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7

东亚的文化交流图书

The Cultural Exchange of East Asia

SSAPID:101-7833-7086-28
ISBN:978-7-5097-5963-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3图们江论坛”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精选集。它围绕东亚文化交流、和谐发展、区域共同繁荣等主题,从东亚文学、语言学、民俗学(民族文化学)、美学、思想哲学、区域史等几个学科领域展开探讨和研究,且多篇论文是在交叉学科下进行的研究。总体上,这些研究补充了东亚各领域文化交流的新材料,提出了许多新方法和新范式,同时在具体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观点,对于东亚文化交流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金强一 全莹
编 辑:冯立君;刘俊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作者简介

 “第三领域”和双重文化身份及其潜在创造性

  一 序言

  二 朝鲜族的“第三领域”和双重文化身份

  三 朝鲜族文学里出现的韩国形象

  四 朝鲜族文学里出现的中国形象

  五 结束语

 文明的多元性与东西方不同文明文学比较的合法性

 世界文学中的亚洲文学

  一 超越欧洲中心主义文学

  二 亚洲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后起之秀

  三 非西欧的近代和亚洲文学的话语

  四 亚洲文学与离散

  五 亚洲文学与女性:面纱、陪葬以及殉节

  六 亚洲文学的反殖民主义抵抗主体

  七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法以及亚洲近代文学的生命力

 东亚文学语境下韩国文学发展的新倾向及其研究视角

  一

  二

   1.韩国在外侨胞文学

   2.多媒体时代的韩国文学

   3.多元文化社会的韩国文学

  三

   1.第三者视角下的韩国文学研究

   2.韩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比较研究

   3.以东亚为主的文学关系史研究

  四

  五

 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与报刊

  一 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和报刊出现的历史背景

  二 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报刊的种类与内容

  三 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报刊所载文学的题材与主题

  四 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报刊对中俄文学与文化的巨大贡献

 韩国汉字词的异质化问题*

  一 汉字词概念的理解

  二 汉字词的形成与发展

  三 开化时期汉字词的演变

   (一)量的变化

   (二)质的变化

  四 韩国语汉字词体系及形态意义属性

   (一)韩国语汉字词体系

   (二)韩国语汉字词的四大属性

 论《洪武正韵译训》与《洪武正韵》的关系及其文献价值

  一 《洪武正韵》的性质、编纂目的及其版本

  二 《正韵》和《译训》的关系

  三 《译训》的编纂过程和编纂体例

  四 韵书范本选择和《正韵》的特殊地位

 横渡大海的木柱之民俗学及文化学价值

  一 漂到新 县的一根木柱

  二 立在峨眉山脚下的良宽诗碑

  三 木柱是朝鲜长栍的可能性

  四 朝鲜出现的峨眉山地名

  五 东亚的历史、文化纽带

 太极“气韵”与中韩日传统舞蹈“韵律”

  一 太极“气韵”观

  二 太极“气韵”与中国传统舞蹈“韵律”

  三 太极“气韵”与韩民族传统舞蹈“韵律”

  四 太极“气韵”与日本传统舞蹈“韵律”特征

  五 最具东方舞蹈特色的中、韩、日“袖”舞艺术

  六 中、韩、日舞蹈艺术传承与发展

 东北亚诸民族跨国流动的历史景观与话语对峙

  一 东北亚诸民族生存环境与跨国流动

  二 东北亚诸民族跨国而居与文化释放

  三 东北亚诸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话语对峙

  四 结束语

 东亚的“核心现场”与历史学的角色:从图们江谈起

  一 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学”?

  二、何谓东亚的“核心现场”?*

  三 图们江区域是否又是一个核心现场?

  四 回眸图们江一带的人文资产与历史学

 东亚的生态

 论“朝鲜人民革命军”说与“一史两用”、“历史共享”问题

  一 “九一八事变”以前朝鲜民族在中国东北的抗日革命运动

  二 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在中共东北党组织内的地位和“双重使命”

  三 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突出贡献

  四 现实的“一史两用”、“历史共享”问题

 朝鲜后期图们江地区的儒学者们

  一 序言

  二 咸镜道的儒学传统

  三 金鲁奎的学风和对图们江的认识

  四 金鼎奎渡江及其在“西江”的活动

  五 结束语

 集安新发现的高句丽碑及其研究状况

  一 集安高句丽碑的发现与调查

  二 集安博物馆的初步研究成果

  三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图们江正源考

  前言

  一 康熙五十一年穆克登确定的图们江正源

  二 光绪年间勘界及其以后对图们江正源的规定

  三 从自然地理的因素看红土山水成为图们江正源的依据

  小结

 东北亚跨境小民族现状研究

  一 东北亚跨境小民族概况

  二 东北亚小民族发展现状

   1.政治发展现状

   2.经济发展

   3.文化教育

  三 东北亚小民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经济难以为继

   2.传统社会结构坍塌

   3.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4.心理的困惑与迷茫

 朝鲜对清初吴三桂等“三藩之乱”事件的应对

  一 “今番使臣探知彼情而来”*:燕行录即是信息

  二 “三桂一呼于云南,群雄并应于海内”:朝鲜对“三藩之乱”信息的获取及研判

   1.事变肇始

   2.战略相持

   3.叛乱失败

  三 “清人虽疲,制我则有余”:代结束语

 总序

本书补充了东亚文化交流的新材料,提出了新方法或新范式,同时在具体问题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新问题。东亚文学和语言学方面,有从1990~2010年中国朝鲜族小说对中国朝鲜族双重文化身份和文化优势问题的探讨;有通过揭示西方比较文学理论及中国文学理论不足,提出“求异”的研究理念的研究;还有近代亚洲文学主题转变及其世界地位、世界范围内韩国侨胞文学研究和韩国本土文学、哈尔滨1890~1930年俄侨报刊与文学活动,以及韩国语汉字词、《洪武正韵译训》等研究。东亚民俗学、思想、美学方面,有通过“峨眉山下桥”木柱,论述绵密悠远的东亚文化交流的颇有趣味的研究,还有将东亚文明视作一种具有生命“生态”、聚焦东亚各国太极文化及其在中日韩舞蹈美学中之异同、关注咸镜道儒学家等研究。区域史和民族学方面,有关于图们江正源、集安高句丽碑、李朝对清朝“三藩之乱”的应对问题、图们江在东亚历史现场中的角色问题、“朝鲜人民革命军”及其历史理论、东北亚诸民族跨国流动与话语对峙、东北亚跨境民族现状等问题的探讨。

[1] ,1980。

[2] ,1990。

[3] ,1999。

[4] ,1982。

[5] ,1970。

[6] ,1959。

[7] ,1974。

[8] ,1972。

[9]崔玲爱:《洪武正韵研究》,台湾大学博士论文,1975。

[10]董同龢:《汉语音韵学》,台湾学生书局,1968。

[11]金基石:《朝鲜韵书与明清音系》,黑龙江民族出版社,2003。

[12]金基石:《朝鲜对音文献浅论》,《民族语文》1999年第5期。

[13]李得春等:《中韩语言文字关系史研究》,延边教育出版社,2006。

[14]宁忌浮:《洪武正韵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15]应裕康:《洪武正韵声元音值之拟定》,《中华学苑》1970年第6期。

[16]应裕康:《洪武正韵韵母音值之拟定》,《汉学论文集》,1970。

[17]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8]《洪武正韵》(1375), (1770), (1987)。

[19]《洪武正韵译训》(1455), ,1974。

[20]《四声通解》(1517), ,1975。

[1]坂口仁一郎:《北越詩話》上卷,1918。

[2]東郷豊治:《良寛全集》上,東京創元社,1959。

[3]相馬昌治:《良寛と蕩児その他》,実業之日本社,1931。

[4]松浦静山:《甲子夜話続編1》,東洋文庫360,平凡社,1979。

[5]鈴木牧之:《北越雪譜》,岩波文庫,1936。

[6]宮栄二他:《鈴木牧之全集》上卷,中央公論社,1983。

[7]目崎徳衛:《南城三餘集私抄》,小澤書店,1994。

[8]藤原貞幹:《好古日録》,日本随筆大成22,吉川弘文館,1976。

[9]大庭脩、王暁秋:《日中文化交流史叢書 第1巻 歴史》,大修館書店,1995。

[10]金斗河:《守神和长栍-法首与长栍的资料与解说》,集文堂,1990。

[11]任東権著、竹田亘訳《大将軍信仰の研究》,第一書房,2001。

[12]窪徳忠:《道教の神々》,講談社学術文庫,1986。

[13]渡邊三四一:《漂着チャンスン考―〈娥眉山下橋〉標木の資料的位置づけをめぐって》,柏崎市博物館館報第23号,2009。

[14]韓泰植:《娥眉山下橋柱と長牲につい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第87号,1995。

[15]月橋奈:《娥眉山は韓国にあり》,私家版,1993。

[16]旗野博:《吉田東伍の周辺―娥眉山下橋について》,越佐文人研究会発表要旨,1999。

[17]新関公子:《〈娥眉山〉からの標木と良寛の詩》,越後タイムス連載,200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