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81

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2020)图书

Report on the Group of Twenty (G20) National Innovation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 (2019-2020)

SSAPID:101-8063-6537-65
ISBN:978-7-5201-1561-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G20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2017~2018年G20各成员国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内在动因及战略趋势,力图为推动G20各成员国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书中首先从总体上评价分析2017~2018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发展状况;接着对2017~2018年G20中19个成员国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最后介绍本书所构建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并提供2017~2018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中各级指标的评价分值及排名情况。

相关信息

丛书名: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
编 辑:高媛;周琼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1]张海冰:《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与路径选择》,《当代世界》2020年第5期。

[2]张高原:《疫情全球蔓延应加强科技全球合作》,《学习时报》2020年4月29日,第6版。

[3]张占斌:《携手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学习时报》2020年4月8日,第1版。

[4]《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274109713282706&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3月27日。

[5]《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803769182611168&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6月7日。

[6]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为各国共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国际组织、外国学术界及智库界高度评价中国疫情防控成就》,《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6日,第1版。

[7]《“50+1”通电话,都和这件大事有关》,http://www.qstheory.cn/zdwz/2020-05/17/c_1125995517.htm,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5月17日。

[8]《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http://china.cnr.cn/news/20200519/t20200519_525095028.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5月19日。

[9]《同舟共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05/c_1125532008.htm,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2月5日。

[1]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求是》2020年第8期。

[2]世行在线:《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财经界》2020年第9期。

[3]陈甬军、高廷帆:《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光明日报》2019年2月19日。

[4]胡敏:《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3日。

[5]张宇燕:《全球化、区域化和平行体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第1期。

[6]盛斌、黎峰:《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中国经济问题》2020年第2期。

[7]Hummels,D.,Jorgensen,R.,Munch,J.,Chong,X.,“The Wage and Employment Effects of Outsourcing:Evidence from Danish Matched Worker-firm Data”,NBER Working Paper,No.17496,2011.

[8]Autor,D.,“The China Syndrome:Local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Import Compet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6):2121-2168.

[9]王文、王鹏:《G20机制20年:演进、困境与中国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第5期。

[10]陈伟光、王燕:《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博弈——基于制度性话语权的分析》,《经济学家》2019年第9期。

[11]张健:《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及中国的选择》,《战略决策研究》2020年第4期。

[12]梁明:《中美贸易摩擦的缘起、影响和未来走向》,《国际贸易》2019年第7期,第25~36页。

[13]蓝庆新、窦凯:《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年第5期。

[14]夏先良:《论国际贸易成本》,《财贸经济》2011年第9期。

[15]Anderson,J.E.,“Wincoop E.V.Trade Cost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691-751.

[16]姜学军:《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

[17]王刚、徐子奇:《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控》,《金融时报》2017年9月18日。

[18]王伟泉:《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第34~39页。

[19]付丽、曾英:《金砖五国电子商务领域合作研究》,《国际贸易》2019年第11期。

[20]孔庆峰:《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贸易趋势研判》,《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第23期。

[21]沈国兵:《“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1]秦昌才:《新旧动能转换中金融体系支撑的内涵及其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2]Dhar,V.,Stein,R.M.,“FinTech Platforms and Strategy”,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7(10):32-35.

[3]Wonglimpiyarat,J.,“FinTech Banking Industry:a Systemic Approach”,Foresight,2017(6):590-603.

[4]贺建清:《金融科技:发展、影响与监管》,《金融发展研究》2017年第6期。

[5]易宪容:《金融科技的内涵、实质及未来发展——基于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

[6]王昊:《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国际财经》2017年第7期。

[7]蔡敏容、阮坚、王小燕:《金融科技人才内涵、特征及能力体系》,《金融科技时代》2020年第7期。

[8]汪桥、史贤华:《基于ARIMA模型的安徽省科技金融新特点与新实践》,《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9]王硕、王伟:《完善科技政策性金融功能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9年第6期。

[10]李阳、刘佳慧、宋沁鸽:《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协同性发展模式分析》,《市场研究》2020年第5期。

[11]程炼:《金融科技时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统筹监管》,《银行家》2019年第12期。

[12]尹振涛、潘拥军:《理性认识BigTech介入金融领域》,《中国金融》2019年第10期。

[13]谢向丹:《新形势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与对策》,《价值工程》2020年第20期。

[14]尹应凯、侯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逻辑、国际经验与中国贡献》,《学术探索》2017年第3期。

[15]韩俊华、韩贺洋、周全:《科技金融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运行模式和风险管理路径》,《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第3期。

[16]李健英、李娟:《金融科技的普惠性及其监管的特殊性》,《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7期。

[17]徐晓莉、杜青雨:《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研究:来自国外的启示》,《新金融》2019年第6期。

[18]纪飞峰:《金融应主动创新支持“新基建”投融资需求》,《经济参考报》2020年7月14日,第7版。

[1]管克江、冯雪珺、敬宜:《德国接棒G20主席国延续杭州峰会议题“中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4日,第3版。

[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19年)》,2019。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衡量数字经济:一个新的视角》,张晓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

[4]天拓商学院:《移动互联网“战疫”报告》,http://edu.teamtop.com/13019.html。

[5]刘航、伏霖、李涛、孙宝文:《基于中国实践的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研究》,《经济研究》2019年第3期。

[6]王甜甜:《联合国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有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科学院,2019。

[7]沈铭辉:《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与合作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6年第6期。

[8]邓衢文、刘敏、黄敏聪、万晶晶:《我国及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特点与启示》,《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9年第4期。

[9]史佳颖:《APEC数字经济合作的最佳进展及展望》,《国际经济合作》2020年第1期。

[10]杜庆昊:《数字经济协同治理机制探究》,《理论探索》2019年第5期。

[1]余建斌:《让新基建释放更大潜能(人民时评)》,《人民日报》2020年4月17日,第5版。

[2]叶子:《谁是“关键”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系列述评(2))》,《人民日报》202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3]金晶:《5G手机用户还缺一款“刚需”应用?》,《解放日报》2020年2月8日,第6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G20中17国2020年底前将推出5G服务》,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1904/t20190422_146181.htm,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4月23日。

[5]李君、成雨、窦克勤、邱君降:《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现状与制约因素》,《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4期。

[6]王运武、张尧、彭梓涵、王胜远:《教育人工智能:让未来的教育真正拥有“智慧”》,《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年第2期。

[7]李慧:《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2020年2月16日,第5版。

[8]吴月辉:《数据中心:数字化时代的“幕后英雄”》,《人民日报》2020年8月3日,第19版。

[9]《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达541个》,《中国邮电报》2020年7月17日,http://paper.cnii.com.cn/article/rmydb_15696_293933.html。

[10]王泠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再审视全球产业链格局》,《第一财经日报》2020年4月6日,https://www.yicai.com/news/100581252.html。

[11]马荣、郭立宏、李梦欣:《新时代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经济学家》2019年第10期。

[12]宋博奇:《G20呼吁全球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日报》2020年2月26日,http://paper.ce.cn/jjrb/html/2020-02/26/content_413399.htm。

[13]潘教峰、万劲波:《新基建十大战略方向》,《瞭望》2020年第17期。

[14]叶银丹:《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新基建”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中银研究:宏观观察》2020年第10期。

[15]《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095110513176593&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5月30日。

[16]《英国禁止华为5G始末》,http://news.ifeng.com/c/7y8FJn45zOb,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7月15日。

[17]《中国新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添动力(和音)》,《人民日报》2020年8月7日,第3 版。

[1]杨丽花、李捷理:《清洁能源经济:美国经验与中国发展》,《新视野》2012年第1期。

[2]宋鹏超、吕玉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20年第17期。

[3]王进、顾城天:《深入开展新能源合作》,《中国电业》2017年第10期。

[4]《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广西节能》2012年第2期。

[5]赵勇强:《新形势下全球新能源发展前景》,《中国远洋海运》2020年第6期。

[6]张海龙:《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4。

[7]纪玉哲:《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地方财政研究》2013年第3期。

[8]邹志强:《二十国集团与全球能源治理:成效与前景》,《国际经济合作》2015年第11期。

[9]刘宏松、项南月:《二十国集团与全球能源治理》,《国际观察》2015年第6期。

[10]张霄:《“十四五”新能源融资难题何解?》,《能源》2020年第4期。

Hummels,D.,Jorgensen,R.,Munch,J.,Chong,X.,“The Wage and Employment Effects of Outsourcing:Evidence from Danish Matched Worker-firm Data”,NBER Working Paper,No.17496,2011.

Anderson,J.E.,“Wincoop E.V.Trade cost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691-751.

Dhar,V.,Stein,R.M.,“FinTech Platforms and Strategy”,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7(10):32-35.

Wonglimpiyarat,J.,“FinTech Banking Industry:a Systemic Approach”,Foresight,2017(6):590-603.

Bessen,J.,“How Computer Automation Affects Occupations:Technology,Jobs,and Skills”,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Law and Economics Research Paper,2015.

Paul Blustein et al.,“Recovery or Relapse:The Role of the G-20 in the Global Economy”,Glob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at BROOKINGS,June 2010.

李建平等主编《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李建平等主编《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李建平等主编《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李建平等主编《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李建平等主编《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6~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李建平等主编《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李建平等主编《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李建平等主编《“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黄茂兴等:《中国省域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十二五”中期评估及“十三五”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李建平、黄茂兴等:《中国经济60年发展报告(1949~2009)》,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李建平、李闽榕、王金南等:《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李建平、李闽榕、王金南等:《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李闽榕、李建平、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李闽榕:《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李建平、黄茂兴等:《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福建科技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黄茂兴等:《国家创新竞争力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黄茂兴:《论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黄茂兴:《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黄茂兴等:《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热点的回眸与展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黄茂兴等:《“十二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热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郑永年:《可把大湾区打造成地区嵌入型经济平台》,《南方日报》2020年6月9日,第3版。

习近平:《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人民日报》2020年3月3日,第1版。

张海冰:《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与路径选择》,《当代世界》2020年第5期。

张高原:《疫情全球蔓延应加强科技全球合作》,《学习时报》2020年4月29日,第6版。

张占斌:《携手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学习时报》2020年4月8日,第1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为各国共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国际组织、外国学术界及智库界高度评价中国疫情防控成就》,《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6日,第1版。

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求是》2020年第8期。

世行在线:《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财经界》2020年第9期。

陈甬军、高廷帆:《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光明日报》2019年2月19日。

胡敏:《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3日。

张宇燕:《全球化、区域化和平行体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第1期。

盛斌、黎峰:《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中国经济问题》2020年第2期。

王文、王鹏:《G20机制20年:演进、困境与中国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第5期。

陈伟光、王燕:《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博弈——基于制度性话语权的分析》,《经济学家》2019年第9期。

张健:《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及中国的选择》,《战略决策研究》2020年第4期。

梁明:《中美贸易摩擦的缘起、影响和未来走向》,《国际贸易》2019年第7期。

蓝庆新、窦凯:《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年第5期。

夏先良:《论国际贸易成本》,《财贸经济》2011年第9期。

姜学军:《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

王刚、徐子奇:《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控》,《金融时报》2017年9月18日。

王伟泉:《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孔庆峰:《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贸易趋势研判》,《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第23期。

沈国兵:《“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秦昌才:《新旧动能转换中金融体系支撑的内涵及其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贺建清:《金融科技:发展、影响与监管》,《金融发展研究》2017年第6期。

易宪容:《金融科技的内涵、实质及未来发展——基于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

王昊:《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国际财经》2017年第7期。

蔡敏容、阮坚、王小燕:《金融科技人才内涵、特征及能力体系》,《金融科技时代》2020年第7期。

汪桥、史贤华:《基于ARIMA模型的安徽省科技金融新特点与新实践》,《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王硕、王伟:《完善科技政策性金融功能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9年第6期。

李阳、刘佳慧、宋沁鸽:《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协同性发展模式分析》,《市场研究》2020年第5期。

程炼:《金融科技时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统筹监管》,《银行家》2019年第12期。

尹振涛、潘拥军:《理性认识BigTech介入金融领域》,《中国金融》2019年第10期。

谢向丹:《新形势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与对策》,《价值工程》2020年第20期。

尹应凯、侯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逻辑、国际经验与中国贡献》,《学术探索》2017年第3期。

韩俊华、韩贺洋、周全:《科技金融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运行模式和风险管理路径》,《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第3期。

李健英、李娟:《金融科技的普惠性及其监管的特殊性》,《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7期。

徐晓莉、杜青雨:《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研究:来自国外的启示》,《新金融》2019年第6期。

纪飞峰:《金融应主动创新支持“新基建”投融资需求》,《经济参考报》2020年7月14日,第7版。

管克江、冯雪珺、敬宜:《德国接棒G20主席国延续杭州峰会议题“中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人民日报》2016年12月4日,第3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19年)》,201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衡量数字经济:一个新的视角》,张晓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

刘航、伏霖、李涛、孙宝文:《基于中国实践的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研究》,《经济研究》2019年第3期。

王甜甜:《联合国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有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科学院,2019。

沈铭辉:《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与合作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6年第6期。

邓衢文、刘敏、黄敏聪、万晶晶:《我国及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特点与启示》,《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9年第4期。

史佳颖:《APEC数字经济合作的最佳进展及展望》,《国际经济合作》2020年第1期。

杜庆昊:《数字经济协同治理机制探究》,《理论探索》2019年第5期。

余建斌:《让新基建释放更大潜能(人民时评)》,《人民日报》2020年4月17日,第5版。

叶子:《谁是“关键”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系列述评(2))》,《人民日报》202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金晶:《5G手机用户还缺一款“刚需”应用?》,《解放日报》2020年2月8日,第6版。

李君、成雨、窦克勤、邱君降:《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现状与制约因素》,《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4期。

王运武、张尧、彭梓涵、王胜远:《教育人工智能:让未来的教育真正拥有“智慧”》,《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年第2期。

李慧:《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2020年2月16日,第5版。

吴月辉:《数据中心:数字化时代的“幕后英雄”》,《人民日报》2020年8月3日,第19版。

马荣、郭立宏、李梦欣:《新时代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经济学家》2019年第10期。

潘教峰、万劲波:《新基建十大战略方向》,《瞭望》2020年第17期。

叶银丹:《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新基建”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中银研究:宏观观察》2020年第10期。

《中国新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添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8月7日,第3版。

杨丽花、李捷理:《清洁能源经济:美国经验与中国发展》,《新视野》2012年第1期。

宋鹏超、吕玉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20年第17期。

王进、顾城天:《深入开展新能源合作》,《中国电业》2017年第10期。

《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广西节能》2012年第2期。

赵勇强:《新形势下全球新能源发展前景》,《中国远洋海运》2020年第6期。

张海龙:《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4。

纪玉哲:《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地方财政研究》2013年第3期。

邹志强:《二十国集团与全球能源治理:成效与前景》,《国际经济合作》2015年第11期。

刘宏松、项南月:《二十国集团与全球能源治理》,《国际观察》2015年第6期。

张霄:《“十四五”新能源融资难题何解?》,《能源》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