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庆阳农场卷图书

Case Studies of Targeted Poverty Reduction and Alleviation in 100 Villages

SSAPID:101-8079-6339-96
ISBN:978-7-5201-364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庆阳农场地处张广才岭西麓、交通末梢死角,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中属于既小又弱的农场。垦区扶贫主要是系统扶贫、产业扶贫,通过扶持贫困农场,实现产业发展和民生条件改善,促进和带动农场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本书以庆阳农场为调研对象,基于农垦地区农场特殊的体制机制背景和产业扶贫政策要求,客观分析庆阳农场贫困问题现状、产业扶贫实践和成效,总结庆阳农场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丛书
作 者: 孙壮志 王爱丽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文前辅文

 后记

 总序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丛书”编委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项目协调办公室

 第一章 黑龙江垦区产业扶贫研究的必要性及政策简述

  第一节 黑龙江垦区产业发展的典型性和独特性

   一 黑龙江垦区产业发展的典型性

    (一)独特的国有企业属性

    (二)黑龙江垦区对周边村屯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 黑龙江垦区产业发展的独特性

    (一)绿色食品产业极具规模

    (二)食品加工产业实力雄厚

    (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四)境外农业开发优势明显

   三 黑龙江垦区产业扶贫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学术价值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黑龙江垦区产业扶贫政策简述

   一 财政和金融扶贫政策

   二 教育和科技人才政策

   三 社保和土地改革政策

   四 招商和剥离社会职能政策

 第二章 庆阳农场历史沿革及扶贫情况概述

  第一节 扶贫背景:历史沿革与自然条件

   一 庆阳农场发展简史

   二 庆阳农场基本情况

  第二节 农场特色:介于“企业”与“农村”之间的生产共同体

   一 历史悠久的国有制企业属性

   二 进行中的社会职能剥离

  第三节 贫困特征:致贫原因与贫困类型

   一 基本生活概况

    (一)土地经营状况

    (二)主要收入与消费

    (三)基本生活条件

    (四)生活满意度与生活幸福感

   二 贫困类型

   三 致贫原因

    (一)工厂改制造成下岗失业

    (二)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三)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第三章 “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打造“三位一体”的产业运营模式

  第一节 农场建制的集体经济

   一 产业发展方面

   二 资金政策方面

   三 基础设施方面

   四 技术支撑方面

   五 民生保障方面

  第二节 招商引资的私营经济

  第三节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第四节 家庭农场的个体经济

 第四章 “复合型产业运作”催生农业资源生态循环利用模式

  第一节 “鸭稻共育”的农业试验

   一 水稻种植

   二 “鸭稻共育”

  第二节 “果药套种”的生态尝试

   一 树莓种植

   二 中药材种植

   三 “果药套种”的产业发展优势

  第三节 育稻大棚空闲期的木耳种植

  第四节 农闲时间的其他多种经营实践

 第五章 “多元化分类扶贫”形成产业扶贫攻坚可持续机制

  第一节 “三条路子”提高产业扶贫精准度

   一 “吃偏食”帮扶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

   二 “能人带头”帮扶能力较差的贫困户

   三 “社保兜底”帮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第二节 “剥离农场社会职能”深化供给侧改革

  第三节 “农业科技试验”推广生态农业

   一 引进新品种

   二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四 改造土壤环境

  第四节 “订单农业”确保生产销售无缝衔接

  第六节 “一帮一”结对帮扶增强产业扶贫针对性

  第七节 扶贫项目与扶贫效果获得肯定评价

 第六章 “多策并举”系列扶贫措施助推产业扶贫攻坚

  第一节 “教育扶贫”助力产业发展人才培养

  第二节 “兜底保障”减轻产业发展负担

  第三节 “就业倾斜政策”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率

  第四节 “生态保护政策”推进绿色产业扶贫

  第五节 “医保政策”降低因病致贫风险

 第七章 庆阳农场产业扶贫实践的主要问题及挑战

  第一节 产业扶贫参与主体未形成完整利益联结机制

   一 农场:垦区改革和职能发挥不到位,行政主导角色过于强势

    (一)农场企业化改革尚未见效果

    (二)农场行政职能发挥不到位

     1.农场行政主导角色突出,扶贫项目缺少整体规划

     2.农场领导人更替频繁带来扶贫政策的不可持续性

     3.农场管理模式简单、粗放,“中间人”角色的作用不明显

   二 经营主体:追求利益目标,扶贫效果差

    (一)企业利益追逐与社会责任难以兼顾

    (二)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准则

    (三)企业在与贫困户的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 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能力尚弱,发展活力不足

   四 贫困户:弱势地位突出,主动参与热情不够

  第二节 扶贫产业发展不利因素突出

   一 农场历史负债多,扶贫资金不足

   二 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

   三 走向市场能力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重生产轻销售,市场对接能力差

    (二)产业品牌意识不强,市场认可程度低

    (三)农产品技术创新不足,产业附加值低

   四 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产业发展

  第三节 金融和政策支撑不足

   一 农业保险难获得,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

   二 农业贷款手续繁杂,贷款能力和资质欠缺

   三 特色产业扶贫缺乏政策支撑,扶贫成果难以保护

  第四节 农技人力资源匮乏

   一 现有科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技术力量断层明显

   二 人才培养未能保持长效稳定,好的措施难以执行

   三 技术培训“有用无效”,存在人才培养结构性问题

 第八章 农场产业扶贫推进的路径优化与对策

  第一节 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

   一 加紧制定产业扶贫规划

   二 着力培育打造扶贫特色产业

   三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四 注重扶贫产业经营风险防范

  第二节 培育产业扶贫主体,增强扶贫带动能力

   一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二 大力发展农工合作社,提高贫困户组织化程度

   三 建立扶贫产业组织联盟,降低扶贫产业风险

  第三节 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贫困户受益程度

   一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二 监控与核查并重,促进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三 注重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节 健全产业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 建立健全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机制

   二 建立健全产业扶贫资金整合机制

   三 建立健全产业扶贫资金监管机制

  第五节 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助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

   一 策划启动品牌宣传活动

   二 培育壮大品牌经营主体

   三 完善品牌政策支持体系

  第六节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与支持力度

   一 实施生态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计划

   二 帮助贫困户实现思想脱贫

   三 完善科技服务推广与培训体系

 附录 庆阳农场问卷调查统计数据

 前言

庆阳农场地处张广才岭西麓、交通末梢死角,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中属于既小又弱的农场。垦区扶贫与农村扶贫存在一定差异。垦区扶贫主要是系统扶贫、产业扶贫,通过扶持贫困农场,实现产业发展和民生条件改善,促进和带动农场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黑龙江农垦系统体制的独特性、发展的独立性,为研究产业扶贫模式提供了独特视角。“庆阳经验”的研究发现,推进产业扶贫的有效措施:一方面要重视整体规划与政策引导,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产业扶贫主体;另一方面要优化扶贫机制与人才队伍,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产业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加大科技创新与支持力度。

白丽、赵邦宏:《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河北学刊》2015年第4期。

范东君:《精准扶贫视角下我国产业扶贫现状、模式与对策探析——基于湖南省湘西州的分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4期。

洪大用、房莉杰、邱晓庆:《困境与出路:后集体时代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黄承伟、覃志敏:《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与产业化扶贫机制创新——基于重庆市农民创业园产业化扶贫案例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5期。

黄承伟:《深化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李博、左停:《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Y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梁晨:《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马良灿:《农村产业化扶贫项目运作逻辑与机制的完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马楠:《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研究——以中药材开发产业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孙兆霞:《脱嵌的产业扶贫以贵州为案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

唐丽霞、李小云、左停:《社会排斥、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贫困的三种分析框架及比较》,《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田强、马桂萍:《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例析》,《南方农业》2016年第31期。

王春光、孙兆霞、曾芸等:《社会建设与扶贫开发新模式的探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王春光:《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

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杨小柳:《参与式扶贫的中国实践和学术反思——基于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调查》,《思想战线》2010年第3期。

张新文:《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中的社会政策转型研究——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4期。

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朱晓阳:《反贫困的新战略: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到管理穷人》,《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