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

战略的中医药:国情分析和国策建议(上下册)图书

SSAPID:101-7991-2289-70
ISBN:978-7-5201-2061-6
DOI:
ISSN:
关键词:

中医 中药 管理战略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医药国情调研”2007年至2017年十年来的工作成果,分上下篇,上篇包括17章,是对中医药国情的分析和对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管理决策的方向性建议;下篇是从调研组完成的近百篇文稿中精选了26篇有关重要领域问题的专题对策报告、论文和重要媒体采访报道。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陈其广
编 辑:赵怀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序二

 序一

 “中医药国情调研”项目简介

 上 国情分析与国策建议

  第一章 “中医药”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决策管理学定义

   一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和决策管理研究成果的“中医药”基本定义

   二 “中医药”基本定义的要点阐释

    1.“中医药姓中”

    2.“中医药既是文化也是科学”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助力中医药生存和发展

   一 近一个时期,医药问题已成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1.“现代疾病”的产生和高发趋势使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然而当前医药的技术能力、医药资源的供给等诸多方面客观上尚不足以有效解除此类威胁

    2.如何设置国民医药卫生保障制度已成世界性执政难题,必须加以破解

    3.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二 抓抢大好机遇、开创崭新局面,必须勇敢面对、深入分析和认真解决影响中医药健康、自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此方面可能有其独到功能

   三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助力中医药健康自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作用方向

    1.哲学观念的不同是在不同医药方式选择中存在不同偏好的主要根源,提高哲学认识水平并自觉加以运用有助于医患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对中西医药各自特点的认识

    2.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对医药方式的选择,传承好中华民族本体文化的同时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是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基本方针的重要条件

    3.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决定不同医药学及其应用体系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方向

    4.经济学研究,尤其是卫生经济学和经济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直接影响中医药内外生存和发展环境

    5.法制规章研究为中医药明确应有社会地位、制定合理的行为规范和保障必需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6.管理学、市场学研究有助于切实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其成为我国在国际医药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7.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有可能让院校成为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的主产地

    8.文化学、传播学研究帮助中医药选择走向世界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第三章 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构成的六大特性和价值

   医药卫生战略

    一 经济角度:承受力约束刚性和效益有利性

    二 技术角度:有效性和合理性都是硬道理

     1.中医药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今乃至今后都是养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

     2.应用中医药养身健体、防治疾病是人类合理的上佳选择

   经济战略

    一 普及中医药服务可以明显提高医药卫生领域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 中医药是我国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三农”经济、边远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尤为明显

    三 中医药是我国在全球医药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战略

    一 中医药既有科学属性,也有文化属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科技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 文化是国家在当代国际社会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国家竞争软实力的构成部分

   安全战略

    一 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立国兴邦之本,中医药为此提供了双重安全保障

    二 除了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之外,中医药还为我国民族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安全保障

   生态文明战略

    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新时期一切工作包括医药工作的战略导向

    二 精神文明也是生态文明构成要素,“大医精诚”是构建新时期人际生态和谐切入点之一

   科技创新战略

    一 中医药是新时期我国实现自主原始创新最具潜力的领域

    二 中医药哲学观和方法论对科技创新基本方向独具重大指导意义

  第四章 明确政策终极目标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 调研初期的工作构想和安排

   二 “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政策终极目标问题的提出和认定,绝不是救急,更不是扶贫

   三 明确“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终极政策目标的重要性

  第五章 传统中医药和近现代西医药的同异之辨及其影响

   一 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1.两者都服务于人类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需要

    2.两者都使用或部分使用人类自身以外的物质手段

   二 中医药和西医药的不同之处

    1.哲学基础,首先是作为哲学基础的世界观不同

    2.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3.对生命、健康,尤其是对疾病的认识不同

    4.所采用技术和工具的来源和运用方向、方法不同

    5.形成、总结和改进的方法不同

    6.“医”和“药”之间的关系不同

    7.人才有效培养方式的不同

    8.对精神、心理和健康、疾病的关系认识早晚不同,强调程度也不同

  第六章 近代以后中医药曾经衰落的三大主因简析

   一 社会意识环境变化、不同时期的不同缘由和影响:“唯科学主义”的产生与盛行

   二 中医药的管理体制:错位和缺位的影响

   三 医药机构运行机制——尤其是经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影响

  第七章 对中西医药相互关系认识分歧的辨析

   一 多元化、多样性是人类之福,并非事事处处都必须中西合璧(溶为一体)

   二 百年努力成效甚微,中西医溶合一体在临床实践中普及推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让人生疑,用行政手段来引导和推行更不可取

   三 从国家战略层面、医药服务质量层面以及人才培养使用层面,把中西医结合(溶合为一体)当成中医药工作重点甚至是主要发展方向明显弊多利少

    (一)国家战略层面

    (二)医药服务质量层面

    (三)人才培养使用层面

   四 历史地、实事求是地理解领导人物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八章 从调研数据看中医药教育和科研的属性与价值

   一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的问题

   二 其他阶段和形式的中医药教育问题

   三 中医药的科研:是“中医药研究”还是“研究中医药”

   附件一 中医药国情调研项目 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1.调查过程

    2.统计分析方法

    3.参与人员

    一 给定选择答案的问题的统计分析

     1.选择中医药院校就读的主客观原因和对错感觉

     2.上学前对中医药的想象与到校后实际学习的中医药之间的差别

     3.差别主要体现如下

     4.现在所学课程的课时安排和今后实际工作可能的需要相比

     5.整体观对成为优秀中医的作用

     6.中医药学的学科性质

     7.所学教材质量评价

     8.学习中医古籍的原因

     9.国家扶持中医药应优先投入哪个领域

     10.是否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1.学中医的最有效途径

     12.近年中医药总体形势评价

     13.国家设立改革试验区主要应解决的问题

     14.毕业后选择工作的主要考虑因素

     15.工作不满意时仍然坚持干中医药工作的可能

     16.首选工作单位的类别

     17.做“精诚中医”的信心

    二 主观题归纳整理

     1.学习中医最主要的三个困难

     2.对国家做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附件二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分课题报告 (1949~2012年)“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现代应用状况调研统计分析报告

    项目简介

    前言

    第一部分 样本总体、抽样过程及文献评价方法的说明

     一 样本总体

     二 抽样过程

     三 评价方法

    第二部分 对期刊文献的评价和统计分析

     一 评价专家全体无异议的被抽中样本的得分按照年份和时期阶段的分组统计分析

     二 按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所属性质分组统计比较

     三 按照文献领域性质分类组合的统计分析

     四 按照文献内容来源的统计分析

     五 按照四个大的时间阶段划分来考察在不同性质单位的作者所发表的期刊文献中,不同内容来源的文献构成情况

     六 作者单位性质与文献领域类别的组合统计

     七 根据作者单位性质来考察文献内容来源的得分情况(见表10)

     八 以期刊文献被抽中样本的获评次数为角度的分析

     九 对期刊类文献总体的区间估计

    第三部分 对科研成果类文献的统计分析

     一 科研成果类文献按年份分类汇总的情况

     二 科研成果按照年份和作者单位分组组合评价的情况

     三 按照年份和项目立项级别分组

    四 按照年份和成果内容来源分组

    五 不同领域类别的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

     六 另一些不同角度的组合分析,以备读者根据需要使用

    第四部分 对年鉴类文献的统计分析

     一 对不同出版机构的样本分析

     二 按照年份和分时期阶段的汇总统计(表23)

     三 按照年鉴文献的类别不同的统计分析

     四 按照年鉴文献的内容来源分组

     五 年鉴样本总体的概要分析

     六 为读者提供的进行更多角度的统计组合数据分析

    第五部分 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一 按照学位论文完成的年份、学习单位属性和学位论文内容来源综合统计分析(表25)

     二 硕博士学位论文作为整体在不同年份的年度评价得分和得分结构变化

     三 按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两类进行分类的统计分析

     四 按照硕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单位不同属性的统计分析

     五 按照学位论文内容来源分组组合的统计分析

     六 硕博士学位论文按照论文领域类别进行的统计分析

     七 全部硕博士学位论文五类评价的数量和占比结构(图26)

    第六部分 对四类文献全部样本的汇总统计分析

     一 按照年份的汇总统计

     二 按照四个时期阶段区分的评价得分变化

     三 四个时期里对于不同性质的第一作者单位的文献数量和评价得分的统计分析(表33)

     四 四个时期里对不同领域的文献样本的数量和评价得分的统计分析

     五 不同内容来源的文献结合不同时期阶段的组合统计分析

     六 对中医(中医药)全部文献样本总体的推断

  第九章 中药存在问题及将其作为战略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手中有粮,遇事不慌”;“手中有药,安稳睡觉”

   一 中药使用数量不断增长,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二 加剧中药资源供给危机和中药质量下降危机的原因

    1.过度开采

    2.环境变化

    3.规划失调

    4.成分开发

    5.过度市场

   三 国外对中药资源的需求和国际资本介入中药开发问题不容轻视,更不能忽视

   四 中药资源争夺的恶果直接显象:中药价格飞涨和中药生态危机

    1.国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2.国内市场需求连年升温

    3.野生中药材资源严重不足

    4.破解中药材供需短缺的困境

    5.人工转基因植种技术使用推向市场是中药生态面临又一潜在威胁

   五 不可忽略与回避的问题

   六 将中药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资源管理与运行

   七 保障中药资源健康安全生存和发展的组织、体制建设

  第十章 民间中医药是复兴中医药的重要根据地和生力军

   一 民间中医药的定义和类别

   二 我国“民间中医”的人数推算

   三 民间中医面临的制度环境问题

   四 民间中医药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五 瑕不掩瑜,民间中医药是坚持中医药基本原理和自身创新发展规律,复兴中医药事业的根据地和生力军

   六 充分发挥民间中医药的根据地和生力军作用需要端正认识、内外配合、共同努力

  第十一章 中医药权益不能没有法制保护

   一 对我国中医药权益保护制度变化的时期(阶段)划分

   二 对中医药权益进行法制保护,当前最关键、紧迫的应该是给中医——而且首先是给地道传统中医——设定合理适当的行医准入条件,让他们有合法从事中医药工作的权利和机会

   三 中医药从业人员依法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正当权益应该得到有效合理的法制保护

   四 对中医药权益进行法制保护,尤其在涉外事宜中,需要特别关注医术领域

   五 对中药相关的权益进行法制保护,是一个比较公认同时也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紧迫的领域,关键是对“两个方法”的保护

   六 当前中医药权益法制保护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第十二章 民族医药的国情与对策

   一 民族医药的概念

    (一)民族医药、中医药和传统医药之间的关系

    (二)民族医药与民间医药之间的关系

   二 国内外发展民族医药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对民间中医、民族医的弹性政策阶段

    (二)世界卫生组织从1976年起开始重视发挥民间医生的卫生资源作用并推动全球的传统医药事业工作

   三 我国民族医药工作成就

    (一)历史上,民族医药为各民族繁衍做出不朽贡献

    (二)我国民间民族医为广大民族地区群众完成初级治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医药事业取得的成就

     1.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确立传统医药的合法地位,是我国民族医药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重要制度保障

     2.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医药事业工作在以下三方面做出了较大成就

    (四)各民族医药之间,民族医药与中医药之间,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各族群众的交流交往,互相学习,所以中国传统医药虽然有多样化的特点,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推动,见证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文化融合

    (五)我国一些民族自治地方,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指导下,通过改革创新,发挥民族医药人才资源优势,对传承地方知识、发掘利用民间医药人才、缓解看病难做出了贡献

   四 民族医药工作结构性不足

    (一)《执业医师法》带来民族医药人才传承危机,现实中体现为民族医药发展过程中重药不重医的结构性失衡,以及民族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后继乏力

    (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表现为专门为传统医药制定的法律法规不足,统一运用现代医药法规进行管理

     1.中医药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对发展民族医药的五大资源作用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2.我国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缺乏法律保护

   五 对策建议

  第十三章 中医药的诸多“化”与“被化”

   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化”的字义和相关内涵,是提出“化”字类口号的必要充分前提条件

   二 中医药“科学化”

   三 中医药“现代化”

   四 中医药“国际化”

   五 简谈中医药“标准化”应该“化”在哪里

  第十四章 强化中华本体文化教育已成复兴中医药的关键

   一 对事物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之间并没有决然的对错之分或高下之别,对中华本体文化不加分析的批判是严重错误

   二 现行院校教育体系及课程、课时设置对中华本体文化教育重视相当不足,难以承担培养“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和构建群众普及基础的重任

   三 对中医药属性和功能的错误认识主要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所为,重视和强化中华本体文化教育不仅是振兴中医药的需要,也是繁荣我国文化产业的关键

   四 中华本体文化教育的问题虽在教育领域表现较为突出,但也受到其他领域相关问题的影响,因此必须把保护利用、普及弘扬本体文化的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第十五章 医改的“中国式办法”与中医药

   一 我国医改之所以有可能采用“中国式办法”,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是有中医药存在

   二 如果说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作为医改目标是错误的,那么医改目标应该是什么

   三 应合理取舍“公益性”和“市场化”等各派医改观点,及早把正方向、主动作为

   四 普遍过度医疗的根源在医患间“信息不对称”,改革的试错成本在医药领域非同一般

   五 如果医生是(也是)医改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两大问题:医改过程医院、医生的利益保障问题,医患关系紧张与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问题

    医改中的医院、医生的利益保障问题

    医患关系紧张与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

   六 “中国式办法”医改的基本模式

  第十六章 复兴中医药要兼顾在农业、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一 中医药在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内应用的效果、衰退原因和复兴希望

   二 中医药理念方法与“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产方式”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比较

   三 中医药的应用与环境保护

  第十七章 未来医学中心从疾病向健康转变的动力、压力和阻力

   一 对健康的含义、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是起点,也是关键

    (一)健康的含义和涉及领域

    (二)健康的价值和作用

   二 医学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重心转移过程中的动力、压力和阻力

    (一)把疾病治疗作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中心在医药业界内部存在强大的驱动力

    (二)需求决定供给,医保群体是医药服务的需求主体,医保制度是从外部影响医药发展方向和方式的主要动力

    (三)“信息不对称”在医药供需关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

    (四)压力与压力向动力的转变:问题导向的改革——医改关键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影响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五)动力——文化多样性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医药学体系的并存

    (六)关键动力——民众的生存哲学回归自然,健康成为价值标准和重要追求

    (七)动力——医药界的道德和良心发现能使医学本身更健康

    (八)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改进

    (九)阻力——改变医学中心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

 下 专题报告、论文和采访报道

  中国特色医改应以中医药为基础,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 医改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 以中医药为基础最具可持续性

   三 目前中医药状况堪忧

   四 建议

  中药现状亟待管理部门高度关注

   国内:中药的衰败与混乱

    一 中药种植领域:胡乱种植

    二 炮制、加工领域:假冒伪劣

     1.采摘不按时令

     2.初加工不守规矩

     3.药厂生产盲目现代化

    三 市场、流通领域:管理混乱

     1.盲目进行理化鉴别,忽视了经验鉴别

     2.公司化管理市场导致利益驱动下的唯利是图行为

     3.市场假冒伪劣

   国际:一个针对中药的巨大阴谋

    一 科技界:“现代化”

     1.鼓吹科学旗帜下的中药现代化,国内却响应入套

     2.植物化学药不是中药

     3.国内研发(如中药针剂)是拿中国人做实验

    二 西医药资本:对华展开的医药产业渗透

     1.西医药对中国的强力鼓吹,营销

     2.优质中药材的大量出口

   拨乱反正之道:拯救中药

    一 依据本草标准,因时、因地种植

    二 依据本草标准,因时、因地炮制、加工

    三 建立全国统一的组织机构,管理中药材市场,改变管理混乱的现状

     1.建议成立中药材市场管理专家委员会,主要由老药工组成

     2.在中药材的定级和鉴定上,应坚持以经验鉴别为主

    四 在中药出口上,应当遵循“中药的使用首先满足国内的需求,然后才是考虑出口”的原则

    五 国家要形成相应制度,定期的认定名老中医和中药技师,给予名分、待遇和教育权利,使中药在种植、加工炮制和生产中的绝学得以延续

    六 大力发展中医、中药的中专教育

  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试点工作应尽快部署实施

   一 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大政方针历来都是要保护和发展中医药

   二 中医药持续衰退的现状

   三 造成中医药持续衰退的原因分析

    (一)对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基本区别认识不清是所有问题产生的主要思想理论根源

    (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中西医并重”在机构设置方面没有得到体现

     2.对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管理普遍采用西医药人员管理的范式

     3.中药管理职责长期没能按照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意图落实到位

     4.人才培养制度和方法贪大求洋,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5.符合中医药基本原理和创新发展规律的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三)中医药行业和事业的运行机制问题

     1.盲目引入市场机制造成严重的弊端

     2.盲目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严重错误

   四 中医药不但符合人类医学发展方向而且具备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五 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有必要尽快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寻求突破

  重塑生存模式的有效途径

   中医药的文化性质认定

   中医药符合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方向

   传播中医药重在文化沟通

  中医“申遗”事关国家民族重大利益,建议把握标准,调整方案,确保成功

   一 中医申遗,首先必须准确界定“中医”

    1.只有以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才符合要求

    2.对现实生活的中医类别要做明确区分

   二 “中医”要成功申遗,迫切需要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要监管更要发展

   一 中药制剂是中医医疗行为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手段

    1.中药制剂是中成药产生和发展的源头

    2.中药成方验方大多数已经经过了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

    3.中医院制剂室体现了中医中药不能分家的特色

    4.中药制剂是体现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和优势的利器

   二 中药制剂问题产生的管理体制原因

   三 现行中药制剂管理制度的弊端表现

    1.审批标准不科学。不顾历史事实、不顾客观需要,刻意类比对西药的要求

    2.建设和申报成本过高

    3.日常管理手续烦琐,费用太高

   四 实现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必须解决中药制剂管理制度问题

  应尽快组织和落实《中华医藏》的整理出版工作

   一 《中华医藏》的整理出版是抢救古籍工作的一项重大工程

   二 《中华医藏》应包括中华各民族的医药典籍

   三 《中华医藏》收集典籍的范围应包括海外

   四 整理出版《中华医藏》的重大现实意义

   五 《中华医藏》整理出版工作的组织形式

   六 经费来源渠道

   七 具体承办工作的主要单位

  应为民间中医立法,更好地保障传统医药从业和传承的合法权益

  中医深植农村要过哪些难关

  大力扶持农村、边远和贫困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 扶持政策和资金应更多关注人员素质提高和软件建设

   二 加大扶持力度要向乡、村中医药机构和“留守”的老幼人群倾斜

   三 重点扶持当地特色中医药项目和地道中药材生产

   四 既要扶持公立中医药机构,更要发挥民间中医药积极作用

   五 应尽快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并启动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引导群众养生活动的健康发展,政府应有积极但适当的作为

   一 客观地分析出现群众性养生热的原因

   二 正确认识群众性养生保健的积极意义和社会价值

    1.中华传统养生方法具有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优势

    2.中华传统养生可以有效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3.群众性中华传统养生可以帮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4.践行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5.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有助于全人类文化和健康事业的多样化发展

   三 正视养生热出现乱象的社会原因和制度原因

   四 政策建议:积极运用政府资源加以正面引导,审慎处理养生热中的问题

  应制度化地普及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前期可从进社区、进乡村入手

   一 中医非药物疗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二 中医非药物疗法有明显的理论与实践优势

   三 普及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价值不可低估

   四 制度化地普及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可从进社区进乡村入手

  中医药传统知识权益保护制度创新迫在眉睫、机不可失

   一 法规保护缺失成为中医药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瓶颈

   二 中医药知识权益缺乏保护造成巨大利益损失

   三 外国对知识权益保护方法改造和创造的两种途径值得借鉴

   四 创新、完善中医药知识权益保护制度机不可失

  中医药传承任务重大紧迫,必须统筹兼顾才能真正做好

   一 学科性质不同决定了中医药的传承问题更为重要、突出

   二 现实状况表明:尽快部署、加紧完善中医药传承工作已到紧要关头

   三 做好传承关键在明确传统地道中医药的应用知识技能才是首要内容,同时需要统筹兼顾九个层面

    1.应兼顾“传”和“承”双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2.应兼顾传医和传德

    3.应兼顾中医药服务“诊、断、治”三个阶段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传承

    4.应兼顾中医药从业人员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实行梯度式的逐级传承制度

    5.必须兼顾中医和中药的传承

    6.应兼顾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中医药人才,有“名”的老中医要传,无“名”有“实”的老中医也要传

    7.应兼顾作为服务提供方的业内传承和作为需求方的被服务群体的中医药知识传承

    8.应兼顾人用中医药、兽用中医药和农用中医药知识技能的传承

    9.应兼顾汉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传统医药知识技能传承

  从“熊胆事件”看传媒界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问题

  肯定发明青蒿素的贡献,但必须坚持中医药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 青蒿素等药物国外获奖引起国内观点纷争:到底与中医药是什么关系?

   二 青蒿素、砒霜都是目前人类战胜重大疾病的得力武器,贡献值得肯定

   三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最具原创性的知识与技能宝库,上述两项发明与此有不容置疑的直接关系

   四 青蒿素的发明和砒霜的应用非但没有否定而是更加肯定了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 肯定青蒿素和砒霜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贡献不应成为中医药必须向西医药方向发展的依据,传统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更符合国情,在当代依然有巨大应用价值和创新价值

   六 具体对策建议

  近期中医药国外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 必须明确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个相当不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

   二 制约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的因素很多

    1.文化和科学领域的认识分歧

    2.利益冲突

   三 国外不同阶层和群体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并不完全相同

    1.政府

    2.科学学术界

    3.病患群众

    4.医药生产与服务业

   四 发达国家中限制、阻挠和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情况

   五 对策建议

  了解实情、把握关键、找准方向、及时建言

   一 所做主要工作

   二 工作中“走、转、改”的主要心得

    1.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准确了解真实情况

    2.要想真正接触现实,还要设法排除干扰

    3.要密切跟踪相关领域的形势变化和重大事件,把握关键问题,及时建言献策

    4.不仅要下情上报,也要上情下达,为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国情调研工作既要有科学视角,也要有人文视角;既要了解现实,也要回溯历史,才能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认识问题

    6.要主动积极地争取被调研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尽可能地取得他们的支持

   三 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

    1.主要调研成果

    2.存在的问题

  实施《宪法》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基本方针,应以真正落实“中西医并重”为医药卫生工作中心任务

   一 宪法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医药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都是“中西医并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认真落实

   二 “中西医结合”定性既不清晰,认识也难统一,应该仅作为对未来医药技术路线的主观设想之一来对待

   三 重“中西医结合”轻“中西医并重”,对我国中医药和医药卫生体系的健康、自主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严重不利影响

   四 坚决实施《宪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西医并重”基本方针,有必要对现行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做重大调整

  用大部委制改革人口和医药卫生管理,确保两个“并重”的实现

   一 妥善处理法治与人治关系是实现执政目标的可靠保证,但基础是法治

   二 面对人口政策调整和成功推进医改两大重任,实施两个“并重”至关重要

    1.新时期人口政策必须实行“数量管理与质量提高并重”方针,健康是最基本的人口质量

    2.不应该用“中西医结合”取代“中西医并重”作为基本国策和医药卫生工作根本方针

    3.“中西医并重”也是成功推进医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医药卫生体系的基础,而切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

   三 改组成立“国家人口和健康委员会”是实现两个“并重”最可靠的制度保障

  人畜(禽)共患疫情的警示:动物疫病防治也必须“中西医并重”

   一 规模化养殖迅猛发展面临动物疫病防控难题,由此导致的滥用兽药已成我国食品安全的首要危害

   二 外国竞争者利用包括将国外动物品种引入中国等多种手段已初步控制我国相关产业的产业链高端

   三 中兽医药可有效防治动物疫病,并极大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程度

   四 中兽医药行业岌岌可危,必须尽快出台有力政策抢救和利用,以便确保我国在养殖动物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医改要成功,很有必要学习甘肃“从严治医”的制度和经验

   一 “看病贵”“看病难”与过度医疗直接相关

   二 医保资金紧张甚至被滥用也和过度医疗有密切关系

   三 医改不可能不触动医药利益分配格局,惩处过度医疗是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确保医改成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将为医药人员合理收入合法化寻获解决方案创造契机

   四 甘肃医改将惩处过度医疗作为从严治医切入点效果明显

    1.医务人员“四个排队”与医疗机构“八个排队”的结果向社会公开

    2.禁止尚未进入“排队”要求的村卫生室使用抗生素输液

    3.研发、推广应用“反统方软件”,敢于对医德医风中的“老大难”“隐私问题”动真

   五 尽快普及推广甘肃经验对实现医改目标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振兴中医药事业战略之探讨

   一 振兴中医药事业,必须首先深刻认识中医药不仅是科学,而且是人类文明中不可多得的科学瑰宝

   二 从哲学理念上讲,中西医学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

   三 中西医药学的相互学习借鉴,是不是诞生“新医学”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

   四 毛泽东对弘扬中医药优良传统和中西医学的各自发展和相互结合并要创造我们自己的“新医学”有着一系列精辟的见解

   五 切实继承和不断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不竭动力

   六 发扬光大中医特别是建立我国的“新医学”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七 振兴中医药事业,为建立发展生命科学做贡献

   八 振兴中医药事业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

   九 振兴中医药事业有着光明灿烂的前景

  “传统中医师”问题拷问中医药立法宗旨和价值

  某某堂一案判决若成范例,全国中医药界合理有效行医用药将大不易

   一 对责任问题认定的质疑

   二 本案的判决结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 对策建议

  国家中医药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修改建议稿(2015~2030年)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六大战略特性与价值

    一 医药卫生领域

    二 经济发展领域

    三 文化建设

    四 生态文明

    五 国家安全领域

    六 科技创新

   第二部分 宏观环境与形势分析

    一 机遇

     (一)国际机遇

     (二)国内机遇

    二 挑战

     (一)来自国际的挑战

     (二)来自国内的挑战

   第三部分 我国中医药现状分析

    一 成就和经验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的成就

     (二)经验总结

    二 问题和困难

   第四部分 中医药发展总体战略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总体目标

    四 主要目标系列

   第五部分 战略实施路径、步骤和关键指标

    一 推进法制建设,营造有利于保护中医药知识权益,有利于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 改进和完善管理体制,实行中医药和西医药分业管理,确保中医药“姓中”和中医药服务质量

    三 积极参与和推进医改,建立中医药健康、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四 坚持中医药基本原理和规律,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从制度上创造条件为普及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保障

    五 改进人才教育和培养制度,以普及师徒传承制度为工作重点,建设数量可观、质量可靠的中医药合格人才梯队

    六 打破体制壁垒,广泛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和积极性,共同参与中医药发展

    七 强化地道中药全产业链的建设和管理,合理保护和利用作为国家战略资源之一的中药资源

    八 抢抓大好时机,警惕恶意侵夺,把握中医药科研发展正确方向,积极发挥我国中医药原创优势,实现中医药自主创新

    九 积极投身大健康产业,领军养生、养老产业

    十 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合作推进义务教育范围内的中医药普及基础教育

    十一 制定合理、有效的中医药“走出去”路线,福人类健康事业

  忠实继承、切实弘扬我国的地道传统中医药

   一 坚决落实《宪法》“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规定,坚定贯彻党和国家“中西医并重”方针,真正把中西医药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切实改革现有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引导和保障中医药健康、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三 进一步加大中医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力度,及时总结试验区在保障和推进地道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工作的成功经验,并及时总结推广到全国

   四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维护各个层面的中医药合法权益

   五 强化地道传统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传承的激励和约束的体系和机制

   六 在医改中鼓励传统中医药的应用

   七 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体制和内容

   八 改革中医药科研体制,严格把握中医药科研方向

   九 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普及中医药知识

   十 中药产业要把落实道地药材规划、抢救中药传统炮制工艺和人才,做好老字号拳头产品作为传承工作重点

   十一 以地道传统中医药为技术支撑发展健康大产业

   十二 民族医药和宗教医药

  对《中医药法》立法审议过程中各个版本的“征求意见稿”所提修改建议汇集

   说明

   第一部分 对各个版本《中医药法(草案)》内容所提修改建议的前言

    一 就国务院法制办2014年“征求意见稿”

    二 就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2015年《草案(征求意见稿)》

    三 就人大常委会法律委2016年《草案(二次审议稿)》

    四 就人大常委会法律委2016年《草案(三次审议稿)》

   第二部分 对两个“征求意见稿”和两个“审议稿”内容的修改建议概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前言

 说明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医药国情调研”2007年至2017年十年来的工作成果,分上下篇,上篇包括17章,是对中医药国情的分析和对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管理决策的方向性建议;下篇是从调研组完成的近百篇文稿中精选了26篇有关重要领域问题的专题对策报告、论文和重要媒体采访报道。

孙东升:《论陈云对我国古籍整理工作的贡献》,《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4期。

王西梅:《陈云古籍整理指示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的发展》,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83035/83318/5746249.html。

《中国现有中医古籍1.3万多种》(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安晚报》)

《中医药创新发展首要解决四个问题》,《中国科学报》2009年1月4日。

任继愈:《〈中华大藏经〉编纂记》《光明日报》2005年7月14日。

《〈中华大藏经〉总目》,中华书局,2004。

《〈中华道藏〉编纂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test/2005-07/01/content_11462.htm。

汤一介:《〈儒藏〉构想》,《光明日报》2005年8月31日。

汤一介:《〈儒藏〉最快也要到2015年才能完成》,《文汇报》2009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