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5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8年第二辑图书

Chinese Culture Overseas Communication (2018 No.2)

SSAPID:101-8067-9189-07
ISBN:978-7-5201-2784-4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集中推出当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本辑不仅探讨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的现实问题,如当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海外社交媒体对国家形象塑造的文化传播策略等,而且探讨了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孔子学院发展的舆论环境变迁等热点问题,为我国当前的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周琼;王小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卷首语

 名家访谈

  致力于汉语文化传播的法国人

  中华文化的当代“沉”与“浮”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当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分析

   一 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状况和作用

    (一)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是历史的延续

    (二)当代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基本状况

    (三)当代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全球化的表现

    (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二 衡量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指标

   三 提升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的途径

  中国文化海外教学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开展和资料收集方法

   四 发现和讨论

    (一)被访学生来中国之前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中国?

    (二)留学生来华前后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什么特点?

    (三)留学生前后认识的变化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传播有什么启示?

   五 结语

  中国价值的国际表达:纪录频道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一 中国文化的价值传播

    (一)内容为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整体价值

    (二)中国元素——中华故事的视觉传播

     1.传播符号的中国化

     2.叙事方式的中国神韵

   二 中华精神的国际表达

    (一)跨文化传播的障碍穿越

    (二)采用国际合作的多元传播方式

   三 问题为了收视率而稀释中华文化内涵

   四 结语

  海外社交媒体对国家形象塑造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内容及发现

    (一)央视网Facebook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现状

    (二)CCTV的Facebook媒介传播总体情况

     1.媒介传播的基本指标呈现

     2.媒介传播策略的总体设计

    (三)CCTV的文化传播内容分析

     1.文化传播内容的指标呈现

     2.文化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整体观

   结语

 “一带一路”传播研究

  “一带一路”与中国软实力构建

   一 西方社会对中国软实力的理解与认知

   二 对中国软实力的重新理解与反思

    (一)注重培育的方法与技巧

    (二)注重投入与产出对比

    (三)注重把握关键时机与重要议题

    (四)注重“中国模式”的正面阐述

    (五)注重挖掘中华传统文化

   三 “一带一路”构建中国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一)寻求共识,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认可的文化活动

    (二)精耕细作,打造适合“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产品

    (三)放低姿态,学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民间交流

    (四)发挥优势,利用文化载体传播“丝路”理念与文化

   四 结论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文化传播的议程设置及传播策略

   一 对文化传播的理解

   二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文化传播的议题设置

    (一)开拓文化传播的实践活动

    (二)弘扬文化传播的精神

    (三)论述文化传播的理论

   三 百人论坛倡导的文化传播策略

    (一)宣传文化传播有益于“一带一路”的全面建设

    (二)坚持互惠性理解的文化传播态度

    (三)打造“软”联通的一元化价值观

    (四)提倡尊重、对话的中国传统理念

    (五)提倡塑造中国企业文化

   四 总结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华文媒体与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一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报刊媒体的催化剂

   二 中国启蒙与救亡运动的重要舆论平台

   三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展示平台

   四 传播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信息平台

   五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沟通平台

 跨文化传播研究

  朱舜水思想在日本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一 文化即传播

   二 “文化陌生”致使文化需求

   三 文化价值认同有益于跨文化传播的效度

   四 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传播的前提条件

   五 文化霸权阻碍跨文化平等交流

   六 实践行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结论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与抗战时期中华文化的欧美传播

   一

   二

   余论

  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

   一 旅行路径:从哲学到文学

   二 旅行特点:从无意到自觉

   三 研究现状梳理

    (一)对国外文学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个案研究

    (二)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研究

   四 总结

  中国动画日文版跨文化传播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回顾

    (一)动画的概念及特征

    (二)跨文化传播

     1.性别关系层面

     2.文化符号层面

   三 研究方法

    (一)抽样方法

    (二)分析类目

    (三)信度检测

   四 研究发现

    (一)情节设置

    (二)跨文化传播

     1.性别角色层面

     2.文化符号层面

   五 研究结论

  英国新媒体文化传播的经验与启示

   一 英国新媒体文化传播的机制环境

    (一)英国文化管理的历史渊源

    (二)英国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三)英国新媒体环境

    (四)新媒体参与英国文化传播

   二 英国利用新媒体文化对外传播的经验

    (一)国家战略:强调文化立国,文化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

    (二)组织实施:放权分权,独特的三级文化管理体制

    (三)文化理念:“精英”与“普众”并重,打造良好文化生态圈

    (四)科技支撑: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用户主体意识

    (五)传播内容:植根本国传统文化,放眼全球传递文化之声

    (六)人才培养:不拘一格延揽人才,多元体制培养新媒体人才

    (七)法律保障:加强新媒体知识产权保护,适时修订与时俱进

    (八)政策扶持:施行减税政策,鼓励文化机构多方筹资

   三 英国新媒体文化传播创意实践效果

    (一)数字出版业

    (二)电影电视产业

    (三)数字音乐

    (四)新媒体艺术设计

   四 中国利用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启示

    (一)借鉴文化发达国家的经验,确立文化立国战略

    (二)提升新媒体在新时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战略地位

    (三)简政放权,鼓励社会共同参与文化传播

    (四)植根本国传统文化,加快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五)加快新媒体科技创新,加快科技与文化融合,助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六)利用全球性社交媒体,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

    (七)加强国际社交媒体的视听精品内容建设,夯实文化“走出去”的资源基础

    (八)产学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文化对外传播人才

 汉语传播与孔子学院研究

  孔子学院发展的舆论环境变迁

   一 报纸文献的来源与选择

   二 2005~2009年报纸文献年度聚焦

   三 2005~2014年报纸文献舆情分析

   四 结语

  泰国孔子学院的中华文化传播:优势、问题与对策

   一 泰国孔子学院发展概况

   二 泰国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播的优势

   三 泰国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泰国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播的对策分析

  日本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现状研究

   一 日本孔子学院的现状

    (一) 日本孔子学院的分布

    (二)日本孔子学院课程设置情况

    (三)课程设置与文化活动的关系

   二 近年来日本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

    (一)日本孔子学院开展文化活动的意义

    (二)日本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三)日本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特点

     1.内容多样,形式单一

     2.因地制宜,受众范围小

     3.讲座活动主题以传统文化为主

     4.课堂语言教学与文化活动相结合

   三 日本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优势和不足

    (一)内容

    (二)受众范围

    (三)文化活动的时间

    (四)课程设置

   四 有关日本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建议

    (一)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塑造文化品牌

    (二)语言和文化相结合,注重课堂中语言文化因素的引导

    (三)提高文化受众范围,利用多媒体,加强文化宣传力度

    (四)举办专题性、有代表性、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活动,提高文化影响力

   结论

  “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教学在越南的发展

   前言

   一 越南的外语政策《2020提案》

    (一)越南外语政策《2020提案》的内容

    (二)汉语教学在越南的发展历史

     1. 1950年前汉语教学在越南的发展状况

     2.中越“兄弟”关系时期汉语在越南教学的现状(1950~1965年)

     3.从“兄弟”变成“仇敌”期间的汉语教学的发展(1966~1979年)

     4.中越关系“正常化”时期的汉语教学在越南的状况(1991年至今)

   二 《2020提案》颁布实施的原因

    (一)越南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

    (二)语言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性

    (三)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向心力

   三 汉语学习增加了两国间的亲和力

   结语

 海外汉学研究

  明清域外汉语教科书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一 引言

   二 明清域外汉语教科书概览

    (一)西方人编写的汉语教科书

    (二)东方国家汉语教科书

     1.日本

     2.朝鲜

   三 狄考文及《官话类编》

    (一)作者及《官话类编》版本

    (二)编排体例

    (三)主要内容

     1.课文

     2.语法点

     3.词汇和注释

    (四)《官话类编》的特点

     1.一部官话口语教材

     2.注释内容丰富

     3.注重文化教学

   四 结语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传播的推动因素研究

   一 英语译文及译本的问世

   二 20世纪华人移民现象的促进

   三 国家对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重视和支持

   四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传播中的“守门人”的推动

  对中国礼文化西方接受史的思考

   一 审视边界与考察中心

   二 研究特点与价值冲突

   三 他者视角带来的文化启示

    (一)从“礼”的悖论处境看人性变迁与文化传承

    (二)从中西文明大规模正面交锋看“中国礼仪之争”

    (三)礼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再认识

 专题资料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大事记(下)

   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

   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

   摩尔多瓦

   波兰

   立陶宛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波黑

   黑山

   塞尔维亚

   阿尔巴尼亚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马其顿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编委会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每年两辑,集中推出当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本刊紧密贴近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工作实际,着力解决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强化学理性,推动构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文化传播理论;体现前瞻性,提高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主动性和主导性。本辑不仅探讨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的现实问题,如当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海外社交媒体对国家形象塑造的文化传播策略等,而且探讨了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孔子学院发展的舆论环境变迁等热点问题,为我国当前的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刊作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领域的高端学术平台,既有严肃的深度学理探讨,又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

[1] 朱瑞博、刘芸:《智库影响力的国际经验与我国智库运行机制》,《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2] Roger Scruton, A Dictionary of Political Thought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1982).

[3]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林丹、洪晓楠:《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5] 花建等:《文化软实力:全球化背景下的强国之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6] 陈开和:《国际文化传播软实力的格局结题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子课题,2012。

[7] 关世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调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8]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于运全、张楠、孙敬鑫:《2015年度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对外传播》2016年第9期。

[2] 李泉:《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探讨》,《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4期。

[3] 姚君喜:《外籍留学生对中国人形象认知的实证研究》,《当代传播》2015年第4期。

[4] 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

[5] 王少爽、田国立:《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河北学刊》2014年第1期。

[6] 范红:《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7] 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走出去》,《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2期。

[8] 徐霄鹰、王蓓:《汉语文化教材用户调查分析报告》,载周小兵主编《国际汉语》第1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9] 亓华、李美阳:《在京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

[10] 阮静:《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1] 李禄兴、王瑞:《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特征和编写原则》,载许嘉璐主编《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2] 亓华:《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3] 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

[1] 童雯:《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日本立命馆孔子学院名誉院长周玮生访谈》,《国际人才交流》2013年第4期。

[2]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6年年度报告》,http://www.hanban. edu.cn/report/index.html。

[3]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网新闻中心,http://www.hanban.edu.cn/news/。

[4] 常莉莎:《日本孔子学院(课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2。

[5]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6] 沈林:《日本孔子学院的现状及展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7] 王九彤、耿虎:《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开展与人才支撑》,《江苏高教》2012年第3期。

[8] 张会:《孔子学院文化活动设计与反思》,《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年第9期。

[1] Roger T.Ames,David Hall, Focusing the Familiar: A Translation and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Zhongyong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1).

[2] Anna Sun, Confucianism as a World Religion(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3] Bryan W. Van Norden edited, 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New Essay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4] Bryan W. Van Norden, Virtue Ethics and Consequentialism in Early Chinese Philosoph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5] Tu Wei-Ming, Centrality and Commonality: An Essay on Confucian Religiousness(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6] Roel Sterckx, Food, 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7] W. A. P. Martin, The Chinese: Their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Letter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Franklin Square, 1881).

[8]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9] 辜鸿铭:《辜鸿铭文集》,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2000。

[10]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交流史话》,商务印书馆,1998。

[11]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 李玉良、罗公利:《儒家思想在西方的翻译与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4]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5]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16]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