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0

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 (2011)图书

ANNUAL REPORTS ON CHINA'S TEA INDUSTRY (2011)

SSAPID:101-8082-2557-95
ISBN:978-7-5097-2821-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蓝皮书介绍了2010年中国茶产业发展概况,对中国茶业的各大茶类和各大茶区当年的茶产业发展分别展开主题报告,并基于产业链划分,对中国茶业的高端和低端市场进行分别的专题报告。总体来看,2010年中国茶叶生产持续升温,种植面积与产量较2009年均略有增长,且各主产茶区绿色、有机茶园,低碳茶园以及标准化茶园的建设日益得到重视。消费方面,2010年度中国茶叶消费稳中有升,各茶类价格均略有提高,茶类消费趋向多元化。同时茶叶对外贸易保持质升价提的态势。同时,茶产业从第一产业(茶叶生产)向第二产业(茶饮料、茶叶深加工)和第三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艺、茶馆)延伸扩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中国茶产业走势良好的宏观情势下,仍然存在着诸多困扰与制约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随着茶叶生产能力的喷发,茶叶原料供给将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对茶叶产业的纵深化发展和横向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和散的传统茶叶经营组织格局很显然已经不适应市场形势的要求,提高中国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仍将是今后较长时期的目标与任务。

相关信息

丛书名:茶业蓝皮书
作 者: 李闽榕 杨江帆
编 辑:赵慧英;曹长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专栏目录

 Abstract

 茶业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法律声明

 BⅠ 第一部分 总报告

  B.1 中国茶产业发展总报告

   一 2010年中国茶叶生产概况

    (一)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

     1.2010年绿茶生产情况

     2.2010年乌龙茶生产情况

     3.2010年红茶生产情况

     4.2010年普洱茶生产情况

     5.2010年茉莉花茶生产情况

     6.2010年其他茶类生产情况

    (二)茶叶种植

     1.茶区品种种植

     2.绿色、有机茶园建设

     3.低碳茶园建设

     4.标准化茶园建设

    (三)茶叶加工

     1.初加工

     2.精加工

     3.深加工

   二 国内茶叶消费与需求

    (一)消费量稳步上升,价格略有提高

    (二)主要茶种的消费需求

     1.红茶需求强劲,价格上涨

     2.乌龙茶消费稳步增长,价格略有上涨

     3.绿茶消费保持良好势头,价格增幅较为显著

     4.普洱茶出现恢复性增长,价格相对稳定

     5.茉莉花茶供求紧张,价格上涨

     6.边销茶消费趋于稳定

    (三)各地区茶叶消费日益多元化

     1.华北地区

     2.华南地区

     3.华中和华东地区

   三 茶叶的国际贸易

    (一)茶叶出口和市场分布

     1.出口总量略微减少,出口金额和单价上升

     2.茶叶出口遍布五大洲,对非洲出口数量和金额最大

     3.茶叶出口国家覆盖面广,但市场比较集中

    (二)主要茶类出口情况

     1.红茶总体呈稳中略升趋势

     2.绿茶仍是中国出口的主打茶类

     3.特种茶出口也呈现出稳中略升的趋势

   四 茶叶流通体系建设

    (一)茶叶市场营销

     1.地方政府走向前台、促销本地名茶

     2.新品牌营销引领茶叶消费热潮

     3.以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指导茶叶生产和销售

    (二)创新和完善交易方式

     1.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方式诞生

     2.拓展茶叶批发方式

     3.着力创新茶叶零售方式

    (三)茶叶市场体系建设

     1.茶叶批发市场建设

     2.茶叶零售市场建设

     3.茶叶网络营销建设

   五 茶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

    1.茶旅游业

    2.茶馆业

    3.茶艺

    4.茶叶教育

   六 中国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茶叶生产量继续增加,原料供给将呈现略大于求的格局

    (二)茶文化将继续影响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模式

    (三)茶及茶衍生品呈现多元化格局

    (四)提高中国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仍将是今后较长时期的目标与任务

   七 中国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科技支撑,促进茶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加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

     3.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4.强化与区域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推广体系

    (二)强化茶叶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1.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

     2.深入推进绿色茶叶生产基地、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

     3.大力推进品质保障体系建设,推行加工全程清洁化生产

    (三)加强品牌体系建设,以大品牌拓展大市场

     1.大力培育一批区域性茶叶著名品牌

     2.积极利用国内外展览、展销的平台扩大品牌影响

     3.制定和实施品牌梯队培育战略规划

    (四)完善延伸产业链,推进配套延伸产业体系建设

     1.积极开发现代茶业的多种功能

     2.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研发新产品

     3.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建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1.加大对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扶持与培育力度

     2.积极稳妥地引导跨地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3.突出茶产业协会的权利和自主性

     4.加大茶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六)加强茶叶市场化建设,加快形成完善的现代茶叶市场体系

     1.培育现代理念,创新交易、经营方式

     2.加快从销售传统茶叶向经营创新型茶叶产品转变

     3.加快推进贸易物流体系建设

     4.创造公平、积极的市场竞争环境

    (七)加强茶文化产业发展,推动茶文化与茶经济互动集聚发展

     1.全面提升茶文化内涵

     2.推进茶文化体系建设

     3.大力普及茶叶和茶文化基础知识

     4.积极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旅游相融合

    (八)加强对茶产业发展宏观调控,推动茶产业科学持续发展

     1.茶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茶业发展

     2.引导各方面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

     3.政府要加强管理和服务

 BⅡ 第二部分 主题报告

  B.2 中国茶业高端市场发展报告

   一 案例——福建红茶打入高端市场

   二 福建高端茶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一)经济的腾飞

    (二)消费的多样

    (三)非凡的品质

    (四)品质的保证

    (五)游资的进入

   三 高端茶叶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价格价值存在偏离

    (二)不当炒作扰乱市场

    (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发展

   四 高端茶叶市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一)打击投机炒作,维护产业健康

     1.要疏堵结合,加强对游资的调控和引导

     2.要加强信息发布,改变消费者预期

     3.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植入文化创意,延伸产业链

    (三)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2.加快建设现代茶业服务中心

  B.3 中国企业低端茶叶市场发展报告

   一 案例——厦门“海堤”企业

   二 厦门“海堤”企业低端茶叶市场的发展策略

    (一)价格标准

     1.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

     2.“薄利多销”

    (二)质量标准

     1.实行质量责任制

     2.制定工序标准和要求

     3.建立电子信息反馈系统

     4.推行国家质量管理要求

    (三)产品开发

     1.消费需求差异化

     2.利用科技创新

    (四)包装设计

    (五)营销方面

     1.内销+外销

     2.网络销售

   三 中国企业低端茶叶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宏观调控较弱

    (二)茶叶安全性差、质量低

    (三)茶叶品质难保证

    (四)茶叶价格扑朔迷离

   四 中国企业低端茶叶市场的发展模式

    (一)客户选择

    (二)价值获取

    (三)战略控制

    (四)业务范围

 BⅢ 第三部分 茶类报告

  B.4 中国红茶产业研究报告

   一 中国红茶的产销现状

    (一)生产

    (二)加工

    (三)市场

    (四)产品

    (五)价格

   二 2011年中国红茶产销预测

   三 中国红茶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B.5 中国乌龙茶产业研究报告

   一 乌龙茶产业生产状况分析

    (一)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加工业发展现状

   二 乌龙茶产业消费状况分析

    (一)国内消费现状

    (二)国际贸易现状

   三 乌龙茶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一)交易方式

    (二)批发市场

     1.茶叶集贸批发市场

     2.产区批发市场

     3.销区批发市场

     4.网络交易批发市场

    (三)零售企业

    (四)品牌建设

   四 乌龙茶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B.6 中国绿茶产业研究报告

   一 绿茶产业生产状况分析

    (一)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加工业发展现状

   二 绿茶产业消费状况分析

    (一)国内消费现状

    (二)国际贸易现状

   三 绿茶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一)批发市场

    (二)品牌建设

   四 绿茶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绿茶种植与生产的发展趋势

    (二)绿茶出口市场的发展趋势

  B.7 中国黑茶与普洱茶产业研究报告

   一 黑茶

    (一)黑茶产业生产状况分析

     1.种植业发展现状

     2.加工业发展现状

    (二)黑茶产业消费状况分析

    (三)黑茶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1.交易方式

     2.零售企业

     3.品牌建设

    (四)黑茶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二 普洱茶

    (一)普洱茶产业生产状况分析

     1.种植业发展现状

     2.加工业发展现状

    (二)普洱茶产业消费状况分析

     1.国内消费现状

     2.国际贸易现状

    (三)普洱茶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1.交易方式

     2.批发市场

     3.零售企业

     4.品牌建设

    (四)普洱茶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1.产业背景

     2.发展前景预测

  B.8 中国花茶产业研究报告

   一 花茶产业生产状况分析

    (一)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加工业发展现状

   二 花茶产业消费状况分析

    (一)国内消费现状

    (二)国际贸易现状

   三 花茶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一)交易方式

    (二)零售企业

     1.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2.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3.北京茶叶总公司

    (三)品牌建设

   四 花茶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原料种植和生产趋于稳定

    (二)原产地保护和标准化是生产方向

    (三)中高档茉莉花茶销售继续增长

    (四)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B.9 中国白茶产业研究报告

   一 2010年白茶产业发展年度概况

   二 2010年白茶产业发展年度产业链挖掘

    (一)选育白茶新品种

     1.丹霞1号

     2.丹霞2号

    (二)开发白茶新产品

     1.花香型白茶

     2.真空小包装紧曲型白茶

     3.白茶深加工新产品

   三 2010年白茶产业发展年度市场表现

    (一)福鼎白茶的2010年市场表现

    (二)政和白茶的2010年市场表现

   四 2010年白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BⅣ 第四部分 区域报告

  B.10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福建省茶叶种植业现状

    (二)福建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福建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1.国际市场分析

     2.国内市场分析

     3.不同茶类优势分析

    (四)福建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1.茶叶会展和茶文化交流活动

     2.茶文化旅游方面

     3.茶文化创意产业

     4.茶叶博物馆和茶文化展示场所

     5.人才培养

    (五)福建省茶产业特色和亮点

     1.产业发展有新跨越

     2.产业链有新延伸

     3.茶区农民收入有新提升

     4.科技推广应用有新进步

     5.产业化经营有新突破

     6.茶文化宣传有新举措

     7.闽台茶叶交流合作有新提升

   二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 福建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各级领导、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相继出台和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二)组织实施重大发展项目,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三)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注重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互动

    (四)加强管理,合力推进,切实抓好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工作

     1.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

     2.组织实施茶叶加工清洁化改造项目

     3.积极开展茶叶标准化示范与建设和茶叶标准园创建工作

    (五)加大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力度,加快茶业发展方式转变

     1.高度重视茶叶“五新”推广工作

     2.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趋势

    (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二)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

    (三)发展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四)加快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五)弘扬茶文化,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六)加大扶持力度,保障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B.11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云南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云南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云南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四)云南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1.茶业会展业

     2.茶业旅游业

     3.茶文化创意产业

     4.茶叶博物馆

     5.茶学院

    (五)云南省茶叶科研发展现状

     1.云南茶叶科研发展现状

     2.云南茶叶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

     3.云南茶叶科研发展趋势

    (六)云南省茶产业特色和亮点

     1.云南省茶叶产业特色

     2.云南省茶叶产业亮点

   二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园种植管理粗放,茶农专业素质偏低

     1.茶园管理粗放

     2.水利化程度低

     3.茶园单产量低

     4.现代茶园少

     5.茶农整体素质普遍较低

    (二)茶叶产业投入不足,技术水平较低

     1.资金投入不足

     2.管理体制相对落后,轻科技与管理

     3.缺少政策扶植

    (三)品牌意识淡薄

     1.云茶品牌知名度低,产品整体档次不高

     2.龙头企业带动力差

    (四)市场营销能力较弱

     1.营销手段落后

     2.缺乏专业的营销队伍

     3.销售网络不健全,市场监管有待加强

    (五)科研基础尚薄弱,科研平台建设落后,精深加工异常欠缺

     1.精深加工欠缺

     2.科研投入少,科研平台建设落后,科研人才少,创新能力薄弱

   三 云南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做好茶叶产业的基础性工作

    (二)加大茶叶产业投入力度,完善云茶产业管理体系

    (三)集中推广云茶品牌,树立云茶新形象

    (四)支持企业营销体系建设,组建销茶滇军,提升销量

    (五)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加大深加工力度

    (六)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支撑力

     1.设立茶叶科研专项资金,建立现代化的科研平台

     2.促进科研转化,提升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3.促进科研培训

   四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趋势

    (一)市场导向、效益优先

    (二)科技强茶、持续发展

    (三)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四)整合资源、突出重点

  B.12 浙江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浙江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浙江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浙江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浙江省茶叶出口现状

     1.2010年浙江省茶叶出口概况

     2.出口茶类结构的调整

     3.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

    (四)浙江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1.新昌中国茶市

     2.浙南茶叶市场

     3.新建及筹建中的茶叶批发市场

    (五)浙江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1.茶楼茶馆业

     2.茶业会展及茶事活动

     3.茶业旅游业

     4.中国茶叶博物馆

    (六)浙江省茶业科研发展现状

     1.科研机构及教学单位的现状

     2.2010年浙江省的茶业科技项目

     3.2010年浙江省茶业科研领域的成果

     4.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

    (七)浙江省茶产业特色和亮点

     1.浙江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中国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

     3.地方茶叶公共品牌的推广

     4.国内首个绿茶价格指数正式发布

     5.浙江省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 浙江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产品质量及安全问题

    (二)灾害性气象对浙江省茶产业的影响

    (三)采摘工短缺及生产成本问题

   三 浙江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政府及管理部门的政策与措施

     1.西湖龙井茶统防统治核心示范区的建立

     2.政府加大对茶机购置的补贴

    (二)缓解“倒春寒”对浙江茶业影响的措施

    (三)茶叶产品质量及安全的保证

   四 浙江省茶产业发展趋势

    (一)浙江茶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及发展趋势

    (二)夏秋茶的综合利用

    (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

  B.13 湖北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湖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湖北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1.基本概况

     2.产区分布

     3.茶类结构

    (二)湖北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1.加工业发展概况

     2.重点龙头企业简介

    (三)湖北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1.主要茶叶市场及分布

     2.市场销售

    (四)湖北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1.茶叶会展业

     2.茶叶旅游业

     3.茶文化创意产业

    (五)湖北省茶叶科研发展现状

    (六)湖北省茶产业特色和亮点

     1.产业地位大提升

     2.标准化基地大发展

     3.综合效益大增加

     4.产业化经营大提升

     5.产品质量大提高

     6.茶叶品牌大突破

   二 湖北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无性系良种占有率低

    (二)减灾避灾能力低

    (三)品牌建设问题

    (四)龙头企业问题

    (五)生产成本问题

    (六)茶叶深度加工综合开发问题

   三 湖北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加强优势茶区建设

    (二)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标准茶园建设

    (三)整合品牌资源,打造知名品牌

    (四)培植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

    (五)加强精深开发,促进加工增值

    (六)高档次开发乌龙茶,加快发展宜红茶

    (七)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四 湖北省茶产业发展趋势

    (一)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将快速发展

    (二)“安全、优质、高效、生态”是今后茶叶产业发展的主题方向

    (三)清洁化生产将成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的关键

    (四)茶叶生产将向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五)茶叶科技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B.14 湖南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湖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湖南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1.基本概况

     2.茶类结构

     3.品种结构

     4.区域布局

    (二)湖南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湖南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分布

     2.品牌建设

    (四)湖南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1.茶文化活动

     2.茶旅游

     3.茶馆业蓬勃发展

    (五)湖南省茶叶科研发展现状

    (六)湖南省茶产业特色和亮点

     1.安化黑茶

     2.保靖黄金茶

     3.君山银针

   二 湖南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规模偏小、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

    (二)茶园整体水平较低,良种茶园面积小

    (三)不少茶厂加工设备陈旧落后

    (四)茶叶综合利用率低

    (五)市场开拓力量分散,方向不明确,力度不大

    (六)品牌多、杂、小、弱的痼疾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七)科技投入不足

    (八)产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三 湖南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加快茶叶基地建设,提升产业基础

    (二)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和延伸产业链

    (三)培育和扶持茶叶龙头企业

    (四)整合品牌资源,增强湘茶品牌竞争力

    (五)加强茶叶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

    (六)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

    (七)要加大对茶叶领域科学研究经费投入

    (八)加强和优化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对茶产业的宏观指导和支持

  B.15 广东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广东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广东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1.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

     2.广东茶产业区域分布情况

    (二)广东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广东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四)广东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五)广东省茶产业科研发展现状

    (六)广东省茶产业特色和亮点

   二 广东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树品种问题

    (二)茶叶栽培管理问题

    (三)产品质量标准问题

    (四)生产经营方式问题

    (五)茶叶加工技术问题

    (六)科研职能问题

    (七)市场流通领域问题

   三 广东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主要政策

     1.强化规划引导,着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2.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3.强化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现代经营模式

     4.强化质量意识,着力推进优质安全生产

     5.强化市场导向,着力拓展茶叶消费领域

    (二)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

     1.提升广东茶叶产业地位,确保广东茶产业健康与发展

     2.加强和发展广东茶产业,复兴外贸市场

     3.加快广东茶产业发展,培育和壮大特色茶叶龙头企业

     4.做大做强广东茶产业,把广东提升为“饮茶强省”

   四 广东省茶产业发展趋势

    (一)从市场消费层面看

     1.茶叶精品化

     2.产品多样化

     3.追求功能化

     4.要求安全化

    (二)从比较优势层面看

     1.世界茶叶经济持续发展,茶叶消费不断增长

     2.国际市场绿茶、特种茶需求强势增长,市场空间大

     3.国内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B.16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河南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河南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四)河南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五)河南省茶叶科研发展现状

    (六)河南省茶叶产业特色和亮点

     1.建立了一个干事创业的工作保障体系

     2.创出了一套做大做强茶产业的长效机制

     3.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4.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茶产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5.魅力浉河,美丽茶乡

   二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园基础相对薄弱

    (二)产业链条延伸不够

    (三)组织化程度偏低

    (四)流通体系不健全

    (五)省内消费水平低

    (六)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三 河南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强化产业发展基础

     1.加大新茶园规划布局建设

     2.大力改善中低产茶园基础条件

     3.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

     4.支持茶叶企业改制重组

     5.积极扶持茶叶精深加工

     6.积极开发以信阳红茶为主的多种茶类生产

     7.积极组织实施标准茶园创建

    (二)强化宣传营销

     1.强化对河南茶叶品牌的整体宣传

     2.强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3.强化茶文化弘扬与茶旅游开发

    (三)强化科技支撑

     1.加强茶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茶产业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

    (四)强化组织与政策扶持

     1.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

     2.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B.17 重庆市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重庆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重庆市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1.茶园面积和产量

     2.茶叶生产和无公害茶园

     3.茶树良种繁育体系

     4.品种资源及主要栽培品种

     5.茶类结构比重

    (二)重庆市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重庆市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主要业态形式

     2.专业茶叶市场的迅速崛起

     3.重庆茶叶市场销售与茶类分布

     4.重庆茶叶市场发展趋势

    (四)重庆市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1.巴渝文化与中国茶文化

     2.重庆茶业会展业与旅游业

     3.茶业文化创意产业

     4.茶学院

    (五)重庆市茶业科研发展现状

     1.教学单位———西南大学

     2.科研机构——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3.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重庆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六)重庆市茶产业特色和亮点

     1.规划先行,指导茶叶产业有序而健康发展

     2.品牌培育有突破、茶叶市场建设上台阶

     3.以开发特早茶为突破口,培育优势知名品牌

     4.开展标准茶园创建,推进全市茶叶健康可持续发展

     5.开发“巴渝特早”茶树新品种,加快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

   二 重庆市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集成滞后、推广队伍不稳

    (二)生产水平不高,单产普遍偏低

    (三)品牌虽多,但批量有限,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

    (四)无性系良种化水平不高,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五)知名品牌和大型龙头企业缺失

    (六)产品缺乏特色,茶叶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三 重庆市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重庆市茶产业主要政策

     1.振兴重庆茶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2.绿化森林工程和三峡后扶工程对茶叶的投入政策

     3.区县茶叶产业的主要扶持政策

    (二)重庆市茶产业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建设优势产业带

     2.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投入机制

     3.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4.加快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5.打造知名品牌,努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B.18 山东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山东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第一次南茶北引(1959~1964年)

    (二)第二次南茶北引(1965~1967年)

    (三)引种高峰期(1968~1980年)

    (四)生产低潮期(1981~1985年)

    (五)面积效益稳定期(1986~1993年)

    (六)结构性调整期(1994~2010年)

   二 山东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二)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

    (三)质量标准和品牌意识差

    (四)茶树优良品种占园比例小

   三 山东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品质

    (二)实行科技兴茶,发挥品牌效益

    (三)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B.19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贵州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贵州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贵州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四)贵州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五)贵州省茶叶科研发展现状

     1.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科研现状

     2.贵州茶叶教育现状

    (六)贵州省茶叶产业特色和亮点

     1.打造生态有机茶

     2.大力开展茶业品牌培育

     3.开展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4.建设茶产业综合服务体系

     5.完善茶叶技术规程,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二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园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加工企业数量小、实力弱、产品结构单一

    (三)销售渠道建设落后

    (四)宣传推介有待加强

    (五)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水平总体不高

   三 贵州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制定“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1.确定发展思路与目标

     2.确定发展重点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茶产业快速推进机制

     2.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茶产业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3.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4.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黔茶市场竞争力

     5.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茶叶产业化经营

   四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趋势

    (一)种植业

    (二)加工业

    (三)市场建设及消费

    (四)其他方面

  B.20 陕西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陕西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陕西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陕西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陕西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四)陕西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1.茶业旅游业

     2.茶文化创意产业

    (五)陕西省茶叶科研发展现状

    (六)陕西省茶叶产业特色和亮点

     1.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迅猛

     2.茶叶商品品类结构开始调整

     3.陕西省茶产业的亮点

   二 陕西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

    (二)茶叶的经济效益较低

     1.茶叶种植效益低

     2.茶叶加工效益低

     3.茶产业的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

   三 陕西省茶产业发展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主要政策

    (二)发展陕西省茶产业的措施

     1.以现有的国优名茶为基础,加强茶叶品牌建设

     2.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

     3.树立“大茶业”概念,实施“大茶业”战略

     4.加强茶叶市场建设,提高陕西茶业市场的辐射力

   四 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趋势

    (一)陕西省茶叶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二)陕西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B.21 江苏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江苏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江苏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江苏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江苏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四)江苏省茶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五)江苏省茶叶科研发展现状

    (六)江苏省茶产业特色和亮点

     1.名优茶特色显著

     2.质量优势

     3.品牌优势

     4.市场优势

     5.效益优势

   二 江苏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业方面

     1.茶园规模小,无性系良种普及率需进一步提高

     2.劳动力紧张,茶叶生产成本偏高

    (二)加工业方面

    (三)服务业方面

    (四)贸易方面

   三 江苏省茶产业发展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优势茶区建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

    (二)强化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提高茶叶的科技含量

    (三)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市场建设,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延伸茶产业链,拓展茶产业功能,开拓消费需求

    (五)健全茶产品质量检测和生产监控的标准化体系

    (六)加大对茶业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 江苏省茶产业发展趋势

    (一)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仍将持续稳定增长

    (二)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应用是江苏茶产业链向外延伸的重要标志

    (三)强化科技服务理念,增加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四)国内消费仍将进一步提高,出口前景趋于乐观

  B.22 安徽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一 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安徽省茶叶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安徽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三)安徽省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四)安徽省茶叶服务业发展现状

    (五)安徽省茶产业科研发展现状

    (六)安徽省茶产业特色和亮点

   二 安徽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业方面

    (二)加工业方面

    (三)服务业方面

    (四)市场应对方面

    (五)产业发展思路方面

   三 安徽省茶产业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理清思路,明确振兴主攻方向和任务

    (二)突出特点,做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茶服务业发展,创造最优的市场发展环境

    (四)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切实改变茶生产基础薄弱局面

   四 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趋势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有难度

    (二)创造条件,争取有较快发展

 BⅤ 第五部分 专题报告

  B.23 世博会与中国茶叶产业

   一 借力世博中国茶产业掀起营销热

   二 构建中国茶文化的世博活动营销平台

   三 参与世博实践,给中国茶带来了什么

   四 结语

    (一)提升中国茶美誉度

    (二)反思中国茶认知度

  B.24 中国茶叶质量与标准化建设

   一 茶叶质量安全概念

   二 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因素

   三 茶叶质量安全评价

    (一)感官品质评价

    (二)理化品质评价

    (三)安全指标评价

    (四)质量认证评价

   四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

    (一)茶叶质量不断提高,名优茶快速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五 茶叶质量安全标准

    (一)国内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二)国内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方法标准

   六 中国现行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的具体指标

    (一)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该标准中涉及茶叶的指标有2项(见表24-1)

    (二)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该标准中涉及茶叶农药残留的指标有9项(见表24-2)

    (三)GB 19965-2005砖茶含氟量,该标准只规定了砖茶含氟量指标(见表24-3)

    (四)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该标准规定的无公害茶叶指标共9项(见表24-4)

    (五)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限量,该标准规定了茶叶重金属等5项指标(见表24-5)

    (六)NY660-2003茶叶中甲萘威、丁硫克百威、多菌灵、残杀威和抗蚜威的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规定了茶叶农药残留的5项指标(见表24-6)

    (七)NY 661-2003茶叶中氟氯氰菊酯和氟氯戊菊酯的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规定了茶叶农药残留的2项指标(见表24-7)

    (八)NY 1500.1.1-1500.30.4-2007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中对茶叶规定的指标有3项(见表24-8)

    (九)NY 1500.41.3-1500.41.9-2009和NY 1500.50-1500.92-2009是同时制定合并发布的一个标准,该标准中规定的茶叶指标有1项(见表24-9)

    (十)NY/T 288-2002绿色食品茶叶,绿色食品茶叶规定了质量安全指标有15项(见表24-10)

    (十一)NY 5196-2002有机茶,有机茶明确规定的质量安全指标15项,但规定视需要可检测其他化学农药(见表24-11)

    (十二)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该标准为系列标准,涉及的茶叶指标目前有15项(见表24-12)

   七 茶叶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

    (二)标准制定多头管理,有的标准之间指标相互矛盾,有的指标缺乏科学依据

    (三)有的质量安全指标规定尚缺相应的检测方法

    (四)稀土指标是否需要列入应慎重考虑

    (五)中国在国际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中尚没有主导地位

   八 推进茶业标准化,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的对策

    (一)对现行茶叶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建立健全茶叶质量标准体系

    (二)加强茶叶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

    (三)完善茶叶检测体系,强化标准实施监督检查

    (四)加强科学研究,为茶业标准化提供科技支撑

    (五)加强茶业标准化科技培训与示范区建设

  B.25 台湾茶产业回顾与前瞻

   一 台湾对大陆的茶叶贸易呈现四个起伏变化期

    (一)1895~1915年阶段

    (二)1916~1928年阶段

    (三)1930~1937年阶段

    (四)1938~1945年阶段

   二 台湾茶产业的变迁与发展

   三 红茶打开台湾茶业现代化之路

   四 台湾新茶文化正在形成

    (一)以进口茶叶为消费的发展趋势

    (二)以传统与创新并陈为营销方向

    (三)以商业利益为前提的经营概念

    (四)以现代科技为茶文化发展的动力

    (五)以知识分子为中心的茶艺活动

    (六)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生产方式

    (七)以民族文化为内涵的表现

    (八)以学术思想为目标的开拓

   五 文化创意振兴茶产业发展

   六 展望台湾茶产业的未来趋势

  B.26 福鼎白茶,中国茶之白雪公主

   一 珍祥福地

   二 珍稀物种

   三 珍贵茗品

   四 珍宝工艺

   五 珍异妙韵

   六 珍奇功效

  B.27 2010茶文化大事记

   一 茶品牌意识增强

    (一)“中国茶品牌金芽奖”扬帆起航

    (二)西湖龙井上演“疯狂”

    (三)“金骏眉”为何大幅降温?

    (四)“白沙溪”品牌黑茶二次腾飞

    (五)中国茶业抱团宣誓:“安全、质量、诚信”

   二 茶文化建设加速

    (一)“茶马古道”打捆申遗

    (二)安溪自筹资金创办茶学院

    (三)重庆举办“茶王节”大力宣传古茶树

   三 茶文化学术研究喜见苗头

    (一)浙江余姚田螺山考古发现“6000年前人工栽培茶树”

    (二)浙江学者对蒙顶山茶农吴理真生于西汉提出质疑

    (三)以“茶”为主题的文学创作“百花齐放”

 图表目录

 摘要

茶叶作为中国农业特色及文化传承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意义。在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的大背景下,2010年中国茶产业发展受到茶区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动,持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产业的深入挖掘与横向扩展及整体竞争力提升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而言,2010年,中国茶叶生产持续升温,种植面积与产量较2009年均略有增长,且各主产茶区绿色、有机茶园,低碳茶园以及标准化茶园的建设日益得到重视。而在消费方面,2010年度中国茶叶消费稳中有升,各茶类价格均略有提高,茶类消费趋向多元化。同时茶叶对外贸易保持质升价提的态势——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为302440t,同比下降0.17%;金额为78417万美元,同比增长11.24%;平均单价为2593美元/t,同比增长11.43%。从茶业产业链的拓展看,近年来茶产业从第一产业(茶叶生产)向第二产业(茶饮料、茶叶深加工)和第三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艺、茶馆)延伸扩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茶叶第二产业的茶饮料、茶叶深加工行业总产值已达430亿元,而第三产业的茶馆、茶餐饮、茶吧等服务行业,产值约120亿元。两者累加,远超茶叶第一产业330亿元的产值总额。但在中国茶产业走势良好的宏观情势下,仍然存在着诸多困扰与制约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随着茶叶生产能力的喷发,茶叶原料供给将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对茶产业的纵深化发展和横向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和散的传统茶叶经营组织格局很显然已经不适应市场形势的要求,提高中国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仍将是今后较长时期的目标与任务。今年,我们在《中国茶产业研究报告2010》的基础上推出《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2011》版,期待能够更加全面地梳理中国茶业发展全貌,抓住新形势下的茶产业发展脉络,解剖茶业发展焦点问题,推动中国茶业转型升级。基于此目的,本次的茶业蓝皮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理中国茶产业发展概况;第二部分基于产业链划分,对中国茶业的高端和低端市场分别进行主题报告;第三部分对中国茶业的各大茶类分别展开专题报告;第四部分对各大茶区的茶产业发展分别展开研究和报告;最后是对2010年中国茶业的焦点问题进行的特色分析。可以看出,本蓝皮书的内容设置在力求达到产业报告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标准下更加关注新形势下中国茶产业发展的纵深问题与产业横向拓展问题,并注重结合茶业发展的实际案例探寻中国茶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这也是本次蓝皮书编写的最大特点——亦即站在新市场情景下全面分析中国茶产业的现代化适应问题,把脉市场,努力探寻茶产业的现代商业化改造之路。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在总体上还存在着成本高、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技术难以普及,世界著名茶叶企业和品牌尚未形成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十二五”期间,中国茶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既需要茶农和茶企业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政府从科技支撑、标准化建设、品牌体系建设、完善延伸产业链、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化建设、茶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宏观调控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在此背景下,本报告的推出将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的参考贡献。我们相信,随着茶叶经济的世界化与现代化发展,中国茶产业将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持续的“茶业蓝皮书”推出将如实反映我们对中国茶产业现代化转型的持续关注与建议。我们期待,能够以自身的努力伴随中国茶产业的成长与扩展。祝愿中国茶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0春茶产销形势报告》[EB/OL],(2010-06-03)[2011-06-06],http://www.ctma.com.cn/html/dongtai/xiehuidongtai/20110531/37440.html。

[2]申卫伟:《2010中国茶叶产销分析及2011形势预测》[EB/OL],(2011-01-08)[2011-6-8],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d7400f0100ogdz.html。

[3]湖北省农业厅经作处果品办:《2010年茶叶产销综述和2011年市场走势分析》[EB/OL],(2010-12-30)[2011-06-08],http://www.hbagri.gov.cn/tabid/64/InfoID/17812/frtid/1245/Default.aspx。

[4]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EB/OL],(2011-05-31)[2011-06-08],http://www.ctma.com.cn/html/dongtai/xiehuidongtai/20110531/37439.html。

[5]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全国普洱茶市场产销形势分析报告》[EB/OL],(2011-05-13)[2011-06-08],http://www.ctma.com.cn/html/dongtai/xiehuidongtai/20110513/37416.html。

[6]吴锡端:《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势分析》,《茶叶经济信息》2004年第10期,第31~38页。

[8]杨江帆:《茶业经济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10,第224~233页。

[9]福建茶叶新闻网:《品牌茶企尴尬的网络营销》[EB/OL],(2010-08-11)[2011-07-07],http://cn.sonhoo.com/info/435539.html。

[10]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EB/OL],(2011-05-31)[2011-07-07],http://www.ctma.com.cn/html/dongtai/xiehuidongtai/20110531/37439.html。

[11]湖北农业信息网:《2010年茶叶产销综述和2011年市场走势分析》[EB/OL],(2010-12-30)[2011-07-07],http://www.hbagri.gov.cn/tabid/64/InfoID/17754/frtid/656/Default.aspx。

[1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全国普洱茶市场产销形势分析报告》[EB/OL],(2011-05-13)[2011-07-07],http://www.ctma.com.cn/html/dongtai/xiehuidongtai/20110513/37416.html。

[13]佚名:《中国茶产业向二、三产业纵深发展》[EB/OL],(2004-10-21)[2011-07-23],http://business.sohu.com/20041021/n222607206.html。

[14]周铁峰、俞利妹、余继忠:《杭州茶叶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EB/OL],(2007-05-06)[2011-07-23],http://news.cha.cc/NewsView_6990.html。

[15]泉州晚报:《福建安溪倾力打造闽南后花园》[EB/OL],(2010-02-26)[2011-7-23],http://news.t0001.com/2010/0226/article_104749_3.html。

[16]佚名:《中国茶企试水茶业教育》[EB/OL],(2007-09-16)[2011-07-23],http://www.niwota.com/submsg/2496991。

[17]农博网——茶周刊:《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十大新闻》[EB/OL],(2010-12-31)[2011-07-23],http://seed.aweb.com.cn。

[18]人民网——天津视窗:《天津相声登上“旅游演出类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EB/OL],(2010-12-10)[2011-07-23],http://www.022net.com/2010/12-10/482668203335551.html。

[19]中新社:《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中国茶业“黄埔军校”》[EB/OL],(2010-10-2)[2011-07-23],http://www.huaue.com。

[1]陈荣冰:《福建红茶的发展历程及其品质特征》,《福建茶叶》2010年第Z2期,第14-16页。

[2]厦门市茶叶协会:《红茶为什么这么“红”》[EB/OL],(2009-12-22)[2011-08-16],http://www.xmta.com.cn/NewsInfo.asp?id-174。

[3]杨江帆、陈松、王盛彬等:《关于大红袍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福建茶叶》2011年第2期,第2~8页。

[4]余宗宝、方云龙、金文莲:《满城金骏眉》,《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第35期,第36~39页。

[5]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杨江帆:《茶业发展要学哈利·波特》[EB/OL],(2010-10-22)[2011-08-16],http://www.ctma.com.cn/html/zixun/guona/20101020/28694.html。

[1]陈荣冰:《福建红茶的发展历程及其品质特征》,《福建茶叶》2010年第Z2期,第14~16页。

[2]陈旭军:《中国茶企商业模式批判》,《企业研究》2010年第3期,第24~29页。

[3]陈志雄、耿小勇:《海堤牌绿色食品茶叶质量现状评价》,《福建茶叶》2000年第2期,第26~27页。

[4]陈志雄:《实现茶叶产业化规模经营 创海堤名牌》,《福建茶叶》2003年第3期,第49~50页。

[5]福建茶叶新闻网:《“海堤”百年 始于足下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品牌之路》,[EB/OL],(2010-09-11)[2011-08-08],http://www.fjteanews.com/newsshow.asp?id=2795&page=2。

[6]韩家丽:《浅析茶叶包装设计现状——通过对厦门茶叶包装市场的调查分析》,《大众文艺》2010年第18期,第50、34页。

[7]刘国军、方炜杭:《福建红茶靠什么“红”下去》,《福建日报》2010年9月20日第11版。

[8]厦门市茶叶协会:《红茶为什么这么“红”》[EB/OL],(2009-12-22)[2011-08-16],http://www.xmta.com.cn/NewsInfo.asp?id=174。

[9]王丽萍:《从“立顿现象”谈国内茶叶市场经营》,《财贸研究》1996年第4期,第50~51页。

[10]杨江帆、陈松、王盛彬等:《关于大红袍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福建茶叶》2011年第2期,第2~8页。

[11]佚名:《要品牌、服务、创新——“海堤”之路——记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茶叶》2003年第3期,第39页。

[12]余宗宝、方云龙、金文莲:《满城金骏眉》,《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第35期,第36~39页。

[1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杨江帆:《茶业发展要学哈利·波特》[EB/OL],(2010-10-22)[2011-08-16],http://www.ctma.com.cn/html/zixun/guona/20101020/28694.html。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0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预测》,《茶世界》2011年第5期,第20~25页。

[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茶世界》2011年第5期,第16~22页。

[3]江用文、张建勇、江和源等:《中国红茶产销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国茶叶学会:《2011中国红茶高峰论坛论文集》,第1~5页。

[4]陈栋、刘军、吴华玲等:《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试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中国茶叶学会:《2011中国红茶高峰论坛论文集》,第27~33页。

[5]冯廷佺:《中国红茶应走调整布局转型升级之路》,中国茶叶学会:《2011中国红茶高峰论坛论文集》,第9~12页。

[6]湖南省竞争情报中心:《2009年黑茶行业分析报告》[EB/OL],(2009-05-20)[2011-09-01],http://www.hnci.gov.cn/wcm/hnjzqbw/qylmlsdwfwpt/ybkjxxyjs/cy_ybkj/qbcp_cy/200905/t20090520_305545.html。

[7]纪晓明:《中国黑茶贸易与传播》,《茶叶科学》2006年第3期,第159~165页。

[8]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全国普洱茶市场产销形势分析报告》[EB/OL],(2011-05-13)[2011-07-07],http://www.ctma.com.cn/html/dongtai/xiehuidongtai/20110513/37416.html。

[9]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2010年云南茶叶产业再创佳绩》,《第六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会刊》,2011,第60~63页。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全国普洱茶市场产销形势分析报告》[EB/OL],(2011-05-13)[2011-07-07],http://www.ctma.com.cn/html/dongtai/xiehuidongtai/20110513/37416.html。

[2]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2010年云南茶叶产业再创佳绩》,第六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会刊,2011,第60~63页。

[3]张顺高、朱强:《红土高原铺绿金——云茶60年巡礼》,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第125~135页。

[4]梁名志:《普洱茶科技探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第14~65页。

[5]Li JH(李家华)et al.(2010).Chemosystematics of tea trees based on tea leaf polyphenols as phenetic markers.Phytochemistry,71(11-12),1342-1349.

[6]何钢、何方:《中国茶叶如何真正走向世界》,《林业科技开发》2003年第17期,第65~67页。

[7]李颖怡:《知识产权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8]徐德敏:《知识产权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9]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赵霞、伍正滢:《专利知识概述》,《生物技术通报》1999年第3期,第46~48页。

[1]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EB/OL],(2011-05-09)[2011-08-18],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1/05/13/010243394.shtml。

[2]王治学,河南省连续性内部资料(信阳001号),《魅力信阳》2011年第4期,第20~28页。

[3]王铁、郭瑞民:《中原茶典》,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4]亢崇仁、赵群友、冯松田:《南阳问茶》,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0。

[1]陈宗懋:《中国茶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2]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2008。

[3]王泽农:《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4]施海根:《中国名茶图谱》,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

[5]张堂恒:《中国茶学辞典》,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95。

[6]朱子振:《茶史初探》,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舒曼:《中国茶,永远飘香在世博会的历史舞台》[EB/OL],(2010-11-12)[2011-08-06],http://www.westlaketea.com/html/2010/11/12/36128.html。

[2]舒曼:《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活动组委会第三次会议在上海召开》,《问道武夷山》2010年第2期,第18~19页。

[3]舒曼、王子东:《世博会联合国馆移交仪式上中国茶大放异彩》,《茶博览》2010年第2期,第34~35页。

[4]舒曼:《“茶寿星”亮相世博》,《茶博览》2010年第5期,第15页。

[5]舒曼:《“湖南黑茶”借世博提升品牌》,《茶博览》2010年第4期,第35页。

[6]舒曼:《世博(茶)传真》,《问道武夷山》2010年第6期,第14~15页。

[7]舒曼:《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博考察记》,《茶博览》2010年第11期,第14~17页。

[8]舒曼:《潘基文世博考“茶”》,《国际茶讯》2010年第9期,第36~37页。

[9]舒曼:《世博中国茶,能否香飘世界》,《国际茶讯》2010年第9期,第24~28页。

[10]舒曼:《中国茶,引领人类生活更健康》,《国际茶讯》2010年第8期,第26~27页。

[11]舒曼:《世博名茶掠影》,《茶精品》2010年第4期,第44~47页。

[12]舒曼:《世博茶仙子闪亮登台》,2010年4月20日第B1版《中华合作时报》。

[13]舒曼:《杭州与世博会》,2010年4月13日第B3版《中华合作时报》。

[14]舒曼:《十大名茶一条心,走好世博十里路》,《吃茶去》2010年第4期,第1页。

[15]舒曼:《中国茶叶国家队“搅”中国茶坛》,《吃茶去》2010年第4期,第37~39页。

[16]舒曼:《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授牌记》,《吃茶去》2010年第4期,第33~36页。

[17]舒曼:《世博茶泡茶中国“大大滋味”》,《吃茶去》2010年第8期,第1页。

[18]舒曼:《世博中国茶: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创新》,《吃茶去》2010年第8期,第12~13页。

[19]舒曼:《世博中国茶,秀出健康与长寿》,《吃茶去》2010年第10期,第1页。

[20]舒曼:《古风茶韵情传世博,和谐茶会温暖世界》,《吃茶去》2010年第10期,第4~8页。

[21]张永恒、陈欣:《“中国茶叶国家队”进军世博》,2009年12月4日第9版《人民日报海外版》。

[22]舒曼:《“UN”开启世博十大名茶的光荣与梦想》,《吃茶去》2011年第1期,第4~11页。

[23]江书华:《后世博,反思武夷岩茶如何韵香世界》,《吃茶去》2011年第1期,第30~31页。

[24]郭新:《紧抓“后世博”机遇,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吃茶去》2011年第3期,第26~27页。

[25]陈水潮:《努力开创中国茶产业新篇章》,《吃茶去》2011年第2期,第26~27页。

[26]舒曼:《中国茶重磅出击,世博十大名茶将成为热销符号》,《吃茶去》2010年第6期,第1页。

[27]舒曼:《浓浓茶情话世博,深深文脉共宣言》,《吃茶去》2010年第6期,第4~7页。

[1]鲁成银:《茶叶质量安全》,《茶叶》2004年第30(2)期,第67~69页。

[2]陈宗懋:《中国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状况》,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论文集》,浙江,2008,第31~35页。

[3]江用文、程启坤:《2008中国茶业年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第1~2页。

[4]陈萌山:《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论文集》,浙江,2008,第1~8页。

[5]宛晓春、蔡荟梅、侯如燕:《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 提高我国茶叶安全质量》,《茶业通报》2008年第1期,第6~9页。

[6]陈石榕:《我国茶叶的质量安全标准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标准科学》2009年第9期,第33~37页。

[7]周智修:《我国名优茶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第1~24页。

[8]汪庆华、刘新:《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茶叶》2006年第2期,第66~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