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8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China(2010)

SSAPID:101-7817-8862-30
ISBN:978-7-5097-2065-3
DOI:
ISSN:
关键词:

城市建设 社区

[内容简介] 社区服务的发展已成为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一项重要责任,其体制设置、机制建设和探索、创新的实践已成为学界理论探讨的热点、焦点和重点之一。而社区公共服务又离不开作为整体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及其互助服务的聚合体的概念,社区服务的主要特点是硬件资源配置合理化、领导资源整合责任化、福祉资源运作普惠化、管理资源利用统筹化和社会资源动员常态化;社区服务发展中的问题是:社区服务需求资源供给的不畅和社区服务资源的浪费、垄断、分散与不足。解决的办法在于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动员社会组织的参与。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编 辑:周映希;钱维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Z1 丛书

 社区复合治理与社区公共服务(代序)

 摘要

 法律声明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0)》编委会

 总报告

  社区服务的特点及其发展

   一 社区服务的概念界定及其责任分配

   二 社区服务的特点

    1.硬件资源配置合理化

    2.领导资源整合责任化

    3.福祉资源运作普惠化

    4.管理资源利用统筹化

    5.社会资源动员常态化

   三 社区服务的问题及其发展

    1.社区服务需求资源供给的不畅

    2.社区服务硬件资源的浪费

    3.社区服务资源的垄断与截流

    4.社区服务资质资源分散

    5.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的不足

    6.社区服务财力资源的欠缺

 社区公共服务的界定与完善

  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二 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

   三 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中国社区精神健康服务体系现状、问题与核心理论政策议题

   一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社区精神健康服务议题

   二 社区精神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城乡社区精神健康服务模式

    (二)造成中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中国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和精神疾病防治体系正处于全面性、结构性转型过程中

   三 精神健康社工实务与社区精神健康服务模式

   四 社区精神健康体系建设与核心理论政策议题

   五 简要讨论与基本结论

  论社区公共服务的操作性界定

   一 问题

   二 社区公共服务的一般定义

   三 社区公共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的区别

   四 社区公共服务的内部分工

   五 政策启示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的完善与区域公共文明的提升

   一 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为提升区域公共文明指数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1.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基本确立

    2.公共服务的产品提供日趋丰富

    3.高效运行的框架机制正在形成

   二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建立以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为导向的新型工作格局

    1.定位“谁的需求”——满足不同利益群体居民的不同需求

    2.明确“谁来服务”——发挥公共服务链条的联动机制

    3.理顺“各自角色”——形成公共服务三元良性互动格局

    4.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公共服务的融合式全覆盖

   三 充分发挥公共文明与公共服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推进区域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再提升

    1.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的高低

    2.公共文明指数的提升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契机

  社会组织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介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服务性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研究

    (一)北仑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之道*

    (二)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之道*

    (三)海曙区白云街道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之道*

    (四)基于案例的比较研究

   三 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参与: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案例分析

    (一)宁波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

    (二)海曙区政府向宁波星光敬老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三)北仑区福彩公益金资助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

    (四)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

    (五)基于案例的比较研究

   四 非规模公共服务生产: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机制创新

    (一)中国社区组织的本土化特征:社区居委会的两重性——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

    (二)中国社区组织的功能性区域与相应服务特点分析

    (三)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四)政府购买服务的扩展

   五 研究结论

    (一)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服务,是一种多元主体的社会治理方式

    (二)非规模公共服务复合生产模式,将形成中国基层社会公共服务新秩序

    (三)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形成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现实路径

 社区服务的创新与探索

  “助民干事”、项目化和专业支持

   一 行政退而复进:1980年代以来中国社区服务的演进过程

   二 为民办事:社区服务行政化困境及其突破

    1.依托政府的社区服务陷入明显的资源困境

    2.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在公共资源使用上面临法律的约束

    3.政府操办,居民享受的社区服务带来了道德风险

    4.完全依赖政府使得社区服务本身的发展遭遇瓶颈

   三 助民干事:社区服务的形式取向

    1.“助民干事”有助于服务与需求对接

    2.“助民干事”有助于激发社区内生动力

    3.“助民干事”有助于动员居民资源

    4.“助民干事”有助于做实基层民主

    5.“助民干事”有助于提高社区认同

   四 项目制:社区服务的管理策略

    1.“助民干事”要求政府对居民开发的社区服务提供资助

    2.项目制追求有效率的社会效益

    3.项目制重在目标考核

    4.项目制要求民主监督

   五 专业扶持:社区服务的提升路径

    1.项目设计

    2.标书制作

    3.质量控制

    4.财务监管

    5.团队建设

  欠发达地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实践与创新

   一 背景

   二 甘肃省兰州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多种实践创新

    (一)民情流水线: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改革

    (二)需求导向的社区公共服务永续创新:居委会为主体的创新

    (三)以清真寺为中心的社区整合:民族社区的特色发现

   三 实践启示

    (一)政府创新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二)社区经济与社区公共服务发展

    (三)社会组织与社区公共服务拓展

    (四)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方向

   四 结构制约

    (一)政府投入不足,社区硬件建设较为薄弱

    (二)社区管理服务观念、体制滞后

    (三)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与质量有待提高

    (四)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与社区服务实践需求差距较大

   五 迈向公共服务:一个简短的讨论

    1.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要使政府公共服务资源与投入到位

    2.要充分发挥社区自身力量

    3.要激活城市社区中多元主体的力量

  南京社区居民就医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研究说明

   二 不同类型居民的就医选择

   三 不同类型居民就医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1.就医选择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

    2.老年人更倾向于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

    3.文化程度越低的人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

    4.职业阶层较低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

    5.月收入介于1500~2500元之间的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医疗

    6.有医疗保险的居民更倾向于大医院就医

  残疾人社区工作及社区服务发展路径选择

   一 残疾人社区工作及社区服务内容及定位

   二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基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浙江省数据的分析

    (一)浙江省城乡社区残疾人户数及其比例

    (二)社区残疾人持证率和享受补助率

    (三)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覆盖情况——从法律服务所、卫生所、特教学校(班级)和文化活动站这四个方面比较

    (四)浙江省城乡残疾人社区服务需求及其满足情况

    (五)浙江省城乡社区康复站和康复协调员配备状况

     1.浙江省社区康复站建设总体情况

     2.浙江省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情况

    (六)浙江省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覆盖情况

     1.距离法律服务所(司法所)

     2.距离特教学校(班)

     3.距离文化活动站

     4.距离卫生室

    (七)浙江省城乡社区老年残疾人分布和养老服务

    (八)浙江省社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状况

    (九)浙江省社区残疾人协会(小组)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配备情况

   三 提升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路径选择

  社区休闲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一 社区休闲服务的分类及定位

   二 社区休闲服务发展状况

    1.萌芽期

    2.起步期

    3.成长和成熟期

   三 现阶段,我国社区休闲服务存在问题及分析

    1.政府推动型的休闲服务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休闲需求

    2.社区休闲服务内容与当地政府对公共文化投入互动不够

    3.社区休闲服务内容缺乏地域特色和社区个性

    4.社区休闲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亟须提高

   四 社区休闲服务的发展趋势

    1.促进居民参与型社区休闲社会组织的构建和发展

    2.加强政府对社区服务内容的指导和协调功能

    3.吸引有创意、有激情、有人格魅力的领军人物从事社区休闲服务工作

 社区治理与服务参与

  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

   一

    (一)全球治理的特点

    (二)国家治理的特点

    (三)地方治理的特点

   二

   三

    1.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2.社区治理的界定

    3.治理的主体

    4.治理目的

    5.治理的方式

  社区公众参与和北京生态建设中的都市软实力

   一 公共生活参与和城市软实力

    (一)都市和社区现代化进程中软实力的凸显

    (二)公众参与是城市和社区软实力的重要构成

   二 北京城市生态治理中社区公共参与的新进展

    (一)推进北京生态建设中的社区公众参与开始成为社会共识

    (二)社区公众参与开始成为北京生态建设中的靓丽人文景观

   三 构建公共生活参与平台:提升社区公众参与的质量

    (一)公共参与新阶段的理论创新和社会创新:构建公共生活参与平台

    (二)从参与平台视角来看生态治理中的社区公众参与

     1.推进社区公众参与的能力建设

     2.改善社区参与的环境特别是制度激励

     3.多样化的社区治理模式和持续创新

   四 生态治理中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合作治理,增进城市软实力

    (一)转换不发达心态,真正认识到社区公众参与对城市治理的重要作用

    (二)新观念要能够转换成一系列制度和解决问题的机制

    (三)参与质量的提升和轻松的城市和社区公共生活

  政府和公民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发展路径选择

   一 引言: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二 理论视野:从公共行政到非政府组织的发育

    1.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

    2.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3.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合理性

   三 杭州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居委会的发育路径选择

    1.社区居委会的组织能力建设的路径依赖

    2.社区居委会行动能力发展的路径依赖

    3.社区居委会机制创新能力培育的路径选择

   四 社区居委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社区教育与公民社会发展

   一 苗栗社区大学的结构

    1.组织结构

    2.校区结构

    3.课程结构

   二 苗栗社区大学的特点

    1.知识分子倡导和运行

    2.政府支持与监管

    3.关注弱势群体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组织广泛合作

    5.学习机制和参与机制的组合

    6.推动审议民主,影响公共政策

  北京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及其行动

   一 前言

   二 居民社区参与意愿及其行动的基本状态与特征

    (一)居民对于社区文体活动的参与意愿及其行动

     1.居民对于社区文体活动的参与意愿

     2.居民对于社区文体活动的参与频率

    (二)社区居民对于志愿活动的参与意愿及其行动

     1.居民对于社区志愿活动的参与意愿

     2.居民对于社区志愿活动的参与频率

    (三)社区居民对于公益活动的参与意愿及其行动

     1.居民对于社区公益活动的参与意愿

     2.居民对于社区公益活动的参与频率

    (四)居民对于社区管理活动的参与意愿及其行动

     1.居民对于社区管理活动的参与意愿

     2.居民对于社区管理活动的参与频率

   三 基本结论和一些讨论

    1.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行动这两者之间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2.表现参与兴趣和付诸参与行动的居民在特征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3.居民的参与行动频率大于其参与兴趣程度的现象在深层上源于对社区的认同

    4.居民需求层次的上升要求社区参与的内容和层次也应不断地提高

    5.社区参与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需要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促进

    6.强调参与的质量应成为未来时期的社区参与的更高标准

 社区规范化建设与服务

  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现状与发展

   一 平台的发展历程

    1.立项规划阶段(1999~2000年)

    2.建设开发阶段(2000年初至2003年8月)

    3.推广应用阶段(2003年8月至2005年底)

    4.提升拓展阶段(2006年至今)

   二 平台定位与架构

    (一)平台的主要功能

     1.社区信息采集与交换功能

     2.资源整合与管理调配功能

     3.支持公共服务覆盖社区的功能

     4.拓展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功能

    (二)平台的架构

     1.网络框架

     2.技术架构

     3.业务架构

     4.组织架构

   三 平台主要业务工作体系

    (一)信息采集工作体系

     1.信息采集

     2.信息更新

     3.信息管理

     4.信息交换

    (二)公共服务工作体系

     1.实行项目式运作管理

     2.建立业务支撑体系

     3.建立了统一运作标准和流程

    (三)行政辅助服务工作体系

    (四)公益服务工作体系

    (五)便利服务工作体系

     1.服务内容

     2.服务手段

     3.服务管理

   四 平台的主要特点

    1.形成了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应用的管理体系

    2.有效整合与经营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和社区资源

    3.形成了具有“第三部门”形态特征的组织体系

    4.初步形成了高技术支撑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态

   五 主要成果

    1.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2.有力促进了社区公益服务的开展

    3.初步形成了社会管理平台的雏形

    4.初步确立了公共服务品牌地位

   六 平台的发展原则

    1.坚持统一的原则,力争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2.坚持社区自治的原则,力争避免多头管理为社区减负

    3.坚持普遍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4.坚持规范管理的原则,注重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水平

   七 平台发展的重点

  北京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 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一)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是“1+4”系列文件的深化、细化,是贯彻落实社会建设大会精神,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的重要措施

    (二)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是构建新型社区治理结构基本思路的操作化、具体化

    (三)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是基层完善社区管理模式经验的系统化、规范化

   二 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目标

   三 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

     1.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统一命名为“社区服务站”

     2.规范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关系,按照《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的新要求,社区服务站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和居民群众的评议

     3.社区服务站与街道各科室、职能站所、“一站式”办公大厅和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工作的有机衔接,明确社区服务站各个岗位与街道相关部门的对应关系和各自职责,将96156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及街道其他相关信息化办公系统延伸到社区服务站,将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落实到社区

     4.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站一口受理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分办落实制度、组织协调制度、投诉处理制度等规范的业务管理制度,制作规范的服务流程示意图和工作台账,对受理事项、办理过程、办理时间、办复结果进行动态跟踪,全程监控,保证受理事项及时办理和反馈

    (二)规范社区工作职能

     5.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合理划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职责任务,进一步细化各自的具体工作或服务项目

     6.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7.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侧重于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以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区共同利益为核心,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8.社区服务站作为政府在社区设立的综合服务平台,侧重于发挥专业化、职业化优势,推动促进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劳动维权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等公共服务覆盖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三)规范社区运行机制

     9.明确和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之间的关系

     10.建立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紧密对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参加的联席会或例会制度,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并主持召开联席会或例会,研究讨论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协调沟通有关工作

     11.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的作用,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经费筹集、财务收支、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重大活动方案等都需经过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12.规范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服务站工作制度、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参与制度、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楼门院管理制度、业主委员会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社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规范社区志愿服务

     13.按照“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来京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发就业援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民间调解、社区教育等项目,每个试点社区要形成1个以上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

     14.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

     15.完善社区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

    (五)规范社区工作者管理

     16.以2009年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充实试点社区的工作力量

     17.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录,招录对象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学历大专以上。社区工作者实行全员培训,平均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等职业水平证书

     18.落实社区工作队伍建设“1+1”计划

     19.按照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转岗安排等方式,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社区协管员、社区事务助理纳入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

    (六)规范社区基础设施配置

     20.采取新建、改扩建、购买以及落实配建指标、资源整合利用等多种方式,使试点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左右。其中,社区服务站工作和服务用房相对独立使用,“一门式”服务用房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其所在地应交通便利,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服务半径合理,便于服务开展和居民办事

     21.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外部环境整洁、形象良好,逐步实现统一标识,内部区域清晰、安全方便、舒适美观,具备水、电、暖、卫、通信、信息网络等正常使用功能,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22.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教育培训、为老服务等功能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和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打造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方面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使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七)规范社区经费投入

     23.将社区服务设施配套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区县政府承担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项目建设主体责任

     24.加大对试点社区举办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试点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拨付标准

     25.试点社区的办公经费按照不少于每户50元的标准核定,各区县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合理的办公经费使用办法,明确经费使用主体,确保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会议费、办公用品购置费、学习培训费、水电气暖费、电话费、报刊订阅费等日常经费支出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26.除了上述的几项经费之外,社区建设中还有一些经费无法制定量化的标准

  社区安全与当前中国社区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 社区安全的内涵

   二 当前中国社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一)犯罪行为

    (二)治安侵害

    (三)安全隐患

    (四)意外伤害

    (五)矛盾纠纷

    (六)社会断裂

   三 当前维护中国社区安全的对策建议

  社区文明建设的重点

   一 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建设与普及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二 社区服务工作的几个新亮点

    1.九道弯社区以365阳光驿站和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立足服务党员、服务居民,把九道弯社区建成把亲情服务作为永恒主题和最终落脚点的温馨大家庭亲情社区

    2.九道弯社区创立了“民情日记工作法”

    3.三方共建发挥企业优势,实现共驻共建目标

    4.把志愿者服务与传统的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

    5.以多种形式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6.民安社区创立了实践“1+5”品牌活动,落实(1+5)社区工作项目管理模式

    7.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纪念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之际,九道弯社区党委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庆祝建党88周年‘党心连民心’志愿服务一条街”活动

   三 关于九道弯社区和民安社区经验的两点思考

  社区党建重在增强吸引力和创新性

   一 社区党建在增强吸引力和创新性方面的积极探索

    1.社区党建在换届选举中充满生机活力

    2.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支持居民依法实行自治

    3.努力探索社区特点,创新社区党建模式

    4.围绕社区建设,根据党员特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建立服务型党组织,为居民排忧解难

   二 社区党建依然存在的问题

    1.吸引力问题

    2.宣传力问题

    3.创新力问题

   三 增强社区党建工作吸引力和创新性的基本思路

    1.提高认识

    2.把握特点

    3.了解功能

    4.把握关系

  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下服务站建设的探索

   一 社区管理体制调整前后的简单对比

   二 新的服务站建设的主要问题

    1.如何界定社区层面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的职责

    2.如何界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关系

    3.如何使社区服务站与街道的相关工作相对接

    4.如何防止居委会被边缘化

    5.如何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

   三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主要对策

    1.明确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职责分工

    2.建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之间的合作共治和责任共担机制

    3.通过搭建支撑体系和畅通运行渠道,强化社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民主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

    4.加大投入,加强整合,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5.加大优化比例,加强培训教育,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工作队伍

    6.整合现有资源,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7.激发社区工作活力,推动社区志愿服务

   四 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目前,社区服务的发展已成为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一项重要责任,其体制设置、机制建设和探索、创新的实践已成为学界理论探讨的热点、焦点和重点之一。而社区公共服务又离不开作为整体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及其互助服务的聚合体的概念,社区服务的主要特点是硬件资源配置合理化、领导资源整合责任化、福祉资源运作普惠化、管理资源利用统筹化和社会资源动员常态化;社区服务发展中的问题是:社区服务需求资源供给的不畅和社区服务资源的浪费、垄断、分散与不足。解决的办法在于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动员社会组织的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各级政府理应承担主要责任,其主要思路是拓展服务对象范围,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设社区公共服务队伍。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外部分工,可以使社区公共服务成为在政策上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社区公共服务是社区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以社区为单元的非规模公共服务生产供应机制,可以最大限度、更有效率地实现供需对接,满足社会异质性需求。公共服务的发展涉及多个民生领域,中国社区精神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理应成为目前社区公共服务的重点,需要制定核心的政策,加强社区精神健康体系建设;居民满意度是社区公共服务的最有效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目的是让居民享有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社区是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方面,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和服务事业发展的依靠基础。要理顺国家/政府、社区、市场、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个人这五个活动主体的相互关系,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他们之间的协作,以提升对残疾人的社会服务水平,增进残疾人社会福利。在欠发达的地区,参与主体和社区需求对于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关键性影响,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在其他地区,社区服务的种类还可以扩展到休闲服务,即消遣性服务、组织性服务、宣传性服务、培训性服务和咨询性服务五种类型;社区服务必须走出“为民办事”的社区服务行政化困境,即资源困境、法律的约束、道德风险和发展瓶颈,沿着“助民干事”的方向发展。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服务,应当看到,社区公众的参与对于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和社区服务的软实力有着重大的作用。而社区参与不仅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目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区参与的程度又成为测度社区自治水平和社区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社区参与意愿是导致社区参与行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因素,因此,了解社区参与意愿就可能对社区参与行动进行预测。在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中,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伙伴合作关系。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是社区服务发展的保障。

柏良泽:《公共服务研究的逻辑和视角》,《中国人才》2007年第3期。

陈昌盛、蔡跃洲编著《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陈伟东:《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单位管理模式转向社区治理模式——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目标模式、制度创新及可行性研究》,《理论月刊》2000年第12期。

高鉴国:《社区公共服务的性质与供给——兼以NJ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为例》,《东南学术》2006年第6期。

刘旭涛:《行政改革新理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国改革》1999年第3期。

马仲良:《城市社区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生长点》,《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美〕普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5期。

唐忠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王锋、陶学荣:《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界定、问题分析及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王思斌:《体制改革中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华夏出版社,2002。

姚亮:《社区分化:社区建设中凸显的新问题》,《社区》2006年第22期。

于显洋:《城市社区管理与自治组织的发展》,《新华文摘》2002年第9期。

袁政:《街道社区公共服务的多维评析——以广州市逢源街为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刘祖云:《香港与武汉:城市社区服务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邓猛:《社区融合理念下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8期。

张福娟、江琴娣、陈福侠:《上海市残障人士社区干预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7期。

孙双琴:《解析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E Ostrom,LD Schroeder,SG Wynne.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sustainability.[M] Burlington,Vt:Associates in Rural Development.1990.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2006。

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07。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8年3月28日。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华夏出版社,2008。

Nahapietr.J.Sumantra Ghoshal,“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

John Ferris and R.Page,Social Policy Transition .England,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1994.

Gilbert Smith,Social Need Policy,Practice and Research.London,Routledge,1980.

Linda Wong,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Policy in Contemporary China ,England: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1995.

Chris Philliposon etc,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Exclusion.England: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4.

陈广胜:《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邓正来:《国家和市场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唐娟:《政府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谢庆奎:《政府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陈伟东:《社区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王刚:《社区参与: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的新驱动力和生长点》,《浙江学刊》1999年第3期。

夏学銮:《社区管理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于燕燕:《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转变》,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