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9

中国三农问题图书

SSAPID:101-8087-8258-72
ISBN:7-80190-807-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为农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以及农村改革的实践者在三农研究方面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通过面对现实、反思历史,从而对三农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基本的科学判断。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荣兆梓 张德元
编 辑:张大伟;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后记

 代序:科学发展观——理解三农问题的新视角

 关于三农问题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一 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判断

   (一)第一步是解决温饱,办法就是大包干

   (二)第二步是实现全面小康,办法是实行农村综合改革,标志是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

    1.必须实行综合改革

    2.第二步改革成功的标志

    3.创建什么样的微观经济主体

    4.怎样创建新型农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三)第三步是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办法就是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同时,推进政治民主,实行乡村自治,其具体标志是将现在的五级政府(实际上已有六级政府,各地的经济开发区和村委会都可视为半级政府)逐步精简为三级政府

  二 三农问题的现状与走向

   (一)三农问题的描述

   (二)三农现状的分析

   (三)三农问题为什么会如此严峻

    1.历史遗留的问题

    2.认识尚需提高

    3.农村政策需要调整

   (四)三农的走向与前景

  三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综合配套措施

   1.当前农村存在着的主要矛盾

   2.综合改革措施的设想

   3.乡镇、村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

 关于三农问题的几点想法

  一

  二

  三

 关于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 关于三农问题的本质

  二 关于“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的质疑

  三 关于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内容和最基本任务

  四 关于建国以来农业发展观的科学反思

  五 关于未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与政策重点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百年三农问题再思考

  一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三农问题再思考的提出

   (一)一大问题

    1.农民负担沉重,收入增长缓慢

    2.城乡贫富差距拉大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4.农村贫困人口众多

    5.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6.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7.县乡村债务沉重

    8.城市化进程缓慢

    9.干群关系紧张

    10.二元结构依然牢固

   (二)理论学术界认识偏差

    1.认为增加农业投入就可以提高农民收入

    2.主张土地改革就是对土地进行私有化

    3.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让政权退出农村

    4.认为市场化是农村改革的出路

    5.思维方式单一,就农业论农业

   (三)政策执行偏差

    1.城市化发展思路的偏差

    2.农业结构调整需要重新认识,土地规模经营要适度

    3.税费改革亟待完善

    4.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二 科学发展观在三农问题中的解读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二)中国国情与三农问题

   (三)三农问题研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1.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

    2.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3.坚持和谐的发展观

    4.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视百年三农问题

   (一)百年三农问题的阶段划分

    1.以土地问题为主阶段(1911~1949年)

    2.以粮食问题为主阶段(1950~1978年)

    3.农业发展黄金阶段(1979~1984年)

    4.三农问题形成阶段(1985~1991年)

    5.三农问题加重阶段(1992~1996)

    6.三农问题突出阶段(1997年至今)

   (二)启示与思考

    1.三农问题的形成与加剧是由制度设计造成的

    2.土地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的关键

    3.三农问题越来越复杂,已经由单项问题演变为多项问题,矛盾越来越突出

    4.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性的政策

    5.消除一切歧视农民的政策,对农民实行国民待遇

    6.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要以农民为本

    7.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8.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 结论

 隋唐淮河流域土地制度的调整与农业发展

  一 淮河流域均田制推行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隋文帝均田新令在淮河流域的推行

   2.淮河流域实际授田情况及均田令的持续推行

   3.唐朝后期淮河流域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二 淮河流域农田水利的兴修与农业耕种

   1.隋代的灌溉工程与田地开垦

   2.唐代灌溉工程与土地开垦

  三 农业生产的显著发展

   1.隋代两淮的粮食仓储

   2.唐代淮河流域粮食作物产量的增长

 我国的农地制度与改革

  一 我国农地制度的变革

  二 我国农地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一)关于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二)关于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

   (三)关于对农地征收税赋制度

   (四)国家征收和征用农地制度

   (五)关于村级自治组织制度

  三 我们的对策与建议

   (一)关于农地国有化问题

   (二)关于农地产权家庭化

    1.关于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的联系和区别问题

    2.关于农地产权的家庭化问题

    3.关于农地所有权与产权能否结合以及如何结合的问题

    4.必须区分不同性质的国有化与农民的关系

   (三)与农地国有化、产权家庭化相关的问题

    1.关于农地国有化与农户产权家庭化,同国家对农村土地的征收或征用问题

    2.关于农地所有权国有化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3.关于农地所有权国有化与农业税赋制度的改革

    4.关于农村的政治民主化问题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刍议

  一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外部条件

   (一)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实现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关键条件

    1.工业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必由之路

    2.城市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有效途径

   (二)清晰稳定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核心条件

   (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保证

   (四)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前提条件

  二 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选择

   (一)创新农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稳定而完整的土地承包权

   (二)促使农民与农地、农村的分离,激活土地供给的动力机制

   (三)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增加土地使用权市场的需求

   (四)建立完善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为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运行载体

 耕地保护浅论

  一 耕地保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 我国耕地保护障碍分析

  三 我国耕地保护的积极对策

 中西农业现代化道路比较研究(论纲)

  一 中西传统农业基本制度之比较

  二 中西农业资本原始积累之比较

  三 中西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之比较

  四 中西农业发展趋向之比较

  五 中西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速度与水平之比较

  六 中西农村商品化程度和历史作用之比较

  七 中西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比较

 国外农业发展经验,中国三农现状及治理对策

  一 后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西方农业

  二 美国农业发展的特征和政策

  三 印度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四 中国三农现状:五大问题

   1.农民、农村和县乡(镇)级负担及负债问题

   2.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

   3.土地流失问题

   4.乡(镇)县干部队伍空前膨胀

   5.悬殊的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

  五 治理三农对策

   1.以农为本,以农为重,打破城乡隔离的二元体制结构

   2.落实减负增收战略性方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协调发展

   3.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重构农村经济产权制度

   4.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变大政府为小政府,变全能性政府为服务性政府

 菲律宾的农业发展:经验与教训

  一 菲律宾农业发展轨迹

  二 不同时期的农业开发战略

   (一)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开发战略

   (二)集约型现代农业开发战略

   (三)农业旗舰方案开发战略

   (四)面向市场的农业发展战略

  三 菲律宾农业滞后发展的经验教训

 浅谈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农轻重关系

  一

  二

  三

 美棉推广与20世纪20、30年代的乌江实验区

  一 乌江美棉推广的缘起、历程与推广状况

  二 抗拒—认同—参与:农民与乌江美棉推广

  三 美棉推广宣传——材料与形式

  四 美棉推广的形式

   1.散种推广

   2.波浪式推广

   3.特约农家

  五 美棉推广与乌江乡村建设事业

  结语

 民国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

  一 “重农派”的理论与实践

  二 “重工派”的理想

  三 “我们可走第三条路”

 明代荒政文献中的饥民生活描写

 东晋南朝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述论

  一 东晋时期

  二 刘宋时期

  三 萧齐时期

  四 梁、陈时期

 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

  一

  二

  三

 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基层政府的影响研究

  一 导言

  二 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基层政府的影响

   1.在目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源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基层政府债务会不断加重

   2.为农村基层政府改革提供了契机

  三 对策与建议

   1.对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进行改革,为基层政府确定合理的收入来源并逐步消化其债务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基层政府机构改革

 咸安政改:体制内的增量改革

  引言:基本情况及改革背景

  一 党政班子交叉任职,两票推选、竞争择优

  二 政府内设机构的重组和人员竞争上岗

  三 撤销直属站所,整体转变职能,变养人为养事

  讨论及结语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

  一 传统工业化战略的城市化倾向与农村经济的弱化

  二 走出“二元经济”困境的道路:工业化重心下移

  三 县域非农产业的发展模式与产业空间重组

  四 相关政策建议

 论农业市场化经营制度的创新

  一 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是人多地少

   1.事实胜于雄辩

   2.大量农民转移到城镇的可能性不大

   3.基本矛盾不等于主要矛盾

  二 制约当前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农业市场化经营程度低

   1.二元经济结构凸显农业市场化经营程度的低下

   2.农业市场化经营程度较低的基本原因是农户的小生产、小流通

  三 形成农业市场化经营机制

  四 实现农业市场化经营制度的创新

 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一 引言

  二 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

   (二)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三 改善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途径

   (一)努力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二)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努力改善县域金融体制环境

   (四)全面打造市场化信贷营销环境

   (五)切实营造一个公正的司法环境

   (六)构建多样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近代新学教育与城乡分离的加剧

  一

  二

   (一)新学教育失去了往日旧学教育制度的社会整合机制

   (二)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疏离

    1.新式教育向城市倾斜

    2.新式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乡村社会疏离

    3.各类专业学堂比例严重失调

   (三)贫穷落后的中世纪乡村无法阻止精英的流失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历史评述

  一 从“基础教育”到“义务教育”

  二 从以“民”为主到以“县”为主

  三 点燃“问题”的“希望”

   1.政府在“问题”中奋斗

   2.社会各界满怀“希望”的关爱

   3.新问题: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

   4.大问题:乡村教师

  四 何不以“国”为主

   1.以“县”为主县必力不从心

   2.以“国”为主尚有可为

 相关链接

三农问题的严峻现实已经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三农的既有研究也多立足当前、注重于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对三农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反思不够;然而,现实是历史的继承,今天的“问题”连接着昨天的“原因”,明天的“希望”来源于我们对今天的正确“认识”。本书为农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以及农村改革的实践者试图在三农研究方面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通过面对现实、反思历史,从而对三农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基本的科学判断;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学术研究的多学科交流、融合与合作。

威廉·配第:《政治算术》,商务印书馆,1928。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

张红宇:《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潘岗:《谈农民增收减负》,《山东农业》2001年第4期。

郭非凡:《加速农村城镇化是“三农”问题之根本》,《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1期。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中文本,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

党国英:《关于征地制度的思考》,《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6期。

韩长赋:《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4期。

周诚:《关于全面开放我国土地市场问题》,《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6期。

高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讨》,《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5期。

吴守哲等:《PRED框架下的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8期。

俞敬忠:《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农业化经济导刊》2004年第3期。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宋则行:《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卓勇良:《关于省辖市县(市)的若干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5期。

George Carner,“Survival,Interdependence and Competition among the Phlippine Rural Poor”,Philippine Sociological Review,Vol.29,No.1~4,1981.

Conrado F.Estrlla,“The Domestic Answer to the Philippine Agrarian Problem”,1969.

Emmanuel F.Esguerra,“Some Notes On the Masagana 99 Program and Small Famer Access to Credit”,Philippine Sociological Review Vol.29,1981.

NEDA,“Flagship Projects Get Push Via ODA Funds”,Philippine Development,Vol.XXII,No.4,1995

Malacanang Manila,“Sustained Growth for a Better Future”,President Fidel V.Ramos Report on the Philippines in 1995.

菲律宾农业部,“Blue Print for Food Security”,www.da.gov.ph/welcome.htm/.

菲律宾农业部,“Republic Act 8435”,www.da.gov.ph/welcome.htm/.

菲律宾农业部,“Rice Program 2000”,www.da.gov.ph/welcome.htm/.

菲律宾农业部,“High value commercial Crops Program ( GMA )”,www.da.gov.ph/welcome.htm/.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2月9日第1、4版。

延安市税费改革办公室:《延安市免征农业税后乡村经费问题汇报》,2004(打印稿)。

延安市税费改革办公室:《关于乡村两级债权债务清查情况汇报》,2003(打印稿)。

国风:《农村赋税与农民负担》,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第251页。

洛川县财政局:《洛川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汇报》,2004(打印稿)。

张晓冰:《乡镇财政与乡村治理》,《管理世界》2003年第5期,第77~87页。

王小龙:《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一种财政视角的分析》,《人文杂志》2004年第3期,第64~69页。

贾康、白景明:《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傅光明:《政府为农村义务教育买单到底需要多少钱》,见《三农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第119~130页。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第144页。

卢荣善:《经济发展论》,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第259页。

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年第3期,第59页。

蔡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第182页。

徐盛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选择》,《安徽金融》2003年第9期。

王同菊:《对巢湖市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与思考》,《安徽金融》2003年第9期。

谢矿:《跨越“融资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乡镇经济》2004年第3期。

刘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梁鹏:《对当前县域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的六条建议》,新华网2003年12月。

肖传亮、唐英琴:《根治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构思》,人民网2003年3月。

梁鹏:《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六大病因》,新华网,2003年12月。

何诚颖、杨宏亮:《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国际比较及我国政策选择》《中国证券业通讯》2003年第3期。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3期。

张德元:《农村知识贫困与教育资源配置》,《调研世界》,2003年第7期。

张玉林:《中国城乡教育差距》,《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