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8

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报告(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f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Development(2015)

SSAPID:101-7873-2607-10
ISBN:978-7-5097-7270-6
DOI:
ISSN:
关键词:

外交 公共外交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针对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现状做出全面梳理和总结的专业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协同国内七家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完成。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先生担任总顾问,中国公共外交的首倡者之一、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担任主编。书中从政府、民间机构、企业界、媒体界、理论界、城市、不同国家等多个主体角度,对我国当前公共外交的实践和理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

相关信息

丛书名:公共外交蓝皮书
作 者: 赵启正 雷蔚真
编 辑: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8 外交、国际关系

 法律声明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中国皮书网

 主编简介

 公共外交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BⅠ 总报告

  B.1 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兴起

   一 公共外交成为中国国家战略

   二 公共外交理念已在中国深入普及

   三 公共外交实践已在中国广泛开展

   四 中国公共外交事业面临的挑战

    (一)适应新媒体环境,提升政府及各有关机构的公共外交全民观

    (二)进一步发挥企业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和基本素养

 BⅡ 政府部门公共外交

  B.2 国家领导人公共外交

   一 战略布局:全方位、多层次重点推进,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一)全方位、多层次重点推进的首脑公共外交格局

    (二)核心主题:向世界说明“中国梦”

   二 策略路径:形式多样,手段灵活,重视媒体传播和人文交流

    (一)媒体传播:“定调”出访,掌握国际舆论主动权

    (二)人文交流:切实推进,促成人文交流常态化

   三 特点鲜明,价值独特,首脑公共外交发挥多维效应

    (一)展现大国政治家风范,以个人魅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二)善讲中国故事,聚焦媒体关注,谋取中国外交话语权

    (三)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彰显公共外交“中国智慧”

  B.3 讲好中国故事

   一 外交部门是公共外交的“主要责任人”

   二 外交部门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一)外交部多样化的“信息告知”

     1.重视与媒体沟通,增大信息透明度

     2.利用新兴媒体,塑造亲民形象

     3.打造品牌活动,提升内外影响力

     4.探索国际合作,加强交流互鉴

    (二)驻外使领馆立体式的“国情速递”

     1.推动人文交流,促进文明对话

     2.借助公共平台,传递中国声音

   三 展望:中国需要更为开放的视角

  B.4 中国军事公共外交的实践创新与发展方向

   一 军事公共外交及其意义

   二 新时期中国军事公共外交的具体实践及成效

    (一)建立健全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不断推进军事教育交流项目

    (三)定期发布国防白皮书

    (四)全面、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国际援助与反海盗行动

   三 中国军事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

  B.5 对日国际舆论战

   一 对日舆论战展开的背景

    (一)21世纪中日关系的波折

    (二)第二次安倍内阁的保守色彩

   二 舆论战经过

    (一)导火索: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二)舆论战的展开

    (三)舆论战的高潮

     1.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与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的正面交锋

     2.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与日本驻慕尼黑总领事水谷章的正面交锋

   三 舆论战的经验总结

    (一)正面交锋,不回避问题

    (二)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

    (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B.6 第一夫人公共外交

   一 中国“第一夫人”的公共外交

    (一)个人形象展现中华文化

    (二)慈善行动传播爱与关怀

    (三)音乐语言拉近遥远距离

    (四)和谐婚姻讲述温情故事

   二 中国“第一夫人”的公共外交影响

    (一)对内凝聚国人民心

    (二)对外提升国家形象

   三 结语

 BⅢ 地方政府与城市公共外交

  B.7 中国城市公共外交的概念、特征与路径

  B.8 打造“全球城市”:上海城市公共外交的品牌战略

   一 上海的城市形象

   二 上海的城市品牌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二)国际合作之都

    (三)东西方文明的交会点

   三 上海开展城市公共外交的实践

    (一)抓住举办各类国际活动契机,开展主场公共外交

    (二)借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提高东方金融贸易中心的吸引力

    (三)搭世博会顺风车,打造国际机构总部“基地”

    (四)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1.以“海派文化”为核心,向世界讲述上海的故事

     2.借助上海国际友好城市资源,开展点对点城市公共外交

   四 结论

  B.9 永不落幕的青奥会:南京青年公共外交的实践与思考

   一 “四高”成就青年公共外交“中国名片”

    (一)城市形象推介度高

    (二)赛会传播正向度高

    (三)世界青年参与度高

    (四)中华文化认同度高

   二 “三管齐下”,助推青年公共外交

    (一)青年志愿服务,激发青春能量

    (二)青年文化交流,诠释“中国梦”

    (三)青年和平论坛,构建交流平台

   三 “三大转变”,深化青年公共外交

    (一)由“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转变

    (二)由“被动选择”向“主动选择”转变

    (三)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传播转变

  B.10 扬州:以运河文化扎实推进城市外交

   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共外交价值

    (一)两大核心标准:突出性与普遍性

    (二)公共外交价值:跨文化性与国际传播力

   二 扬州运河:三位一体的城市外交

    (一)以遗产保护为基础

    (二)以大运河申遗为关键

    (三)以运博会为主线

   三 大运河公共外交与扬州经验

    (一)“大运河第一城”借申遗再放异彩

    (二)运博会长效影响力丰富城市外交形式

    (三)围绕“运河文化”的城市外交

  B.11 侨务外交与温州公共外交实践

   一 前言

   二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 温州华人华侨公共外交的形式

    (一)华人华侨个体行为

     1.华人华侨个人交往中的公共外交

     2.华人华侨在参政中的公共外交

    (二)华人华侨在跨国经营行为中的公共外交

     1.华人华侨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公共外交

     2.华人华侨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危机外交

    (三)华人华侨社团的公共外交

     1.危机公关

     2.文化艺术活动

     3.经贸互动

     4.华文教育

   四 温州华人华侨公共外交的效果

    (一)受到祖国和祖籍国政府的肯定

    (二)被授予所在国的荣誉奖章

    (三)在所在国获得某专业领域授权或受到当地媒体的正面报道

   五 温州华人华侨公共外交的未来发展

  B.12 “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海南公共外交的实践探索

   一 相关概念及提出背景

    1.博鳌公共外交基地

    2.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

    3.万宁中非合作交流促进基地

    4.海口国家侨务交流示范区

   二 实践探索与当前进展

   三 基本经验与主要特色

    (一)找准定位,以基地建设服务中央总体外交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二)上下联动,最大限度调动和整合中央和地方两种资源两个积极性

    (三)巧抓机遇,以重大外事侨务活动促进基地建设

    (四)软硬件建设相结合,全方位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四 博鳌亚洲论坛:海南公共外交的实践范例

 BⅣ 公共外交与企业的海外发展

  B.13 中国企业公共外交的特点与趋势

   一 中国企业公共外交意识薄弱

    (一)逐利思维的局限

    (二)“外交”概念的模糊

    (三)历史原因造成的滞后

   二 部分企业的经济行为客观上起到了公共外交的效果

    (一)跨国经营中跨文化交往的必然性

    (二)国有企业的“公益性”

   三 中国企业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一)法律的权威性

    (二)法律的可度量性

   四 尊重当地文化,主动促进文化融合

    (一)文化公共外交意识加强,熟练消除文化障碍

    (二)主动宣传中国文化

   五 舆论引导力有待提高

    (一)媒体意识有所提升,主动利用当地媒体

    (二)巧妙抓住媒体心理,化被动传播为主动宣传

    (三)对接媒体的意识薄弱,条件有限,引导舆论的能力尚不够高

   六 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加强,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一)为当地人民长远发展着想,乐于分享乐于奉献

    (二)公益活动参与力度不足,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B.14 海外并购中的文化冲突

   一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背景及现状

   二 海外并购存在文化冲突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原因

    (一)历史根基

     1.文化是一种外交的力量

     2.企业是公共外交的中坚力量

     3.文化与公共外交的关系

    (二)现实原因

     1.并购双方存在固有文化差异

     2.并购双方缺乏自我文化认知

     3.并购双方缺乏彼此文化认知

   三 海外并购中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企业发展目标存在冲突

    (二)企业经营决策存在冲突

    (三)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冲突

    (四)企业绩效评估、人员激励存在冲突

    (五)企业员工行为方式存在冲突

   四 海外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策略

    (一)接受文化差异,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

    (二)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整合模式

    (三)寻求文化共同点,建立共同的管理文化

    (四)加强跨文化人才培训

    (五)积极应对文化冲突

   五 启示

  B.15 中国“走出去”企业规则困境的法律应对

   一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规则困境

   二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规则困境: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

    (一)历史原因:契约精神的文化差异

    (二)现实原因:硬规则与潜规则

   三 中国“走出去”企业规则困境的法律应对

    (一)主动出击,以自信赢尊重

    (二)互利共赢,共建市场新秩序

    (三)中国“走出去”企业法律应对的公共外交意义

  B.16 在压力中前行: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舆论应对

   一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舆论环境:在压力中前行

    (一)中国企业崛起引发国外媒体负面舆论

    (二)复杂的舆论环境——难以化解的反华情绪

   二 海外舆论与中国企业公共外交:世界声音与中国声音

    (一)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拟态环境的塑造

    (二)舆论对企业公共外交的影响:从“以我为主”到“以国外受众为主”

   三 影响海外舆论的因素: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

    (一)来自目标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1.东道国政局不稳定带来的政策风险

     2.本地企业及外国企业的竞争风险

     3.文化差异的干扰

    (二)来自企业层面的影响——公共外交水平的重要性

   四 中国企业应对舆论挑战的努力

    (一)适时出击,做足功课——充分掌握主动权

    (二)善用规则,维护权益——将外围阻力降到最低

    (三)承担责任,体恤民意——赢得信赖与认可

    (四)错位竞争,互利共赢——消除政府及民众的疑虑

    (五)成功案例的共同特征:沟通与理解是改善舆论环境的前提

   五 总结与反思

 BⅤ 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

  B.17 中国驻外记者参与公共外交活动调查报告*

   一 调查实施背景

   二 主要调查发现

    (一)驻外记者在向国外民众说明真实中国方面效果显著

    (二)驻外记者是政府层次公共外交活动的有益助力

    (三)九成驻外记者认可其肩负的公共外交职能

    (四)七成以上驻外记者乐于参加公共外交培训

   三 分析与建议

  B.18 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公共外交效果2013年调查报告

   一 调查实施背景

   二 主要调查发现

   三 分析与建议

    (一)加强“倾听”,持续评估,掌握政策、媒体与民众多层面公共外交舆情

    (二)增强顶层设计,唤醒主体意识,形成公共外交合力

    (三)进行话语创新,重视价值观传播,实现“中国梦—世界梦”有效对接

    (四)把握数字外交契机,善用新媒体平台,引发国际社区良性互动

  B.19 中国公共外交北欧地区效果评估报告

   一 中国公共外交的北欧语境

    (一)政府决策(政策目标、选举承诺和执政党价值观)

    (二)国际语境(欧盟、其他国际组织、关系亲密的超级大国)

    (三)商业利益(进出口、对中国投资、吸引中国投资、其他商业合作)

    (四)国会态度(反对党以及政界态度)

    (五)大众舆论

   二 公共外交效果评估的分析框架、分析范畴和基本数据来源

    (一)分析框架

    (二)分析范畴和分析数据

   三 中国公共外交在北欧效果评估

    (一)瑞典

    (二)中国公共外交在丹麦

    (三)中国公共外交在挪威

    (四)中国公共外交在芬兰

   四 结论:北欧公共外交的启示

  B.20 中国高铁:公共外交的“新名片”

   一 海外媒体对中国高铁相关报道的研究报告

    (一)对中国高铁技术存疑与质量认可同时并存

    (二)低成本的传统优势与技术自主研发齐头并进

    (三)承担海外社会责任与推动本地技术提升相辅相成

    (四)海外基建经验与口碑在担当公共外交责任方面相辅相成

    (五)推进国内发展和国际拓展中国政府表现出两轮驱动的政策弹性

    (六)高铁惠及地区经济版图重构与“中国威胁”的二元对立将成为国际舆论新常态

   二 中国高铁担当着公共外交的角色和责任

    (一)交通即传播:中国高铁在出其外交中的地位

     1.交通与传播本是同根生

     2.从传播学相关研究来看,交通存在传播效应

     3.现代交通融汇了现代传播的诸多元素和功能

    (二)中国标准:高铁为弹性公共外交注入刚性中国标准

    (三)现代元素:高铁为中国软实力注入现代元素

    (四)国家形象:高铁成为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

   三 高铁公共外交职能担当的问题与方向

    (一)信息素养:传播学的思维方式

    (二)跨文化传播能力:公共外交思维方式

    (三)修和共识:战略传播思维方式

  B.21 新媒体时代中国媒体外交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 媒体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媒体外交与公共外交

    (二)媒体外交活动与媒体外交

   二 新媒体时代中国媒体外交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台为例

    (一)中日网络对话

    (二)“友城之约——中外友好城市网络对话”

    (三)跨越太平洋的对话

    (四)中越“同唱友谊歌”

    (五)广播孔子学院

   三 近年来国际台媒体外交活动的经验得失

    (一)媒体推动

    (二)网络搭台

    (三)母语沟通

    (四)重视策划

     1.了解政策

     2.平等对话

     3.重视互动

     4.名人效应

    (五)衍生产品的开发

   四 结论

 BⅥ 公共外交与民间交流

  B.22 国家意志主导下的民间外交

   一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基本情况介绍

   二 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涓涓细流,终成大川

    (三)外圆内方,以柔克刚

   三 民间外交仍是公共外交的重中之重

   四 对进一步做好中国友协的一些建议

    (一)由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

    (二)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型

    (三)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型

   五 民间外交的发展展望

   六 结语

  B.23 华侨华人——公共外交的独特资源

   一 华侨华人在开展公共外交中的重要性

   二 华侨华人社团助推公共外交——以美国百人会、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欧洲华侨华人联合会为例

    (一)美国百人会——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二)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促进中巴文化交流

    (三)欧洲华侨华人联合会——维护国家和平统一

   三 华侨华人社团在推动公共外交中的特点

    (一)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促外交

    (二)与住在国政府、使领馆等官方机构密切联系,以非官方促官方

   四 结语

  B.24 个人影响力与公共外交

   一 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个人影响力扩大的动态分析

   三 中国新生代精英阶层海外影响力发展观察

   四 以李娜及马云为例看精英阶层海外影响力发展

   五 结语

  B.25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一 孔子学院的十年发展

    (一)孔子学院建设

    (二)汉语教学、教师、志愿者与教材

    (三)国际交流

    (四)汉语考试

    (五)网络孔子学院

   二 孔子学院对中国公共外交的作用

   三 孔子学院的独特优势

    (一)模式新颖,讲究实效

    (二)打造平台,开拓渠道

    (三)架设桥梁,连接中外

   四 结语

 BⅦ 公共外交的理论争鸣

  B.26 2013~2014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理论探索

   一 基于实践层面推动的理论探索

    (一)公共外交的整合与战略传播思维受关注

    (二)继续探索公共外交的模式创新

    (三)公共外交的修辞研究受到重视

    (四)公共外交的主体研究

   二 立足多样化讨论公共外交的分类效果

    (一)公共外交与反恐

    (二)文化外交、体育外交、科技外交的新研究

    (三)历史案例的重新挖掘和整理

   三 对公共外交效果的争鸣

  B.27 2013~2014年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研究观察

   一 海外对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整体印象

   二 对中国网络的研究仍然居公共外交前列

   三 对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新模型和新路径开始出现

   四 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

   五 关于中国公共外交的热点研究问题

    (一)研究地域:以对非洲的公共外交研究最为突出

    (二)研究对象:孔子学院仍是重点

    (三)公共外交形式:体育公共外交较为突出

  B.28 2013~2014年全球公共外交的制度创新

   一 美国以社交网络对抗“伊斯兰国”:公共外交在反恐上的应用

   二 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以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的修复式公共外交

   三 印度的佛教外交和瑜伽外教:莫迪的公共外交大打宗教文化牌

   四 巴西公共外交的创新:新兴市场国家公共外交的案例

   五 以色列前总统变身喜剧明星:领导人公共外交的创新

 BⅧ 国际视野下的公共外交

  B.29 2014年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综述

   一 机制建设:拓展平台,丰富主体

    (一)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更趋完善,成果更加丰硕

    (二)搭建更广阔平台

    (三)参与主体更加多元

   二 孔子学院:走过十年,迈向未来

    (一)规模继续扩大

    (二)办学效果突出

    (三)内容日趋丰富

    (四)品牌不断提升

    (五)不断探索创新

   三 教育文化:关注青年,投资未来

    (一)持续增进两国青年交流

    (二)进一步加强两国教育合作

    (三)努力促进两国青年协作

    (四)拓展青年交流领域

   四 体育交流:发扬传统 精彩纷呈

    (一)搭建互动平台,创新交往体制

    (二)层次更加丰富,主体更加多元

    (三)青年学生仍是主要目标群体

    (四)国际体育赛事的公共外交作用更加凸显

   五 科技交流:开拓进取 共创双赢

    (一)保持和加强科技人员的对话与合作

    (二)科技企业开始展现良好形象

    (三)注重施展“互联网外交”魅力

   六 结语

  B.30 2014年中国对英公共外交综述

   一 中英教育和学术交流

   二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 小结

  B.31 2014年中国对法公共外交综述

   一 中国对法公共外交发展历程

   二 多元主体助推中国对法公共外交

   三 活动层次提升、密度增加

   四 交流模式逐渐成熟、向纵深拓展

   五 小结

  B.32 2014年中国对俄公共外交综述

   一 以孔子学院及“汉语桥”为基础的教育外交不断推进

   二 以“手机外交”为代表的科技外交发展迅速

   三 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外交新方式层出不穷

   四 以媒体和旅游为渠道的多方位外交稳步推进

   五 中国对俄公共外交的不足及趋势

  B.33 2014年中国对日公共外交综述

   一 2014年中国对日公共外交特点分析

    (一)汉语国际推广植根日本,由“单向宣传”向“双向沟通”转变,灵活性、自主性增强

    (二)政府主导的论坛、会议等传统公共外交平台仍起主要作用

    (三)社会专业领域的交流多样,组织性、针对性提高

    (四)网络外交成为对日公共外交的新常态,影响力逐渐显现

    (五)利用媒体外交平台投放的公共外交产品内容增加,在日媒体独立扎根竞争力增强

    (六)将部分公共外交活动仪式化、节日化,是2014年对日公共外交的大手笔

   二 新兴媒体为中国对日公共外交提供新契机

   三 未来对日公共外交展望

    (一)中日领导人APEC会面预示着传统外交作用受限,公共外交有待加强

    (二)以发展对日网络外交为突破口,创生新平台

    (三)完善顶层设计,重视议程设置

    (四)整合“讲故事”主体,运用舆论智库和意见领袖的声音

    (五)借力学术界,创制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B.34 2014年中国对韩公共外交综述

   一 中国对韩公共外交的地理环境

   二 中国对韩公共外交的主要内容

    (一)驻外机构主导的公共外交成为主流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

    (二)中坚力量——社会精英进一步介入公共外交中来

    (三)基础力量——普通大众交流不断加深

   三 中国对韩开展公共外交的特点分析

    (一)受众以社会上层群体居多,普通民众方面略显不足

    (二)在新媒体方面留有空白

    (三)舆论引导待加强

   四 中国加强对韩公共外交的展望

《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报告(2015)》是第一部针对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做出全面梳理和总结的专业报告。该报告从政府、民间机构、企业界、媒体界、理论界、城市、不同国家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当前的公共外交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本报告首先从国家领导人、军事领域和第一夫人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实践做了详尽的总结。其中,以国家领导人全方位、多层次重点推进,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公共外交战略布局为例,对首脑公共外交的多维效应等重大话题展开了充分探讨。第二个部分对中国城市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进行了总结,尤其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大城市,包括上海、温州、扬州、海南、南京等。各个城市的公共外交活动形式各异、种类繁多,通过详尽的材料分析发现:中国各大城市开展公共外交的内在驱动力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公共外交特征和趋势:既点出了中国企业公共外交意识薄弱的问题,也展示了中国企业法律维权意识和促进文化融合意识正逐步提高的成绩。第四部分考察了国际传播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中的进步。这一部分展示了几个原创性调查报告,对中国驻外记者参与公共外交活动、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公共外交效果、中国公共外交在北欧地区效果等做了调查和评估。这些报告可以帮助读者以小见大地了解中国公共外交的真实状况。从民间交流角度关注中国公共外交的第五部分,重点考察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华人华侨组织、孔子学院等对外文化交流的不同机构,也分析了个人精英、网络新媒体这些较新的公共外交形态。本报告在最后两个部分中,梳理了近几年全球公共外交理论创新,也按照国别整理了中国公共外交的重大事件和特征。整个报告从宏观层面展示了我国公共外交事业的现状、成绩与问题。

张开、邓清:《感知文化差异跨越传播障碍——扬州运河城市文化传播策略》,《现代传播》2010年第9期。

邓清、张开:《地方文化外交对国家形象塑造的贡献——以扬州世界运河名称博览会为例》,《当代世界》2011年第9期。

张开、邓清主编《扬州运河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外文出版社,2012。

运博会官网:http://www.yangzhou.gov.cn/yzsjyhmc8/d8yhmc_index.shtml。

访谈对象:扬州市政协主席洪锦华、扬州市政协副主席倪士俊、扬州市外事办公室主任邓清、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副主任姜师立、扬州文化研究会原会长韦明铧等。

访谈时间:2014年7月20~21日。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科学出版社,2002。

耿虎:《试论华文教育的多样化构成与中华文化的多层次传播》,《世界民族》2007年第2期。

金正昆、臧红岩:《当代中国侨务公共外交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金正昆、孙冰冰:《海外华侨华人参与:当代中国侨务公共外交路径》,《社科纵横》2012年第11期。

隆德新、林逢春:《侨务公共外交:理论内盒、本体特征与效用函数》,《东南亚研究》2013年第5期。

夏征农、陈至立编《辞海》(第6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姜飞:《美国的传播霸权及其激发的世界范围的文化保护》,《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4期。

姜飞:《传播与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李安山:《媒体在中非关系中的作用》,《对外传播》2012年第7期。

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华夏出版社,2005。

叶皓:《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现代传播》2012年第6期。

朱承铭:《赵启正院长在“发展中国家新闻部长研讨班”上就公共外交演讲》,《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11期。

Berridge G.R.,Alan James. Dictionary of Diplomacy,London:Palgrave,2011.

Kishan S.Rana. Bilateral Diplomacy,New Delhi:Manas Publications,2001.

1.War on Twitter:State Department Makes Mock ISIS Recruiting Video to Counter Terror Group’s Online Pursuit of Westerners,Daily Mail,Sep.6,2014,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745875/War-Twitter-State-Department-releases-mock-ISIS-recruitment-film-bid-counter-terror-groups-online-pursuit-Westerners.html.

2.U.S. Attempts to Combat Islamic State Propaganda,The Washington Post,Sep.7,2014,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national-security/us-attempts-to-combat-islamic-state-propaganda/2014/09/07/c0283cea-3534-11e4-9f4d-24103cb8b742_story.html.

3.Obama’s Social Media Strategy Against ISIS Falling Short,Experts Say,ABC News,Oct.1,2014,http://abcnews.go.com/News/obamas-social-media-strategy-isis-falling-short-experts/story?id=25903375.

4.Putin’s Hopes to Burnish Russia’s Image with Sochi 2014,BBC,Feb.6,2014,http://www.bbc.com/news/world-europe-26062757.

5.India and East Asia: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s “Buddhist Diplomacy”,Nov.5,2014,http://www.globalresearch.ca/india-and-east-asia-prime-minister-narendra-modis-buddhist-diplomacy/5412129.

6.Yoga as Indian Soft Power,USC Public Diplomacy,Dec.19,2014,http://uscpublicdiplomacy.org/blog/yoga-indian-soft-power.

7.Innovation in Brazilian Public Diplomacy,USC Public Diplomacy,Feb.5,2014,http://uscpublicdiplomacy.org/sites/uscpublicdiplomacy.org/files/useruploads/u20150/Brazil%20Composite%20Report%20-%20Complete.pdf.

8.Shimon Peres Becomes Comedy Star,Daily Telegraph,Sep.23,2014,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middleeast/israel/11117337/Shimon-Peres-becomes-comedy-st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