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35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第二版)图书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Ethics

SSAPID:101-7998-3881-86
ISBN:978-7-5201-4112-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一书的第2版,书中选编了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国家机关的专家学者的文章,文章围绕“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对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和依法治国、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制度文明、部门法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依法治国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法治中国研究
编 辑:李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 法治中国研究”编辑委员会

 索引

 “法治中国研究”总序

 前言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 依法治国要进一步强调

   (一)正确认识“依法治国”

   (二)有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要求依法治国

  二 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

   (一)每一种形态的社会都有自己的精神文明

   (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巨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不懈

  三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密切

   (一)从提出的背景看二者的密切关系

   (二)从相互作用看二者的密切关系

   (三)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

  四 以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和推动体制改革

   (一)改革和完善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以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实现体制改革最稳妥、最安全

   (三)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并依赖法制

  一 精神文明与法制的一般关系

   (一)法制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二)精神文明只有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中生成和发展

   (三)精神文明领域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法制来解决

   (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需要法制的协调

  二 思想建设与法制

   (一)理论建设

   (二)理想建设

   (三)人文精神的培育

  三 道德建设与法制

  四 文化建设与法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

  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取向

  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内涵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法律至上原则

   (三)人权原则

   (四)立法优位原则

   (五)依法行政原则

   (六)司法独立原则

  四 如何实现依法治国

   (一)必须更新观念

   (二)必须努力创造必备的条件

   (三)必须把地方和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下去

 论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难点

  一 从当今社会三个新问题看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的必要性

  二 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可行性

  三 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难点

   (一)道德的“圣人”追求与法律的“中人”标准的树立

   (二)道德的义务优先与法律的权利优先的对立

 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方略

  一 精神文明与依法治国的一般关系

  二 精神文明建设对依法治国的需求

  三 依法治国对精神文明的需求

 论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表现和功能互补

  一 文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全部表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总和

  二 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的价值表现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表现

   (二)依法治国的价值表现

  三 精神文明与依法治国的功能互补

   (一)精神文明对法治的功能补充

   (二)依法治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补充

 创建法治型精神文明的几个法理问题

  一 当代中国需要何种类型的精神文明

  二 依法治国与法治型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 建设法治型精神文明的几个方法问题

   (一)如何改造传统中国精神文明

   (二)是否可以回到20世纪50年代

   (三)如何筛选西方文明

   (四)如何发展现实的社会主义观念使之适应法治型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五)如何合理把握道德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

  四 法治型精神文明的灵魂

  五 法治型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处理好的几对价值

   (一)追求自由与守法精神

   (二)保护个人利益、培养公共精神

   (三)服从和人格尊严

 法的普遍性、确定性、合理性辨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 法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四 法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五 结语:当代中国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

 关于中国的法制现代化问题

  一 法制化进程的重新审视

   (一)起点

   (二)现状

   (三)前景

  二 法制化的目标

   (一)中国实现法治是一个紧迫而严峻的发展目标

   (二)中国实现法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建设任务

   (三)中国实现法治是一个稳步而渐进的变革过程

   (四)中国实现法治是一次多重而特有的价值实践

  三 法治如何实现

   (一)两种倾向性的思路

   (二)实现法治的优势所在

   (三)最佳途径

   (四)值得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法治的框架内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 精神文明:法治文明

  二 协调推进:法治支撑

   (一)精神文明的方向要法治来保障

   (二)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法治来推动

   (三)精神文明的乱象要法治来根治

  三 道德机制与法律机制

 依法治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律文化

  一 依法治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律文化的关系

  二 法律文化建设与法律文化冲突

   (一)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

   (二)市场经济法律文化的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的冲突

   (三)市场经济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致性与冲突

 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设中的命运

  一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法律文化

  二 传统法律文化几个主要的消极因素

   (一)缺乏民主精神

   (二)法制观念淡薄

   (三)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

  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前途

 论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 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 法治在保障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古代社会礼与法关系的借鉴

  一 法制的灵魂

  二 礼法融合的结果

  三 结语

 论法律是促进人的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一

  二

  三

 加强道德建设 提高制度绩效

 论依法治国和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

  一 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

  二 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

  三 依法治国与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一

  二

  三

 法治对待道德的态度和方式

  一 以法律的技术性来确认和吸收道义标准

  二 以法律的利导性促进道德目标

  三 “王海现象”分析:利益与道义在特定情况下的选择

  四 以法律自身的正当性来促进道德目标

  五 中国当代法治与道德目标的促进

 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

  引子:问题的来由

   (一)为什么说在执法、司法中,不能用道德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二)公认的社会道德并非全部确立为法律、法律与道德既相互适应,又相对保持距离

   (三)对于法未明文禁止(限制)的私权利行为,不能用法律惩罚,但应保留道德惩罚的空间

 通过法律的道德控制

  一

  二

  三

  四

 道德的权力和以道德约束权力

  一 孔孟的“德治”旨在约束为政者

  二 道德权力是约束国家权力的辅助力量

   (一)道德是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

   (二)道德的社会强制力即道德权力

   (三)以道德权力约束国家权力

  三 道德约束国家权力的方式

   (一)权力的道德自律

   (二)权力的道德他律

 法律与道德在现代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地位

  一 基于法的发生和发展的分析:法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联

  二 基于法律与道德相比较的特点的分析:法作为社会调整体系中主要杠杆的合用性

  三 基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学的分析:人性和人的多样性

  四 对与论题有关的几种观念的简要辨析

 论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调统一

  一 引言

  二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协调统一的内在必然性

  三 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更新,走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

  四 在社会秩序的维系和社会风气的治理中坚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调统一

  五 正确认识和对待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确立法律最高权威、法律至上的观念

 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要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一 法与道德的关系

  二 我国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问题

  三 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要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法治、德治是治国安邦不可缺一的两种重要手段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共生点

  一 主体性权利意识

  二 合理化守法意识

 制度文明是一独立的文明形态

  一 制度文明的独立存在

  二 制度文明的独特意义

  三 制度文明的主要构件

   (一)观念要件

   (二)文化要件

   (三)规则要件

   (四)组织要件

  四 结束语

 论法制文明建设

  一 命题的提出

  二 法制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 依法治国是法制文明的最高境界

  四 三个文明一齐抓,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根本保证

   (一)三个文明的关系

   (二)依法治国需要一个加深理解和逐步消化的过程

  五 突出强调法制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强调法制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

   (二)强调法制文明建设,有利于树立文明执法的观念

   (三)强调法制文明建设,有利于清除司法腐败现象

  结束语

 民主宪治与精神文明

  一 民主宪治是精神文明高级形态

  二 民主宪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三 民主宪治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为文明“法治”的逻辑基础

  一 正确地理解“法治”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二 “宪治”的价值优位

  三 传播“法治”理念必要的文化张力

  四 理性在人权理论中的价值趋同性

 国民冷漠、怠责与怯懦的法律治疗

  引论:培养国民优良品质的四途径

  一 关于见危难、冤狱不予救助或不予报告

   (一)不救助危难

   (二)不应公务员请求协助救难

   (三)不报告危难

   (四)不为他人申冤

   (五)观察与分析

  二 关于遗弃自己原无法定义务养护之人

   (一)有关规定

   (二)观察与分析

  三 关于逃避与犯罪作斗争之责任

   (一)知犯罪不告举

   (二)见犯罪不制止

   (三)拒绝协助拘捕罪犯之公务

   (四)公诉罪私和、私匿

   (五)观察与分析

  四 关于其他“道德犯罪”

   (一)妨碍或阻止他人救助他人或自己的危难

   (二)剥削无助之人及暴利罪

   (三)不负责任地售酒给他人

  结语:刑法与精神文明关系之思考

 当代民法与精神文明

  一 精神文明与法治

  二 精神文明与当代民法精神的统一性

  三 民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法律观念、民法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 法律观念与精神文明建设

  二 民法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平等精神

   (二)权利为本的精神

   (三)公平精神

   (四)诚实信用精神

 立法要高质量、出精品

  一 立法应当追求高质量、出精品

  二 立法工作高质量、出精品的基本标准

   (一)全面贯彻和体现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法律、法规的基础坚实、依据可靠

   (二)切实贯彻和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与正义

   (三)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确保法律、法规层次分明,形成合力

   (四)注重立法技术,确保法律、法规的严谨、和谐、精巧、实用

  三 实现立法工作高质量、出精品的途径

   (一)坚持依照职权立法,防止超越职权立法

   (二)坚持正确的立法原则和方法

   (三)加强立法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四)建立完善的起草、审查、修改法律、法规草案的工作规程

 法治建设的艰难课题

 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大众化与法治化:一个文化—哲学的解释

  一 引言

  二 大众化与法治化之关联分析

  三 大众化与法治化之悖论

  四 中国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与精神文明

  一 社会保障制度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二 社会保障制度应是体现精神文明的法律制度

  三 精神文明成果要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加以确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国家制定一部完善的社会保险法

   (二)激烈的经济变革带来日趋严重的贫困问题,需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线保障制度

   (三)农村生产结构的改变要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市场精神文明,依法规范公用企业行为

  一 公用企业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二 关于规范我国公用企业的反垄断立法的思考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

  一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需求,两者是互需关系

   (二)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结合,两者是结合关系

   (三)精神文明建设依赖依法治国,两者是主次关系

   (四)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 法律与道德

   (一)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二)“依法治国”还是“为政以德”

   (三)法治实践中的道德定位

  三 法治与制度文明

   (一)关于制度文明的存在证明

   (二)什么是制度文明

   (三)关于法治与制度文明的关系

  四 部门法与精神文明建设

  五 实现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的途径

   (一)转变法律观念

   (二)改革立法工作

   (三)改革司法制度

   (四)关于道德建设和惩治腐败

   (五)农村法治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再版后记

1996年3月,全国人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国方针。次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编并出版了《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一书。本书选编了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国家机关的专家学者的文章,这些文章围绕“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对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和依法治国、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制度文明、部门法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依法治国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出版二十年来,本书见证了中国法治的进步和中国学者为中国的法治进程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记录了中国学者为中国法治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的知识积累与理论基础,在此意义上看,本书二十年前的努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1.〔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册,齐世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

2.〔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谢诒征译,商务印书馆,1963。

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

4.〔德〕凯尔森:《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5.〔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

6.〔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

7.〔德〕卡尔·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

8.〔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胡宝海译,载《民商法论丛》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4。

9.〔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加利福尼亚大学,1968。

10.〔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11.〔德〕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魏文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12.〔俄〕兹拉特科夫斯卡雅:《欧洲文化的起源》,陈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13.〔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1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7。

15.〔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16.〔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6。

1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

18.〔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

19.〔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20.〔美〕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顾昕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1.〔美〕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蒲隆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22.〔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3.〔美〕鲍尔斯比:《政府制度与程序》,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3。

24.〔美〕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唐越、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25.〔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现代经济词典》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1981。

26.〔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

27.〔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长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8.〔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9.〔美〕戈尔丁:《法律哲学》,齐海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0.〔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雷颐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31.〔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人类的故事》,刘缘文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32.〔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94。

33.〔美〕科恩:《越轨与控制》,张文宏、李文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34.〔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5.〔美〕罗杰·T.艾姆斯、陈鼓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方思想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人民日报》1996年10月26日。

36.〔美〕罗斯:《社会控制》,秦志勇、毛永政译,华夏出版社,1989。

37.〔美〕罗纳德·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

38.〔美〕刘易斯·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石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9.〔美〕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周叶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40.〔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41.〔美〕诺内特等:《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42.〔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吴曲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43.〔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

44.〔美〕R.E·帕克等:《城市社会学》,宋俊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45.〔美〕西奥多·H.加斯特:《死海古卷》,王神荫译,商务印书馆,1995。

46.〔日〕川岛武夷:《现代化与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47.〔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82。

48.〔日〕松井茂记:《论自己决定权》,莫纪宏译,《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3期。

49.〔匈〕乔治·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张西平译,重庆出版社,1989。

50.〔意〕密拉格利亚:《比较法律哲学》,朱敏章等译,商务印书馆,1937。

51.〔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52.〔英〕A.J.M·米尔恩:《人权哲学》,王先恒等译,东方出版社,1991。

53.〔英〕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马家驹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54.〔英〕伯特兰·罗素:《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人类社会》,肖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5.〔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6。

56.〔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李双元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57.〔英〕哈特:《法律的概念》,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

58.〔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

59.〔英〕罗杰·科特维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60.〔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5。

61.〔苏〕雅维茨:《法的一般理论——哲学和社会问题》,朱景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6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

63.《法国民法典》,马育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64.《法国刑法典》,罗结珍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65.《管子·法法》

66.《国语·晋语一》

67.《国语·周语下》

68.《韩非子·六反》

69.《韩非子·奸劫弑君》

70.《韩非子·显学》

71.《汉书·刑法志》

72.《后汉书·党锢传》

73.《礼记·大学》

74.《礼记·坊记》

75.《礼记·中庸》

76.《论语·尧曰》

77.《论语·卫君》

78.《论语·为政》

79.《论语·阳货篇》

80.《论语·颜渊》

81.《论语·子路》

82.《论语·朱氏》

8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8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85.《孟子·离娄上》

86.《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李浩培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

87.《晋书·刑法志》

88.《君文子·大道下》

89.《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90.《清史稿·刑法志》

91.《瑞士民法典》,殷生根译,法律出版社,1987。

92.《商君书·修权》

93.《慎子·威德》

94.《史记·韩非传》

95.《史记·秦始皇本纪》

96.《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97.《四库全书总目·八二·史部·政书类二》

98.《隋书·刑法志》

99.《唐律疏议·名例律》

100.《荀子·君道》

101.《荀子·王霸》

102.《新五代史·安叔千传》

103.《新五代史·马胤孙传》

104.《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105.《新五代史·前蜀世家》

106.《新五代史·刑法志》

10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

108.《周礼·秋官》

109.《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录文选》

110.《左传·成公上》

111.《左传·恒公二年》

112.《左传·昭公六年》

113.王夫之:《读通鉴论·清议》

114.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

115.《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

116.朱熹注《孟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17.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作家出版社,1994。

118.陈鼓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方思想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人民日报》1996年10月26日。

119.陈锦华:《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1996。

120.曹建明、李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法制建设》,《法学》1996年第12期。

121.曹思源:《思源文选》,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

122.戴锦华:《文化地形图及其他》,《读书》,1997。

123.董必武:《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人民出版社,1979。

124.董必武:《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

125.邓小平:《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法律出版社,1994。

126.邓小平:《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出版社,1996。

127.段正明:《为立法制裁见死不救者叫好!》,《人民日报》1996年11月11日。

128.方豪:《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1987。

129.冯连惠等编:《精神文明辞书》,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130.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1.冯友兰:《人生哲学》,商务印书馆,1926。

132.葛洪义:《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法律出版社,1996。

133.葛洪义:《法理学导论》,法律出版社,1996。

134.葛洪义、陈年冰:《现象与意义:法律哲学的若干理论及方法问题》,载《学习与探索》,1995。

135.郭道晖:《论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从人民与人大的法理关系谈起》,《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2期。

136.国务院新闻办公厅:《中国的人权状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37.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

138.顾列铭:《该向垄断将一军了》,《法律日报》1995年9月29日。

139.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历史与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40.郝铁川:《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141.郝铁川:《市场经济与中国法律文化的变革》,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142.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143.金炳华编:《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144.蒋德海:《精神文明建设要挑出“伦理本位”传统》,《新华文摘》1997年第2期。

145.姜士林编:《世界宪法大全》(上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146.季卫东:《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法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1996第三期。

147.蒋立山:《中国法制(法治)改革的基本框架与实施步骤——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启示》,《中外法学》1995年第6期。

148.江流等主编:《1996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49.江泽民:《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6。

150.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1992。

151.江泽民:《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人民日报》,1996年2月9日。

152.江泽民:《坚持把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序言〉》,《光明日报》1997年3月18日。

153.旷新年:《作为文化想象的“大众”》,《读书》1997。

154.李步云:《法的两重性与基本矛盾》,《中外法学》1992年第1期。

155.李步云:《法律意识的本原》,《中国法学》1992年第5期。

156.李步云:《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检察日报》1997年2月10日。

157.李少惠:《简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科学·经济·社会》1996年第1期。

158.李银河:《论中国人的大概率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

159.李燕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人大工作通讯》1998年第1期。

160.陆震:《精神文明建设基本思路四论》,《社科信息交流》1996年第9期。

161.L·富勒:《法律的道德性》,耶鲁大学出版社,1964。

162.刘瀚等:《依法行政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3。

163.刘海年等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

164.李林:《立法机关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

165.厉以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6。

166.梁慧星:《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

167.梁启超:《梁启超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168.梁启超:《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中华书局。

169.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170.梁治平:《法辩》,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171.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透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

172.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173.刘作翔:《法治社会中权力和权利的定位》,《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174.刘胜利:《洪江电霸太猖狂》,《法制日报》1995年5月20日。

175.陆学艺编:《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1。

176.任建新主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群众出版社,1996。

177.盛学友:《“电老虎”两年吞吃120万》,《法律日报》1996年4月14日。

178.舒国滢:《战后德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比较法研究》,1995。

179.舒国滢:《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及其面临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96。

180.舒国滢:《法制现代化论纲》,《法制日报》1996年5月9日。

181.苏朝荣等编:《各国刑法汇编》,台湾司法通讯社,1980。

182.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83.苏力:《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法学》1997年第三期。

184.孙国华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85.孙笑侠:《行政法的演变线索》,《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

186.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

187.孙笑侠:《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法治研究》1996卷。

188.孙笑侠:《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89.孙正聿、冷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当代社会思潮》,《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年期。

190.沈宗灵:《比较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91.沈宗灵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92.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93.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

19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5.美国国会众议院法律修订咨议局:《美国法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96.莫纪宏、徐高:《紧急状态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197.倪正茂:《法的强制性新探》,《法学》1995年第12期。

198.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四十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

199.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商务印书馆,1993。

200.王晨光:《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法学》1997年第3期。

201.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大学出版,1989。

202.吴予:《法正义强弱度及运行模式初探》,《苏州大学学报特刊:东吴法学》1996。

203.王家福等:《论依法治国》,《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

204.夏勇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05.谢邦宇等:《行为法学》,法律出版社,1993。

206.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编《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07.徐显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208.许纪霖、陈达凯编《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三联书店,1995。

209.夏伟东:《道德本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10.杨春福:《论法律效力》,《法律科学》1997年第1期。

211.严存生:《判例与法的发展》,《判例法研究》1995年第3期。

212.姚军毅:《当代中国到的嬗变的沉思与展望》,《岭南学刊》1997年第1期。

213.衣俊卿:《论发展的尺度——发展哲学的前提性思考》,《学习与探索》1994年期。

214.一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学术动态》1996年11月30日。

215.张成福:《在变革中——中国行政的目标与行为选择》,改革出版社,1993。

216.张德强:《泛道德主义、非道德主义与法律文化》,《法律科学》1995年第6期。

217.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18.张俊浩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219.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

220.张文显:《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并依赖法制》,《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2期。

221.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22.赵汀阳:《论可能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223.周辅成编:《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66。

224.周国平:《“上帝死了!”——论尼采“重估二切价值”的思想》,载《文化:中国与世界》(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22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

22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1996。

227.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儒学与法律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228.朱景文编《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1.D. Black,,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Edgar Bodenheimer,,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

3.Lawrence M. Friedman,“Legal 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4.Max Weber, 1922.

5.Max Weber,,hg. Von Johannes Winckelmen,Z. Aufl. Berlin 1966.

6.,Fred B. Rothman & Co New Your University,1961.

7.,Fred B. Rothman & Co New Your University,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