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2

教育投入的革命图书

Investment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SSAPID:101-7819-1183-72
ISBN:978-7-5097-1956-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运用独特视野对我国教育投入问题进行研究的专著。作者立足以人为本、开发我国巨大人力资源、努力建设人才强国的高度,把我国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学校建设投资欠账、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与经济领域反复出现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投资浪费联系起来,与我国社会进入资金丰裕期联系起来,主张通过发行教育基本建设特种国债等办法,使国家对教育的公共投入突破GDP的5%,把日益充斥的社会流动性资金转化为教育条件改善的有效投资,尽快把全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全部高质量、高品位建设好,并相应扩大各层次教师队伍规模,增强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刘道兴
编 辑: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后记

 导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主要内容和观点

   三 理论视角和创新

   四 基本概念和术语

 上篇 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呼唤教育投入革命

  第二章 人力资源是中国第一资源

   一 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二 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

   三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

   四 人力资源与科学发展

  第三章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当今中国第一短缺

   一 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由来已久

   二 当前中国教育第一位的问题仍是投入不足

   三 思路狭窄、渠道单一是影响教育投入的根本原因

   四 教育投入不足影响国民素质提高

  第四章 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与教育短缺密切相关

   一 我国物质产品生产领域不断出现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二 进入资金丰裕期我国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更加严重

   三 物质生产领域投资过剩与教育发展领域投资短缺直接相关

   四 遏制经济领域重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于扩大教育投入

  第五章 扩大教育投入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推进体制创新

   一 发展起步阶段内在要求更加重视物质资源开发

   二 发展惯性和评价机制导致重物轻人

   三 对教育性质和功能的认识落后导致教育投入改革滞后

   四 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和评价体制落后影响教育投入扩大

  第六章 教育投入是一种投资大循环

   一 教育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二 教育基本建设负债不同于工商业负债

   三 准确把握教育投入回报的“大循环”特征

  第七章 人口大国教育投入需要大思路

   一 努力扩大财政投入,保障公办教育体系健康运行

   二 大胆实行负债发展,利用社会丰裕资金建设各级各类学校

   三 实行负债建设学校,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 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建立贫困生助学体系

   五 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引导社会力量扩大教育投入

  第八章 金融资本和社会积累可以用于教育基本建设

   一 值得重视的“居民储蓄倾向”

   二 金融与教育长期隔离导致我国教育投入巨额欠账

   三 教育“人头费”不断增长与学校“基建费”长期悬空

   四 银行存贷差激增呼唤教育投入革命

 中篇 我国高校负债发展的实证研究

  第九章 金融支持高校发展的成功实践*

   一 高等学校负债发展的现状

   二 负债发展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三 负债发展弥补了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四 政府和银行的大力支持促成了高校负债发展

   五 负债发展带来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性跨越

   六 高校负债发展遇到的问题

  第十章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需要理论创新*

   一 公立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二 公立高校负债发展在特殊阶段是必要的、合理的

   三 公立高校负债发展所形成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

   四 公立高校基本建设有效债务属于公债

   五 把高校日常运转经费与基本建设经费区别开来

   六 公立学校欠银行的钱到底怎样还

   七 不能把政府负债建设学校视为寅吃卯粮

  第十一章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需要解放思想

   一 敢于利用银行丰裕资金,是过去10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成功实践

   二 继续利用银行资金把学校建设好,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扩大内需的最佳投资方向

   三 高等教育负债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全有可能运用到其他教育发展领域

   四 建立健全长效投融资机制,实现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五 “大楼”与“大师”同等重要、“质量”与“规模”同等重要

   六 把高校负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与负债发展本身区别开来

  第十二章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需要立足发展全局站在历史高度

   二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重在完善国债发行和财政贴息机制

   三 以支持高校负债发展为杠杆,推进现代大学投资制度完善和创新

   四 把教育领域基本建设纳入应对金融危机、扩大有效内需的投资计划

   五 协调金融机构延长教育货款期限,降低教育贷款利率

   六 加大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下篇 教育投入革命需要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

  第十三章 教育投入革命与公共金融创新

   一 学校负债问题呼唤公共金融理论

   二 推进公共金融创新,重构学校、政府、银行关系

   三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金融创新

  第十四章 教育投入革命与投资理论创新

   一 只有显著扩大投入才能实现教育优先发展

   二 把教育基本建设投入作为国家第一投资重点

   三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重点应向教育基本建设倾斜

   四 把金融机构巨额存贷差转化为建设学校的有效投资

   五 国家货币政策:对办教育应当更宽松

   六 教育投入关联性强,可以拉动社会全面进步

  第十五章 教育投入革命与国家负债观念创新

   一 市场经济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负债发展的社会

   二 负债建设学校需要破除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债务观

   三 国债承受能力与“国债强国”

   四 政府勇于为建设学校负债,才是对国家民族负责

   五 国债负担率提高10个百分点,把中国所有学校全部高质量、高品位建设好

   六 在资金丰裕期扩大教育负债是一门“国家花钱的艺术”

   七 经济越发展,财政越增收,国家越负债

  第十六章 教育投入革命与财政政策创新

   一 财政一般预算经费主要保障巨大教育体系正常运转

   二 13亿人口大国的教育基本建设是一般财政无法承受之重

   三 通过财政“四两拨千斤”,靠负债为主把学校建设好

   四 资金丰裕期内在要求财政适度金融化

   五 国家理财需要新观念、新思路

   六 中国需要“第三宏观调控”

  第十七章 教育投入革命与教育改革发展

   一 教育改革滞后是导致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短缺的重要原因

   二 牢固树立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公益性、先导性、基础性产业的观念

   三 发行国债建设学校是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 扩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有助于加快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文化转变

  第十八章 教育投入革命与扩大知识型就业

   一 教育是解决人口大国就业难题的重要领域

   二 深化事业改革,扩大用人编制,破解知识型人才就业难

   三 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形成知识型就业良性循环

   四 深化教育消费、教育收费和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破解人口大国知识型就业难题

  第十九章 教育投入革命与经济社会繁荣

   一 一所大学可以支撑一座城市

   二 发展开放教育,建设教育城市

   三 永恒的教育,带来社会持续的繁荣

   四 从“民间希望工程”到“国家希望工程”

  第二十章 建立完善加快教育发展的全社会投入机制

   一 制定和完善政府对教育投入法规

   二 建立金融支持教育和学校负债发展的机制

   三 建立和完善吸引企业投资教育、社会捐赠教育的制度和运作机制

   四 完善和规范教育收费制度

   五 建立和完善企业、银行、学校、政府联合投资发展学校后勤服务业的制度和办法

   六 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资产管理和资金经营体制

   七 建立和完善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发展校办产业的制度和机制

   八 建立和完善学校资产管理和信用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

  第二十一章 本书提出的政策建议

   一 建立扩大教育投入领导体制

   二 切实扩大教育投入

   三 加强教育投入体制机制创新

   四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育就业

   六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七 扎实提高教育质量

   附表1 发行教育国债、鼓励学校负债扩大教育投入政策建议一览(2010~2020年)

   附表2 扩大教师队伍编制、扩大知识型人才就业政策建议一览(2010~2020年)

本书是一本运用独特视角对我国教育投入问题进行研究的专著。作者立足于以人为本、开发我国巨大人力资源和努力建设人才强国,把我国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学校建设投资欠账、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与经济领域反复出现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投资浪费联系起来,与我国社会进入资金丰裕期联系起来,主张通过发行教育基本建设特种国债等办法,使国家对教育的公共投入突破GDP的5%,把充裕的社会流动性资金转化为改善教育条件的有效投资,尽快把全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全部高质量、高品位建设好,并相应扩大各层次教师队伍规模,增强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

[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曾满超等:《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胡鞍钢:《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朱坚强:《教育经济学发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陈鸣、朱自锋:《中国教育经费论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6]毕淑芝:《当今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吴怡兴:《教育产业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杨蓉:《人力资源经济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9]陈共:《积极财政政策及其财政风险》,2003。

[10]魏后凯:《从重复建设走向有序竞争》,人民出版社,2001。

[11]罗乐勤:《投资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

[12]李培林:《中国小康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3]鲁照旺:《政府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14]漆光英:《国家干预的艺术》,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15]朱德林、胡维熊:《储蓄理论求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6]王建民:《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7]李扬等:《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8]C.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吴珠华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19]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0]杨东平:《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1]杨晓升:《中国教育,还等什么?》,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22]张忠元:《教育资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3]刘永琴:《高校贫困生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高校探索》2001年第1期。

[24]赵国楗、乔锦忠:《高校贫困生及受资助情况调查分析与建议》,《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11期。

[25]蒲镜修:《关于中国教育经费问题的回顾与思考》,《人民高等教育》2000年第11期。

[26]何祚庥、兰士斌:《高等教育是适度发展还是大力发展》,《科技导报》1998年第8期。

[27]顾海兵:《高校教育的集权式管理体制应当彻底改变》,1998年10月15日《中国改革报》。

[28]李培林:《扩大教育是推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科技智囊》1998年第10期。

[29]叶澜:《中国的发展呼唤新教育理念》,《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9期。

[30]厉以宁:《教育投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例和教育投资经济效益分析》,《高等教育研究》1987年第1~2期。

[31]冯之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2]周贝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情、规划、决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