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9

中国亚非关系史图书

A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fro-Asian Countries

SSAPID:101-7911-3216-50
ISBN:978-7-5097-4737-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中国自汉代以来和亚非各国的关系,采取分专题叙述的方式,包括古代中国人的亚非知识,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和亚非各国的交通和贸易,汉文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影响,资本主义化与殖民化下的中国亚非关系,华侨华人在中国和亚非国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向世界及其对亚非的认识等,并以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现象、事件为纲目,归纳总结出古代六大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亚洲研究丛书·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系列
作 者: 耿引曾
编 辑:仇扬;曲建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1 世界史

 后记

 总序

 前言

 编辑委员会

 第一讲 导论

  一 亚非国家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1.亚洲、非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2.亚洲、非洲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人类的发源地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3.中国与亚非国家历史发展的共同点

  二 中国亚非关系史研究情况

   1.涉及的学科领域

    语言学

    民族学

    宗教学

    社会学

   2.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的研究成果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交通史研究

    五六十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3.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第二讲 古代中国人的亚非知识

  一 古代中国人亚非知识的来源

   1.源于实地考察的第一手材料

    (汉)《史记·大宛列传》

    (三国·吴)康泰、朱应:《外国传》

    (隋)常骏:《赤土国记》二卷

    (唐)王玄策:《中天竺国行记》十卷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元)耶律楚材:《西游录》

    (元)周致中:《臝虫录》(后人改名《异域志》)

    (明)钱古训:《百夷传》

    (明)陈诚、李暹:《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又名《使西域记》)

    (明)费信:《星槎胜览》

    (清)张学礼:《使琉球纪》(1522年《使琉球录》、1579年《使琉球录》)

    (清)图理琛:《异域录》

    (唐)达奚弘通:《海南诸蕃行记》

    (唐)杜环:《经行记》

    (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清)朱舜水(又名之瑜):《安南供役记事》

    (清)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录*:《海录》

    (东晋)法显:《佛国记》(又名《法显传》)

    (北魏)宋云 慧生:《使西域记》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

    (唐)慧超:《往五天竺国传》

    (唐)悟空具述、园照记录:《悟空行记》

    (宋)继业:《继业行纪》

   2.源于信息传递二手材料的汇集

    (隋)裴矩:《西域图记》

    (唐)贾耽:《海内华夷图》《皇华四达记》十卷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宋)赵汝适:《诸蕃志》

    (元)朱思本:《舆图》*

    (明)李言恭、都杰:《日本考》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明)慎懋赏:《四夷广记》

    (明)张夑:《东西洋考》

    (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

  二 中国历代积累有关亚非知识的价值

   1.当时的作用

   2.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 中国人研究亚非的传统

   1.研究的连贯性、系统性和与时俱进

   2.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第三讲 丝绸之路与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

  一 研究西域的重要意义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西域的历史作用

   3.西域学的研究情况

  二 中亚与中亚学的历史地位

   1.有关中亚的一些问题

   2.中亚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

   3.中亚学的研究情况

  三 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和亚非的关系

   1.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和衰退

    名称来源及产生背景

    汉唐丝绸生产及丝绸贸易有关情况

    汉唐间丝绸贸易的一些情况

   2.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和居间者

   3.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与当今研究情况

    历史功绩

    当今研究情况

 第四讲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及其在东北亚、东南亚的流行

  一 佛教诞生在南亚

   1.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2.原始佛教教义

  二 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2.中国人如何吸收和改造外来佛教

    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建立

    佛教对宋明理学的渗透

   3.佛教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启示

    文学

    艺术

    科技

     天文历法

     医学*

  三 佛教在东北亚、东南亚的流行

   1.佛教向四方传播的路线和时间

   2.中国佛教隋唐宗派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

    朝鲜半岛

    日本

     奈良时代(708~781年)

     平安时代(782~1191年)

     镰仓时代(1192~1333年)

   3.中国佛教与东南亚各国的密切关系

    越南

    柬埔寨

    缅甸

    泰国

    印度尼西亚

    其他东南亚地区

 第五讲 汉文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及其影响

  一 有关对文化及文化交流的一些认识

   1.关于“文化”内涵、文化圈的划分及汉文化的地位

    关于“文化”内涵

    文化圈的划分

    汉文化的地位

   2.有关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情况

  二 中国儒学外传所产生的影响

   1.儒家学说与现代社会

   2.儒学在历史上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产生的影响

    朝鲜半岛

    日本

    越南

  三 汉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光互影

   1.科学技术上的交光

    朝鲜半岛

    日本

    越南

    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2.文化艺术上的互影

    朝鲜半岛

    日本

    越南

    柬埔寨

    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第六讲 伊斯兰教的传入与穆斯林来华

  一 有关伊斯兰教的情况

   1.当今世界的穆斯林

   2.创始人及其教义

  二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流传

   1.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

    有关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最早记录

    有关穆斯林坟墓的最早记录

    有关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唐宋是方兴未艾时期

    从宋末到元朝是中国伊斯兰教的兴盛时期

    明朝对伊斯兰教徒采取怀柔与限制两面政策

    清朝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由宽容到镇压

  三 穆斯林来华所起的历史作用

   1.促进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波斯人传播摩尼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天文学上的交流

    医学上的交流

   2.穆斯林文献中有关中国的记述

    《中国印度见闻录》(旧称《苏莱曼东游记》)

    《道里邦国志》

    《黄金草原》(又有《黄金牧地》《黄金草原和珍奇宝藏》之称)

    《伊本·白图泰游记》(又名《异域奇游胜览》《在美好国家旅行者的欢乐》)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

    《哈塔伊游记》(《中国纪行》)

 第七讲 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时代的南海贸易与中非交通

  一 南海、印度洋交通航道的开辟

   1.南海的地理概念

   2.中国人的有关记载

   3.外国人的有关记述

  二 南海、印度洋交通贸易的发展

   1.发展背景

    中国唐、宋时期的有关情况

   2.交通网络

   3.贸易的有关情况

  三 中非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1.中国最早对非洲的记载

   2.中国与东非交通贸易的发展

   3.亚非航线的完成

 第八讲 资本主义化与殖民化下的中国亚非关系

  一 资本主义化与殖民化

   1.殖民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2.资本主义对殖民地侵略的三个阶段

  二 亚非殖民化的过程及其后果

   1.19世纪前、后的亚洲、非洲、中国情况

    “国际非洲协会”

   2.马克思的“双重使命”学说

  三 这一时期的中国亚非关系

   1.此期间中国亚非关系的特点

   2.此期间中国亚非关系的具体表现

 第九讲 华侨、华人在中国亚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有关华侨、华人的研究情况

   1.华侨、华人、华裔、华族的诠释

   2.简述中国人到国外侨居的历史

    1840年之前的追述

    鸦片战争后形成的中国人出国高潮

    20世纪20~40年代形成了近代中国人出国高潮

  二 华侨、华人对所在地作出的贡献

   1.在民族独立运动中的贡献

   2.对所在地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

    经济

    文化

  三 华工与中国亚非关系

   1.契约华工

   2.近代华工在南非

 第十讲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向世界及其对亚非的认识与了解

  一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思想的形成

   1.“睁眼看世界”的背景

   2.从“知夷”到“师夷”

  二 从“睁眼看世界”到“走向世界”

   1.出使、外出考察、留学简述

    出使

    考察

    留学

   2.代表人物的思想及其著作

  三 在“走向世界”中对亚非的认识与了解

   1.日本“明治维新”在中国的回响

    何如璋的《使东述略》

    王韬的《扶桑游记》

    李筱圃的《日本纪游》*

    傅云龙的《游历日本图经余纪》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黄庆澄的《东游日记》

   2.从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中总结经验教训

本书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历史上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关系,采取分专题叙述的方式,包括古代中国人的亚非知识,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和亚非各国的交通和贸易,汉文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影响,资本主义化与殖民化下的中国亚非关系,华侨、华人在中国和亚非国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向世界及其对亚非的认识等。

汪向荣、非得应元:《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

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全三册)、《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续编》(全二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2002。

韩振华主编《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东方出版社,1988;海洋出版社,1990。

陈智超等编《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肖德浩、黄峥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郭振峰等编《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资料汇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陈显泗等:《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史料》,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景振国主编《中国古籍中有关老挝资料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余定邦、黄重言:《中国古籍中有关缅甸资料汇编》(上、中、下),中华书局,2002。

余定邦、黄重言:《中国古籍中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2。

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编《中国古籍中有关菲律宾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编《中国载籍中南亚史料汇编》(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张俊彦:《中古时期中国和阿拉伯的往来》,《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这篇文章虽非“资料汇编”,但文中所引用的汉文史料及书目翔实,可补目前中国史籍中阿拉伯资料汇编之缺。)

许永璋:《中国古籍中关于非洲的记载》,《世界历史》1980年第6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1987。

马大正:《20世纪西域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荣新江:《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

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

张广达:《研究中亚史地的入门书和参考书》(上、下),《新疆大学学报》1983年第3、4期。

〔美〕麦高文:《中亚古国史》,章巽译,中华书局,2004。

《中亚文明史》1~6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013。

张志尧:《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日〕长泽和俊:《丝绸之路史研究》,钟美珠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季羡林:《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法〕阿里·玛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耿昇译,中华书局,1993。

《海上丝绸之路专辑》,香港《明报月刊》1991年7月号。

刘迎胜:《“草原丝绸之路”考察简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西域号》1992年第3期。

赵汝清:《从亚洲腹地到欧洲——丝路西端历史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季羡林:《论释迦牟尼》,《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2期。

季羡林:《佛教十五题》,中华书局,2007。

〔荷〕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李四龙、裴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63、1972。

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第一辑《中外佛教关系史略》,知识出版社,1980。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993;长春出版社,2007。

陈运宁:《中国佛教与宋明理学——一次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成功例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刘岩:《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陈景富:《中朝佛教关系二千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日〕道端良秀:《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年史》,徐明、何燕生译,商务印书馆,1992。

古丽比亚:《西天的回声——西域佛教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贺云翱等编《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文物出版社,1993。

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前言》,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季羡林、赵宝煦、罗荣渠:《笔谈中外文化交流》,《光明日报》1990年7月20日。

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流史》上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张岱年、汤一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关世杰主编《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 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3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张岱年:《儒家学术与现代社会》,《走向世界》1991年第5期。

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光明日报》2006年12月14日。

辛冠洁:《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走向世界》1991年第5期。

陈玉龙等著《汉文化论纲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严绍璗、刘渤:《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王介南:《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日〕木宫泰彦著《中日文化交流史》,胡锡年译,商务印书馆,1980。

白寿彝:《中国伊斯兰史存稿》,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南文渊:《伊斯兰教与商业经济》,《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第2期。

纳忠、朱凯、史希同:《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文史知识》编辑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编《中国伊斯兰文化》,中华书局,1996。

阿卜杜拉·马文宽:《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中国印度见闻录》,穆根来、汶江、黄倬汉译,中华书局,1983。

《伊本·白图泰游记》,马金鹏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波斯〕火者·盖印速丁:《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何济高译,中华书局,1981、2002。

〔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林筠因译,商务印书馆,1964。

韩振华:《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东方出版社,1988;海洋出版社,1990。

王赓武:《南海贸易——中国南海早期贸易史研究》,《皇家亚细亚学会马来分会杂志》第32卷第2期(总182期)。

〔日〕村川坚太郎:《厄立特里环海航记中所见公元一世纪时的印度洋贸易》,日本史学会创立五十年纪念文集《东西交涉史论》卷上,东京,1933。

〔日〕山本达郎:《葡萄牙人到来之前中国人在印度洋的活动》,《第欧根尼》1986年第1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张铁生:《中非交通关系历史初探》,三联书店,1965。

〔英〕巴兹尔·戴维逊:《古老非洲的再发现》,三联书店,1973。

〔荷〕戴闻达:《中国人对非洲的发现》,商务印书馆,1983。

孟凡人、马文宽:《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紫禁城出版社,1987。

马文宽:《非洲出土的中国钱币及其意义》,《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2期。

沈福伟:《中国与非洲——中非关系二千年》,中华书局,1990。

艾昌周:《非洲黑人来华考》,《西亚非洲》1983年第3期。

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人民出版社,1982。

张天:《论19世纪亚洲的殖民化与资本主义化》,《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1期。

陆庭恩:《非洲与帝国主义·历史的追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8。

郑家馨:《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研究》,《世界历史》1997年第2期。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6期。

耿引曾:《西方殖民主义东来后中国和南亚关系的新特点》,《南亚东南亚译论》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谭中:《英国—中国—印度三角贸易》,《中外关系史译丛》第2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艾昌周:《近代时期的中国与非洲》,《西亚·非洲》1984年第1期。

丁则良:《孙中山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东北人民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

周南京主编《世界华侨华人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徐斌编《华侨华人研究中文书目》,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郭梁:《东南亚华侨华人经济简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林金枝:《东南亚近代华侨小商贩的经济活动及其作用》,《南洋问题研究》1990年第3期。

黄昆章:《印度尼西亚革命与华侨》,《侨史学报》1986年第4期。

周南京:《菲律宾独立战争与中国人民》,《华侨历史学会通讯》1985年第2期。

齐玉川:《东南亚华人同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新东方》1992年创刊号。

林其锬:《五缘文化与亚洲的未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第2期。

艾周昌:《近代华工在南非》,《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

吴凤斌:《契约华工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

杨昭泉、孙玉梅:《朝鲜华侨史》,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

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编《日本的中国移民》,三联书店,1987。

张俞:《越南柬埔寨老挝华侨华人漫记》,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泰〕洪林、黎道纲主编《泰国华侨华人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周南京:《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林家颈:《中婆关系与华侨》,《东南亚历史学刊》1983年第1期。

周南京:《菲律宾与菲华社会》,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

李安山:《非洲华侨华人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

刘培华:《近代中外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潘振平:《鸦片战争后的“睁眼看世界”思想》,《历史研究》1986年第1期。

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

郑学益:《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李嘉所:《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王晓秋:《近代中日启示录》,北京出版社,1987。

耿引曾:《西方殖民主义东来后中国南亚关系新特点》,《南亚东南亚评论》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