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图书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ulture Build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SAPID:101-7880-7265-98
ISBN:978-7-5097-3021-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文化产业已经列入中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本书正是从这一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初步回答。从理论上着重概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实践上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目前云南省的文化建设及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本书这些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对于在全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瑞才
编 辑:高启;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后记

 绪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构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概括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初步结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的界定

    2.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2.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

    3.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

    4.正确对待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三)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历史条件:百年风云和民族复兴理想

   (二)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和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三)时代背景:时代潮流和社会主义中国对外开放中的文化安全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形成的历史进程

   (一)第一阶段:1978~1992年

    1.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的观点,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一系列指导方针

    2.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强调要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等“大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3.继续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张文化艺术工作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4.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提倡洋为中用,吸收国外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文化,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二)第二阶段:1992~2002年

    1.《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专门论述了“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特定要求

    3.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4.江泽民同志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的要求出发,提出了文化竞争力的概念,把文化看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

    1.在胡锦涛同志“四位一体”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局框架和宏观条件

    2.正式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进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和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定了根本和核心

    3.在历来坚持的文化方针、文化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了肯定,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标

    4.在各项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性质和特征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规定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总体布局中的定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

    2.总体布局的内涵、基本要求及其相互关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性

    1.只有文化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2.只有文化的繁荣,才能实现经济的全面繁荣

    3.只有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一)鲜明的现代中华民族的民族性

   (二)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科学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三)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大众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基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2.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3.先进文化的特质

    4.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5.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调雅俗共赏,既大力发展高雅文化,也发展通俗文化,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生活需要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一)面向现代化从精神上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1.科教兴国战略

    2.可持续发展战略

    3.反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战略

   (二)面向世界继承和发展人类共同文化遗产

   (三)面向未来为人类贡献出更多的文明成果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1.告别贫穷,中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打破封闭,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3.打破僵化,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创新

   (二)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

   (三)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四)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文化安全保障

    1.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2.坚持传统文化之精华,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

    3.维护国家文化生态安全,牢固掌握文化资源意义阐释的话语权

    4.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依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五)为社会主义中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增强中国文化形象核心元素的支撑

    2.科学继承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充分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历史渊源和时代色彩

    3.积极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

    4.站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持民族文化独立的高度,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

    5.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面向世界,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在国家文化形象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具体实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要更加自觉地关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二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文化建设的方向

   (二)文化建设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1.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媒体宣传中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国民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中

  三 坚持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重要途径

   (一)文化生产是社会性的生产活动

    1.文化生产是社会性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

    2.文化生产是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二)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

    2.文化具有一般商品的产业属性

    3.文化是国家财富积聚的重要形态

   (三)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1.要创新文化理论,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2.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

    3.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4.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四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一)文化建设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文化建设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促进文化公平,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促进文化公平,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3.促进文化公平,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思想的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二)信念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心理的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行为的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

  二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树立公正和诚信精神

   (二)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树立民主和法治精神

   (三)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树立人本和民本精神

  三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巩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二)促进城乡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三)推动悠久文化传统的创新传扬

  四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二)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性精神需求

   (三)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弥合城乡文化消费差距

  五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提高国民文明素养和国家文明程度

    1.提高全体国民的文明程度

    2.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素养

    3.努力提高国民的创造力

    4.培养国民的包容性

    5.要训练国民文明行为的养成

   (二)提升国家形象及在国际社会的亲和力

   (三)增强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六 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多极世界需要人类文明多样性共同发展

   (二)推进和谐世界的国际文化新秩序建设

   (三)确立以和谐理念为核心的中国价值观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思想理论建设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

    2.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3.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4.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和不断发展的体系

   (三)建设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

    1.思想库在当今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

    3.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重要作用的基本要求

   (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2.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3.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

  二 新闻舆论导向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二)坚持正确的导向 弘扬社会正气

    1.切实落实“三贴近”原则,以提升新闻报道质量为核心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效果

    2.正确理解“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发挥正面报道的激励功能,兼顾负面报道的疏导功能,实现新闻舆论的正面引导效应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2.以加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为突破口,建设主流网站,发挥其舆论聚散的功能

    3.以法律法规为保障,规范网络文化传播行为

    4.发挥意见领袖影响力和号召力,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三 文学艺术繁荣

   (一)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

    1.营造宽松的发展空间,是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的有力保证

    3.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4.重视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艺术作品生产自主创新自觉意识,谋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繁荣

   (二)创新文艺作品生产方式

   (三)推动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

    1.优秀文艺作品所体现的思想观、价值观,必然引导并影响着民众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2.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大发展大繁荣不仅要多出精品,还要多出人才

  四 社会文化建设

   (一)坚持文化主旋律,包容文化多样性

    1.坚持文化主旋律

    2.包容文化多样性

   (二)推进城乡区域文化一体化协调发展

    1.树立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建设理念

    2.完善城乡区域一体化的文化政策

    3.建立城乡区域一体化的互动机制

    4.实施城乡区域统筹的文化建设工程

   (三)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体现文化的时代性

    1.文化的民族性

    2.文化的时代性

  五 对外文化交流

   (一)实施文化开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

    1.中国传统文明走向新的繁荣的必然手段

    2.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

    3.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巩固

    4.有利于确立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和时代性

   (二)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双向交流

    1.加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2.利用儒家文化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3.通过佛教文化加强与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4.积极参与和构建各种地区沟通机制

   (三)树立“文化中国”的和平文明大国形象

    1.“文化中国”有利于降低“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2.“文化中国”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1.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3.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4.个人品德是人们最基础、最活跃的行为准则

   (二)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三)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1.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社会服务构成形式

    2.志愿服务体系包括志愿精神、志愿行为、志愿人员、志愿组织、志愿资源五大要素

    3.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主题创建活动

  二 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一)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吸收世界一切有益文化成果,是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

    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2.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基础工程

    3.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中华文化竞争力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先导工程

   (二)在共同的理想指导下重塑传统,重构中华文化,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人们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合乎时代的意义,推进文化创新

   (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国家软实力的永续保护和利用

    1.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文化的全面保护

    2.以知识产权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3.整合社会资源,在全省形成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三 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生产机制创新

   (一)转变宏观管理体制方面政府职能

    1.我国传统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弊端

    2.政府宏观文化管理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3.实现政府宏观文化管理职能的方式

   (二)改善文化生产的微观运行机制

    1.引入和完善市场机制

    2.建立文化绩效评价机制

    3.建立文化建设和文化生产的长效机制

    4.建立和完善文化生产经营的动态监管机制

    5.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培养、选拔的流动机制

    6.规范和完善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制度

    7.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新机制

   (三)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1.推动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

    2.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3.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

  四 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多重意义

    1.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各方面不断努力的过程

    3.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阶段目前实现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二)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

   (三)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

    1.目前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弊端及成因

    2.政府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

    3.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

    4.文化体制改革的设想

   (四)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

    1.投入机制

    2.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机制

   (五)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个重要问题

    1.整合资源、提高现有人、财、物的使用效率

    2.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

    3.对西部、边疆和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应予以特别的扶持

    4.提倡和引导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才能,建立有利于社会各方努力参与文化事业的机制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

   (一)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从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中深化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发展文化生产力,以人民利益为核心,做到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

   (三)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工作方针

   (一)“双百”方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自由创造的肯定和拓展

   (二)“双百”方针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文化作品向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三)“双百”方针就是要鼓励文化创新

   (四)“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双百”方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

  三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促进文化公平,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促进文化公平,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3.促进文化公平,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处于历史创造性的主体地位

   (二)人民群众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

   (三)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创造的主体

    2.人民群众是享受、消费的主体

   (四)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显著特征和标志

   (五)大众化、民族化、现代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显著的特征和标志

  五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一)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

   (二)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

    1.文化体制的创新

    2.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内容形式创新

    3.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

    4.用创新的理念挖掘、整合传统文化

   (三)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六 重在建设、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二)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四)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七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

   (一)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文化创新的灵魂

    1.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进行文化创新

    2.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进行创新

    3.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而进行创新

    4.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二)与时俱进表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共生,内在统一的具体要求

  八 建设和谐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二)和谐文化建设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大众文化建设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

   (四)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五)和谐文化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六)和谐文化理念对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贡献

  九 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文化意识形态发展趋势,使理论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二)加强党在思想意识及文化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巩固和提升

   (三)党要站在历史高度上全面部署文化产业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

   (四)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需要正视与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实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提出和发展完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提出是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

    1.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主题

    2.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教育

    3.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

   (三)全民危机动员激发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动摇

    2.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武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理论,更多的是伟大的实践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导向的最好标尺

  二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提出和完善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经验

    1.和谐文化为国家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东西部发展与和谐文化

     企业发展与和谐文化

     社区稳定与和谐文化

    2.和谐文化包容了多民族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深远

   (三)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案例

    1.多元民族文化的共生促进了云南的社会和谐

    2.新发展观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提出及实践

   (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经验

    1.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的需要、与对理想价值的追求结合起来

    2.把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同吸取世界的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3.把党的引导与人们的现实生活需求结合起来

   (三)云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案例

    1.政府主导

    2.广泛动员,多方参与

    3.保护与发展相结合

  四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机制创新

   (一)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机制创新的历程

    1.重要举措

    2.阶段特征

   (二)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机制创新的基本经验

    1.文化体制改革要以“解放文化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2.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文化的“两重性”

    3.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宏观管理、搞活微观主体”

    4.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是“加强领导、综合配套”

    5.文化机制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学发展观

  五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出

   (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经验

    1.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2.整合资源,构建多元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公共文化形式

    3.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4.鼓励文艺创作,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5.完善政策体系,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

    6.加强文化对外交流,促进文化“走出去”

   (三)云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1.完善文化设施,构建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创新机制体制,多渠道促进公共文化发展

    3.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塑造文化品牌

    4.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力度

    5.充分发动民众力量,构建乡村文化服务体系

  六 文化产业发展

   (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提出

   (二)发展文化产业 培育新型支柱产业的经验

    1.理念创新

    2.体制创新

    3.机制创新

    4.手段(技术)创新

    5.政策创新

   (三)发展文化产业 培育支柱产业的做法和成效

    1.实施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战略

    2.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战略

    3.实施文化精品战略

  七 实施中国文化开放与“走出去”战略

   (一)实施文化开放与“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二)文化开放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文化发展战略

    2.加强对外文化宣传,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参与国际文化竞争

    4.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海外文化机构

    5.布局文化传播平台,实施重大文化“走出去”项目

   (三)云南实施文化开放与“走出去”战略的做法和成效

    1.确定文化发展目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2.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实施精品项目工程

    3.营造文化创新环境,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4.成效显著

文化产业已经列入中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本书正是从这一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初步回答。从理论上着重概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实践上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简 介:本书对40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重大成就、问题不足等进行总括性的分析,并从文化体制与文化政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贸易、对外文化交流、文化科技、设计和工艺美术等十一个方面深入系统地进行了专题研究。书中各章作者均为国内该领域的大家、名家,共同为中国文化领域的研究者、从...

作者: 胡正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