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2

引证文献

8 !

参考文献

249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2015)图书

Report on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 (2014-2015): Trend Analysis and Policy Outlook in the Period of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SSAPID:101-7932-6625-67
ISBN:978-7-5097-8769-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2013~2014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开辟了“‘十三五’时期趋势分析与政策展望”这个话题,分别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深度剖析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发展趋势和战略举措,深入追踪研究了省域经济发展与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内在关系,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
编 辑:曹长香;李兰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主要编撰者简介

 文前辅文

 摘要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

   一 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评价

    1.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

    1.2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分析

    1.3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1.4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及动因分析

   二 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布

    2.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均衡性分析

    2.2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评价分析

    2.3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内部差异分析

   三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1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3.2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序分析

    3.3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3.4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3.5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动因分析

   四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4.1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4.2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序分析

    4.3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4.4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4.5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动因分析

   五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5.1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结果

    5.2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序分析

    5.3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5.4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5.5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动因分析

   六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6.1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结果

    6.2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排序分析

    6.3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6.4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6.5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动因分析

   七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7.1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7.2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排序分析

    7.3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7.4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7.5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动因分析

   八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8.1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

    8.2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序分析

    8.3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8.4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8.5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动因分析

   九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9.1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结果

    9.2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排序分析

    9.3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9.4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9.5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动因分析

   十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0.1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结果

    10.2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序分析

    10.3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10.4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10.5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动因分析

   十一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1.1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结果

    11.2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排序分析

    11.3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11.4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11.5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动因分析

   十二 2013~2014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启示

    12.1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整体比较稳定,个别省份竞争力排位波动较为明显

    12.2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客观反映了各省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12.3 产业经济竞争力是影响或推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需要不断加强和巩固其竞争实力

    12.4 不断固强扶优、优化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结构,保持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优势地位

    12.5 努力增加上升指标、不断减少下降指标,是显著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十三 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

 Ⅱ 分报告

  B.2 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2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北京市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北京市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北京市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北京市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北京市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北京市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北京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北京市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3 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天津市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天津市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天津市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天津市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天津市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天津市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天津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天津市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4 3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3.2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河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河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河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河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河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河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河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河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5 4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4.1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4.2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山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山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山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山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山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山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山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山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6 5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5.1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5.2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内蒙古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内蒙古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7 6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6.1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6.2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辽宁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辽宁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辽宁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辽宁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辽宁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辽宁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辽宁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辽宁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8 7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7.1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7.2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吉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吉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吉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吉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吉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吉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吉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吉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9 8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8.1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8.2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黑龙江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黑龙江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黑龙江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黑龙江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黑龙江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黑龙江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黑龙江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0 9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9.1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9.2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上海市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上海市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上海市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上海市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上海市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上海市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上海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上海市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1 10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0.1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0.2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江苏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江苏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江苏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江苏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江苏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江苏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江苏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江苏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2 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1.2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浙江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浙江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浙江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浙江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浙江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浙江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浙江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浙江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3 1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2.1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2.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安徽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安徽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安徽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安徽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安徽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安徽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安徽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安徽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4 13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3.1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3.2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福建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福建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福建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福建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福建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福建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福建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福建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5 14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4.1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4.2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江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江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江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江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江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江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江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江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6 15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5.1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5.2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山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山东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山东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山东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山东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山东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山东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山东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7 16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6.1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6.2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河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河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河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河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河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河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河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河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8 17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7.1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7.2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湖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湖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湖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湖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湖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湖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湖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湖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9 18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8.1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8.2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湖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湖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湖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湖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湖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湖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湖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湖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0 19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9.1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9.2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广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广东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广东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广东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广东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广东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广东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广东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1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0.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广西壮族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0.2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2 2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1.2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海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海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海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海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海南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海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海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海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海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3 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2.1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重庆市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重庆市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重庆市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重庆市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重庆市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重庆市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重庆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重庆市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4 23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3.1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3.2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四川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四川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四川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四川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四川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四川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四川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四川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5 24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4.1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4.2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贵州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贵州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贵州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贵州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贵州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贵州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贵州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贵州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6 25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5.1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5.2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云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云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云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云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云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云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云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云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7 26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6.1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6.2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西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西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西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西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西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西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西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西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8 27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7.1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7.2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陕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陕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陕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陕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陕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陕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陕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陕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9 28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8.1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8.2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甘肃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甘肃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甘肃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甘肃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甘肃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甘肃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甘肃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甘肃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30 29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9.1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9.2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青海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青海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青海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青海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青海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青海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青海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青海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31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0.1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30.2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宁夏回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宁夏回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32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3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Ⅲ 专题分析报告

  B.33 专题一 国际层面:“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

   一 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判断

    (一)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形势

    (二)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风险与机遇

     1.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热点

     3.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可能导致世界经济紧缩

     4.宏观经济政策效应逐步退却增加世界经济不协调

     5.人口结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二 当前国际经济竞争格局及特点

    (一)国际经济竞争格局日益分化

    (二)国际竞争手段的全方位性

     1.规则制定的主导权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2.政策手段的竞争更加频繁和灵活

     3.技术和人才竞争的主要作用有增无减

    (三)竞争领域注重实体经济和金融控制相结合

     1.新兴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

     2.制造业重新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

     3.出台金融政策配合制造业发展

    (四)国际竞争的区域合作热点频现

   三 国际经济竞争格局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趋势

     1.贸易全球化受到冲击

     2.欧美经济复苏,新兴市场崛起

    (二)国际分工体系的变化趋势

     1.跨国公司已经并将仍然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因素

     2.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仍然是未来国际分工的主流

     3.发展中国家开始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争取核心技术突破

    (三)国际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

     1.逐鹿新兴产业领域

     2.构建完备创新体系

   四 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下中国的战略应对

    (一)新常态下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的特征表现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中国如何实现贸易收益的提升

    (三)全球化第三阶段中国如何实现创新

  B.34 专题二 国家层面:“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领域与战略突破

   一 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在新常态中寻求新机遇

    (一)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处于“徘徊期”

    (二)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处于“真空期”

    (三)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处于“抢跑期”

    (四)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处于“突围期”

    (五)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处于“激活期”

   二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领域

    (一)经济体制改革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

     3.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4.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5.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开放结构的优化升级

     3.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

     1.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3.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四)区域协调发展

     1.加快推进“四大板块”建设

     2.加快推进“三大支撑带”建设

     3.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五)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

     1.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2.加快改革生态环保制度

     3.有效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三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突破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系统

    (二)“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战略实施

     1.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4.实施包容性发展战略

     5.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6.实施合理干预战略

   四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实施对策

    (一)实时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

    (二)加强战略协同提升合力

    (三)充分调动各发展主体的积极性

    (四)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高素质人才

  B.35 专题三 区域层面:“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竞争与合作新格局

   一 “十二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回顾

    (一)“十二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1.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2.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不断涌现

     3.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国土开发格局更加科学合理

     4.城乡统筹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稳妥有序进行

     5.区域合作不断加强,统一高效的开放型市场逐步形成

    (二)“十二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阻,区域协同发展动力不足

     3.发展政策普惠化、趋同化影响区域协同治理

     4.区域内部一体化程度不高,共赢互利尚未充分实现

   二 “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新棋局

    (一)“四大板块”协同治理,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二)“三大支撑带”贯彻落实,成为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

    (三)自贸区继续扩容,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

    (四)跨省区群区耦合,辐射带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五)陆海统筹全面推进,积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三 “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新特点

    (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在更高层次上持续深入推进

    (二)从强调“区域竞争”向重视“区域合作”“区域协同”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

    (三)城市群将成为区域竞争与合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

    (四)依靠创新驱动塑造区域竞争新格局渐成常态

    (五)实施精准扶贫新战略将成为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内容

    (六)区域竞争与合作将融入到更为开放的国际环境之中

   四 “十三五”时期优化中国区域竞争与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思路

    (一)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以“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引领国内全方位开放,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示范加快推进城市群建设,增强区域协同发展能力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五)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加快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B.36 专题四 产业层面:“十三五”时期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的领域与方向

   一 “十二五”以来中国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与国际比较

    (一)“十二五”以来中国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2.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优势显著

    (二)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1.市场占有率的国际比较

     2.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国际比较

   二 “十三五”时期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所面临的环境分析

    (一)全球产业变革浪潮为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1.国际产业变革使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充满挑战

     2.全球产业变革也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

    (二)国内产业发展环境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新压力与提升优化的新动力

     1.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多重压力将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驱动力

     2.利好政策与措施激励为产业优化升级注入新动力

   三 “十三五”时期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与现实困境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思路与重点领域

     1.科技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3.新需求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

     4.绿色发展引爆环境产业发展

     5.产能合作助推产业发展空间拓展

     6.跨越发展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重组

    (二)“十三五”期间提升产业竞争力面临的现实困境

     1.经济下行压力下化解过剩产能的艰难抉择

     2.创新驱动不足致使新兴产业竞争优势不足

     3.产业“有效”供给不足使消费升级需求难以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4.环境质量改善要求下产业优化升级显得尤为迫切

   四 “十三五”期间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一)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2.坚持以体制创新为保障

     3.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4.坚持以文化创新为灵魂

    (二)坚持统筹协调产业间、产业与城市、产业跨区域协作

     1.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3.优化产业跨区域协作

    (三)着力推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四)坚持开放视角提升产业价值链在全球竞争力中的地位

     1.深度融入自贸区战略

     2.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五)依托共享经济理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B.37 专题五 企业层面:“十三五”时期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新动力与新模式

   一 当前中国企业经营总体情况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做大做强企业战略成效显著,但也形成市场导向不足而致盲目扩张和产品结构性失衡

    (二)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国际并购拉动渠道掌控能力大幅增强

    (三)创新投入与活跃度持续高涨,创新能力不足致创新效果不佳

    (四)治理及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产品品质与创新度限制品牌国际知名度

   二 “十三五”时期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新动力

    (一)产业高端化指引企业转型新路径

     1.依托全球创新网络变革技术创新模式

     2.提升企业制造业务和服务业务的融合发展能力

    (二)发展低碳化重构企业发展新模式

     1.发展低碳化推动企业打造绿色价值链

     2.发展低碳化拓展节能服务企业的服务模式

    (三)人口城镇化开启企业投资新领域

     1.人口城镇化拉动企业多领域投资热情

     2.人口城镇化奠定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基础

     3.人口城镇化带来企业产品与服务品质提升契机

    (四)“互联网+”铸就企业经营新业态

     1.“互联网+制造”新业态

     2.“互联网+商贸”新业态

     3.“互联网+金融”新业态

     4.“互联网+创业创新”新业态

    (五)经营全球化助推企业拓展新市场

     1.“一带一路”战略指引国际化新市场

     2.自贸区搭建国际化桥梁与平台

     3.“互联网+”引领国际化模式创新

   三 “十三五”时期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保障措施

    (一)创新融资服务,实现便捷融资

    (二)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三)强化市场带动,拓展国际合作

    (四)优化财税政策,强化专项扶持

    (五)加强人才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Ⅳ 附录

  B.38 附录1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B.39 附录2 2014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一 2014年中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二 2014年中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三 2014年中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四 2014年中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五 2014年中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六 2014年中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七 2014年中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八 2014年中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九 2014年中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十 2014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及二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B.40 附录3 2014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B.41 参考文献

  B.42 后记

 前言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编委会

省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衡量一个省域或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据优势的关键因素。在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中国要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就必须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书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旨在从总体上评价分析2013~2014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揭示中国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劣势和变化特征,提出增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省域经济战略决策提供分析依据。第二部分为分报告,通过对2013~2014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方向。第三部分为专题分析报告,专题报告开辟了“‘十三五’趋势分析与政策展望”这个话题,分别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深度剖析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发展趋势和战略举措,深入追踪研究了省域经济发展与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内在关系,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附录部分,收录了本书关于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情况和各级指标得分及排名情况,以及2013~2014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可为广大读者进行定量化分析提供数据参考。

1.赵晋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人民日报》2015年7月12日。

2.赵春明、赵远芳:《国际贸易新规则的挑战与应对》,《红旗文稿》2014年11月。

3.郭云涛:《国际竞争呈现新特征》,《人民日报》2015年7月13日。

1.《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8/content_9779.htm。

2.冯俏彬:《用制度创新托起发展创新》,《中国经济导报》2015年11月11日,http://www.xn--fiq60luzcnxhp34c.net/xwpd/2015/11/875645.shtml。

3.丁小雅:《浅析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现代商业》2015年第9期。

4.涂竞:《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4期。

5.马海倩、汪曾涛:《2015年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判断》,《科学发展》2014年第12期。

6.朱盛萍、杜建华、付小谧:《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探析》,《企业经济》2012年第9期。

7.李程骅:《中国城市转型的战略路径与重点突破》,《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

8.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9.張宇燕、徐秀军:《2014~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人民网,2015年1月9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n/2015/0109/c187710-26358110.html。

10.林坚:《战略思维与战略定力》,《瞭望》2015年11月30日。

11.王聚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是提升当代中国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1.梁昊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王业强、魏后凯:《“十三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与应对》,《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5期。

3.刘勇:《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总体思路》,《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22期。

4.金碚:《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

5.安晓明:《中国区域经济转型的历程回顾与“十三五”展望》,《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2期。

6.孙久文:《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

7.谷建全:《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3期。

8.孙久文:《我国区域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2期。

9.茶洪旺:《区域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学新视角解读》,《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2期。

10.肖金成、汪阳红:《“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光明日报》2015年9月23日。

11.邹祥凤、景云祥:《实施区域创新驱动 厚植区域发展优势》,《经济日报》2015年12月10日。

1.李钢、刘吉超:《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12年第8期。

2.蓝庆新、王述英:《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经济评论》2003年第1期。

3.金碚、李鹏飞、廖建辉:《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演变趋势》,《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5期。

4.赵彦云、张明倩:《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

5.张其仔等:《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3期。

4.金碚、龚健健:《经济走势、政策调控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3期。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6.辜胜阻:《经济新常态面临六大新机遇》,《经济日报》2015年2月5日第14版。

7.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8.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展望》,《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6期。

9.马海燕、李世祥、熊英:《全球价值链下服装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管理学报》2011年第9期。

10.张立群:《城镇化为中国经济提供强大动力》,《经济日报》2015年8月7日第9版。

11.尚庆琛:《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创新战略研究——基于21个示范城市的调查》,《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12期。

12.方芳、李实:《中国企业高管薪酬差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13.何川、温济聪:《改革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证券界人士看2016年经济形势》,《经济日报》2015年12月22日第6版。

14.胡鞍钢、魏星、高宇宁:《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评价(2003~2011):世界500强的视角》,《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5.黄人杰:《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经济纵横》2015年第4期。

16.闫明杰:《自主品牌战略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耦合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17期。

17.李远慧、丁慧平:《基于绿色价值链的汽车企业绿色竞争力探讨》,《管理现代化》2010年第1期。

18.宋应乾、曾艺、龙惟定:《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与分析》,《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年第4期。

19.〔美〕亨利·切萨布鲁夫:《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新规则》,金马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0.甘志霞、娜孜木·叶鲁拜、唐文慧:《全球创新网络环境下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模式研究》,《产业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

21.姚小远:《论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22.乌尔里希·森德勒:《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3.姜奇平:《“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形态》,《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第10期。

24.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改革》2014年第5期。

25.陈龙:《如何理解“互联网+金融”》,《中国金融》2015年第9期。

26.《互联网金融业态分类》,中国经济网,http://finance.ce.cn/sub/2013zt/hlwjrfl/。

27.李强治:《互联网+创业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http://www.cttl.cn/tegd/zhcyj/201508/t20150824_2127416.html。

28.彭玲:《基于众包的创新创业模式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年第9期。

29.王德禄:《众创空间的基本内涵诠释》,http://www.cbdio.com/BigData/2015-06/03/content_3200418.htm。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中国科技统计,http://www.sts.org.cn。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

5.中国人民银行:《2014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http://www.pbc.gov.cn。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谢旭人:《为国理财 为民服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发展改革成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5日。

10.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

11.娄峥嵘:《我国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效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2.李扬:《中国金融改革3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3.吴晓灵:《中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4.汪小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5.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60年来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与若干重要节点》,《改革》2009年第10期。

16.黄麟:《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12期。

17.贾康:《“十二五”时期中国财政制度改革》,《财政研究》2011年第7期。

18.贾敬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5期。

19.刘迎霜:《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基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视角的叙述》,《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20.孙晓霞:《统筹规划“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财政金融工作》,《中国财政》2011年第5期。

21.贾晓俊、岳希明:《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22.尹晨、严立新:《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战略刍议》,《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1期。

23.刘丽娟:《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4.李森:《论集权、分权均衡的实现及我国财政体制的优化》,《税务与经济》2012年第2期。

25.曲凤杰:《加快金融改革开放 推动金融体系国际化进程》,《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第3期。

26.魏加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化解金融潜在风险》,《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8期。

27.郑新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五大关键点》,《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8期。

28.周小川:《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金融时报》2012年9月19日。

29.《十六大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概况》,《证券时报》2011年10月31日。

30.樊华、周德祥:《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科研管理》2012年第1期。

31.何莉娟:《关于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第12期。

32.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6期。

33.李应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难点与对策研究》,《河南科技》2012年第2期。

34.宋平:《中日韩三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与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35.谭文华等:《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6.万娜:《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带来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7期。

37.许楠、王立岩:《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与效率测度》,《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13期。

38.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sbdcj/t20120815_402827873.htm。

39.国家统计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sywcj/t20110311_402709772.htm。

40.白瑞雪、翟珊珊:《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4期。

41.逯元堂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成效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2期。

42.余子鹏、刘勇:《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要素效率关系分析》,《经济学家》2011年第8期。

43.盛朝迅:《比较优势因素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经济纵横》2012年第8期。

44.赵弘等:《比较视角下的北京信息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7期。

45.张耘:《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与世界城市战略研究》,《开放导报》2011年第5期。

46.韩利红等:《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47.陶军:《基于产业集群战略的内蒙古“西部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开发研究》2011年第3期。

48.荣宏庆:《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现状与比较优势分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49.李冬:《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测算与分析》,《经济纵横》2009年第7期。

50.项卫星等:《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

51.吴仁伟等:《上海国际竞争力评估与比较分析》,《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52.高山:《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

53.杨道建等:《江苏省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22期。

54.吕品等:《浙江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9期。

55.黄祖辉等:《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双钻石模型的对比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56.智颖飙等:《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5期。

57.张文兵:《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9期。

58.安增军等:《中国区域经济视角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与福建经济竞争力提升》,《经济管理》2007年第14期。

59.郑珍远等:《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华东六省一市的比较分析》,《东南学术》2010年第5期。

60.黄新建等:《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竞争力研究》,《企业经济》2008年第6期。

61.戚汝庆:《山东科技竞争力分析及对策建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62.陈宏:《河南省工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63.张俊飚等:《湖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64.李梦觉:《湖南工业竞争力的横向评价》,《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9期。

65.屈韬:《FDI对广东外贸商品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66.罗天洪等:《创新视角下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机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3期。

67.武友德等:《云南省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竞争力比较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5期

68.何亚东:《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贸易研究》2010年第8期。

69.杨洁:《陕西经济对外开放的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理论导刊》2010年第5期。

70.张涑贤等:《基于拓展偏离—份额法的陕西省服务业竞争力及发展对策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71.姚丽娟:《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提升欠发达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以甘肃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72.魏晓强等:《青海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分析》,《开发研究》2011年第2期。

73.尚慧丽:《提升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0年第1期。

74.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软科学》2010年第8期。

75.温晓娟、马春光:《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概念辨析与影响因素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7期。

76.李清彬、金相郁等:《要素适宜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内涵与机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7期。

77.张纯记:《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综合评价》,《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7期。

78.赵作斌:《刍议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经济问题》2008年第3期。

79.孙翠兰:《“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总体思路》,《当代经济》2010年第13期。

80.郑甘澍:《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影响的分析及其思考》,《中国经济问题》2010年第3期。

81.税伟:《区域竞争力的国际争论及启示》,《人文地理》2010年第1期。

82.周广亮:《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省级区域竞争力评价》,《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65期。

83.卢启程等:《国内外区域竞争力研究现状与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3期。

84.陈梦筱:《中国六大经济区竞争力与发展定位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0期。

85.相丽玲等:《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

86.邬云峰等:《中国“准”经济增长第四极竞争力比较研究》,《探索》2011年第4期。

87.赵敏、潘晓广:《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理性思考》,《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1期。

88.刘立峰:《各地区“十二五”规划比较》,《中国投资》2011年第12期。

89.樊华、周德祥:《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科研管理》2012年第1期。

90.徐光耀、宋卫国:《2011~2012全球竞争力指数与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第7期。

91.马蕾、刘小斌、宋华明等:《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创新高速公路初探》,《科技与经济》2011年第6期。

92.顾飞、黄睿:《创新驱动战略价值解析》,《重庆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93.刘志彪:《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94.魏后凯、高春亮:《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与政策调整思路》,《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95.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96.熊辉、杨泰龙、胡柳娟:《论新时期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2期。

97.向延平:《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4期。

98.汪阳红:《“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7期。

99.张伟丽、李建新:《中国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分析》,《经济地理》2013年第6期。

100.姬兆亮、戴永翔、胡伟:《政府协同治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101.杜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求是》2012年第4期。

102.沙治慧:《公共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研究》,《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5期。

103.刘丽、齐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农业考古》2011年第6期。

104.徐昭锟:《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探讨》,《劳动保障世界》2013年第1期。

105.申曙光、吴昱杉:《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关键问题分析》,《中国医疗保险》2013年第6期。

106.吴海东:《城乡统筹中的发展机制探析》,《天府新论》2013年第2期。

107.田穗、张艺壤:《城乡统筹发展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商业时代》2013年第2期。

108.田丰:《世界经济新看点》,《经济日报》2013年12月6日。

109.何奕:《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光明日报》2012年6月24日。

110.鞠姗:《国际贸易格局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3日。

111.吴洪英:《世界经济步入长期复杂调整期》,《经济日报》2013年11月12日。

112.范恒山、孙久文、陈宣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13.魏后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14.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0年10月。

115.刘庶明:《全国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比较研究》,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1。

116.延昕珂:《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17.钟经文:《挖掘新动力,开拓新格局》,《经济日报》2014年12月7日。

118.新华时评:《“新常态”中有新亮点》,新华网2014年10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21/c_1112916976.htm。

119.《新常态定位我国经济发展大逻辑》,光明网2014年12月14日,http://economy.gmw.cn/newspaper/2014-12/14/content_102868207.htm。

120.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

121.胡家勇:《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动力的转换》,《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122.王军:《适应新常态寻求新动力》,《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7月上。

123.刘元春:《“新常态”需除“旧教条”》,《光明日报》2014年6月23日第011版。

124.方竹兰:《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动力源于创新》,《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125.周程程:《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仍有三大动力》,每经网,2014年10月23日,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0-23/870841.html。

126.《中央经济工作会闭幕:提2015年5项任务(全文)》,中财网,2014年12月11日,http://news.cnfol.com/guoneicaijing/20141211/19676282.shtml。

127.张中华:《论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需求结构》,《财贸经济》2000年第1期。

128.张连城、李方正:《中国需求结构失衡判定的国际比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29.李春顶、夏枫林:《中美需求结构比较与中国未来的需求结构优化》,《中国市场》2014年第3期。

130.徐伟:《中国开放型经济需求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31.纪明:《中国需求结构演进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32.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三期叠加”: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领导决策信息》2013年第32期,http://www.nmg.cei.gov.cn/jcxx/201309/t20130906_164459.html。

13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阐释新常态九大特征:稳增长成明年首务》,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4_12_12_303130.shtml,2014年12月12日。

134.魏江、周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需求结构及发展态势》,《经济管理》2010年第8期。

135.夏杰长:《以扩大消费需求为着力点调整我国总需求结构》,《经济学动态》2012第2期。

136.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地理科学进展》2013第8期。

137.赵永新:《协同创新应对产业链竞争》,《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2日第10版。

138.刘勇:《为转型升级构筑坚实的需求基础》,《经济日报》2014年12月16日第12版。

139.江宝章、贺林平、朱少军:《自贸区扩容,蓄力新常态》,《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6日第10版。

140.马一德:《经济立法,引领“新常态”》,《经济日报》2014年12月4日第12版。

141.曹立编《中国经济新常态》,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142.吴敬琏等著、胡舒立等编《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143.高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144.白永秀、吴丰华、周江燕、吴振磊等:《2014中国省域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145.张桂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型》,《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146.安虎森、吴浩波:《我国城乡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关系研究——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147.李兴江、张亚伟:《基于超边际视角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城镇化发展分析》,《商业研究》2014年第5期。

148.陆学艺、杨桂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49.王颂吉、白永秀:《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向及影响因素——基于产业和空间两种分解方法的测度与分析》,《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8期。

150.黄茂兴等:《历史与现实的呼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151.管清友:《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12期。

152.杜传忠:《新常态关键应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http://business.sohu.com/20141101/n405676529.shtml。

153.陈婷婷:《前有“劲敌”后有“追兵”中国制造何去何从?》,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11-09/4315816.shtml。

154.谭志娟:《多数据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http://www.cb.com.cn/economy/2014_1213/1101385.html。

155.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

156.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

157.贺海峰:《把脉地方经济“新常态”——对话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决策》2014年第10期。

158.张启良:《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的就业问题探析》,《统计与咨询》2014年第5期。

159.王耀中、帅先富:《努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经济日报》2011年7月11日第14版。

160.慎海雄:《实现从“汗水式增长”到“创新式增长”的跨越》,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4-08/18/c_1112112937.htm。

161.于良春、菅敏杰:《行业垄断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13第2期。

162.沈卫平:《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主要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10第11期。

163.张车伟:《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与总体工资水平估算及分析》,《经济学动态》2012第9期。

164.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165.张雷宝:《认识税收工作的“新常态”》,《中国税务报》2014年11月5日。

166.郭庆旺、吕冰洋:《论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6期。

16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学习出版社,2007。

168.李虹茹:《新时期我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69.刘清亮、高志勇:《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与财政政策导向》,《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

170.岳希明、张斌、徐静:《中国税制的收入分配效应测度》,《中国社会科学》2014第6期。

171.夏琛桂、石金涛:《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调查分析》,《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3期。

172.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73.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74.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75.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76.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77.李建平等主编《十一五时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78.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79.李建平等主编《“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80.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81.黄茂兴:《二十国集团(G20)经济热点分析报告(2015~201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182.李建平、李建建、黄茂兴等:《中国经济60年发展报告(1949~2009)》,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83.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84.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85.李建平等主编《“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86.李建平等主编《全球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87.李闽榕、李建平、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报告(2009~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88.李闽榕、李建平、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89.李闽榕:《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90.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简 介:本书深度分析了2016年甘肃经济运行情况,科学预测了2017年经济发展趋势,重点剖析了甘肃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认真提出了促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对策建议。特别对推进甘肃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兰白科技创...

作者: 安文华 罗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简 介:本书对2014~2015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开辟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专题,分别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简 介:本书对2015~2016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并开辟“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这个话题,分别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与新动能、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中国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简 介:本书对2016~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并开辟了“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突围之路”这个话题,分别对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问题、中国对外开放的困境与出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深入追踪研究了省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4月

简 介:本书以G20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2017~2018年G20各成员国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内在动因及战略趋势,力图为推动G20各成员国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书中首先从总体上评价分析2017~2018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发展状况;接着对2017~2018年G20中19个成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简 介:本书对2014~2015年G20中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就当前G20各成员聚焦关注的科技创新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深入分析。通过对不同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G20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展现G20各成员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G20国家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简 介:本书构建了比较科学完善、符合G20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及数学模型,对2015~2016年G20中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根据2018年阿根廷G20峰会的三大主题,策划了“G20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及其对未来就业的影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G20经济合作的新领域”“G20加强绿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简 介:本书对2013~2014年G20中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就G20各国科技创新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专题分析。通过对不同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