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1

江苏辛亥革命史图书

The Revolution of 1911 in Jiangsu Province

SSAPID:101-8058-2308-33
ISBN:978-7-5097-2712-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江苏辛亥革命是继辛亥武昌起义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它对于巩固湖北武昌首义成果,对于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最终推翻清王朝都有着极其重要推动作用。本书首次系统地勾勒江苏辛亥革命史过程,完整展现江苏辛亥革命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客观地评价江苏辛亥革命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和江苏辛亥革命影响及局限。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淮扬文化研究文库
作 者: 周新国
编 辑:李建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5 欧洲史

 第一章 风起云涌:步入近代的江苏社会

  第一节 清王朝在江苏的统治

   一 行政体系

   二 驻防军队

   三 基层社会

   四 会党与“匪患”

  第二节 外国殖民主义势力在江苏的扩张

   一 通商口岸和租界

   二 商品倾销

   三 垄断江河航运交通

   四 传教与教案

  第三节 资本主义在江苏的初步发展

   一 近代军事工业的建立

   二 早期民族工业的诞生

   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世变与绅变

   一 世变与学变

   二 游幕与政治

    1.经世务实,推动变法

    2.参与戎机,力主保疆

    3.东南互保,共挽狂澜

   三 由绅而商

 第二章 山雨欲来:辛亥前夜江苏社会的动荡

  第一节 海内外新知识分子群体的互动

   一 学生群体的形成

    1.学堂生

    2.留学生

    3.女学

   二 早期江苏留日学生的排满革命宣传

   三 江苏的学潮与学界团体

    1.学潮与舆论

    2.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

   四 拒俄运动与江苏革命潮流

    1.拒俄运动的江苏爱国志士

    2.《苏报》与“苏报案”

    3.1904年的江苏革命宣传

  第二节 江苏革命团体与革命的发展

   一 光复会与江苏革命

   二 华兴会在江苏的影响

   三 孙中山与江苏早期革命志士

  第三节 同盟会江苏分会领导的革命活动

   一 江苏革命党人与同盟会的成立

   二 同盟会领导下的江苏革命活动

   三 陈陶遗、秦毓鎏等人的革命活动

   四 赵声与新军起义

   五 南社的革命宣传活动

   六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的革命活动

  第四节 爱国运动和立宪运动

   一 江苏绅商倡导的抵制美货和拒款风潮

    1.抵制美货运动

    2.苏路拒款风潮

   二 江苏的立宪运动

    1.立宪派的形成

    2.江苏谘议局

    3.张謇与三次国会请愿

  第五节 民变和会党的举动

   一 “新政”和民变

   二 灾荒与民变

   三 会党的举动

  第六节 江苏统治集团中的分化与裂痕

   一 载沣摄政与皇族内阁

    1.皇族专权,加剧分裂

    2.“皇族内阁”,“宪政”骗局

    3.“铁路国有”,激化矛盾

   二 江苏统治集团的分化

    1.督抚矛盾

    2.官绅冲突

    3.绅民对立

 第三章 风雷激荡:色彩斑斓的辛亥江苏光复

  第一节 起开路作用的松江府光复

  第二节 温和的苏州府光复

   一 光复以前苏州社会的近代发展状况

   二 苏州及其各属之光复

    (一)苏州府城的“和平”光复

    (二)苏州府属各地之光复

    (三)太仓州之光复

  第三节 以无锡、武进为中心的常州府光复

   一 无锡光复

    (一)光复以前无锡社会的发展

     1.近代工商业的发端与兴盛

     2.新式教育的兴起

     3.近代出版事业的萌发

    (二)辛亥无锡光复

   二 常州(武进)光复

    (一)光复的社会条件

     1.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

     2.文化教育领域的新气象

    (二)辛亥常州光复

  第四节 以武装斗争为依托的镇江光复

   一 开埠引领之下的镇江近代发展

   二 镇江府所属之光复

    (一)林述庆、李竟成与镇江府城的和平光复

    (二)海军的应时而动

  第五节 内外交合的扬州光复

   一 光复前的社会发展及对光复的影响

   二 孙天生、徐宝山与扬州府城之光复

   三 扬州所属其他地区之光复

  第六节 张謇、张詧弟兄主导下的通州光复

   一 光复以前通州的近代化发展及其影响

   二 张謇、张詧弟兄与通州光复

  第七节 动荡曲折的淮安府光复

   一 淮安在近代的衰落与光复中的动荡性

   二 淮安光复之曲折

    (一)新军十三协清江兵变

    (二)起义后之动荡与形势之轮转

    (三)山阳光复与周、阮冤案

  第八节 水到渠成的海州光复

   一 海州州城之光复

   二 所属各处之光复

  第九节 血战而得的南京光复

   一 南京地位与光复前之局势

   二 秣陵关起义与局面之展开

   三 江浙联军会攻南京

  第十节 姗姗来迟的徐州光复

   一 徐州的近代发展对其光复的影响

   二 千呼万唤始获得的徐州光复

    (一)徐州府城光复之曲折

    (二)所属各地之光复

 第四章 同床异梦:江苏省新政权的建立和统一

  第一节 江苏省新政权的建立

   一 上海军政府及其统一江苏的策略

   二 苏州苏军都督府及其对苏属各地的影响

   三 张謇等人立场转变与惜阴堂策划

   四 江浙革命党与立宪派联手策划江浙联军进攻南京

   五 江苏临时议会的召开与江苏行政统一诸方案的谋划

   六 程德全就任江苏都督与江苏省政权的建立

  第二节 江苏省政权的统一

   一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二 庄蕴宽代理江苏都督

   三 江苏省政的统一

    1.临时政府北迁和南京留守府的设立

    2.程德全再任江苏都督

    3.江苏省政的统一

 第五章 革命并未完结:革新、冲突与“二次革命”

  第一节 民初江苏社会的新风貌

   一 政治的革新

    (一)社会层面的除旧布新

     1.革新旗帜

     2.改元改历

     3.剪除发辫

     4.更易服装

    (二)制度层面的建设与实践

     1.《江苏临时约法》的创制

     2.从临时议会到省议会的实践

    (三)司法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1.高等审检厅和分厅的设立

     2.各基层司法机关的设立

     3.司法改造的进行

   二 经济的发展

    (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交通事业的发展

    (三)金融机构的发展

   三 江苏教育的新发展

   四 文化的建设

   五 社会风习的变化

    (一)放足禁缠

    (二)禁烟禁赌

    (三)衣、食、住、行的变化

    (四)各种礼仪的变化

    (五)民众思想的变化

    (六)变化的典型特征

  第二节 矛盾与斗争的深化和冲突

   一 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

    (一)周、阮案

    (二)陶骏保案

    (三)陈大复案

    (四)“洗程会”事件

    (五)宋教仁案

    (六)徐宝山案

   二 命运依旧的民变

    (一)昆山抗租风潮

    (二)丝渔港风潮

    (三)千人会起义

   三 此起彼伏的兵变

    (一)阊门兵变

    (二)南京兵变

  第三节 “二次革命”与江苏

   一 南北纷争与苏人态度

   二 宋案发生后江苏的南北调和之势

   三 “二次革命”中江苏三度“独立”

 附录:中华民国江苏约法

 江苏临时议会章程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职任权限

  第三章 会议

  第四章 议决案

 江苏辛亥革命大事记

  1894——光绪二十年甲午

  1895——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1896——光绪二十二年丙申

  1897——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1898——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1899——光绪二十五年已亥

  1900——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1901——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1902——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1903——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1904——光绪三十年丙辰

  1905——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1906——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1907——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1908——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1909——宣统元年己酉

  1910——宣统二年庚戌

  1911——宣统三年辛亥

  1912——民国元年壬子

  1913——民国二年癸丑

 总序

 后记

 文前彩插

 前言

江苏辛亥革命是继辛亥武昌起义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它对于巩固湖北武昌首义成果,对于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最终推翻清王朝都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首次系统勾勒江苏辛亥革命史过程,完整展现江苏辛亥革命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客观评价了江苏辛亥革命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和江苏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局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63。

《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4~1990。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

《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

《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1984。

《章士钊全集》,文汇出版社,2000。

《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陶成章集》,中华书局,1986。

《蔡松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李星沅日记》上册,中华书局,1987。

包世臣:《安吴四种》卷3,光绪十四年刊本。

卞宝第:《卞制军奏议》卷1,光绪十二年刊本。

《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2卷,岳麓书社标点本。

《刘坤一遗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59。

《张謇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张季子九录·政闻录》,中华书局,1931。

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

刘厚生:《张謇传记》,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版。

《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书店,1983。

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第一版。

沈亦云:《亦云回忆》,(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

《天放楼诗文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金兰畦辑《陈陶遗先生分年事略》(抄本)。

秦毓鎏:《天徒自述》(稿本)。

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柳亚子:《南社纪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柳亚子:《自传·年谱·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

邹鲁著《中国国民党史稿》第5册,中华书局,1960。

《熊希龄集》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尚秉和:《辛壬春秋》(江苏),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版。

赵尔巽编《清史稿》,中华书局,1997年(影印)。

林举百:《近代南通土布史》,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984年印行。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大生资本集团史》,1961年油印本。

苏绍柄辑《山钟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58年翻印本。

墨悲辑《江浙铁路风潮》(1907年铅印本)。

王安定等纂修《两淮盐法志》,光绪三十一年刻本。

吴馨等修,姚文枏等纂《上海县志》。

《首都志》卷12,《食货下》,南京古旧书店南京史志编辑部1985年联合发行。

《镇江市志》上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郭廷以:《近代史事日志》,中华书局,1987。

章开沅主编《辛亥革命辞典》,武汉出版社,1991。

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戴鞍钢等编《中国地方志经济资料汇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台湾)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续编、三编),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1987年印行。

(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一辑)。

《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台湾)正中书局,1969。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科学出版社,1957。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中华书局,1962。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二册,中华书局,1962。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上册,科学出版社,1957。

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科学出版社,1957。

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2册,中华书局,1963。

王云五:《中外条约汇编》第1册,商务印书馆,1934。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三联书店,1954。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联书店,1960。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良友印刷公司,1928年版影印本。

(台湾)李鸿儒:《国父与江苏》,台湾三民书局,1965。

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

〔澳〕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知识出版社,1986。

朱宗震、杨光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中华书局,1962。

(台湾)《宫中档光绪朝奏折》第5册,台北故宫博物院,1982。

《海防档》。

《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

《清宫扬州御档》第18册,广陵书社,2010。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5。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一、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

《德国外交文件关于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3卷),商务印书馆,1960。

《近代史资料》。

一档馆《历史档案》。

《辛亥革命史丛刊》,中华书局,1982。

《申报》

《时报》(上海)

《民报》

《苏报》

《选报》

《清议报》

《民权报》

《新闻报》

《国风报》

《字林西报》

《警钟日报》

《俄事警闻》

《新白话报》

《政治官报》

《神州日报》

《亚细亚日报》

《江苏》

《醒狮》

《东方杂志》

《二十世纪之大舞台》

《江苏文史资料》第6、7、40、106辑。

《丹徒文史资料》第五、六辑。

《扬州文史资料》第11辑。

《浙江文史资料》第11辑。

《吴江文史资料》第9辑。

《文史资料选辑》总第六辑。

《辛亥革命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回忆辛亥革命》,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1。

章开沅:《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李文海:《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李新编《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1981。

祁龙威:《张謇日记笺注选存》,广陵书社,2007。

祁龙威:《扬州学派研究》(代序),扬州师院学报编辑部1987年编。

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一集,人民出版社,1982。

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

杨天石:《拒俄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联书店,1997。

吴善中:《晚清哥老会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北京出版社,1982。

《江苏航运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7。

王骧:《镇江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第76页。

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孙宅巍等主编《江苏近代民族工业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沈嘉荣等:《江苏史纲·近代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吴欢:《民国诸葛赵凤昌与常州英杰》,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许汉三:《黄炎培年谱》,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王华斌、王燕子:《黄炎培》,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

周天度:《蔡元培传》,人民出版社,1984。

柳无忌、殷安如编《南社人物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郑逸梅:《南社丛谈》,中华书局,2006。

毛注青:《黄兴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美〕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华书局,1982。

〔美〕白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840~1950》,上海书店,2005。

〔美〕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台湾)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8)。

(台湾)张玉法:《清季的革命团体》,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再版。

(台湾)张玉法:《辛亥革命史论》,(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初版。

(台湾)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下册,(台湾)远东图书公司,1982。

《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1962。

《辛亥革命论文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武汉师范学院,1981年编。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华书局,1994。

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