导力养成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以身作则,实施高效领导
(二)着眼长远,谋划组织发展
(三)扎实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军事战略探析
一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军事战略形成的军事因素
(一)冷战后提出的“地区防务战略”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对国家安全威胁重点的再判断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因
二 奥巴马政府亚太军事战略的基本框架
(一)战略目标旨在保持亚太地区的绝对军事优势
(二)战略途径突出运用多种“军事领导方式”
(三)战略手段优先强化“作战介入”能力
1.以“跨领域协同”概念引领军队建设全面转型
2.采用更有效和更富弹性的军事存在方式
3.增强盟国和伙伴国与美军的联合作战能力
三 奥巴马政府亚太军事战略评析
(一)其实质是冷战思维的继续,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其后果是将加深有关国家对美的军事依赖,恶化亚太地区整体安全环境
(三)目标过大与实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将持续加剧,亚太地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军队意识形态的结构与政治传播
一 “主义”与“武力”的结合
二 政治信息在军队中的流通形式
三 军队中政治意识的“凝结”
四 军队意识领域的几种形态
我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
一 外部环境变化使我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新的挑战
(一)市场化思维方式催生了新的话语表达方式
(二)多元化社会思潮对主流话语表达带来了新的冲击
(三)虚拟化交往方式对话语体系建设提出新课题
(四)西方话语霸权挤占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
二 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我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发挥作用的内在“瓶颈”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受到挑战
(二)极端的一元化评价标准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我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论研究滞后
三 化挑战为机遇,不断推动我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
(一)党的创新理论始终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根本依据
(二)着力构建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三)不断完善新军事变革背景下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四)努力推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新形势下军队政治民主的创新思考
一
(一)人民民主的快速发展给军队政治民主提出新的要求
(二)党内民主日益完善给军队政治民主提出新的要求
(三)官兵民主需求增强给军队政治民主提出新的要求
二
(一)以政治平等为核心的民主范围拓展
(二)以人格平等为核心的民主理念更新
(三)以权利平等为核心的民主内容深化
(四)以机会平等为核心的民主实践升华
论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党的战争指导艺术
一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阶段的界定
二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党高超的指导艺术
(一)放眼世界,打军事政治仗、政治军事仗
(二)高瞻远瞩,牢牢把握战略全局
(三)慎重求是,科学制订作战指导方针
(四)施计用谋,灵活机动实施指挥
三 几点启示
试论军人积极政治心理预期的构建和强化
一 军人政治心理预期有独特的内涵
二 军人的政治心理预期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三 综合施策强化军人积极政治心理预期
从军事文学中汲取战斗精神
一 军事文学塑造了一大批气吞山河、光昭日月的中华英豪形象,对培育军人战斗精神具有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
二 军事文学始终把弘扬爱国主义作为其主要用力方向,对培育军人战斗精神具有重要的感召同化作用
三 军事文学科学释读当代革命军人的价值诉求和行为要求,对培育军人战斗精神具有特殊的启智教化作用
外军战斗精神培育的理论与实践审视
一 外军战斗精神内涵审视
二 美、俄两军战斗精神培育的特征考量
(一)战斗精神培育媒介化
(二)战斗精神培育制度化
(三)战斗精神培育信仰化
三 美、俄两军战斗精神培育的实践途径研判
(一)以政治教育坚定信仰
(二)以战训渗透锤炼意志
(三)以制度规范砺炼作风
四 外军战斗精神培育实践对我军的启示
(一)抢占政治工作阵地制高点
(二)磨砺战斗作风,升华战斗精神
(三)紧贴实战,巧用“三战”锤炼战斗精神
·时评·
军政关系评价下的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考察
一 两岸构建军事互信的政治利益评价
(一)大陆构建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政治利益
(二)岛内构建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政党政治利益诉求
二 两岸构建军事互信机制的民意利益评价
(一)岛内主流民意的倾向性
(二)在野民进党关于构建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态度转变
(三)大陆内部在细节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三 两岸构建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涉及外部因素的战略与安全利益评价
(一)美国的战略与安全利益
(二)其他国家的战略与安全利益
四 两岸构建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措施及可能性评价
(一)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二)逐步实现军事透明化
(三)共同维护中国领土和领海主权完整
·短论·
战斗文化催生战斗力的路径探析
一 转变观念,围绕中心,确立战斗文化工作的新思维
二 紧跟时代,丰富载体,拓展战斗文化传播的新媒介
三 发扬传统,与时俱进,打造战斗文化建设的新特色
·综述·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经受考验和战胜挑战的根本保证
一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应对现实挑战的需要
三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面临着现实考验
四 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措施
·书评·
战争根源的再探索:基于三种意象的层次分析方法
一 《人、国家与战争》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二)第一种意象:人性与战争
(三)第二种意象:国家性质与战争
(四)第三种意象:国际社会与战争
(五)结论
二 《人、国家与战争》的创新、贡献及其缺陷
(一)《人、国家与战争》在方法论上的创新
(二)《人、国家与战争》研究成果的贡献
(三)《人、国家与战争》的不足与缺陷
·动态·
美国军事文化必须要改革吗?
职责需要
法律需要
社会需要
议程推手
调和人
消除差距
消除差距的危险
结论
·专访·
让哲学为军事变革导航
一 军队战斗力的基本构成
二 武器进化的阶段划分
三 信息战的逻辑维度
四 制胜未来的机理破解
五 面向明天的军事训练
六 战略研究的技术支点
七 军事人才的知识结构
八 战争艺术的历史拓展
·资讯·
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史研究论文索引(二)
四 军事思想与军事学术
五 军事人物
《武装力量与社会》2013年10月号目录
·稿约·
征稿启事
审稿规则
投稿方式
其他声明
稿例
基本要求
正文体例
注释体例
1.文章采用脚注,每页重新编号;编号序号依次为:①②③……
2.统一基本规格(包括标点符号)
3.注释例
A.著作类
B.论文类
C.文集、选集或集刊中的析出文献
D.报纸类
E.古籍、辞书类
F.英文类
5.其他文种
6.其他说明
军事政治学研究
机构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