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21

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图书

public educational museum and modern re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society(1928-1937):centered on jiangsu province

SSAPID:101-7871-3650-66
ISBN:978-7-5097-3853-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江苏民众教育馆对基层社会的现代化改造活动。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官方社会教育机构,民众教育馆在改良民众文化、改善民众生计、塑造公民观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抗战之前,政府的权力所能达到的边界止于县级,县以下的控制只能通过民间力量间接实现,然而江苏民众教育馆模式表明,在政府基层力量捉襟见肘的环境下,民众教育馆以其“权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管理“缺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江苏民众教育馆模式不失为改造基层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朱煜
编 辑:曹长香;周永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后记

 绪论

  一 研究动机

  二 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

   (二)时空范围

  三 文献资料与研究现状

   (一)文献资料

   (二)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框架结构

 第一章 江苏民众教育馆概况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的历史轨迹

   一 兴起的原因

    (一)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诉求

    (二)塑造“青天白日旗下新国民”的需要

    (三)教育界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

   二 产生与发展轨迹

    (一)民众教育馆的建立

    (二)民众教育馆的演进及其特点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的组织人事

   一 内部组织及其演变

    (一)县立民众教育馆组织结构与演变

    (二)省立民众教育馆组织结构与演变

   二 人员的构成与素质

    (一)江苏省官方规定的聘用标准

    (二)民众教育馆人员的学历和资历

    (三)民众教育馆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的运行机制

   一 内部管理与工作机制

    (一)内部管理机制

    (二)内部工作机制

   二 “标准工作”的出台

    (一)实行标准工作前的状况

    (二)施行标准工作及其实际情形

   三 基本施教区、推广区与辅导区

    (一)推行基本施教区与推广区制度

    (二)实行辅导区制度

 第二章 着力改良民众文化

  第一节 推动识字运动

   一 举办识字教育

    (一)设立民众学校

    (二)实施流动教学

    (三)设立识字处及施行茶园识字

    (四)组织扫除文盲团

   二 转向强迫识字

   三 与识字运动各方的关系

  第二节 参与私塾改良运动

   一 私塾改良运动的兴起

   二 建立私塾改良的辅导机构

   三 私塾改良的主要方式

    (一)建立特约改良私塾

    (二)举办各种塾师训练班

    (三)举行竞赛、展示及集合训练

  第三节 倡导风俗改良

   一 提倡国历及新年易俗

   二 设置作息钟:时间观念的教育

   三 反对迎神赛会,进行科学教育

   四 劝导放足

   五 其他改良风俗活动

  第四节 改良民众文化的特点

   一 基础性

   二 教育性

 第三章 致力改善民众生计

  第一节 开展生计调查

   一 城市调查:在党政机关协助下开展

   二 乡村调查:在合作、互利中进行

  第二节 实施生计指导

   一 从事生计宣传

   二 提供小本贷款

   三 进行职业训练与农事指导

    (一)在城市举办的职业训练

    (二)在乡村的农事指导活动

   四 进行合作指导

    (一)以城镇居民为对象的合作指导

    (二)以乡村民众为对象的合作指导

  第三节 个案分析:无锡南门民众教育馆之人力车合作社

   一 发起动机

   二 成立经过

   三 社务管理

    (一)社务机构及其特点

    (二)规章制度

   四 业务经营

  第四节 改善民众生计的特点

   一 应急性

   二 指导性

 第四章 努力塑造公民观念

  第一节 实行公民训练

   一 “草根组织”的建立

   二 公民训练中的“观念灌输”

   三 农民生活学校的旨趣

  第二节 展览中的公民观念塑造

   一 “国难”展览与公民观念

   二 庙会与展览:“流动”的公民观念教育

  第三节 休闲娱乐中的公民观念渗透

   一 民众读物改良

    (一)民众读物改良的缘起

    (二)民众读物改良的肇始

    (三)民众读物改良形成运动

    (四)民众教育馆改良民众读物的活动

   二 民众茶园的教化

    (一)近代茶园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民众茶园里的“教化”

     1.民众教育馆的自办茶园

     2.民众教育馆的特约茶园

   三 “戏剧化”的熏陶

   四 公民“教育电影”

    (一)推行公民“教育电影”的动因及经过

    (二)公民“教育电影”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塑造公民观念的特点

   一 草根性

   二 社会性

 第五章 江苏民众教育馆社会改造的实效分析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的目标

   一 政府提出的目标

   二 民众教育馆的目标追求

  第二节 社会改造的成效与问题

   一 改造的成效

    (一)改良民众文化的效果

    (二)改善民众生计的效果

    (三)努力塑造公民观念的效果

   二 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影响社会改造成效的因素

   一 政治环境

   二 国民素质

   三 自身缺陷

    (一)组织紊乱复杂

    (二)选用人员不当

    (三)办馆不办教育

    (四)理想偏离现实

 余论 江苏民众教育馆社会改造模式分析

  一 “制度变迁”下的民众教育馆模式

  二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角色

  三 与相关模式的比较

本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江苏民众教育馆对基层社会的现代化改造活动。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官方主导的社会教育中心机构,民众教育馆在改良民众文化、改善民众生计、塑造公民观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抗战之前,政府的权力所能达到的边界止于县级,对县以下的控制只能通过民间力量间接实现;然而江苏民众教育馆模式表明,在政府基层力量捉襟见肘的环境下,民众教育馆以其“权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管理“缺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江苏民众教育馆模式不失为改造基层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

1.《大众导报》

2.《第四中山大学教育行政周刊》

3.《东方杂志》

4.《东海民教》

5.《光华》

6.《江东》

7.《江苏大学教育行政周刊》

8.《江苏教育》

9.《江苏教育季刊》

10.《江苏省政府公报》

11.《江泰日报》

12.《教与学》

13.《教育辅导》

14.《教育通讯》

15.《教育新路》

16.《教育与民众》

17.《教育杂志》

18.《金山县教育季刊》

19.《民教半月刊》

20.《民教通讯》

21.《民教研究通讯》

22.《民众教育季刊》

23.《民众教育通讯》

24.《民众教育月刊》

25.《民众教育周报》

26.《农民教育》

27.《山东民众教育月刊》

28.《上海教育界》

29.《社教通讯》

30.《申报》

31.《苏声月刊》

32.《泰报》

33.《无锡教育》

34.《无锡教育月刊》

35.《无锡教育周刊》

36.《吴江日报》

37.《武进教育》

38.《武进教育月刊》

39.《武进商报》

40.《武进县政府公报》

41.《新江苏报》

42.《新民之路》

43.《浙江民众教育》

44.《浙江省民众教育辅导半月刊》

45.《镇江民众月刊》

46.《中华教育界》

47.《中央大学教育行政周刊》

48.《中央党务月刊》

49.上海《民国日报》

50.无锡《民报》

1.《办理教育电影案》,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047-30-51。

2.《本馆设立经过》,镇江市档案馆藏,档案号A8-1-291。

3.《二十四年度南京教育》,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5-219。

4.《反日!!救国!!省民教馆到乡村宣传》,镇江市档案馆藏,档案号C2-2-740。

5.《关于调查学龄儿童及私塾改良经费问题与市政府之来往文书》,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5-127。

6.《关于举办巡回乡区“电影教育”经常及临时费问题与市政府之来往文书》,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5-131。

7.《嘉奖丹阳县农民教育馆馆长舒广智刻苦耐劳得众信仰》,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甲-337。

8.《江苏省各县县立民众教育馆组织暂行规程》,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甲-369。

9.《江苏省会民众识字班设立办法》,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乙-857。

10.《江苏省教育厅训令字第839号》,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甲-369。

11.《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办事通则》,镇江市档案馆藏,档案号A8-1-291。

12.《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暂行组织大纲》,镇江市档案馆藏,档案号A8-1-291。

13.《江苏省省立民众教育馆附设农民生活学校办法》,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乙-883。

14.《令为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开映教育电影饬派警维持秩序》,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甲-337。

15.《令知丹阳县社会教育机关应行改进各点仰转饬遵照》,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001-甲-339。

16.《民教馆理发班毕业生筹开女子理发馆》,姜堰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03-1-5。

17.《省民教馆加紧救国反日工作》,镇江市档案馆藏,档案号C2-2-740。

18.《省民教馆义勇军行宣誓礼》,镇江市档案馆藏,档案号C2-2-740。

19.《识字运动宣传周》,镇江市档案馆藏,档案号A8-1-291。

20.《泰县县立民众教育馆》,泰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54-1-1。

21.《修正江苏省省立民众教育馆组织暂行规程》,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054-1-63。

22.《修正江苏省省立民众教育馆组织暂行规程》,姜堰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03-1-15。

2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2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陈果夫主编《江苏省政述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7辑(969),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

2.樊仲云编《十年来的中国》,商务印书馆,1937,收入《民国丛书》第5编69册,上海书店影印本。

3.贾子彝编《江苏省会辑要》,镇江江南印书馆,1936。

4.江恒源:《徐公桥》,中华职业教育社,1929。

5.江苏教育厅编《江苏教育概览》,江苏教育厅,1932。

6.江苏省教育厅编《江苏全省教育统计图表》,江苏省教育厅,1936。

7.江苏省教育厅编《江苏省最近教育概况》,江苏省教育厅,1930。

8.江苏省立东海民众教育馆:《八个月来之江苏省立东海民众教育馆》,1935。

9.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院、劳农学院:《民众教育实验报告》(第三次),1930。

10.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概况》,1931。

11.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四年来之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1934。

12.江苏省政府:《江苏省政府民国二十二年八月份行政报告》,江苏省政府,1933。

13.江问渔、梁漱溟编《乡村建设实验》第3集,上海中华书局,1937,收入《民国丛书》第4编第16册,上海书店影印本。

14.《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1辑(107),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

15.《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店,1934。

16.《教育部行政纪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0辑(97),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17.教育部编《全国社会教育概况》(十九年度),南京京华印书馆,1934。

18.教育部编《全国社会教育概况》(十七年度),中华书局,1931。

19.教育部编《全国社会教育概况统计》(二十年度),南京大陆印书馆,1934。

20.教育部编《全国社会教育概况统计》(二十一年度),南京大陆印书馆,1935。

21.金陵大学:《金陵大学六十周年纪念册》,金陵大学,1948。

22.金自诚、倪一鸣编《金山县教育年报》第1期,金山县教育局,1935。

23.刘镜如等:《鲁皖苏浙沪社会教育考察报告》,1937。

24.南通县农民教育馆:《农民教育实验报告》,南通县农民教育馆,1931。

25.无锡市史志办公室、无锡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无锡年鉴资料选编》,广陵书社,2009。

26.无锡县立民众教育馆:《崇安寺前:无锡县立民众教育馆概况报告》,1931。

27.无锡县立民众教育馆:《无锡县立民众教育馆二十一年度概况》,1933。

28.杨汝熊、陈增善主编《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周年纪念特刊》,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1933。

29.宜兴实验民众教育馆:《宜兴实验民众教育馆馆刊》,1934。

30.郁瘦梅:《五个月的实验民众教育馆》,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南门实验民众教育馆,1931。

31.章元善、许仕廉编《乡村建设实验》第1集,中华书局,1934,收入《民国丛书》第4编第15册,上海书店影印本。

32.赵如珩:《江苏省鉴》,新中国建设学会,1935。

33.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第五届年会特刊》,1936。

34.中华图书馆协会编《全国图书馆及民众教育馆调查表》,1935。

35.中华职业教育社:《民国十八年之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教育社刊印。

36.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资料选辑》第3辑,中华职业教育社,1982。

37.庄俞、贺圣鼐编《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商务印书馆,1931。

1.〔日〕多贺秋五郎编《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民国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

2.黄季陆主编《抗战前教育概况与检讨》,《革命文献》第55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71。

3.黄季陆主编《抗战前教育政策与改革》,《革命文献》第54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71。

4.江苏省教育厅编《江苏省现行教育法令汇编》,江苏省教育厅,1933。

5.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教育部,1933。

6.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二辑,商务印书馆,1937。

7.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36。

8.教育部编《社会教育法令汇编》,商务印书馆,1936。

9.教育部编《社会教育法令汇编》第二辑,商务印书馆,1940。

10.李桂林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1.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12.徐秀丽编《中国近代乡村自治法规选编》,中华书局,2004。

13.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大象出版社,2009。

14.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

15.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陈果夫先生遗著编印委员会编《陈果夫先生全集》,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1。

2.陈侠、傅启群编《傅葆琛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董乃强编《董渭川教育文存》,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高瑾玉整理《高践四民众教育论著选》,1996。

5.黄炎培:《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文汇出版社,2000。

6.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

7.瞿葆奎主编《孟宪承文集》卷四《民众教育·民众教育辞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瞿葆奎主编《孟宪承文集》卷一(论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梁启超:《新民说》,宋志明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10.刘季洪:《教育生涯漫谈》,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1.马秋帆、熊明安编《晏阳初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2.茅仲英主编《俞庆棠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1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14.苏州大学原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校友会编《艰苦的探寻》第3辑,2000。

15.苏州大学原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校友会编《人民教育家俞庆棠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1987。

16.唐孝纯:《人民教育家俞庆棠》,《江苏文史资料》第104辑,1998。

17.田正平、李笑贤编《黄炎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8.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

19.政协无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专辑》,《无锡文史资料》第25辑,1991。

2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1.曹永森:《扬州风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东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东海县志》,中华书局,1994。

3.董献吉总纂《徐州市志》,中华书局,1994。

4.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省志·教育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5.李长傅编《江苏》,中华书局,1936。

6.连云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连云港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

7.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京教育志》,方志出版社,1998。

8.南京市社会局编《南京社会》,南京市社会局,1937。

9.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10.唐涵德主编《无锡县教育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2。

11.铜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铜山县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2.魏冰心、葛天纯等编《民众千字课本》,上海世界书局,1929。

13.无锡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教育志》,上海三联书店,1994。

14.扬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扬州市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5.镇江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镇江掌故》,1996。

16.镇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镇江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17.镇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镇江文史资料》第37期,2003。

18.政协泰县文史资料委员会、泰县县志办公室、泰县工商业联合会编《姜堰古镇风情录》,1990。

19.政协无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无锡文史资料》第7辑,1984。

20.庄泽宣编《人人读》,商务印书馆,1935。

1.陈礼江:《民众教育》,商务印书馆,1936。

2.陈青之:《中国教育史》,东方出版社,2008。

3.陈沂:《电影教育》,福建省教育厅,1942。

4.程其保等编《教养卫合一之新教育》,正中书局,1936。

5.甘豫源、王凤桐主编《民众教育新设施》,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1936。

6.甘豫源:《民众教育》,中华书局,1932。

7.高阳:《民众教育》,商务印书馆,1935。

8.谷剑尘:《教育电影》,中华书局,1937。

9.顾岳中:《民众教育》,商务印书馆,1948。

10.国联教育考察团:《中国教育之改进》,国立编译馆,1932。

11.黄强:《中国保甲实验新编》,正中书局,1935。

12.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编《电影教育的实际和设施》,1933。

13.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编《教育电影研究集》第1集,1935。

14.李蒸:《民众教育讲演辑要》,北平文化学社,1931。

15.林宗礼:《民众教育馆实施法》,商务印书馆,1936。

16.柳肇嘉:《江苏人文地理》,上海大东书局,1930。

17.马宗荣:《社会教育纲要》,商务印书馆,1937。

18.马宗荣:《识字运动、民众学校经营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35。

19.孟宪承:《民众教育》,世界书局,1933。

20.彭大铨:《民众教育馆》,正中书局,1947。

21.沈厚润:《民众语文教育》,中华书局,1948。

22.沈吕默:《民众教育馆》,中华书局,1948。

23.寿勉成:《合作指导》,正中书局,1947。

24.汤茂如:《民众教育概论纲目》,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1929。

25.汤茂如:《民众教育运动史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1928。

26.王泽民:《民众读物研究》,中华书局,1948。

27.吴学信:《社会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9。

28.熊子容:《公民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29.徐阶平:《乡村教育辅导记》,上海黎明书局,1936。

30.徐卓呆:《民众读物》,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31.许公鉴:《民众教育实施法》,上海大东书局,1934。

32.杨佩文:《民众教育实施法》,商务印书馆,1937。

33.杨坚:《民众生计教育》,中华书局,1948。

34.俞庆棠:《民众教育》,正中书局,1935。

35.赵步霞:《民众教育纲要》,上海中华书局,1935。

36.郑厚博:《中国合作运动之研究》,农村经济月刊出版社,1936。

37.中华职业教育社编《中国职业教育问题》,商务印书馆,1929。

38.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院同学会编《民众教育论文集》,1929。

39.庄泽宣、徐锡龄:《民众教育通论》,上海中华书局,1936。

40.宗秉新、蒋社村:《教育电影实施指导》,中华书局,1937。

41.宗秉新:《江苏的民众教育馆》,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1933。

1.陈乃林、周新国主编《江苏教育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费孝通:《江村经济》,戴可景译,商务印书馆,2001。

6.费孝通:《中国士绅》,赵旭东、秦志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7.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8.高有鹏:《庙会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8。

9.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0.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11.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3。

12.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

13.李德芳:《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

14.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5.李建兴:《社会教育新论》,台北三民书局,1984。

16.李建兴:《中国社会教育发展史》,台北三民书局,1986。

17.李伟中:《20世纪30年代县政建设实验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18.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9.李秀林等:《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人民出版社,1990。

20.励雪琴:《教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1.梁景和:《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2.刘正伟:《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3.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9。

25.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5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6.孟宪承:《教育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7.潘君祥主编《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28.潘君祥主编《中国近代国货运动》,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

29.彭骄雪:《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0.齐思和:《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31.沙莲香等:《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32.申晓云主编《动荡转型中的民国教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33.舒新城:《教育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34.谭来兴:《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人民出版社,2008。

35.田本娜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6.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7.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38.汪熙、魏斐德主编《中国现代化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39.王雷:《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0.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41.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42.王先明:《变动时代的乡绅》,人民出版社,2009。

43.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4.吴相湘:《晏阳初传》,岳麓书社,2001。

45.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6.朱小田:《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47.朱小田:《苏州史纪(近现代)》,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48.熊明安、周洪宇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9.徐传德主编《南京教育史》,商务印书馆,2006。

50.徐海燕:《悠悠千载一金莲:中国的缠足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51.徐秀丽主编《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学林出版社,2006。

53.杨国赐:《社会教育的理念》,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7。

54.杨国荣主编《现代化过程的人文向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5.杨念群:《中层理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56.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7.俞政:《严复著译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58.詹栋樑:《社会教育理论》,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8。

59.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0.张乃清:《钮永建与俞塘民众教育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1.张蓉:《中国现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62.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3.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64.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一九三○年代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6.周慧梅:《近代民众教育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7.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98。

68.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9.朱考金:《民国时期江苏乡村建设运动研究》,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70.朱宗震、徐汇言主编《黄炎培研究文集》(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1.傅海晏:《“跑调”的国货展览会:1935年无锡国货流动展览会研究》,《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2.李冬梅:《抗战前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事业活动述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3.李金铮:《收入增长与结构性贫困:近代冀中定县农家生活的量化分析》,《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

4.毛文君、赵可:《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实施效果有限的原因探析:以民众教育馆为例》,《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5.毛文君:《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的发展及活动述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6.毛文君:《社会教育的兴起与城市文化的变迁:以成都市民众教育馆为中心的考察》,《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7.沙青青:《信仰与权争:1931年高邮“打城隍”风潮之研究》,《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1期。

8.王笛:《茶馆、戏园与通俗教育》,《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

9.王奇生:《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0.翁有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探析》,《史学月刊》1997年第6期。

11.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

12.杨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督察专员制度的创设》,《民国档案》2009年第1期。

13.杨兴梅:《南京国民政府禁止妇女缠足的努力及其成效》,《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4.杨兴梅:《以王法易风俗:近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干预缠足的持续呼吁》,《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1期。

15.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

16.周慧梅:《关于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众教育馆研究的思考》,《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7.周慧梅:《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变迁的制度分析》,《教育学报》2008年第2期。

18.朱敬:《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组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1.谷小水:《1927~1937年中国民众教育研究——以江苏为中心》,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0。

2.周慧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众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1.〔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刘敬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德〕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

3.〔美〕阿列克斯·英克尔斯、戴维·H.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顾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韦森译审,格致出版社,2008。

7.〔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8.〔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9.〔美〕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苗延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0.〔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

11.〔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2.〔美〕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岁有生、王士皓译,中华书局,2008。

13.〔美〕塞缪尔·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罗荣渠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14.〔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瞿铁鹏、张钰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15.〔美〕杨联升:《中国制度史研究》,彭刚、程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6.〔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17.〔美〕陆殷君编译《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8.〔以〕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张旅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9.〔英〕菲利普·史密斯:《文化理论》,张鲲译,商务印书馆,2008。

20.〔英〕约翰·托什:《史学导论》,吴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戸部 健:《民衆教育館による「社会教育」の変容過程——1920年代後半から1940年代天津の事例を中心に》,《近きに在りて》第50卷,2006。

2.新保 敦子:《中国における民衆教育に関する一考察——兪慶棠と江蘇省立教育学院をめぐって》,《早稲田教育評論》第15卷,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