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图书

Moral Development Across Taiwan Strait

SSAPID:101-7926-7228-06
ISBN:978-7-5097-1040-1
DOI:
ISSN:
关键词:

道德 海峡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峡两岸伦理学同仁围绕道德传承与两岸和谐的主题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海峡两岸道德文化同根同源,以儒家伦理为内核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与精神家园,也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文化纽带。基于此,本书依次探讨了两岸交流与道德传承问题、传统伦理的当代价值问题、公民道德与人的发展问题、应用伦理与当代生活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作 者: 陈桂蓉 廖志诚
编 辑:曹长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

 前言

 在“第六届两岸伦理学讨论会”上的致辞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

 序 家国之思:中华伦理的本根

 两岸交流与道德传承

  从“心性修养”到“公民道德”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论新儒学由“内圣”开“外王”的限制

   三 论“心性之学”与中国专制传统的麻烦关系

   四 “后新儒学”的转向与“公民儒学”之建立

  传统伦理价值取向与两岸和谐关系的构建

   一 引言

   二 传统伦理价值取向

    (一)改革开放时空变迁的需求

    (二)两岸求同存异的现实考量

    (三)全球化趋势下的适切因应

   三 如何建构两岸和谐关系兼及促进世界和平

    (一)参考麦斯金机制设计作为

    (二)借镜欧盟精神思考新模式

    (三)正视陆克文亚太区域机构

    (四)展放大格局因应大国崛起

   四 结语

  由视觉审美观点剖析现代伦理生活

   一 儒学的审美美育思想

   二 儒家文化思想是现代人类生活的原动力量

   三 伦理道德在现代生活中的审美价值观

   四 现代人类精神的良方是中华文化精髓

  以小生命融入文化和自然的大生命

   一 大生命与小生命

   二 心世界与物世界

   三 天与人、自然与文化

  《学蔀通辨》在东亚的传播及其意义

   一

   二

   三

  福建地域伦理特色及其对闽台文明发展的价值思考

   一 福建地域伦理的基本特色

    1.图强拼搏精神

    2.兼容并蓄精神

   二 宗族团队意识

   三 福建地域伦理的利弊及其对于现代文明发展的思考

  “三山国王”文化传播中的认同

   一 “三山国王”崇拜与两岸民间信仰

   二 民间信仰文化的两岸认同

   三 民间信仰认同与两岸文化和谐

    1.重视研究“三山国王”信仰文化的内涵,回归同根的传统

    2.尊重民众对“三山国王”信仰文化的选择,促进两岸的和谐

  闽台民间信仰的道德力量

   一 闽台民间信仰的现状

   二 民间信仰的本质是宗教

   三 民间信仰的特点与利弊

   四 民间信仰实际上是华夏—汉族建构的想象的秩序和道德力量

  略论闽台民间神明传说中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一 闽台神明传说的主题

   二 闽台神明传说与社会伦理教化

  伦理豁免:法治中国的传统因子

   伦理豁免:因维护任何人敦睦伦理的权利,而维护公道

   伦理豁免:以家—国边界,适度限制公权力,保障“伦理权”

   伦理豁免:由伦理自治发育出农村绅士自治、行业自治等基层自治

  守死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

   一 经权的本真内涵

   二 经权的现实表征

   三 经权的伦理意蕴

  义的义理

   一

   二

   三

   四

   五

  道德继承问题说略

   一

   二

   三

   四

 传统伦理的当代价值

  中国绘画中的伦理关系与未来

   一 引言

   二 伦理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一)先秦两汉中国绘画中的伦理关系

     1.商朝绘画中的伦理

     2.周代的绘画与伦理

     3.秦汉时期中国绘画的伦理

    (二)“文人画”时代的绘画与伦理

     1.魏晋南北朝(220~589)的绘画与伦理

     2.隋唐五代到明清的绘画与伦理

     3.19、20世纪之交的绘画与伦理

   三 结论

  孝道的原本涵义与现代价值

   一 “孝”的原本涵义

   二 孝的衍生意义

    1.孝与忠

    2.孝与悌

    3.孝与仁

   三 孝的精华与糟粕

    1.“孝”或“孝道”的合理性与精华

    2.孝或孝道的不合理性与糟粕

    3.孝的功能与作用

   四 孝的现代意义的转换

    1.区分精华与糟粕,厘清科学性与保守性的界限

    2.挖掘民主性、人民性、进步性的因素

    3.对“孝”的新诠释

   结束语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 关注农村养老问题

   一 传统孝道及其道德教化

    (一)传统孝道产生发展的根源

    (二)传统孝道的内涵

    (三)传统孝道的道德教化

   二 中国当代农村养老问题探析

    (一)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二)农村养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 继承传统孝道文化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一)继承发扬传统孝道文化中的道德精华

    (二)发挥组织文化的教育管理功能

    (三)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传统和谐观的内容特质与时代价值

   一 中国传统和谐观的内容

   二 中国传统和谐观的特质

   三 中国传统和谐观的时代价值

  孔子思想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朱子人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一 “天人合一”中的人本思想

   二 以“居敬格物”锻造理想的人格

   三 以“薄赋恤民”张扬人本关怀

   四 张扬人本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

  朱熹“德礼政刑”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一 朱熹“德礼政刑”思想的基础

    (一)朱熹“德礼政刑”思想的历史渊源

    (二)朱熹“德礼政刑”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朱熹“德礼政刑”思想的社会基础

   二 朱熹“德礼政刑”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朱熹“德礼政刑”思想的基本范畴

    (二)“德”、“礼”、“政”、“刑”的内在关系

    (三)“德礼”与“政刑”的统一

   三 朱熹“德礼政刑”思想的现实价值

    (一)朱熹“德礼政刑”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朱熹“德礼政刑”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朱熹“德礼政刑”思想有助于弥补法律之不足

   四 结语

  儒家“中庸之道”的生态伦理三原则的现代诠释

   一 “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根本原则之萌芽

   二 “应时而中”的生态伦理的应用原则

   三 “惜生及民、惜物及人、惜人及物”普遍关怀的生态伦理情感原则

  以诚信为视角,透视中国传统道德在当代的承继与发展

   一 从本体论的向度,中国传统的道德本体论与西方的存在本体论之结合

   二 从方法论的向度,中国传统的道德养成与西方的制度建构之结合

   三 从对象论的向度,中国传统的“熟人信任”与西方的“陌生人信任”之结合

  现代化与规范分化

   一 一种管治模式:以政治为核心的“全规则”

   二 现代化与规范分化

  现代化、生活世界转型与伦理嬗变

   一 传统生活与道德世界的领域合一

   二 市场化与生活世界分离

   三 生活世界转型与伦理嬗变

 公民道德与人的发展

  邓小平两手抓战略之探讨

   一 前言

   二 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

   三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四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与惩治腐败

   五 两手抓的成效

    (一)改革开放后,物质文明建设确实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的改善,总体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二)法制的建设与发展,已上了轨道,有法可依

    (三)扫除贪污,廉政建设,已有进展

   六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公有制经济之人均生产总值较低,贫富差距愈益悬殊

    (二)人口过多,基础建设不足

    (三)腐败问题制约着中国的发展

   七 结语

  论我国公民意识教育中的“四个结合”

   一 公民意识教育的起点应注重公民权利教育及其与公民义务教育的结合

   二 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注重公民的法治信仰教育与公民伦理教育的结合

   三 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应注重制度性严格约束与公民自治自律相结合

   四 公民意识教育的承担者应注重党和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专职队伍与民间组织相结合

  论道德建设的三个实践维度

   一 道德建设的实践归宿——日常生活

   二 道德建设的实践方式——道德践履

   三 道德建设的实践保障——制度支撑

  道德整合:协调利益冲突的根本方式

   一 利益冲突与利益表达

   二 几种利益冲突协调方式的比较

   三 道德整合是协调利益冲突的根本方式

    (一)道德整合的目标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道德整合的途径是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的有机结合

  “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

   二

   三

  树立道德资源意识,促进和谐社会建构

   一 道德也是一种资源

   二 合理配置道德资源,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从伦理—道德分殊看科学发展观的构建

   一 伦理与道德的分殊

   二 伦理—道德分殊的方法论意义

   三 道德—伦理观与科学发展观

  信息时代“愤青”的爱国诉求与道德引导

   一 21世纪“愤青”爱国诉求走向网络的背景

    (一)网络“愤青”对青年群体“愤青”传统的继承与弘扬

    (二)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便捷的交流平台是网络“愤青”爱国诉求网络表达的技术原因

    (三)大国崛起、良好的国家发展态势与中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挫折感之间的矛盾,是网络“愤青”民族自尊心膨胀的一个诱发因素

    (四)传统教育的缺位和目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使得“愤青”寻找网络作为表达自我的新平台

   二 “愤青”爱国诉求的网络表达对于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双重影响

    (一)“愤青”爱国诉求的网络表达的积极意义

     1.就青年个体而言,通过网络提供的社会整合机会,“愤青”在双向的自由沟通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以寻求积极的认同,从而对政治社会化产生积极的正强化作用

     2.从国家角度来看,青年人通过网络表达中国民众对于国家、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积极认同,对于中国的政治决策和外交斗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愤青”爱国表达情绪化的消极影响

     1.情绪表达过程中的谩骂、争吵,甚至人身攻击、种族诋毁,有损大国形象

     2.口号式的东西多而具体行动少,对他人的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低,不能做到知行的统一

     3.缺乏深入的思考,表面性的东西多

     4.这种偏激还经常会使一些非理智的情绪走向现实

   三 对“愤青”爱国主义情绪的道德引导和规范制约

    (一)尊重网络舆论生产和传播的特殊性,坚持平等,强化沟通

    (二)重树权威,引导他们学习爱国主义的科学理论

  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

   二

   三

    (一)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加强道德养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通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村镇和国民的文化品位

  精神重建与文化认同

   一

   二

   三

 应用伦理与当代生活

  全球经济伦理的重建:金融海啸的省思

   一 引言

   二 全球金融扩张、体系紊乱与监督问题

   三 过度利用财务杠杆,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恶果

   四 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五 全球经济伦理的重建

    (一)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需兼顾

    (二)国家应“谨权量,审法度”,重民所重,苦民所苦

    (三)加强国际合作,重建金融新秩序

   六 结论

  经济伦理学研究中的三个理论论争

   一 关于经济伦理的自然演进与制度设计的论争

    (一)市场自发秩序与经济伦理的自然演进

    (二)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辩护

   二 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论争

    (一)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论论争

     1.西方学者的对立观点

     2.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3.效率与公平的不同步性

     4.作为历史范畴的公平

    (二)效率与公平关系在中国的变迁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3.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三 关于分配正义的论争

    (一)反对分配正义的观点

    (二)支持分配正义的观点

    (三)分配正义的现实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学分析

   一 人性的精神特质

   二 经济活动的人本目的性

   三 经济活动方式的人道归属性

   四 意志自由与责任的对应性

  四川大地震的慈善募捐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反思

   一 四川大地震后慈善文化的自我教育

   二 加强企业慈善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环境伦理学:从“中心论”到“主导论”

   一

   二

   三

  存在论之“是”与价值论之“应该”

   一 存在论之“是”能否推导出价值论之“应该”

   二 自然抑或人类是价值世界的中心

   三 价值的整合与超越:可持续发展观

  论墨家“兴天下之利”的技术价值观

   一 “兼相爱”的技术平等权利观

   二 “足以奉给民用,则止”的技术发展观

   三 “利人为巧,不利人为拙”的技术评判观

   四 “非攻”的技术和平利用观

  试论当代中国知识女性的事业与爱情

   一 争取男女平等、追求事业有成

   二 婚姻、爱情含义深,夫妻调适有讲究

   三 直面自我人格偏差,重构爱情心灵要素

  中国人光大自己的“快乐体育”如何?

   一

   二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