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390

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1981~2005)图书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tailing industry in China

SSAPID:101-7900-9606-31
ISBN:7-80230-339-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零售环境、零售政策、零售顾客、零售类型、零售管理、零售技术、零售营销、零售物流技术等,并用实证来补充说明中国和世界零售业的结构发展变化。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零售研究前沿系列
作 者: 李飞
编 辑:王玉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零售研究中心

 《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1981~2005)》编写人员

 序言一

 后记

 前言

 第一篇 综合篇

  第1章 中国零售环境

   一 中国零售环境的变化

    (一)宏观环境的变化

     1.政治法律环境

     2.宏观经济环境

      (1)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

      (2)产业结构的变化

      (3)就业状况的变化

      (4)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3.技术要素

      (1)一般技术要素的变化

      (2)专门技术要素及相关基础设施状况

     4.消费者需求

      (1)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

      (2)人口结构

      (3)家庭规模

      (4)生活方式

      (5)价值观念

    (二)微观环境的变化

     1.竞争状况

      (1)水平竞争

      (2)垂直竞争

     2.零售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

      (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对零售业选址和业态组合的影响

      (2)地区商业基础设施状况对零售业发展的制约

   二 中国零售环境的变化趋势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1.经济发展的贸易依存度将继续增大

     2.跨国公司将扮演世界生产和贸易的主角

     3.商品消费、生活方式的国际化

      (1)商品消费国际化

      (2)生活方式国际化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普及

    (三)顾客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1.需求的多样化趋势

      (1)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

      (2)对休闲的需求

      (3)对健康的需求

      (4)对情感沟通的需求

     2.需求的个性化趋势

    (四)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集中度提高

    (五)零售业规制的法律化

    (六)零售空间发展“去城市化”

  第2章 中国零售顾客

   一 中国零售顾客消费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

    (一)消费需求总量的增长

     1.消费品市场规模的扩大

     2.不同类别商品消费量的增长

     3.集团消费需求总量的增长*

    (二)消费需求结构的演进

   二 中国零售顾客消费需求观念的变迁

    (一)从追求产品的经久耐用到求新求异与追求时尚*

    (二)绿色消费观念备受推崇

    (三)健康、享受型消费成为时尚

    (四)信贷消费渐成气候

    (五)信息消费观和文化消费观逐渐增强

    (六)消费需求显现国际化

   三 中国零售顾客购买行为的变化

    (一)影响消费者选择购物场所的关键要素发生变化

    (二)城市居民具有“新业态”情结,传统渠道优势日趋弱化

    (三)从理性消费到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并存,并以感性消费为主*

    (四)计划购买比率不断减少,而非计划购买比率急速上升

    (五)消费方式更趋便捷化

    (六)零售顾客品牌意识增强,对本地零售商的品牌忠诚度偏低

  第3章 中国零售政策

   一 零售政策的变迁

    (一)1981~1991年期间的零售政策

     1.从政策制定的主体来看

     2.从政策功能或目的上看

      (1)对国有零售商业的直接控制

      (2)维护零售市场秩序

      (3)维护市场供求稳定

      (4)促进零售业发展

    (二)1992~2001年期间的零售政策

     1.从政策主体上看

     2.从政策功能或目的上看

      (1)通过零售业对外开放来促进零售市场的竞争

      (2)进一步维护零售市场秩序

      (3)通过鼓励连锁经营与合作经营来促进零售业组织化发展

      (4)注意协调零售业的外部性问题

    (三)2002年以后的零售政策

     1.从政策主体构成上看

     2.从政策功能或目的上看

      (1)继续加大维护市场秩序的力度

      (2)对外资零售业进一步开放

      (3)进一步扶持、促进零售业的发展

   二 中国现行零售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完善的基本原则

    (一)现行零售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零售政策理论的深入、系统研究

     2.缺乏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化视野

     3.缺乏对零售领域的专门而系统的法律类政策

     4.行政类政策缺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

    (二)进一步完善零售政策的基本原则

     1.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2.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原则

     3.经济目标、社会目标与环境目标相互兼顾,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借鉴国内外经验

     5.符合国情与区情

   三 零售政策的发展趋势与中国未来零售政策体系展望

    (一)中国零售政策的发展趋势

     1.政策目标将由经济目标为主,逐渐转向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的兼顾,并以社会目标与环境目标为主,即由“经济性规制为主”逐渐向“社会性规制为主”转变

     2.政策体系将日趋完善,各种政策的分工与针对性将愈加明确

     3.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培育政策

     4.对大型零售企业的垄断规制日趋规范与严格,对中小零售企业的扶持将进一步加强

     5.对消费者的保护政策将进一步完善

     6.对农村零售流通体系将给予特别关注

     7.中外零售企业的公平竞争政策

    (二)中国未来零售政策体系展望

     1.以“反垄断法”为基础的零售领域的反垄断及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2.大型零售店铺规制政策

     3.特殊商品的零售流通政策

     4.零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5.零售流通现代化政策

     6.零售流通组织化政策

     7.零售国际化政策

     8.城市商业街改造、振兴及中小零售企业的扶持政策

     9.消费者保护政策

  第4章 中国零售发展

   一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

    (一)以大型百货店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

    (二)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并存阶段

     1.超市

     2.仓储式商场

     3.便利店

     4.专业店

     5.专卖店

     6.购物中心

     7.无店铺零售

   二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特点

    (一)零售业快速稳定发展

     1.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高涨,交付使用率下降

     2.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异军突起

      (1)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2)转型后以“超市+连锁”经营为主的上市公司主业增长显著

      (3)外商投资连锁企业高速发展

     3.零售网点迅速扩张

     4.零售业种进一步细分化

     5.非公有制零售业蓬勃发展

     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GDP同步增长

    (二)零售业日益成为商品流通渠道的“中心环节”

    (三)新型业态的导入缺乏明显的时间阶段性

    (四)零售业地区市场的区隔性

   三 中国零售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对零售业监管不力,缺少行业协会的协调与管理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三)城市内部零售网点布局不均衡

    (四)零售业态定位模糊,规范化程度低

    (五)零售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

    (六)零售业高负债率和低利润率并存,传统商业街“有场无市”

    (七)零售业管理人才匮乏

   四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外资加快进入将使零售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二)企业间联合、兼并、重组步伐加快,竞争从商品层面逐渐向资本层面发展

     1.外资扩张方式由合资转向并购

     2.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凸显

    (三)零售业态将日益丰富、完善,业态整合、创新步伐加快

    (四)连锁经营在零售业中的主导地位将更加突出

    (五)零售业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 类型篇

  第5章 中国零售类型

   一 店铺零售

    (一)食品零售

     1.食杂店(Traditional Grocery Store)

     2.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

     3.折扣店(Discount Store)

     4.超级市场(Supermarket)

     5.大型超市(Hypermarket)

     6.仓储会员商店(Warehouse Club)

    (二)一般商品零售

     1.百货商店(Department Store)

     2.专业商店(Specialty Store)

     3.专卖店(Exclusive Shop)

     4.家居建材商店(Home Center)

    (三)服务零售

   二 无店铺零售

    (一)直复营销(Direct Marketing)

     1.目录营销(Catalogue Marketing)

     2.直接邮寄(直达信函)营销(Direct Mail Marketing)

     3.电话购物(Tele-shopping)

     4.电视购物(Television Shopping)

     5.网上商店(Shop on Network)

    (二)直接销售(Direct Selling)

     1.一对一直销(One to One)

     2.聚会式直销(Party Plan System)

     3.多层直销(Multilevel Direct Selling)

    (三)自动售货亭(Vending Machine)

   三 所有权类型

    (一)所有权连锁

    (二)自愿连锁

    (三)特许经营

   四 店铺聚集度

    (一)独立店

    (二)商业区

     1.中心商业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

     2.次级商业区(Secondary Business District,简称SBD)

     3.邻里商业区(Neighborhood Business District,简称NBD)

     4.商业街(String)

    (三)购物中心

     1.社区购物中心(Community Shopping Center)

     2.市区购物中心(Regional Shopping Center)

     3.城郊购物中心(Super-regional Shopping Center)

     4.工厂直销中心(Factory Outlets Center)

   五 零售业态讨论

    (一)关于零售业态的定义问题

     1.来源

     2.定义

     3.内涵和外延

    (二)关于业态分类和名称问题

    (三)关于零售业态的标准问题

     (1)中英文名称不符

     (2)内容和名称不符

     (3)定义与理论不符

  第6章 中国店铺零售业

   一 中国零售店铺的发展环境

    (一)中国零售店铺发展环境指标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国民总收入(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2.恩格尔系数

     3.冰箱拥有率

     4.小轿车拥有率

    (二)主要店铺类型面临的环境条件

     1.百货商店

     2.超级市场

     3.便利商店

     4.仓储商店

   二 中国零售店铺的发展规模

    (一)店铺数量分析

    (二)店铺规模分析

   三 中国零售店铺的发展结构

    (一)规模结构

    (二)业态结构

     1.零售业态结构的变化

     2.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的换位

      (1)百货商店市场占有率下降

      (2)超级市场区的霸主地位

      (3)成熟期不是衰退期

   四 中国零售店铺的发展效益

    (一)百货商店效益分析

     1.1996年成为百货商店效益变化的转折点

     2.百货商店微利经营成为一种常态

    (二)超级市场效益分析

    (三)便利商店效益分析

    (四)专业商店效益分析

    (五)专卖商店效益分析

   五 中国零售店铺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

    (二)地区发展失衡

    (三)经济效益欠佳

    (四)管理人才匮乏

   六 中国零售店铺的发展趋势*

    (一)规模扩张成为主流

    (二)兼并补充自建店铺

    (三)外资份额继续扩大

    (四)科学管理成为核心

  第7章 中国无店铺零售业

   一 全球无店铺销售的主要形式

    (一)展示销售

    (二)通信销售

    (三)访问销售

    (四)聚会示范销售

    (五)电话营销

    (六)自动化销售

    (七)复合式销售

    (八)新媒体销售

   二 无店铺销售中有关直销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运作

    (一)直销(Direct Selling)的内涵与运作

    (二)直复营销(Direct Marketing)的内涵与运作

    (三)多层次传销(Multilevel Marketing)的内涵与运作

    (四)非法传销的界定

   三 无店铺销售中直销、传销和金字塔销售的比较研究

    (一)直销的特征

    (二)多层次传销的特征

    (三)金字塔销售的实质

    (四)多层直销公司与金字塔公司的区别

   四 无店铺销售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无店铺销售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保证产品质量,让售前售后服务并存

     2.保证交易安全,让消费者放心支付

     3.加强信息化程度,让消费者的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交给企业

     4.建立信用机制和法律机制,保证交易安全

    (二)中国直销业现存的问题与误区

     1.概念的误区

     2.行业管理者的误区

     3.从业者的误区

     4.消费者的误区

   五 中外无店铺销售(直销)的立法背景与系统思考

    (一)中国与美国直销立法背景比较

     1.立法的市场土壤不同

     2.立法的经济土壤不同

     3.立法的载体土壤不同

    (二)对中国无店铺销售立法的系统思考

     1.从法律制度角度讲

     2.从消费市场角度讲

     3.从销售商家角度讲

     4.从经济环境角度讲

     5.从竞争环境角度讲

    (三)WTO背景下中国政府有效管制直销业的具体措施

     1.克服直销“市场失灵”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1)尊重现实,确定立法基调为“逐步开放,渐次递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直销法律法规体系”

      (2)建议采用严格立法模式

      (3)建议目前采用部门规章的立法形式

      (4)直销法规的制定要抓住直销的核心本质问题

     2.克服直销监管“政府失灵”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1)加强有关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专业学习

      (2)遵循WTO的有关规则

      (3)充分发挥非官方组织的协调作用

    (四)对未来中国直销立法中直销行业协会建设的思考

     1.中国式直销行业协会的属性

     2.科学地确定直销行业协会成立的时间

     3.建立半官方、半民间的直销协会管理体制

  第8章 中国零售集聚区

   一 商业区发展历程

    (一)整体历史轨迹

     1.1980~1989年:小规模更新阶段

      (1)政府对传统商业街复兴的支持

      (2)店铺的特点

      (3)商业网点增多

      (4)商业设施的改善

     2.1990~2000年:大规模更新/快速发展阶段

      (1)政府制定发展规划

      (2)商业街的大规模改造

      (3)步行商业街处于试验阶段

     3.2001年以来:全面发展阶段

      (1)商业网点规划、商业格局

      (2)商业街的综合化与专业化

      (3)步行街的快速发展

      (4)社区商业中心的发展

    (二)商业区的发展特点

     1.政府的支持加强与调控

     2.各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和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3.市级商业中心数目增多,差异缩小

     4.中心商业区地位先升后降

     5.商业中心的繁荣与衰落共存

    (三)商业区发展趋势

     1.各级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商业区的发展

     2.随着竞争压力增大,商业街更加注重内涵提升

     3.社区商业中心会成为发展热点

     4.商业区等级体系逐步淡化

   二 购物中心发展历程

    (一)历史轨迹

     1.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5年:萌芽期

     2.1996~2000年:起步期

     3.2001~2005年:快速发展期

      (1)购物中心的建设概况

      (2)2004年国家对大型购物中心的调查与宏观调控

    (二)购物中心发展特点

     1.城市选择的变化: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

     2.规模的变化:营业面积不断增大

     3.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从商铺分割出售到统一管理

     4.与连锁零售商的互动:强强联合

     5.购物中心类型的变化:多元化

     6.投资主体的变化:房地产商、零售商、国外资金共同开发

    (三)购物中心发展趋势

     1.社区购物中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超大型的购物中心仍处于适应阶段

     3.购物中心发展回归理性,经营不善的购物中心面临整合

   三 零售集聚区演变的机制

   四 结论与评价

  第9章 中国零售组织

   一 西方零售组织演变理论

    (一)“零售轮转”假说

    (二)零售生命周期理论

    (三)自然选择理论

    (四)辨证过程理论

    (五)综合——专业——综合理论

   二 欧美国家零售组织演变对中国的启示

    1.新型零售组织不断涌现并威胁着现有的零售机构

    2.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零售业向两极化发展

    3.非商店零售形式出现

    4.零售业朝大型化、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5.零售业态创新与技术进步高度相关

    6.多业态经营和专业化多品种经营将成为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 中国的连锁组织

   四 技术进步对零售业态创新的影响

    (一)技术进步对零售业态创新的推动:历史角度分析

    (二)新技术革命:孕育零售业态创新

    (三)电子商务:虚拟业态的运行平台

   五 中国零售业态发展中的技术约束

    (一)现代信息技术约束

     1.条形码普及率低

     2.POS系统普及率低

     3.商业软件开发滞后

     4.电子防盗系统尚未普及

     5.与零售业相关的各行业和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

    (二)品类管理技术约束

     1.品类管理意识模糊

     2.零售业态的组织结构不符合品类管理的要求

     3.品类指标和业务流程设计有一定缺陷

    (三)顾客关系管理技术约束

     1.ERP系统不完善

     2.技术上实施的难度

     3.调整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难

     4.资金的短缺

    (四)物流与配送管理技术约束

     1.统一配送率低

     2.配送规模小,流通业中连锁经营优势之一就是规模效益

     3.配送中心的技术含量低,效率差

     4.自动补货系统未建立起来

   六 中国零售组织发展趋势

    1.零售组织将向规模化、整体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2.零售业态将向多样化、细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3.零售业机构将面临一场新的“零售技术革命”

 第三篇 运营篇

  第10章 中国零售企业发展与经营

   一 零售企业的制度变迁

    (一)零售企业产权制度从国有到多种所有制发展

    (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集团化发展

    (三)商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

    (四)国有零售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 零售企业的规模与组织

    (一)早期的零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集团化发展

    (三)资产重组、门店扩张和多业态整合是零售企业规模化的重要手段

   三 零售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二)管理规范化发展

    (三)信息化管理模式

    (四)单店运营的精细化管理

   四 零售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

    (一)计划经济的经营观念

    (二)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的经营观念

    (三)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观念

   五 零售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一)销售方式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

    (二)商品展示由封闭式向敞开式发展

    (三)竞争方式的转变

     1.时间的竞争

     2.营销手段的竞争

     3.服务的竞争

     4.信誉和品牌的竞争

  第11章 中国零售企业营销

   一 零售企业的定位策略

    (一)商品短缺,无须定位

    (二)基于业态的定位初见端倪

    (三)多业态定位

    (四)错位经营,特色定位

   二 零售企业的品牌管理

    (一)制造商品牌的陈列场所

    (二)零售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

    (三)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稳步发展

   三 零售企业的顾客管理

    (一)经验化管理阶段

    (二)信息化的数量管理

    (三)顾客数据库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的尝试

    (四)精细顾客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的深入

   四 零售企业的选址策略

    (一)集中于城市的商业中心

    (二)向非中心地带转移

     1.向二三级城市、西部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转移

     2.中小超市走县乡之路

     3.争夺农村市场

   五 零售企业的采购模式

    (一)计划分配阶段

    (二)单店采购模式

    (三)联合采购模式

   六 零售企业的渠道关系

    (一)相对独立阶段

    (二)激烈抗争阶段

    (三)逐步合作阶段

    (四)战略联盟阶段

  第12章 中国零售企业管理

   一 零售企业的人才管理

    (一)经营责任制

    (二)重视人才选拔与培训

    (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

   二 零售企业融资与资本结构

    (一)以国有资产为主的资本结构

    (二)融资难、资本结构不合理

    (三)资本结构调整、融资债券新政

   三 零售企业绩效管理

    (一)零售企业总体绩效的变化

    (二)零售企业绩效衡量方式的优化

    (三)零售企业绩效管理方式的提升

     1.建设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管理系统

     2.使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和后勤系统,不断降低运营成本

     3.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过渡

   四 零售企业商品管理

    (一)以计划为中心的物品管理

    (二)以产品为中心的大类管理

    (三)以顾客为中心的品类管理

   五 零售企业服务方式

    (一)“购求式”的售时服务

    (二)“销售式”的全面服务

    (三)“辅助式”的自然服务

    (四)“顾问式”的智能服务

 第四篇 技术篇

  第13章 零售物流技术

   一 中国零售业物流技术发展

    (一)中国零售业物流技术25年发展回顾

     1.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得到推广使用*

     2.物流设施设备不断改善

     3.现代物流与配送管理技术的应用

      (1)ABC分析技术

      (2)单品管理技术

      (3)共同配送技术

      (4)CROSSDOCKING技术

      (5)VMI技术

      (6)物流跟踪技术

     4.物流信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

    (二)中国零售业物流现状

     1.基础设施

     2.物流与配送水平

     3.专业化程度

     4.物流信息化

     5.物流技术

     6.物流设施布局

   二 零售物流技术及其应用

    (一)自动标识与数据采集(AIDC)技术

     1.AIDC技术概述

      (1)条形码

      (2)二维条形码

      (3)磁卡

      (4)智能卡

      (5)射频识别(RFID)技术

     2.AIDC在零售物流中的应用

      (1)销售店面的实时数据采集

      (2)配送中心的实时数据采集

      (3)客户导购

      (4)经理巡察中的实时数据跟踪

     3.中国零售物流领域AIDC技术应用情况

    (二)配送中心的自动化技术

     1.自动化立体仓库

      (1)用高层货架存储商品

      (2)自动存取

      (3)计算机控制

     2.自动分拣系统

     3.自动化拣货系统

     4.自动化搬运技术

      (1)搬运空间

      (2)工作环境

      (3)移载功能

      (4)系统控制

      (5)搬运设备

     5.中国零售业配送中心的发展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GPS的基本原理

     2.GPS对零售业物流的作用

    (四)应用案例:华联超市的配送中心建设

  第14章 零售信息技术

   一 零售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零售业价值链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1)竞争对手

      (2)供应商

      (3)购买者(顾客)

      (4)替代者

      (5)新进入者

    (二)信息技术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零售业中的信息技术

    (一)零售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1.POS技术

      (1)POS技术简介

      (2)POS技术在中国零售业中的应用

     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1)EDI简介

      (2)EDI在中国零售业中的应用情况

     3.商业智能(BI)

      (1)经营分析

      (2)战略决策支持

      (3)绩效管理

    (二)信息技术增加零售企业效益的途径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需求预测与分析

     2.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商品单品管理

     3.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客户服务

     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商品库存管理

     5.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

     6.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三)应用案例:华联超市的信息技术应用

   三 信息技术在中国零售业中的应用情况

    (一)中国零售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1.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2.软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3.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阶段

    (二)中国零售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1.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2.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

     3.硬件系统概况

     4.软件系统概况

     5.物流管理软件厂商发展迅速

    (三)中国零售业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水平落后于行业发展水平

     2.零售业信息技术投资少

     3.信息技术应用的效益点不清

     4.企业之间尚未形成信息的共享机制

    (四)中国零售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1.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在整个零售业供应链中的价值

     2.加强零售业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不同主体加强交流,全面发展

     4.注重和加强对人员的立体式培训和企业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 国际篇

  第15章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

   一 外资零售企业中国市场扩张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扩张的历程

     1.第一阶段: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试点阶段(1992~1995年)

     2.第二阶段: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起步阶段(1995~1999年)

     3.第三阶段: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规范发展阶段(1999~2001年)

     4.第四阶段: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快速扩张阶段(2001年至今)

    (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扩张的现状

    (三)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引发的问题及对策

     1.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引发的问题

      (1)外资零售企业进入速度过快

      (2)少数外资零售企业呈现垄断倾向

      (3)个别外资零售企业继续违规设店

      (4)一些地方政府给予外商“超国民待遇”

     2.相应对策

      (1)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实行法制化管理

      (2)加强商业网点规划

      (3)建立完善大型店铺审议制度

      (4)打破地区封锁,推进本土零售企业跨区域资源整合

      (5)通过相关政策的出台,鼓励本土零售企业向海外发展

   二 外资零售企业中国市场战略分析

    (一)外资零售企业中国市场的区位布局

    (二)外资零售企业中国市场的进入方式

    (三)外资零售企业中国市场的业态选择

    (四)外资零售企业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

    (五)外资零售企业的中国市场撤退及战略调整

   三 外资零售企业中国市场扩张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沃尔玛、家乐福的中国市场竞争战略比较

     1.选址布局

     2.市场扩张方式

     3.业态选择

     4.物流配送策略

     5.赢利模式

     6.结语

    (二)宜家中国市场的标准化与本土化战略

     1.宜家(IKEA)在中国的标准化战略

      (1)渠道策略

      (2)轻松自在的购物氛围以及亲身购物体验

      (3)商品的交叉展示及样板间

      (4)目录营销

     2.宜家(IKEA)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

      (1)选址本土化

      (2)价格本土化

      (3)采购本土化

      (4)服务本土化

      (5)产品设计本土化

      (6)促销本土化

  第16章 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一 中国零售企业在国外的典型案例

    (一)天客隆兵败俄罗斯

     (1)投资目标不明确

     (2)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3)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企业形象

     (4)消费对象和商品种类选择失误

     (5)经营管理能力欠缺

    (二)联华超市进军欧洲与日本

    (三)上海新天地进入日本市场

    (四)简评及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

     1.中国零售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

     2.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迫使本土零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二)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可行性

     1.加入 WTO 减少了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障碍

     2.外资零售企业的示范作用为本土零售企业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3.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4.海外华人网络为零售企业国际化建立了联系纽带

     5.一批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具备国际化的能力

     6.国际市场的无限商机诱使零售企业走出国门

   三 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一)国际化与零售企业成长:一个定位逻辑

    (二)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要点

     1.重视海外市场的调研

     2.准确选择目标市场、进入方式与业态

     3.注重海外市场经营过程中的策略调整

 第六篇 理论篇

  第17章 中国零售学术研究发展

   一 零售学术研究框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案

     1.构建理论框架

     2.确定样本范围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中文普通图书库

      (3)学位论文总库

     3.确定时间区间

     4.样本的选取

      (1)中国零售学术研究文章

      (2)中国零售学术研究图书

      (3)中国零售学术研究硕士、博士论文

     5.分析思路

    (三)零售学术研究框架的构建

    (四)零售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

     1.1981~2005年发表零售研究论文时间分布

     2.1981~2005年发表零售研究图书时间分布

     3.1981~2005年发表零售研究硕士、博士论文时间分布

    (五)零售学术研究的时间区间分布的讨论

   二 零售学术研究理论创新与发展

    (一)零售基础理论研究

     1.零售业基础地位与作用研究

     2.商业体制改革研究

     3.零售市场研究

     4.零售业态研究

     5.零售商—供应商关系研究

     6.商圈理论研究

     7.零售商业组织研究

    (二)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研究

     1.零售商业企业营销与促销

     2.零售品牌研究

     3.零售企业与市场竞争

     4.零售企业业务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零售发展研究

     1.零售业发展特点、趋势

     2.零售业态发展

     3.某一地区零售业发展

    (四)零售业政策与调控研究

    (五)零售专题研究

     1.零售现代化专题

     2.零售业电子商务专题

     3.外资零售业与WTO专题

     4.国外零售业介绍专题

   三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内容日益丰富但研究不够均衡

     2.富于时代特征但缺乏兼顾性

     3.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4.存在体系不完善、概念混乱现象

    (二)推动零售学术研究的有关建议

     1.科学界定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2.紧扣时代,与时俱进

     3.研究方法要丰富多样

     4.推动零售学术研究学会(组织)、研究期刊的发展

  第18章 中国零售学术研究文献

   一 1981~2005年中国零售学术研究文献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二 1981~2005年中国零售学术研究图书

    (一)零售学术研究相关专著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二)零售学术研究相关教材

     1993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三)零售学术研究相关译著

     1985年

     1986年

     1996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四)零售学术研究引进英文原版图书

     1998年

     2002年

   三 1981~2005年中国零售学术研究硕士、博士论文

  第19章 中国零售研究学者队伍

   一 中国零售研究学者队伍写作说明

   二 中国零售研究学者收录人员的基本情况

  第20章 中国零售学术研究现状分析

   一 研究方法

   二 零售学术期刊分析

    1.重视零售学术研究的期刊

    2.兼有零售学术研究的期刊

    3.可以有零售学术研究的期刊

   三 零售学术论文分析

    (一)研究内容

     (1)零售战略

     (2)零售国际化

     (3)连锁经营

     (4)零售业态

     (5)零售集聚

     (6)零售选址

     (7)零售创新

     (8)工商关系

     (9)零售信息技术

     (10)零售市场分析

     (11)零售物流

     (12)电子零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使用分布

     2.研究方法使用变化

   四 零售研究学者分析

    (一)零售学者发文数量研究

    (二)零售学者研究问题分析

    (三)零售学术研究单位分析

   五 结论及展望

 第七篇 案例篇

  第21章 中国零售百强的结构变化研究

   一 前言

   二 SCP模式分析

    (一)市场结构分析

     1.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简称CR)

     2.业态差异化程度

     3.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

     4.零售需求增长幅度

     5.小结

    (二)市场行为分析

     1.投资扩张

     2.一体化联盟

     3.价格行为

     4.并购重组

     5.上市

    (三)市场绩效分析

     1.赢利能力绩效分析

      (1)销售利润率

      (2)成本费用利润率

     2.负债水平及经营风险绩效分析

     3.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三 研究成果

    (一)“囚徒困境”

    (二)多元统计分析

     1.研究假设

     2.研究样本

     3.研究模型

     4.模型回归结果

     5.对模型结果的经济解释

     6.研究模型的再建及结果

     7.小结

   四 结论

  第22章 世界零售百强的结构变化研究

   一 分析理论框架

    (一)理论框架

    (二)数据来源

   二 影响零售百强发展变化的变量

    (一)不可控的环境变量

     1.经济变量

      (1)国内生产总值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政治法律环境变量

    (二)可以控制的企业决策变量

     1.规模结构分析

      (1)零售百强的销售规模分析

      (2)零售百强的店铺规模分析

     2.业态结构分析

      (1)业态种类与结构

      (2)平均业态数

      (3)业态结构组合

      (4)单一业态的发展

     3.空间结构变化发展分析(国际化发展分析)

      (1)基本情况

      (2)空间结构的变化发展

   三 零售百强绩效与上述变量关系分析

    (一)规模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二)业态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三)空间结构发展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1.空间结构的发展与百强名次关系分析

     2.区域结构对销售净利润的影响

   四 结论

  第23章 中国零售企业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

   一 调查情况简介

    (一)测量量表的开发

    (二)样本的确定

     1.商店样本的确定

     2.消费者样本的确定

    (三)调查方法

    (四)数据分析

   二 大型综合超市

    (一)满意度影响要素的重要性

    (二)各大型连锁综合超市的表现

     1.外资大型连锁综合超市的表现

      (1)总体顾客满意度

      (2)影响满意度的10个维度

     2.内资大型连锁综合超市的表现

      (1)总体顾客满意度

      (2)影响满意度的10个维度

     3.内外资企业表现的比较

   三 大型连锁家电专业店

    (一)满意度影响要素的重要性

    (二)大型连锁家电专业店的表现

     1.总体顾客满意度

     2.影响满意度的十个维度

   四 管理启示

    1.对大型连锁综合超市的启示

     (1)改善顾客的价格感知

     (2)提高商店声誉形象

     (3)加强店内商品管理水平

     (4)改善购物环境

    2.对大型连锁家电专业店的启示

     (1)在商店声誉上下工夫

     (2)提高价格竞争力

     (3)提高人员服务水平

 附录

  中国零售业大事记(1981~2005)

 序言二

陈阿星、陈杰:《我国零售产业集中度的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陈俊红:《正确认识消费国际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

楚天:《数字解读中国零售业现状》,2005年9月13日《中国质量报》。

樊新民:《90年代中国城市贫富差距研究述评》,《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第101~104页。

洪涛:《流通基础产业论:理论与案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第132页。

胡学锋:《人口老龄问题与老年保障体系研究》,《统计与预测》 2003年第5期,第16页。

黄烨菁:《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和趋势》,《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金永生:《中国流通组织产业创新》,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第92页。

聂元贞:《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层次性及特征》,《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任碧云:《从贫富差距的扩大看我国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调整》,《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期。

吴汉洪、王刚:《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现状及实现途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

夏春玉:《关于我国零售业态与立地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0年第5期。

夏春玉:《流通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第37~39页。

Bloch P H,Ridnway N M,Dawson S A..“The shopping mall as consumer habitat.” Journal of retailing, 1994,70(1):23~42.

Boone L E,Kurtz D L. Contemporary marketing,Orlando:The Dryden Press,1999.

Levy M,Weitz B A. Retailinn mananement. 4th ed. NY:McGraw-Hill/ Irw-in,2001.

Swinyard W R.“Shoppinn mall customer values:the national mall shopper and the list of value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1998,5(3):167~172.

李丽娟:《上海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购买兴奋情绪及其行为研究》,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2~36页。

刘义、万迪昉、张鹏:《基于购买行为的客户细分方法比较研究》,《管理科学》2003年第2期。

卢泰宏:《解读中国营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83~11页。

卢泰宏:《透视中国消费者行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89~102页。

卢泰宏:《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3~11页。

王德、叶晖、朱玮、齐藤参郎:《南京东路消费者行为基本分析》,《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第2期。

杨晓燕:《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经济经纬》2003年第1期。

张鸿雁、李程骅:《商业业态变迁与消费行为互动关系论——新型商业业态本土化的社会学视角》,《江海学刊》2004年第3期。

朱凌、王盛、陆雄文:《中国城市消费者的中外品牌偏好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

庄贵军:《购物中心的顾客行为调查、比较与验证》,《管理世界》2001年第1期。

庄贵军等:《购物中心大额购买者与小额购买者的行为差异:一项跨国和跨地区的比较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陈富良:《政府对商业企业的规制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顾国建:《零售业:发展热点思辨》,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金永生:《中国流通组织产业创新》,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刘玉侠:《我国零售业所有制结构现状统计分析》,《财贸研究》1997年第3期。

柳思维等:《新时期的中国流通现代化》,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夏春玉:《流通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夏春玉:《论商品流通政策主体、目标与体系》,《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肖怡:《国外“大店法”对我国流通产业进入规制的启示》,《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第8期。

张闯:《流通国际化背景下的流通政策比较研究》,《财贸经济》2005年第2期。

周立国:《中国商品流通组织与调控》,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Barry Berman,Joel r.Evans. Retail management:a strategic approach. eight edition. 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2001.

David E.Bell,Walter J.Salnom:Introduction to retailing:text & case,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David E.Bell,Walter J.Salnom:Strategic retail management:case & text,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Michael Levy,Barton A.Eeitz:Retailing management. third edition,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贝尔(Bell,D.E.)、萨蒙(Salmon,W.J.):《零售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彼得·J.麦戈德瑞克:《零售营销》(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晁钢令:《中国市场营销发展报告》,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第404~406页。

陈文玲、丁俊发、郭东乐等:《现代流通与内外贸一体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第297~306页。

陈信康:《中国商业现代化通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第104~133页。

郭东乐、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言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358~365页。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零售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何佳讯、卢泰宏:《中国营销25年(1979~2003年)》,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第289~305页。

金永生:《流通产业组织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第230~287页。

李程骅:《商业新业态:城市消费大变革》,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第245~265页。

李飞:《零售革命》,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第71~130页。

李素英:《我国零售业经营方式多元化的现状和对策》,《中国流通经济》 2005年第7期。

马尔科姆·沙利文、丹尼斯·阿德科克:《零售营销精要》,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第33~47页。

秦陇一:《我国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与创新》,《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第3期。

苏志平:《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3)》,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第67~87页。

汤定娜、万后芬:《零售业国际化营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第125~144页。

夏春玉:《当代流通理论——基于日本流通问题的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第139~149页。

夏春玉:《零售市场的特点与竞争结构》,《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夏春玉:《商品流通概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夏春玉:《现代商品流通:理论与政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夏春玉、汪旭晖:《试论商业步行街功能定位及规划指导原则——以大连市天津街为例》,《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第2期。

晏维龙:《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晏维龙:《零售营销策略组合及零售业态多样化》,《财贸经济》2003年第6期。

约瑟夫·A.迪万纳:《零售银行业的未来:向全球客户传递价值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LEC·东京法恩株式会社:《怎样经营零售店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巴里·伯曼、乔尔·R.埃文斯:《零售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彼德·J.麦戈德瑞克:《零售营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9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冯昭奎等:《中日流通业比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零售业态分类》,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黄国雄、宋刚:《零售业态发展评析》,《兰州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克劳德·布罗斯兰(Claude Brosselin):《分销》(Distribution),巴黎,Librairie Vuibert,1981。

李飞:《零售革命》,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李飞:《零售王——现代商场策划与设计》,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

李飞:《自选王——超级市场策划与设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李飞:《零售业态问题研究》,见郭冬乐等主编《中国商业理论前沿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李飞等:《连锁王——连锁经营策划与设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

龙玲:《零售商业业态统计》,《中国统计》2000年第1期。

迈克尔·利维、巴顿·韦茨:《零售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孙明贵:《业态管理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吴小丁:《零售业态新标准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市场营销导刊》2005年第5期。

伊夫·希库兹(Yves Chirouse):《分销》(la distribution),巴黎,Chotard Et Associes,1990。

赵尔烈、于淑华:《中日零售业结构与业态的比较》,《商业经济研究》1996年第2期。

国家统计局:《1952~1988年中国商业外经统计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国家统计局:《1990年中国国内市场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国家统计局:《1996年中国国内市场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国家统计局:《2001年中国国内市场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连锁零售商业企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

国家统计局:《2004年中国国内市场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国家统计局:《2005中国连锁零售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黄磷:《日本流通领域的全面革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李飞:《零售革命》,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王燕平:《中国零售业变革与前瞻》,《北大商业评论》2004年第3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1年度连锁经营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内部发行。

Barnowe,Thad & McNabb,David. Consumer responses to direct selling:love,hate...Buy?The Harworth Press,Inc,45~78.

Gronroos,Christian. “Relationship approach to marketing in service contexts:the 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terfa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January,3~9.

Kotler & Armostrong. Marketing principle.(8th Edition),Printice-Hall Inc,pp.105~179.

陈得发、冒永建:《台湾直销客户的特性研究》,《第三届直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

陈得发、沈荣华:《传销业整合行销传播模式的相关性研究》,《第七届直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戴媛坪:《多层次传销激励制度之比较》,《第四届直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

何永祺:《我国直销公司的当务之急——重塑行业形象》,《暨南学报》1997年第2期。

金永生:《流通组织的营销创新与文化创新》,《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金永生:《营销学的回顾与中国营销学的展望》,《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7期。

彭进清:《划时代的营销革命——直复营销》,《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覃怡辉:《传销实务制度的探讨》,《第四届直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

徐印州:《直销业的发展必须走出误区——业内人士论传销之二》,《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第2期。

易奉菊:《传销与直销的比较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1997年第1期。

应肃正、杨嘉娴:《电子商务潮流中多层次传销产业之变革》,《第四届直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

赵义隆、周景琳:《台商传销业在大陆市场应运风险之事件分析》,《第四届直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

Jones K. & Simmons J.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analyzing the retailing environment. Canada:Nelson,1993.

陈红宇:《国内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发展模式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陈泳:《苏州商业中心区演化研究》,《城市规划》2003年第1期。

董光器:《对王府井商业街建设与整治的认识》,《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第4期。

广州市商业局、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2年),2004。

李飞:《零售革命》,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第226~232页。

刘念雄:《北京城市大型商业设施边缘化的思考》,《北京规划建设》1998年第2期。

刘沙、李铁松、朱飞燕:《成都市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第4期。

卢文平、廖国胜:《现代步行商业街系统化研究及理论对策框架初探》,《工业建筑》2004年第5期。

罗彦、周春山:《中国城市的商业郊区化及研究迟缓发展探讨》,《人文地理》2004年第6期。

南京市商贸局、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04~2010年)》,2004。

宁越敏、黄胜利:《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等级体系及其变迁特征》,《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第2期。

《上海年鉴》编纂委员会,《上海年鉴(1996~2004)》,上海,上海年鉴出版社,2004。

深圳市东门商业街管理办公室:《商业街的管理体制创新》,《中国商贸》2001年第1期。

史向前:《北京市零售业“中心空洞化”趋势浅析》,《中国流通经济》1997年第2期。

陶石:《城市商业步行空间外部环境设计》,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王希来:《2003年购物中心的发展年》,《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王希来:《步行商业街未来城市的靓点》,《中国商贸》2001年第1期。

王希来:《论商业街的定位》,《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魏科:《北京旧城商业街的复兴(上)——王府井大街一期整治》,《北京规划建设》2003年第3期。

魏科:《北京旧城商业街的复兴(下)——王府井大街一期整治》,《北京规划建设》2003年第4期。

仵宗卿、戴学珍:《北京市商业中心的空间结构研究》,《规划研究》2000年第10期。

徐印州:《论珠江三角洲购物中心的发展》,《商业经济文荟》2004年第6期。

易峥、况光贤:《90年代重庆零售商业离心化研究》,《人文地理》2002年第6期。

高铁生:《中国流通产业政策研究》,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冬乐、宋则主编《中国商业理论前沿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黄国雄、曹厚昌:《现代商学通论》修订版,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

金永生:Totem culture and taboo in marketing,2001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企业管理国际研讨会入选论文。

金永生:《北京商业组织形式演变及营销发展趋势研究》,《北京软科学研究成果优选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金永生:《产业组织理论演变及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金永生:《流通组织的营销创新与文化创新》,《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金永生:《论新经济形态下的流通产业组织政策取向》,《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第4期。

金永生:《浅谈西方零售组织演变理论及其历史轨迹——兼论中国流通领域零售组织的发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金永生:《我国流通领域产业组织与经营发展趋势》,《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4期。

金永生:《西方国家连锁经营的特征及启示》,《商业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

金永生:《营销学的回顾与中国营销学的展望》,《2002全球华人大学企业个案研讨赛暨营销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台湾·高雄,国立中山大学。

金永生:《中国零售业态发展的技术约束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2年第9期。

金永生:《中国流通产业过度进入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2年第4期。

金永生:《中国流通产业进入与退出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0期。

李金轩:《市场运行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苏志平主编《中国商业发展报告——1997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王俊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夏春玉:《现代商品流通:理论与政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徐从才:《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赵尔烈:《改革以来中国流通政策综述》,《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年第2期。

David E Bell,Walter J. Salmon. Introduction to retailing.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mpany,1996.

曹小春:《零售企业营销实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黄桂芝:《零售营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瞿琳、田霞:《中国的零售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刘建湖:《现代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扩张模式战略分析》,《商业时代》 2004年第11期。

尚晓燕:《创建零售企业品牌体系》,《商业时代》2005年第20期

王小平:《入世与中国零售企业发展之路》,《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吴锦峰:《零售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证研究》,《商业时代》 2005年第3期。

向欣:《中国零售业发展路向》,《管理世界》1998年第6期。

肖怡:《零售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赵伟、白长虹:《对当前我国大型零售企业业态变革的思考》,《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2期。

郑后建:《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国零售企业入世后的根本对策》,《经济工作导刊》2002年第18期。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研究(1983~1994年)》。

朱丹:《零售连锁十年思考(2):成功零售企业的特征》,《中国药店》 2005年第3期。

《中国零售业的IT革命》,2003年4月28日《中国经营报》。

白长虹、王喜涛:《零售商自有品牌:风险与策略》,《中国名牌》2005年第8期。

鲍观明、李怀政、毕开凤:《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开发》,《商业经济研究》 1999年第7期。

彼得·J.麦戈德瑞克:《零售营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第1~59页。

陈惟:《上海零售连锁业加速扩张 超市考虑转型 重点发展标准店、生鲜店、社区店》,2005年1月12日《文汇报》。

陈文玲、路志凌、谢洁萍:《中国商业发展研究报告》(上),《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第5期。

丁宝生:《注重零售企业深层次的商业文化挖掘 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大连百货大楼“十五条龙”服务效应及所体现的服务文化理念》,《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 》,1995。

冯玉芹:《关于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的研究》(下),《商业文化》1999年第6期。

符菁:《中国零售产业背景报告》,2001年9月《金融早报》。

黄桂芝:《零售营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第244页。

纪宝成:《论发挥国营商业的主导地位》,《商业经济研究》1984年第4期。

李飞:《零售革命》,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第205~287页。

凌峰:《2005年中国国内连锁经营存在缺陷》,2005年7月23日《证券时报》。

刘晶伟、张旭军、隋国庆:《客户关系管理CRM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支招》,《中国计算机用户》2000年第11期。

刘同祥:《面向市场搞经营 科学管理创效益》,《商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12期。

茅以宁:《杭州移动与银泰百货开始系列移动客户关系管理尝试》,2003年9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盛丹:《中国零售精英争夺农村市场》,2005年9月8日《消费日报》。

唐潇霖:《百货公司新开法 运用精细顾客管理实现个性营销》,2005年7月5日《互联网周刊》。

托尼·肯特、欧基尼·奥马尔:《什么是零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第129页。

汪恩华:《零售商业在深入改革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商业经济研究》1988年第8期。

王诚庆:《国营商业的市场地位争议》,《商业经济研究》1986年第7期。

王新新:《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商业时代》2003年第1期。

王智、李敏:《中国零售商业发展现状分析》,2001年1月15日《中国产经新闻》。

吴朝晖:《错位竞争 差异生存:“农工商”成功之道》,中国营销传播网,2005年9月9日。

吴勇毅:《福建中小超市走县乡之路》,2003年7月21日《市场报》。

席斯:《中国自愿连锁突围之路》,2005年2月28日《财经时报》。

徐春林:《中国连锁业稳中求进》,2004年11月16日《国际商报》。

杨联民:《中国中小零售企业自愿连锁适逢其时》,2004年10月25日《中华工商时报》。

杨培伦:《供销合作社的现状、性质与改革》,《商业经济研究》1984年第4期。

易加斌:《21世纪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张迪:《北京百货大楼变脸,定位品质生活店》,2004年3月30日《北京日报》。

赵尔烈:《改革以来中国零售业的业态变化》,《财贸经济》1995年第10期。

郑北鹰:《中国出现自愿连锁业态》,2005年6月20日《光明日报》。

《中国大卖场、便利店、专业店的多业态发展将是竞争热点》,2005年3月18日《经济参考报》。

周杨:《中国中小零售企业突围妙方》,2005年1月27日《国际商报》。

Rosemary Varley and Mohammed Rafiq. Principles of retail management.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

白长虹、赵伟:《论大型百货零售企业整体服务质量》,《商业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

裴亮:《品类管理》,北京,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2。

郭京生、张立兴、潘力:《人员培训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黄桂枝:《零售营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金永生:《流通产业组织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李飞:《零售革命》,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刘树红:《推行“顾客关系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5年第1期。

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肖怡:《零售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杨莲娜:《对我国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思考》,《财贸研究》2003年第1期。

〔美〕安妮·柯兰:《营销渠道》,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美〕豪尔·F.罗森柏斯、戴安娜·麦克弗林·彼得斯、刘震等:《顾客第一》,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美〕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玛丽·乔·比特纳著《服务营销》,张金成、白长虹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美〕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莫娜·J.菲茨西蒙斯著《服务管理》,张金成、范秀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电信基础名词解释:什么是GPS》,http://www.sina.com.cn,2004年7月15日。

董玉祥:《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选择》,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郭怀南:《商用条码扫描,零售业态变革的推进器》,《市场与电脑》2006年第6期,第75~77页。

何明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华联超市的现代化》,http://www.all56.com,2005年10月12日。

《基于GIS&GPS技术的物流配送解决方案》,http://www.gps.org.cn。

姜大立等编著《行业物流管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菊池康也著《物流管理》,丁立言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李悦、朱馥萍:《 基于现代物流的中国零售业重组》,《商业经济》 2005年第5 期,第100~102页。

牛东来:《日本零售业物流启示录之十三——零售业物流技术的特征及发展》,《商场现代化》2003年第3期,第19~20页。

《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物流技术》,http://www.i18.cn,2003年8月26日。

《商业条码扫描仪辉煌25年:推动零售业自动化》,《市场与电脑》1997年第7期,第13~14页。

《实时数据采集技术在零售业中的应用》,http://www.code128.net,2005年5月8日。

宋远方:《 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孙霞云:《我国商品条码应用从零售结算迈向信息化管理》,2005年10月28日《中国国门时报》,第1版。

吴清一:《当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动向》,《商品储运与养护》2000年第3期,第31~32页。

《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华联超市腾飞的双翼》,http://www.linkshop.com.cn。

肖庆飞:《西单商场超越MIS》,2001年11月8日《中国计算机报》。

许胜余:《发展中的零售业物流》,《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年第1期,第46~51页。

叶红菱:《沃尔玛、百佳、联华等巨头角力物流业》,2005年7月8日《民营经济报》。

张殿东:《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电信技术》2005年第2期,第66~68页。

郑合:《RFID孕育零售业革命》,2005年7月18日《现代物流报》第2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5》。

钟德琰:《试论我国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市场前景》,《物流技术》1994年第3期,第33~36页。

Porter,M.E.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Free Press,1985.

《2003年中国商贸流通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http//www.ccmnet.com,2004年3月31日。

《IBM零售业的辉煌历史回眸——POS风光十载》,http://www.ibm.com/cn。

《电子商务的发展》,http://www.qqcg.com。

杜龙泉:《 信息技术与零售企业的发展》,《财贸研究》1998年第2期,第66~68页。

华钧:《零售业信息化与经济同步发展》,《计算机用户》 2005年第22期。

《经济日》,http://www.economicdaily.com.cn,2004年7月5日。

《零售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技术与应用分析》,计算计世界网,http://www.ccw. com.cn,2005年6月7日。

《零售业信息化程度很低 电子商务大会上取经》,http://www.xinhuanet.com,2005年4年14日。

邵生力:《中国零售业收款机市场分析》,《中国对外贸易》 1996年第7期。

宋玲子、张二朋:《数据挖掘技术在零售业中的应用》,http://www.chinabi.net,2004年7月30日。

宋远方:《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田原、柳炳祥、彭永康:《 提升零售企业信息技术竞争力》,《商业时代》2004年第27期。

魏子秋、余晓泓:《对我国零售企业选择物流信息技术问题的探讨》,《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7月上半月刊。

吴思、矫健:《信息技术增强现代零售业竞争优势》,《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1期。

徐燕主编《物流信息管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杨德宏:《中国零售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的问题》,《市场与电脑》2002年第12期。

于建华、司林胜:《我国EDI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计算机世界报》1999年第32期。

张妍:《EDI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2期,第51~54页。

中国电子行业信息网,http://www.ceic.gov.cn,2005年4月15日。

中国联商网:《2003年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http://www.linkshop.com.cn,2004年8月。

钟晓鸣:《运用商业智能,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商场现代化》(下)2005年第10期,第37~38页。

陈广:《宜家家居攻略》,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第248页。

陈信康:《中国商业现代化新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黄昌富:《国际零售业巨头在华战略布局与中国零售企业对策》,《商业研究》2003年第24期,第4~6页。

黄飞:《跨国零售企业的本土化》,《商场现代化》2003年第4期,第5页。

李飞:《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市场营销导刊》2005年第4期,第14页。

李飞:《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市场营销导刊》2005第4期,第14页。

李飞、宋刚:《 零售业对外开放: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第2期,第12~15页。

李明武:《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零售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第5期,第30页。

吕萍:《宜家(IKEA)家居国际化市场营销的启示》,《商业研究》2003年第16期,第134~135页。

沙振权、张亮:《零售技术转移和跨国零售商业本土化策略研究》,《商业经济文荟》2002年第6期,第38~39页。

汤定娜、万后芬:《零售业国际化营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第53~57页。

肖明超:《家乐福与沃尔玛的中国博弈》,《中国中小企业》2005年第8期,第13~15页。

徐剑明:《抑制外资零售企业对华‘零售业倾销’的策略选择》,《国际商业技术》2003年第11~12期。

朱明侠、李维华:《特许经营在中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第225~226页。

付娜:《中国零售业国际化问题之探讨》,天津,天津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第30~31页。

贺爱忠:《论入世后零售商业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1~4页。

邱蓉晖:《解析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商业时代》2004年第11期,第9~11页。

汪旭晖:《零售国际化:动因、模式与行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王海栋:《天客隆超市投资失误的原因》,《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第45~47页。

严国辉:《中国零售业:外面的世界也精彩——中国零售业跨国经营策略分析》,《中国商贸》2001年第3期,第60~61页。

余文宋:《中国零售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研究》,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第72~74页。

郑后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第316页。

孙薇:《流通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分析》,《商贸经济》2005年第6期。

洪涛:《创新贸易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保继刚、古诗韵:《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的形成与发展》,《人文地理》2002年第5期。

程华:《消费者接受网上零售模式的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7期。

符国群:《西方零售商品牌给制造商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2期。

葛建华:《信息能力与现代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财贸经济》2005年第1期。

郭崇义:《便利店区位类型——以北京、广州等城市便利店周边环境调研为例》,《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1期。

郭冬乐、夏先良:《特许经营的经济理性与极限》,《财贸经济》2000年第3期。

韩强:《特许经营的责任分担和风险防范》,《法学》2002年第6期。

黄国雄:《连锁超市——中国零售商业的发展方向》,《财贸经济》2001年第4期。

黄国雄:《中国流通业:入世后的挑战与对策》,《财贸经济》2002年第2期。

江明华、郭磊:《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感知质量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3年第4期。

金永生:《论新经济形态下的流通产业组织政策取向》,《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第4期。

荆林波:《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财贸经济》2003年第1期。

孔令刚:《加入WTO与我国零售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11期。

李程骅:《当代中国城市消费的“新业态情结”》,《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李飞:《中国零售革命的特征》,《财贸经济》2000年第7期。

李飞、刘明葳:《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华市场定位的比较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3期。

刘大莹:《商业连锁经营规模扩张的有效性问题探析》,《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22期。

刘立伟:《数据挖掘在零售业中的应用》,《统计与决策》2004年第1期。

刘星原:《我国零售业态及经营模式异化与趋同的演变规律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

刘周平、庄贵军、周筱莲:《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战略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柳键:《时变需求环境下供应链缺货时点与补货次数优化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6期。

宋华:《中国医药分销物流变革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6期。

宋则、荆林波:《新世纪我国流通企业的经营战略定位》,《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孙薇:《流通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5期。

汤定娜:《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陶伟军、文启湘:《零售业态的生成与演进——基于知识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6期。

涂永式:《外资连锁店的营销特点及其启示》,《财贸经济》2000年第11期。

汪旭晖:《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机理——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机理:基于市场邻近模型与心理距离视角的解释》,《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

王卫红:《消费者对中外零售品牌的态度比较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0期。

吴伟达:《大型零售商滥用交易中优势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法学》2004年第12期。

吴小丁:《大型零售店“进场费”与“优势地位滥用”规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

吴小丁:《哈夫模型与城市商圈结构分析方法》,《财贸经济》2001年第3期。

吴晓云:《论加入WTO后中国大型连销零售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及战略构想》,《管理世界》2002年第10期。

夏春玉:《零售业态变迁理论及其新发》,《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4期。

肖煜:《网上零售商的产品策略》,《当代财经》2003年第4期。

许彩国、柳思维:《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浅论》,《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第4期。

晏维龙:《生产商主导,还是流通商主导——关于流通渠道控制的产业组织分析》,《财贸经济》2004年第5期。

晏维龙:《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易开刚:《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及其优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8期。

赵萍:《中国零售产业市场竞争分析》,《财贸经济》2003年第12期。

郑学工:《零售市场季节变动分析》,《中国统计》2003年第10期。

庄贵军、周南、李福安:《购物中心顾客行为的跨国比较》《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6期。

Bain,J.S. Barriers to neunion1 competition. 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6.

Demsetz,H.“Barriers to ent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2,vol.72,47~57.

Dixit,A.“The role of investment in entry deterrence.” Economic journal,1981,vol.90,95~106.

Ferguson,J.M. Advertising and competition:theory,measurement,fact. Cambridge:Ballinger,1974.

Goldberg,L.G.,and Rai A.“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for european banking.”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6.Vol.20,747~771.

Gomery,D.“Media economics:terms of analysis.”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6:1,1989,43~60.

Picard,R.G. Media economics. London:Sage,1989.

Scherer,F.M.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hicago:Rand McNally,1976.

Scholtens,B.“Competition,growth and performance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2000.

Sherman,B.L.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2nd Edition.New York:McGraw Hill,1995.

Short,B.K.“The rel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and band profit rates and banking concentration in Canada,Western Europe,and Japa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9,69~83.

Stigler,G.J.“Barriers to entry,economies of scale,and firm scale.” in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Homeward:Richard D.Irwin,1968.

Wirth,M.O. & Bloch,H.“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media industry analysis.”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8:2,1995,15~26.

陈军、成金华、付宏:《中国汽车产业:SCP范式的分析》,《产业经济研究》 2004年第6期。

陈希、褚保金:《中国创业投资业的产业组织研究——基于SCP范式的中美创投业比较分析》,《产业经济研究》 2005年第2期。

崔英、朱正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SCP范式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4年第6期。

高正平、杨克成:《我国证券业的SCP分析及完善发展对策》,《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8期。

何靖华、苟思:《我国商业银行的SCP范式分析及改革方向》,《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

黄海:“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第十二届亚太零售商大会暨展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商业联合会网,2005年9月7日。

李春芳:《SCP范式分析与银行结构调整》,《海南金融》 2001年第10期。

李芳:《国内第三方物流SCP模式分析》,《兰州学刊》 2004年第1期。

李珊、杨艳琳:《从SCP范式看我国保险产业的发展》,《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

李想、余敬:《我国连锁超市行业的SCP模式分析》,《中国软科学》 2003年第12期。

“联华超市拟通过‘并构’取得在珠三角的优势地位”,中国零售网,2004年12月27日。

潘正彦:《我国保险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实证分析》,《改革》 2004年第1期。

庞丹龙、徐学军:《中国大中型客车行业的SCP分析及对策》,《商业研究》 2002年第2期。

王聪、段西军:《中国证券市场佣金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经济研究》 2002年第5期。

王俊:《试论零售领域全面开放后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影响》,《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7期。

魏金山:《物流产业组织结构SCP理论框架分析及对策思考》,《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文宇:《我国风险投资产业的现状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的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杨学兵、张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SCP分析》,《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张国荣:《基于SCP模式的中国物流产业研究》,《财经学刊》2004年第1期。

张继海:《SCP框架下的证券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中国市场》2005年第32期。

中国商业联合会:《上市已成为中国入世后国内零售企业热点》,2005年11月3日。

《中国零售业现状》,《连锁经营》2005年第9期,第1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9月。

朱佳、刘晗:《证券市场的SCP分析》,《商业研究》 2004年第21期。

巴里·伯曼、乔尔·R.埃文斯:《零售管理》(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彼得·J.麦戈德瑞克:《零售营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大卫·E.贝尔、沃尔特·J.萨蒙:《零售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迈克尔·利维、巴顿·A.韦茨:《零售学精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托尼·肯特、欧基尼·奥马尔:《什么是零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曾庆均:《零售学》,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中国连锁经营年鉴》,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年11月。

《商史通鉴》,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年4月。

《中国改革大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1月。

2002年1月11日《人民日报》。

李飞著《零售革命》,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何佳讯、卢泰宏著《中国营销25年》,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国统计局研究报告。

http://www.stats.gov.cn/www.google.com.

www.baidu.com.

www.linkshop.com.

www.leadshop.com.

简 介:本书分析和总结西长安街在深入践行“红墙意识”、以“工匠精神”做好街道工作、以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城市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创立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实体零售业创新与西单商业区调整优化、推进“城管执法+”城市治理、社区专业委员会优化设置、治理“开墙打洞”、加强商业文化与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探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简 介:本书对零售企业国际化与零售产业安全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旨在对零售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动因、条件与制约因素及其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等进行理论与实践剖析,揭示零售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下篇旨在揭示开放条件下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扩张对东道国零售产业安全影...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