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报告(1986~2006)图书

China National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Review Report (1986-2006)

SSAPID:101-7835-2365-03
ISBN:978-7-80230-500-7
DOI:
ISSN:

[内容简介] 今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与发展20周年,为此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编写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报告(1986~2006)》一书,书中对实验区发展历程和阶段进行了细致的整理,通过案例整理和可持续发展指标数据的搜集,对实验区发展成效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数据分析,结合新时期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背景,研究提出了实验区发展与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编 辑:邓泳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编委会

 前言

 序言

 Foreword

 第一章 实验区20年发展建设的历程

  一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1.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的演进

   2.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

  二 实验区工作的缘起

   1.实验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2.实验区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趋势

  三 实验区发展的阶段

   1.创立试点,积极开拓科技促进社会发展新局面阶段(1986~1994年)

   2.拓展内涵,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阶段(1994~2002年)

   3.总结经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阶段(2002~)

  四 实验区建设的现状

   1.实验区的分布

   2.实验区的发展类型

  五 实验区建设的意义

   1.实验区是探索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实验基地

   2.实验区建设是地方21世纪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验区建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第二章 实验区20年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 新发展观的前瞻性探索和实践

  二 探索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三 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四 实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五 探索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六 大力开展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

  七 科技支撑作用充分体现

  八 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试验田

  九 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

  十 搭建了国际交流的有效平台

 第三章 实验区管理建设的体制与机制

  一 实验区管理建设的体制与机制概况

  二 实验区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1.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制

   2.多层次的综合管理体制

   3.规范的实验区管理程序

   4.上下联动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 实验区建设体制与机制

   1.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

   2.制度化的科学决策机制

   3.多方参与的合作共建机制

   4.成效显著的“经济—环境”良性互动机制

   5.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6.科技引导的示范机制

   7.多方面的监督保障机制

   8.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作用机制

  四 实验区建设的科技支撑机制

   1.各层次专家资源的参与机制

   2.先进技术与方法的推介示范促进机制

   3.地方科技部门的支撑体系

 第四章 实验区建设的做法与基本经验

  一 创新观念,强化领导,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制

  二 规划先行,综合协调,突出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三 围绕重点,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区工作

  四 创新机制,联合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

  五 依靠科技,集成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 公众参与,社会推动,创造具有活力的实验区

  七 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建设国际合作的窗口和平台

 第五章 新时期实验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新时期加强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性

   1.国际可持续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热点

   2.新时期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需求

  二 新时期加强实验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1.总量偏少、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

   2.实验区工作整体协调能力弱,体制束缚明显

   3.发展缺乏长期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4.实验区工作的社会化推进不够

  三 新时期实验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四 新时期实验区发展的目标

   1.进一步扩大实验区规模

   2.加强队伍建设

   3.提升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

   4.强化实验区的区域辐射示范功能

  五 新时期实验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1.完善实验区部门协调指导机制

   2.设立国家可持续发展计划、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

   3.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实验区,给予实验区在政策、机制上以更大的尝试空间,为国家政策的改革完善作出贡献

   4.整合各部门以及各类社会资源

   5.深入开展基于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教育、培训工作

   6.加强实验区的社会化推动机制

   7.确立“五个重点领域”,“实施三大行动”

 附录1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情况评价分析报告

  一 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1.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的评价计算方法

   2.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 收集到数据的实验区的基本情况

  三 实验区发展和建设情况的纵向比较分析

   1.经济发展

   2.社会进步

   3.资源利用

   4.环境保护

   5.可持续发展协调度

   6.可持续发展水平

  四 实验区与所在市、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横向比较分析

   1.经济发展

   2.社会进步

   3.资源利用

   4.环境保护

   5.可持续发展协调度

   6.可持续发展水平

  五 实验区建设取得的成绩

   1.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

   2.农村居民收入得到更快增长,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改善

   3.社会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覆盖范围迅速扩大

   4.医疗卫生和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5.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显著进展

   6.“三废”综合治理能力显著加强,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改进

   7.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发展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迅速提高

 附录2 实验区相关政策文件汇编

  附录2.1 “城镇社会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会”会议纪要(1989年12月28日)

   一 关于试点工作

   二 关于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工作

  附录2.2 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关于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若干意见》(1992年8月1日)

   《关于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若干意见》

    一 积极推进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建设

    二 按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确定实验区的工作内容

    三 深化改革,为实验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附录2.3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指南(试行)(1992年8月)

   一 引言

    1.重视社会发展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2.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3.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引导和促进社会发展

    4.通过试点,积极探索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二 基本目标与指导原则

   三 实验区条件与工作程序

    7.实验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8.实验区管理工作的基本程序

     (1)筹备申报阶段

     (2)论证审批阶段

     (3)实施阶段

     (4)验收阶段

     (5)推广阶段

   四 支撑条件

    9.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与

    10.引入市场机制,按价值规律办事

    11.实验区规划实施的资金筹集渠道

    12.要“软硬并举”

    13.注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平衡

   五 规划的内容要求

    14.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科技发展概况

    15.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16.实验区任务

     (1)深入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

     (2)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3)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完善社会安全体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6)通过社区建设,带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7)改革社会管理体制

     (8)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六 规划指标的设置要求

  附录2.4 实验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供参考)

   (一)客观指标体系

   (二)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一、职业和工作感受

    二、婚姻与家庭生活感受

    三、基本生活条件感受

    四、文化生活感受

    五、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感受

    六、对社会状况的感受

    七、对个人基本权益的感受

    八、对自然环境的评价

    九、对时间分配状况的感受

    十、生活愿望

    十一、价值观念

  附录2.5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名单(1992年9月)

  附录2.6 《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节选)

  附录2.7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工作汇报”会议纪要(1998年1月)

  附录2.8 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名单

  附录2.9 “九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发[1995]8号,1995年5月6日,节选)

   五 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

  附录2.10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申报与审批

   第三章 组织与管理

   第四章 实施管理

   第五章 附则

  附录2.11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作原则

   第三章 工作任务

   第四章 工作内容

   第五章 措施

   第六章 附则

  附录2.12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大纲

   一 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

   二 规划内容

    1.实验区概况和区情分析

    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经济发展

     (2)资源环境

     (3)社会发展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6)保障措施

     (7)优先项目

   三 编写规划的工作程序

    1.组织规划编制组,制定编写计划

    2.收集分析资料,深入调查研究

    3.提出规划初稿

    4.征求意见

    5.编制完成规划

    6.提交政府或人大审批

  附录2.13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年度统计指标

  附录2.14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一 验收的目的

   二 验收的范围

   三 验收的主要内容

   四 验收的程序

   五 验收结果发布

   六 实施

  附录2.15 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2001~2010年)

   一 背景

    (一)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保证

   二 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二)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 重点任务与领域

    (一)重点任务

    (二)重点领域

   四 支撑条件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纲要》的落实,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

    (二)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增加对可持续发展科技的投入

    (三)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四)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体系

    (五)建立高效、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科技管理体系与监督制度

    (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附录3 实验区大事记(1985~2006年)

  一九八五年

  一九八六年

  一九八九年

  一九九二年

  一九九三年

  一九九四年

  一九九五年

  一九九六年

  一九九七年

  一九九八年

  一九九九年

  二〇〇〇年

  二〇〇一年

  二〇〇二年

  二〇〇三年

  二〇〇四年

  二〇〇五年

  二〇〇六年

 Pre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