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变革图书
Explo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History, The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Capitalist Countries
[内容简介] 1991年苏联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都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然而,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并没有被逆境和困难所折服,他们顶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强大逆流,奋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面对新的世界形势,勇敢进行新的探索与变革,开启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征程。本书对18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现状逐个进行深入剖析,全面展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从低潮中奋进的客观现实。
导论
一 苏东剧变2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2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处于低潮
(二)20多年来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艰难历程
其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受到剧烈冲击后经历了一个站稳脚跟的过程。(从苏东剧变到2001年的“9·11”事件)
其二是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经历了一个总结经验教训和制定新的理论与策略的过程。(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08年经济危机)
其三是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正在经历一个深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完善社会主义理论与策略的过程。(2008年经济危机至今)
(三)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中的奋进
二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变化及转型
(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十个重要变化
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
2.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认识
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策略
4.社会主义运动的阶级力量配置
5.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阶段
6.领导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7.指导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
8.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团结与合作的新形式
9.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其他左翼社会运动的关系
10.当代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实现新的转型
(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发展的新趋向
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向
2.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渐进性的发展趋向
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大众性的发展趋向
(四)正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革与转型
第一章 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介
一 印共(马)的曲折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建党初期的抗争与探索(1964~1976年)
(二)70年代中期以后的发展与探索(1977~1989年)
(三)苏东剧变以来的新发展与新探索(1990年~至今)
二 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世界形势
(二)印度的国家性质及社会状况
(三)“人民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手段及阶级力量
(四)未来“人民民主”政府的政策与纲领
(五)建设“群众性的革命党”
(六)社会主义相关理论问题
三 印共(马)在地方执政中取得的成就
(一)推行土地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实行潘查雅特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发展
(三)实行较为灵活的产业政策,大力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四)多措并举,切实推进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五)维护各宗教的和睦相处,确保少数派团体的权益
第二章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简介
一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的历史
(一)尼泊尔共产党
(二)尼共(四大)
(三)尼共(新火炬)
(四)尼共(团结中心)
(五)尼联共(毛)
二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的理论主张
(一)尼联共(毛)的指导思想
(二)尼联共(毛)的奋斗目标
(三)尼联共(毛)的革命道路
(四)尼联共(毛)的党建理论
1.党的思想建设
2.党的组织建设
3.党的作风建设
4.党的统战工作
(五)尼联共(毛)的理政纲领
1.尼联共(毛)的政治纲领
2.尼联共(毛)的经济纲领
3.尼联共(毛)的文化纲领
4.尼联共(毛)的社会纲领
5.尼联共(毛)的外交政策
(六)尼联共(毛)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
三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的实践斗争与现状
(一)尼联共(毛)的执政实践
1.废除农奴制度,消弭种姓裂痕
2.推行科学的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积极推进政府改革
5.推进军队整编和安置
6.发展对外关系,拓展外交空间
(二)尼联共(毛)的党建工作
(三)尼联共(毛)的党际交往
1.尼联共(毛)与尼共(联合马列)的关系
2.尼联共(毛)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3.尼联共(毛)与其他国家毛派共产党的关系
(四)尼联共(毛)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 日本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日本共产党简介
一 日本共产党的历史沿革
(一)“黑暗中的抗争”阶段(1922~1944年)
(二)“占领下的和平革命”阶段(1945~1949年)
(三)“占领下的暴力革命”阶段(1950~1957年)
(四)“争取和平革命”阶段(1958~1970年)
(五)“人民议会主义”阶段(1971~1989年)
(六)“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阶段(1990~至今)
二 世纪之交日本共产党对理论路线的调整
(一)党章调整的主要内容*
(二)党纲调整的主要内容*
三 冷战后日共的主要斗争实践活动
(一)议会选举斗争与日共的策略
(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与日共的行动
(三)反对日美安全条约与日共的态度
(四)反对修改宪法与日共的立场
(五)反对修改历史教科书与日共的认识
四 新世纪日本共产党的发展走向
(一)新世纪日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新世纪日共发展前瞻
第四章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简介
一 印共(毛)的源起与演进
(一)印共(毛)的源起
(二)印共(毛)的演进
1.毛主义运动的复兴与“夺取国家政权”目标的提出
2.印度毛主义运动在“黑暗篇章”时期再次陷入低潮
3.全国性统一的印共(毛)在新世纪正式建立
二 印共(毛)的理论主张
(一)信奉“马列毛主义”意识形态
(二)主张在印度开展人民民主革命
1.印度人民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
2.印度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
3.印度人民民主革命的战略策略
(三)评估当前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
1.当前印度革命面临的国内形势
2.印共(毛)推进革命的各项任务
三 印共(毛)的当代发展态势
(一)印共(毛)的发展现状
1.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完备的理论体系
2.健全的组织体系和不俗的实力
3.坚持土地革命基础上的“人民战争”
(二)印共(毛)面临的现实挑战
1.印度中央政府的镇压
2.正规军越来越多地介入清剿行动
3.群众基础日益被剥离
4.不可能获得来自国际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印共(毛)的未来走向
第五章 土耳其共产党的艰难探索与斗争
土耳其共产党简介
一 土耳其共产党的曲折发展
(一)土耳其共产党早期的艰苦斗争(1920~1960年)
(二)土耳其工人党与土耳其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发展(1960~1980年)
(三)左派的衰落与社会主义力量党的顽强斗争(1980~2000年)
(四)新土耳其共产党的成立及土耳其社会主义的新篇章(2001年至今)
二 土耳其共产党的理论探索
(一)土耳其共产党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分析
(二)土耳其共产党对正发党政府的批判
(三)土耳其共产党对当代帝国主义的分析
1.纠正自由主义和左派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误区
2.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全面扩张的历史结果,当代新兴大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只具有帝国主义倾向
3.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动荡实质是当代帝国主义新侵略扩张的结果
(四)土耳其共产党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展望和探索
三 现阶段土耳其共产党的实践斗争
(一)积极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1.壮大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
2.重视青年与学生工作
3.支持妇女解放斗争,把妇女引领到社会主义斗争的轨道上
4.谨慎对待库尔德政权,捍卫库尔德人民的正义要求
5.加强培养知识分子的革命意识
6.积极争取旅居海外的土耳其人的支持
(二)组织群众运动,推翻正发党的反动统治,为社会主义而斗争
(三)积极融入国际舞台,推进反帝斗争,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简介
一 俄共的建立和曲折发展
(一)俄共创立与重建时期
(二)俄共发展与壮大时期
(三)俄共困难中前行时期
二 俄共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一)俄共对苏共、苏联历史的认识和基本观点
(二)俄共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基本观点
(三)俄共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和基本观点
(四)俄共对俄罗斯现行制度的抨击和基本观点
(五)俄共对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基本观点
(六)俄共对全球化的解读和基本观点
(七)俄共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八)俄共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剖析和基本观点
三 俄共重建社会主义的实践斗争与现状
(一)俄共领导的议会内斗争
(二)俄共领导的议会外斗争
(三)俄共建立统一战线的努力和措施
(四)俄共的反金融危机努力和纲领
(五)俄共的组织建设
(六)俄共在党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第七章 英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英国共产党简介
一 英国共产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
(一)英共的诞生与战前二十五年的发展
(二)战后英共的曲折发展及其社会民主党化
二 战后英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英共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
1.关于英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客观依据
2.关于英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进程构想
3.英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策略方针
(二)英共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
1.社会主义英国的本质特征
2.关于社会主义英国的经济特征
3.关于社会主义英国的政治特征
4.关于社会主义英国的外交政策
(三)英共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1.关于党的性质
2.关于党的作用
三 战后英国社会主义运动式微原因探析
(一)战后英国社会主义运动衰退的表现
(二)战后英国社会主义运动日渐式微的成因
1.战后国际共运的曲折发展与英共的衰退
2.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与英共的衰退
3.英共理论政策的僵化和思想组织建设的不力与英共的衰退
4.英国经济政治发展模式现状与英共的衰退
5.民族文化传统与英共的衰退
四 冷战后英国的社会主义运动
(一)冷战后英国的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
(二)英共(CPB)的理论纲领
(三)新世纪英共(CPB)的国内外政策
第八章 法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法国共产党简介
一 20世纪20~80年代法国共产党的曲折发展与理论探索
(一)法国共产党的创立与人民阵线的成功实践(20世纪20~30年代)
(二)法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贡献与对法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0世纪40~50年代)
(三)法国共产党重建左翼联盟与建设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20世纪60~70年代)
二 20世纪90年代的思想解放与罗贝尔·于的“新共产主义”
(一)“超越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的理论指导原则
(二)“超越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变革规划
(三)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法国共产党
1.从“领导的党”转变为“服务的党”,使党成为社会改革的工具
2.建设“完全开放”的新型共产党
3.用“民主运转原则”取代“民主集中制原则”
4.党的领导机构年轻化、男女人数对等和代表具有广泛性
(四)建立左翼进步力量大联盟的新策略
1.放弃法国共产党是“左翼中的左翼”的“抱负”
2.创造新的政治联盟
3.使选举联盟转变为左翼合作的新范畴
(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分析
三 21世纪初法国共产党的理论反思与战略调整
(一)法国共产党面对的新挑战
1.法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日益被边缘化
2.新时期法共衰退的主要原因
(二)玛丽-乔治·比费领导的法国共产党对“新共产主义”的反思
1.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法国“新共产主义”变革的双重历史根源
2.阶级斗争并没有被超越,正在广泛而持久地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
3.信息时代党的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劳动者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4.以“实践上做得到”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点
5.从全球化动态角度认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特征
(三)玛丽-乔治·比费领导时期法国共产党的斗争实践
1.法国共产党在议会中为社会底层民众谋求权益
2.参与青年、社区、企业、社会网络等社团活动
3.促进欧洲左翼阵线的团结合作
4.努力利用新的传媒手段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
5.开展新型政党的建设
第九章 希腊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希腊共产党简介
一 希腊共产党的历史
(一)希腊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8~1924年)
(二)反法西斯反君主制的民主斗争时期(1925~1944年)
(三)反帝反君主制的民主斗争时期(1945~1974年)
(四)反帝反垄断的人民民主斗争时期(1974~1989年)
(五)反帝反垄断的社会主义斗争时期(1989年~至今)
二 希腊共产党的理论主张
(一)希腊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理论
1.希腊共产党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2.希腊共产党论国际帝国主义体系
3.希腊共产党论当前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和经济危机
4.希腊共产党论“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
(二)希腊共产党关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
1.希腊共产党论苏东剧变的性质及原因
2.希腊共产党论社会主义对世界的历史贡献
3.希腊共产党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
4.希腊共产党论反帝反垄断国际阵线
(三)希腊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1.希腊共产党论当今时代
2.希腊共产党论希腊的社会革命
3.希腊共产党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
(四)希腊共产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新型工人政党的理论
1.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
2.当前党建的主要目标
3.当前党建的主要内容
三 希腊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与现状
(一)希腊共产党加强党的团结和巩固的斗争
1.苏联改革、东欧剧变与希腊共产党的党内思想分歧
2.“革新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与希腊共产党的组织分裂
3.苏联解体与希腊共产党十四大争取团结的努力
(二)希腊共产党在本国议会和欧洲议会中的斗争
1.希腊议会和欧洲议会的基本情况
2.希腊共产党在议会选举斗争中的成就
(三)希腊共产党在议会外领导的反帝反垄断群众斗争
1.加强党对群众组织的联系和领导
2.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运动
(四)希腊共产党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作的努力
1.同各种群众组织建立联系,提高希腊共产党在国际群众组织中的影响力
2.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国外左翼政党的联系与合作
第十章 西班牙共产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
西班牙共产党简介
一 西班牙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二 纵横交错的历史:西共与“联合左翼”的当代演进
三 理论战略的连续性:从欧洲共产主义到“21世纪的社会主义”
四 西班牙共产党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第十一章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简介
一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的历史
(一)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时期(1926~1940年)
1.塞浦路斯共产党的成立
2.塞浦路斯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
(二)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时期(1941~1945年)
1.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成立
2.反法西斯主义斗争
(三)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新时期(1945~1959年)
1.反殖民主义的地上斗争
2.反殖民主义的地下斗争
(四)反帝国主义和反沙文主义斗争时期(1959~1974年)
1.伦敦苏黎世协定
2.反帝国主义阴谋
3.反沙文主义的斗争
(五)反法西斯、反霸和反占领时期(1974~1989年)
1.北塞土耳其共和国
2.反法西斯主义与反霸斗争
3.反占领斗争
4.议会斗争
(六)争取民主和革新社会主义的斗争时期(1989年~至今)
1.苏东剧变与十七大
2.选举斗争新成就
二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的理论主张
(一)塞劳进党对资本主义的总体认识
1.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看法
2.关于帝国主义新秩序的看法
3.关于全球经济危机的看法
(二)塞劳进党对社会主义的整体评价
1.塞劳进党对当今世界及其矛盾的分析
2.塞劳进党对前苏联社会主义的辩证看法
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
(三)塞劳进党对塞浦路斯现实的社会主义分析
1.塞浦路斯的资本主义经济及社会结构
2.社会转型的动力
3.民族问题
4.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所有制
5.民主计划
6.社会上层建筑
7.社会主义与生态环境
8.塞浦路斯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
(四)塞劳进党对党建的探索
1.关于党的性质的基本观点
2.关于党的目标的认识
3.关于党建的总体规划
三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的实践活动与现状
(一)塞劳进党加强党的团结和巩固的斗争
(二)通过选举走上执政舞台
(三)以联邦制方案解决塞浦路斯问题
(四)塞劳进党的施政方略
1.以经济民主计划为标志的现代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2.以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为核心的政治发展道路
3.以多元统一为特征的文化发展道路
4.以教育、体育、卫生、环境为代表的全面协调的社会发展道路
第十二章 葡萄牙共产党争取“先进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葡萄牙共产党简介
一 葡共探索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演进
(一)反法西斯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1921.3~1974.4)
(二)“四月革命”后的民主改革时期(1974.4~1975.11)
(三)争取“民主替代”和建立救国民主政府时期(1975.11~1988.12)
(四)争取“先进民主”和社会主义时期(1988.12~)
二 葡共的社会主义观及其“三个主要支柱”
(一)葡共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1.葡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般界定
2.葡萄牙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葡共社会主义观的“三个主要支柱”*
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2.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3.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三 葡共“先进民主”纲领的立论基础与基本内容
(一)“先进民主”纲领的立论基础
1.“四月革命”对葡萄牙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四月革命”后葡萄牙基本国情的重大变化
3.葡萄牙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葡共的主要任务
(二)“先进民主”纲领的主要内容
1.政治民主
2.经济民主
3.社会民主
4.文化民主
5.对外政策
四 葡共争取“先进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与基本政策
(一)“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党”,确保参与政府执政
1.坚持基本特征,保持党的独立性
2.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
3.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凝聚力
4.加强群众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力
(二)构建社会联合体系,建立反帝反垄断社会阵线
1.建立基本的社会联盟
2.构建政党联合体系
3.加强在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4.加强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团结与国际合作
五 葡共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前景展望
(一)葡共发展面临的困境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处于低潮
2.葡萄牙“不完全的两党制”基本稳定
3.葡共自身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葡共发展的前景展望
1.葡共发展的历史契机与有利环境
2.葡共发展的坚实基础与强大动力
第十三章 意大利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意大利共产党简介
一 意大利共产党的诞生与曲折发展
(一)1921~1943:意共从成立到逐步发展壮大
(二)1944~1971:意共探索社会主义的意大利道路
(三)1972~1991:意共遭遇困境到最终解散
二 意大利共产党的主要理论和政策主张
(一)群众性政党理论
(二)结构改革理论
(三)历史性妥协战略
(四)欧洲共产主义理论
(五)民主替代路线
(六)意共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纲领而斗争
1.政治实践活动
2.经济政策实践
3.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政策实践
三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一)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发展现状
(二)冷战后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保留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火种
2.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
3.积极参与议会选举,扩大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4.注重党的自我革新与开放,增强党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三)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现阶段面临的发展困境
1.党的阶级基础弱化
2.党的身份定位不明确
3.选举策略失当,结盟对象不稳定
4.党内意见不统一,容易发生分裂
第十四章 巴西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巴西共产党简介
一 巴西共产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一)巴西共产党建党四十年的抗争与探索(1922~1961年)
(二)巴西共产党的分裂与重建(1962~1990年)
(三)苏东剧变后巴西共产党的新发展和新探索(1991年至今)
二 巴西共产党积极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巴西式道路
(一)走向社会主义的巴西式道路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走向社会主义的巴西式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预备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变革计划
三 巴西共产党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实践
(一)巴西共产党积极参与和领导群众性社会运动
(二)巴西共产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
(三)巴西共产党作为参政党的活动
(四)巴西共产党支持并积极参与拉美一体化进程
(五)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四 面向未来的巴西共产党:成就、经验与挑战
(一)苏东剧变后巴西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
(二)巴西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经验
(三)巴西共产党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第十五章 美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美国共产党简介
一 美国共产党的历史
(一)美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早期的斗争
1.美国共产党的成立
2.反对“美国例外论”的斗争
(二)人民阵线时期美共的斗争
1.新政初期美共的斗争
2.人民阵线运动中美共的发展
3.反对白劳德主义的斗争
(三)战后的严峻形势与反对麦卡锡主义的斗争
(四)从地下走向公开的美国共产党
1.争取合法地位
2.七八十年代美共的主要活动及初步成就
二 美国共产党的主要理论主张
(一)苏东剧变后美共开始走上独立自主探索美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阶段
(二)关于党的指导思想与党的性质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2.坚持工人阶级政党性质
(三)美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
(四)具有美国特色的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策略
1.美国具备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2.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
3.改良和革命——共产主义的“加法”
4.当今处于反对垄断资本的民主革命阶段
5.美国社会主义第一阶段的政治模式
(五)扩大党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盟是美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1.加强党建,努力扩大党的力量
2.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盟,团结更多的同盟军
(六)美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1.美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
2.民主是美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七)关于争取和平的对外关系准则
三 美国共产党的实践
(一)强化俱乐部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1.发展俱乐部,搭建党员活动平台
2.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群众运动缺乏密切联系
3.加强俱乐部建设中的若干新举措
(二)参加大选彰显实力
1.强化组织与领导
2.建立最广泛的反布什及右翼的阵线
3.注重媒体宣传
(三)金融危机与美共的应对
1.选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上台执政
2.采取新的经济治理模式
第十六章 加拿大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加拿大共产党简介
一 加共的曲折发展历程
(一)加共的建立与早期活动
1.加共的建立
2.“二战”时期的主要政治活动
(二)冷战时期加共的艰难处境与可贵探索
(三)苏东剧变后加共的两次分裂
二 加共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与路径选择
(一)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与基本纲领
1.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2.加拿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
(二)加拿大现阶段的革命性质与主要任务
1.加拿大的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
2.加拿大现阶段的革命性质与主要任务
(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基本途径
1.建立一个人民的政府
2.发展人民的计划方案
(四)切实增强加共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
1.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发展方向
2.加强党的理论修养,保持党的思想先进性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工作成效
4.加强党的思想宣传,扩大党的影响范围
(五)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策略
1.加拿大现阶段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配置
2.有组织的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要素
3.构建广泛的力量联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保证
第十七章 不断开拓前进的南非共产党
南非共产党简介
一 南非共产党的斗争历程
(一)初创时期的斗争与被迫解散(1921~1952年)
1.南非共产党的创立
2.成立初期的斗争与党内矛盾
3.南非共产党被迫解散
(二)南非共产党的重建与反种族主义斗争的胜利时期(1953~1994年)
1.南非共产党的重建
2.南非共产党领导的反对种族主义斗争
3.恢复合法地位初期南非共产党的新发展(1991~1994年)
(三)南非共产党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时期(1995年至今)
二 南非共产党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一)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的文化制度
4.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
(二)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主张的基本特点
1.把民主、平等、自由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
2.主要经济部门的社会化
3.坚持“有效率的计划”和“有效益的市场”的有机结合
4.坚持可持续发展
三 南非共产党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
(一)南非共产党争取民主与社会主义的活动
1.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与(南非)非国大既联合又斗争
2.反对白人种族主义残余,争取民主和平等
3.促进“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经济形式”的发展
4.积极开展应对金融危机的斗争
5.领导“红十月运动”,增强工人阶级的影响力
6.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致力于非洲大陆的复兴
7.反对帝国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争取实现“团结的全球化”
(二)南非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
1.建设群众性的先锋队政党
2.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3.加强与各国共产党的团结与合作
第十八章 澳大利亚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现状
澳大利亚共产党简介
一 澳共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一)建党初期
(二)发展壮大期
(三)逐渐衰落期
(四)重建时期
二 澳共对苏联东欧剧变的批判性分析
(一)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性成就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
1.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
2.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停滞
4.共产党在发挥领导作用过程中的失误
三 澳共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澳大利亚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发展阶段
1.民主革命阶段
2.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二)澳大利亚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
1.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策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4.推行和平的外交政策
5.实施环保政策
6.培育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
四 战后澳共衰落的原因分析与前景展望
(一)战后澳共衰落的原因探析
1.战后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打压
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与失败的影响
3.多次分裂使其大伤元气
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澳大利亚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衰落
(二)对澳共发展前景的展望
1.澳共面临的机遇
2.澳共将面临的挑战
后记
(1)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印度共产党在喀拉拉邦的胜利》,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
(2)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印度共产党在喀拉拉邦的成就和斗争》,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
(3)〔印〕莫汉·拉姆著《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分裂再分裂》(内部资料),陈峰君译,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局(1980~1985)。
(4)Jyoti Basu,Sailen Dasgupta,Buddhadev Bhattacharya,Anil Biswas and Shanti Shekhar Bose,
(5)
(6)
(7)Harkishan Singh Surjeet,
(8)
(9)Chandrika Singh,
(10)Ross Mallick,
(11)E.M.S.Namboodiripad,
(12)T.J.Nossiter,
(13)http://www.cpim.org/about-us.
(14)
(15)
(1)〔尼〕I.R.阿里亚尔、T.P.顿格亚尔:《新编尼泊尔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73。
(2)王宏纬:《高山王国尼泊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王宏纬、鲁正华编《尼泊尔民族志》,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
(4)张惠兰:《传统与现代:尼泊尔文化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5)王宏纬:《列国志·尼泊尔》,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王宏纬:《尼泊尔 人民和文化》,昆仑出版社,2007。
(7)Arjun Karki and David Seddon,
(8)John Whelpton,
(9)Li Onesto,
(10)Bhim Rawal,
(11)Uddhab P.Pyakurel,
(12)N.Dinamani,
(13)Mahendra Lawoti and Anup K.Pahari edited,
(14)Susan I.Hangen,
(15)Surendra R.Devkota,edited,
(16)Nishchal Nath Pandey,
(17)B.C.Upreti,Nepal:
(18)Bishnu Raj Upreti,
(1)日共中央委员会编写《日本共产党六十年》,人民出版社,1985。
(2)日共中央委员会出版局《介绍日本共产党》,陈立旭译,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6。
(3)中央党校科社教研室编《战后日本社会主义理论资料汇编》,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
(4)〔日〕上田耕一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理论》,陈殿栋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5)〔日〕不破哲三:《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张碧清、陈应年等译,人民出版社,1982。
(6)〔日〕不破哲三:《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续编),张碧清、陈应年等译,人民出版社,1982。
(7)〔日〕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精髓》,马采译,商务印书馆,1985。
(8)〔日〕伊藤诚:《现代社会主义问题》,鲁永学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9)〔日〕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出版局《日本共產黨綱領文獻集》,新日本出版社,1996。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专题文集》(1~5卷),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
(5)〔印〕莫汉·拉姆著《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分裂再分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局,1980~1985。
(6)陈峰君著《共产国际与印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聂运麟等著《历史的丰碑与艰难的探索——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8)尚庆飞著《国外毛泽东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9)〔英〕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李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英〕梅格纳德·德赛著《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汪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美〕本杰明·I.史华慈著《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陈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2)聂运麟著《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3)张一兵主编《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4)苗光新著《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5)沈云锁等主编《共产党通史》(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11。
(16)俞良早著《马克思主义东方学》,人民出版社,2011。
(17)袁群著《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8)陈峰君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9)Manoranjan Mohanty:
(20)Laurent Gayer:
(21)Mahendra Lawoti:
(1)彭树智:《20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哈全安、周术情:《土耳其共和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0。
(3)刘云:《土耳其政治现代化思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4)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5)聂运麟:《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戴维森:《从瓦解到新生——土耳其的现代化历程》,学林出版社,1996。
(7)聂运麟:《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变化及其转型》,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2期。
(8)刘春元:《土耳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5期。
(9)Barry Rubin and Metin Heper,
(10)Sabri Sayari and Yilmaz Esmer,
(11)William Hale and Ali Carkoglu,
(12)?zbudun,Ergun,
(13)Siret Hürsoy,“The Paradox of Modernity in Turkey:Issu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State”,
(14)Brian Mello,“Communists and Compromisers:Explaining Divergences within Turkish Labor Activism,1960-1980”,
(15)http://www.tkp.org.tr/.
(1)刘淑春等:《当代俄罗斯政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黄宗良、林勋健主编《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淑春:《为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而斗争——俄共十三大述评》,《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4期。
(4)李兴耕:《俄罗斯各政党围绕俄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争论》,《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8期。
(5)刘淑春:《经受大选考验的俄共——俄共大选结果解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3期。
(6)李兴耕:《新世纪初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嬗变及其内部争论》,《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5期。
(7)于洪君:《俄联邦共产党的目前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年第2期。
(8)李兴耕:《俄共的危机及其出路》,《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10期。
(9)聂运麟:《普京的策略与俄罗斯共产党的困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0)吴雄丞:《俄共是怎样总结历史教训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6年第4期。
(11)刘沛汉:《俄共的反对党策略选择》,《俄罗斯研究》1997年第4期。
(12)范建中:《世纪之交的俄共:基本主张与策略方针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第4期。
(13)Зюганов Г.А.Идти вперед. Москва,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2005.
(14)Жуков А.А.Российские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партии и движения в последнее десятилетие XX века. Москва,1999.
(15)Машкарин М.И.КПРФ на рубеже веков:от создания до развала(омский вариант). Омск,[б.и.],2007.
(16)Защитим русскую культуру. Москва,Правда-Пресс,2007.
(17)Кашин В.И.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 социальная стратегия КПРФ. Москва,Правда-Пресс,2005.
(18)Зюганов Г.А.Сила партии-залог победы. Москва,ИТРК,2006.
(19)Вернуть народу право на референдум. Москва,Правда-Пресс,2007.
(20)От победы к победе. Москва,Правда-Пресс,2005.
(21)Зюганов Г.А.Верность. Москва,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2003.
(22)Материалы Х Съезда КПРФ:доклады на 10 Съезде КПРФ. Москва,ИТРК,2004.
(23)Зюганов Г.А.О русских и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2004.
(24)Побеждают коммунисты-побеждает народ!Доклад Г.А.Зюганова на XII(внеочередном)съезде КПРФ. http://kprf.ru /24.09.2007.
(1)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编《欧洲共产主义资料选编》(下册),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
(2)陈林、侯玉兰等著《激进,温和,还是僭越》,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罗伊·戈德森、斯蒂芬·哈斯勒著《“欧洲共产主义”对东西方的影响》,新华出版社,1980。
(4)Martin J.Bull and Paul Heywood(ed),
(5)Noreen Branson:
(6)高兰等:《英国共产党三十年》,人民出版社,1953。
(7)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
(8)钱乘旦等著《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陈晓律等著《当代英国——需要支点的夕阳帝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10)刘成著《理想与现实——英国工党与公有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1)刘建飞等著《英国议会》,华夏出版社,2002。
(12)徐崇温著《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重庆出版社,2004。
(13)商文斌著《战后英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衰退成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法国共产党和意共论当前时局和党的任务》,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
(2)《法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文件》,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3)《法国共产主义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文件》,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
(4)《法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欧美澳组编印,1975。
(5)《法国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文件选编》,中联部编印,1979。
(6)《法国共产党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文件选编》,中联部七局编印,1979。
(7)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葛兰西文选》(1916~1935),人民出版社,1992。
(8)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
(9)候玉兰著《法国左翼联盟的兴衰》,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10)吴国庆著《战后法国政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11)王坚红:《冷战后的世界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12)俞可平主编《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法国》,兰州大学出版,1998。
(13)Messidor Editions sociales:
(14)Messidor Editions sociales:
(15)Albin Michel:
(16)Regards sur La cite-N.43/févriers 1999:
(17)www.paf.fr:Texte adopte par le 32e congres du PCF-5 avril 2003
(1)《走向民主复兴和社会主义的希腊道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八局,1983。
(2)《希腊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件》,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八局,1983。
(3)《希腊共产党(国内派)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政治决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八局,1983。
(4)http://inter.kke.gr/,
(5)http://inter.kke.gr/,
(6)http://inter.kke.gr/,
(7)http://inter.kke.gr/,
(8)http://inter.kke.gr/,
(9)http://inter.kke.gr/,
(10)王喜满:《希腊共产党关于十月革命的评价》,《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5期。
(11)George Pagoulatos,
(1)圣地亚哥·卡里略:《“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商务印书馆,1982。
(2)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
(3)Birgit Daiber,Cornelia Hildebrandt and Anna Striethorst(ed.),
(4)Uwe Backes and Patrick Moreau,
(5)Kate Hudson,
(6)Cornelia Hildebrant/Birgit Daiber(ed),
(7)Luke March,
(8)Javier Navascués,“The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the Spanish United Left(IU)”,
(9)Luis Ramiro-Fernández Lecturer,“Electoral competition,organizational constraints and party change:the Communist Party of Spain(PCE)and United Left(IU),1986-2000”,
(10)Mathieu Vieira,“The Anti-capitalist Left in Western Europe:A comparative Analysis(1989-2009)”,paper presented at the 3rd ECPR Graduate Conference,Dublin,Aug. 30-Sep. 1,2010.
(1)Andreas Panayiotou,
(2)Sonyel,Salahi R.
(3)Thomas W.Adams,
(4)〔英〕迈克尔·李、汉卡·李合著《塞浦路斯》,北京师范学院翻译小组译,人民出版社,1977。
(5)
(6)Charalambous Giorgos,“The Strongest Communist in Europe:Accounting for AKEL’s Electoral Success”,
(7)
(8)王喜满、周东华:《21世纪初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的发展现状与理论主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9)伍书湖:《塞浦路斯共产党总书记赫里斯托菲亚斯当选总统》,《当代世界》2008年第4期。
(1)PCP Programme:
(2)
(3)
(4)帅能应主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吴彬康等主编《八十年代世界共产党代表大会重要文件选编》(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
(7)李慎明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0~2011)——且听低谷新潮声(之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聂运麟:《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于海青:《债务危机下南欧四国共产党的发展动态》,《党建》2011年第1期。
(10)沈学君:《世界体系理论与资本主义批评——以社会发展问题为视角》,《学术界》2011年第2期。
(1)《意大利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文件选辑:1955年1月9日至14日》,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
(2)《意大利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重要文件汇编:1956年12月8日至14日》,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
(3)《意大利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提纲》,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
(4)《意大利共产党第十六和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集》,人民出版社,1990。
(5)聂运麟:《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胡谨:《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7)倪力亚、李景治:《意大利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林出版社,1990。
(8)熊自健:《意大利共产党的历史道路》,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
(9)史志钦:《意共的转型与意大利政治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0)于海青:《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理论政策调整及面临的问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1期。
(11)孙丽慧:《参政而不执政的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当代世界》1997年第9期。
(12)姜辉、于海青:《从温和到激进: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开放与革新》,《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第10期。
(13)邹建军:《方向坚定 策略灵活—意大利重建共的发展之路》,《当代世界》2001年第9期。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
(2)聂运麟等著《历史的丰碑与艰难的探索——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3)聂运麟著《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上、下册),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
(5)王家瑞主编《当代国外政党概览》,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6)吕银春、周俊南编著《列国志·巴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徐世澄主编《拉丁美洲现代思潮》,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
(8)张凡著《当代拉丁美洲政治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9)聂运麟:《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变化及其转型》,《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2期。
(10)周志伟:《2010年巴西大选、政治新格局及未来政策走向》,《当代世界》2010年第12期。
(1)丁淑杰:《 世纪之交美共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1期。
(2)丁淑杰:《美国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3)丁淑杰:《从新党章看美国共产党的新变化》,《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4)丁淑杰:《美共方针政策的调整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
(5)丁淑杰:《美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探索》,《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2期。
(6)丁淑杰:《新时期美国共产党加强基层党建的若干新举措》,《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
(7)丁淑杰:《 美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美国特色社会主义》,《求实》2010年第10期。
(8)丁淑杰《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加拿大劳工进步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
(2)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各国共产党总览》,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3)吴彬康、姜士林、钟清清:《八十年代世界共产党代表大会重要文件选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4)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上、下册),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
(5)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6)《美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加拿大劳工进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文件汇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
(7)蒂姆·布克:《加拿大共产主义运动三十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53。
(8)李剑鸣、杨令侠:《20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社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9)李巍:《加拿大工人运动史研究(1800~1990)》,《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10)Tim Buck,
(11)Ian Angus,
(12)Busky,Donald F,
(1)江流主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2)吴江著《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高放主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赵曜等主编《当代社会主义若干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5)聂运麟等著《历史的丰碑与艰难的探索——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6)聂运麟著《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俞良早:《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8)段瑞华:《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9)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编著《列国志》系列丛书(英、美、日、法、俄、印度、希腊、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亚、尼泊尔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008。
(10)〔美〕弗兰著《技术年代的政党》,商务印书馆,2004。
(11)Henry R.Pike,ph.D:
(12)Waller,Michael and Meindert Fennema:
(13)Robert Strayer:
(14)Harvey Klehr and John Earl Haynes:
(1)
(2)
(3)
(4)Warren Smith,
(5)Stuart Macintyre,
(6)Tom O’Lincoln,
(7)Alastair Davidson,
(8)E.F.Hill,
(9)CPA,
(10)http://epress.anu.edu.au/oul/mobile_devices/index.html.
(11)CPA,
(12)刘淑春:《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第6期。
(13)《澳大利亚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选辑》,梅山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