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可持续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图书

Review and Prospect on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SAPID:101-8152-6565-78
ISBN:978-7-5097-1810-0
DOI:
ISSN:

[内容简介]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重大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再加上国内由于经济调整、社会转型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为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与途径,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于2009年12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了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上共有十余位两院院士、学部委员等著名专家、学者发表演讲,对过去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利用、人居环境改善、自然灾害防治、人口健康等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对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进行了展望。本书收录了其中13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本书对于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管理的相关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编 辑:李长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从挑战中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一 充分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变外部压力为内在发展动力

  二 合理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当前的有利条件,切实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三 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准确把握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

 新中国经济增长60年曲线的回顾与展望

  一 60年经济增长率曲线的深刻变化

  二 曲线背后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1.体制结构的变化,为经济的“高位平稳型”增长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性基础

   2.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为经济的“高位平稳型”增长提供了基本经济制度条件

   3.资源供给结构的变化,为经济的“高位平稳型”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4.产业结构的变化,为经济的“高位平稳型”增长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5.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为经济的“高位平稳型”增长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动力

   6.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经济的“高位平稳型”增长提供了新的消费需求动力

   7.地区结构的变化,为经济的“高位平稳型”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地理空间

  三 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来临

  四 努力延长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一)把握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波形

   (二)把握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适度增长区间

    1.增速不能太低

    2.增速不能太高

    3.把握适度增长区间及其相关因素

    4.紧密跟踪和适时调控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二 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的阶级阶层结构

  三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四 1957~1977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一)工人阶级

   (二)农民阶级

   (三)知识分子阶层

  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一)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变化

   (二)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员工阶层

   (三)私营企业主阶层

   (四)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五)中产阶层正在崛起

 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

  一 科学发展与国情分析

   1.资源能源难以支撑

   2.生态环境难以承受

   3.国家竞争力难以提升

   4.国家安全难以保障

  二 科学发展与机遇挑战

  三 科学发展与借鉴提升

   1.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2.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同步的发展观

   3.可持续的发展观

   4.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四 科学发展与低碳经济

   (一)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国际背景

    1.奥巴马的“绿色能源新政”

    2.英国低碳经济先行

    3.后京都时代的到来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建议

    1.以观念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2.以结构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3.以科技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4.以消费方式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5.以管理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中国月球探测的起步与可持续发展

  一 中国月球探测的起步

   1.35年的跟踪研究与积累(1960~1994年)

   2.10年的深入论证(1994~2003年)

  二 中国月球探测发展战略与规划

   1.第一期工程:绕月探测

   2.第二期工程:软着陆与巡视探测

   3.第三期工程:月面采样返回

  三 嫦娥1号的科学目标

  四 嫦娥1号的运行与成果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2.物质成分探测

   3.月壤特性探测

   4.空间环境探测

   5.受控撞击月球

  五 嫦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农业60年成就、经验与可持续发展

  一 60年辉煌成就

   1.种植业

   2.畜牧业

   3.渔业

   4.乡镇企业

   5.农业机械化

  二 60年基本经验与做法

   1.政策

   2.科技

  三 坚决推进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明确的政策导向

    1.坚持实施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长期战略

    2.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3.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4.按照统筹兼顾原则,坚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取向

   (二)坚持可循环的农业发展道路

    1.制定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

    2.加快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

    3.加强循环农业建设,培育农业循环经济载体

 生态学的发展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 学科发展的简短回顾

  二 中国生态学的历史和现状

   1.生态学的萌芽阶段

   2.生物与环境本底状况的调查和研究阶段

   3.个体和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初期阶段

   4.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定位的研究阶段

   5.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

  三 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1.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规、规划及机制

    2.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与监测及信息系统

    3.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

    4.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5.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

    6.生物安全管理

   (二)全球变化研究

    1.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的样带

    2.生态系统碳储量、循环过程机制及其碳收支

    3.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联网观测及其过程机制

    4.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野外控制试验

    5.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模拟模型

   (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研究

    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

  四 我国生态学发展展望

 中国水资源工作60年

  一 水资源评价

  二 水资源规划

  三 水资源配置

  四 水资源节约

  五 水资源保护

  六 水资源调度

  七 水资源管理

  八 水资源科学研究

  九 结语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60年的进展

  一 概况

  二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三个阶段

  三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自然灾情调查与综合研究

    2.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

    3.自然灾害区域危险性、危害性、风险性分析

    4.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问题综合研究

    5.自然灾害综合预报探索

    6.研究并提出与推动减灾系统工程

    7.建立了自然灾情评估统计标准体系

    8.进行了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

    9.开展了国际灾害与减灾科学交流

   (二)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1.提出了“自然灾害双重属性”的新观念,奠定了灾害的社会属性和灾害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2.界定了自然灾变与自然灾害的科学涵义

    3.将系统科学引入灾害科学研究

    4.建立了自然灾害研究的工作系列和模式

    5.深入发展了“灾度”概念的内涵,成为统一全国各类灾情评估与对比的量度标准

    6.贯彻边研究边实践的原则,根据实践验证、提高灾害科学理论水平

   (三)社会服务

    1.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成果为我国减灾工作提供了导向性的意见

    2.科研成果为国家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参与了国家减灾重大科研项目的设计

    3.为社会减灾提供了科技支撑

    4.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灾害与减灾科学知识的教育与宣传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60年

  一 国家环境保护机构设立之前的环境问题(1949~1973年)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环境问题

   2.“大跃进”时期对环境的破坏

   3.“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环境的破坏

  二 起步阶段的中国当代环境保护事业(1973~1978年)

   (一)环境保护事业的奠基

    1.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2.《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3.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立

   (二)起步阶段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1.工业盲目发展,城市布局混乱,环境急剧恶化

    2.生态破坏日益加剧

    3.人口剧增对环境带来巨大冲击和压力

   (三)起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

    1.着手全国重点区域污染源调查和污染防治

    2.制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与年度计划

    3.开展以“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为主的污染防治

    4.“三同时”制度的形成与执行

    5.中国第一批限期治理项目

   (四)中国环保事业迎来新曙光

    1.环境保护首次纳入我国《宪法》

    2.中共中央批转《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

  三 改革开放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环境政策的形成(1979~2009年)

   (一)不断提升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

    1.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确立

    2.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成立

    3.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二)环境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阶段环境保护同环境破坏的艰难博弈

   (四)环境外交与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生态文明

  四 中国环境政策的特点

   1.充分运用命令-控制手段

   2.努力筹集环境保护资金

   3.明确谁应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4.鼓励“防治结合”和“综合利用”

   5.较早体现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五 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

   1.地位从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2.重点从偏重污染控制到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并重

   3.方法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

   4.范围从点源治理到流域和区域环境的治理

   5.手段从以行政命令为主导到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导

  六 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政策的评论

   1.世界银行

   2.联合国开发署(UNDP)

   3.日本

   4.美国

   5.经合组织(OECD)

  七 结语 中国环境政策的未来

 中国住房发展60年

  一 住房和住宅产业的特点

   1.住宅和住宅产业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发展

   2.住宅和住宅产业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3.住宅产业关联度高,对其他产业带动度大

   4.住宅可以刺激消费增长

   5.住宅建设高潮将会持续几十年

  二 中国住房发展历程

   (一)学习苏联和探索实践时期(1949~1957年)

   (二)极端简约和缓慢发展时期(1958~1978年)

   (三)艰难起步和逐步发展时期(1979~1991年)

   (四)快速发展和体现公平时期(1992年至今)

  三 世界建筑技术发展趋向

   (一)高新技术的大规模结合

   (二)高速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

   (三)新型信息经济

   (四)变化中的产品和市场

   (五)变化中的工作和工作地点

   (六)全球化

   (七)生态优先

   (八)社会复杂性增加

    1.化学合成材料应用日益广泛

    2.用多种材料组合生产高性能建筑制品

    3.根据功能需求生产建筑材料

    4.合理利用低造价地方建筑材料

    5.工业化建筑技术不断发展

    6.加紧研究和开发恶劣环境和不利条件下的建造技术

    7.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日趋现代化

    8.改善和提高人的室内生活质量

    9.娱乐设施成为城市的软基础设施

    10.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运用于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

    11.更高、更大的建筑,更短的建造周期

    12.技术密集型办公大楼成为21世纪城市的象征

  四 世界住宅科技发展趋势和住房发展的未来

   1.世界住宅产业发展特点

   2.探索可持续建筑设计

   3.制定绿色或生态建筑评估指标和体系

   4.生态建筑技术开发

   5.计算机辅助生态建筑设计软件开发

   6.绿色超高层住宅兴起

   7.高性能生态建筑结构

   8.从乡土建筑中挖掘绿色设计技术,并付诸实践

   9.建成了一批可持续/生态建筑

   10.着手编制《可持续建筑规范》

  五 结语

 我国医疗卫生模式的回顾与展望

  一 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落后过时

  二 深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的新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三 为什么国人至今还受落后过时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四 在近代史、现代史大背景下医学模式在中国的演变

 循环经济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循环经济的发展可概括为“九个四”和“五个一”

   (一)“四个更”

   (二)“四R”原则

   (三)四个入手

   (四)四个观点

   (五)九大产业

  二 安徽省推进循环经济的实践

   (一)循环经济在各企业、行业的运用

   (二)循环经济在各类开发区(园区)的运用

   (三)循环经济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五)在广大农村推行循环经济

   (六)循环经济与经营生态环境

   (七)循环经济与山区经济

   (八)循环经济与创业就业

   (九)循环经济与生态型城镇建设

    1.强化三大功能

    2.构建四个体系

    3.搞好五项设计

   (十)循环经济与旅游产业

   (十一)循环经济与创意经济、服务经济

   (十二)循环经济与应对风险危机

   (十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三 循环经济发展的未来展望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重大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再加上国内由于经济调整、社会转型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为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与途径,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于2009年12月4~5日,在北京召开了“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上共有十余位两院院士、学部委员等著名学者发表演讲,对过去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利用、人居环境改善、自然灾害防治、人口健康等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对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进行了展望。本书收录了其中14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本书对于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管理的相关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