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in China (2017)

SSAPID:101-7912-3266-35
ISBN:978-7-5201-1863-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视角,展示了近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民族地区全面建设落实小康社会方面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收录了若干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为深刻理解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精神提供了实证背景,也为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提供了现实参照。

相关信息

丛书名:民族发展蓝皮书
编 辑:周志静;韩莹莹;马续辉;刘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民族学

 摘要

 《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编委会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决胜全面小康

   一 “大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基本概况

   二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明显改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一)经济生活状况

     1.家庭收入

     2.生活水平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度

     3.就业状况

     4.城镇化意愿

    (二)精准扶贫与公共服务

     1.精准扶贫

     2.基本公共服务

     3.社会保障

    (三)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四)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

     1.民族关系状况

     2.族际交往

     3.跨族通婚

     4.民族认同

    (五)民族政策

     1.计划生育政策

     2.高考加分政策评价

     3.双语教育政策

    (六)生态文明建设

   三 民族地区五大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内生发展动力仍然不足

    (二)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很大

    (三)扶持项目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足

    (四)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阻力因素多

    (五)精准扶贫项目的效率有待持续增强

    (六)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相对薄弱

    (七)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效果仍需改进

    (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待加强

   四 提升民族地区五大文明建设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把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放到突出位置

    (二)大力加强适合当地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

    (三)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实力度

    (四)继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脱贫

    (五)构建多元主体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六)进一步提升民族政策的公平性

    (七)妥善处理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Ⅱ 分报告

  B.2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分析

   一 2015~2016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述评

    (一)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但经济总量依然偏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二)第三产业发展提速,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消费扩大明显,国有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变化

    (四)财政收入继续增加,但收支差额扩大,民生支出比例高

   二 民族地区就业的长期状况与变化

    (一)2015~2016年民族地区就业稳定增加

    (二)民族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但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最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

    (三)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比例较高,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人员增长迅速,但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比例明显偏低

  B.3 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政治保障

   一 把握历史国情:从“五方之民”到“五族共和”

   二 最高理想与现实目标: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探索

   三 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

  B.4 民族文化发展报告

   一 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二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异彩纷呈

   三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四 公共文化服务新进展

   五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六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七 非遗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非遗法》颁布实施五周年

    (二)补助经费提档

    (三)研培计划正式启动

    (四)建立数据库与传承基地

   八 关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B.5 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报告

   一 民族地区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

    1.民族地区科技事业发展概况

     (1)民族地区科技发展人财物投入明显增加

     (2)三种专利申请授权量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进展

    3.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进展

   二 民族地区科技事业与全国水平/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1.民族地区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困难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面临的困难

    3.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面临的困难

   三 加快民族地区科技事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B.6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报告

   一 2016年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新进展

   二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一)中央领导心系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趋势

   三 民族地区生态工程研究——以退耕还林为例

    (一)2015年民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二)退耕还林受访者对退耕还林工程环境效益的评价

    (三)退耕还林受访者对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的评价

    (四)退耕还林受访者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情况

    (五)退耕还林受访者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期待与参与意愿

   四 总结

    (一)结论

    (二)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2.全面高效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地着重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

     3.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民族地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4.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同进步

     5.全面落实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

 Ⅲ 专题报告

  B.7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精准扶贫方略与民族地区实践

    (一)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二)精准帮扶,成效明显

     1.政策扶贫

     2.干部驻村帮扶

     3.易地扶贫搬迁

     4.产业扶贫

     5.金融扶贫

     6.教育扶贫

     7.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三)精准管理、精准考核

   二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成效与面临的问题

    (一)减贫成效显著

     1.贫困人口减少,贫困面缩小的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2.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

     3.生活质量改善

      (1)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基本公共服务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1.需要脱贫人口规模仍然很大,脱贫难度更大

     2.缓解民族地区多维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

     3.精准识别工作还存在客观、主观等方面的困境

     4.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5.村民“争贫闹访”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农村的干群关系

     6.在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化倾向

     7.在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存在追求短期效应倾向

     8.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精准脱贫政策和措施的实施难度加大

   三 简要结语和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中央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贫,提高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可及性

    2.进一步完善贫困识别机制,增设多维贫困标准

    3.建立健全更高效的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体制

    4.精准扶贫要力戒各种形式主义

    5.精准扶贫不能一蹴而就

  B.8 民族教育发展报告

   一 2016年民族教育的新发展:普及十五年教育

   二 民族教育领域热点问题评析

    (一)由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引发的教育平等问题

    (二)民族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三)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值得关注

   三 民族教育发展趋势预测

    (一)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功能将会进一步强化

    (二)受“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民族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取消,但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将更加完善

  B.9 城市民族工作发展报告

   一 民族工作的重心向城市转移

   二 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在城市显现

   三 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凸显

   四 切实加强城市民族工作

  B.10 超越·创新·发展: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与经验

   一 从清朝屏藩到中华民国治下“高度自治的区域性的民主政府”

   二 各民族团结共建新内蒙古

   三 七十载探索发展引领新内蒙古的大时代

  B.11 历程·特征·展望:内蒙古自治区立法工作70年

   一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立法的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

    (二)曲折发展阶段

    (三)快速发展阶段

    (四)规范发展阶段

   二 内蒙古自治区立法的基本特征

    (一)立法主体*

     1.内蒙古自治区立法机构设置

      (1)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

      (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2.内蒙古自治区立法者数量与构成

      (1)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构成情况

      (2)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构成

    (二)立法数量*

     1.总体情况

     2.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立法的法规(规章)清理情况

    (三)立法结构

     1.总体情况

   三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立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现存问题

     1.自治立法缺位,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规章建设亟待完善

     2.立法主体立法权限不清,地方立法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明显

     3.传统立法领域有待加强,立法薄弱环节与新兴立法领域有待完善

    (二)发展趋势

     1.加强自治立法,提高民族自治地方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

     2.厘清立法权限,增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

     3.强化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加快由行政立法向经济立法、社会立法转变

  B.12 西藏创新寺庙管理的实践、问题与对策思考

   一 卡若区简况和宗教特点

   二 卡若区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扎实推进“六建”工作,牢牢掌握寺庙管理权

    (二)强化寺庙管理措施,推进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三)扎实开展“六个一”“九有”活动,全面落实利寺惠僧政策

    (四)注重引导,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宗教自律相结合

   三 寺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寺管会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寺管会管理能力不足,管理过于“刚性化”

    (三)达赖集团利用宗教寺庙进行分裂渗透的形势依然严峻

   四 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对策思考

   结语

  B.13 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实践和成效

   一 皮山农场基本概况

   二 “十个起来”活动

    (一)活动内容

    (二)活动成效

   三 “结对子、认亲戚”的新实践

    (一)基本情况

    (二)活动安排

    (三)活动成效

    (四)问题和建议

  B.14 国际视野下民族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部分 恐怖主义

   第二部分 民粹主义

   第三部分 国家民族主义

   第四部分 国际移民、难民及其他

  B.15 2016年中国民族问题十件大事

   1.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召开

   2.新疆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3.少数民族姓名信息在公共服务系统实现互认

   4.习近平看望赫哲族群众

   5.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

   6.国家民委确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7.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召开

   8.习近平赴宁夏考察

   9.新疆《自治区实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正式实施

   10.习近平赴青海考察

  B.16 2016年世界民族问题十件大事

   1.土耳其遭自杀式爆炸袭击

   2.欧洲难民危机持续

   3.比利时遭恐怖主义袭击

   4.美国联邦政府与原住民的资源权益之争持续

   5.美国民粹主义抬头

   6.英国保守党发起脱欧公投

   7.法国恐怖主义袭击频发

   8.土耳其未遂政变引发大清洗

   9.印度爆发工人大罢工

   10.韩国总统朴槿惠被弹劾

 皮书数据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仍然不足、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很大、扶持项目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足、城镇化进程阻力因素多、精准扶贫项目的效率有待持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相对薄弱、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效果仍需改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待加强,民族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亟待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更好推动各族人民的全面发展、民族地区的全面进步,本书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脱贫、构建多元主体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兼顾民族因素和地区因素提升民族政策的公平性、妥善处理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